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魔獸世界城牆之底的任務怪在哪
城牆之底的任務在地獄火半島的地獄火堡壘的牆邊,坐標(47.6,49.8)附近,任務做法如下。
1、首先玩家需要在薩爾瑪與納茲格雷爾對話接受城牆之底任務。
2. 長城的建築結構
建築結構:
1、牆身。牆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緊要的地方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
2、烽燧。長城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
3、城堡。城堡按等級分為衛城、守御或干戶所城和堡城,按防禦體系和兵制要求配置在長城內側,間有設於牆外者。
4、關城。關城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受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
民族融合:
在文化方面,長城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長城的修建和戍守,長城區域的爭戰,反而促使了中國古代漢族和十幾個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的融合。
軍事意義: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3. 部落12本怎樣用城牆擺出自由女神
《部落沖突》攻略
游戲中部落的建設,從一本到六本是一個過渡期,不要停留得太久,最好把部落中的所有建築建設完成以後,就開始升級大本,速升七本,因為七本以下的防禦是比較低的(牆少,不好擺陣形;防禦設施等級也不高),七本才是開始。
建築的建設升級是有優先順序的,這是一款高級的偷菜游戲(這是大家公認的),當你在考慮要升級建築的時候,優先考慮增加你的戰鬥力,也就是你的偷菜游戲,前期金錢和聖水只靠自己造是不夠的,所以要靠搶其他部落來確保自己部落的發展。我個人認為有限考慮升級實驗試、法術工廠、兵營、訓練營、部落城堡等建築來提升自己的進攻能力,當然後期為了打部落戰,可以把進攻方面的建築升到一定程度以後,按照時間的長短來升級防禦設施,來增加自己部落的防禦力。
關於部落農民,在這款游戲中農民是至關重要的,每個部落中最多有5個農民,所以個人認為這款游戲是非常平衡的。購買農民是需要寶石的,每個農民需要的價格是不一樣的,第一個是自帶的,第二個需要250個寶石,第三個需要500個寶石,第四個需要1000個寶石,第五個需要2000個寶石,所以這個游戲中寶石不要亂花掉,因為如果你拿寶石來造兵,升級建築是非常不值的,後期升級一個建築需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這寶石花得有點冤了,當然土豪可以另當別論,如果一個寶石都不花,在4本的時候,第三個農民就可以出來了。
寶石獲得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在游戲商店裡購買30元等於500個寶石,第二種方法是清除障礙物可以隨機獲得寶石(還有不定時會出現一個寶盒),第三種方法是做任務,有一個關鍵任務就是獲得1250個杯時會獎勵450個寶石,這個也是獲得第三個農民的一種方法。
關於陷阱,其實陷阱還是挺有用的,很多玩家覺得這些陷阱是雞肋般的存在,其實這想法是錯的,目前游戲中的流行許多引導陣形,用來預防胖子和野豬,其實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當胖子和野豬進入陣形以後,你會發現漫天飛舞的都是胖子和野豬。所以陷阱不要亂擺,比如空中炸彈和搜空地雷可以放在離放空火箭或是對空箭塔比較近的地方,一般比人想打你的防控設施就會從這個地方過;隱形炸彈對胖子等血厚的兵種效果不是非常好,但對野蠻人、弓箭手、哥布林等血薄的兵種卻是一炸能炸死一片;隱形彈簧放在胖子和野豬必經之路,能讓它們寸步難行。陷阱的布置主要還是要針對自己的陣形來擺設,多觀察敵方是如何進攻你的部落,然後進行修改。
關於搶資源,其實這個沒有太多講的,這個網上很多的方法,都是可以的。前期個人比較推薦成本比較低的屌絲流(就是黃毛帶上弓箭手或哥布林,還有炸彈人),十幾分鍾可以打一次,挺便捷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方法是要活用的,要注意兵種的搭配比例和兵種的等級,不要一成不變,一種方法用到死。
關於陣形,沒有無敵的陣形,好的陣形是有針對性的,比如針對防禦的對象,胖子野豬等,可以採取引導的方法,將他們引導到陷阱上,或是用電塔將它們分流等,但沒有完美的陣形,陣形要不斷的調節和修改,可以借鑒其他人的部落。還有就是你的部落是要護資源,還是護杯,這個也是挺重要的。
很多人會把大本放在外面騙護盾,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如果是護資源還要注意調節資源的位置,比如錢少水多,就把水調到裡面,把錢放外面,這些都是細節的東西需要自己慢慢的總結。
4. 西安城牆上的對聯分別是什麼
西出長安,長通歐亞,駝鈴唱古今,花雨千秋絲路遠。
中興盛紀,盛軼漢唐,燕剪裁圖畫,春風萬里錦程新。
5. 魔獸世界地獄火城牆英雄模式鑰匙哪裡買最好帶上截圖。
需要 地獄火半島 BL 薩爾瑪 軍需官 在 大廳門口。 LM 是 榮耀堡 軍需官 城堡 門口 附近。 榮耀堡(Honor Hold) 聯盟和部落在地獄火平原的前線基地,也是60級玩家進入地獄火之後接觸的第一支聲望,同時也是我個人列為四大聲望之一的重要的一組。 獲取方法: - 相關任務,主要集中在地獄火平原,一直有效; - 擊殺地獄火堡壘附近副本外的普通獸人怪,友善後不再給聲望; - 擊殺地獄火要塞,血熔爐副本內部的怪,尊敬後不再給聲望; - 擊殺破碎大廳,英雄模式地獄火副本群內的怪,一直有效; -用5 枚地獄火平原PVP徽記(獲取方法見地域篇)可以換取一道具,使用後可以增加在地獄火副本群內打怪獲得的經驗5%,聲望25%,持續30分鍾。 刷之最速指南: 不做任務,一邊PK一邊埋頭砍怪直到友善;友善以後把攢的PVP徽記全換了上面提到的聲望道具然後刷要塞/血熔爐直到尊敬(加起來大概跑4,5次副本);尊敬以後開始做所有的任務,全收了能有尊敬一半多。68+ 以後刷破碎大廳直到崇敬(還是盡量用聲望25%的道具,在第一個Boss 臨死前用效率最好);想沖崇拜的繼續刷破碎大廳或者英雄地獄火副本。比較惡心,因為要忍住很多剛到外域的任務不做。對於喜歡研究劇情或者裝備比較落後的玩家來說跳過薩爾瑪/榮耀堡的任務不是好的選擇。好在地獄火平原雙方各自有另外一個營地,對應銀月城/埃克索多的聲望,也不是完全行不通。 獎勵: 崇敬是必要的,因為這個聲望崇敬了才能買鑰匙下地獄火副本群的英雄模式。崇拜了是一把長柄,一把單手斧,一把法傷單手劍,大家就各自看著辦了。
6. 百年前無比壯觀的北京古城牆,為什麼梁思成堅決反對拆掉
1953年的夏天,夜晚寧靜如常,然而在北京某四合院內,卻正在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談判。突然,屋子裡傳來激烈的爭吵聲,“絕對不能拆!”一個女人尖銳地喊道,話音剛落,她猛地咳嗽起來,隨後染紅了手帕,旁邊想要反駁她的人們,一時不知所措,這個女人,叫做林徽因。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7年,也就是永定門被拆除的這一年,此時,林徽因已經因病去世,梁思成也自知無力挽回一切,這樣的美景,很快就會消失了。當年梁先生坐在家中,默默寫下:“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真是讓人無比痛心!
7. 大同城牆的城牆概況
到了明朝初期,由於是京畿屏藩,軍事位置十分險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軍徐達在舊城基礎上增築,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鎮城。最後完工的大同鎮誠呈大致正方形,邊長達到1.8公里和1.82公里,周長7.4公里,面積3.28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條石為基礎,城牆內芯為三合土夯築,外包每塊重達17斤的青磚,城牆高14米,垛牆上又砌長5米、高0.8米、厚0.5米的磚垛,垛間距0.5米,共580對垛子,據說代表了大同當時所轄的村莊數。大同鎮城設四門: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每個門又各有瓮城。今只有永泰、清遠兩個名字被兩座正好在該位置附近的建築使用,至於這么多的城門,早已經是連個痕跡都找不到了。
在徐達的精心籌劃和嚴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築達到了有史以來最精美的程度:城牆四角建角樓,西北角有「乾樓」,高大瑰麗,為「大同八景」之一。城牆四周佇立著54座望樓,96座窩鋪。城牆外馬面凸凹相間,排列有序。突出部分為城牆垛子,每邊計12個,外加角墩4個,計52個。墩距113米,墩作梯形結構。四角墩外各建控軍台一座,寬16.6米,縱約15米,與角墩間距6.6米,上架踏板與城牆相通。四門之外是瓮城,瓮城城門的門洞進深約30米,上建箭樓或匾樓。城牆外側修壕塹,深約5米,寬約10米,俗稱護城河,曾經波光漣漪,上設吊橋。城內有4條大街、8條小巷、72條綿綿巷,街衢規整通達。每條大街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樓,東有太平樓,南有鼓樓,西有鍾樓,北有魁星樓。城中心為4座精美的牌坊,稱四牌樓。如今這些建築多毀於現代,只有鼓樓碩果獨存,至今仍然聳立在街心,「四牌樓」則只成了一個名字,其附近地區是大同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歷史資料中記載,大同城有一個獨特的現象,它並非一個單獨的四方型堡壘狀城市,大同城格局由四部分組成:主要部分為高大堅固的鎮城,在鎮城的南、東、北牆外另外各有一個自成一體的四邊形小城,分別叫做南小城、東小城、操場城,而各個小城也有獨立的瓮城和月城,均與鎮城相隔不到兩百米,用吊橋與主城連接。這樣如果要進入大同鎮城,必須先要通過三個小城中的某個,光通過的城門就至少需要過4到6個。就是進了外圍的小城,主城的吊橋不主動放下,仍然進不到大同鎮城裡,這種防守措施使大同鎮城真正成為了固若金湯的安全之地,為中國古代軍事建築中頗具特色的重鎮名城。又因大同民間傳說此地為鳳凰降落的地方,因此這種四城有序排列的築城格局被稱為「鳳凰單展翅」,今大同地圖多隻描繪大同城與操場城的故址,而從未見有用同樣標志線標注東小城與南小城,實際上,這兩個關城如今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蹤跡,只是,這些小城的修築都在明朝中後期,並非徐達所為。
明、清時期,特別是明代,大同是以軍事重鎮而揚名四海。由於它在北部邊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的軍事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即所謂「屏全晉而拱神京」。再加之其布防之嚴密,設施之堅固,建築之高大,在我國古代城防建設史上也屬少見。囚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鎮」和「北方鎖鑰」之譽。
【城牆興建】明朝剛剛建立的第二年(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農歷十月,明朝名將、副將軍常遇春率領郭英、湯和、耿炳義、汪興祖、陳德、謝成、郭子興等攻打大同。當時在大同的元朝右丞相擴廓帖木兒聞風直奔甘肅,守將竹貞也倉惶棄城而逃,使大同不戰而克。從此,大同納入明朝版圖。
但是,明朝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北元蒙古就成為它的北邊心腹要患。元裔及北萬其它蒙古游牧部落的貴族頻頻入犯,迫使明王朝東起鴨綠江、西迄嘉峪關,沿長城邊線陸續設置了九個邊防重鎮,委派將領,統兵守御。而大同就是九邊之一。所以,大同府也稱之為大同鎮。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軍徐達督率軍民在遼、金、元土城的基礎上「增築」大同城。大同鎮城的規制便於此奠定。
此時的大同鎮城略呈正方形,東西邊長約1.5公里,南北邊長1.75公里,周長6.5公里,面積約2.63平方公里。大同城牆修建得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各種城防設施齊備,自成一個防禦體系。城牆一律以規整有制的石條、石板、石方、石柱等為基,牆體用「三合土」逐段逐層夯成,外圍砌以青磚。青磚分大、中、小三種,根據部位不同分別選用。據實地考察,中等型號的城磚一般長約4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10厘米,重約18公斤,相當於現代常用磚重的七倍。由此可以想見當年建城工程的艱巨。大同的城牆高約14米,最寬處約有16.6米左右。其中大牆的正牆高約12米,垛牆(亦稱女牆)高約2米。垛牆之上又砌以磚垛,高約0.8米、厚約0.5米、長約5米。垛間距離約為0.5米,垛與垛之間稱為垛口,這是守御將士的瞭望孔和射擊口,藉此可以較好地隱蔽自己、打擊對方。據傳,四面城牆共建有五百八十多對垛子,代表著當時大同所轄的村莊數目。在平坦如砥的城牆之上,共有六十二座雄偉的門樓、角樓、望樓,間隔而立。門樓亦稱城樓,共有四座,位於四面城牆的中心,平面均呈「凸」字形,城樓均為重檐九脊歇山式屋頂。外有廊柱圍繞,下臨馬道。其中南門城樓最為寬敞雄壯,為三層重樓,面寬61米,進深23.35米,與西門城樓同為明初北方典型的木結構建築。城牆四角,雄峙著四座俊秀精巧的角樓,它們戰時既能觀察敵情和打擊敵人,平時又可以供遊人欣賞塞外的雄偉氣象和秀麗景色,兩者得以巧妙的結合。其中,以西北角樓尤為高大瑰麗。此樓因其位於八卦十二方位之首——「乾」位上,所以稱為「乾樓」;又因它是城內最高的樓閣,作為「鎮城之物」,所以又稱為「鎮樓」;還由於它呈八角形,也稱為「八角樓」。因為平時遊人常常於此登高覽勝,所以又有「鎮樓秋爽」的盛譽。明、請兩代許多著名文人學士登臨此樓時,寫下了不少詠懷之作。
此外,還有五十四座望樓佇立在城牆的四面,並建有九十六座窩鋪,頗為壯觀。其中,「乾樓」之東的望樓——洪字樓,結構和造型頗為精美,為望樓之最。望樓的建造,這是我國其他一些著名古城的城牆建設中所少有的,是研究城垣建築的珍貴實物。
諸多矗立於城牆上的樓台建築物在戰爭中起到了觀察、隱蔽、機動、射擊、接應、制高和前線指揮所等重要作用。同時,它們也是一組極為珍貴的明代建築藝術群體。
大同城牆的特點之一,是它的外輪廓並未採用通常的平直做法,而是象齒輪一樣,凸凹相間排列有序。凸出的部分為城牆墩子。每一邊計有十二個,外加角墩四個,共五十二個。墩距一般為113米。每個牆墩作梯形結構,底邊長約23米,頂邊長約20米,頂面積為400平方米。在四個角墩的外圍,還各建有控軍台(或稱望軍台)一座,寬約16.6米,縱約15米,與角墩的間距約66米,上架踏板與城牆相通。這在各地城牆中也是不多見的。這些墩台的設置,主要是從戰爭上需要考慮的,它可以很好地發揮側射、策應和瞭望作用,防止「死角」部位的出現;並且還可以根據觀察到的敵情變化,迅速採取應變措施,以增強城防的穩固和應變能力。
另一個特點是,在南城牆的東部,建有「雁塔」一座,俗稱瞭望塔。這在我國城牆建設史上也是僅見的。該塔始建於明代天啟年間,高度約17米,為八角七級磚構寶塔。其形制端莊穩重、秀麗玲瓏,底部每面石碣上還鐫刻著全城歷朝舉子姓名及其功名,以激勵後人奮進。塔內設踏垛磚梯,可攀登至頂層瞭望城郊原野,也是戰時重要的觀察點。
大同城牆很高,所以站在城牆上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俯瞰全城。東、南、西、北四條主街成「十」字形,將城區劃分為四片,每片又由次十字街將其分為四塊,每塊再由兩層十字街分為若干小塊。因此,以四條大街為主幹的規整十字路,是大同城街道格局的主要特色。俗雲:「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綿綿巷」就是指這種格局而言。四大街的中段各建有一樓,諸如鍾樓、鼓樓、太平樓、魁星樓等等。在城中心四條大街的交點,樹立著一座由四個牌坊連成一體的牌樓,稱作「四牌樓」,是木結構建築,頗為精美。據說是大將軍徐達在「增築」大同城牆竣工之後,為玄耀其功德而樹立的。每條大街都通至城門。東門名和陽、南門名永泰、西門名清遠、北門名武定,四條大街都按城門名定名。四門之外是瓮城。每個瓮城的建築面積約為17600平方米,與城牆成「凸」字形。瓮城旁辟有偏門,門洞一般進深約30米。瓮城之外,又修有一道弧形城牆,將瓮城圈在內,稱作「月城」。月城又辟有城門。這樣,出城或入城必須經過三道門卡。在各門之上還建有「箭樓」或二層「匾樓」。
為了更加有效地防禦,還在城牆外側修有壕塹,深約5米,寬約10米,即護城河。每當夏、秋之際,護城河象一條綵帶似的圍繞著大同城,波光瀲艷,盪漾著城牆的倒影。它的壯美氣勢和秀麗景色,足以使人忘卻軍事重鎮的戰爭硝煙,而作長日的觀賞留連。
大同城內除設有府、縣兩衙負責地方行政、司法、財務以及治安外,主要守御任務由「行都指揮使司」承擔,最高軍事長官為總兵,兼掛征西前將軍印,職銜可達正二品,姓高級武職。總鎮署設於城內西北隅,今之帥府街北端,統八衛、七所、額軍十三萬五千,駐軍總數達到全國兵力的十二分之一。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十月,朱元璋為了加強對大同一線的防衛力量,同時監督大同鎮、府的軍、政、財務,將其第十三子豫王朱桂改封為代王坐鎮大同。代王實際上是大同地區的最高統治者和指揮者。他上馬管軍、下馬管臣,代皇帝行使職權。富麗堂煌的代王府巍峨屹立在城內東北隅。
代王府坐北向南,佔地面積約為十五萬平方米至二十萬平方米左右,共辟有四門:東曰東華門、西曰西華門、北曰後宰門、南曰端禮門。端禮門為王府的正門。現今皇城街、東華門、西華門、後宰門四條街皆緣此而得名。王府四周圍有土夯磚砌的高大圍牆,使它成為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獨立大地,當時老四姓稱之為「皇城」。現在還殘留有一段皇城的北牆垣。皇城的平面輪廓基本是正方形,城內主要建築沿三條軸線鋪開,分為左、中、右三組。其中,中組的建築規模最為宏大,從南向北依次為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長春殿和北門。左邊一組依次為廣瞻倉、長春宮、望親樓、清署殿、宗廟、燕居之殿。右邊一組戟門之內東西兩側屹立著社稷壇和風雲雷壇,其後為大成之殿、謹德殿等。今之主殿街便是當年的「銀安殿」(古時王府的主殿,俗稱銀安殿)的遺址。王府前有金碧輝煌的照壁——九龍壁,極為威嚴顯赫。
綜觀大同城內的軍事布局和守備設置,無疑是一座上下左右、前後內外、布防周嚴、協調得當的堅城固壘,在我國歷代軍事重鎮的規劃建設中,可以說是最傑出的典範之一。這些眾多的城防設施渾然一體,好象一盤棋局,井井有條,是我國歷史上罕有的「巍然天鎮」。
8. WOW地獄火城牆LM任務哪接啊
聲望到尊敬後在榮耀堡有FB任務。
工具/原料
演示電腦:超微 X8DAL Main Server Chassis
電腦操作系統:Windows 10 專業版 64位操作系統
1、打開魔獸世界,進入游戲界面,點擊選擇地獄火城牆副本任務;
9. 跪求古代城池的結構與組成。最好詳細一些。有圖。好的追加10分!
城池,又稱為城郭,詞中的「城」指城牆,是中國、韓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的軍事防禦建築。為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築城是東亞國家的傳統;與歐洲國家比較起來,東亞的城郭規模一般較大。城池依等級的不同,可分為府級、縣級、廳級、堡級等;一般來說,層級越高,規模也越大,配置的官方建築也不同。
城池結構
城牆
城牆是城市的主要防禦線,也界定出城市的范圍。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初期以竹、木柵為主;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改為土石或磚等材料為牆。雉堞:女牆上的磚砌凹凸小牆,中央有射孔。女牆:外牆垣上及腰的矮牆。外牆垣:城外側的牆垣。馬道:城牆上的表面鋪磚。中腹填土:內、外牆垣之間的填土。內牆垣:城內側的牆垣。
城門
城池的城門數量由行政層級或規模決定。通常府城有8門,縣城開4門。通常分置於東、西、南、北四方。城門樓:城門座上的城樓,可分為樓閣式和碉堡式。城門座:城門樓的底座。城門洞:出入城門的孔道。瓮城:圈繞城門外的一道城牆,又稱為「月城」。
炮台
城池通常在城牆的險要處或轉角處設置炮台,增加防衛性。炮孔:女牆上留的大型射孔,方便炮筒伸出。炮位:放置大炮的地坪。
城內街道與設施
城內的基本設施與建設有官衙、市街、廟宇、學校、農田等。城內道路以聯系各向城門的街道為主。衙署:城市行政管理與軍事守備的官方機構。書院:城市的文教設施。文廟:祭祀文昌帝君或孔子的廟宇。武廟:祭祀關公或岳飛的廟宇。城隍廟:祭祀城市的守護神-城隍爺的廟宇。
現況
城池多位於現代城市的中心區,與近代的都市計劃沖突很大,因此多被拆除。目前多僅存斷垣殘壁,或孤立的城門可供憑吊。
古代城池建築特點
中國早期的城池,絕大多數是土築,到了明代以後,各地的城牆才開始大規模包磚。因此在中國古代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里,城池都是一副黃禿禿的模樣。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中國的先民已經掌握了版築的技術。所謂版築,就是築牆時用兩塊木板(版)相夾,兩板之間的寬度等於牆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撐住,然後在兩板之間填滿泥土,用杵築(搗)緊,築畢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牆。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版築的技術更是大大提高,普遍採用懸版夯築法,即用木棍穿過兩側夾板,以繩索固定取直,中間填土夯實,《詩經》中的「其繩則直,縮版以載」,說的便是這種方法。用這種版築技術築成的城牆,比以往更結實,因此可以取消舊法中兩側的護城坡,從而增加城牆的攀爬難度。當時有的城牆還採用土坯(單塊土坯尺寸約為1米×0.4米×0.2米)壘砌,上下交錯疊壓,以此提高牆體的密度和強度。自春秋以降,中國城池一直採用這種樸素的土築辦法,近兩千年過後,大名鼎鼎的元大都(北京)城牆,依然是由夯土築成。這種土築的城牆,樣子不太好看,而且不太結實,特別是一下雨就會因雨水淋蝕而損壞。當然也有例外,譬如東晉十六國時夏國赫連勃勃大單於(407~425年在位)修建的統萬城,便是土築史上的奇跡。統萬城採用「蒸土築城」法,即把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摻和在一起夯築而成,雖為土城,但具有石頭一樣堅硬的質地和抗毀力。傳說負責施工的叱干阿利大將軍要求非常嚴格,近乎殘酷,修建好的城牆,他命人以鐵錐檢驗,凡錐入一寸者,便立刻將工匠殺死,填屍於牆內。在這種瘋狂的高壓政策下,歷時六年修建而成的統萬城,建築質量奇好,「其堅可以礪刀斧」,完全可以和現代水泥相媲美。當然,這只是特別的個例,大多數的土城牆,為保證牢固度和強度,只能往高、大、厚上靠攏。譬如兩千多年前齊國的都城臨淄,城牆寬度就達20米,楚國都城郢的牆厚也有14米之多。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厚度,其抗擊打能力,足以令人放心。此外,為保險起見,在高大厚實的城牆外,與城牆平行的還有人工挖掘的寬深壕塹(也可以引注河水,成為護城河)。大的都城,城外環周的護溝壕,通常寬度達到30米,深度也在4~5米。不過,土城也有土城的好處,那就是容易修補。譬如當安史之亂,李光弼鎮守太原時,叛將史思明的大軍將至,如果要對方圓40里的太原城進行加固肯定是來不及的,於是一邊率領軍民在城外挖掘壕溝,一邊命人將挖掘的壕土做成幾十萬個土磚坯,命令用土坯修築營壘,哪裡被破壞,就用土坯補上。從軍事防禦的角度看,中國古代城池的構築,可謂布局精妙,機關重重。在高大的城牆頂部,築於外側的有連續凹凸的齒形矮牆,稱作雉堞,又稱垛牆,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下部有通風孔,用來保護牆體。內側矮牆稱為女牆,又叫「睥睨」,一般比垛口低,起護欄作用,防止士兵往來行走時跌下。此外,城牆內部也都修有環城馬路和登城道。城牆每座城門的正中央,都建有城樓,這是城牆頂上精緻美觀的高層建築,平日登高瞭望,戰時主將坐鎮指揮,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禦設施。而在高大的牆體外側,每隔一定距離,還會有凸出於牆體外側的一段,這就是馬面(又稱敵台、墩台、牆台)。馬面有長方形和半圓形兩種,因外觀狹長如馬面而得名。馬面的使用是為了與城牆互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從三面攻擊敵人。它的一般寬度為12~20米,凸出牆體外表面8~12米,間距為20~250米(一般為70米)。這符合宋·陳規《守城錄·守城機要》中的記載:「馬面,舊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減二丈,闊狹隨地利不定,兩邊直覷城角,其上皆有樓子。」在使用冷兵器的時代,這個距離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內。為了增強馬面的防禦和戰爭能力,在馬面之上一般都建有敵樓,可以屯兵和瞭望,又可以儲藏武器,使城牆的防禦性能發揮到最高點。戰時既可以利用它外凸和高大建築的特點,觀望敵人,觀察敵情,防止敵人迂迴城下攻城;又可以憑借敵樓從正面及左右兩樓間三個方面的交叉火力,狙擊敵人,隨時點線相連,編織嚴密的高空火力網,是城牆防禦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城牆四角的角台,各建樓櫓一座,名為角樓。角樓的朝向與大牆呈135度角,樓的高度、體量介於城樓與敵樓之間,主要用以彌補守城死角即城牆拐角處的防禦薄弱環節,從而增強整座城牆的防禦能力。戰時,角樓內的守御者居高臨下,視野廣闊,可監控和痛擊來自多種角度的進犯之敵。從軍事進攻的角度看,一座城池的最薄弱環節,自然是城門。因此城池的設計者自然會對其加大保護力度,強化其防禦能力。規模小一點的城池,一般是設置懸門或吊橋,而大一些的城池,則要設置瓮城。瓮城是建在城門外的小城,又叫月城,是專為保衛城門而設的小城。《武經總要前集·守城》記載:「其城外瓮城,或圓或方。視地形為之,高厚與城等,惟偏開一門,左右各隨其便。」即便敵軍攻破了瓮城城門,還有主城門防禦,由於瓮城內地方狹窄不易於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而城牆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正所謂關門打狗、瓮中捉鱉。《詩經·鄭風·出其東門》雲:「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闉闍」,指的便是瓮城。可見早在春秋時期,城池的城防技術已經達到相當完善的地步。由城牆、城樓、護城河、馬面、敵樓、角樓、瓮城等組成的立體城防格局,基本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成熟定型,並一直持續到明清時代。
現存的古代著名城池
江陵城,又名荊州古城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歷經570多年的風雨滄桑。當年明清寧遠之役,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被紅夷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盛京之後不久身亡。東南角建魁星樓一座。城內東、西、南、北大街呈+字形相交,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鍾鼓樓,它凌空飛架,與四座城門箭樓遙相對應,顯得威嚴壯觀,氣勢巍峨寧遠古城,寧遠古城是明末關外第一軍事重鎮。歷史上有名的「寧遠大捷」就發生在這里。今天你若來興城,出火車站第一眼就可看見站前廣場正中矗立的袁崇煥雕像。眺興城古城,從其形布局和城牆、城樓、瓮城的建築,以及至今架設在城牆垛口的紅夷大炮來看,我們不難想像當時硝煙彌漫戰場的情景。
西安古城.陝西省省會,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西安古稱長安,七大古都中建都歷時最長的古城,自公元前1027年起先後西周、秦、西漢、西晉、隋、唐等12個王朝在此建成都,歷時1160年。西安是中外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與古羅馬、雅典、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迄今已有3100年歷史。西安是封建盛世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有古代遺留並保存至今種類眾多的名勝古跡,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秦始皇兵馬俑、古城牆、碑林、大雁塔及周、秦、漢、唐四大遺址為首的自然和人文佳景,處處閃耀著華夏古代歷史文化輝煌燦爛的靈慧之光。古城西安,西周時開始在這裡面建成都豐京和鎬京在今西安城西灃水兩岸。秦都城咸陽的實際位置在今西安北面的渭河畔。西漢都城長安在秦都城與今西安城之間的泊河之東岸。隋朝在龍首塬之南另建都城,改名大興。唐朝復稱長安,京師東遷另建新城,即五代、宋、元長安城。明清時在唐皇城基礎上建西安城。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大地如同一個巨大的歷史博物館,以大量珍貴文物、遺跡向世人展示著中國歷史上曾最為輝煌的篇章。西安附近名勝古跡眾多: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西漢帝陵墓13座,以漢武帝的茂陵最雄偉;唐朝帝陵18座,以李世民墓昭陵和李治武則天合葬墓乾陵最宏偉。另還有驪山、華山風光名勝馳名中外。西安古城牆初建成於明洪武年間,是在原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修建起來的,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城垣平面呈長方形,周長約12公里,高12米、頂寬15米、牆面均為青磚包砌。城牆四角均有角樓,共有城門16個,四面各有一主城門,城牆頂內外沿築有女牆,城牆之外有護城河環繞。
至於圖片看參考資料或網上搜搜都行
10. 魔獸世界地獄火城牆這個副本在地圖的哪裡
地圖中間,一共三個本,最左邊相對較遠需要上梯子的是熔爐。不用上梯子的那段城牆,靠近集合石,用鑰匙進的是破碎大廳,不用鑰匙直接進的就是地獄火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