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美國Oracle公司
Oracle公司CEO:Larry Ellison
Oracle公司(甲骨文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業軟體公司,向遍及145多個國家的用戶提供資料庫、工具和應用軟體以及相關的咨詢、培訓和支持服務。甲骨文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紅木城。甲骨文公司1989年正式進入中國。
幾十年前,當拉里·埃利森偶然看到有關關系型資料庫工作原型的一段描述時,他發現了一個其他公司錯失的機遇。當時,尚未有企業致力於商業化這一技術。埃利森和他的共同創始人Bob Miner和Ed Oates認識到在關系型資料庫模型方面存在極其巨大的商業潛力--但是他們當時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將永遠地改變商業計算的形態。
今天的Oracle(納斯達克代號:ORCL)依然走在這一領域的前列。世界上的所有行業幾乎都在應用Oracle技術,且《財富》100強中的98家公司都採用Oracle技術。Oracle是第一個跨整個產品線(資料庫、業務應用軟體和應用軟體開發與決策支持工具)開發和部署100%基於互聯網的企業軟體的公司。Oracle是世界領先的信息管理軟體供應商和世界第二大獨立軟體公司。
Oracle是一家不斷創新的公司。今天,使業務應用程序通過互聯網可用的觀念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可在當初,Oracle是最初幾家實踐此觀念的公司之一。現在,Oracle致力於使所有軟體都能夠協同工作(即採用套件方式),其他公司、分析家和新聞媒體逐漸認識到Oracle是正確的。Oracle在未來會如何做呢?我們將秉承公司的傳統--不斷創新,引領行業發展,同時,我們要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注重為採用我們軟體的客戶解決問題。
創新是為客戶創造出「新」的價值。把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潛在的需求轉化為機會,並創造出新的客戶滿意。創新的目的不是利潤最大化,創新的目的是創造客戶。以犧牲客戶價值為代價的「創造」不是創新,其結果只能是給企業,甚至是整個行業,造成災難。因此,發明未必是創新,除非該發明能夠被應用並創造出新的客戶價值。創業也未必是創新,只有其新的事業創造出了「新的客戶滿意」,否則,新創企業很可能對現有的產業造成破壞。
創新活動賦予資源一種新的能力,使它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客戶價值。實際上,創新活動本身就創造了資源。因此,創新是一項有目的性的管理實踐,遵循一系列經過驗證的原則和條件。創新是一門學科可以傳授和學習的。與在工商企業中一樣,創新對非營利組織和公共機構同樣重要。
在持續改進的過程中有時也能夠產生創新的成果,然而,更多的創新產生於對客戶需求更深刻的發掘和認識,從而創造出「全新的業務」和客戶價值,即所謂「顛覆式創新」。創新是有風險的,然而,「吃老本」或者「重復改進」比創造未來風險更大。創新的障礙並非企業的規模,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創新源自大企業;創新真正的障礙是現有的「成功模式」造成的「行為慣性」和「思維定式」。
創新所釋放出來的生產力及其創造出來的市場價值推動了產業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有效地避免了經濟的衰退和社會動盪。創新不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而且是推動社會進步,避免暴力革命對社會造成傷害的有效途徑。
在高速變化的互聯網時代,創新正在成為每個組織和個人必須具備的能力。
Oracle公司的發展歷程
誕生初期
20世紀約70年代 一間名為Ampex的軟體公司,正為中央情報局設計一套名叫Oracle的資料庫,埃里森是程序員之一。
1977年埃里森與同事Robert Miner創立「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s),當時IBM發表「關系資料庫」的論文,埃里森以此造出新資料庫,名為甲骨文。
1978年 公司遷往矽谷,更名為「關系式軟體公司」(RSI)。RSI在1979年的夏季發布了可用於DEC公司的PDP-11計算機上的商用ORACLE產品,這個資料庫產品整合了比較完整的SQL實現,其中包括子查詢、連接及其他特性。美國中央情報局想買一套這樣的軟體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但在咨詢了IBM公司之後發現IBM沒有可用的商用產品,他們聯系了RSI。於是RSI有了第一個客戶。
最先提出「關系資料庫」的IBM採用RSI的資料庫。1982年再更名為甲骨文(Oracle)。
發展壯大
1984年,三年內,先後進軍加拿大、荷蘭、英國、奧地利、日本、德國、瑞士、瑞典、澳洲、芬蘭、法國、香港、挪威、西班牙。1986年上市時,年收入暴升至5500萬美元,同年3月招股,集資3150萬美元。
1987年收入達到1.31億美元,甲骨文一年後成為世界第四大軟體公司。兩年內再進軍墨西哥、巴西、中國、塞普勒斯、馬來西亞及紐西蘭。一年後,收入再升一倍至2.82億美元。
1990年,甲骨文兩年內揮軍進入智利、希臘、韓國、葡萄牙、土耳其、委內瑞拉、台灣、比利時、阿根廷、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及菲律賓等地,但是當年甲骨文的業績首次發生虧損,市值急跌80%,埃里森首次安排資深管理人員參與經營。
1992年,旗艦產品Oracle 7面世,使該公司業務重新步上軌道,年收入達到11.79億美元。曾被視為甲骨文接班人、但後來被踼出局的Raymond Lane擔任首席運營官。
收購與上市
1995年,埃里森宣布PC已死,把全數產品推向互聯網發展,並另組「網路計算機公司」(Network Computer),銷售「網路計算機」,最終被淘汰收場。
2000年,科網接近尾聲時,推出E-Business Suite,搶占應用產品市場,與昔日的生意夥伴構成嚴重利益沖突。同期微軟及IBM數據技術提升,此後Oracle新增訂單數目的佔有率,在兩年內下跌6.6%,業務倒退10%。
2003年,敵意收購仁科軟體公司,引起業界哄動。兩公司的爭議新聞層出不窮。同年美國司法部落案阻止甲骨文收購。
2004年,歷經18個月的拉鋸戰,終於成功購並仁科軟體公司。
2007年,收購BEA Systems。
2009年4月20日,甲骨文公司宣布以每股9.50美元,總計74億美元收購太陽微系統公司(Sun)。
2013年2月4日以每股29.25美元作價收購網路傳輸產品製造商Acme Packet,交易規模約為17億美元。
2013年7月15日起甲骨文公司正式由納斯達克轉板至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轉板至紐交所後,甲骨文公司將沿用「ORCL」這一交易代碼。
2013年,甲骨文已超越 IBM ,成為繼 Microsoft 後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
書寫歷史的甲骨文---Oracle公司傳奇
很難想像,Oracle公司的這一段傳奇居然要從IBM開始。
1970年的6月,IBM公司的研究員埃德加·考特(Edgar Frank Codd)在Communications of ACM上發表了那篇著名的《大型共享資料庫數據的關系模型》(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的論文。這是資料庫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要知道,當時還是層次模型和網狀模型的資料庫產品在市場上佔主要位置。從這篇論文開始,拉開了關系型資料庫軟體革命的序幕。
雖然早在1970年就誕生了關系模型理論,但是市場上遲遲不見關系型資料庫管理軟體的推出。主要原因是很多反對者認為關系型資料庫速度太慢,比不上當時的層次式資料庫。值得好笑的是,IBM雖然1973年就啟動了System R的項目來研究關系型資料庫的實際可行性,也沒有及時推出這樣的產品,因為當時IBM的的IMS(著名的層次型資料庫)市場不錯,如果推出關系型資料庫,牽涉到IBM很多人的自身利益。再者,IBM龐大復雜的官僚機構處在決策上遠不那麼靈活。
1977年6月,Larry Ellison與Bob Miner和Ed Oates在矽谷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計算機公司(ORACLE公司的前身)。那個時候,32歲的Larry Ellison,這個讀了三家大學都沒能畢業的輟學生,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公司創立之初,Miner是總裁,Oates為副總裁,而Ellison,因為一個合同的事情,還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沒多久,第一位員工Bruce Scott(用過ORACLE資料庫軟體的人都知道有個Scott用戶,沒錯,就是這個Scott,至於Scott用戶的密碼Tiger,那是Scott養的貓的名字)加盟進來,在Miner和Oates有些厭倦了那種合同式的開發工作後,他們決定開發通用軟體,不過們還不知道自己能開發出來什麼樣的產品。Oates最先看到了埃德加·考特的那篇著名的論文連同其他幾篇相關的文章並推薦Ellison和Miner也閱讀一下。Ellison和Miner預見到資料庫軟體的巨大潛力(跟著IBM走,沒錯),於是,SDL開始策劃構建可商用的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
很快他們就弄出來一個不太像樣的產品,或者具體的說,更像一個Demo。根據Ellison和Miner他們在前一家公司從事的一個由中央情報局投資的項目代碼,他們把這個產品命名為ORACLE。因為他們相信,ORACLE(字典里的解釋有「神諭,預言」之意)是一切智慧的源泉。1979年,SDL更名為關系軟體有限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Inc.,RSI),畢竟「軟體開發實驗室」不太像一個大公司的名字。1983年,為了突出公司的核心產品,RSI再次更名為ORACLE。
美國Oracle公司總部一瞥
Oracle公司發展與壯大
RSI在1979年的夏季發布了可用於DEC公司的PDP-11計算機上的商用ORACLE產品,這個資料庫產品整合了比較完整的SQL實現,其中包括子查詢、連接及其他特性。但不得不說,軟體不是很穩定,並缺少事務處理這樣的重要功能。出於市場策略,公司宣稱這是該產品的第二版,但卻是實際上的第一版。之所以被命名為第2版而不是第1版,是因為Ellison認為潛在的客戶更願意購買第2個版本,而不是初始版本。(雖然這樣做有些不太誠實,還是要承認這是個十分高明的技巧。到現在還有一些公司把自己賣給客戶的版本叫做1.0,學學1979年的ORACLE吧!)多年以後的今天,ORACLE公司聲稱是他們第一個提供了第一個SQL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
雖然軟體不是很好,但是客戶還是有的。美國中央情報局迫不及待的想買一套這樣的軟體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但在咨詢了IBM公司之後發現IBM沒有可以商用的產品,他們聯系了RSI。於是RSI有了第一個客戶。在當時,政府和軍方的機構往往同時有幾種計算機,而那時還沒有什麼「軟體可移植」這樣的說法,當然,也幾乎沒有具有這樣的能力的應用軟體。也就是說,給PDP-11開發的ORACLE資料庫不能用在IBM主機和DEC的VAX上。很快用戶就表現出來這樣的需求:ORACLE能否同時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上運行?這給RSI帶來了新的挑戰(主要是Miner和Scott)。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的軟體一般都設計成在單一操作系統上運行,具有可移植能力的軟體很少。
1983年3月,RSI發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歷盡艱辛用C語言重新寫就這一版本。要知道,C語言當時推出不久,用它來寫ORACLE軟體也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很快就證明了這樣做是多麼的正確,C編譯器便宜而又有效。從現在起,ORACLE產品有了一個關鍵的特性:可移植性。ORACLE第3版還推出了SQL語句和事務處理的「原子性」――SQL語句要麼全部成功,要麼全部失敗,事務處理要麼全部提交,要麼全部回滾。ORACLE第3版還引入了非阻塞查詢,使用存儲在"before image file"中的數據來查詢和回滾事務,從而避免了讀鎖定(readlock)的使用(雖然通過使用表級鎖定限制了它的吞吐量)。同樣是1983年,IBM發布了姍姍來遲的Database 2 (DB2),但只可在MVS上使用。不管怎麼說,ORACLE已經佔取了先機。
Oracle公司收購Sun
Ⅱ java匹配url的正則表達式
給你個正則表達式的資料,自己慢慢研究,授你以漁:
一、正則表達式基礎知識
我們先從簡單的開始。假設你要搜索一個包含字元「cat」的字元串,搜索用的正則表達式就是「cat」。如果搜索對大小寫不敏感,單詞「catalog」、「Catherine」、「sophisticated」都可以匹配。也就是說:
1.1 句點符號
假設你在玩英文拼字游戲,想要找出三個字母的單詞,而且這些單詞必須以「t」字母開頭,以「n」字母結束。另外,假設有一本英文字典,你可以用正則表達式搜索它的全部內容。要構造出這個正則表達式,你可以使用一個通配符——句點符號「.」。這樣,完整的表達式就是「t.n」,它匹配「tan」、「ten」、「tin」和「ton」,還匹配「t#n」、「tpn」甚至「t n」,還有其他許多無意義的組合。這是因為句點符號匹配所有字元,包括空格、Tab字元甚至換行符:
1.2 方括弧符號
為了解決句點符號匹配范圍過於廣泛這一問題,你可以在方括弧(「[]」)裡面指定看來有意義的字元。此時,只有方括弧裡面指定的字元才參與匹配。也就是說,正則表達式「t[aeio]n」只匹配「tan」、「Ten」、「tin」和「ton」。但「Toon」不匹配,因為在方括弧之內你只能匹配單個字元:
1.3 「或」符號
如果除了上面匹配的所有單詞之外,你還想要匹配「toon」,那麼,你可以使用「|」操作符。「|」操作符的基本意義就是「或」運算。要匹配「toon」,使用「t(a|e|i|o|oo)n」正則表達式。這里不能使用方擴號,因為方括弧只允許匹配單個字元;這里必須使用圓括弧「()」。圓括弧還可以用來分組,具體請參見後面介紹。
1.4 表示匹配次數的符號
表一顯示了表示匹配次數的符號,這些符號用來確定緊靠該符號左邊的符號出現的次數:
假設我們要在文本文件中搜索美國的社會安全號碼。這個號碼的格式是999-99-9999。用來匹配它的正則表達式如圖一所示。在正則表達式中,連字元(「-」)有著特殊的意義,它表示一個范圍,比如從0到9。因此,匹配社會安全號碼中的連字元號時,它的前面要加上一個轉義字元「\」。
圖一:匹配所有123-12-1234形式的社會安全號碼
假設進行搜索的時候,你希望連字元號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即,999-99-9999和999999999都屬於正確的格式。這時,你可以在連字元號後面加上「?」數量限定符號,如圖二所示:
圖二:匹配所有123-12-1234和123121234形式的社會安全號碼
下面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例子。美國汽車牌照的一種格式是四個數字加上二個字母。它的正則表達式前面是數字部分「[0-9]{4}」,再加上字母部分「[A-Z]{2}」。圖三顯示了完整的正則表達式。
圖三:匹配典型的美國汽車牌照號碼,如8836KV
1.5 「否」符號
「^」符號稱為「否」符號。如果用在方括弧內,「^」表示不想要匹配的字元。例如,圖四的正則表達式匹配所有單詞,但以「X」字母開頭的單詞除外。
圖四:匹配所有單詞,但「X」開頭的除外
1.6 圓括弧和空白符號
假設要從格式為「June 26, 1951」的生日日期中提取出月份部分,用來匹配該日期的正則表達式可以如圖五所示:
圖五:匹配所有Moth DD,YYYY格式的日期
新出現的「\s」符號是空白符號,匹配所有的空白字元,包括Tab字元。如果字元串正確匹配,接下來如何提取出月份部分呢?只需在月份周圍加上一個圓括弧創建一個組,然後用ORO API(本文後面詳細討論)提取出它的值。修改後的正則表達式如圖六所示:
圖六:匹配所有Month DD,YYYY格式的日期,定義月份值為第一個組
1.7 其它符號
為簡便起見,你可以使用一些為常見正則表達式創建的快捷符號。如表二所示:
表二:常用符號
例如,在前面社會安全號碼的例子中,所有出現「[0-9]」的地方我們都可以使用「\d」。修改後的正則表達式如圖七所示:
圖七:匹配所有123-12-1234格式的社會安全號碼
二、Jakarta-ORO庫
有許多源代碼開放的正則表達式庫可供Java程序員使用,而且它們中的許多支持Perl 5兼容的正則表達式語法。我在這里選用的是Jakarta-ORO正則表達式庫,它是最全面的正則表達式API之一,而且它與Perl 5正則表達式完全兼容。另外,它也是優化得最好的API之一。
Jakarta-ORO庫以前叫做OROMatcher,Daniel Savarese大方地把它贈送給了Jakarta Project。你可以按照本文最後參考資源的說明下載它。
我首先將簡要介紹使用Jakarta-ORO庫時你必須創建和訪問的對象,然後介紹如何使用Jakarta-ORO API。
▲ PatternCompiler對象
首先,創建一個Perl5Compiler類的實例,並把它賦值給PatternCompiler介面對象。Perl5Compiler是PatternCompiler介面的一個實現,允許你把正則表達式編譯成用來匹配的Pattern對象。
▲ Pattern對象
要把正則表達式編譯成Pattern對象,調用compiler對象的compile()方法,並在調用參數中指定正則表達式。例如,你可以按照下面這種方式編譯正則表達式「t[aeio]n」:
默認情況下,編譯器創建一個大小寫敏感的模式(pattern)。因此,上面代碼編譯得到的模式只匹配「tin」、「tan」、 「ten」和「ton」,但不匹配「Tin」和「taN」。要創建一個大小寫不敏感的模式,你應該在調用編譯器的時候指定一個額外的參數:
創建好Pattern對象之後,你就可以通過PatternMatcher類用該Pattern對象進行模式匹配。
▲ PatternMatcher對象
PatternMatcher對象根據Pattern對象和字元串進行匹配檢查。你要實例化一個Perl5Matcher類並把結果賦值給PatternMatcher介面。Perl5Matcher類是PatternMatcher介面的一個實現,它根據Perl 5正則表達式語法進行模式匹配:
使用PatternMatcher對象,你可以用多個方法進行匹配操作,這些方法的第一個參數都是需要根據正則表達式進行匹配的字元串:
· boolean matches(String input, Pattern pattern):當輸入字元串和正則表達式要精確匹配時使用。換句話說,正則表達式必須完整地描述輸入字元串。
· boolean matchesPrefix(String input, Pattern pattern):當正則表達式匹配輸入字元串起始部分時使用。
· boolean contains(String input, Pattern pattern):當正則表達式要匹配輸入字元串的一部分時使用(即,它必須是一個子串)。
另外,在上面三個方法調用中,你還可以用PatternMatcherInput對象作為參數替代String對象;這時,你可以從字元串中最後一次匹配的位置開始繼續進行匹配。當字元串可能有多個子串匹配給定的正則表達式時,用PatternMatcherInput對象作為參數就很有用了。用PatternMatcherInput對象作為參數替代String時,上述三個方法的語法如下:
· boolean matches(PatternMatcherInput input, Pattern pattern)
· boolean matchesPrefix(PatternMatcherInput input, Pattern pattern)
· boolean contains(PatternMatcherInput input, Pattern pattern)
三、應用實例
下面我們來看看Jakarta-ORO庫的一些應用實例。
3.1 日誌文件處理
任務:分析一個Web伺服器日誌文件,確定每一個用戶花在網站上的時間。在典型的BEA WebLogic日誌文件中,日誌記錄的格式如下:
分析這個日誌記錄,可以發現,要從這個日誌文件提取的內容有兩項:IP地址和頁面訪問時間。你可以用分組符號(圓括弧)從日誌記錄提取出IP地址和時間標記。
首先我們來看看IP地址。IP地址有4個位元組構成,每一個位元組的值在0到255之間,各個位元組通過一個句點分隔。因此,IP地址中的每一個位元組有至少一個、最多三個數字。圖八顯示了為IP地址編寫的正則表達式:
圖八:匹配IP地址
IP地址中的句點字元必須進行轉義處理(前面加上「\」),因為IP地址中的句點具有它本來的含義,而不是採用正則表達式語法中的特殊含義。句點在正則表達式中的特殊含義本文前面已經介紹。
日誌記錄的時間部分由一對方括弧包圍。你可以按照如下思路提取出方括弧裡面的所有內容:首先搜索起始方括弧字元(「[」),提取出所有不超過結束方括弧字元(「]」)的內容,向前尋找直至找到結束方括弧字元。圖九顯示了這部分的正則表達式。
圖九:匹配至少一個字元,直至找到「]」
現在,把上述兩個正則表達式加上分組符號(圓括弧)後合並成單個表達式,這樣就可以從日誌記錄提取出IP地址和時間。注意,為了匹配「- -」(但不提取它),正則表達式中間加入了「\s-\s-\s」。完整的正則表達式如圖十所示。
圖十:匹配IP地址和時間標記
現在正則表達式已經編寫完畢,接下來可以編寫使用正則表達式庫的Java代碼了。
為使用Jakarta-ORO庫,首先創建正則表達式字元串和待分析的日誌記錄字元串:
這里使用的正則表達式與圖十的正則表達式差不多完全相同,但有一點例外:在Java中,你必須對每一個向前的斜杠(「\」)進行轉義處理。圖十不是Java的表示形式,所以我們要在每個「\」前面加上一個「\」以免出現編譯錯誤。遺憾的是,轉義處理過程很容易出現錯誤,所以應該小心謹慎。你可以首先輸入未經轉義處理的正則表達式,然後從左到右依次把每一個「\」替換成「\\」。如果要復檢,你可以試著把它輸出到屏幕上。
初始化字元串之後,實例化PatternCompiler對象,用PatternCompiler編譯正則表達式創建一個Pattern對象:
現在,創建PatternMatcher對象,調用PatternMatcher介面的contain()方法檢查匹配情況:
接下來,利用PatternMatcher介面返回的MatchResult對象,輸出匹配的組。由於logEntry字元串包含匹配的內容,你可以看到類如下面的輸出:
3.2 HTML處理實例一
下面一個任務是分析HTML頁面內FONT標記的所有屬性。HTML頁面內典型的FONT標記如下所示:
程序將按照如下形式,輸出每一個FONT標記的屬性:
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你使用兩個正則表達式。第一個如圖十一所示,它從字體標記提取出「"face="Arial, Serif" size="+2" color="red"」。
圖十一:匹配FONT標記的所有屬性
第二個正則表達式如圖十二所示,它把各個屬性分割成名字-值對。
圖十二:匹配單個屬性,並把它分割成名字-值對
分割結果為:
現在我們來看看完成這個任務的Java代碼。首先創建兩個正則表達式字元串,用Perl5Compiler把它們編譯成Pattern對象。編譯正則表達式的時候,指定Perl5Compiler.CASE_INSENSITIVE_MASK選項,使得匹配操作不區分大小寫。
接下來,創建一個執行匹配操作的Perl5Matcher對象。
假設有一個String類型的變數html,它代表了HTML文件中的一行內容。如果html字元串包含FONT標記,匹配器將返回true。此時,你可以用匹配器對象返回的MatchResult對象獲得第一個組,它包含了FONT的所有屬性:
接下來創建一個PatternMatcherInput對象。這個對象允許你從最後一次匹配的位置開始繼續進行匹配操作,因此,它很適合於提取FONT標記內屬性的名字-值對。創建PatternMatcherInput對象,以參數形式傳入待匹配的字元串。然後,用匹配器實例提取出每一個FONT的屬性。這通過指定PatternMatcherInput對象(而不是字元串對象)為參數,反復地調用PatternMatcher對象的contains()方法完成。PatternMatcherInput對象之中的每一次迭代將把它內部的指針向前移動,下一次檢測將從前一次匹配位置的後面開始。
本例的輸出結果如下:
3.3 HTML處理實例二
下面我們來看看另一個處理HTML的例子。這一次,我們假定Web伺服器從widgets.acme.com移到了newserver.acme.com。現在你要修改一些頁面中的鏈接:
執行這個搜索的正則表達式如圖十三所示:
圖十三:匹配修改前的鏈接
如果能夠匹配這個正則表達式,你可以用下面的內容替換圖十三的鏈接:
注意#字元的後面加上了$1。Perl正則表達式語法用$1、$2等表示已經匹配且提取出來的組。圖十三的表達式把所有作為一個組匹配和提取出來的內容附加到鏈接的後面。
現在,返回Java。就象前面我們所做的那樣,你必須創建測試字元串,創建把正則表達式編譯到Pattern對象所必需的對象,以及創建一個PatternMatcher對象:
接下來,用com.oroinc.text.regex包Util類的substitute()靜態方法進行替換,輸出結果字元串:
Util.substitute()方法的語法如下:
這個調用的前兩個參數是以前創建的PatternMatcher和Pattern對象。第三個參數是一個Substiution對象,它決定了替換操作如何進行。本例使用的是Perl5Substitution對象,它能夠進行Perl5風格的替換。第四個參數是想要進行替換操作的字元串,最後一個參數允許指定是否替換模式的所有匹配子串(Util.SUBSTITUTE_ALL),或只替換指定的次數。
Ⅲ 為什麼在系統架構中散試架構使用得最多
系統架構中三四架構使用的最多那肯定是散是的,加工人們需要的多,所以它的使用就是最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