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pdf醫宗金鑒

pdf醫宗金鑒

發布時間:2022-07-14 20:46:42

① 誰那裡有《醫宗金鑒》的完整電子版書的話太厚了!

《醫宗金鑒》是挺厚的,全書共分90卷。其實現在有很多中醫的網站的電子書你可以想看就看的,還有許多像中醫智庫、360個人圖書館、中醫寶典等地方都有,你可以去看看。

② 中醫電子版的書


│├─六科准繩 卷三
│├─六科准繩 卷五
│├─六科准繩 卷四
│├─六科准繩卷七
│├─六科准繩卷四
│├─六科准繩 卷一 證治目錄
│├─六科准繩 卷一 類方目錄
│├─六科准繩 卷三 類方目錄
│├─六科准繩 卷二 女科
│├─六科准繩 卷二 女科目錄
│├─六科准繩 卷五 女科
│├─六科准繩 卷八
│├─六科准繩之雜難證治類方卷六
│├─六科准繩之證治准繩卷六
│├─六科准繩外科 卷六
│├─六科准繩幼科卷二
│├─六科准繩雜病卷六
│├─六科准繩雜病證治類方卷四
│├─六科准繩雜病診治類方卷二
│├─六科准繩證治准繩卷二
│└─六科准繩證治准繩卷六
├─7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卷27~29.pdf
││外台秘要 卷3~5.pdf
││外台秘要卷17~18.pdf
││外台秘要卷19~21.pdf
││外台秘要卷24~26.pdf
││外台秘要卷32~33.pdf
││外台秘要卷34~35.pdf
││外台秘要卷36~38.pdf
││外台秘要卷8~10.pdf
││外台秘要方卷10~13.pdf
││外台秘要方卷5~7.pdf
││
│├─外台秘要 卷27~29
│├─外台秘要 卷3~5
│├─外台秘要卷17~18
│├─外台秘要卷19~21
│├─外台秘要卷24~26
│├─外台秘要卷32~33
│├─外台秘要卷34~35
│├─外台秘要卷36~38
│├─外台秘要卷8~10
│├─外台秘要方卷10~13
│└─外台秘要方卷5~7
├─8無名書
││無名書1.pdf
││無名書·.pdf
││無名書(手抄葯方).pdf
││
│├─無名書1
│├─無名書·
│└─無名書(手抄葯方)
├─9醫門法律
││醫門法律1-2卷.pdf
││醫門法律3~4·.pdf
││醫門法律5~6.pdf
││
│├─醫門法律1-2卷
│├─醫門法律3~4·
│└─醫門法律5~6
├─仲景全書 金匱要略注 十二
├─醫學實在易
├─醫學見能
├─醫方一盤珠
││卷一.pdf
││卷三.pdf
││卷八.pdf
││
│├─卷一
│├─卷三
│└─卷八

③ 醫宗金鑒全本pdf下載

《醫宗金鑒》是清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漢醫叢書。《醫宗金鑒》這個名字也是由乾隆皇帝欽定的。《醫宗金鑒》被《四庫全書》收入,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醫宗金鑒》有很高的評價。自成書以來,這部御制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醫宗金鑒》全書共分90卷,是中國綜合性中醫醫書中比較完善而又簡要的一種。全書採集了上自春秋戰國,下至明清時期歷代醫書的精華。圖、說、方、論俱備,並附有歌訣,便於記誦,尤其切合臨床實用。流傳極為廣泛。

④ 初學中醫應該先看什麼書好啊

中醫書籍

這些中醫書籍均出自圖中左上角

其它中醫書籍推薦:


││靈樞經脈翼.pdf
││素問靈樞類纂約注.pdf
││黃帝內經 (唐)王冰.pdf
││黃帝內經 靈樞經.pdf
││黃帝內經 素問 五運六氣 七篇和遺篇二篇.pdf
││黃帝內經 素問 五運六氣 原文.pdf
││黃帝內經 素問 五運六氣 應用分表.pdf
││黃帝內經 素問 五運六氣 總論總表.pdf
││黃帝內經 素問.pdf
││黃帝內經1000問(葉學益).pdf
││黃帝內經專題研究(王琦).pdf
││黃帝內經臨證指要(劉柄凡).pdf
││黃帝內經使用手冊(高清版).pdf
││黃帝內經太素校注(上).pdf
││黃帝內經太素校注(下).pdf
││黃帝內經太素語譯 李克光 鄭孝昌主編 2005.pdf
││黃帝內經導讀 傅維康吳鴻洲.pdf
││黃帝內經概論 溫熱論新編 金壽山龍伯堅.pdf
││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譯(掃描版).pdf
││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譯(郭藹春).pdf

│ 金匱腎氣丸(難病奇方系列叢書).pdf
│ 金匱要略三步釋(劉讀文).pdf
│ 金匱要略臨床新解(張笑平).pdf
│ 金匱要略臨床研究(王占璽).pdf
│ 金匱要略今釋.PDF
│ 金匱要略參新釋 盧景明.pdf
│ 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pdf
│ 金匱要略廣注校詮 宋收功劉渡舟.pdf
│ 金匱要略心典.pdf
│ 金匱要略指難.pdf

難經臨床學習參考.pdf
│ 難經本義.pdf
│ 難經校注.pdf
│ 難經校注.pdf
│ 難經正義.pdf
│ 難經正義(清)葉霖.pdf
│ 難經匯注箋正.pdf
│ 難經註疏(日本)名古屋玄醫.pdf
│ 難經白話解(陳璧琉).pdf
│ 難經經釋·難經經釋補正).pdf
│ 難經解難校譯).pdf
│ 難經語譯.pdf
│ 難經語譯.pdf
│ 難經集注.pdf│

金匱要略教程.喬模.掃描版.pdf
│ 金匱要略教程.pdf
│ 金匱要略方葯新解(高清版).pdf
│ 金匱要略易解.pdf
│ 金匱要略校注 何任主編 范永升等編寫 1990.pdf
│ 金匱要略校注.pdf
│ 金匱要略校注.pdf
│ 金匱要略注釋.pdf
│ 金匱要略淺述.pdf
│ 金匱要略淺釋.pdf
│ 金匱要略現代研究文摘.pdf
│ 金匱要略理論與實踐.pdf
│ 金匱要略類編).pdf
│ 金匱要略講座資料選編.pdf
│ 金匱要略講解.pdf
│ 金匱要略論注.pdf
│ 金匱要略語譯.pdf
│ 金匱要略語釋).pdf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 明· .pdf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pdf
││黃帝內經靈樞白話解(高清版).pdf
││黃帝內經靈樞經(任廷革).pdf
││黃帝內經靈樞譯釋.pdf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清)張志聰.pdf
││黃帝內經研究大成(上、中、下)(高清版).pdf
││黃帝內經類析(梁運通).pdf
││黃帝內經素問 運氣七篇講解(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pdf

││《傷寒總病論》釋評.pdf
││《傷寒雜病論》湯方現代研究及應.pdf
││《傷寒論》中三陰病之我見.pdf
││《傷寒論》中三陰病之我見).pdf
││《傷寒論》師承課堂實錄【影印版】.pdf

││《傷寒論》師承課堂實錄.pdf
││《傷寒論》方證辨析與應用.pdf
││《傷寒論》.pdf
││《傷寒論》疑難解讀-李心機.pdf
││《傷寒論》脈法研究.pdf
││《傷寒論》解讀與臨床運用.pdf
││《傷寒論》詞語解釋.pdf
││《傷寒論條辨》明·方有執編著.pdf
││《傷寒論研究》與《臨證演講錄》.pdf
││《傷寒論研究》與《臨證演講錄》.pdf

⑤ 急!!!!!!!! 在網上哪個網站可以免費閱讀醫宗金鑒

給你個下載地址:ftp://222.214.218.61/book1/20070417/474b0e57-2d10-4ddf-b8d8-76e922d9f010.pdf

⑥ 重分求大而全的中醫推拿專業參考書下載

推拿:又有「按蹺」、「蹺引」、 「案杌」諸稱號
推拿,作為一種非葯物的自然療法、物理療法。的確由來巳久,有學者贊之為「元老醫術」。推拿作為以人療人的方法,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

推拿一詞是由摩挲、按矯、按摩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僅是名詞的變更,而且包含著千百年來,從事推拿醫術的醫師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結果。

推拿醫術是中國古老的醫治傷病的方法,是目前中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推拿是醫生用雙手在病人身體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來達到恢復或改善人體的生機、促使病情康復的一種方法。它是「以人療人」的方法,屬於現在所崇尚的自然療法的一種。由於它的方法簡便無副作用,治療效果良好,所以幾千年來在我國不斷的得到發展,充實和提高。尤其是近四十年來,由於西醫學習中醫,開辦中醫學院,對中醫事業的發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近年來,一些科研機構又對推拿機理開始進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績,這對推拿又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人重視我國這一傳統療法,據了解有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朝鮮、日本、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國家來我國學習。還有一些聘我國專家出國開辦學習班。這說明中國的推拿行手法治療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視。

推拿發展簡史

1.最早的推拿學專著 《黃帝歧伯按摩》

2.推拿手法與葯酒合用最早出現在 《素問·血氣形成篇》

3.隋唐時期

a.開展了有組織的教學工作並出現按摩博士、師、工

b.出現膏摩

4.宋,金,元時期

a.重視手法分析與選擇利用。

b.利用器械進行按摩

5.明代

a.手法臨床家出現

b.推拿一詞開始出現在萬全的《幼科發揮》

c.手法應用由成人向小兒發展。

d.小兒推拿形成與發展。

6.清代

《醫宗金鑒》中正骨手法的終結與正骨手法的提出,以及「錯骨縫」理論的提出與脊柱手法

中醫的推拿按摩

推拿的作用及特點

1.推拿保健的作用

(1)疏通經絡。《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2)調和氣血。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這里的運旋榮衛,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於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 節全身,藉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如小兒痢疾,經推拿時症狀減輕或消失;小兒肺部有干濕性羅音時,按揉小橫紋。掌心橫紋有效。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並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慾等皆高於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於按摩能夠疏通經絡。使氣血周流、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所以按摩後可感到肌肉放鬆、關節靈活,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

2.推拿保健的主要特點

推拿按摩經濟簡便,因為它不需要特殊醫療設備,也不受時間地點氣候條件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實行;且平穩可靠,易學易用,無任何副作用。正由於這些優點,按摩成為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養生健身措施。對正常人來說,能增強人體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對病人來說,既可使局部症狀消退,又可加速恢復患部的功能,從而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3.注意事項

(1)身心放鬆。按摩時除思想應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氣和,全身也不要緊張,要求做到身心都放鬆。

(2)取穴准確。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確,手法正確。

(3)用力恰當。因為過小起不到應有的刺激作用,過大易產生疲勞,且易損傷皮膚。

(4)循序漸進。推拿手法的次數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輕逐漸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漸增加。

(5)持之以恆。無論用按摩來保健或治療慢性病,都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常須積以時日,才逐漸顯出效果來,所以應有信心、耐心和恆心。

除上述注意事項外,還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時間,每次以20分鍾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臨睡前。為了加強療效,防止皮膚破損,在施推拿術時可選用一定的葯物作潤滑劑,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膚破損、潰瘍、骨折、結核、腫瘤、出血等,禁止在此處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時,最好只穿背心短褲,操作時手法盡量直接接觸皮膚。推拿後有出汗現象時,應注意避風,以免感冒。此外,在過飢、過飽、酗酒或過度疲勞時,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推拿按摩常識

按摩的來歷

運用手、指的技巧,在人體皮膚、肌肉組織上連續動作來治病,這種方法,叫作按摩療法。

我國史記上記載秦代名醫扁鵲,曾用按摩療法,治療虢太子的屍厥症。秦代到今已兩千多年,可見按摩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了。我國最早的按摩專書,當推《黃帝按摩經》(十卷,見《漢書。藝文志》),可借早已亡佚。但在現存的古典醫書《黃帝內經》里,許多地方,談到按摩。如《血氣形志篇》「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葯。」又《異法方宜論》:「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洽宜導引按蹺。」可見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療法來治療肢體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濕症和寒熱等症。

按摩的優點

按摩的優點很多,容易學習。操作簡便,經濟實用,還可代替葯物。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後,可使精神振奮,起到興奮劑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靜下來,起到鎮靜劑的作用。

由於按摩有利於循環系統和新陳代謝,對於一般慢性病或身體過度虛弱的患者,是比較安全可靠的。對於不便吃葯的孩子,按摩可增強小兒體質,起到預防保健作用。對於某些復雜疾病,還可配合針灸、葯物治療。但是,對於一些急性的或高燒的傳染病,或臟器有病變,如傷寒、肺炎、肺結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腫瘤,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腸穿孔、膽道蛔蟲引起的膽囊炎等,發病凶急,速轉醫院急診,決不可應用按摩而延誤病情。對於閉經二月左右,突然發生下腹部劇烈疼痛的已婚婦女,為了確診是否有宮外孕或其他急性病發作的可能,也應該急速送往醫院搶救,不要耽誤。

按摩的種類和手法

按摩療法,大致有如下兩種:

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按摩療法。按摩手法,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1)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3)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勢,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4)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鍾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5)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於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6)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7)顫法: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鍾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鍾達到600次左右為宜。 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8)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後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松感,否則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在節奏地拍打。

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資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後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後快,慢時一秒鍾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

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後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鍾,或3分鍾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後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按摩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1)適應症:扭傷,關節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偏頭痛,前頭後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關節疼痛)。顏面神經麻痹,顏面肌肉痙攣,腓腸肌痙攣。因風濕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滑囊腫痛和關節強直等症。

其他如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症,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遺精,以及婦女痛經與神經官能症等,都可考慮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2)禁忌症: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皮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症。此外,婦女經期,懷孕五個月以上的孕婦,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患者。某些久病過分虛弱的、素有嚴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齡體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按摩注意事項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熱水洗手,同時,將指環等有礙操作的物品,預先摘掉。

(2)態度要和藹,嚴肅細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釋病情,爭取患者合作。

(3)患者與醫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適;特別是患者坐卧等姿勢,要舒適而又便於操作。

(4)按摩手法要輕重合適,並隨時觀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時間,每次以20~30分鍾為宜,按摩次數以十二次為一療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要立即按摩。

(7)飽食之後,不要急於按摩,一般應在飯後二小時左右為宜。

(8)按摩時,有些患者容易入睡,應取毛巾蓋好,以防著涼,注意室溫。當風之處,不要按摩。

推拿,又稱按摩,就是用手在人體皮膚、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種手法,達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就是自己給自己按摩。
應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壽,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幾千年前就受到中國醫學家及養生學家的高度重視。如《黃帝內經》中就指出:「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及得復。」說明在秦漢時期推拿已成為醫療和養生的重要手段。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內篇•遐覽》中曾提到有《按摩導引經十卷》,惜已佚。但在《養性延命錄》中,曾轉引導引經部分內容曰:「……平旦以兩掌相摩令熱,熨眼三過,次又以指搔目四眥,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熱,雷摩身體,從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勝風寒時氣、熱頭痛,百病皆除。」導引經的上述內容曾為許多書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諸病源候論》每卷之未,都附有導引按摩之法。當時,自我按摩作為按摩的一個內容十分盛行,它的廣泛開展,說明按摩療法重視預防,注意發揮病人與疾病作斗爭的主觀能動性。隋唐時期,在人體體表施行按摩手法時,塗上中葯製成的膏,於是,一種既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損、又可使葯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發展。膏的種類很多,有莽草膏、丹參膏、烏頭膏、野葛膏、陳元膏和木防己膏等,根據不同病情選擇應用。而且膏摩還可用以防治小兒疾病,《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風」。這個時期已有按摩專科,並有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務名稱,可見當時按摩已頗盛行。尤其是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導引,他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後百病並除,行及奔馬,此是養身之法。」孫氏此論,既是對唐代以前養生學的繼承,又是他自己經驗的總結,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到了宋金元時期,推拿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如宋代醫生龐安時「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婦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按摩,孕者覺胃腸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運用了按摩法催產。在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中提出了老年人經常擦湧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輕便,精神飽滿。
清代在保健推拿方面發展的特點,是對小兒推拿的著作較多,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手法簡便易行,在民間流傳甚廣

中式推拿
中式推拿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保健按摩;以經絡穴位按摩為主,其手法滲透力強,可以放鬆肌肉、解除疲勞、調節人體機能,具有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疏通經絡、平衡陰陽、延年益壽之功效。

中式推拿的主要優點:
具有恢復體力、減輕疲勞、增強人體血液循環,提高人休抗病能力、調節臟腑,美容減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功能。

中式推拿可使人體表面毛細血管擴張,增加人體皮膚的營養從應,改善皮膚的呼吸,有利於皮膚表面汗腺和皮脂分泌,能達到美容的目的。

中式推拿可使人體表面毛細血管擴張,增加人體皮膚的營養從應,改善皮膚的呼吸,有利於皮膚表面汗腺和皮脂分泌,能達到美容的目的。

⑦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值多少錢

哪個年代的版本?
現在網上有PDF電子版可以隨便下載,年代太近或不是名人使用過的,沒什麼人會要吧。。

⑧ 中醫經典書籍有哪些

這些中醫書籍注意看圖片中,那裡都有這些書籍的電子版

時間充足的話下面這些中醫經典書籍也可以看看

中醫書籍目錄:

中醫歌訣白話解系列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高清版)
中醫經典臨證發微(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中醫經典注評叢書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
中醫葯學高級叢書
中醫葯精華讀本(共六冊)
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中醫證候學(上、中、下)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7
中醫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共三十八冊)
中醫驗案點評與誤案分析叢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中葯材及原植物彩色圖鑒(全2冊)
中華傳世醫典(全12冊)
中華養生網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華醫書集成
中華醫學網路大辭海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全10卷)
中華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國中醫秘方大全(文匯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編)
中國中醫葯學術語集成
中國中葯材真偽鑒別圖典(全4冊)
中國中葯資源叢書系列(全6冊)
中國醫學大成叢書(全套10卷)
中國醫學大成續集
中國醫學大成(簡體橫排版)
中國醫學大成(繁體豎排版)
中國醫學網路全書(全七卷)(掃描版)
中國醫術名家精華叢書(全4卷)(掃描版)
中國醫著系列叢書(全6冊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中國古今醫案類編(全十五部)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叢書(全六集)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版
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全33冊)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全112冊)
中國葯典(2010版)(全3部)
中國葯學大辭典(陳存仁)
中國藏葯(全3卷)
中央電視台《中華醫葯》欄目組系列圖書
中草葯現代研究(全三卷)
中葯成方制劑(全20冊)
中葯類書籍
中西醫結合專科病診療大系叢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臨床經典中醫讀本(共三十八冊)
臨床辨病專方治療叢書(人民衛生出版社)
二續名醫類案(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雲南天然葯物圖鑒(全5卷)
傳統中醫葯精華讀本(共六冊)
傷寒類書籍
傷寒論注十人書叢書(全10冊)
住院醫師手冊(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圖譜(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傅山醫學臨證運用叢書(全3冊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兒童心理學手冊(全四卷)
全國名老中醫醫案醫話醫論精選(共二十二冊)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冊 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0)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冊)(掃描版)
全民獻方獻葯運動驗方
內經類書籍
醫學人生叢書:走近中醫大家(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8)
醫學入門(上、下)
醫學圖譜、圖解(一)(共十冊)
醫學圖譜、圖解(二)(共十冊)
醫學衷中參西錄叢書
醫家金鑒
醫方類聚(全十一冊)
醫方精要系列叢書(全10冊)(高清版)
醫林薈萃(浙江省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醫經六書(全3冊)
千家妙方(上、下冊)(掃描版)
歷代本草精華叢書
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全二十二部三十冊)
名中醫醫案醫論(共15冊)
名醫臨證金鑒(全二十二部三十冊)
名醫名方錄(全4冊)
名醫類案(正續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1996
名醫遺珍系列叢書(全四冊 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10)
名家臨證醫著重刊
名家臨證醫著重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名家獻秘:老中醫養生葯膳(廣東旅遊出版社)
名師與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名師經方講錄(全2輯)
名老中醫之路(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名老中醫方葯心得叢書(共5冊)
呂志傑著作(河北中醫學院)
吳中醫集(全4集)
吳熙婦科溯洄(全三集)
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
四季養生葯膳(三采文化)
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
國醫大師臨床經驗實錄叢書(全12冊)
國醫大師學術經驗研讀錄(全2輯)
國醫大師驗案良方(共七冊)
國醫英才系列叢書(全3卷)
聖濟總錄(上、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62版)
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黃帝內經靈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⑨ 求神農本草經,中國葯典,醫宗金鑒,湯頭歌,全國中草葯匯編,中草葯大典,國家葯典中草葯實用手冊txt模式

有些不是txt格式的
有 chm電子書,有pdf掃苗的,你要不要?

閱讀全文

與pdf醫宗金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培訓班出來的程序員解決問題很差 瀏覽:961
程序員那麼可愛25集 瀏覽:753
伺服器地址和ip地址一樣不 瀏覽:664
php中括弧定義數組 瀏覽:602
php列印堆棧 瀏覽:516
華為adb命令行刷機 瀏覽:965
人像攝影pdf 瀏覽:761
解壓文件密碼怎樣重新設置手機 瀏覽:1001
高考指南pdf 瀏覽:695
爬蟲python數據存儲 瀏覽:240
u盤怎麼取消加密 瀏覽:431
567除以98的簡便演算法 瀏覽:342
pdf手機如何解壓 瀏覽:21
python描述器 瀏覽:60
戰地聯盟3解壓密碼 瀏覽:805
s型命令 瀏覽:25
php年薪5年 瀏覽:71
如何上網上設個人加密賬戶 瀏覽:45
linux打開ssh服務 瀏覽:78
微信位置可以加密嗎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