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cba比賽中積分是怎麼算的
積分排名計算規則
1、勝一場積2分,負一場積1分。
2、兩隊積分相百同比較兩隊間勝負。度
3、兩隊間勝負相同比較兩隊間得失分。
4、兩隊間得失分相同比較兩隊在本賽季中的總得失分率(得失分率=總得分/總失分,下同)。
5、多隊間積分相同比較多隊間勝負問關系。(每屆聯賽每兩隊之間共賽兩場,在比較兩隊時一勝一負視為平,按勝1平0負-1計算各隊答臨時勝負積分以算出幾個隊的名次)
6、多隊間勝負關系相同則比較各內隊間得失分容率。
7、各隊間得失分率相同則比較各隊在本賽季中的總得失分率。
8、以上所有演算法無法分出的排名按上賽季成績排名。
Ⅱ cba排名:CBA的積分是怎麼樣計算的。
cba是勝積2分,負積1分,樓下的估計不怎麼看cba吧!錯的答案也來忽悠人。
Ⅲ CBA如何積分
積分排名計算規則
1、勝一場積2分,負一場積1分。
2、兩隊積分相同比較兩隊間勝負。
3、兩隊間勝負相同比較兩隊間得失分。
4、兩隊間得失分相同比較兩隊在本賽季中的總得失分率(得失分率=總得分/總失分,下同)。
5、多隊間積分相同比較多隊間勝負關系。(每屆聯賽每兩隊之間共賽兩場,在比較兩隊時一勝一負視為平,按勝1平0負-1計算各隊臨時勝負積分以算出幾個隊的名次)
6、多隊間勝負關系相同則比較各隊間得失分率。
7、各隊間得失分率相同則比較各隊在本賽季中的總得失分率。
8、以上所有演算法無法分出的排名按上賽季成績排名。
Ⅳ cba並列怎麼算
再次進行比賽分出勝負。
如勝負場數相同,則按相互間比賽的得失分率計算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則按整個常規賽所有比賽的得失分率進行計算。
兩隊間勝負相同比較兩隊間得失分。兩隊間得失分相同比較兩隊在本賽季中的總得失分率。
Ⅳ CBA比賽規則,全
CBA比賽規則
變化1:
取消南北分區 賽程縮水僅戰34輪
新規:賽季CBA聯賽從09年12月19日打響,2010年4月30日收官。取消上賽季的南北分區賽制,常規賽改成18支球隊的雙循環比賽,一共進行34輪比賽……
舊規:上賽季常規賽共進行50輪比賽,18支球隊採取南北分區,常規賽同區的球隊進行四循環比賽,不同區的球隊則進行雙循環的比賽。
解讀:
賽程縮短,場次減少,聯賽受到的關注度必然會減弱,對於贊助商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俱樂部票房收入、球員教練的比賽獎金也會「縮水」。而對廣大球迷來說,少了1/3的CBA比賽可看,真是飢渴難耐啊!
而另一方面,此前的一周三賽相對中國的交通狀況、球隊的傷病恢復水準來說略顯密集,球員疲於奔命,影響了比賽的精彩程度,讓許多場次形同雞肋,如今賽程變疏,或許能夠緩解球員的壓力,比賽質量得到提升。
變化2:
限薪令!國手外援收入齊縮水
新規:俱樂部教練員和球員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俱樂部總收入55%。
現役國家隊隊員以及國家隊主教練工資不得超過100萬,而兩次入選國家隊集訓,國家二隊主教練或國家隊助理教練、助教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75萬,國青隊員和國青主教練工資不得超過50萬,其他球員工資不得超過30萬。外籍球員的月薪不得超過6萬美金。
舊規:並沒有明確規定國內球員和教練員的年薪工資,而在外援工資方面也沒有設置月薪限額。
解讀:
限薪令將國字型大小球員、教練員與普通球員、教練員的工資限定進行了區分,也就是說進入國家隊的球員教練,工資待遇會有提升,在這樣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必然會滋生選拔國家隊、國青隊等國字型大小級別的球員和教練員出現不良行為……
限薪令主要目的是規范俱樂部成本支出,讓各球隊健康發展,確實有積極的一面。但籃協以往數次頒布限薪令,執行情況不敢恭維。如今的新版限薪令,能否得到實施疑問重重……
變化3:
外援不續約就離開CBA
新規:上賽季效力CBA的外籍球員(包括亞洲球員),俱樂部在11月15日前提出續約要求,並且擬支付給該外援月工資不低於籃協所規定的標准,該外援拒絕簽約的,不能與其他CBA俱樂部簽約參加2009—2010賽季的比賽。
舊規:原俱樂部擁有外援續約優先權,截止日期為11月15日,在這一日期之後,其他俱樂部可以與外援進行談判並簽約。
賽季期間更換外籍球員不得超過3人次,更換時間可以是整個賽季的任何一天。
解讀:
通俗地說,外援在面對老東家送來的新賽季合同時,只有兩條路,一是接受它,二是離開中國,離開CBA聯賽。轉會?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是一條明顯對於運動員不利的條款,和限薪令一起,必將導致CBA聯賽對於優秀外籍球員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
變化4:
外援出場實行2人4節6人次
新規:新賽季CBA聯賽各隊可聘請兩名外援,聯賽後6名球隊可多聘一名亞洲外援,外援出場實施2人4節6人次的制度。而這其中不包括亞洲外援。
舊規:上賽季CBA聯賽各隊可聘請兩名外援,聯賽後4名球隊以及兩支CBA新軍可多聘一名亞洲外援,對外援出場時間無限制。
解讀:
CBA聯賽多年以來實施的是外援2人4節4人次的制度,而在去年籃協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全面放開外援的出場時間,讓CBA比賽水平和觀賞性得到提升。但這一激進的改革舉措也遭到了不願聘請外援的八一,以及一些財力不足請不起大牌外援的中小俱樂部的反對,一些媒體更是認為這樣會耽誤國內球員的成長而大肆抨擊。
最終新賽季在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角力中,籃協在4節8人次和4節4人次之間取了一個「平均值」,也算是兼顧了各方面的利益。
變化5:
亞洲兄弟成了自己人
新規:上賽季第13-18名的球隊可以額外注冊一名亞洲球員(註:雙重國籍和曾是美國籍的運動員不在亞洲球員注冊之列),該亞洲球員不佔有關俱樂部原報名名額,亞洲球員使用辦法等同國內球員。
舊規:上賽季第13-16名的球隊,以及升班馬天津、青島可以額外注冊一名亞洲球員,該亞洲球員不佔有關俱樂部原報名名額。
解讀:
因為本賽季重新對外援上場時間進行了4節6人次的限制,所以針對亞洲外援的使用辦法進行了特別說明:亞洲球員使用辦法等同國內球員,看來亞洲兄弟已經成了自己人,真應了以往的一句老話「亞非拉兄弟團結在一起」,這對於本土人才匱乏的中下游俱樂部來說的確是一個福音,對於伊朗、約旦等國希望加盟CBA的優秀球員來說也是好消息,此舉對拉近各俱樂部之間的實力,增加比賽激烈程度有利無害。
但照顧並不是無限度的,混進「亞洲兄弟」隊伍的「僱傭軍團」則被排除在外,看來籃協對於僱傭軍團已經深惡痛絕。
變化6:
八一特例進一步細化
新規:各支球隊在同八一隊比賽時,仍繼續執行08-09賽季上場外援2人4節5人次的規定,同時亞洲球員同外援一樣計算上場人次。
舊規:各支球隊在同八一隊比賽時,上場外援的時間限制為2人4節5人次,但亞洲球員不在限制之列。
解讀:
總的來說和上賽季類似,不願聘請外援的八一繼續享受著籃協的照顧性政策,但照顧的幅度可以說是有所增強。假如一支下游球隊本賽季聘請了兩名美國外援,一名亞洲外援,這樣他們對陣其他球隊時,外援的總出場人次為:4節6人次+亞洲外援4節4人次=4節10人次。而對陣八一時,只能4節5人次,縮水了一半。
CBA積分排名計算規則
1、勝一場積2分,負一場積1分。
2、兩隊積分相同比較兩隊間勝負。
3、兩隊間勝負相同比較兩隊間得失分。
4、兩隊間得失分相同比較兩隊在本賽季中的總得失分率(得失分率=總得分/總失分,下同)。
5、多隊間積分相同比較多隊間勝負關系。(每屆聯賽每兩隊之間共賽兩場,在比較兩隊時一勝一負視為平,按勝1平0負-1計算各隊臨時勝負積分以算出幾個隊的名次)
6、多隊間勝負關系相同則比較各隊間得失分率。
7、各隊間得失分率相同則比較各隊在本賽季中的總得失分率。
8、以上所有演算法無法分出的排名按上賽季成績排名。
Ⅵ cba勝率怎樣計算公式怎樣計算
積分規程
常規賽:球隊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比賽勝1場得2分,負1場得1分,棄權得零分。按比賽勝場數/負場數比率排出常規賽名次,勝場率高者名次列前。如遇兩隊或兩隊以上勝率相同,則按相互間比賽的勝負場次決定名次,勝場多者名次列前;如勝負場數相同,則按相互間比賽的得失分率計算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則按整個常規賽所有比賽的得失分率進行計算。
Ⅶ 請介紹一下CBA的積分規則,CBA的積分榜是依據什麼來計算的
1、常規賽:所有參賽球隊進行雙循環比賽,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棄權得0分。
常規賽排名辦法:常規賽按比賽勝場數/負場數比率確定常規賽總排名,勝場率高者名次列前。
如兩隊勝場率相同,則以兩隊之間勝負場次決定名次,勝場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則以兩隊相互間得失分率排定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若再相同,則以常規賽所有比賽總得失分率排定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
如三隊或三隊以上勝場率相同,則以相互間勝負場數排定名次,勝場多者名次列前;如相互間勝負場數相同,則以相互間得失分率排定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若再相同,則以常規賽所有比賽總得失分率排定名次,得失分率高者名次列前。
2、季後賽:常規賽的前八名進入季後賽。季後賽採用交叉淘汰賽。四分之一決賽和半決賽均採用五戰三勝制(1-2-1-1),總冠軍決賽採用七戰四勝制(2-3-2),常規賽名次列前的隊多一個主場。[
具體賽制方面,2017-2018賽季,CBA常規賽前六名球隊季後賽首輪將輪空,7-10名球隊進行3戰2勝制的交叉淘汰賽,排名靠前的球隊擁有主場優勢。1/4決賽,八支球隊將進行5戰3勝制的交叉淘汰賽。半決賽與總決賽,都將採用7戰4勝制。
排名之爭:CBA排名的局勢來看,廣東、遼寧在積分榜前2位比較穩定,深圳、廣廈、北京、新疆、福建5支球隊可以看作是第二集團;而廣州、山東、吉林、上海、浙江、江蘇6支球隊的勝場差距很小,積分榜第8的廣州和積分榜第13的江蘇積分都是50分,所以這6支球隊誰輸掉一場可能都將遠離季後賽。
本賽季CBA常規賽總共有46輪,目前已經進行到了第34輪,還有12場比賽要打,每一支球隊都在進行全力沖刺!不僅是積分榜前2位的遼寧與廣東需要爭奪常規賽第一,其他球隊位次之爭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7)cba演算法擴展閱讀:
cba比賽規則:
1、採用4×12分鍾的比賽方式,其中第1、2節和第3、4節中間休息2分鍾;第2、3節之間休息10分鍾。
2、一名隊員已發生了6次侵人犯規和/或技術犯規,必須立即離開比賽。
3、一節中某隊已發生了5次全隊犯規時,該隊處於全隊犯規處罰狀態。
4、每隊在第4節和每一決勝期最後2分鍾各增加一次30秒鍾短暫停。
5、投中籃後和第4節及決勝期最後2分鍾內擁有擲球入界球權的球隊請求暫停後,均在「擲球入界線」執行擲球入界恢復比賽(但本應位於前場端線擲球入界除外)。
6、比賽用球:採用中國籃協審定並提供的7號聯賽用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男子籃球聯賽
Ⅷ CBA的積分榜決定球隊位置,是依據什麼來計算的
CBA的積分榜是依據球隊的勝場率來計算的,根據CBA積分榜的規則,CBA球隊勝一場就得2分,輸掉一場比賽就得一分,而棄權就0分,最後得分者最高的就排在第一位,然後依次類推,如果出現同分的情況下,那麼就比較雙方的勝場數,勝場數多的排名靠前,如果勝場數一致,那麼就比較球隊的得失分以確定球隊的排名。
不過在CBA循環賽中,有20支球隊角逐總冠軍,有時候會出現同勝場,同積分,同得失分率的情況,那麼這時候就要以常規賽總得失分率來確定球隊名次了,不過這種情況還是很少見的,同勝場同積分這種情況很多間,但同得失分率就比較罕見,畢竟每支球隊整體得分能力都是不一樣的。
這種積分榜演算法適用於常規賽,到了季後賽,CBA積分榜又是另外一種演算法了。因為季後賽都已確定球隊名次,因此季後賽採用交叉淘汰制,也就是第一對第八,第二對第七等這樣的賽制,總決賽之前都是5場3勝制,總決賽採用的是7場4勝制,這個跟NBA差不多。
Ⅸ 問:今年的CBA常規賽如何算積分
你好!
CBA不用算積分,常規賽按照球隊勝率排名,
1.常規賽如果勝率相同,(如果是兩個隊)就按照兩個之間的勝負關系排名,如果勝負關系也相同,就計算兩隊的得失分率,就是兩隊之間的總得分除以總失分,得失分率低者優先。(如果是三個隊)也同樣按照先勝負關系,在計算得失分率的方法,分排名先後。
2.季後賽採用系列賽的規則,一共12隻球隊進入系列賽,採取1-12.2-11.3-10…的首尾對陣,進行5場3勝的賽制,
3.總決賽採用7局4勝的規則,常規賽排名靠前的隊伍多一場主場優勢!
希望這個回答能報到你!
Ⅹ 數據挖掘 cba 演算法代碼
贏一場是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