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能夠解釋下編譯原理中什麼是FIRSTVT,和LASTVT,盡量淺顯易懂點謝謝
Firstvt和Lastvt是為了畫算符優先關系表的(就是表裡面填優先大於小於等於的那個)。
然後要注意他們可都是終結符的集合。
Firstvt
找Firstvt的三條規則:如果要找A的Firstvt,A的候選式中出現:
A->a.......,即以終結符開頭,該終結符入Firstvt
A->B.......,即以非終結符開頭,該非終結符的Firstvt入A的Firstvt
A->Ba.....,即先以非終結符開頭,緊跟終結符,則終結符入Firstvt
Lastvt
找Lastvt的三條規則:如果要找A的Lastvt,A的候選式中出現:
A->.......a,即以終結符結尾,該終結符入Lastvt
A->.......B,即以非終結符結尾,該非終結符的Lastvt入A的Lastvt
A->.....aB,即先以非終結符結尾,前面是終結符,則終結符入Firstvt
『貳』 編譯原理——LR分析表
自底向上的語法分析
LR分析表的結構如上,其分為兩個部分 Action Goto
兩個參數狀態i,終結符號a(s(i)代表第i個狀態,r(i)代表第i條表達式)
Goto[i,A]=j
文法
容易得知這個文法可以推出 0 1 00 01 等的字元串。因為它是 左遞歸 。不適用於 LL 文法分析,只能使用 LR 分析。
因為本題入口有兩個—— S → L·L S → L ,所以需要構造額外的產生式 S'->S
2.1 第一次遍歷
我們從 [S -> . L·L] 開始,構造這個狀態的閉包,也就是加上所有能從這個產生式推出的表項。
首先,判斷 . 後面是否為 非終結符號A 。如果是,那我們就得找所有由 A-> 推出的產生式,並將它們添加進入 閉包 里(也就是State包里)。循環做即可。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 State 0 有
下一步,就是我的 . 往下一位移動。對每個符號X後有個 . 的項,都可以從 State 0 過渡到其他狀態。
由以上6條式子可以得知下一位符號可以是 S L B 0 1 。所以自然可以得到5個狀態。
State 1 是由 State 0 通過 S 轉移到這里的,所以我們找出所有 State 0 中在 S 前有 . 的項。
此狀態作為結束狀態 Accept ,不需要繼續狀態轉移了。
State 2 是由 State 0 通過 L 轉移到這里的,所以我們找出所有 State 0 中在 L 前有 . 的項。
S -> . L·L S -> . L L -> . LB
有3條式子,現在我們將 . 向後推一格,就得到 State 1 的項了。
但是 . 之後的符號分別是 · $ B , B 為非終結符號,我們得包含 B -> 的項
State 3 是由 State 0 通過 B 轉移到這里的,所以我們找出所有 State 0 中在 B 前有 . 的項。
因為 . 後沒有其他符號了,因此這個狀態不需要繼續轉移了。
State 4 是由 State 0 通過 0 轉移到這里的,所以我們找出所有 State 0 中在 0 前有 . 的項。
因為 . 後沒有其他符號了,因此這個狀態不需要繼續轉移了。
很簡單,同樣的道理找 State 5
State 5 是由 State 0 通過 1 轉移到這里的,所以我們找出所有 State 0 中在 1 前有 . 的項。
因為 . 後沒有其他符號了,因此這個狀態不需要繼續轉移了。
好的,現在我們第一次遍歷完成。
2.2 第二次遍歷
第二次遍歷自然從 State 2 開始。
我們回到 State2 ,可以看出 . 之後的符號有 · B 0 1 。
State 6 是由 State 2 通過 · 轉移到這里的,所以我們找出所有 State 2 中在 · 前有 . 的項。
S -> L. ·L 只有1條,我們往後移發現 L 又為非終結符號,參考 State 0 做的操作,我們得找出所有的式子。
共有5條式子,共同組成 State 6 ,由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我們還得繼續下一次遍歷。先不管著,我們進行下一次狀態查找。
State 7 是由 State 2 通過 B 轉移到這里的,所以我們找出所有 State 2 中在 B 前有 . 的項。
L -> L. B 也是只有1條,我們往後移發現沒有非終結符號了,那就不需要再繼續添加其他式子了。
這個狀態也不需要繼續進行轉移了。
接下來很關鍵,因為我們通過 State2 的 . 後的符號找出了 State 6 State 7 ,接下來還差符號 0 1 ,那麼是否像之前一樣按例添加狀態呢, 答案是不是的 ,因為我們發現通過 0 1 找到的閉包集分別是 B -> 0 B -> 1 ,這與我們的之前的 State 4 State 5 相同。所以我們得將其整合起來,相當於 State 2 通過 0 1 符號找到了 State 4 State 5 狀態。
2.3 第三次遍歷
回頭看第二次遍歷,可以看出只有 State 6 可以進行狀態轉移了。
那麼就將 State 6 作為第三次遍歷的源頭,可以看出 . 之後的符號有 L B 0 1 。
State 8 是由 State 6 通過 L 轉移到這里的,所以我們找出所有 State 6 在 L 前有 . 的項。
S -> L· .L L -> . LB 有兩條式子,往後移發現有非終結符號 B ,所以經過整合可以得到
可以看出 . 的後面還有一個符號,所以這里我們還得再進行一次遍歷。
接下來,又是遇到重復的包的情況,可以看出我們由 State 6 通過 B 0 1 得到的閉包分別是 L->B B->0 B->1 ,很明顯,這分別對應於 State 3 State 4 State 5 。
第三次遍歷也就結束了。
2.4 第四次遍歷
回看第三次遍歷,可以看出只有 State 8 可以進行狀態轉移,其 . 之後的符號分別是 B 0 1 。
誒,感覺很熟悉,就是上面幾行剛說的情況,也就是說通過這三個符號找到的閉包是我們之前遇到的狀態,分別是 State 3 State 4 State 5 。
做到這里,我們發現我們已經全部遍歷完畢!
總共有8個狀態,通過以上流程做成個圖是什麼樣子的?來看看!
這么一看就很清晰明了了,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圖做出我們的 LR分析表
其實就是我們之前呈現的表
在狀態 I2 和 I8 中,既有 移入 項目,也有 規約 項目,存在 移入 - 規約的沖突 ,所以不是 LR(0) 文法,但是因為 FOLLOW(S) ∩ {0, 1} = ∅,所以可以用 FOLLOW 集解決沖突,所以該文法是 SLR(1) 文法。
上表我們發現還有 r1,r2,r3 等。這個其實就是代表狀態停止轉移時為 第幾條表達式 ,r3代表第三條表達式 L -> LB 。
當我們構建了表之後,我們如何運用起來呢?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
以上字元串是如何被SLR分析器識別的呢?
『叄』 編譯原理的終結符和非終結符如何理解
一、非終結符:
1、非終結符可以再分成更細的東西。
2、不是終結符的都是非終結符。非終結符可理解為一個可拆分元素,而終結符是不可拆分的最小元素。終結符號就是語言中用到的基本元素,名詞、動詞、形容詞、助詞等等基本語言單位。
二、終結符:
1、終結符直接就代表一個意思,比如關鍵字if就不能再分成i和f了。
2、通俗的說就是不能單獨出現在推導式左邊的符號,也就是說終結符不能再進行推導。非終結符則是"語法"中用到的元素,除非談論"語法",一般交談語言中並不會用到非終結符。比如:主語、短語、片語、句子。
(3)編譯原理統計終結符與非終結符擴展閱讀:
終結符和非終結符在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的領域是用來指定推導規則的元素。在某個形式語法之中,終結符和非終結符是兩個不交的集合。
從形式語言中定義看,終結符(T)就是不可再分的字元或串。而非終結符(N)是一個遞歸形式的定義:由終結符和至少一個非終結符號組成的串。
如果編譯過程中發現源程序有錯誤,編譯程序應報告錯誤的性質和錯誤的發生的地點,並且將錯誤所造成的影響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使得源程序的其餘部分能繼續被編譯下去,有些編譯程序還能自動糾正錯誤,這些工作由錯誤處理程序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上編譯器只做語法檢查和最簡單的語義檢查,而不檢查程序的邏輯。
網路-終結符
網路-編譯
『肆』 編譯原理問題:求解
E是文法開頭。ε代表終結符號(推理中代表終點或結果,程序語言中代表常量等)。E T 這些大寫字母一般代表非終結符號(這些代表中間過程,非結果。程序中代表函數等等)。開始是E。因為有個G(E)。E就是文法開始符號。推導就有E開始,它也是一個非終結符(代表函數、或者一個推導過程,類似於程序中的main(c++)、winmain(vc++)、dllmain(dll)等主函數)。
1算術表達式文法:這個文法是一個遞歸文法。計算機進行邏輯推導時會走很多彎路(類似於遍歷一顆樹的過程)。為了不讓計算機走彎路(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變換為第二種文法。這種文法消除了遞歸(消除了歧義,類似於後綴表達式),使計算機可以一條直線走到底兒推導出結果。
我也很久沒看編譯原理了。 呵呵
『伍』 編譯原理算符優先分析法中構造分析表的時候,井號和其他符號的優先順序怎麼判斷在線等。
首先,算符優先分析法只考慮終結符之間的優先關系。
其次,#和其他終結符之間的優先關系按如下方法來確定:
1)假設文法的開始符為E,則增加一個產生式E『-> #E#, E'不在原文法中出現
2)#<FIRSTVT(E) ; LASTV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