❶ 為什麼python內置的sort比自己寫的快速排序快100倍
主要原因,內置函數用C寫的。在Python語言內無論如何造不出內置函數的輪子。這也是通常C跟C++語言用戶更喜歡造基礎演算法的輪了的原因。因為C/C++用戶真有條件寫出匹敵標准庫的演算法,但很多高級語言不行,不是程序員技術差,是客觀條件就根本做不到。
你比如說Java語言沒人造字元串的輪子,C++光一個字元串類就有無數多的實現。是因為C+用戶更喜歡寫字元串類嗎?顯然不是,一方面是因為Java語言內沒法造出匹敵Java內置標准庫演算法的輪子,而C++真的可以,另外一個比較慘的原因是C++標准庫的字元串功能太弱了,大多數高級語言的字元串類功能都比C+標准庫字元串類功能更強。
Cpp內置的排序是快排和堆排的結合,最壞時間復雜度為nlogn,而快排最壞是n2。至於python內部的排序,我認為是一個道理,不會簡簡單單是一個快排,舉個簡單例子,當你數據已經是有序的時候,再傳入快排肯定就不合適。那你設置排序函數的時候,是不是預先將他打亂,再進行快排會更好呢。當然具體不會這么簡單,只是我認為官方給的介面都是很精妙的,很值得學習。
一方面Python中sort函數是用C語言寫的,C++內部的sort是由快排,直接插入和堆排序混合的,當數據量比較大的時候先用的快排,當數據量小的時候用直接插入,因為當數據量變小時,快排中的每個部分基本有序,接近直接插入的最好情況的時間復雜度O(n),就比快排要好一點了。
另外一方面這個的底層實現就是歸並排序。,只是使用了Python無法編寫的底層實現,從而避免了Python本身附加的大量開銷,速度比我們自己寫的歸並排序要快很多,所以說我們一般排序都盡量使用sorted和sort。
❷ 常見的幾種排序演算法總結
對於非科班生的我來說,演算法似乎對我來說是個難點,查閱了一些資料,趁此來了解一下幾種排序演算法。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程序
關於排序演算法通常我們所說的往往指的是內部排序演算法,即數據記錄在內存中進行排序。
排序演算法大體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比較排序,時間復雜度O(nlogn) ~ O(n^2),主要有:冒泡排序,選擇排序,插入排序,歸並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等。
另一種是非比較排序,時間復雜度可以達到O(n),主要有:計數排序,基數排序,桶排序等
冒泡排序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元素,一次比較相鄰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調換過來,直到沒有元素再需要交換,排序完成。這個演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小(或越大)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
選擇排序類似於冒泡排序,只不過選擇排序是首先在未排序的序列中找到最小值(最大值),放到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後再從剩餘未排序元素中繼續尋找最小(大)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類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畢。
插入排序比冒泡排序和選擇排序更有效率,插入排序類似於生活中抓撲克牌來。
插入排序具體演算法描述,以數組[3, 2, 4, 5, 1]為例。
前面三種排序演算法只有教學價值,因為效率低,很少實際使用。歸並排序(Merge sort)則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排序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將兩個已經排序的數組合並,要比從頭開始排序所有元素來得快。因此,可以將數組拆開,分成n個只有一個元素的數組,然後不斷地兩兩合並,直到全部排序完成。
以對數組[3, 2, 4, 5, 1] 進行從小到大排序為例,步驟如下:
有了merge函數,就可以對任意數組排序了。基本方法是將數組不斷地拆成兩半,直到每一半隻包含零個元素或一個元素為止,然後就用merge函數,將拆成兩半的數組不斷合並,直到合並成一整個排序完成的數組。
快速排序(quick sort)是公認最快的排序演算法之一,有著廣泛的應用。
快速排序演算法步驟
參考:
常用排序演算法總結(一)
阮一峰-演算法總結
❸ 常用的數據排序演算法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舉例結合一種排序演算法並應用數組進行數據排序。
排序簡介
排序是數據處理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重要運算,在計算機及其應用系統中,花費在排序上的時間在系統運行時間中佔有很大比重;並且排序本身對推動演算法分析的發展也起很大作用。目前已有上百種排序方法,但尚未有一個最理想的盡如人意的方法,本章介紹常用的如下排序方法,並對它們進行分析和比較。
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爾排序);
2、交換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
3、選擇排序(直接選擇排序、堆排序);
4、歸並排序;
5、基數排序;
學習重點
1、掌握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各種排序方法的特點,並能加以靈活應用;
2、掌握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爾排序)、交換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選擇排序(直接選擇排序、堆排序)、二路歸並排序的方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
3、了解基數排序方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
排序(sort)或分類
所謂排序,就是要整理文件中的記錄,使之按關鍵字遞增(或遞減)次序排列起來。其確切定義如下:
輸入:n個記錄R1,R2,…,Rn,其相應的關鍵字分別為K1,K2,…,Kn。
輸出:Ril,Ri2,…,Rin,使得Ki1≤Ki2≤…≤Kin。(或Ki1≥Ki2≥…≥Kin)。
1.被排序對象--文件
被排序的對象--文件由一組記錄組成。
記錄則由若干個數據項(或域)組成。其中有一項可用來標識一個記錄,稱為關鍵字項。該數據項的值稱為關鍵字(Key)。
注意:
在不易產生混淆時,將關鍵字項簡稱為關鍵字。
2.排序運算的依據--關鍵字
用來作排序運算依據的關鍵字,可以是數字類型,也可以是字元類型。
關鍵字的選取應根據問題的要求而定。
【例】在高考成績統計中將每個考生作為一個記錄。每條記錄包含准考證號、姓名、各科的分數和總分數等項內容。若要惟一地標識一個考生的記錄,則必須用"准考證號"作為關鍵字。若要按照考生的總分數排名次,則需用"總分數"作為關鍵字。
排序的穩定性
當待排序記錄的關鍵字均不相同時,排序結果是惟一的,否則排序結果不唯一。
在待排序的文件中,若存在多個關鍵字相同的記錄,經過排序後這些具有相同關鍵字的記錄之間的相對次序保持不變,該排序方法是穩定的;若具有相同關鍵字的記錄之間的相對次序發生變化,則稱這種排序方法是不穩定的。
注意:
排序演算法的穩定性是針對所有輸入實例而言的。即在所有可能的輸入實例中,只要有一個實例使得演算法不滿足穩定性要求,則該排序演算法就是不穩定的。
排序方法的分類
1.按是否涉及數據的內、外存交換分
在排序過程中,若整個文件都是放在內存中處理,排序時不涉及數據的內、外存交換,則稱之為內部排序(簡稱內排序);反之,若排序過程中要進行數據的內、外存交換,則稱之為外部排序。
注意:
① 內排序適用於記錄個數不很多的小文件
② 外排序則適用於記錄個數太多,不能一次將其全部記錄放人內存的大文件。
2.按策略劃分內部排序方法
可以分為五類:插入排序、選擇排序、交換排序、歸並排序和分配排序。
排序演算法分析
1.排序演算法的基本操作
大多數排序演算法都有兩個基本的操作:
(1) 比較兩個關鍵字的大小;
(2) 改變指向記錄的指針或移動記錄本身。
注意:
第(2)種基本操作的實現依賴於待排序記錄的存儲方式。
2.待排文件的常用存儲方式
(1) 以順序表(或直接用向量)作為存儲結構
排序過程:對記錄本身進行物理重排(即通過關鍵字之間的比較判定,將記錄移到合適的位置)
(2) 以鏈表作為存儲結構
排序過程:無須移動記錄,僅需修改指針。通常將這類排序稱為鏈表(或鏈式)排序;
(3) 用順序的方式存儲待排序的記錄,但同時建立一個輔助表(如包括關鍵字和指向記錄位置的指針組成的索引表)
排序過程:只需對輔助表的表目進行物理重排(即只移動輔助表的表目,而不移動記錄本身)。適用於難於在鏈表上實現,仍需避免排序過程中移動記錄的排序方法。
3.排序演算法性能評價
(1) 評價排序演算法好壞的標准
評價排序演算法好壞的標准主要有兩條:
① 執行時間和所需的輔助空間
② 演算法本身的復雜程度
(2) 排序演算法的空間復雜度
若排序演算法所需的輔助空間並不依賴於問題的規模n,即輔助空間是O(1),則稱之為就地排序(In-PlaceSou)。
非就地排序一般要求的輔助空間為O(n)。
(3) 排序演算法的時間開銷
大多數排序演算法的時間開銷主要是關鍵字之間的比較和記錄的移動。有的排序演算法其執行時間不僅依賴於問題的規模,還取決於輸入實例中數據的狀態。
文件的順序存儲結構表示
#define n l00 //假設的文件長度,即待排序的記錄數目
typedef int KeyType; //假設的關鍵字類型
typedef struct{ //記錄類型
KeyType key; //關鍵字項
InfoType otherinfo;//其它數據項,類型InfoType依賴於具體應用而定義
}RecType;
typedef RecType SeqList[n+1];//SeqList為順序表類型,表中第0個單元一般用作哨兵
注意:
若關鍵字類型沒有比較算符,則可事先定義宏或函數來表示比較運算。
【例】關鍵字為字元串時,可定義宏"#define LT(a,b)(Stromp((a),(b))<0)"。那麼演算法中"a<b"可用"LT(a,b)"取代。若使用C++,則定義重載的算符"<"更為方便。
按平均時間將排序分為四類:
(1)平方階(O(n2))排序
一般稱為簡單排序,例如直接插入、直接選擇和冒泡排序;
(2)線性對數階(O(nlgn))排序
如快速、堆和歸並排序;
(3)O(n1+£)階排序
£是介於0和1之間的常數,即0<£<1,如希爾排序;
(4)線性階(O(n))排序
如桶、箱和基數排序。
各種排序方法比較
簡單排序中直接插入最好,快速排序最快,當文件為正序時,直接插入和冒泡均最佳。
影響排序效果的因素
因為不同的排序方法適應不同的應用環境和要求,所以選擇合適的排序方法應綜合考慮下列因素:
①待排序的記錄數目n;
②記錄的大小(規模);
③關鍵字的結構及其初始狀態;
④對穩定性的要求;
⑤語言工具的條件;
⑥存儲結構;
⑦時間和輔助空間復雜度等。
不同條件下,排序方法的選擇
(1)若n較小(如n≤50),可採用直接插入或直接選擇排序。
當記錄規模較小時,直接插入排序較好;否則因為直接選擇移動的記錄數少於直接插人,應選直接選擇排序為宜。
(2)若文件初始狀態基本有序(指正序),則應選用直接插人、冒泡或隨機的快速排序為宜;
(3)若n較大,則應採用時間復雜度為O(nlg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歸並排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於比較的內部排序中被認為是最好的方法,當待排序的關鍵字是隨機分布時,快速排序的平均時間最短;
堆排序所需的輔助空間少於快速排序,並且不會出現快速排序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這兩種排序都是不穩定的。
若要求排序穩定,則可選用歸並排序。但本章介紹的從單個記錄起進行兩兩歸並的 排序演算法並不值得提倡,通常可以將它和直接插入排序結合在一起使用。先利用直接插入排序求得較長的有序子文件,然後再兩兩歸並之。因為直接插入排序是穩定的,所以改進後的歸並排序仍是穩定的。
4)在基於比較的排序方法中,每次比較兩個關鍵字的大小之後,僅僅出現兩種可能的轉移,因此可以用一棵二叉樹來描述比較判定過程。
當文件的n個關鍵字隨機分布時,任何藉助於"比較"的排序演算法,至少需要O(nlgn)的時間。
箱排序和基數排序只需一步就會引起m種可能的轉移,即把一個記錄裝入m個箱子之一,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箱排序和基數排序可能在O(n)時間內完成對n個記錄的排序。但是,箱排序和基數排序只適用於像字元串和整數這類有明顯結構特徵的關鍵字,而當關鍵字的取值范圍屬於某個無窮集合(例如實數型關鍵字)時,無法使用箱排序和基數排序,這時只有藉助於"比較"的方法來排序。
若n很大,記錄的關鍵字位數較少且可以分解時,採用基數排序較好。雖然桶排序對關鍵字的結構無要求,但它也只有在關鍵字是隨機分布時才能使平均時間達到線性階,否則為平方階。同時要注意,箱、桶、基數這三種分配排序均假定了關鍵字若為數字時,則其值均是非負的,否則將其映射到箱(桶)號時,又要增加相應的時間。
(5)有的語言(如Fortran,Cobol或Basic等)沒有提供指針及遞歸,導致實現歸並、快速(它們用遞歸實現較簡單)和基數(使用了指針)等排序演算法變得復雜。此時可考慮用其它排序。
(6)本章給出的排序演算法,輸人數據均是存儲在一個向量中。當記錄的規模較大時,為避免耗費大量的時間去移動記錄,可以用鏈表作為存儲結構。譬如插入排序、歸並排序、基數排序都易於在鏈表上實現,使之減少記錄的移動次數。但有的排序方法,如快速排序和堆排序,在鏈表上卻難於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提取關鍵字建立索引表,然後對索引表進行排序。然而更為簡單的方法是:引人一個整型向量t作為輔助表,排序前令t[i]=i(0≤i<n),若排序演算法中要求交換R[i]和R[j],則只需交換t[i]和t[j]即可;排序結束後,向量t就指示了記錄之間的順序關系:
R[t[0]].key≤R[t[1]].key≤…≤R[t[n-1]].key
若要求最終結果是:
R[0].key≤R[1].key≤…≤R[n-1].key
則可以在排序結束後,再按輔助表所規定的次序重排各記錄,完成這種重排的時間是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