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花法案是什麼對美國人的利益有什麼損害
1、印花法案是1765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施加在美國殖民地人民的直接納稅法案。該法案要求美殖民地的印刷品使用倫敦特製的帶有浮雕印花稅票的印花紙,進而上交印花紙的稅費。
2、對美國人的利益的損害:
該稅法規定美國殖民者所使用的每一份印刷品都要買一張英國的印花,這意味著美國殖民者必須為每一張報紙、每一份文件,甚至是每一張卡片都要支付印花稅。導致美國殖民者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害。
㈡ 美國301條款
美國301條款是指《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1301-1310節的全部內容,其主要含義是保護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權利,對其他被認為貿易做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國家進行報復。
根據這項條款,美國可以對它認為是「不公平」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並可與有關國家政府協商,最後由總統決定採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停止有關協定等報復措施。
「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一般而言,「301條款」是美國貿易法中有關對外國立法或行政上違反協定、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採取單邊行動的立法授權條款。它最早見於《1962年貿易擴展法》,後經《1974年貿易法》、《1979年貿易協定法》、《1984年貿易與關稅法》,尤其是《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修改而成。
(2)美國眾議院加密稅法案擴展閱讀:
如果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因某國違反貿易協定而將其列入特別301報告中,美國政府可在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啟動爭端解決程序,或者透過任何其他制定有爭端解決條款的貿易協定,例如:自由貿易協定(FTA)像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美國政府也能單邊進行徵收貿易制裁的關稅,例如:普及特惠稅制度(GSP)。[19]2001年12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曾因烏克蘭(當時還不是WTO會員)未能立法保障音樂CD和出口貨品的相關版權,而將其歸納為徵收貿易制裁關稅的對象,在301條款規范下對其金屬材料、鞋類和其他進口貨品實施禁止性關稅。
201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依據301條款,對中國實施單邊增收關稅的貿易制裁,開啟了2018年中美貿易戰。
㈢ 特朗普正式簽署美國稅改法案,這一法案對美國將有何影響
共和黨稅改法案將企業稅從35%削減至21%,對中小企業減稅,降低對跨國公司帶回海外收入征稅。下調個人所得稅率,尤其是最高一檔,幾近廢除了遺產繼承稅。稅改希望企業擴大投資和生產,拉動就業與薪酬,刺激經濟。但同時也被抨擊「劫貧濟富」,並加重美國已經高企的20萬億美元債務。
㈣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減稅計劃公布,都要改些什麼
017年11月16日,美國眾議院以227票贊成,205票反對通過了其《減稅與就業法案》。
該法案的通過具有里程碑意義,是1986年以來美國稅收制度最為重大的一次變化,將徹底重塑美國現行稅收制度。當然,該法案的通過並不意味著稅改進程的結束。接下來,美國參議院還將通過參議院版稅改法案。此後,參眾兩院的法案將不斷協調以形成並通過一個相同版本的法案,最終遞交總統簽署,將法案上升為法律。雖然這條稅改立法道路充滿挑戰,但特朗普政府仍希望在2017年聖誕節前完成這一過程。
對中國來說,美國稅改與中國最相關之處在於美國公司稅中跨境條款的變化,這些變化將深刻影響赴美投資的中國投資者,以及中國跨國企業相比美國跨國企業的競爭力。美國公司稅改革作為全球正在廣泛討論的未來國際稅收規則的一部分,也將間接影響中國的稅收政策選擇。本文接下來主要討論本次稅改法案中國際稅收規則的變化要點。
眾議院稅改法案要點
美國眾議院稅改法案可以分為個人稅改革、商業稅改革和國際稅改革三部分,我們主要關注那些對中國有潛在影響的內容。
個人稅及商業稅改革要點
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降至20%,低於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2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將自2018年1月起生效。
引入新的復雜的「穿透」企業(即:個體經營者、S型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及合夥企業)稅收規則。根據該規則,「穿透」企業「合格經營所得」的適用稅率將從現行最高達39.6%的個人所得稅稅率降至極具競爭力的25%。
對2017-2022這五年內發生的資產投資成本100%費用化,但不包括房地產。
利息費用的限額為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利潤(DBITDA)的30%。此規則源自OECD稅基侵蝕及利潤轉移(BEPS)第4項行動計劃。目前的收益剝離規則被廢除,但房地產和小型企業可免於適用。
每年的凈經營虧損結轉限額為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90%,並可向後無限期結轉,基本廢除向前結轉。
對附帶權益的優惠待遇引入一個三年持有期的要求。
修改個人所得稅稅率及檔次,廢除了許多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特殊扣除/抵免項目,個人替代最低稅和遺產稅也被廢除。
國際稅收規則改革要點
美國跨國公司海外業務以及外國公司在美活動的征稅規則都發生了變化。
美國公司取得的來自其境外子公司的股息可享受100%的所得稅豁免(有10%的持股比例要求)。境外子公司的歷史累積境外收益將被視同匯回一次性進行征稅,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適用14%的稅率,非流動資產適用7%的稅率。
擴大受控外國公司(CFC)規則至美國跨國企業海外子公司囤積的利潤(所謂的「境外高額回報」)按當年稅率10%進行征稅,子公司利潤繳納的外國稅收的80%可抵免該美國稅款。這也就意味著,只要外國有效稅率達到12.5%,就無需再繳納美國稅。
稅改法案提出了一項非常新穎的規定:美國國內公司向境外關聯方支付的款項需要繳納20%的執行稅。該規定適用於編制合並財務報表、年度向境外關聯方支付超過1億美元的集團,且向境外關聯方支付的款項需為可計入貨物銷售成本或者資產折舊或攤銷基礎的款項,按成本(無加成)支付的集團內部服務費、利息以及需全額繳納30%預提稅的款項不適用執行稅。然而,外國公司可以選擇在美國認定常設機構來避免繳納執行稅。在這種情況下,納稅額將根據集團合並財務報表中相關產品線的利潤率來確定。境外已繳納稅款的80%可適用境外稅收抵免。
借鑒BEPS第4項行動計劃,引入了全球范圍債務上限利息限制規則。當美國公司占跨國集團全球凈利息支出的份額超過美國公司在集團DBITDA中所佔份額的110%時,超過部分的凈利息支出的扣除將會被限制。
畢馬威觀察
眾議院稅改法案包含許多突破以往美國稅收實踐的創新之處。股息參股豁免規則的引入使美國轉向屬地稅制,而對「境外高額回報」征稅又使美國轉向「實質上」的全球稅制。對外支付規則引入了「以目的地為基礎」的征稅權,這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影響OECD的數字經濟稅收工作。利息規則將和上述規則一起,對中國企業在美業務產生影響,並引發稅收協定的兼容性問題。中國稅收政策制定者也將密切關注美國稅改動向,並可能考慮調整相關政策以保持中國企業的競爭力。而參議院稅改法案在很多方面又與眾議院通過的稅改法案有所不同,如稅基侵蝕規則和特殊的知識產權所得規則等,因此密切關注參眾兩院稅改法案如何協調更顯得尤為必要。
點擊這里閱讀畢馬威美國關於眾議院稅改法案的詳細分析:
https://home.kpmg.com/us/en/home/insights/2017/11/tnf-kpmg-analysis-house-tax-reform-bill.html
如此減稅會對世界造成什麼影響
影響之一是引發市場經濟國家展開大規模的減稅競賽,這是確定無疑的。因為稅收決定企業成本,也決定商品競爭力,同時還決定了國家吸引資本、技術、人才以及由這些要素組成的企業投資的能力。
影響之二是可能要了一些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的命。非市場經濟國家多數都不是徵收企業所得稅,而是徵收流轉稅。
在經濟學的術語中,流轉稅本就是一種流氓稅,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是致命的硬傷。之所以徵收流轉稅,本質上是稅收管理水平跟不上時代,所得稅根本沒有能力徵收起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不是靠企業實力,而是靠政府對企業的反哺政策,用全民的稅收來補貼出口企業。
面對美國如此減稅,不管對那些出口企業怎麼補貼,恐怕再也無能與之競爭了。企業沒有自身的創造力和競爭力,靠政策輸血終歸不是長久之計。今天,這不可長久之計恐怕只能到此為止了。美國大規模減稅,在客觀上對非市場經濟體而言一定會造成致命打擊,事實上就是在用市場的手段來關閉美國市場的大門,把世界上最好的企業吸引到美國,把一切沒有真實競爭力的企業擋在美國的市場大門之外。
特朗普減稅方案對中國的啟示
中美比較顯示我國稅費負擔較重
美國和中國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各自的稅費負擔對雙方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很大,開展中美稅負比較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體制註定企業部門稅費負擔本來就較重,特朗普執政後力求推出大規模減稅措施,可能進一步推升中國企業部門相對生產成本。
1.中國減稅力度不及美國
近幾年我國採取了很多減稅降費措施。4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6項減稅舉措,預計2017年將減輕各類市場主體稅負3800多億元,加上一季度已經出台的多項降費措施減負2000億元,今年合計就可以實現全年減稅降費5800億元。減稅降費取得一定成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增速逐漸下降,2015年財政收入增長5.8%,低於GDP增速1.1個百分點,是上世紀90年初以來首次低於GDP增速。2016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15.96萬億元,同比增速進一步下降至4.5%,連續2年低於GDP增速。2016年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為21.44%,是1995年以來首次下降。年初以來經濟明顯回暖、企業活力增強,與近幾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為企業減負不無關系。
雖然近幾年我國減稅降費取得一定成效,但相較於美國的減稅計劃,我們目前的稅改力度和幅度仍顯不足。除了營改增以外,其餘的稅改措施進展非常緩慢,從具體內容來看,今年2月企業所得稅法10年來首次修正,提供了更多稅收優惠,但最為核心的企業所得稅率並未下降,仍然是25%。各界期待已久的個稅改革未列入2017年立法計劃,財產稅、遺產稅等調節能力更強的個稅更是遙遙無期。當前是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期,消費稅改革迎來窗口期,但消費稅改革緩慢,已經成為制約消費增長、導致消費外流的原因之一。從最近的改革動向來看,下一步消費稅改革不但不會減稅,可能還會加稅。
2.中國宏觀稅負高於美國
宏觀稅負有不同的衡量口徑,如果只算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中國為18.5%左右,似乎並不算高。由於我國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非稅收入,實際數值將遠超於此。中國稅收沒有社保稅,社保是以繳費的形式。美國宏觀稅負包含社保稅,如果剔除社保稅計算,美國稅收收入佔GDP比重在19%左右,與中國不相上下。
按照IMF數據公布特殊標准(SDDS),財政部公布了廣義財政收入口徑下財政收入總額,包括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之外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以及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015年中國廣義財政收入口徑下財政收入總額為198480億元,佔GDP的比重為29.33%。2016年美國相同口徑下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為26.36%,中國略高於美國。
2015年全國實際繳入國庫的土地出讓收入為33657.73億元,如果考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擴大廣義財政口徑,2015年總的廣義財政收入為23.21萬億,佔GDP的比重為34.3%。按照此口徑,中國宏觀稅負不但高於美國,也高於OECD平均宏觀稅負。
3.中國企業稅費名目繁雜、負擔重
雖然從宏觀角度看中國總體稅負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算重,比美國搞不了多少,但中國以間接稅為主的稅制決定了絕大部分的稅收都來源於企業,總稅收收入中企業繳納部分達到90%左右,這是造成企業稅費負擔偏重的重要原因。
從主要稅種來看,中國涉及企業稅費目錄超過10種,其中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3種佔比較大。根據2016年的稅收數據,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分別占總稅收的比重為22.1%、31.2%、8.8%,合計佔比達到62.2%。美國稅制體系中間接稅所佔的比例很小,企業稅負主要是公司稅(類似於企業所得稅)1種,占稅收總額的比重為16%。
從企業稅費來看,除了繳納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稅收之外,中國的企業還要在此基礎上繳納約13%的附加稅費,包括約7%的城市維護建設費、5%的教育附加費和1%的防洪費等。根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企業的總稅率(企業納稅總額與政府收費占企業利潤的比例)遠遠高於美國的總稅率。2016年中國企業總稅率為68%,在全球190個經濟體里稅負排第12位;美國企業的總稅率是44%。
除了稅費負擔以外,國內製造業還面臨勞動力、土地價格上漲,產能、資源約束。企業成本不斷上漲,投資效率持續降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已經超過形成真實資本總額的47%,也就是接近一半的投資支出難以形成資本。2016年民間投資出現斷崖式下滑,民間投資中接近45%是製造業投資,表明製造業增長壓力很大。
4.中國個稅結構簡單粗放
由於稅制的差異,美國個人稅在財政收入中所佔比重很大,大部分年份佔比在45%-50%。中國個人稅貢獻很小,佔比在6%-8%。雖然從稅收總量上來看美國的個稅負擔高於中國,但是美國居民享受的社會福利遠遠好於中國,意味著個稅的返還力度很大。美國在確定應稅所得時規定了許多詳細的所得扣除項目,主要包括商業扣除和個人扣除,例如納稅人的子女撫養、65歲以上老年人贍養、傷殘人員抵免等等都可列為抵扣項目。綜合考慮社會福利效應,中國的個稅負擔未必低於美國。
除了社會福利效應以外,美國個稅結構很豐富,具有很強的「均貧富」作用,而中國的個稅結構過於單一。美國開征的個人稅種主要包括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財產贈與稅等。中國開征的個人稅種主要是個人所得稅,沒有資本利得稅,也沒有開征財產稅、遺產稅、財產贈與稅等稅種。相較而言,中國的個人所得稅主要針對工薪階層的工薪所得進行嚴格征稅,針對富人的投資所得稅、房產稅、遺產稅、財產贈與稅等缺失,制度漏損比較大。對於廣大工薪階層而言,中國的個稅負擔顯著高於美國。
5.中國非稅收入遠超美國
雖然近幾年加大清理各類收費的力度,由於收費主體多元化嚴重現象,難以有效約束,非稅收性收入快速增長。即便經濟增速逐漸下降,各年度的非稅收入增速都在2位數,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逐年上漲,2016年達到18.3%。非稅收入主要包括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和其他收入,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是中國企業和個人感覺稅負較重的重要原因。
美國的非稅收入主要是各類收費,包括行政性收費、機場、公園等公共設施使用費等,並且非稅收入都要納入預算管理。非稅收入在美國財政收入中的佔比較低,各年度較為平穩,在略低於5%的水平,比重比中國的1/3還低。
美國稅改,誰是贏家
美國聯邦政府16日獲得眾議院通過的稅改方案,號稱力度史無前例,對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將產生重要影響。
稅改的好處不言而喻。一則吸引美企紮根美國。僅企業所得稅率從35%左右降至20%,就將使美企稅負大大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約25%的平均水平,而降低的部分可轉換為企業的利潤。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與城市研究所聯辦的稅收政策中心測算,今年美國企業盈利預期將增加1080億美元,明年將增2150億美元。此外,20%的稅率,加上美國經濟體量龐大帶來的規模效應,有望使實體經濟步入良性循環。美國稅收基金會測算,在最佳狀態,稅改將整體使美國內生產總值增加6.9至8.2個百分點,新增就業崗位200萬個。
二則牽動企業流入或迴流美國。雖然美國政府表示會對在海外留置利潤不歸的美企征稅,但已有透露表示,方案中的稅率將是帶有優惠性質的低稅率。據估計,美國企業離岸利潤留存約2.6萬億美元。如此一來,蘋果等海外存利、持現企業,面臨著諸如歐盟等地的額外征稅重壓和美國的優惠低稅率該何去何從,可想而知。
三則籠絡民眾。美個稅約占國稅總額的70%,若各項稅改方案均能落實,自然使稅基縮小、稅款降低。美民眾對聯邦政府支持率也會隨之上升,有利特朗普續推新政。
美國稅改,納稅人賺了,誰虧了呢?顯然是美國聯邦政府,以及可能被波及的其他國家。
㈤ 2012年3月5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1930年關稅法》修訂案,明確賦予美國貿易執法部門對來自非市場經濟國
(1)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認為: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各國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輕」的原則,生產那些成本相對低的商品,然後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的商品,就可以從中獲得好處。 美國這種貿易保護主義,不利於國內生產成本的降低、比較優勢的發揮,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身的經濟問題、快速促進經濟的復甦,也不利於國際分工的進一步發展、世界范圍資源的優化配置,不利於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阻礙世界經濟的復甦,所以是錯誤的。(12分) (2)啟示: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為發展國內經濟服務;調整優化進出口(特別是出口)產品的結構,轉變外貿方式,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9分) ㈥ 概括《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實施的原因以及後果
一戰結束後,各交戰國在經濟短期通貨膨脹的景氣後便發生了經濟危機,為保護國內市場,各國相繼開征起新關稅,並實行進口配額等非關稅壁壘。經濟危機期間美國的出口市場受到沉重打擊,不少工廠紛紛停工或關閉。先是橡膠、汽車、造絲工業的不景氣,然後又波及到各個部門,農業遭受的打擊最大,並陷入長期慢性蕭條之中。 ㈦ 美國稅改法案鬧烏龍了嗎 CNN報道稅改法案需要重新投票的視頻截圖。 特朗普在推特上發文,祝賀稅改法案在眾議院通過。 周二下午稅改法案通過後,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在推特上發文,祝賀眾議院共和黨通過稅改法案。美國中文網指出,如果參眾兩院都通過這項法案,這將是30多年來最重大的稅法改革,也是共和黨全面掌控華盛頓以來的第一個重大立法勝利,同時也將使特朗普在聖誕節之前實現十年1.5萬億美元的減稅要求。 會成功的。 ㈧ 美參議院悄悄通過關於什麼的立法 美國國會參議院2018年7月28日通過口頭表決一致通過一項《綜合關稅法》,同意降低超過1600種進口商品的關稅。 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奧林·哈齊在一份聲明中說,上述立法將通過降低關稅壁壘幫助美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競爭並為消費者創造經濟福祉,因為有些商品很難在美國國內獲得。 ㈨ 特朗普稅改成功沒 成功了。 美國眾議院、參議院相繼通過各自版本的稅改法案後,國會兩院4日開始就稅改的最終版本進行協商。如果此次美國30年來最大的稅改法案能通過,將成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一年來的最大政績。「特朗普稅改」的外溢效應已成為過去這個周末的全球性話題。 我們關心他們改革對我們國家的影響。 與美國眾議院加密稅法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理發店生意怎麼樣
瀏覽:601
程序員羅技
瀏覽:180
軟考初級程序員課程2021下載
瀏覽:487
杭州程序員奶奶
瀏覽:878
不聽命令造成錯誤
瀏覽:979
kool系統源碼
瀏覽:608
流氓app在哪裡看
瀏覽:98
域名購買了怎麼指向伺服器
瀏覽:121
安卓手機如何讓照片顏色反轉
瀏覽:859
怎麼下載卓睿安手機版
瀏覽:514
h3crange命令
瀏覽:468
php前景和python
瀏覽:338
php壓縮圖片內存大小
瀏覽:495
在哪裡可以查看雲伺服器的信息
瀏覽:70
python讀取非txt文件
瀏覽:799
艾莫迅用什麼編程軟體好
瀏覽:227
android文件存儲讀取
瀏覽:214
php基礎教程第5版
瀏覽:543
伺服器裡面怎麼刷東西
瀏覽:194
榮耀手機如何快速把app切換頁面
瀏覽: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