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年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免徵額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1月1日實施。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2018〕41號,第十一條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第十二條納稅人發生的醫葯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葯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納稅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葯費用支出,按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分別計算扣除額。
第十三條納稅人應當留存醫葯服務收費及醫保報銷相關票據原件(或者復印件)等資料備查。醫療保障部門應當向患者提供在醫療保障信息系統記錄的本人年度醫葯費用信息查詢服務。
② 2019新個稅稅率是怎麼計算的
2019新
個稅稅率
有三種方式:
1、
百分之五
至百分之三十五的
超額累進稅率
,適用於經營所得。
2、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的超額稅適用於利息、股息、
紅利所得
,
財產租賃所得
,
財產轉讓所得
和
偶然所得
。
3、
百分之三
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於綜合所得。
(2)計稅演算法2019擴展閱讀:
工資
個人所得稅
稅計算方法
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
減除費用
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
應納稅所得額
,依照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
繳納稅款
,並不再扣除
附加減除費用
。
新個稅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
三險一金
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③ 2019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您好(8),以工資薪金所得舉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個稅起征點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④ 2019年工資個人所得稅是如何計算的
工資採取累計預扣法繳個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分級計算稅率)=所得稅金額。
綜合所得-5000元基本除費用-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等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應納稅所得額
對於綜合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額與居民個人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居民個人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之間的差額,將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4)計稅演算法2019擴展閱讀:
累計預扣法主要是通過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扣除,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繳稅額,再減去已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的一種方法。
採用這種方法,一方面對於大部分只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納稅年度終了時預扣預繳的稅款基本上等於年度應納稅款,因此無須再辦理自行納稅申報、匯算清繳;
另一方面,對需要補退稅的納稅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年度應納稅款差額相對較小,不會佔用納稅人過多資金。
⑤ 如何計算2019個人所得稅
累計代扣代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所得額-累計免稅所得額-累計扣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額-累計專項附加扣除額-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額。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應用不能申報納稅,只能上傳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信息,上傳以下信息後,選擇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的納稅方式,並將相關扣繳信息推送到企業自然人扣繳室端。
企業可以按月代扣代繳工資,一般情況下,工資類別由付款人代扣代繳;個人有多種收入的,可以在第二年補繳稅款並結清稅款,簡單的工資由公司直接代扣代繳,不需要其他操作。
(5)計稅演算法2019擴展閱讀: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的公告(2018年第60號):
第十九條納稅人可以通過遠程稅務終端、電子或者紙質報表等方式,向扣繳義務人或者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第二十條納稅人在納稅年度內選擇扣繳義務人進行專項附加扣除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納稅人通過遠程辦稅終端選擇扣繳義務人並提交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應當根據收到的扣除信息辦理扣除。
(二)納稅人填寫電子或紙質《扣繳信息表》直接向扣繳義務人提交的,扣繳義務人應在扣繳端軟體中導入或輸入相關信息,並在下月辦理扣繳申報時提交主管稅務機關。扣款信息表一式兩份,經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簽字(蓋章)後留存備查。
⑥ 最新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一:稅法規定
2019年起採用每月預扣預繳、次年統算多退少補的計算方法。也就是說還是每月算一次繳一次,不同的地方是演算法從根據單月數據算修改成按累計數據計算:
本月應扣繳稅額 = (本月累計應扣預繳納稅所得額 * 預扣稅率 - 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 - 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本月累計應扣預繳納稅所得額 = 累計收入 - 累計免稅收入 - 累計減除費用 - 累計專項扣除 -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 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5000*月份數
預扣稅率表
⑦ 2019年年終獎是怎麼扣稅的計算公式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把應發的工資(稅前工資)-五險一金-5000(起征額)。
如果是年終獎,同樣要確定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直接把年終獎的總數除以12(月份)就可以得出公式為:年終獎應繳納稅所得額=稅前總年終獎收入/12。
平時工資和年終獎的個人所得稅額計算公式是一樣的,為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個稅稅率-速算扣除額。
(7)計稅演算法2019擴展閱讀: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納稅人在一定期間所獲得的所有應稅收入減除在該納稅期間依法允許減除的各種支出後的余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稅額的計稅依據。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⑧ 2019扣稅怎麼計算
適用的稅率表:
級數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30000元的 5
2 超過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4 超過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 30
5 超過500000元的部分 35
第三大類:對於收入類型為(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的情形,按照分別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基本計算方式為:
收入為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財產租賃收入額-800元
收入為財產租賃所得,四千元以上的:
應納稅所得額=財產租賃收入額×(1-20%)
收入為財產轉讓所得:
應納稅所得額=財產轉讓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收入為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額
該類計算方式下總公式為: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20%
以上是最新法律規定下,對個人所得稅計算方式的一個簡要概括,由於計稅涉及要素界定復雜,加上本次修改的新法律尚未進入生效實施階段,計稅要素可能的潛在異議以及執行標准尚無法在稅務征管中得到統一解釋,因此,最終稅務成本輕重尚無法確定。由於稅務法律及征管體系愈加完善,建議遇到稅務問題難度比較大的,咨詢稅務機關或稅務師、律師等專業人士解決,以避免產生進一步的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