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8SwcOk5pC2MDL0-ZnhdKUA
② 《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h4cbEk-pYX-vPb8VgPceTw
③ 《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文化、權力與國家》([美國] 杜贊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lgRoygw-hBlQsCy-v-m2PQ
書名:文化、權力與國家
作者:[美國] 杜贊奇
譯者:王福明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8
頁數:203
內容簡介:
《文化、權力與國家》是以鄉村的文化網路為基本結構並考察其功能,這一點和作者第二本書《從國族中拯救歷史》(中譯本即出)的結構形態似乎相差不少,但他所關注的主題卻在繼續延伸:現代國家如何構造新的文化,以及民間團體如何「抵抗」從上面來的「攻擊」,是第二本書所討論的一個主要問題。
作者簡介:
杜贊奇:早年就學於印度和美國,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系及東亞語言文明系教授。其《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曾先後榮獲1989年度的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以及1990年度的亞洲研究學會列文森獎。其第二本專著《從國族中拯救歷史:質疑現代中國敘事》,中文譯本也已於2003年面世。其最新著作《主權與真實性:滿州國與東亞現代進程》,也已於近日出版。
④ 《中_文化__》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文化史導論》(錢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VSdgWbJy2fFcVIoca0qF-A
書名:中國文化史導論
作者:錢穆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03-02
頁數:261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寫於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學大師錢穆繼其《國史大綱》後,首部系統闡述他對中國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學術代表作。書中就通史中有關文化史一端作導論。故此書當與《國史大綱》合讀,方能獲得著者寫作之大意所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雖主要在專論中國方面,實亦兼論及中西文化異同問題。錢先生對中西文化問題之商榷討論屢有著作,而大體論點並無越出《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所提主要綱宗之外。
作者簡介:
錢穆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一八九五年生,一九九○年八月逝世。歷任燕京、北大、清華、西南聯大、華西、江南各大學教授,創辦香港新亞書院。著有《國學概論》、《先秦諸子系年》、《周公》、《墨子》、《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政學私言》、《論語新解》、《莊子纂箋》、《朱子新學案》、《中國學術通義》、《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學論叢》、《雙溪獨語》、《晚學盲言》、《師友雜憶》等約六十種書。
⑤ 《中國文化二十四品(精裝套裝全24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文化二十四品(饒宗頤、葉嘉瑩顧問 套裝全24冊)》(陳洪 、 徐興無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中國文化二十四品(饒宗頤、葉嘉瑩顧問 套裝全24冊)
作者:陳洪 、 徐興無等
出版年份:2019-1
內容簡介:1、龍鳳呈祥
龍是華夏祖先的化身,鳳是民族飛翔的理想,龍和鳳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鳳呈祥,象徵著我們民族多元一統的摶成歷程,凝聚著中國文化剛柔相濟的力量和陰陽和諧的情韻,象徵著太平盛世的到來。中國文化龍飛鳳舞,自強不息。其特徵沉潛而升騰,悠久而日新;其結構簡易而精緻,平衡而變通;其精神雄渾而典雅,中庸而剛健。談龍說鳳,走進中國文化的美麗殿堂。
2、書同文字
漢字古老悠遠,是一條蜿蜒無垠的歷史長河;漢字構形奇妙,是先人偉大智慧的結晶;漢字靈動飄逸,展現了中華民族非凡的藝術創造。「文」是花紋,是萬事萬物的象形符號;「字」是生育,是文與文相親相愛繁衍出的子子孫孫,中國文化的基因和血脈由漢字組成。漢字的理想是「書同文字」,統一的字形與書寫,鍛造了中國文化的堅強骨骼。漢字以整齊的身姿站立著,砌成中華文明的長城。
3、載之書冊
《尚書》有雲:「惟殷先人,有典有冊。」古代中國曾是世界上書籍多的國度,在書寫、形制、印刷、流播、收藏、分類等方面形成了完備的體系與制度,珍存了豐富的歷史經驗與智慧。典冊從契刻發展到書寫,以甲骨、簡帛、金石等形態而存在,而紙的發明帶來了書寫與傳播的便利,進而製作出紙墨飄香、書法雋美的印刷書籍。經典於是乎產生,傳統於是乎繼承,學術於是乎發明。
4、仁義禮智
仁、義、禮、智,是中華倫理的「四維」,支撐起中國人的核心價值。它們根源於人類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蘊育於上古禮樂文化,由孔子創發,孟子闡明,在漢代形成了牢固的思想體系,成為傳統文化中安身立命、維系人倫、高揚人道的道德標准。它們既是個人修身養性、努力向善的行為規范;也是社會和諧、民族凝聚、人類和平的道德理想。
5、君子之學
在世界文明古國中,唯有中國的文化悠久而綿延、源遠而流長、古老而常新,重視教育是其內在的文化動力。古代中國創造了自成系統的官學、私學以及書院等教育機構和制度;確立了被譽為「世界第五大發明」的科舉制;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從孔子開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大多是教育家,有教無類,誨人不倦,體現了自覺而覺人,己欲立而立人的仁愛精神。教育既是成人之道,更是治民之道,富之而後教之,使之成為君子。
6、王霸之道
「天下為公」「天下大同」,中國的文化理想就是政治理想,政治是中國歷史車輪的軸心。歷代政治家、思想家對國體設計、德刑關系有著精緻的設計與闡述。從周公制禮,到商鞅變法,中國古代社會由宗法封建王國發展為統一郡縣帝國,其政治和文化制度在禮法並存、王霸雜用的張力之中不斷地變革、更張。興亡成敗,載舟覆舟,為後世留下有益的經驗和沉痛的教訓,塑造了中國人情理兼顧、改革變通的政治性格。
7、四海之內
中華民族起源於中國大地上不同的地域文明,五十六個民族來自歷史上諸多的古老群體,他們都為中國文化貢獻了聰明才智,正如孟子所說:舜為東夷人,文王為西夷人,皆能「得志行乎中國」。古代各民族共生共存,既有和親、會盟、互市、通貢的和平友好,又有對抗、沖突、割據、兼並的利益斗爭。歷經時間長河的洗禮,他們形成了一個文化共同體,升華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高尚情懷,蘊育出強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這正是中國不斷復興並走向強盛的關鍵。
8、赤縣神州
中國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名曰「赤縣神州」。大禹治水,又將中國劃分為九州。這是戰國時代思想家的奇思妙想,是中國地理文化的神話傳說,它消解了封建國家的政治主體,呼喚著宏大的政治空間,「九州」象徵著中國統一的文化地理觀念。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生存方式,每一個「州」都具備獨特色彩的土壤、獨特品質的人性與物產、獨特的自然風景和文化名勝。讓我們打開古老的《山海經》,游覽天下名山大川,領略中國的地理文化。
9、風土人情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華大地縱橫萬里,百族共生,風土人情,五彩繽紛:合兩性之好的婚規、舌尖百味的飲食、繼祖正體的姓名、和睦人群的禮儀、祈福求吉的信仰、普天同慶的節日,描繪出中華民族數千年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卷。推開歷史的窗口,用長鏡頭聚焦源流,管窺先民的生生息息;用近鏡頭紀錄寫真,剪裁中國的衣食住行,去發現「人情似故鄉」的中國。
10、九流十家
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淵藪與源泉。春秋戰國時代,社會劇烈變動,知識普及,思想自由而活躍,諸子們以「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游說救世,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九流十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他們一方面激烈辯論,水火不容;一方面百慮一致,殊途同歸,都是入世或經世之術。相互之間可以論衡而融合,可以並行而不悖。中國思想綜合創新的基調和走向由此確立。
11、內聖外王
它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雖屢經坎坷,甚至瀕臨滅頂之災,但至今仍然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在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規范與社會心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塑造中華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源起於洙泗之間,由孔子開宗立說,將西周禮樂文明的精神創發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倫理價值,經過歷代仁人志士的闡釋與履踐,如大江大河,澤潤了中國和東亞,並匯入世界文明的海洋。這就是儒學,是「內聖外王」之道,是成人立德之教。
12、蓮花凈土
從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佛教,與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儒、道兩家,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主要的三個精神傳統,共同關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身心的文化取向,因此,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了解佛教在其中的形成、綿延和影響。凈土開出的蓮花,根源於古老的印度文化,延展出中國、東亞和世界的繁茂枝葉,開放出多姿多彩的信仰與藝術之花,結出了外來文化和中國文化融合的碩果。
13、抱朴歸真
道教是中國古代巫術與道家思想凝聚而成的本土宗教,在宗教、哲學、美學、文學、科技等諸多方面對中國人的思想與生活產生了浪漫而深刻的影響。它探索宇宙的奧秘,尋找長生的秘訣,故而煉丹、畫符、運氣、行醫;它並不禁慾,但擯棄名利,故而仙樂飄緲,男女神交;它並不玄想,故而飲酒服葯,羽化登仙。它熱愛生命,崇尚自然,抱朴歸真。
14、文苑英華
中國古代文學是禮樂文明開出的奇葩,禮是社會規范,發為文章;樂是心志情懷,發為詩歌。詩言志而緣情,文明道以立言,它們是中國文學的正統,是中國書寫的範式。詩意和文采是中國任何一種藝術的靈魂。在藝術上,它們或溫柔敦厚,或綺靡朗麗,或平淡自然,或空明寧靜,或豪邁飄逸,或沉鬱頓挫;沉思翰藻,煉字度句;比興寄託,境界高遠;文苑英華,美不勝收。
15、今古傳奇
說部之體,淵源於史傳;志怪志人,濫觴於六朝。唐傳奇、宋話本,各擅其勝,文言白話,自此始分,小說之義,漸與今同。章回長篇,明清為盛,四大奇書,雅俗共賞,《紅樓》一夢,是為*。而話本短篇,「三言」「二拍」,坊間刊刻,流播市井。諷時罵世,談鬼說神,演說痴情,了斷公案,演繹歷史,表彰忠義,盡在今古傳奇之中。
16、花雅爭勝
百戲雜劇、南戲傳奇、海鹽弋陽、花雅爭勝,中國戲曲早形成於民間社會,隨著歷史的推移,文人雅士參與創作,產生了許多精湛的經典之作,由民間文化上升為高雅文化,進入中國文化的大傳統中。悲壯的《竇娥冤》、凄涼的《梧桐雨》、華美的《牡丹亭》、幻滅的《桃花扇》,舞台春秋,人生寫照;生旦凈丑,粉墨登場;一折一出,顧盼生姿;感天動地,曲盡悲歡。
17、藝舟雙楫
毛筆是中國造型藝術獨步於世界的工具,書寫勾勒,氣韻生動,濃墨淡彩,隨類賦形。書畫同生於錐穎,如江河同源於昆侖,流為山水花鳥的畫卷,流為篆隸真草的碑帖。在墨香紙韻的支持下,毛筆抒發了中國人對自然的胸襟意氣和對人生的心靈感懷:「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18、金聲玉振
音樂是維持道德教化和抒發個人情志的工具,中國古代音樂在制度、機構、樂器、樂理等方面均有獨造,《詩經》皆是樂曲,《楚辭》亦為歌詩。窈窕淑女,鍾鼓樂之;制禮作樂,金聲玉振;五聲六律,調和律呂;祭唱歌贊,和諧天人。漢武樂府,廣采「趙、代之謳」「秦、楚之風」;隋唐燕樂,融匯胡漢中外之音。而音樂高妙,知音難覓,令人悵惘。所謂高山流水,大音希聲。古人詩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19、採菊東籬
山水、園林、飲饌、游藝,表達了中國人高雅的生活姿態和詩意的棲居方式。山水本是自然之物,古人卻賦予它生命肌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寄託了人生的志向與抱負。古典園林,壺天自春,以小見大,融自然、藝術、意境之美為一體。飲食茶酒,調和鼎鼐,烹煮蒸炒而特重滋味。圍棋、蹴鞠、投壺、酒令,游於藝而娛身心,雖為小道而見妙理,蘊含著智慧和樂趣。
20、紅粉閨秀
紅粉與閨秀,是中國古代兩大女性群體。在家庭倫理和男權社會的制約下,她們的社會生活空間受到制約,但是她們創造了別具一格的女性文化,贏得了尊嚴與地位,母教淑儀、賢媛才女,層出不窮,尤其在文學藝術方面成就突出,因為她們的感情細膩而豐富,或溫婉地抒發了閨怨之情,或率性地吟唱著艷歌情曲。山間竹喧歸浣女,潯陽江頭聽琵琶。感傷如夢青春,珍惜花樣年華。
21、天工開物
被科學視為巫術的中國古代數術文化,積累了中國人與大自然交往的經驗和手段,恰恰是古代科技的萌芽。中國人用陰陽五行分析物質關系,催生了發達的物質文明。被全世界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皆發明於漢唐這兩個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中醫、陶瓷、制茶、絲綢及其它傳統手工藝至今仍是獨到的科技。中國的科技思想充滿了倫理因素,主張道技結合,天工開物,啟發我們反思現代科技面臨的倫理和生態困境,是珍貴的思想遺產。
22、懸壺濟世
中國古代醫學辨五味以養形,節情慾以養神,和天氣以養精。從調養五臟,到調治性情,再到察占節氣,使自然賦予身體的元氣精神得以保持,形體血氣得以長養,包涵於其中的道德心靈得以培育,人民安康而臻於王道。故醫道即人道,治病即治國,懸壺濟世,救民水火,古人雲:「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又曰:「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傳統中醫學蘊含著濃厚的人文情懷,積極探索天人之道和倫理精神。
23、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公元8世紀日本聖德太子的話,呼喚起唐代高僧鑒真和尚東渡傳法的信心。從漢至唐,東亞各國分享中國的文化成果,並各自奉獻出智慧,共同建構了以中國文化為軸心的古代東亞文明。儒學和佛教摶成了整個東亞文明圈的制度與信仰,而漢字成為東亞文明的通用文字,中國的詩文典範和書寫體式被廣泛應用於文學創作和精英的書寫,創造了精神文明的高級成果。正如唐代詩人溫庭筠的詩句所雲:「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24、變法圖強
文化因傳承而不息,因變通而不衰。明清以來,中國因專制自大而固步自封,漸失活力,國勢不振,弊政叢生。至近代列強紛至,國門洞開,民族危難日益深重。於是窮則思變,仁人志士借鑒西方文化,探尋救國之道,企求革故鼎新,變法圖強,雖屢遭挫折,仍前赴後繼,譜寫了爭取民族和文化復興的壯麗樂章。
⑥ 《中國文化合集(套裝共36本)》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文化合集(套裝共36本)》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l70fTdTu0einc0OQm5Fdpw
⑦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許倬雲)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OCwaZ96sVc5Zv6dlCrtwiA
書名: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
作者:許倬雲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9
頁數:406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始終是一個大問題。作者主要談論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中國文化的前途和命運、中國傳統文化在現時代的地位和出路、中華文化發展過程及其在世界文化發展中的地位、世界文化的未來走向等。
作者簡介:
許倬雲,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國際著名歷史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後執教於台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⑧ 《中國文化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文化史》(柳詒徵)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7IxNsp7B-_3ab0o44XdPEA
書名:中國文化史
豆瓣評分:9.3
作者:柳詒徵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2015-1
頁數:1495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史(套裝共3冊)》是中國文化叢書之一。《中國文化史(套裝共3冊)》依據歷史演進的順序,講述中國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現象與文化制度的發生與發展,內容照顧到點與面,時間與地域,精英文化與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國文化的全貌,培養讀者對中國文化的整體觀念和認同感。
作者簡介:
柳詒徵(1880年-1956年,徵,音zheng一聲),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又號龍蟠迂叟,江蘇省鎮江人。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現代儒學宗師。 17歲考中秀才,後就讀三江師范學堂。
⑨ 《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英) 斯道雷)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j-v-NtNCscYm8QTgp6amQQ
書名: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
作者:(英) 斯道雷
譯者:常江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7-1
頁數:311
內容簡介:
《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第5版)》是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約翰·斯道雷所著之經典教材,在西方學界經久不衰,是公認的媒介與文化研究領域最為權威的綜述性著作之一。《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第5版)》對文化研究這一學科的歷史,傳統及當下的發展現狀做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廣泛涉獵文化主義,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等諸多重要的社會科學思潮,梳理國際學界對這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眾傳播學,文藝批評以及新聞學等領城內學者與研究生閱讀,參考的重要文獻。《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第5版)》是原著最新版的中譯本。
作者簡介:
約翰·斯道雷(John storey)是媒介與文化研究領域知名學者,現任英國桑德蘭大學媒介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文化理論與文化史,電影與文化記憶、消贊與日常生活等等。斯道雷教授曾多次訪問中國,他的作品對中國文化研究的學科建設產生過較大影響。
譯者簡介:
常江,北京大學文學學士,碩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美國西北夫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媒介文化,傳媒社會學與電影史。
⑩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uD0FPoROjgC64XIaxL_S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