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西周pdf

西周pdf

發布時間:2022-07-14 04:01:06

A.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歷史地圖集 第三冊》(譚其驤)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c7_uEWXqV6a_hs2rvy1bgg

提取碼:2cx7

書名:中國歷史地圖集 第三冊

作者:譚其驤

豆瓣評分:9.5

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6

內容簡介:《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第六冊:宋•遼•金時期;第七冊:元•明時期;第八冊:清時期。按年代分為20個圖組,共有304幅地圖(不另占篇幅的插圖不計在內),549頁。地圖上的內容包括:已知原始社會遺址和其他時期重要遺址的分布,中國歷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權的疆域政區或活動范圍、民族分布,秦以前見於記載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開始全部縣以上地名、一二級政區的界線,可考的長城、關津、堡寨、穀道、陵墓、庭帳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嶺、海岸線、島嶼等,共收地名7萬多個。各冊均有中、英文的編例和地名索引。

作者簡介:譚其驤(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龍、筆名禾子,浙江嘉興嘉善人。中國歷史地理學家,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30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歷史系,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研究生院。新中國成立前,先後任教於輔仁、北京、燕京、清華、浙江、暨南等大學。

建國後,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國家歷史地圖集編委會副主任兼總編輯。1960年獲全國文教先進工作者稱號。九三學社社員。第三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科的創始人之一。1934年與顧頡剛等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歷史地理的學術團體——禹貢學會,創辦《禹貢》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問題,自成體系。1955年起主持編纂《中國歷史地圖集》,並致力於黃河水系的研究,對黃河史研究作出貢獻。

主編《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等,《中國歷史地圖集》1986年獲上海(1979-1985年)哲學社會科學特等獎。譚其驤先生主持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被稱為史學界的兩大基礎工程之一(另一工程為二十四史的點校),從開始設計到完成歷時30年之久,為歷史地理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方面是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

B.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歷史地圖集 第一冊》(譚其驤)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UNn_0uKVxamgrIQxUkyQZw

提取碼:95kd

書名:中國歷史地圖集 第一冊

作者:譚其驤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6

頁數:63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地圖集(合裝8冊),ISBN:9787503118401,作者:譚其驤主編

作者簡介:

譚其驤(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龍、筆名禾子,浙江嘉興嘉善人。中國歷史地理學家,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30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歷史系,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研究生院。新中國成立前,先後任教於輔仁、北京、燕京、清華、浙江、暨南等大學。

建國後,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國家歷史地圖集編委會副主任兼總編輯。1960年獲全國文教先進工作者稱號。九三學社社員。第三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科的創始人之一。1934年與顧頡剛等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歷史地理的學術團體——禹貢學會,創辦《禹貢》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問題,自成體系。1955年起主持編纂《中國歷史地圖集》,並致力於黃河水系的研究,對黃河史研究作出貢獻。

主編《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等,《中國歷史地圖集》1986年獲上海(1979-1985年)哲學社會科學特等獎。譚其驤先生主持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被稱為史學界的兩大基礎工程之一(另一工程為二十四史的點校),從開始設計到完成歷時30年之久,為歷史地理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方面是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

C.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講談社61中國的歷史02》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 春秋戰國》(平勢隆郎)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ShDfFeIJpjK1s6KRqCLZ1w


提取碼:6ukz

書名: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 春秋戰國

作者:平勢隆郎

譯者:周潔

豆瓣評分:7.0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2

頁數:496

內容簡介:本書為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殷周春秋戰國」一卷。

《中國的歷史》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松,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了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重磅歷史佳作。

全書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錄兩個部分。前言,重點講了本書新視角:「文化地域所擁有的歷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講「本書所涉及的時代」,強調了史料的價值問題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關於夏商周(西周)三代的歷史。其中,第三、四章寫法比較特別,作者的意圖是利用各國成書於戰國的史籍(作者所考定的),考察各國在戰國時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帶著主觀性,追溯其在夏、商、周(指西周)三代的歷史淵源的內容。第六章講「春秋的史實」。第七至九章,講戰國的歷史文化。第十章,是對全書的總結。作者注意引導讀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實」,重視新資料的運用,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平勢先生本人及其他日本學者的一些歷史觀點。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平勢隆郎(Takao Hirase)1954年生於日本茨城縣。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系。完成東京大學研究生院人文科學研究專業碩士課程。博士(文學)。歷任鳥取大學副教授、九州大學副教授、東京大學副教授(東洋文化研究所)等,現為東京大學教授(東洋文化研究所。曾在研究生院的情報學環任職)。研究題目為東亞各國眼中的中國古代史。主要著作有《新編 史記東周年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京大學出版會)《中國古代紀年的研究》(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汲古書院)《左傳的史料批判性研究》(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汲古書院)《春秋和左傳——戰國史書所講述的「史實」「正統」及國家領域觀》(中央公論新社)等。

【譯者簡介】周潔 蜀中邛州人,北京師范大學日語碩士,自由翻譯。

D. 《中國通史(1-10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通史(1-10冊)》(範文瀾,蔡美彪)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pabr

書名:中國通史(1-10冊)

作者:範文瀾,蔡美彪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0701

頁數:全12冊

內容簡介:

範文瀾是當代公認的史學大家、史學權威。

本世紀四直年代,他在安窯洞的油燈下寫出我國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系統敘述中國歷史的著作——《中國通史簡編》。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日,毛澤東向範文瀾傳話:中國需要一部通史。在沒有新的寫法以前,還是按照你的那種體系、觀點寫下去。

范老生前完成《中國通史》的前四卷。他逝世後,蔡美彪毅然擔負起這項未竟的事業……

這部半個世紀寫成的書,真實再現了華廈文明的歷史軌跡。

該書代表了我國史學研究的整體水平。書中論點鮮明但不失於偏頗,敘述詳密又不失於瑣碎。

該書雖是一部嚴緊的學術著作,但卻極富可讀性,是公 認的雅俗共賞之作。

本書第一冊收入了原自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成立即秦朝的統一。共為五章,分別敘述了原始公社時代,夏商時期、西周時期、東周時期和戰國時期的政治史事、經濟發展狀況=制度的演變和文化思想狀況。

本書第二冊收入了秦漢至隋統一時期。共為六章,分別敘述了秦朝、西漢、東漢三國、西晉十六國、東晉和南朝、北朝時期各王朝的興亡、經濟概況、文化概況和各族間的交往與融化。

第三冊是中國通史第三編隋唐五代時期的第一冊。共三章,第一章敘述隋朝的興亡和經濟、文化狀況。第二章敘述唐朝的政治概況和經濟概況。第三章分別敘述了五代十國時期——五個王朝和十個割據國的興亡及這一時期的經濟狀況。

第四冊是中國通史第三編隋唐五代時期的第二冊。由本編的第四、五、六、七章組成。分別敘述了吐蕃國、回紇國、南詔國、大理國,亦即藏族、維族、彝族等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以及唐五代時期的文化概況。

第五冊是中國通史第國編宋遼金元時期的第一冊,共兩章。第一章敘述宋王朝的建立與南遷,即北宋時期的政治狀況和經濟狀況。第二章敘述宋王朝的南遷與滅亡,即南宋時期的政治狀況與經濟狀況。

第六冊是中國通史第四編宋遼金元時期的第二冊。由本編第三、四、五章組成。第三章敘述遼朝包括西遼的政治、經濟、文化。第四章敘述西夏的興亡和經濟、文化。第五章敘述金朝的政治史事和經濟狀況。

第七冊是中國通史第四編宋遼金元時期的第三冊。由本編第六、七章組成。第六章敘述元朝的政治史事、經濟狀況和元朝統治下的各民族狀況。第七章敘述宋金元時期的文化狀況,包括經學與理學、文學藝術、學術著作、科學技術、文化交流。

第八冊是中國通史第五編明清封建制時期的第一冊。共兩章。第一章明朝的建立與集權統治的發展,敘述明太祖至武宗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第二章商品經濟的發展與明朝的衰落,敘述明世宗至神宗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

第九冊是中國通史第五編明清封建制時期的第二冊。由本編第三、四章組成。第三章綜合敘述清朝的建國、農民戰爭與明朝的滅亡。第四章敘述清朝統治的鞏固與疆域的奠立,即清聖祖至世宗時期的政治概況。

第十冊是中國通史第五編有明清封建制時期的第三冊。由本編第五、六、七章組成。第五章敘述清高宗、仁宗時期的政治史事和清朝統治下的各民族狀況。第六章敘述經濟狀況。第七章是明洪武至清嘉慶時期的文化狀況。

第十一冊是《中國通史》第六編清朝的衰落與滅亡的第一冊。共四章。第一章敘述道光帝的統治與英國的入侵;第二章敘述太平天國革命與英法聯軍的侵略;第三章敘述清末農民起義的失敗與同治新政;第四章敘述慈禧後再執政與外國侵略的深入。

第十二冊是《中國通史》第六編清朝的衰落與滅亡的第二冊。共六章,即本編第五至十章,分別敘述了外國在華企業與民辦新型企業的開設中日戰爭與清廷變法、列強入侵與清廷再變法、資本主義企業的發展與資產階級的形成、民主革命與清朝覆亡以及晚清時期學術文化概況。

作者簡介:

範文瀾校長出生於1893年11月15日,浙江紹興市人,北京大學文本科國學門(後稱中國文學系)畢業。一生從事學術研究與教育工作,長期從事中國歷史的研究。曾擔任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河南大學等大學教授,講授文學、史學、經學等類課程。後來在延安擔任過中共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以後調派到晉冀魯豫解放區,先後擔任北方大學校長、華北大學副校長,在上述院校中均兼任歷史研究室主任。1948年8月被任命為中原大學校長,雖先後因病、因另有重任,未能到校視事,但一直和學校領導機構保持著聯系,具有一種特殊的精神影響力。他為中原大學兩周年所寫紀念文章中祝願學校「在現有基礎上,加速地充實並提高」,「建立起一個新型的正規大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全國解放後,長期擔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並負責中國史學會實際領導工作。

E. 《周原文化與西周文明早期中國文明》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周原文化與西周文明》(君盛平)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KkMa4Nb7dRyKAoovoHXT-w

密碼:bxti

書名:周原文化與西周文明

作者:君盛平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年04月

頁數:664 頁

內容簡介:

本書以豐富的文獻及考古資源為依據,闡述了姬姓周族早期和西周王朝歷史文化發展的基本史實,內容包括:早周文化與周族起源、商代周原文化與周族類發祥、西周銅器銘文與西周早期歷史、西周銅器銘文反映的西周中期社會、從西周銅器銘文看西周衰亡、西周銅器銘文反映的典章制度等,反映了我國西周這一古代王朝的燦爛文明。

F. 記載中國從古至今所有王朝的史書,都有哪些

一般的通史類書,上起三皇,下至滿清,寫到藍朝和紅朝的就比較少了,因為藍、紅朝典故不屬古代史范疇,要了解袁皇帝的故事,恐怕得另尋他書了。
話說,關於妃子。。呃,宮里的那些事兒一般在通史里不會特別提及的。二十五史里通常會寫,不過此書樓主必然不會去看。 -。-

推薦樓主看一套叫做「中國歷史寶庫」的書,通俗史類,學究氣不重,不過是繁體豎排的,樓主看多了也就適應了。

簡介: 《中國歷史寶庫》是一套分敘中國各朝代歷史文化知識的叢書,共十二冊,以散篇小品的方式,不拘一格的寫作風格,把歷史上的大事與小片段,盛衰興亡,原原本本地帶給讀者。「君是中國人,應知中國事。」本書正好作為窺探中國歷史的一個窗口。

給你把書名也發上來:
《文明曙光-上古秦代卷(中國歷史寶庫)》(馮寶志)掃描版[PDF]
《治亂嬗替-魏晉卷(中國歷史寶庫)》(曹文柱)掃描版[PDF]
《胡漢分治-南北朝卷(中國歷史寶庫)》(曹文柱)掃描版[PDF]
《大河滾滾-隋代卷(中國歷史寶庫)》(王素)掃描版[PDF]
《流金歲月-唐代卷(中國歷史寶庫)》(董乃斌)掃描版[PDF]
《亂世風雲-五代十國卷(中國歷史寶庫)》(田居儉)掃描版[PDF]
《兩京夢華-宋代卷(中國歷史寶庫)》(汪聖鐸)掃描版[PDF]
《塞北三朝-遼夏金卷(中國歷史寶庫)》(聶鴻音)掃描版[PDF]
《大漢煙塵-元代卷(中國歷史寶庫)》(星漢)掃描版[PDF]
《枯榮之間-明代卷(中國歷史寶庫)》(劉新風)掃描版[PDF]
《冷月清風-清代卷(中國歷史寶庫)》(趙伯陶)掃描版[PDF]

--------------------PDF的分割線--------------------

或者樓主可以看一套叫做《中國斷代史系列》的叢書,起始同上,簡體橫排。不過此書學術性就較上者要強,不知樓主愛不愛看。

中國斷代史系列-中華遠古史.pdf 詳情 27.2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殷商史.pdf 詳情 32.2MB
中國斷代史系列-西周史.pdf 詳情 52.6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pdf 詳情 32.6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戰國史.pdf 詳情 16.2MB
中國斷代史系列-秦漢史.pdf 詳情 63.9MB
中國斷代史系列-魏晉南北朝史.pdf 詳情 52.5MB
中國斷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上).pdf 詳情 44.6MB
中國斷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下).pdf 詳情 42MB
中國斷代史系列-宋史.pdf 詳情 40.7MB
中國斷代史系列-元史.pdf 詳情 43.9MB
中國斷代史系列-遼金西夏史.pdf 詳情 43.4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明史(上).pdf 詳情 35.8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明史(下).pdf 詳情 47.5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清史.pdf 詳情

------------------詳情的分割線-------------------

上述兩套叢書,在電驢(Very CD)里分別搜索「歷史寶庫」和「斷代史」兩個關鍵字,都可找到並且免費下載。
表告訴我你不會用電驢。 ╮(╯﹏╰)╭

或者,如果樓主嫌書太多眼太花,那就直接看顧頡剛口述、何啟軍執筆的一本小冊子,《中國史學入門》~~

G. 誰有 《西周(共和)至西漢漢歷譜 (上、下冊)》電子書免費百度雲網盤下載

西周(共和)至西漢漢歷譜(上、下冊).pdf

鏈接:https://pan..com/s/1mLLJQbz9TIvXNsz3rLdpcw

提取碼:KKKL

H.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夏商周斷代工程叢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研究所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hb59QrbRP552pt-Yit55DQ

提取碼:uzoj

書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研究所編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頁數:692

內容簡介:

本書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叢書》的第一種;「夏商周斷代工程」是 中國大陸「九五」期間的重大科研項目。這項工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時期的年代進一部科學化、量化,為深入探索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典籍中所得到公認的古代紀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著手點。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於這是商周兩個朝代的分界點,因而是年代學研究上不可迴避的。這一分界點的推定,對其後的西周來說,影響到王年數的估算;對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積年的起點,如陳夢家先生《殷墟卜辭綜述》所述:「在年代學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牽聯的,要求得殷代的絕對年代,首先要確定周代元年。」

從年代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還在於這是一個可能的突口,由於伐紂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戰國)及其後文獻中關於這一重大事件的敘述較多,而且含有若干歷日和天象的記錄,給運用天文歷法知識進行推算準備了一定的條件。這就使學者們能夠在沒有確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數的情況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實上,自西漢末年的劉歆開始,已經有許多學者做過這種推算的嘗試。因為文獻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學者間對材料的理解有異,所採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們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當大的懸殊。盡管如此,每位學者所走過的道路,總是有今天我們需要借鑒之處。只有在總結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後,我們才有希望前進一步。

「夏商周斷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啟動。在現劃論證和組織項目期間,有關學科的專家都對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這一關鍵問題表示了特別的關注。因此,在整個工程已建立的9個課題中,專門設置了「武王伐紂年代的研究」這一課題。該課題下屬4個專題:「武王伐紂時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與年代測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測定」、「豐鎬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和科技測年等學科結合起來,盡可能使用現代科學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達列比較深入的階段,大家迫切感覺到這個疑難課題上廣泛借鑒和總結前人學說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學術文獻數量非常繁復,資料極為分散,有些論著在幾處大圖書館也難尋覓,造成研究工作的嚴重障礙。因而提出了蒐集編輯(還有翻譯)這方面文獻的設想。這一行動從年3月發軔,經過3個來月的時問,真正做到「竭澤而漁」,共輯集到各家論著一百多篇,隨後精選出有代表性的57篇,結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這本書。

過去大家一般認為,關於武王克商之年的說法計有30多種,現在本書所反映的說法竟有44種。僅從這一點,便可看出本書的成績。(以上內容系節錄自李學勤所作序) 。

作者簡介:

本書所收錄的論文篇目如下:

一、選編說明

二、古代學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覽表

三、近現代研究論文:

1.公元前1127說

論武王克殷年代,謝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說

殷周之際年歷推證,吳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說,(日)島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說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徹郎 撰。

4.公元前1112說

中國古代天文歷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勢和今後出路,劉朝陽 撰。

5.公元前1111說

武王伐紂年月日今考,董作賓 撰。

從利簋銘看伐紂年,嚴一萍 撰。

用周初歷法與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證,鄭天傑 撰。

6.公元前1106說

西周考年,張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張聞玉 撰。

7.公元前1105說

西周金文和周歷的研究,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說

西周青銅器銘文中之年代學資料,黎東方 撰。

9.公元前1093說

用日食、月相來研究西周的年代學,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說

武王克商之年為公元前1088年說,(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說

西周斷代和年歷譜,(日)白川靜 撰。

12.公元前1076說

伐紂之記載檢討,丁驌 撰。

13.公元前1075說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年代問題,唐蘭 撰。

14.公元前1071說

對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論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說

西周年代綜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張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讀王國維《周開國年表》後記,劉啟益 撰。

16.公元前1066說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說

關於商、殷的一些新聞,(美)哈特納 撰。

西周的年代與歷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說

周初的絕對年代,(日)山田統 撰。

19.公元前1059說

古代和現代中國的行星天文學,(美)彭瓞鈞 撰。

20.公元前1057說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張鈺哲、張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說

武王克殷年考,章鴻釗 撰。

試談西周紀年,榮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說

略論西周武王的年代問題與重要青銅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說

三代年表,(英)葉慈 撰。

24.公元前1049說

書經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紂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說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維 撰。

26.公元前1045說

西周之年歷,(美)倪德衛 撰。

《竹書紀年》與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論金文月相與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與西周諸王年代考,趙光賢 撰。

27.公元前1044說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說

晚商的絕對年代,(美)吉德煒 撰。

29.公元前1040說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衛 撰。

武王伐紂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說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說

周武王克殷日歷,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學上的幾個問題,(韓)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說,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說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黃寶權、陳華新 撰。

33.公元前1027說

最初可紀之年代,梁啟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歷朔新譜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與工具,(瑞典)高本漢 撰。

商殷與夏周的年代問題,陳夢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萬里 撰。

周初年代平議,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說

殷周年代的問題─長期求徵的結果及其處理的方法,勞干 撰。

35.公元前1024說

試論西周紀年,(日)平勢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說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論著要目:

--------------------------------------------------------------------------------

1.1130B.C.

林春溥據《毛詩正義》推算,《竹柏山房叢書》。

2.1127B.C.

謝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28.29期

3.1123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 〉引,商務印書館。

4.1122B.C

劉歆,《世經》,《漢書‧律歷志》。

紹雍,《皇極經世》。

劉恕,《通鑒外記》。

鄭樵,《通志》。

金履祥,《通鑒前編》。

馬端臨,《文獻通考》。

吳其昌,〈金文歷朔疏證〉,《燕京學報》1929.12.6。

吳其昌,〈殷周之際年歷推證〉,《國學論叢》2卷1期1929。

島邦男,〈克殷年月考〉,《東洋學》14號1965。

島邦男,〈伐殷考〉,《文經論叢》創刊號1965.11。

島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說〉,《甲骨學》第11期1976。

5.1118B.C

成家徹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訂版),《西周史論文集》。

6.1117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引,商務印書館。

7.1116B.C

皇甫謐,〈帝王世紀〉引,《叢書集成本》。

8.1112B.C

劉朝陽,《周初歷法考》。

劉朝陽,〈中國古代天文歷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勢和今後出路〉,

《天文學報》1卷1期1953。

9.1111B.C

一行,〈大衍歷議〉,《新唐書‧律歷志》。

董作賓,〈中國年歷總譜之西周年歷譜〉,《史語所集刊》1952。

董作賓,〈武王伐紂年月日今考〉,《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期。

嚴一萍,《何尊與中國年代》。

嚴一萍,〈從利簋銘看伐紂年〉,《中國文學》新8期。

鄭天傑,〈周初歷法與周初年代〉,《史學匯刊》11期1981。

10.1106B.C

張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歷法論叢》。

張聞玉,〈西周王年論稿〉,貴州人民出版社。

11.1105B.C

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歷的研究〉,《上海博物館集刊》1982。

12.1102B.C

黎東方,〈西周青銅器銘文中之年代學資料〉,(台北)學生書局1975。

13.1093B.C

葛真,〈用日食、月相來研究西周的年代學〉,《貴州工學院學報》1980.2。

14.1088B.C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引〉,據巴納(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15.1087B.C

白川靜,〈西周斷代和年歷譜〉,《金文通釋》第5卷。

16.1078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 〉引,商務印書館。

17.1076B.C

丁驌,〈西周王年與殷世新說〉,《中國文字》新4期1981.7。

丁驌,〈西周王年新說更正〉,《中國文字》新5期198112。

丁驌,〈伐周之記載檢討〉,《中國文字》新13期1990.2。

18.1075B.C

唐蘭,〈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年代問題〉,《新建設》1955.3。

劉啟益,〈西周紀年銅器與武王至厲王在位年數〉,《文史》第13期。

19.1071B.C

李仲操,〈對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論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20.1070B.C

殷歷家據《易緯‧乾鑿度》推算

鄒伯奇,〈太歲無超辰說〉,《學計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張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陽考古四十年》。

劉啟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5。

21.1067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歲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學古錄》。

22.1066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歲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學古錄》。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國天文學史研究》。

23.1065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歲星考〉(按董作賓推算),《邃雅堂學古錄》。

哈特納,〈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屆科技史國際會議論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與歷法〉,《西周史論文集》。

24.1063B.C

山田統,〈周初的絕對年代〉,《大陸雜志》15卷5.6期。

25.1059B.C

彭瓞鈞,〈古代和現代中國的行星天文學〉,《美國天文學通報15》1983。

26.1057B.C

朱右曾,張汝舟據《逸周書集訓校釋》推算。

張鈺哲,〈哈雷慧星的軌道演變趨勢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學報》19期1978。

趙光賢,〈從天象推算武王伐紂之年〉,《歷史研究》1979.10。

張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雜志》1985.5。

27.1055B.C

章鴻釗,〈中國古歷析疑〉,科學出版社1958。

榮孟源,〈試談西周紀年〉,《中華文史論叢》1980.1。

28.1051B.C

高木森,〈略論西周武王的年代問題與重要青銅彝器〉,《華學月刊》1980.11。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陸雜志》82卷4期1991。

29.1050B.C

《今本竹書紀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歷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種》卷三。

葉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30.1049B.C

王保德,〈書經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紂的年代月日考〉,

《東方雜志》復刊後17卷7期1984。

31.1047B.C

林春溥,〈古史考年異同表〉(按《史記》推算),《竹柏山房叢書》。

32.1046B.C

班大維(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維(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33.1045B.C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歷〉(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學亞細亞研究學報》(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國語》「武王伐紂」天象辨偽〉,

《古文字研究》第12輯。

夏含夷,〈《竹書紀年》與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輯。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陸雜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台灣)《中央圖書館館刊》19.2.28.1986。

趙光賢,〈關於周初年代的幾個問題〉,《人文雜志》1987.2。

趙光賢,〈武王克商與西周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1995.1。

34.1044B.C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國民雜志》1卷5期1941。

35.1041B.C

吉德煒(Keightley),〈晚商的絕對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淵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36.1040B.C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1040當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書紀年》解謎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紂年代考〉,《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83.4。

37.1039B.C

何幼琦,〈武王伐紂的年代問題〉,《中山大學學報》1981.1。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問題〉。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西周年代學論叢》。

38.1035B.C

蕭子顯,《南齊書‧祥瑞志》。

39.1030B.C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歷〉,《責善半月刊》1940.1.20。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責善半月刊》1941.2.1。

方善柱,〈西周年代學上的幾個問題〉,《大陸雜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說〉。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學史研究》1997.2。

40.1029B.C

黃寶權,〈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1》。

41.1029B.C

梁啟超,〈最初可記之年代〉,《飲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漢文史哲季刊》2.1.1931。

莫非斯,〈西周歷朔新譜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陳夢家,〈西周年代考〉,商務印書館。

陳夢家,〈商殷與西周的年代問題〉,《歷史研究》1955.2。

高本漢,〈殷代的兵器與工具〉,《瑞典遠東博物館刊》17期。

屈萬里,〈西周史實概述〉,《史語所集刊》42.4.1971。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議〉,《香港中文大學學報》1974.1。

42.1025B.C

勞干,〈論周初年代問題與月相問題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

化研究所學報》7卷1期1974。

勞干,〈論周初年代和召誥洛誥新證明〉,(台灣)《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

集‧歷史考古組》1981。

勞干,〈從甲午月食討論殷周年代的關鍵問題〉,《史語所集刊》64.1.1993。

勞干,〈殷周年代的問題─長期求證的方法及其處理的結果〉,

《史語所集刊》67.2.1996。

43.1024B.C

平勢隆郎,〈試論西周紀年〉,《中國古代紀年的研究》。

44.1018B.C

周法高,〈西周紀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學報》

第4卷1期1971。

I. 求許倬雲《西周史》《我者與他者》pdf,萬分感謝!

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許倬雲著.pdf 資料大小:5.4MB 網路各類資源的搜索方法經驗,分享給你 http://jingyan..com/article/b0b63dbfe39bfd4a483070e7.html

J. 《夏商周時期的天象和月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夏商周時期的天象和月相》(李廣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f_LJPe6-omSrCFLRzx7akw

提取碼:3wze

書名:夏商周時期的天象和月相

作者:李廣宇

出版社: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07-1

頁數:1112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實用天文年代學著作。由於迷信天時以及頒布歷法(觀象授時)的需要,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天象觀測,因此歷代文獻中保存有一些天象記載。作者對於傳世和出土文獻中記載的各種與確定夏商周歷史年代有關的天象一一做了計算,給出了它們出現的時間和各地可見情況。這些天象包括日食、月食、可見周期彗星、五星會聚、日月大行星位置等。近年出土了大量記有銘文的本周青銅器,其中約有70件記有年、月、月相、日期干支。這對於研究確定西周列王在位年代是很重要的材料。本書計算給出了西周時期朔望兩弦月相的日期時刻,對研究文獻和銅器中的月相紀日非常有用,會大大促進有關西周年代學的研究。

本書採用了最新的數值歷表和計算方法,所得結果具有較高的精度和可行性。為了研究考查夏商歷史,年代上推到公元前2100年。某些天象上限則計算到公元前3000年。

此外,本書對於研究古代文獻成書年代和中國古代文化和自然災害也都會有一定用處。

閱讀全文

與西周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像攝影pdf 瀏覽:755
解壓文件密碼怎樣重新設置手機 瀏覽:999
高考指南pdf 瀏覽:693
爬蟲python數據存儲 瀏覽:240
u盤怎麼取消加密 瀏覽:429
567除以98的簡便演算法 瀏覽:340
pdf手機如何解壓 瀏覽:15
python描述器 瀏覽:60
戰地聯盟3解壓密碼 瀏覽:805
s型命令 瀏覽:25
php年薪5年 瀏覽:71
如何上網上設個人加密賬戶 瀏覽:44
linux打開ssh服務 瀏覽:78
微信位置可以加密嗎 瀏覽:470
演算法蠻力法 瀏覽:438
隨機排練命令 瀏覽:147
python多進程並發 瀏覽:41
安卓軟體安裝如何躲避安全檢測 瀏覽:647
奇幻潮翡翠台源碼百度雲盤 瀏覽:187
什麼軟體可以免費pdf轉word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