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葉嘉瑩說阮籍詠懷詩》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葉嘉瑩說阮籍詠懷詩》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01TmlYTD2V3LmhUfbUoSdQ
❷ 《詠懷詩》的作者是誰共有多少首
《詠懷詩》,組詩,三國魏阮籍所著。共五言82首,另有四言4首,又稱詠懷。《詠懷》,是阮籍生平詩作的總題,非一時一事之作。
❸ 詠懷詩有哪些
1、《歲夜詠懷》
唐代:劉禹錫
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
以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
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
譯文:我一年比一年不得意,新的一年又將會如何?回憶過去一起交遊的朋友,現在活著的還有多少?我把閑居當作自由自在,把長壽看作補回歲月蹉跎。只有春色不管人情世故,在閑居的時候還來探望我。
2、《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譯文:諸葛亮的大名永遠留在天地間,他的遺像清高讓人肅然起敬。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籌劃策略,萬代好像鸞鳳高翔,獨步青雲。
伊尹、呂尚難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揮軍隊作戰鎮定從容,讓蕭何曹參都為之失色。漢朝帝位轉移是因為運氣,諸葛亮也難以復興,但他意志堅決,因軍務繁忙而鞠躬盡瘁。
3、《鵲橋仙·一竿風月》
宋代:陸游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譯文:清早出去,籠一蓑霏微煙雨,傍晚歸來,釣一竿迷濛風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濱的子陵釣台西邊。賣魚的時候惟恐走近城門跟前,更不用說還會到鬧市深處去了。
潮生時泛船出去打魚,潮平時擺船靠岸系纜,潮落時高唱漁歌歸家。當時的人們錯把我比作披蓑垂釣的嚴光,然而,我更願作一位無名的漁父。
4、《南鄉子·自述》
宋代:蘇軾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餘。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
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佔得人間一味愚。
譯文:簟席生涼,碧紗櫥帳,白日里閑眠醒來,枕邊輕風拂過。躺在床上聽聞向晚的衙門里沒什麼公事,慢慢地,把床頭的幾卷書給看完了。
抓著腦袋吟誦起歸隱的詩句來,自己感到對功名利慾已經沒多少興趣。假如有人問起我的能耐如何,只不過是一個愚字罷了。
5、《贈程處士》
唐代:王績
百年長擾擾,萬事悉悠悠。
日光隨意落,河水任情流。
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
不如高枕枕,時取醉消愁。
譯文:一百年來長久地混亂紛爭,千萬種事物全都並舉雜陳。陽光隨著心意灑落,河水聽任感情流淌。禮樂拘禁住了姬旦,詩書束縛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頭上,時時求得長醉以消除愁悶。
❹ 關於阮籍的詠懷詩
從古至今,阮籍詠懷詩(以下簡稱阮詩)的研究者大多認為,阮詩隱晦難懂,這是一大缺陷。其實,這正如有人說《左傳》「富而艷」是「浮誇」,筆者認為,「隱晦難懂」正如「富而艷」一樣,是一種藝術至境,而非阮詩的缺點。正由於阮詩「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才鞭策著越來越多的詩評者和詩作家去解讀和借鑒阮詩的精華,這正是阮詩充滿藝術生命力之所在。本文擬從以下三方面略論之:
一、長於抒情
阮詩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非一時一地之作,是其一生政治感慨的記錄。後人對之多有關注和評價,如:
鍾嶸曰:「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詩品??上》。
王世貞曰:「阮公在《詠懷》,遠近之間,遇境即際,興窮即止,坐不著論宗佳耳」《藝苑巵言》。
陸時雍曰:「八十二首俱憂時閔亂」《詩鏡》,《魏》。
張燮曰:「《詠懷》八十二章,拉首陽,拍湘纍,悲繁華,憐夭折,深心轆轤,而故作求價語雜之,蓋身不能維世,幫逃為驚世。廣武之嘆,蘇門之嘯,窮途之慟,綜憂樂而橫歌哭,夫亦不得已者乎」《增定阮步兵集序》。
王夫之曰:「步兵詠懷自是曠代絕作……且其托體之妙,或以自安,或以自悼,或標物外之旨,或寄疾邪之思……,不但當時雄猜之渠長,無可施其怨忌,且使千秋以還了無覓腳根處」《古詩評選》卷四。
沈德潛曰:「阮公詠懷,反復零亂,興寄無端,和愉哀怨,雜集於中」《古詩源》。
吳汝綸曰:「要其八十一章,決非一時之作,吾疑其總集平生所為詩,題為《詠懷》耳」《古詩鈔》。
作為玄學家的阮籍,其生活於魏晉易代之際,當時「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晉書??阮籍傳》,詩人「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文選》,故而「本有濟世去」《晉書??阮籍傳》的他,在人命危賤的時代,迫於司馬氏集團的黑暗統治,其人生理想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因此,只有寄情老莊,將一位正直知識分子的滿腔憤懣發而為詠懷詩,形成其為獨特的抒情風格,其抒情意味極濃,各篇都有感而發。
二、工於比興和象徵
關於比興和象徵,袁行霈曰:「中國古典詩歌確實有寄託象徵的傳統,美人香草、春蘭秋菊各有習慣的寓意。詩人有時不敢或不願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就用隱晦曲折的手法透露給讀者。有時為了使詩歌含蓄蘊藉,也故意隱去真意,用其他事物來比興。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尤其多用這種手法」。從袁氏的闡釋中,我們可以看出阮詩工於比興和象徵,除了詩人對藝術境界的追求外,更多的是詩人別有所託。阮詩「厥旨淵放,歸趣難求」《詩品??上》,這也與其所處時代有關,他不滿司馬氏,但身仕亂朝,常恐遭禍,故處世極為謹慎,作詩亦不便直言,常常借比興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感情,寄託懷抱,這恐怕也是情理中事。王夫之評阮詩:「遠紹《國風》,近出於《十九首》」《古詩評選》,陳祚明評曰:「公詩自學《離騷》,而後以為類《十九首》耳」《采菽堂古詩選》,嚴羽曰:「黃初以後,惟阮籍《詠懷》之作,極為高古,有建安風內骨」《滄浪詩話??詩評》,黃節曰:「若阮公之詩,則小雅之流也」《阮步兵詠懷詩注》序篇。上述諸例說明,阮詩工於比興象徵,還源於其對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大膽繼承和發揚光大,這是一位有識之士在文學創作上的大膽嘗試。
三、精於用典
眾所周知,典故是在神話或歷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像、理解、談論當下事件、情狀或環境的心理、語言和文化行為。在司馬氏的高壓政策下,阮籍懷才不遇,雖說「亂世之音怨且怒」《禮記??樂記》,但作為文化人的他,不得不憑借古人古事來隱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故其用典之多已成必然。這正如清??趙翼說:「詩寫性情,原不專恃數典,然古事已成典故,則一典已自有一意,作詩都借彼之意,寫我之情,自然倍覺深厚,此後代詩人不得不用書卷也」《甌北詩話》。
綜上所述,阮詩之所以含蘊婉至,能做到「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是由於時代的悲風苦雨敲擊著詩人的琴弦,正如沈德潛曰:「遭阮公之時,自應有阮公之詩」《說詩啐語》,加之詩人:「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博覽群籍,尤好《庄、》《老》」《晉書??阮籍傳》,故其詩能收到蘊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產生永不衰竭的藝術生命力。
答案補充
也可以簡單概述如下:
阮籍<詠懷>詩向以"闕旨淵放,歸趣難求"著稱,這與其出色的藝術手法密不可分.其藝術特色大體可分為六個:一是意象的象徵性,二是曲折隱晦的抒情性,三是對比手法的大量運用,四是濃郁浪漫的玄思性,五是語言的"言近旨遠",六是對五言的運用.
❺ 詠懷八十二首全詩賞析
詠懷八十二首
朝代:魏晉
作者:阮籍
原文: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翔。
交甫懷環佩,婉孌有芬芳。
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
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
感激生憂思,萱草樹蘭房。
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雲已。
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春秋非有托,富貴焉常保。
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
朝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
平生少年時,輕薄好弦歌。
西遊咸陽中,趙李相經過。
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
驅馬復來歸,反顧望三河。
黃金百鎰盡,資用常苦多。
北臨太行道,失路將如何。
昔聞東陵瓜,近在青門外。
連畛距阡陌,子母相鉤帶。
五色曜朝日,嘉賓四面會。
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
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
炎暑惟茲夏,三旬將欲移。
芳樹垂綠葉,青雲自逶迤。
四時更代謝,日月遞參差。
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願覩卒歡好,不見悲別離。
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
回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
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飢。
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
豈為誇譽名,憔悴使心悲。
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
黃鵠游四海,中路將安歸。
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
下有採薇士,上有嘉樹林。
良辰在何許,凝霜沾衣襟。
寒風振山岡,玄雲起重陰。
鳴鴈飛南征,鶗鴂發哀音。
素質游商聲,凄愴傷我心。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輕薄閑遊子,俯仰乍浮沉。
方式從狹路,僶俛趨荒淫。
焉見王子喬,乘雲翔鄧林。
獨有延年術,可以慰我心。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駸駸。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雲進荒淫。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淚下誰能禁。
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流盻發姿媚,言笑吐芬芳。
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衣裳。
願為雙飛鳥,比翼共翱翔。
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登高臨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岡岑,飛鳥鳴相過。
感慨懷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
求仁自得仁,豈復嘆咨嗟。
❻ 詠懷詩五首的作品原文
詠懷詩五首
【其一】
傲兀乘屍素,日往復月旋。
弱喪困風波,流浪逐物遷。
中路高韻溢,窈窕欽重玄。
重玄在何許,采真游理間。
苟簡為我養,逍遙使我閑。
寥亮心神瑩,含虛映自然。
亹亹沈情去,彩彩沖懷鮮。
踟躕觀象物,未始見牛全。
毛鱗有所貴,所貴在忘筌。
【其二】
端坐鄰孤影,眇罔玄思劬。
偃蹇收神轡,領略縱名書。
涉老怡雙關,披庄玩太初。
詠發清風集,觸思皆恬愉。
俯欣質文蔚,仰悲二匠徂。
蕭蕭柱下迥,寂寂蒙邑虛。
廓矣千載事,消液歸空無。
無矣復何傷,萬殊歸一途。
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
悵怏濁水際,幾忘映清渠。
反鑒歸澄漠,容與含道符。
心與理理密,形與物物疏。
蕭索人事去,獨與神明居。
【其三】
晞陽熙春圃,悠緬嘆時往。
感物思所託,蕭條逸韻上。
尚想天台峻,彷佛巖階仰。
泠風灑蘭林,管瀨奏清響。
霄崖育靈藹,神蔬含潤長。
丹沙映翠瀨,芳芝曜五爽。
苕苕重岫深,寥寥石室朗。
中有尋化士,外身解世網。
抱朴鎮有心,揮玄拂無想。
隗隗形崖頹,冏冏神宇敞。
宛轉元造化,縹瞥鄰大象。
願投若人蹤,高步振策杖。
【其四】
閑邪托靜室,寂寥虛且真。
逸想流巖阿,朦朧望幽人。
慨矣玄風濟,皎皎離染純。
時無問道睡,行歌將何因。
靈溪無驚浪,四岳無埃塵。
余將游其嵎,解駕輟飛輪。
芳泉代甘醴,山果兼時珍。
修林暢輕跡,石宇庇微身。
崇虛習本照,損無歸昔神。
曖曖煩情故,零零沖氣新。
近非域中客,遠非世外臣。
憺怕為無德,孤哉自有鄰。
【其五】
坤基葩簡秀,乾光流易穎。
神理速不疾,道會無陵騁。
超超介石人,握玄攬機領。
餘生一何散,分不諮天挺。
沈無冥到韻,變不揚蔚炳。
冉冉年往逡,悠悠化期永。
翹首希玄津,想登故未正。
生途雖十三,日已造死境。
願得無身道,高棲沖默靖。
❼ 阮籍《詠懷詩十三首》的翻譯、注釋謝謝!
阮籍《詠懷詩十三首》(四言-天地絪縕)原文
天地絪縕。元精代序。清陽曜靈。和風容與。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鬱高松。猗那長楚。草蟲哀鳴。鶬鶊振羽。感時興思。企首延佇。於赫帝朝。伊衡行輔。才非允文。器非經武。適彼沅湘。托分漁父。優哉游哉。爰居爰處。
阮籍《詠懷詩十三首》(四言-天地絪縕)釋詞
1:天地氤氳。出自《周易·系辭下》:「天地絪縕,萬物化醇。」陸德明《經典釋文》:「絪,本又作氤,同,音因。縕,本又作氳,紆雲反。」李鼎祚《集解》引虞翻雲:「天地交,萬物通,故『化醇』。」孔穎達《疏》:「絪縕,相附著之義。言天地無心,自然得一,唯二氣絪縕,共相和會,萬物感之,變化而精醇也。天地若有心為二,則不能使萬物化醇也。」朱熹《本義》:「絪縕,交密之狀。醇,謂厚而凝也,言氣化者也。」來知德《集注》:「絪,麻線也。縕,綿絮也。借字以言天地之氣纏綿交密之意。醇者,凝厚也,本醇酒,亦借字也。天地之氣本虛而萬物之質則實,其實者乃虛氣之化而凝,得氣成形,漸漸凝實,故曰『化醇』。」王夫之《內傳》:「絪縕,二氣交相入而包孕以運動之貌。」高亨《大傳今注》:「絪縕借為氤氳,陰陽二氣交融也。」諸說雖略有差異,但於「絪縕」則異曲同工。
2:元精代序。出自出自《周易·系辭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男女兩性的精氣配合起來,萬物就產生了。《易傳》認為,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所以天地是萬物,男婦,夫婦的始祖。在此,天地化生萬物被描繪成一個絪縕生生的動態過程。這個過程中有許多環節,而且也有多種要素或對立成分的化合,從而構成了物自身生生不息。《易傳》以天地為實體,把天地想像為一對原始的夫婦,它們以父母生子女的方式產生萬物,這顯然是對天有意志論的否定。《易傳》用人和其他動物的生殖活動類比乾和坤和活動,「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乾元就是「萬物資始」,萬物領先它起始;坤元是「萬物資生」,萬物依靠它產生。「起始」和「產生」的區別即是父母的區別。其次,這一命題探索了天地化生萬物的中間環節,即天地是通過什麼中介而實現向物的轉化的。它認為,「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天地相遇,品物成章也」,「天地革而四時成」,即天地通過交感相遇,相革,即樸素矛盾,樸素交感,對待統一而產生萬物。
❽ 常見的詠懷詩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詠懷詩,如果要再進一步分類的話,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類型。第一個類型是淑世情懷,第二個類型是超世情調,第三個類型是游世情趣。
如送別詩《渭城曲》、《別董大》、《送武判官歸京》等,鑒賞時要分清楚誰送誰,表達情緒是依依惜別之情還是別後思念。又如羈旅行役詩,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君子於役》等,一是出門在外的人思念家鄉;一是婦女對前線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
阮籍的八十二首《詠懷詩》繼承了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建安文學的優良傳統,進一步開拓了五言詩的寫作范圍,在體例和技巧等方面有不少創新,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文結合其具體作品,從三個方面對他的藝術成就做一些簡要的分析:一、阮籍的《詠懷詩》憂憤深廣,表現出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銳的人生悲哀;二、阮籍的《詠懷詩》意旨隱微,寄託遙深,並且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詩的先河;三、它首創了我國五古抒情組詩的體例。
❾ 阮籍詠懷詩其十四的原文翻譯和賞析
阮籍詠懷詩其十四的原文:
開秋兆涼氣,蟋蟀鳴床帷。
感物懷殷憂,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辭將訴誰。
微風吹羅袂,明月耀清暉。
晨雞鳴高樹,命駕起旋歸。
譯文:開秋的天氣有涼氣的徵兆,蟋蟀在床帷邊鳴叫。睹物而感到內心憂傷,悄悄讓人心悲。有很多想說的話,頻繁的離別,身邊沒有訴說的人了。微風吹起羅袖,明月照耀著清暉。清晨雞在高樹生鳴叫,吩咐車夫駕車歸去。
賞析:
詩的一二句借景抒情,一入秋而涼氣生,蟋蟀悲鳴床幃,抒發內心悲涼之慨;三四句直抒胸臆,抒發有感於外物而產生的由盛轉衰的深沉憂傷;五六句通過反復敘說內心無所傾訴,突出內心的悲憤之情;
七八句以微風清冷、月光凄涼進一步烘托作者內心的無限悲涼;結尾兩句借晨雞曉鳴之時吩咐車夫駕車歸去的敘述,表達了遠離紛擾現實的願望。
(9)詠懷詩pdf擴展閱讀:
詩人簡介:
阮籍(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作品簡介:
《詠懷八十二首其十四》是三國時期文學家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中的一首。《詠懷八十二首》八十二首詩非一時一地之作,主要寫阮籍把魏晉易代的黑暗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感慨。
❿ 賞讀阮籍的《詠懷詩》
你好,如下:
阮籍《詠懷》:政治抒情組詩的出現 苦悶與曠達 淵永的滋味與隱約曲折的風格
曹魏後期,政局混亂,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無度又昏庸無能,司馬懿父子掌握朝政,廢曹芳、弒曹髦大肆誅殺異己。此時文人的命運與建安時大不相同。擁曹的何晏、夏侯玄等人被殺。嵇康拒絕與司馬氏合作,亦慘遭殺害。阮籍本有濟世志,但不滿於司馬氏的統治,故以酣飲和故作曠達來逃避迫害,最後鬱郁以終。山濤本來與阮籍、嵇康等人為友。同在「竹林七賢」之列,後來投靠司馬氏。正始時期的詩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現危機感和幻滅感。此時的詩歌也與建安詩壇風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故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鍾嶸《詩品》)和「憂生之嗟」(李善《文選注》),嵇康詩亦「多抒感憤」(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八)。由於正始玄風的影響,詩歌逐漸與玄理結合,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為詞旨淵永、寄託遙深。因而正始詩歌也體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風貌,嚴羽《滄浪詩話·詩體》說:「以時而論,則有……正始體。」注雲:「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
阮籍的代表作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些詩非一時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記錄。這些詩抒感慨,發議論,寫理想,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阮籍的《詠懷詩》充滿苦悶、孤獨的情緒,其詩或者寫時光飛逝、人生無常,如: 「懸車在西南,羲和將欲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為咸池暉,濛汜受其榮。」(其十八)「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其三十二)或者寫樹木花草由繁華轉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復,如:「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記。」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 「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其五十)「不見日夕華,翩翩飛路旁。」(其五十三)或者寫鳥獸蟲魚對自身命運之無奈,如孤鳥、寒鳥、孤鴻、離獸等意象經常出現在詩中,特別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為詩人反復歌詠的對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者直接慨嘆人生的各種深創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貴之難保(如其十三、其五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由於從自然到人事都充滿苦難,阮籍心中的苦悶難以排遣。《詠懷詩》其一說: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此末尾兩句可視為全部《詠懷詩》。清人方東樹說:「此是八十一首發端,不過總言所以詠懷不能已於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又如其十七: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這首詩寫獨坐無人,出門無人,登高無人,所見僅為孤鳥、離獸,棲惶無主之情溢於紙上。在這種局面之中,詩人進而感到壯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詠懷詩》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寫詩人心雖悅之而無由交接,表現了理想不能實現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層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寫鳳凰的悲劇,鳳凰立身高潔,志向遠大,但羽翼為秋風所傷,已無法飛翔, 「但恨處非位,愴恨使心傷」,簡直是阮籍的自況。《詠懷詩》中遷逝之悲、禍福無常之感觸目皆是,正體現了他憂憤深廣的情懷。阮籍詩中悲哀、凄愴、涕下、咨嗟、辛酸、蹉跎、憂傷、憤懣、怨尤、悲悼等詞語十分常見,充分反映了他極度苦悶的心情。
面對污濁的社會與短暫的人生,阮籍無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曠達,在生活中,他做出許多驚世駭俗的事情;在詩歌中,他也為自己設計了精神的出路,這就是遊仙和隱居。阮籍的《詠懷詩》有不少篇章寫遊仙和隱居,有些則是仙隱結合。他在詩中常常贊美巢由、夷齊、邵平、四皓等隱士,而諷刺蘇秦、李斯等人因貪利祿而導致殺身之禍。阮籍贊美神仙隱逸,只是排遣苦悶的一種方式,他其實是頗有濟世之志的。《晉書》本傳說他:「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所以他在寫憤懣與出世之情的同時,也表現出對時局的關注和自己的懷抱。如《詠懷詩》其三十一,批評曹魏政權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滅亡的命運: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台。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夾林非吾有,朱官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有的詩則揭露禮法之士的虛偽,如其六十七:
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設次序,事物齊紀綱。容飾整顏色,磬折執圭璋。常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厲貞素談,戶內滅芬芳。放口從衷出,復說道義方。委曲周旋儀,姿態愁我腸。
有的詩則抒發自己的壯志,如其三十九: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場。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聲謝後世,氣節故有常。
阮籍詩的風格隱約曲折,「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鍾嶸《詩品》),這主要是由其時代與身世決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滿於司馬氏,但身仕亂朝,常恐遭禍,故處世極為謹慎,「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晉書·阮籍傳》)。作詩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興、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感情、寄託懷抱。或借古諷今,或借遊仙諷刺世俗,或借寫美人香草寓寫懷抱。李善《文選注》分析這種情況說:「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但就詩歌精神而言,阮籍的《詠懷詩》與建安風骨仍是一脈相承的,如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說:「黃初以後,惟阮籍《詠懷》之作,極為高古,有建安風內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