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攝影之道pdf

攝影之道pdf

發布時間:2022-07-07 12:25:37

㈠ 《新新新青年單讀20》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新新新青年》(吳琦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3Uqp4nTgkWNEwIgXxOb-4g

提取碼:tmeg

書名:新新新青年

作者:吳琦 主編

豆瓣評分:7.0

出版社:理想國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頁數:384

內容簡介:

把年輕還給年輕,讓青年回答青年

1.《單讀》歷史上最年輕的作者群,將「何為青年」的解答權,交還給年輕人——本輯《單讀》聚集了它歷史上最年輕、尚不為人知曉的作者,他們同時是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海外求學的寫作者、無名搖滾樂隊的歌手,在家庭生活、桌邊閑談、學術會議之中,他們觀察 、思考、記錄,將其化為故事、隨感和書信。面對這個被貼上太多標簽而沒有一個標簽真正適合的群體,《單讀》決定將解答權交還給他們。這是一場冒險,更是一種探索新方向的嘗試。

2.全新設置「新青年」和「公開信」欄目,多樣的文體形式、豐富的作品來源,呈現我們時代的「新青年」——《單讀》在互聯網上持續了一年多的「新青年」和「公開信」計劃,為本輯雜志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們是更年輕、更廣泛、更多樣的作者,也是與我們長期保持對話與溝通的讀者,這一次,《單讀》繼續它追蹤一代年輕人精神軌跡的使命,盡可能以充滿新意的方式呈現這些尚未被確認的聲音,它們正有力地表述著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癥候。

3.許知遠尋找譚嗣同,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國青年擁有怎樣的別樣人生?——許知遠追溯譚嗣同的生死足跡,尋訪瀏陽、長沙、上海、北京各地的教授、學者、研究者,嘗試探知譚嗣同是怎樣的一個人,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隔著一百二十年的時光,從譚嗣同的命運當中,我們重新思考有關青年與時代的問題。

4.作家、譯者陳以侃對大行其道的「寫作課」的調侃鞭辟入裡,英國觀察者王梆將筆頭轉向更為人忽視的老年群體——本輯《單讀》收入了常年從事文字創作的作家陳以侃對「寫作課」的評論,「還有哪個能賺得到錢的產業在營銷上比『寫作課』更自甘墮落的嗎?」這篇俏皮戲謔的文章意在討論一個嚴肅的話題:寫作是否可以被學習和被教授。《單讀》作者王梆的英國觀察愈發深刻、充滿警示,從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中產階級老人的生存現狀中,我們窺得見自己的未來。

5.單向空間和理想國繼續聯手,打造智識青年們的摯愛書、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2019,在寬闊的世界,做一個不狹隘的年輕人——鄉村建設實踐者歐寧的田野書寫,詩人朱朱的詩歌,青年非虛構寫作者劉博智的「下鄉」藝術家故事,《單讀》主編吳琦對姜文電影的評論,這一輯《單讀》繼續發表可讀性與思想性兼具的小說、隨筆與評論,分享他們的全球觀察和個體經驗。

作者簡介:

塗俊南,丟萊卡樂隊主唱,暫停酒館掌門。

趙蘊嫻,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失眠俱樂部成員。面部常年處於失調狀態, 難以體現內心的波瀾。

戴琳,1994 年出生於呼倫貝爾,鄂溫克族。 路丁,一個寬松世代。

曉宇,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在讀,共識學社創辦人和撰稿人,想把深刻的觀 點寫成好讀的故事。

任寧,風投基金 ONES Ventures 管理合夥人,ONES Idea 媒體實驗室主理。

張曉,2005年畢業於煙台大學建築設計系,現居成都。在2009年成為攝影藝術家之前,曾於《重慶晨報》擔任新聞攝影師。2018年,張曉獲得哈佛大學羅伯特•迦納德攝影基金。張曉的「海岸線」系列曾獲得法國匯豐銀行攝影獎(2011)、法國才華攝影基金中國區冠軍(2010)及侯登科紀實攝影獎(2009),「他們」系列則在2010年獲得三影堂攝影獎大獎。張曉曾參與尤 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的展覽「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及包括瑞士攝影基金會的「Unfamiliar Familiarities」和法國巴黎布朗利碼頭博物館的「Photoquai 2015」在內的多個國內外展覽。

劉寬,波士頓大學新聞碩士,《單讀》副主編,導演,特稿作者。長期為《人物》《南方周末》《端傳媒》、T Magazine、ELLE 等撰稿;紀錄片作品曾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等機構展映。目前的個人創作集中在探索影像和詩歌的邊界。

王梆,出版有電影文集《映城志》、數本短篇小說繪本集以及漫畫故事《伢三》等。電影劇作《夢籠》獲2011年紐約獨立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獎,紀錄片《刁民》亦在數個國際電影節參展。小說作品散見於《天南》、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中國當代文學選集》、美國「文字無邊界」文學網站、2016 年秋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故事新編」中國當代藝術展等。作為自由記者,為海 內外媒體撰寫歐洲時政評論。譯有英國當代詩人理查德•貝倫加滕詩選《改變》、英國當代詩人彼得•休斯詩選《貝多芬附魔曲》等。

歐寧,藝術家,策展人,編輯。2003 年在廣州拍攝的紀錄片《三元里》參加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受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資助拍攝的紀錄片《煤市街》在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首映。2005年至2010年創辦和策劃三屆大聲展,2009 年出任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總策展人,2011年出任成都雙年展國際設計展策展人。2011年至2013年創辦和主編共16期《天南》文學雙月刊,2009 年主編的《漫遊:建築體驗與文學想像》和2013年主編的《劉小東在和田與新疆新觀察》在萊比錫獲兩屆「世界最美的書」獎。2010年在安徽黟縣發起鄉村建設項目「碧山計劃」,2016年在山東煙台發 起歷史街區活化項目「廣仁計劃」。 2016年至2017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學院任教。曾任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 Benesse大獎評委(2009),日本橫濱國際影像節評委(2009),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委員會成員(2011),第22屆米蘭非洲拉丁美洲亞洲電影節評委(2012)和里斯本建築三年展Debut大獎評委(2013)。

朱朱,中國當代詩人。著有詩集《駛向另一顆星球》(1994年)、《枯草上的鹽》(2000年)、《皮箱》(2005年)、《故事》(2011年),藝術評論集《個案——藝術批評中的藝術家》(2008年)等,並曾與人策劃多場中國新藝術展覽。其詩作被譯為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語種在國外發表,獲安高詩歌獎(Anne Kao)、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亨利•露斯亞洲詩歌寫作與翻譯獎(Henry Luce Foundation)等榮譽。

劉博智,媒體人,非虛構寫作者,話劇製作人,關注戲劇,當代藝術,教育領域,也寫小說,曾出版小說《雙橙記》。

陳以侃,青年翻譯家,書評人,譯有《人性的因素》《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尋找鄧巴》等著作。

陳儒鵬,愛丁堡大學文學與現代性專業研究生,對伍爾夫和她的一切滿心歡喜。前《單讀》實習生,如今是個小評論員。

㈡ 求《我的觀看之道》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我的觀看之道》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dpLEDhXWCq64VfQ39yzgtg

?pwd=by2r 提取碼:by2r
簡介:從1978年起,自然主義式的再現藝術越來越讓霍克尼感到束手束腳,其限制性和諸多缺陷越來越讓他不耐煩。霍克尼總是抵制把藝術分為具象和抽象這種愚蠢的二分法,他認為「一切藝術都是抽象藝術」,再現從來就不是對外部世界的復制,一切再現,盡管風格有差異,都以感知和概念的假設與慣例為基礎。與此同時,霍克尼痛恨自己的風格被模式化,雖然他的風格大受歡迎,他卻不願意重復可預測的霍克尼式圖像。他挑戰了過去被誤以為真實的攝影(攝影雖然是機械記錄,但它也不能擺脫對空間感知的特定預設,而且其
含義並非絕對客觀中立),並對各種不同的空間再現方式,對採用新技術「復制」藝術的豐富可能性,都興趣盎然,為之興奮。他對空間再現具有莫大的好奇心,對之反復實驗,因為空間是一切再現形式的精髓。作為這種好奇心的補充,霍克尼越來越頻繁地從事舞台設計,舞台設計本身就是一門將製造錯覺與三維性結合在一起的藝術。

㈢ 《夠味兒!80道經典家常菜烹飪詳解80道經典家常菜烹飪詳解》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夠味兒!80道經典家常菜烹飪詳解》(羅生堂)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LmMlSBtZ7ryOJHqbM4W4yA

提取碼:bppp

書名:夠味兒!80道經典家常菜烹飪詳解

作者:羅生堂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7-1

頁數:189

內容簡介:

《夠味兒:80道經典家常菜烹飪詳解》是新浪美食博主羅生堂的烹飪處女作。他的博客在短短兩年間從默默無聞到突破1000萬點擊量,源於他對做菜及攝影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巨細無遺的無私分享精神。本書選取了80道備受好評的家常菜,在保留所有步驟圖及對細節和原理的解說的基礎上,按照從主菜(第二~四章,口味從濃到淡)到冷盤(第五章)再到主食(第六章)的順序,對博客原有內容進行了整理和編排。此外,還特別添加了做菜的基礎知識部分(第一章),包括油溫及火候、肉類食材的處理方法及常用調料的簡介。無論您是烹飪新手還是有一定烹飪經驗的朋友,相信都能從中獲益,真正體驗一把烹飪的樂趣。

作者簡介:

羅生堂,一個摯愛中餐、攝影、音樂的家庭煮男。

祖籍四川,出生山西,長在北京。曾在北京某五星級酒店做粵菜廚師,後不務正業辭職瞎奔,家裡蹲過,開過公司,開過飯店,自嘲是一個挺不靠譜的男人。

2012年6月開始在新浪寫有美食博客「羅生堂的小築」,意取生活中的寧靜之隅。目前點擊量超過1000萬(截至2014年5月)。

㈣ 本人想學攝影,從入門開始,誰推薦一本適合新手的書

其實最重要的是,你學了攝影做什麼?如果只是隨便拍著玩玩,特別是拍女孩子的臭美照片之類的,那就不必麻煩了,去書店隨便找一本數碼攝影速成教材就好了;如果是想正經學學攝影,即使不拿攝影當飯吃也會把它當作個人業余創作的話,那我建議你還是去看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從基礎學起,別怕麻煩,別閑裡面有太多用不上的東西,基礎原理弄不明白的話想拍出好片子就只能靠碰運氣了。《紐約攝影學院教材》很多地方有賣,分上下冊,價格不菲。網上也有下載完全OCR-PDF版的,也能用。另外,建議你:如果是想正經學學攝影地話,最好是從膠片單反機開始拍攝,一開始就用數碼單反拍的話會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很難記住成像的基本原理,二手的膠片單反也很便宜,開始拍兩卷負片,然後上反轉片,熟練了在換數碼。

㈤ 《我的觀看之道》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我的觀看之道》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dpLEDhXWCq64VfQ39yzgtg

?pwd=by2r 提取碼:by2r
簡介:從1978年起,自然主義式的再現藝術越來越讓霍克尼感到束手束腳,其限制性和諸多缺陷越來越讓他不耐煩。霍克尼總是抵制把藝術分為具象和抽象這種愚蠢的二分法,他認為「一切藝術都是抽象藝術」,再現從來就不是對外部世界的復制,一切再現,盡管風格有差異,都以感知和概念的假設與慣例為基礎。與此同時,霍克尼痛恨自己的風格被模式化,雖然他的風格大受歡迎,他卻不願意重復可預測的霍克尼式圖像。他挑戰了過去被誤以為真實的攝影(攝影雖然是機械記錄,但它也不能擺脫對空間感知的特定預設,而且其

含義並非絕對客觀中立),並對各種不同的空間再現方式,對採用新技術「復制」藝術的豐富可能性,都興趣盎然,為之興奮。他對空間再現具有莫大的好奇心,對之反復實驗,因為空間是一切再現形式的精髓。作為這種好奇心的補充,霍克尼越來越頻繁地從事舞台設計,舞台設計本身就是一門將製造錯覺與三維性結合在一起的藝術。

閱讀全文

與攝影之道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查移動定向流量使用的app 瀏覽:80
進入組策略的命令 瀏覽:137
python數據結構和內存 瀏覽:25
python軟體功能簡介 瀏覽:784
外國程序員一般多少歲退休 瀏覽:917
怎麼看linux和時間伺服器 瀏覽:680
程序員搞笑花名 瀏覽:501
dota2怎麼設置國服伺服器地址 瀏覽:212
單片機高電平驅動 瀏覽:115
ios多選文件夾 瀏覽:909
加強行車調度命令管理 瀏覽:243
伺服器已禁用什麼意思 瀏覽:150
部隊命令回復 瀏覽:755
神奇寶貝伺服器地圖怎麼設置 瀏覽:382
加密演算法輸出固定長度 瀏覽:862
程序員去重慶還是武漢 瀏覽:121
伺服器如何撤銷網頁登錄限制 瀏覽:980
微信公眾平台php開發視頻教程 瀏覽:628
怎麼看蘋果授權綁定的app 瀏覽:255
壓縮機單級壓縮比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