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箍筋的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分布位置
梁:1.5倍梁高為加密區,其餘為非加密區。
柱:≥50,柱的長邊尺寸,1/6凈高。
Ⅱ 箍筋的作用有哪些抗剪箍筋配置在梁的什麼位置(兩端還是跨中
箍筋的主要作用是抗剪,由於箍筋將受力筋或者架立筋綁扎約束起來,因此它也有連接的作用。在框架梁中,箍筋的配置既要滿足計算要求,也要滿足構造要求。在梁中的配置分為加密區和非加密區,加密區位於兩端,其餘位置為非加密區,此外在受集中荷載的區域,要配置箍筋。
Ⅲ 箍筋加密區和非加密區設計沒註明範圍,怎麼劃分他們的范圍
對於有抗震設防的結構,為提高框架節點的承載力和結構的抗震能力必須按以下規定配置足夠數量的箍筋:
框架柱中箍筋加密區應是柱兩端在高度等於矩形截面長邊尺寸或園柱截面直徑、柱凈高的1/6、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圍內;
框架梁中箍筋加密區應是一級框架梁端2倍梁高范圍內和二~四級框架梁端1.5倍梁高范圍內,箍筋應當加密,且加密區長度不應小於500mm,其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節點邊緣50mm以內;對於綁扎接頭的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100mm。
Ⅳ 箍筋加密區及非加密區
箍筋加密區及非加密區。箍筋加密區是對於抗震結構來說的。根據抗震等級的不同,箍筋加密區設置的規定也不同。一般來說,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層柱子的兩端都要進行加密。梁端的加密區長度一般取1.5倍的梁高。柱子加密區長度一般取1/6每層柱子的高度。但最底層(一層)柱子的根部應取1/3的高度。
箍筋加密區以外的就是非加密區。
箍筋: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筋骨架的鋼筋。分單肢箍筋、開口矩形箍筋、封閉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邊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圓形箍筋等。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Ⅳ 箍筋的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范圍怎麼確定
框架柱中箍筋加密區應是柱兩端在高度等於矩形截面長邊尺寸或園柱截面直徑、柱凈高的1/6、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圍內。
框架梁中箍筋加密區應是一級框架梁端2倍梁高范圍內和二-四級框架梁端1.5倍梁高范圍內,箍筋應當加密,且加密區長度不應小於500mm,其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節點邊緣50mm以內;對於綁扎接頭的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100mm。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5)梁箍筋非加密區位置擴展閱讀:
箍筋要求
用光圓鋼筋製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Ⅵ 關於框架梁中箍筋的位置及加密區從哪開始的。
答:KL2〔2A〕300×650表示2號框架梁,2跨,一端有懸挑;截面尺寸:寬300,高650;
Φ8@100/200〔2〕2根三級鋼直徑25表示箍筋為HPB300鋼筋,直徑¢8,加密區間距為100,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兩肢箍;樑上部配置2根,HRB400,直徑25通長筋;
G4Φ10表示梁的側面共配置4Φ10的縱向構造鋼筋,毎側各配置2Φ10;
(-0.100)表示該梁頂的比所在的低0.10m。
特別其中箍筋加密區與非加密區到底從哪個位置開始算是加密區的范圍。能詳細的回答
答:詳見下兩圖片:Ln/3從(梁)柱邊開始算(圖中表示得很清楚),每跨兩端的Ln/3是箍筋加密區的范圍,剩下中間的Ln/3是箍筋非加密區。
Ⅶ 什麼時候箍筋加密區和非加密區
梁箍筋加密區和箍筋根數計算公式
n=(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
+1
加密區長度怎麼確定?
公式n=(1.5hb-50/加密區間距)×2+(ln—2×1.5hb/非加密區間距)+1
加密區長度=1.5hb-50
非加密區長度=ln—2×1.5hb是這樣嗎?
還是取梁凈跨長的1/3?
梁的箍筋設置加密區域主要為抵抗剪力,在梁端部剪力是較大的區域所以加密箍筋。
在箍筋的設置上一般情況下在設計圖紙中註明在梁端多長的區域設置加密鋼筋,計算方法為由豎向承重結構的邊緣向外50mm為第一個箍筋設置位置,然後用設計註明的長度減去50再除以箍筋間距加1即為現場實際所用箍筋的根據,但在注意是幾肢箍筋。
如在設計中未註明加密范圍可按照施工手冊中構造的箍筋加密區域進行計算,方法同上面一樣。
梁的加密區長度:
一級抗震結構,為2倍梁高,500mm二者取較大者;
2-4級抗震結構,為1.5倍梁高,500mm二者取較大者。
框架梁箍筋有加密區是因為在抗震設計中,對梁端有強剪弱彎的要求,設置箍筋加密區以增強梁端部的抗剪能力,並起到約束端部縱向鋼筋和混凝土的作用,而次梁不參與抗震計算,所以並沒有加密區和非加密區,僅根據抗剪計算和最小配箍率進行配筋。
磚混結構的梁要求同框架次梁,滿足錨固長度即可。
加密區長度=1.5hb(500)取大值(算箍筋個數應每邊-50),
非加密區長度=ln—加密區長度
Ⅷ 框架梁里 怎麼確定加密區和非加密區
框架梁箍筋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計算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抗震彎鉤值)+8d
箍筋根數=2*[(加密區長度-50) /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
箍筋加密區長度取值: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四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