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學為什麼還不是一門科學 pdf ed2000
《保衛資本論》薦讀:經濟學為什麼還不是一門科學!
(此處有該書的PDF電子版下載)
多數經濟學家卻覺得經濟學越來越像科學,並逐漸養成了我稱之為科學主義自大症的疾病。其表現之一是對其它社會科學的蔑視,以經濟邏輯代替深入的社會、政治和歷史分析。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是年輕經濟學家中的佼佼者,剛獲得了克拉克獎。他最近的研究集中在制度對經濟表現的作用方面,其中一篇文章討論促成西方國家在十九世紀逐步擴大選舉權覆蓋面的因素。西方國家早期的選舉權只給予有一定財產的男性,以後才通過降低財產限制擴大到所有男性,並最終在二十世紀初擴大到女性。
經濟學科學主義自大症的第二個表現是急功近利,以為經濟理論可以指導實踐,並立即產生實際效果。在漢語里,「經濟」被解釋為「經世濟民」,而「經濟學」就是「經世濟民的學問」。這不僅給了經濟學家一種道義感,而且也助長了他們的科學主義自大。米爾頓?弗里德曼是這方面的鼻祖。他提出的檢驗經濟學理論的標準是,一個理論的好壞取決於該理論的預測能力。這是一個完全科學主義的標准。如果一個理論能夠預測未來,則它就一定能夠指導決策,直接改變世界。可是,多少經濟理論的預測能夠得到穩定的事實或實踐支持呢?拍賣理論被認為是在指導實踐方面最成功的理論,美國財政部根據拍賣理論專家米爾格羅姆的設計方案,在國債發行方面大賺過一筆,但同樣的方案用在紐西蘭卻徹底失敗了。
② 《龍旗飄揚的艦隊中國近代海軍興衰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龍旗飄揚的艦隊》(姜鳴)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x0Q1wTP0X0OWeSTyub-_mw
書名:龍旗飄揚的艦隊
作者:姜鳴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9
頁數:736
內容簡介:
本書(共上下兩冊)詳細記錄和剖析了中國近代海軍在晚清五十年間(1861—1911)創建、發展及衰落的曲折歷史,對海軍購艦、教育、訓練、基地建設、經費收支、海軍戰略等領域,都進行了獨到的觀察和分析,清晰展示了近代海軍同中國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聯系。
作為我國近代海軍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本書既有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獨立見解,又有對鮮為人知的幕後問題的闡幽發明;既有統攝全局的廣闊視野,又有考證細節的精確功夫;既有對近代海軍發展過程的動態研究,又有對諸如艦船性能等問題的靜態專題分析;既是一部近代海軍發展史,又是一幅晚清政治生態圖。這部以史立論的著作,對奮戰在軍隊現代化建設一線的三軍官兵和對海軍史、近代史感興趣的讀者而言,都是不容錯過的。
在本次增訂中,作者特地對清末龍旗做了研究,補入有代表性的合肥李鴻章故居陳列館、英國海事博物館珍藏的兩面龍旗實物照片,以及北洋海軍「靖遠」艦官兵合影這樣的珍貴舊照,全書插圖400餘幅。另外,增加「收復東沙,巡閱西沙 」一節,充實了對廣東海軍的歷史研究,也以此向當年為保衛國家南海權益的先輩和當下奮戰在南海一線的軍隊致敬。
作者簡介:
姜鳴,1957年出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歷史學者。長期致力於中國近代史,尤其是中國近代海軍史研究。曾經擔任大學教師、機關幹部、企業高管、股權基金負責人和高校領導。為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主要著作有《龍旗飄揚的艦隊——中國近代海軍興衰史》(1991、2002、2014、2021)、(《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日誌》(1994)、《中國近代海軍史事編年》(2017)、《天公不語對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2006)、《秋風寶劍孤臣淚: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續編》(2015)、《卻將談笑洗蒼涼:晚清的政局和人物三編》(2020)等。
③ 《保衛馬克思》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保衛馬克思》([法國] 路易·阿爾都塞)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4pL5nxqcvs7-sgdQD2dxqQ
書名:保衛馬克思
作者:[法國] 路易·阿爾都塞
譯者:顧良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10-10
頁數:267
內容簡介:
作者路易·阿爾都塞(1918—1990)為法國著名哲學家、「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他在國外馬克思主義學界享有很高的名望,為馬克思主義學說在法國思想界的地位打下了很深的基礎。本書收錄了他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寫的數篇重要論文,主要包括《費爾巴哈的「哲學宣言」》《論青年馬克思》《矛盾與多元決定》《關於唯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等。本書是二十世紀後半葉西方馬克思主義文本中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
④ 誰可以提供《公路交通安全與氣象影響》這本書的PDF版本給我不,急用,謝謝了...
揮燈信號 綠燈亮時,准許行人通行;黃燈亮時,不準行人通行,但已進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通行;黃燈閃爍時,行人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
人行橫道信號燈 綠燈亮時,准許行人通過人行橫道;綠燈閃爍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已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
行人必須遵守的規定行人須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靠右邊行走;穿越馬路須走人行橫道;通過有交通信號控制的人行橫道,須遵守信號的規定;通過沒有交通信號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顧右盼,注意車輛來往,不準追逐,奔跑;沒有人行橫道的,須直行通過,不準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有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的,須走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不準爬馬路邊和路中的護欄、隔離欄,不準在道路上推扒車、追車、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
行走時,哪些情況最危險呢?
(1)橫穿馬路很容易出危險。
(2)三五成群橫著走在非人行道上,這樣最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過後,馬路上車輛稀少,因為路中車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於危險。
(4)行走時一心兩用,邊走邊看書,或邊走邊想問題,或邊走邊聊天,邊走邊玩……這樣做,可能車子不來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車子,因此也十分危險。
小學生安全知識——騎車安全
(1)不滿12周歲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騎車。這是交通規則規定的。
(2)不打傘騎車。
(3)不脫手騎車。
(4)不騎車帶人。
(5)不騎病車。
(6)不騎快車。
(7)不與機動車搶道。
(8)不平行騎車。
、步行安全常識
步行外出時要注意行走在人行道內,在沒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邊行走。橫過馬路時須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沒有天橋和地下通道的地方應走人行通道;在沒劃人行橫道的地方橫過馬路時要注意來往車輛,不要斜穿、猛跑;在通過十字路口時,要聽從交通民警的指揮並遵守交通信號;在設有護欄或隔離墩的道路上不得橫過馬路。
2、 騎車安全常識
騎車外出的同學,出行前要先檢查一下車輛的鈴、閘、鎖、牌是否齊全有效,保證沒有問題後方可上路。在道路上要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沒有劃分車道要靠右邊行駛。通過路口時要嚴守信號,停車不要越過停車線;不要繞過信號行駛;不要騎車逆行;不扶肩並行;不雙手離把騎車;不攀扶其他車輛;不在便道上騎車。在橫穿4條以上機動車道或中途車閘失效時,須下車推行;騎車轉彎時要伸手示意,不要強行猛拐 。
3、 駕車安全常識
凡有駕駛執照的人員來到學校後,都應到保衛處綜合科辦理駕駛執照備案手續,綜合科將會向你提出安全要求,制定安全學習時間等。出車前一定要認真檢查車輛,確認車輛無故障後方可出車;出車時還要帶齊有關證件,行車中要隨時注意標志牌,以防走錯路線無故造成違章。另外一定要切記酒後不能駕車。
4、乘車安全常識
乘車時要現下後上,排隊上車,不要亂擁亂擠以免踩傷或為小偷作案提供條件。車停穩時,才能上下 車,不能搶車、扒車。乘車時不可將頭或手伸出窗外,以免受到傷害。乘長途汽車,一定要忍住瞌睡。在睡眠時,若司機急剎車,巨大的慣性可能給你造成傷害.交通安全小常識
騎自行車須知
1、要學習了解、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規。
2、保持車況良好,車鈴、剎車齊全有效。
3、行駛中要遵守交通信號燈,不得搶穿紅燈。
4、穿越無信號燈的十字路口,必須"一慢、二看、三通過"。
5、必須在規定的非機動車道內行駛;在無分道標志線的道路,必須靠邊行駛。
6、行駛時不要隨意搶占機動車道、不要多車並排行駛。
7、行駛時要集中思想,不要帶著耳機收聽廣播、音樂。
8、在轉彎時必須看清後面來車,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轉彎、斜行轉彎。
9、對於不同天氣特點,做到安全行車:順風不要藉助風勢騎快車;逆風不要低頭猛騎不看路;霧天視
線變差要慢速騎行;下雪結冰路滑要把穩龍頭;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
⑤ 經濟學為什麼還不是一門科學 pdf bzfxw
回顧歷史,德國演化經濟學家魏特指出,在19世紀下半葉,在兩個不同的學科幾乎同時發生了庫恩式的「科學革命」,一個是自然科學當中著名的「達爾文革命」,另一個則是經濟學中的「邊際革命」,這種巧合確實是對歷史的諷刺,因為不可能再有比這兩種革命所追求的目標更對立的了,邊際革命所確立的是一種倒退的、牛頓主義的和反歷史的經濟學主流。在過了一個多世紀之後,現在是否到了逆轉這種趨勢的歷史時期?魏特的回答是,目前的經濟學確實需要達爾文式的範式革命。實際上,早在1898年,凡伯倫就向經濟學家們提出了,+++++++++「經濟學為什麼不是一門進化的科學?」++++++++++++++++馬歇爾也宣稱,「經濟學家的麥加應當在於經濟生物學,而非經濟力學」。然而,演化經濟學的發展卻歷經坎坷,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它已被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所遺忘。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演化經濟學才開始被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所注意。因此,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八木紀一郎認為,如果以演化思想為基礎的經濟學重建算是科學革命的話,那末,這種科學革命就是被推遲了一個多世紀之後才又重新開始的。
⑥ 如何提高農村基層治理能力pdf
如何提高農村基層治理能力
農村基層政權是我國政權體 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穩定和國家建設的基石。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撤社建鄉」以來,作為農村基層政權的鄉鎮政府,在落實黨和國家的農村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十多年間通過分權改革、稅費改革、機構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我國逐步建立起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地方政府管理體制。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工業化、城鎮化以及社會經濟轉型的深入推進,我國農村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農村社會結構加速轉型,農民利益訴求多元化,城鄉發展加速融合。與此同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穩定、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突出。當前,我國農村基層政權在現實運轉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突出地表現為:其一,鄉鎮政權的權力和責任不對等,鄉鎮政權的管理權有限,經濟能力也有限,卻承擔著無限的政治責任,「一票否決」事項過多,不必要地增加了鄉鎮政權的工作壓力和困難;其二,鄉鎮政權與農村群眾自治組織、經濟組織和社區組織的關系有待理順;其三,鄉鎮政權的民主基礎不牢,鄉鎮人大制度沒有全面落實,不能適應農民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識和訴求,鄉鎮政府往往得不到農民的高度信任。由於這些體制問題,不少鄉鎮政府將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資源放在應付上級下派的行政事務上,缺乏為廣大農民提供公共服務的動力,難以實現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為了適應新的發展形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必要通過改善行政體制、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和落實人大制度來加強鄉鎮政權建設。
通過地方政府立法推進社會治理創新與變革
強化基層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進一步明確基層民主在地方治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是解決和完善我國當前基層治理存在問題的關鍵。通過法律法規明確界定鄉鎮政權各權力主體的關系,包括鄉鎮人大、鄉鎮黨委和鄉鎮政府各自的職責許可權和權利義務關系。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履行職責,遵循基層政權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的法定程序,使其規范運行。創新農村基層民主運行的體制機制,有效回應農村社會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政府權力和行為必需受到的制衡與監督,政府的公共服務和行政應體現民意,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與呼聲。
以服務型政府建設為契機,加強鄉鎮政權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要重點履行好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維護農村穩定,推進基層民主、促進農村和諧等四個方面的基本職能。鄉鎮工作人員要提高思想認識,真正樹立為農民服務的理念,有效回應廣大農民對社會治安、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需求。改革目前的考核體制,嚴格控制對鄉鎮領導的「一票否決」事項,不再將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作為考核鄉鎮官員的主要指標,而是將提供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生作為主要的考核指標。通過地方政府立法增強農村基層政府的權能和財政的完整性,並相應地建立起必要的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責任監督機制,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管理創新,建立健全基層治理平台和機制,實現地方政府治理有序化、法治化、民主化。針對地方發展的差異性,給予地方治理必要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探索符合各地實踐要求的地方治理制度模式。
完善和推進基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
鄉鎮人大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層國家權力機關,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具有重要作用。必須進一步完善鄉鎮人大選舉,做實差額選舉,遏止和消除選舉中的「賄選」、「虛假選舉」等亂象,使人民群眾能真正選出自己滿意的代表。實行選舉公開,改變代表候選人不透明不規范的狀況。改革人大代表成員結構,提高農民代表與專業人士的代表比重,限制政府序列的人員參選人大代表。要建立履職規范,做實人大代表的履職工作,實現人大代表聯系選民的常態化、制度化,與選民保持密切聯系,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真正為他們服務。鄉鎮人大代表和人大主席團的履職,應從會議期間向閉會期間拓展。對那些長期不履職或消極履職的代表,要通過法定程序撤銷其代表資格。同時,要充分發揮鄉鎮人大的監督職能。當前,鄉鎮人大缺乏對官員的問責和質詢,必須在財政、人事、提案質詢等方面真正履行監督職責;鄉鎮人大代表通過人大主席團依法行使權力,對犯有重大錯誤、不能勝任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員,行使罷免權。
鄉鎮人大制度的建設,必須堅持和完善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改進鄉鎮黨委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方式。各地應根據實際,大力開展創新鄉鎮人大制度、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多樣化形式。不斷完善制度,加強自身建設,著力提高代表素質,為提高議政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加強基層社區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在鄉村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一是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健全村委會及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與計劃生育等下設委員會。二是要不斷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逐步建立責權明晰、銜接配套、運轉有效的村級民主監督機制,保障村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
有條件的地區要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適度、群眾自願的原則,科學界定農村社區的區域范圍,明確其定位,構建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的農村社區組織體系,探索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完善村民自治的新途徑。首先,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明確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農村社區建設中的職責。其次,明確農村社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城市社區建設、村民自治、社區居民自治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探索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不同模式、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再次,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積極推進為民服務代理制度,改進服務方式,探索引導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勞動保障、法律服務等公共服務進農村社區的機制,使政府公共服務覆蓋到農村,探索縮小城鄉差別的有效措施。最後,開展農村社區互助服務。從解決農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以社區服務中心或服務站為基礎,以志願服務活動為抓手,把社區服務逐步向農村延伸,探索推進農村社區服務的方式、方法和途徑,組織動員村民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活動,探索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農村社區建設的有效機制。
培育發展基層社會組織,推進地方政府職能轉型
積極培育和發展基層社會組織,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因素之一。地方政府只有通過引導農民在自願的基礎上建立各類民間社區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探索完善農村社區建設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經費投入機制,才能不斷增強農村社區建設和鄉村治理的新活力。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逐步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有序發展民事調解、文化娛樂、紅白喜事理事會等社區性社會組織,發揮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維護群眾權益的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推動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
⑦ 求《保衛資本論》pdf下載鏈接
《保衛資本論》更正錯誤版.pdf_免費高速下載|網路網盤 ?errno=0&errmsg=Auth%20Login%20Sucess&&bss=&ssnerror=0
⑧ 《湖南維新運動史料》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湖南維新運動史料》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cvVGfbOCrz7YaT77iDZMA
⑨ 讀《資本論》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讀《資本論》》([法] 路易·阿爾都塞)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gH67YL2jo-dI8ErViPw_BQ
書名:讀《資本論》
作者:[法] 路易·阿爾都塞
譯者:李其慶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5-1
內容簡介:
《讀<資本論>》第二版的主要部分是阿爾都塞於1965年初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舉辦的《資本論》研究會上所作的幾篇哲學報告。這些哲學論文是阿爾都塞在特定的意識形態和理論斗爭中構思、寫作和發表的。阿爾都塞本人在1970年5月《讀(資本論)》英文版正文前面的按語中寫道:「關於這部著作寫作時(1965年)的形勢,關於它作為對這種形勢的理論和意識形態干預的性質,以及關於它在理論上的局限、缺陷和錯誤,讀者應該讀讀《保衛馬克思》中的介紹——《致我的英語讀者》。」阿爾都塞這里所說的形勢就是指蘇共「二十大」以後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以及在法國共產黨內和法國哲學界出現的意識形態和理論的形勢。阿爾都塞這一時期的重要理論著作《保衛馬克思》和《讀(資本論)》就是對這種形勢所作的「干預」和「反應」。
作者簡介:
路易·阿爾都塞(Louis Alth Lisser,1918-1990),當代法國著名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家,「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出生於阿爾及利亞首都附近的比曼德利小鎮,原籍在法國北部阿爾薩斯省,在嚴格的天主教傳統中長大。中學畢業後考入巴黎國立高等師范學校預科班學習。1939年入該校文學院不久,因德國法西斯入侵而應征入伍,駐守布列塔尼,1940年被德軍俘虜,關押在集中營,戰爭結束後獲釋。1945年重返巴黎高師,在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爾的指導下研究哲學。1948年留校任教,1962年升為副教授。1980年患精神病,1990年病逝。他的理論著作在法國和國際學術界影響了幾代知識分子。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鳩:政治和歷史》(1959)、《保衛馬克思》(1965)、《讀(資本論)》(1965,與艾蒂安·巴里巴爾合著)、《列寧和哲學》(1968)、《立場》(1978)等。
⑩ 《公共社會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公共社會學》(麥克·布洛維)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oVSpTrnWxCcpOZlD7XnTWA
書名:公共社會學
作者:麥克·布洛維
譯者:沈原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
頁數:325
內容簡介:按照麥克·布洛維的分類,存在著四種社會學:專業的社會學;批判的社會學;以及公共的社會學。專業社會學是所有社會學的基礎。但是,社會學家基於自己的專業基礎,卻可以而且應當發展出其他的社會學取向。公共社會學以公民社會的存在和成長為自己的基本目標,即在維系和發展公民社會的同時,達到對公民社會的認識。
《公共社會學》是布洛維教授在大陸出版的第一本中文作品集,收集了布洛維學術生涯中的幾篇經典文章,包括《保衛公共社會學》、《社會學和社會的命運》、《拓展個案法》、《社會學的馬克思主義》等。闡述了布洛維教授深入研究公共社會學的主要成果。
作者簡介:麥克·布洛維(Michael Burawo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系教授,2003~2004年度美國社會學協會會長。「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性人物,始終堅持「階級」分析的視角,主張將階級帶回社會學研究的核心。勞工社會學領域最重要學者之一,曾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在尚比亞、美國、匈牙利和俄羅斯的多個工廠當過工人,在此基礎上完成的《製造同意》、《生產的政治》和《輝煌的過去》構成了他的勞工研究三部曲,對馬克思主義傳統下的勞工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學術工人」的經歷也已成為某種傳奇。在研究方法上,他發展了所謂的「拓展個案法」,並提出「全球民族志」的概念,對定性研究和民族志方法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歲月使他再也不能重返工廠的生產現場時,他又將目光投向了社會學的學術生產本身。近年來,他大力提倡「公共社會學」,強調社會學的公共關懷和道德擔當,在社會學界產生了非常之大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