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golang 1.7
其實Go 1.7的第一個重大提及的其實是Linux on Z的Porting工作,而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我們上海編譯團隊的Go小組的兩位同事做的,這對Go是好事,因為若想擴大Go的生態圈,是需要更多的平台參與以及努力的,一門語言要走向通用性(如C,C++),無一不是會在各種平台上都有支持,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x86。
而SSA的演算法改進,目前我們團隊的Go小組成員也在參與,回饋到社區,而我所知道的是應用SSA以後,在benchmark後是比以前好的,而且好不少。
所以,從這個態勢來看,我是看好Go的,因為大家都在開始為它改善,擴充,不再是Google一家的游戲,而與Go類似的目前還有SWIFT。
❷ golang 數組去重去空怎麼實現比較高效
一種高效演算法的大概思想:
設置一個循環用來遍歷數組,一個慢一步,,一個快一步,當到了數組末尾或者快的與慢的下標對應的元素相等就退出,,退出循環後再檢測「快的與慢的下標對應的元素相等」這一條件,如果是就說明有重復元素。否則沒有。
❸ 我是做java的,想學golang或python或Scala,選哪個
看你主要是做哪塊的,如果是web開發,推薦第一個;
做大數據或者演算法的化,建議python,scala;
如果只是學學都可以,但是scala或許跟java更配。
❹ 各位大佬,自學golang大概需要多久
為什麼要學習GO語言,GO的優勢是什麼?
1、 Go有什麼優勢
Go的優勢
1:性能
2:語言性能很重要
3:開發者效率&不要過於創新
4:並發性&通道
5:快速的編譯時間
6:打造團隊的能力
7:強大的生態系統
8:GOFMT,強制代碼格式
9:gRPC 和 Protocol Buffers
可直接編譯成機器碼,不依賴其他庫,glibc的版本有一定要求,部署就是扔一個文件上去就完成了。
靜態類型語言,但是有動態語言的感覺,靜態類型的語言就是可以在編譯的時候檢查出來隱藏的大多數問題,動態語言的感覺就是有很多的包可以使用,寫起來的效率很高。
第一階段:區塊鏈行業及Go編程 5周
第二階段:密碼學與共識演算法 2周
第三階段:以太坊源碼解析與開發 3周
第四階段:超級賬本與Node.js 2周
第五階段:比特幣 & EOS 4周
第六階段:項目綜合性實戰
❺ Golang 線程和協程的區別
線程:
多線程是為了解決CPU利用率的問題,線程則是為了減少上下文切換時的開銷,進程和線程在Linux中沒有本質區別,最大的不同就是進程有自己獨立的內存空間,而線程是共享內存空間。
在進程切換時需要轉換內存地址空間,而線程切換沒有這個動作,所以線程切換比進程切換代價要小得多。
協程:
想要簡單,又要性能高,協程就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它是用戶視角的一種抽象,操作系統並沒有這個概念,主要思想是在用戶態實現調度演算法,用少量線程完成大量任務的調度。
Goroutine是GO語言實現的協程,其特點是在語言層面就支持,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它的核心是MPG調度模型:M即內核線程;P即處理器,用來執行Goroutine,它維護了本地可運行隊列;G即Goroutine,代碼和數據結構;S及調度器,維護M和P的信息。
❻ golang是自動釋放內存嗎
golang是一門自帶垃圾回收的語言,它的內存分配器和tmalloc(thread-caching malloc)很像,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用戶自己管理內存的。最近了解了一下golang內存管理,寫出來分享一下,不正確的地方請大佬們指出。
1.內存池:
應該有一個主要管理內存分配的部分,向系統申請大塊內存,然後進行管理和分配。
2.垃圾回收:
當分配的內存使用完之後,不直接歸還給系統,而是歸還給內存池,方便進行下一次復用。至於垃圾回收選擇標記回收,還是分代回收演算法應該符合語言設計初衷吧。
3.大小切分:
使用單獨的數組或者鏈表,把需要申請的內存大小向上取整,直接從這個數組或鏈表拿出對應的大小內存塊,方便分配內存。大的對象以頁申請內存,小的對象以塊來申請,避免內存碎片,提高內存使用率。
4.多線程管理:
每個線程應該有自己的內存塊,這樣避免同時訪問共享區的時候加鎖,提升語言的並發性,線程之間通信使用消息隊列的形式,一定不要使用共享內存的方式。提供全局性的分配鏈,如果線程內存不夠用了,可向分配鏈申請內存。
這樣的內存分配設計涵蓋了大部分語言的,上面的想法其實是把golang語言內存分配抽象出來。其實Java語言也可以以同樣的方式理解。內存池就是JVM堆,主要負責申請大塊內存;多線程管理方面是使用棧內存,每個線程有自己獨立的棧內存進行管理。
golang內存分配器
golang內存分配器主要包含三個數據結構:MHeap,MCentral以及MCache
1.MHeap:分配堆,主要是負責向系統申請大塊的內存,為下層MCentral和MCache提供內存服務。他管理的基本單位是MSpan(若干連續內存頁的數據結構)
type MSpan struct
{
MSpan *next;
MSpan *prev;
PageId start; // 開始的頁號
uintptr npages; // 頁數
…..
};
可以看出MSpan是一個雙端鏈表的形式,裡面存儲了它的一些位置信息。
通過一個基地址+(頁號*頁大小),就可以定位到這個MSpan的實際內存空間。
type MHeap struct
{
lock mutex;
free [_MaxMHeapList] mSpanList // free lists of given length
freelarge mSpanList // free lists length >= _MaxMHeapList
busy [_MaxMHeapList] mSpanList // busy lists of large objects of given length
busylarge mSpanList
};
free數組以span為序號管理多個鏈表。當central需要時,只需從free找到頁數合適的鏈表。large鏈表用於保存所有超出free和busy頁數限制的MSpan。
MHeap示意圖:
2.MCache:運行時分配池,不針對全局,而是每個線程都有自己的局部內存緩存MCache,他是實現goroutine高並發的重要因素,因為分配小對象可直接從MCache中分配,不用加鎖,提升了並發效率。
type MCache struct
{
tiny byte*; // Allocator cache for tiny objects w/o pointers.
tinysize uintptr;
alloc[NumSizeClasses] MSpan*; // spans to allocate from
};
盡可能將微小對象組合到一個tiny塊中,提高性能。
alloc[]用於分配對象,如果沒有了,則可以向對應的MCentral獲取新的Span進行操作。
線程中分配小對象(16~32K)的過程:
對於
size 介於 16 ~ 32K byte 的內存分配先計算應該分配的 sizeclass,然後去 mcache 裡面
alloc[sizeclass] 申請,如果 mcache.alloc[sizeclass] 不足以申請,則 mcache 向 mcentral
申請mcentral 給 mcache 分配完之後會判斷自己需不需要擴充,如果需要則想 mheap 申請。
每個線程內申請內存是逐級向上的,首先看MCache是否有足夠空間,沒有就像MCentral申請,再沒有就像MHeap,MHeap向系統申請內存空間。
3.MCentral:作為MHeap和MCache的承上啟下的連接。承上,從MHeap申請MSpan;啟下,將MSpan劃分為各種尺寸的對象提供給MCache使用。
type MCentral struct
{
lock mutex;
sizeClass int32;
noempty mSpanList;
empty mSpanList;
int32 nfree;
……
};
type mSpanList struct {
first *mSpan
last *mSpan
};
sizeclass: 也有成員 sizeclass,用於將MSpan進行切分。
lock: 因為會有多個 P 過來競爭。
nonempty: mspan 的雙向鏈表,當前 mcentral 中可用的 mSpan list。
empty: 已經被使用的,可以認為是一種對所有 mSpan 的 track。MCentral存在於MHeap內。
給對象 object 分配內存的主要流程:
1.object size > 32K,則使用 mheap 直接分配。
2.object size < 16 byte,使用 mcache 的小對象分配器 tiny 直接分配。 (其實 tiny 就是一個指針,暫且這么說吧。)
3.object size > 16 byte && size <=32K byte 時,先使用 mcache 中對應的 size class 分配。
4.如果 mcache 對應的 size class 的 span 已經沒有可用的塊,則向 mcentral 請求。
5.如果 mcentral 也沒有可用的塊,則向 mheap 申請,並切分。
6.如果 mheap 也沒有合適的 span,則想操作系統申請。
tcmalloc內存分配器介紹
tcmalloc(thread-caching mallo)是google推出的一種內存分配器。
具體策略:全局緩存堆和進程的私有緩存。
1.對於一些小容量的內存申請試用進程的私有緩存,私有緩存不足的時候可以再從全局緩存申請一部分作為私有緩存。
2.對於大容量的內存申請則需要從全局緩存中進行申請。而大小容量的邊界就是32k。緩存的組織方式是一個單鏈表數組,數組的每個元素是一個單鏈表,鏈表中的每個元素具有相同的大小。
golang語言中MHeap就是全局緩存堆,MCache作為線程私有緩存。
在文章開頭說過,內存池就是利用MHeap實現,大小切分則是在申請內存的時候就做了,同時MCache分配內存時,可以用MCentral去取對應的sizeClass,多線程管理方面則是通過MCache去實現。
總結:
1.MHeap是一個全局變數,負責向系統申請內存,mallocinit()函數進行初始化。如果分配內存對象大於32K直接向MHeap申請。
2.MCache線程級別管理內存池,關聯結構體P,主要是負責線程內部內存申請。
3.MCentral連接MHeap與MCache的,MCache內存不夠則向MCentral申請,MCentral不夠時向MHeap申請內存。
❼ Golang 比較適合什麼領域
為什麼要學習GO語言,GO的優勢是什麼?
1、 Go有什麼優勢
Go的優勢
1:性能
2:語言性能很重要
3:開發者效率&不要過於創新
4:並發性&通道
5:快速的編譯時間
6:打造團隊的能力
7:強大的生態系統
8:GOFMT,強制代碼格式
9:gRPC 和 Protocol Buffers
可直接編譯成機器碼,不依賴其他庫,glibc的版本有一定要求,部署就是扔一個文件上去就完成了。
靜態類型語言,但是有動態語言的感覺,靜態類型的語言就是可以在編譯的時候檢查出來隱藏的大多數問題,動態語言的感覺就是有很多的包可以使用,寫起來的效率很高。
Go 是一個開源的編程語言,它能讓構造簡單、可靠且高效的軟體變得容易。想學習這門編程語言,首先要找到一份不錯的教程,兄弟連go語言+區塊鏈培訓最近新出了一套go語言的教程,老師講的非常不錯!
伴隨著「區塊鏈」概念在全球范圍內的熱議,金融、物流、徵信、製造、零售等日常生活場景中也悄然加入了相關區塊鏈技術應用。有專家表明,未來區塊鏈將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區塊鏈技術與大眾日常生活融合是大勢所趨。
區塊鏈市場的火熱引發了大量以區塊鏈技術型人員為基礎的人才性需求,區塊鏈人才受熱捧程度呈光速上升。據拉勾網發布的「2018年區塊鏈高薪清單」顯示,騰訊、小米、蘇寧、京東等國內企業巨頭發布了眾多高薪區塊鏈崗需求,力圖探索區塊鏈相關技術與應用。清單中同時指出,高薪崗位以區塊鏈相關技術型崗位需求為主,其中蘇寧和科達月薪最高已給到100k。
極大的技術型人才市場需求,必然會帶動整個區塊鏈培訓市場的爆發式涌現與增長。培訓模式大都可分為線上培訓、傳統IT機構培訓及主打高端形式的線下短期訓練營等幾種形式,但市場火爆演進過程中也充斥著種種區塊鏈培訓亂象:講師資質注水化、甚至是最基本的姓名都不敢公開,課程大綱不透明、授課質量縮水化,課時安排不合理及培訓收費標准參差不齊等等。
在整個區塊鏈培訓市場規模化發展之下,兄弟連教育攜手資深區塊鏈專家尹成及其清華水木未名團隊成立區塊鏈學院,利用其專業強大的技術講師團隊、細致全面的課程體系及海量真實性企業區塊鏈項目實戰,旨在深耕區塊鏈教培領域,並為企業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型技術人才。
尹成 資深區塊鏈技術專家 兄弟連區塊鏈學院院長畢業於清華大學,曾擔任Google演算法工程師,微軟區塊鏈領域全球最具價值專家,微軟Tech.Ed 大會金牌講師。精通C/C++、Python、Go語言、Sicikit-Learn與TensorFlow。擁有15年編程經驗與5年的教學經驗,資深軟體架構師,Intel軟體技術專家,著名技術專家,具備多年的世界頂尖IT公司微軟谷歌的工作經驗。具備多年的軟體編程經驗與講師授課經歷, 並在人機交互、教育、信息安全、廣告、區塊鏈系統開發諸多產品。具備深厚的項目管理經驗以及研發經驗, 擁有兩項人工智慧發明專利,與開發電子貨幣部署到微軟Windows Azure的實戰經驗。教學講解深入淺出,使學員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❽ 前端想轉golang開發,需滿足哪些技能
確保學會/補好基本功:
C 語言
演算法與數據結構的 C 語言實現
Unix programming(APUE)
socket programming / io multiplexing(UNP)
❾ 有哪些不錯的golang開源項目
根據官方1.4版本的發布時候(2014.12)判斷(官方說大概六個月後出新版本)預計五月底六月初。因為這次的版本改進幅度有點大,不排除延遲發布的可能。
❿ golang有哪些不錯的游戲伺服器框架
為什麼golang的開發效率高?
golang是一編譯型的強類型語言,它在開發上的高效率主要來自於後發優勢,不用考慮舊有惡心的歷史,又有一個較高的工程視角。良好的避免了程序員因為「 { 需不需要獨佔一行 」這種革命問題打架,也解決了一部分趁編譯時間找產品妹妹搭訕的階級敵人。
它有自己的包管理機制,工具鏈成熟,從開發、調試到發布都很簡單方便;
有反向介面、defer、coroutine等大量的syntactic sugar;
編譯速度快,因為是強類型語言又有gc,只要通過編譯,非業務毛病就很少了;
它在語法級別上支持了goroutine,這是大家說到最多的內容,這里重點提一下。首先,coroutine並不稀罕,語言並不能超越硬體、操作系統實現神乎其神的功能。golang可以做到事情,其他語言也可以做到,譬如c++,在boost庫裡面自己就有的coroutine實現(當然用起來跟其他boost庫一樣惡心)。golang做的事情,是把這一套東西的使用過程簡化了,並且提供了一套channel的通信模式,使得程序員可以忽略諸如死鎖等問題。
goroutine的目的是描述並發編程模型。並發與並行不同,它並不需要多核的硬體支持,它不是一種物理運行狀態,而是一種程序邏輯流程。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利用多核提高運行效率,而是提供一種更容易理解、不容易出錯的語言來描述問題。
實際上golang默認就是運行在單OS進程上面的,通過指定環境變數GOMAXPROCS才能轉身跑在多OS進程上面。有人提到了的pomelo,開源本來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但是基於自己對callback hell的偏見,我一直持有這種態度:敢用nodejs寫大規模游戲伺服器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 ) 。
2、Erlang與Golang的coroutine有啥區別,coroutine是啥?
coroutine本質上是語言開發者自己實現的、處於user space內的線程,無論是erlang、還是golang都是這樣。需要解決沒有時鍾中斷;碰著阻塞式io,整個進程都會被操作系統主動掛起;需要自己擁有調度控制能力(放在並行環境下面還是挺麻煩的一件事)等等問題。那為啥要廢老大的勁自己做一套線程放user space裡面呢?
並發是伺服器語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system space的進程還有線程調度都太慢了、佔用的空間也太大了。
把線程放到user space的可以避免了陷入system call進行上下文切換以及高速緩沖更新,線程本身以及切換等操作可以做得非常的輕量。這也就是golang這類語言反復提及的超高並發能力,分分鍾給你開上幾千個線程不費力。
不同的是,golang的並發調度在i/o等易發阻塞的時候才會發生,一般是內封在庫函數內;erlang則更誇張,對每個coroutine維持一個計數器,常用語句都會導致這個計數器進行rection,一旦到點,立即切換調度函數。
中斷介入程度的不同,導致erlang看上去擁有了preemptive scheling的能力,而golang則是cooperative shceling的。golang一旦寫出純計算死循環,進程內所有會話必死無疑;要有大計算量少io的函數還得自己主動叫runtime.Sched()來進行調度切換。
3、golang的運行效率怎麼樣?
我是相當反感所謂的pingpong式benchmark,運行效率需要放到具體的工作環境下面考慮。
首先,它再快也是快不過c的,畢竟底下做了那麼多工作,又有調度,又有gc什麼的。那為什麼在那些benchmark裡面,golang、nodejs、erlang的響應效率看上去那麼優秀呢,響應快,並發強?並發能力強的原因上面已經提到了,響應快是因為大量非阻塞式io操作出現的原因。這一點c也可以做到,並且能力更強,但是得多寫不少優質代碼。
然後,針對游戲伺服器這種高實時性的運行環境,GC所造成的跳幀問題確實比較麻煩,前面的大神 @達達 有比較詳細的論述和緩解方案,就不累述了 。隨著golang的持續開發,相信應該會有非常大的改進。一是屏蔽內存操作是現代語言的大勢所趨,它肯定是需要被實現的;二是GC演算法已經相當的成熟,效率勉勉強強過得去;三是可以通過incremental的操作來均攤cpu消耗。
用這一點點效率損失換取一個更高的生產能力是不是值得呢?我覺得是值得的,硬體已經很便宜了,人生苦短,讓自己的生活更輕松一點吧: )。
4、基於以上的論述,我認為採用go進行小范圍的MMORPG開發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