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勞動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供給和勞動力需求各自影響因素以及相互作用關系的經濟學分支。
勞動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包括勞動力供給、勞動力需求、就業、工資、人力資本投資、失業、收入分配等。
中國勞動經濟學興起相對較晚,研究水平與國際同行存在著較大差距,國內專門從事這個學科研究的單位很少,不能適應於經濟建設的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轉型,中國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失業、勞動力市場發育等問題成為經濟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課題。
② 勞動經濟學的內容簡介
簡介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中國的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是:
①勞動力再生產。包括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
②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包括勞動力資源的人口基礎,勞動力的結構,勞動力供求的短期平衡和長期平衡。
③勞動就業。包括就業的宏觀經濟目標和宏觀社會目標,就業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就業與工資的關系,待業及其類型,就業前培訓和就業後培訓。
④勞動力的宏觀管理。包括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勞務市場及其管理,勞動力管理體制。
⑤勞動力的微觀管理。包括勞動的分工與協作,勞動組織與人員配備,勞動定額與勞動計量,勞動環境與人體保護。
⑥工資。包括影響工資的因素,工資職能,工資形式,工資水平,貨幣工資與實際工資,最低工資與最高工資,工資差別。
⑦勞動保險中的經濟問題。包括疾病、工傷、老年退休等社會保險中的經濟問題。
⑧勞動效率。包括影響勞動效率的因素,提高勞動效率的途徑,微觀勞動效率與宏觀勞動效率及其相互關系。
但是,也有的學者認為:由於勞動經濟學是在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一門具體經濟科學,它應研究生產關系中直接與勞動有關的部分,即研究生產關系中的勞動關系。這種勞動關系包括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勞動的分工與協作形式、對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形式等主要內容。
成果
第一項研究成果源於貝克爾(Becker)、蘭卡斯特(Lancaster)、馬斯(Muth)等人在20世紀60年代所發表的一系列論文。特別是貝克爾(Becker)的「時間資源配置理論」一文,明確地認識到家庭是勞動力供給行為決策中的基本單位。他把相關的決策問題分解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勞動參與率和工作時間長短的決策,另一方面是家庭產出和消費的決策。貝克爾將生產、消費和勞動力供給這三項決策歸結到一個家庭模式中,清楚地說明了在效用最大化行為的支配下,一個家庭如何確定其成員從事市場性活動和非市場性活動的時間安排比例,自產物品和外購商品的組合,以及不同家庭成員從事各項工作的勞動分工。貝克爾模型在勞動力供給研究方面很有影響力,為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很多勞動力供給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貝克爾所構建的理論框架,使經濟分析手希能卓有成效地適用於家庭行為研究等方面,如成婚、離異適度的家庭成員規模等等。A.西加諾(Alessandro Cigno)從多方位討論、拓展了貝克爾模式的理論框架,並探究了這一理論模型對很多問題的啟迪與含義,如多人口家庭的時間分配、勞動力的性別分工等等。
第二項研究成果是人力資本理論,其關注的基點是勞動力素質等問題。誠然,人力資本理論在經濟史的長河中可以追溯得很遠很遠(Smith,1776)。不過,是米恩瑟(Mincer,1958)和貝克爾(Becker,1964)的研究才使得人力資本理論豐滿起來並具備了可操作性,他二人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此類文獻中獨領風騷。人力資本理論把教育和培訓看成個人投資方式,對解決勞動經濟學領域與酬金結構有關的許多問題很有指導意義。
方法
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實證研究方法和規范研究方法。
1、實證研究方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的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
2、規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說明經濟現象及其運行應該是什麼的問題。
規范研究方法由於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著種種障礙,使互惠交換不能實現。主要障礙有:信息障礙、體制障礙、市場缺陷。
③ 勞動經濟學
圖中的y就是c,只不過我習慣用y表達。
關鍵公式就是:消費=工資*(總時間-閑暇)+非勞動收入
第四問求最優解,計算第二個解的消費時,因為閑暇時間大於總時間168小時,所以拉拉在第二個解時的選擇是不工作只拿320刀的補助。然後算一下兩個解的utility,比一下 最後答案是最優解為:(c*,l*)=(320,168)
④ 什麼是勞動經濟學
1、什麼是勞動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供給和勞動力需求各自影響因素以及相互作用關系的經濟學分支。
勞動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包括勞動力供給、勞動力需求、就業、工資、人力資本投資、失業、收入分配等。
中國勞動經濟學興起相對較晚,研究水平與國際同行存在著較大差距,國內專門從事這個學科研究的單位很少,不能適應於經濟建設的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轉型,中國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失業、勞動力市場發育等問題成為經濟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課題。
2、國內發展
勞動經濟學和勞動與人力資本問題一直是國內外主流經濟學關注的重要問題,它包括就業、人口經濟、人力資本理論等,在經濟學研究領域中占居重要地位。勞動經濟學不僅對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由於其研究問題涉及到最為復雜的經濟現象,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常有創新之舉,推動經濟學研究方法不斷進步和完善。勞動經濟學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在西方工業化社會,對勞動就業問題的關注首先是由於工業化生產所導致的勞動分工,以及勞動力市場運行失調所引起的失業問題。因此,勞動經濟學最初的發展是基於宏觀經濟運行的結果而引起的。
借鑒國外現代勞動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和歷史經驗,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同時,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經濟學是當務之急。
據人口所所長兼任該學科帶頭人蔡昉介紹,該學科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市場理論、遷移理論、就業與失業理論、人力資本理論、工資與收入分配理論、人口轉型理論、社會保障理論等領域。研究室已形成相互合作、分工有序的研究梯隊,被國內外同行和有關國際組織認為是國內勞動經濟學領域最優秀的研究隊伍之一。如今,國內勞動經濟學主要致力於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與國際的接軌。因此,研究室將發展的總體目標設定為,通過加強學科基礎資料和學科隊伍建設,造就2~3名學科帶頭人和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骨幹,成為中國勞動經濟學領先的研究陣地,推動中國勞動經濟學研究與國際接軌。研究室主要進行應用基礎理論與政策研究,其主要建設目標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基礎,借鑒現代西方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勞動經濟理論體系;通過組織與勞動有關的重大課題研究、開展國內和國際學術交流以及信息網路的建設,建立服務於轉軌經濟條件下勞動就業問題政府決策的智力支持系統;實現與研究單位和政府決策部門的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對勞動就業形勢進行實時監測的資料庫系統和信息平台。
研究室負責人都陽說,經濟轉型是當前中國經濟體制的重要特徵,體現在勞動力市場方面就是勞動力市場制度向規范的市場經濟制度過渡。如今,一些新的制度和政策已經開始在中國實施,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研究這些制度和規范的產生背景、實施效果和社會影響將是當前中國勞動經濟學研究面臨的首要任務。如今,勞動與人力資本研究室在職工下崗、提前退休和「買斷工齡」、失業保險制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農村勞動力轉移政策等學科前沿與重大問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關注了轉軌時期弱勢群體的福利、准確判斷了勞動力市場發育狀況、釐清了勞動力市場運行結果、構建了轉軌時期的勞動力市場政策體系,這些研究成果獲得了學術界的認可。
3、就業前景
1、經濟學專業就業總體來說前景很好,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
2、勞動經濟學專業國外發展前景廣闊。
在美國,勞動經濟學是經濟學最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在經濟學20多個分支中,按社會重視程度、課題數量及發表文章數量、質量等指標排序,勞動經濟學排在第二位,僅次於金融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在理論基礎、技術手段、方法論以及做研究的資料積累、資料庫等方面,都屬於經濟學中比較前沿、先進、成熟的學科,內容豐富,涉及領域非常廣泛,內部有各種分支、理論流派和各種與政策相關的長期討論的問題。
4、就業方向
可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行政機關單位、高等院校、各類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外國在華投資企業等單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科學研究、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學科研等工作。
⑤ 當代勞動經濟學 pdf版
可以到人大經濟論壇找一下,那裡的資料比較全,應該有相關資料。
⑥ 《勞動經濟學》課程講什麼內容
《勞動經濟學》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活動提供了方法論。本課程旨在使初學者掌握勞動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並在此基礎上運用勞動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分析現實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勞動經濟學》課程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對勞動市場上需求者和供給者經濟行為的研究、人力資本理論、工資的確定與報酬制度的設計、勞動市場歧視、收入分配、失業與宏觀經濟績效等。本課程將採用新古典經濟學的分析工具考察最低工資立法、勞動市場歧視、就業培訓計劃以及收入分配的經濟影響等相關政策問題。
⑦ 誰有《勞動和人力資源學經濟學——經濟體制和公共政策》的TXT或PDF,作者:陸銘,急求啊~~~
你也可以找陸銘的《勞動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