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譜有規定的格式嗎
家譜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進,目前有了很大的擴展。
其格式已經豐富多變,沒有唯一。
只要核心理念、內容一致,格式就不那麼強調了。
一、從內容上,家譜一般包含如下格式(內容):
1、家譜序言、家族源流介紹;
2、歷代家族名人畫像;
3、歷代先祖家規家訓;
4、世系圖(家譜核心):記載家族代代繁衍、婚喪嫁娶的人文信息;
5、家譜總結/統計:從政、經商、學文等達到一定程度的成員統計表;
6、家族重大活動記載、慈善公益事跡;
7、家族相關趣聞逸事;
8、附記、家族成員聯系清單、結語等。
二、從形式上,家譜主要有以下三大格式(類型):
1、紙質家譜:一般是書籍形式;
2、電子家譜:一般是文檔、表格或pdf等電子書格式;
3、網路家譜:一般是網站或APP應用。
三、總結:
當前無論採用那種家譜格式、類型,無論內容大同小異,只要是清晰明確的記載了家族代代相傳的人文信息,都可稱為家譜,至多是豐富程度不同、排版樣式不一樣而已!
附三大家譜類型展示:
) 紙質家譜(孔子世家譜)
❷ 我想印刷家譜,已經用排好版面,並且轉成PDF格式了,這樣是不是就不用再另外重新排版了
將你的家譜印刷PDF發給印刷公司先看一下,比較不是專業做印刷的,有些需要調整,有些可能存在色差,如果覺得自己做的很專業的話,那麼是可以直接拿去印刷的
❸ 哪個pdf版本最適合排線裝族譜列印排版
PDF可作出版物的載體,但不宜作為排版編輯軟體用。
你可用WORD、Visio、CorelDRAW、Photoshop等軟體都 方便作族譜的樹狀關系排列排版。
❹ 一套家譜裡面要包括哪些內容
像凡客家譜那樣做出了一套標准模板。一部體例完整的家譜,大致應有以下24項:
1.譜名。一般稱為族譜、家譜、家乘、家志、家傳、通譜、統譜、譜錄、譜牒、世牒、世譜、世家、世典、宗譜、支譜、房譜、祖譜、故譜、合譜、譜傳、真譜、私譜、本書、族系、族講、石譜、系譜等,也有的稱為淵源錄、源流考、清芬錄、世恩錄、族譜圖、大同譜、大成譜、聯宗譜、先賢錄、傳芳集、家傳薄、先德傳、譜志略、家譜匯編、家模匯編、源流大典等,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跡為中心的歷史圖籍。
2.譜序。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於本族的記述。
3.譜例。又稱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
4.譜論。許多家譜都專門辟有譜論一章,專收先賢的譜說、譜論、譜議的篇章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歷史、原理、方法等加以發明和闡述,是研究譜學的寶貴資料。
5.恩榮錄。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對家族中的官員及其家譜的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御謚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贈諭文字等,以顯示和炫耀朝廷對該家庭及其成員的獎勵和表彰,同時反映該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遺像、像贊。祖先及家族中歷代英賢、重要人物的圖像資料,一般為正面是遺像,背面是像贊。
7.姓氏源流考。中國家譜素來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稱姓氏源流,或稱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規族約。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制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很多,諸如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禮、家典、家儀、家條、族規、族約、祠規、祠約、規范、規條、規矩、條規、戒諭等。
9.祠堂。記載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歷史,介紹祠堂的建築規模、地理位置,收錄有關祠堂的碑文、詩文、祠聯、祠匾、祠堂圖、建祠捐資人名,記錄祠堂內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況等。
10.五服圖。又稱服制圖。所謂五服,就是指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五種服色,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喪服是根據生者與死者的遠近親疏關系而穿著的一種服飾。
11.世系考。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系圖、世系考、世系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中國家譜所共有,因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誌的最明顯的標志。世系表除歐陽修、蘇洵所發明的歐式圖譜和蘇式圖譜外,還有兩種比較常見:(1)寶塔式圖譜。這一圖譜形式何人所創、創於何時目前尚元定論,不過至遲已在南宋時出現,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產品。(2)牒記式圖譜:這一圖譜的特點是分別按世代以文字敘述先人的事跡,既不用線條,也不用圖表。
12.傳記。家譜中的傳記又稱行狀、行述、行實、事狀、志略等,其體裁有傳記、行狀、壽文、賀序、墓誌、祭文以及抄自史傳中的資料,主要載錄家族成員中「方行可書」的「忠臣孝子」、「節婦義夫」的事跡和傳記資料。
13.譜系本記。也稱作世序、世系錄、先世考等,主要內容與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記載本族成員的簡況即本人名諱、父名諱、排行、字型大小、生卒年月、壽數等。
14.族產。記錄家族、宗族的集體財產,如祀田、墳地、義庄、學田、義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據文約。專門登載與記錄和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內部關於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書及契約。
16.墳塋。記載族中公共墳地的情況,包括墓地圖、墳向、祖墳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跡錄。記載與本族或族中成員有關的山水橋梁、亭台堂舍、庵寺書院等。
18.任宦記。記載族中成員歷代官宦名人事跡,其內容與傳記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歷、科第、政績、功勛、著作、學說等。
19.年譜。是按照年、月、日專門記載一個人生平事跡的一種體裁。
20.藝文。收錄家族、宗族成員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試文、萬言策、詩詞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輩譜。又稱派語、派行詩、行第、派引、排行等,專門登載族內成員姓名排行的字語。
22.領譜字型大小。中國古代家譜修好後,在派發給族中成員前,對每部譜都編以號碼。
23.續後篇(長生普、余慶錄)。指家譜修完後,專門留空白紙數頁,留待後世子孫續,以示綿延不絕。
24.纂修、捐資人名。家譜的纂修或續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許多人員,且須動員全族成員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譜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譜也許不可能將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譜序、凡例、世系圖、傳記、家規、藝文、字輩譜等肯定會有,家譜也正是憑借上述內容將家族的歷史淵源、遷徙情況、歷代英賢等保存下來,並流傳後世。
其實一部完整的家譜,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網路全書。通過這部家譜,我們可以了解到該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化、居地變遷、婚姻狀況,該家放成員在科第、官職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該家族的經濟情況和喪葬、禮典、家規、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譜也正是將這些內容以書、圖、志、表、史的形式記錄下來,是與正史與方誌並列的三大文史寶庫,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瑰寶。
不過也有像凡客家譜那樣做出一套標准模板的。
❺ 編修家譜網站哪家強
我們家族是在中國宗譜網編修的,現將我們體驗發布如下:中國宗譜網有四系統組成:①為尋根服務的宗源系統(又名:家譜目錄系統);②為續譜服務家譜系統;③家族歷史文獻存儲系統;④多身份會員系統;⑤單機版軟體體系。同著名家譜自動排版軟體:雲碼宗譜;及宗譜網APP構建成家譜生態應用體系。
①宗源系統:全稱宗譜源流分類收集系統:也可稱為:姓氏尋根系統、華人家譜目錄系統:該系統採用互聯網雲技術收集世界華人姓氏宗譜中:姓氏、堂號、譜籍地點、始祖、歷代字輩(行派)、族人聚居村莊、祖堂、祖墓及其經緯度、現在族長、宗族源流簡介等內容。為尋根,續譜,聯宜同祖宗親提供公益性幫助。
如果你姓張,你想編張氏全國家譜總目錄或者張姓全國源流分支統計之類書集。不管你是個人,還是團隊。想辦這件事,有了宗源類集系統的幫助,如探囊取物。你只需到宗譜網申請張氏宗源管理權,及將全國張氏宗源系統添加頁面發到張氏宗親群,張氏網站等媒體,然後在宗譜網或自己網站後台整理各地提交上來的源流信息就行。有了該系統,你還可以為各地張氏宗親提供尋根服務,及編輯出版張氏家譜總目,各省張氏源流集書刊。因為宗源系統可以按張氏堂號,區域將宗源信息智能分類下載。不用出差,不用打電話,居家或旅遊中動動手指,就可完成原來需要成百上千人,花百萬才能完成的文化項目。
②以族群為基礎的家譜管理系統是宗譜網核心所在。宗譜網家譜文件有三種格式,①閱讀版(pdf)作用查看、閱讀;②下載版作用存檔、交流,可以是多種文件格式,壓縮成zip格式。③資料庫版:作用查看閱讀協編,為雲碼宗譜產生宗譜資料庫文件zpx格式。現本網站只支持雲碼宗譜1.3.3.7及以上與宗譜網1.0單機版軟體產生的ZPX宗譜數據文件。用戶標簽無F標識用戶,只能建一本宗譜。如需建多本宗譜,請與本站聯系。普通用戶ZPX文件人數與像片數,視頻數有限額。用戶必須注冊成為用戶才可建雲譜。。資料庫(zpx)文件可便捷實現家譜數據在網站、電腦軟體、手機APP等多平台共享添加、修改、閱讀。實現在不同時間不地域採集家譜信息。使續修家譜不再上門登記與校對,節省時間與人力。閱讀版(pdf)格式可用來流轉或印刷成書刊,提高保護資料庫(zpx)文件安全。你在宗譜網上可對自己家譜編輯、閱讀,下載等功能設置是否公開、付費閱讀、憑密碼編輯等不同許可權,來提高其安全性與定向性。
另外宗譜網家譜資料庫(zpx)文件與雲碼宗譜排版管理系統資料庫文件格式相同。雲碼宗譜排版管理系統是國內知名的家譜排版管理系統,內置三十多種國內經典而主流家譜版式(蘇式、歐式、行序式、一家清等)。可將家譜資料庫(zpx)文件自動排版輸出生成PDF文件,用來印刷,或做電子家譜等其它們家譜形式。資料庫(zpx)文件可在單機版與網路版、移動版無障互通。宗譜網家譜除了記載傳統家譜信息中的生、死、歿、葬、娶、生子、生女等基本信息外。還可以大量添加個人介紹、圖像、視頻、大事記等更多現代信息。 ③隨著城鎮化發展,不少農民都選擇進城工作並安家落戶,不少農村都變成了空心村。另外合村並鎮、城市邊緣農村的拆遷等加劇了農村消失。據統計,中國每年有7000多個村子消亡。沒有消亡村莊從村貌、人口、生活方式、人際關系等發生了很大改變。宗譜網多媒體村史存儲系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
家族歷史文獻存儲系統、除了記載村莊種族基本資料(如:姓氏、字輩、源淵等)外,同時對村莊不同歷史時期山場、田地、河流水庫、廠企住房等村容村貌;領導性人物、重大事件、歷史變革、行政區劃等村事村史安排了圖文並茂存儲與展示。還可以將祖堂,祖墓,宗祠、經典或標志性建築以視頻展示,供後人懷念,景仰,寄託思念等等。相同宗源下的村莊,有族長管理。宗譜網真正實現了村村上網,村村進入歷史,為後世發展與研究提供史詩級多媒體檔案。
④多身份會員系統:宗譜網為宗族喜歡與關心宗親文化愛好者,提供家譜,宗族文獻一個存儲與展示平台的同時,為續族譜提供方便快捷服務。也可成為姓氏組織協會,地方專業修譜公司得力助手。提高他位的工作效率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