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規范"三公"經費的管理和使用
三公」經費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公務接待費用、公務用車購臵及運行費、公務出國(境)經費等三項公共支出費 用。近年來,「三公」經費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社會 各界對加強和規范公開「三公」經費管理的呼聲日漸強烈。 其實「三公」經費本身是行政成本的組成部分,合理適度的 經費支出無可厚非,然而存在「三公」經費不當支出的隱性 腐敗卻愈演愈烈,不僅抬高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運行的 效益,還極大地浪費了社會資源,已經成為群眾反映強烈和 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現就這一課題,談個人的幾點粗淺思 一、當前「三公」經費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1.公款接待缺乏有效管理辦法。目前,大多數單位和部 門雖然對公務接待費用的管理採取了一些控制措施,如實行 定額包乾和統一管理等方式,但實際控制情況仍並不理想。 一是公款接待的隨意性較大。有些公款接待成了「公」字名義 下某些人搭建大到工作交往、小到私人聚會的平台。上級來 人檢查考核、向領導請示匯報工作、到上級爭取項目資金、 兄弟單位前來學習取經、外出招商引資等各種名義下的迎來 送往之風較為盛行。此外,利用公款進行私人之間的接風宴、 送別席、會議餐、工作餐等也時有發生。二是公款接待費用 不斷增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經濟社會發 展、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大部分單位公款接待檔次和費用也是「水漲船高」,普通一餐飯從兩三年前的三、四百元的標 准,現在則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大多數單位的接待費用 支出遠遠超出了機關公用經費2%的規定比例。三是部分單位 公款接待費用報銷管理不夠規范。據了解,一些單位把諸如 迎來送往、娛樂活動、濫發補助等費用以招待費名義報銷或 者向下屬及基層單位轉移報銷。同時,也還存在部分單位核 算人員有意採用其他非招待費票據報銷的方式隱瞞招待費 支出,導致單位招待費反映不準確。 2.公車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手段。大部分現行公務用車仍 然延用編制管理、標准控制、按需配給、單位所有的模式。 盡管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也進行了一些專項清理,但依然存 在一些問題:一是少數單位違規超編超標配車。部分單位的 公車成為領導幹部享受的一種福利待遇,有的單位極盡所 能,有條件的購車,沒有條件的絞盡腦汁創造條件購車,超 編、超標配車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二級單位較多的部門, 將車輛掛在二級單位名下。二是運行成本居高不下。由於制 度規定不細致、有效監管缺位以及燃油價格不斷上漲等因 素,致使公車在采購、維護和運營等各方面都存在著比社會 車輛高得多的成本,隱性浪費和貪占現象比較嚴重。三是公 車私用現象較為普遍。公車使用往往是服務領導優先於業務 公幹,業務公幹用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甚至部分單位公車 使用是公用、領導及家屬私用、司機個人使用三者並存。 3.公費考察成為幹部福利漸成趨勢。近年來,公費考察 已儼然成為一些單位為幹部准備的一種福利待遇。盡管國家有關部門對於公費旅遊明令禁止,而且制定了很多相關的政 策,但是公費旅遊問題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呈上升趨勢。有 的單位甚至為了逃避紀檢、審計部門的檢查,通過偽造、變 造原始憑證,巧立名目來報銷,還覺得理所當然,天經地義。 公費旅遊問題早已成為「三公」經費管理的重要問題。 二、「三公」經費管理混亂的原因分析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多年來就「三公」經費問題三 令五申要求加強管理,但是至今仍然存在「壓縮—增長—壓 縮—增長」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人員機構臃腫。我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機構改革和 經濟改革同步進行,每次改革都是「精簡一批機構,又設臵一 批機構,精簡一批人員,招聘一批臨時工」,「廟宇多、僧多、 粥也得相應多煮點」,導致支出基數進一步龐大,使壓縮「三 公」經費「巧婦難為」,這是政府「三公」經費過高的基礎性頑 2.監管機制缺失。幾千年的傳統觀念,當官者說了算,缺乏民主管理機制。盡管國家制訂了《預演算法》、《會計法》、 《政府采購法》等許多法律文本。但在實施過程中,一方面 實施細則沒跟上形勢,存在許多不完善地方。年初人大通過 了預算,中途經常變更、追加,沒有嚴肅性。部門預算沒有 細化到具體項目上,留有真空。會計核算口徑不規范,存在 重復和遺漏信息,難以為領導及時提供准確的科學決策依 據。政府采購實施條例沒有,各地自行理解法律條文,規范 不一,給許多人鑽了空子。另一方面,財政部門有法難依,受多方牽制,不能獨立依法行政,力不從心。 3.支出名目繁多。財政在帳目管理上沒有細化到支出 「項、目」級預算科目,具體「三公」經費支出情況一筆「糊塗 賬」。既不能及時梳理問題,又不能准確統計數據發現問題。 財政在資金預算上,沒有具體項目、金額的部門預算。縱容 了部分單位有錢就花、沒錢也變著花的行為,導致「三公」經 費使用一路沒有「紅綠燈」,沒有「高壓線」。目前,多數地方 部門預算、零基預算不完善、不細化、不具體,使單位多塊 資金定性不明確,使有些財政資金來源渠道多的單位「三公」 經費支出居高難下。 4.監督執行乏力。目前,一級政府一級監督,一切工作 在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同級不便查、同事不好查。同時,「三 公」經費支出情況不夠透明,沒有引入社會公開監督機制,即 使有財務公開制度,也是分類公開數字,讓人霧里看花。另 外,開展行政監察、財政監督和審計等監督時,只要「三公」 經費支出沒流入私人腰包,核查組一般會睜隻眼閉隻眼,能 過就過。即使查出問題,也是以罰款代監管,而且缺乏嚴格 的「行政問責」,很少追究相關領導責任。所以,部分領導對「三 公」經費使用視規不履、無所畏懼,也是導致「三公」經費有增 三、規范「三公」經費管理的對策與建議「三公經費」如何規范使用,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事 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須給予高度重視,下大力氣從 源頭治理,嚴格控制。1.加強宣傳教育,築牢思想防線。加強思想教育,是解 決「三公」管理問題的基礎之策。須以各級領導幹部為重點 對象,做到從思想上自覺抵制「三公」消費,通過領導幹部 以自身優良作風做榜樣示範,形成好的黨風,以帶政風促民 風。一方面,各級各部門要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 幫助各級領導幹部增強公僕意識,轉變為官理念,牢固樹立 艱苦奮斗、厲行節約的優良作風,恪盡職守、嚴以律己、以 身作則,從思想源頭上樹立正確的為民觀和服務觀,達到以 德養廉目的。另一方面,對比奢侈、比排場、比高檔、比享 受的「享樂主義」思想和揮霍浪費行為要及時進行作風整頓, 促進各級領導幹部自覺抵制各種誘惑,認真維護公務消費紀 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做潔身自好、廉潔自律的表率。 2.完善管理機制,注重源頭治腐。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是解決「三公」管理問題的關鍵環節。要建立起科學合理的 現代預算制度,積極探索和實行把「三公」經費支出預算具 體到項目和崗位,明確支出統一標准,嚴格做到預算公開透 明,並接受立法機構和公眾的監督。要探索創新日常監管機 制,建立經費支出廉政風險防控,推行「三公」經費精細化 管理制度,推行完善的公務支出公務卡結算機制,從根本上 控制隨意性支出,避免為形式上壓縮腐敗的空間。要建立「三 公」經費支出預警機制,紀檢、監察、財政 、審計等部門應 加大聯合監督力度,對各單位「財政資金」支出審批、報銷、 核算實行源頭審核控制,積極探索建立對單位「三公」經費 支出開展季度性預警提示工作,督促單位嚴格執行「三公」預算,嚴防支出超標。要建立反腐敗賄賂法,制定類似於新 加坡的《沒收貪污所得利益法》、《公務員懲戒規則》等,對 有關公務接待、報銷制度和標准做出明確規定和嚴格實行, 從根本上降低經費成本。要建立「三公」經費公示制度,把 公開「三公」經費寫進《預演算法》中,並實行定期曬經費支 出,明確支出內容,把領導幹部行政成本納入幹部提拔和政 績考核內容。 3.推行財務公開,強化監督制約。推行公開,加強監督, 是解決「三公」管理問題的重要舉措。隨著公民社會的向前 推進,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實行「三公」經費 信息公開,已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民意所盼。一方面, 要強化各單位公開行政成本的力度,尤其是老百姓普遍關注 的「三公」經費支出情況,須詳細分類列出,逐筆逐項公開, 還幹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另一方面,要加強黨內 外監督,除了發揮人大常委會和紀檢監察機關的作用外,特 別要注重發揮審計監督的力量,把審計監督與財政「同級 審」、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審計結果公告、績效審計緊 密結合,讓「三公」經費不當支出的貓膩無處遁形。要充分 發揮媒體與群眾輿論監督作用,對各單位部門「三公經費」 使用情況做跟蹤報道,讓普通民眾廣泛參與其中,使各單位 的公務行為臵身於社會的監督之下。 4.加強懲戒問責,落實標本兼治。實施懲處問責,是解 決「三公」管理問題的必然手段。在嚴格執行國務院《機關 事務管理條例》的同時,須明確「三公」消費的法律或制度責任,對「三公」經費的浪費額度做出細節上的具體規定, 使治理「三公」經費問題有規可依,對有過度浪費公款行為 的要納入《刑法》處罰之列,以嚴厲的行政處罰遏制過度的 公款浪費。有關部門要加大對「三公」消費中有令不行、有 禁不止的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把各單位行政成本情況及 「三公」經費公開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廉政考核和問 責范疇,促使各部門自覺規范和收緊「三公」經費支出行為。 執紀執法機關要嚴肅黨的紀律,對有違反「三公」經費使用 規范的都必須要嚴肅處理,處理到具體事、具體人,標本兼 治,以正黨紀,力爭做到輿論上嚴厲譴責,政治上堅決清除, 經濟上加倍處罰,法律上嚴加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