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程序語言,操作系統,編譯器三者之間有何關系
可以理解為程序語言需要在編譯器裡面進行編譯,但是編輯器需要運行在操作系統里
編程語言(programming language),是用來定義計算機程序的形式語言。它是一種被標准化的交流技巧,用來向計算機發出指令。一種計算機語言讓程序員能夠准確地定義計算機所需要使用的數據,並精確地定義在不同情況下所應當採取的
簡單講,編譯器就是將"一種語言(通常為高級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通常為低級語言)"的程序。一個現代編譯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碼 (source code) → 預處理器 (preprocessor) → 編譯器 (compiler) → 目標代碼 (object code) → 鏈接器 (Linker) → 可執行程序 (executables)
操作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體資源,控制其他程序運行並為用戶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統軟體的集合。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負責管理與配置內存、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與輸出設備、操作網路與管理文件系統等基本任務。操作系統的種類很多,各種設備安裝的操作系統可從簡單到復雜,可從手機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到超級計算機的大型操作系統。目前流行的現代操作系統主要有Android、BSD、iOS、Linux、Mac OS X、Windows、Windows Phone和z/OS等,除了Windows和z/OS等少數操作系統,大部分操作系統都為類Unix操作系統。
『貳』 能不能詳細解釋下編輯器和編譯器區別編輯器是程序嗎用來編寫源代碼的編譯器把源代碼轉換成語言代碼
編輯器是文本的,
編譯器
是把文本代碼轉換成可執行的二進制指令(程序),編輯器是程序,不單單源代碼,可以編輯文本文件,。
『叄』 什麼是編譯器
編譯器
編譯器是一種特殊的程序,它可以把以特定編程語言寫成的程序變為機器可以運行的機器碼。我們把一個程序寫好,這時我們利用的環境是文本編輯器。這時我程序把程序稱為源程序。在此以後程序員可以運行相應的編譯器,通過指定需要編譯的文件的名稱就可以把相應的源文件(通過一個復雜的過程)轉化為機器碼了。
[編輯]編譯器工作方法
首先編譯器進行語法分析,也就是要把那些字元串分離出來。然後進行語義分析,就是把各個由語法分析分析出的語法單元的意義搞清楚。最後生成的是目標文件,我們也稱為obj文件。再經過鏈接器的鏈接就可以生成最後的可執行代碼了。有些時候我們需要把多個文件產生的目標文件進行鏈接,產生最後的代碼。我們把一過程稱為交叉鏈接。
一個現代編譯器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 源程序(source code)→預處理器(preprocessor)→編譯器(compiler)→匯編程序(assembler)→目標程序(object code)→連接器(鏈接器,Linker)→可執行程序(executables)
工作原理
編譯是從源代碼(通常為高級語言)到能直接被計算機或虛擬機執行的目標代碼(通常為低級語言或機器言)。然而,也存在從低級語言到高級語言的編譯器,這類編譯器中用來從由高級語言生成的低級語言代碼重新生成高級語言代碼的又被叫做反編譯器。也有從一種高級語言生成另一種高級語言的編譯器,或者生成一種需要進一步處理的的中間代碼的編譯器(又叫級聯)。
典型的編譯器輸出是由包含入口點的名字和地址以及外部調用(到不在這個目標文件中的函數調用)的機器代碼所組成的目標文件。一組目標文件,不必是同一編譯器產生,但使用的編譯器必需採用同樣的輸出格式,可以鏈接在一起並生成可以由用戶直接執行的可執行程序。
編譯器種類
編譯器可以生成用來在與編譯器本身所在的計算機和操作系統(平台)相同的環境下運行的目標代碼,這種編譯器又叫做「本地」編譯器。另外,編譯器也可以生成用來在其它平台上運行的目標代碼,這種編譯器又叫做交叉編譯器。交叉編譯器在生成新的硬體平台時非常有用。「源碼到源碼編譯器」是指用一種高級語言作為輸入,輸出也是高級語言的編譯器。例如: 自動並行化編譯器經常採用一種高級語言作為輸入,轉換其中的代碼,並用並行代碼注釋對它進行注釋(如OpenMP)或者用語言構造進行注釋(如FORTRAN的DOALL指令)。
預處理器(preprocessor)
作用是通過代入預定義等程序段將源程序補充完整。
編譯器前端(frontend)
前端主要負責解析(parse)輸入的源程序,由詞法分析器和語法分析器協同工作。詞法分析器負責把源程序中的『單詞』(Token)找出來,語法分析器把這些分散的單詞按預先定義好的語法組裝成有意義的表達式,語句 ,函數等等。 例如「a = b + c;」前端詞法分析器看到的是「a, =, b , +, c;」,語法分析器按定義的語法,先把他們組裝成表達式「b + c」,再組裝成「a = b + c」的語句。 前端還負責語義(semantic checking)的檢查,例如檢測參與運算的變數是否是同一類型的,簡單的錯誤處理。最終的結果常常是一個抽象的語法樹(abstract syntax tree,或 AST),這樣後端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處理。
編譯器後端(backend)
編譯器後端主要負責分析,優化中間代碼(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以及生成機器代碼(Code Generation)。
一般說來所有的編譯器分析,優化,變型都可以分成兩大類: 函數內(intraproceral)還是函數之間(interproceral)進行。很明顯,函數間的分析,優化更准確,但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
編譯器分析(compiler analysis)的對象是前端生成並傳遞過來的中間代碼,現代的優化型編譯器(optimizing compiler)常常用好幾種層次的中間代碼來表示程序,高層的中間代碼(high level IR)接近輸入的源程序的格式,與輸入語言相關(language dependent),包含更多的全局性的信息,和源程序的結構;中層的中間代碼(middle level IR)與輸入語言無關,低層的中間代碼(Low level IR)與機器語言類似。 不同的分析,優化發生在最適合的那一層中間代碼上。
常見的編譯分析有函數調用樹(call tree),控制流程圖(Control flow graph),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變數定義-使用,使用-定義鏈(define-use/use-define or u-d/d-u chain),變數別名分析(alias analysis),指針分析(pointer analysis),數據依賴分析(data dependence analysis)等等。
上述的程序分析結果是編譯器優化(compiler optimization)和程序變形(compiler transformation)的前提條件。常見的優化和變新有:函數內嵌(inlining),無用代碼刪除(Dead code elimination),標准化循環結構(loop normalization),循環體展開(loop unrolling),循環體合並,分裂(loop fusion,loop fission),數組填充(array padding),等等。優化和變形的目的是減少代碼的長度,提高內存(memory),緩存(cache)的使用率,減少讀寫磁碟,訪問網路數據的頻率。更高級的優化甚至可以把序列化的代碼(serial code)變成並行運算,多線程的代碼(parallelized,multi-threaded code)。
機器代碼的生成是優化變型後的中間代碼轉換成機器指令的過程。現代編譯器主要採用生成匯編代碼(assembly code)的策略,而不直接生成二進制的目標代碼(binary object code)。即使在代碼生成階段,高級編譯器仍然要做很多分析,優化,變形的工作。例如如何分配寄存器(register allocatioin),如何選擇合適的機器指令(instruction selection),如何合並幾句代碼成一句等等。
『肆』 什麼是編譯程序
編譯程序指將某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寫的程序翻譯成等價的另一種語言的程序的程序, 稱之為編譯程序
編譯程序也稱為編譯器,是指把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書寫的源程序,翻譯成等價的機器語言格式目標程序的翻譯程序。編譯程序屬於採用生成性實現途徑實現的翻譯程序。
它以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書寫的源程序作為輸入,而以匯編語言或機器語言表示的目標程序作為輸出。編譯出的目標程序通常還要經歷運行階段,以便在運行程序的支持下運行,加工初始數據,算出所需的計算結果。
編譯程序的實現演算法較為復雜,這是因為它所翻譯的語句與目標語言的指令不是一一對應關系,而是一多對應關系,同時也因為它要處理遞歸調用、動態存儲分配、多種數據類型,以及語句間的緊密依賴關系。
由於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書寫的程序具有易讀、易移植和表達能力強等特點,編譯程序廣泛地用於翻譯規模較大、復雜性較高、且需要高效運行的高級語言書寫的源程序。
(4)程序是不是編譯器做出來的擴展閱讀:
編譯流程分為了四個步驟:
1.預處理,生成預編譯文件(.文件)
2.編譯,生成匯編代碼(.s文件)
3.匯編,生成目標文件(.o文件)
4.鏈接,生成可執行文件
『伍』 編寫的程序一定要有編譯器才能運行嗎
不用,編譯器只是有負責將編譯語言翻譯為機器語言的作用,編譯後的程序就是機器語言了。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上運行
『陸』 編程軟體的編譯器是一個什麼東西是一段程序嗎
簡單講,編譯器就是將「高級語言」翻譯為「機器語言(低級語言)」的程序。一個現代編譯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碼 (source code) → 預處理器 (preprocessor) → 編譯器 (compiler) → 匯編程序 (assembler) → 目標代碼 (object code) → 鏈接器 (Linker) → 可執行程序 (executables)
編譯是從源代碼(通常為高級語言)到能直接被計算機或虛擬機執行的目標代碼(通常為低級語言或機器語言)的翻譯過程。然而,也存在從低級語言到高級語言的編譯器,這類編譯器中用來從由高級語言生成的低級語言代碼重新生成高級語言代碼的又被叫做反編譯器。也有從一種高級語言生成另一種高級語言的編譯器,或者生成一種需要進一步處理的的中間代碼的編譯器(又叫級聯)。 典型的編譯器輸出是由包含入口點的名字和地址, 以及外部調用(到不在這個目標文件中的函數調用)的機器代碼所組成的目標文件。一組目標文件,不必是同一編譯器產生,但使用的編譯器必需採用同樣的輸出格式,可以鏈接在一起並生成可以由用戶直接執行的可執行程序。
『柒』 軟體和程序有什麼區別
1、一些特點不一樣:
軟體,無形的,沒有物理形態,只能通過運行狀況來了解功能、特性、和質量;軟體滲透了大量的腦力勞動,人的邏輯思維、智能活動和技術水平是軟體產品的關鍵。
程序,以某些程序設計語言編寫,運行於某種目標結構體繫上。
2、作用不一樣
軟體,運行時,能夠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計算機程序集合;程序能夠滿意地處理信息的數據結構。
程序,識別和執行的指令,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信息化工具。
(7)程序是不是編譯器做出來的擴展閱讀:
軟體按授權類別分類:
專屬軟體:此類授權通常不允許用戶隨意的復制、研究、修改或散布該軟體。違反此類授權通常會有嚴重的法律責任。傳統的商業軟體公司會採用此類授權,例如微軟的Windows和辦公軟體。專屬軟體的源碼通常被公司視為私有財產而予以嚴密的保護。
自由軟體:此類授權正好與專屬軟體相反,賦予用戶復制、研究、修改和散布該軟體的權利,並提供源碼供用戶自由使用,僅給予些許的其它限制。以Linux、Firefox 和OpenOffice 可做為此類軟體的代表。
共享軟體:通常可免費的取得並使用其試用版,但在功能或使用期間上受到限制。開發者會鼓勵用戶付費以取得功能完整的商業版本。根據共享軟體作者的授權,用戶可以從各種渠道免費得到它的拷貝,也可以自由傳播它。
免費軟體:可免費取得和轉載,但並不提供源碼,也無法修改。
公共軟體:原作者已放棄權利,著作權過期,或作者已經不可考究的軟體。使用上無任何限制。
『捌』 在編寫程序時要用到編譯器,什麼是編譯器有什麼用
VC Borland C Eclipse 都是編譯器 就是把你的源代碼 編譯 解釋成機器能讀懂的機器碼 因為機器內部是用二進制的嘛 所以最終也就是一串 1 0 組成的序列
『玖』 程序是通過編譯器編譯才能執行的,那麼編譯器又是怎麼
一般來說,程序語言的編譯有兩個變數,一個是語言本身的語法體系,另外一個是目標機器的指令集體系結構。
對於前者,我們要發明一個新的編程語言的時候,一般是用已有的編程語言寫新語言的編譯器;
對於後者,要進行交叉編譯,即在A指令集的計算機上編譯B指令集計算機要用到的二進製程序。
本質上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然而還是會繞到最終的問題:最最開始的第一隻雞(蛋(編譯器))哪裡來的?
當然是拿匯編語言寫的啦~
那第一個匯編語言的匯編器是怎麼寫的?當然是直接手寫二進制代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