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欽定協紀辨方書的介紹
《協紀辨方書》系中國古代擇吉典籍中集大成之著作。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由允祿、梅轂成、何國棟等三、四十人奉敕編撰,乾隆親制序文。序文中說:「大協紀辨方者、敬天之紀 、敬地之方也。」又稱:「舉大事、動大眾,協乎五紺:辨乎五方、以順天地之性」等等。
⑵ 協紀辨方書的御定協紀辨方書序
粵昔帝堯命羲和,敬授人時,厥民知析,因夷隩之節,後聖有作,推而彌廣。至於外事用剛日,內事用柔日,此皆載之經典,百王不易者也。厥後濫觴,日以訛謬。術士以吉凶禍福之說,震驚朕師,不可方物。如褚少孫補史記所稱:彼家雲吉,此家雲凶,彼家雲小吉,此家雲大凶。茫乎不知其畔岸。漢武以來,已如聚訟,而荀悅、王充輩斥為理之所無,棄而勿論者也。
雖然天以日月行四時,人奉天而時,若向明而治,向晦而息,後王君公所以奉若天道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群黎百姓所以奉若天道也。否則不能晨夜不夙則暮,詩人譏焉,人人所知也。然則舉大事,動大眾,協乎五紀,辨乎五方,以順天地之性,豈無寸分節解,以推極其至精至微之理者歟。其支離蒙昧,拘牽謬悠之說,乃術士之過,而非可因噎而廢食者也。
欽天監舊有選擇通書,刻於康熙二十二年,其書成於星官之手,因訛襲謬見之施行,往往舉矛刺盾。皇祖聖祖仁皇帝知其荒率不可以訓,曾纂為(星歷考原)一書刊刻頒行,而未將監本改正,蓋以待夫後人。聖人之心慎而又慎如此也。以諭監臣,監臣曰:通書之謬允宜改正。朕因其請,謂及今猶有庄親王等數人曾經皇祖指授,稍明此理,使此時不加訂正,恐後此益復無可任使。爰命編輯成書,頒布天下。較之舊本謬說少除,然俗所久沿,則亦不能盡去,便民用也。命名曰(協紀辨方書)。夫協紀辨方者,敬天之紀。敬地之方也,一作止一語默,天地實式臨之,況其大乎。如曰:如是則吉,如是則凶,如是則福,如是則禍,則明者所弗道也。雖然敬不敬之間,吉凶禍福隨之矣。 是為序。
乾隆六年十二月望日
⑶ 圖解協紀辨方書—吉凶神煞+用事宜忌+擇吉要法的內容簡介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龐大的一部網路叢書,由清乾隆皇帝欽定纂修,從乾隆三十七年(177)開始,歷時10年才最終編修完成。該叢書共收錄圖書3503種,總計約10億字,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四庫全書》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前期各種學科門類的重要典籍,為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大成之作。
《四庫全書白話圖解》叢書精選《四庫全書》中收錄的部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以適應現代讀者閱讀需要的編輯方法,經過精心校勘、白話評注、生動圖解編撰而成。本叢書既保留了《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的權威版本,又加註了通俗易懂的白話提要;此外,還輯錄了大量古代珍貴圖版,並精心繪制了便於讀者理解的手繪圖、表格、圖表等,用現代編輯手法大大增強了古代典籍的可讀性,讓傳統經典生動易懂,同時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版本價值和收藏價值。
《四庫全書》子部精要,乾隆御制並作序,古代擇吉術的大成之作;400餘幅精美古圖和手繪插圖,700多個示意圖表,值得收藏;古代擇吉的必備典籍,古人嫁娶喪葬、動土修宅等的行動指南。
《協紀辨方書》被公認為中國古代擇吉術的集大成之作,《四庫全書》將其收錄於子部術數類,並由乾隆皇帝親自作序,對其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圖解協紀辨方書》以《四庫全書》文淵閣足本36卷《協紀辨方書》為底本,對其進行了精心點校,請專家對古籍原文進行了白話釋意,加入了簡練的小標題,使其結構更加合理有序。同時,本書運用大量圖表、插圖、圖解等現代手法,對原書進行了生動闡釋,使讀者能夠在暢快的閱讀中了解擇吉術這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便於讀者理解,編者將全書分為三部,本書為第二部《用事宜忌》,主要總結了各神煞的宜忌事項和各事項的宜忌神煞,古人主要依照本書內容據神行事和因事擇神。此外,本書還收錄了擇吉年表,是研究者查找神煞的便捷工具。
當然,由於古代科學的落後和古人認識水平的局限,擇吉術有著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但作為一種幾乎是整個中華民族曾普遍有所接觸的文化現象和文明遺產,它也值得我們對其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之泉。
⑷ 欽定協紀辨方書(套裝全3冊)
書的樣子有什麼好獨特的呢(:..清1.清):..允祿1.允祿等細心的讀者將會注意到,這是一本幾乎每頁都分成上下兩欄的書,因為全書沒有一頁下方沒有腳注!扣掉前言兩頁、目次頁、各章標題頁和各章都附的參考書目,這本兩百六十七頁的專書每一頁下面都有腳注,而且還都不只一個,至少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事實上,根據表一的統計,各章的每頁平均腳注數目不一,但最少也有三個,多的還有四個以上,全書平均則是接近四個而且很不符合一般學術專書()慣例的是,這本書的每一章後面都單獨附有參考書目,由表一可見,光光參考書目就佔了59頁,是全書的20%篇幅,而且在章與章的書目之間根本缺乏整合,重復的項目不勝枚舉不僅如此,這些在各章之間被重復徵引的專書或論文,在各章第一次出現在各頁下方腳注的時候,其完整的時地數據還是會再被不厭其煩地注記一次。腳注加上書目,這使得單單作者、書名、時地、頁碼之類的訊息就佔了全書沒有一半、至少也有三分之一強的頁面空間。往好處想,這是種對讀者極端友善的作法,因為讀者幾乎不論何時看到一條數據被引用,都不需要再翻查很遠才能得知完整出處,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同樣的出處信息,也能幫助入門的讀者反復學習,有加深印象的效果。不過,萬一讀者不如預期的那樣需要被啟蒙的話,只要稍微熟悉人文社會學術狀況的讀者,可能不難看出,這是將原先已經的期刊論文草率集結成書的結果[9],而不是一個有計劃、有效率的專書契約會產生的現象,欽定協紀辨方書是清乾隆四年(1739)奉乾隆旨意,由庄親王允祿帶領幾十名學者和官員歷時三年多編撰而成。乾隆皇帝親自作序文,並欽定書名為協紀辨方書。御制序文中說夫協紀辨方者,敬天之紀、敬地之方也。該書收於四庫全書子部。 所謂紀,是指歲、月、日、星辰歷數五紀。所謂方,是指東、南、西、北、中的五個方位。所謂協紀辨方,就是要協調和辨識人與天時(五紀)、地利(五方)各方面的關系,順應天時地利,從而趨利避害、祈福禳禍。 全書共三十六卷,包括本原二卷,義例六卷,立成、宜忌、用事各一卷,公規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錄、辨訛各一卷,是一部由皇室組織編撰的全國通用的擇吉教材。 分析了各朝歷家論述擇吉的學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把世俗雜說的錯謬之處一一修正,從陰陽五行、風水、星相、命理等方面,研究整理出一套選擇日辰的辦法,並成為人們選擇黃道吉日的規范。其中所涉及的內容和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擇吉學的集大成之作。甚至有人認為,通曉欽定協紀辨方書,就能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
⑸ 欽定協紀辨方書的簡介
簡言之,此書系從陰陽五行、風水、星相、命理等諸方面去考察、研究並歸納整理出的一套選擇日辰的辦法,並成為古人選擇黃道吉日的規范。古人選擇黃道吉日,決定那天可以祭祀天地、臨政親民、選將拜帥、安撫邊境、出師遠征;或那天可以上冊進表、婚喪嫁娶、開山破土、立券交易;甚至那天可以豎柱上樑、修衣縫裳、剃頭理發,都要遵循此書的原則。這樣作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近福遠禍、趨利避害。
《協紀辨方書》之所以由乾隆皇帝親自作序,並納入《四庫全書》之中,因為此書體大思精、影響巨大、而且和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實用性極強。其它擇古書,諸如《增補萬全玉匣記》、《擇吉匯要》、《崇正辟謬》等書,僅是此書的一些支脈而已。
⑹ 協紀辨方書和象吉通書哪個功能更齊全
說起擇日,不得不說一下說《協紀辨方書》這本書,它是中國古代擇吉學典籍中的集大成之作,它由乾隆皇帝親自作序,並納入《四庫全書》,此書可謂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同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實用性極強。
注意看圖中右下角的紅色部分,《協紀辨方書》和《象吉通書全集》在其內可找到電子版
《協紀辨方書》,又稱《欽定協紀辨方書》, 由乾隆欽命允祿等人編纂而成。它體例完備,考證詳細,貼近生活,實用性強,影響巨大,是一部集擇吉之大成的著作,也是現存的最為完備的擇吉著作。《協紀辨方書》共三十六卷,是現存篇幅最長的擇吉通書。全書共一百多萬字,每個概念幾乎都對應一個圖表,共有圖表上千幅,可謂圖文並茂。此外,書中還考證、辨析了歷代擇吉之法 的正誤,並給出了評價,非常詳備。所以說《協紀辨方書》是最完備的擇吉著作。
《象吉通書全集》
現在市場上出現的象吉通書都是現代線訂版,並且內容與真正的古籍象吉通書內容存在很大差異,甚至是有幾卷已經丟失。世人想見其內容非常困難,《象吉通書全集》系清著名擇吉、堪輿大家魏明遠所著,此書和《鰲頭通書全書》、《協紀協方書》統稱為擇古典籍中三大扛鼎之作,在皇家和民間均流傳深遠,影響巨大。第一次出版時,由於古版本內容殘缺,整理的不太完善、深表謙意。此次中醫古籍出版社根據民國上海廣益書局增補象吉通書大全足本影印本重新修訂、校釋,形成《象吉通書(上中下最新注釋)》一書,並將原書中古人抄寫錯誤處予以改正,力爭以原汁原味奉獻給讀者。
⑺ 協紀辨方書的介紹
《協紀辨方書》共三十六卷,為中國古代典籍中集大成之作,主要內容為擇吉、選擇用事之用。於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由允祿、梅轂成、何國棟等三、四十人奉敕編撰,乾隆親制序文。 收於《四庫全書》第811冊(子部)。又名《欽定協紀辨方書》。其主要內容是破除術數家繁碎拘泥,附會假借之說,刪除了神煞、俗論及多相矛盾之處,而以五行生剋衰旺之理來談趨吉避凶之道。 序文中說:「夫協紀辨方者、敬天之紀、敬地之方也。」又稱:「舉大事、動大眾,協乎五紀,辨乎五方、以順天地之性」等等。
⑻ 協紀辨方書的書籍概述
明清時代,社會上同時流行著很多選擇通書。這些選擇書籍成於眾人之手,說法各不一樣,且常有互相抵觸之處,使用的人感到無所適從。康熙皇帝命大學士李光地等人於康熙五十二年編成《星歷考原》六卷,對欽天監舊有選擇通書進行了一次初步考訂。但是,自相矛盾和不合義理的說法依然大量存在。乾隆皇帝於乾隆四年命令庄親王允祿等官員率欽天監屬員對選擇通書進行一次全面的考訂,三年之後完工。乾隆將書定名為《協紀辨方書》,意為敬天之紀,敬地之方。
《協紀辨方書》是一部集選擇之大成的著作,全書共計三十六卷。第一、二卷為本原。主要介紹河圖、洛書、八卦、天乾地支、五行、納音、納甲等有關選擇術的基本原理。第三卷至第八卷為義例。主要介紹各種神煞的起例即運行規律。第九卷為立成。即將義例所敘各神煞的運行規律列成表格,使讀者一目瞭然,便於查閱。第十卷為宜忌。分別註明各神煞所值日宜做的事和忌做的事。第十一卷為用事。以行事為線索,分別敘述某事宜於哪些神煞值日做,某事不宜於哪些神煞值日做。第十二、十三卷為公規。敘述節氣、晝夜日刻、天象、各種祭典。第十四卷至第十九卷為年表。按六十甲子依次敘述神煞的轉換。第二十卷至第三十一卷為月表。以月為單位,分別列出十二個月中每月每日的吉神與凶神以及相應的行事宜忌。第三十二卷為日表。以日為單位,分別敘述六十甲子日的時辰定局以及貴登天門時定局和四大吉時定局。第三十三卷、三十四卷為利用。論述有關選擇應遵循的一些主要原則,如怎樣克制凶煞等。第三十五卷為附錄,第三十六卷為辨訛。
在現存的各種選擇通書中,《協紀辨方書》篇幅最長,體例最為嚴密。它將有關選擇之法盡量搜集在一起,並加按語予以評價。書後專列辨訛一卷,對一些明顯的附會之說加以批駁。
⑼ 四庫全書術數部竟有哪些術數書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一共49卷,基本上所有的目錄全在這里了,
術數類.陰陽五行之屬
太乙金鏡式經,遁甲演義,禽星易見
御定星歷考原,欽定協紀辨方書
另外說一下圖中右下角有《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PDF格式的全套電子書
術數類.相宅相墓之屬
宅經,葬書,撼龍經,撼龍經_疑龍經,撼龍經_葬法倒杖,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內傳,外編),靈城精義,催官篇,發微論
術數類.命書相書之屬
李虛中命書,玉照定真經,星命溯源,珞琭子賦注,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三命指迷賦,星命總括,演禽通纂,星學大成
三命通會,月波洞中記,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鑒,人倫大統賦
術數類.數學之屬
太玄經,太玄本旨,元包經傳,元包經傳_元包數總義,潛虛,潛虛_潛虛發微論,皇極經世書
皇極經世索隱,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易通變
觀物篇解,觀物篇解_皇極經世解起數訣,皇極經世書解,易學,洪範皇極內篇
天原發微,天原發微_各類圖,天原發微_問答節要,大衍索隱,易象圖說,三易洞璣
術數類.占候之屬
靈台秘苑,唐開元占經
術數類.占卜之屬
靈棋經,焦氏易林,京氏易傳,六壬大全,卜法詳考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目錄: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1.太玄經-[漢]揚雄撰、[晉]范望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2.太玄本旨-[明]葉子奇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3.元包經傳、附元包數總義-[北周]衛元嵩等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4.潛虛、附潛虛發微論-[宋]司馬光撰[宋]張敦實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5.皇極經世書-[宋]邵雍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6.皇極經世索隱-[宋]張行成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7.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宋]張行成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8.易通變-[宋]張行成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09.觀物篇解、附皇極經世解起數訣-[宋]祝泌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0.皇極經世書解-[清]王植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1.易學-[宋]王湜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2.洪範皇極內篇-[宋]蔡沉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3.天原發微、附各類圖等-[宋]鮑雲龍等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4.大衍索隱-[宋]丁易東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5.易象圖說內篇、外篇-[元]張理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6.三易洞璣-[明]黃道周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7.靈台秘苑 -[北周]庾季才原撰、[宋]王安禮等重修》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8.唐開元占經-[唐]瞿曇悉達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19.宅經-[舊題]黃帝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0.葬書-[舊題晉]郭璞撰[元]吳澄刪定》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1.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舊題唐]楊筠松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2.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舊題唐]曾文辿楊筠松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3.靈城精義-[舊題南唐]何溥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4.催官篇-[宋]賴文俊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5.發微論-[宋]蔡元定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6.靈棋經-[舊題漢]東方朔撰[明]劉基等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7.焦氏易林-[漢]焦贛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8.京氏易傳-[漢]京房撰[吳]陸績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29.六壬大全-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0.卜法詳考-[清]胡煦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1.李虛中命書-[舊題周]鬼穀子撰[唐]李虛中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2.玉照定真經-[舊題晉]郭璞撰、張顒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3.星命溯源-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4.珞琭子賦注-[宋]釋曇瑩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5.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宋]徐子平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6.三命指迷賦-[舊題宋]岳珂補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7.星命總括-[舊題遼]耶律純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8.演禽通纂-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39.星學大成-[明]萬民英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0.三命通會-[明]萬民英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1.月波洞中記-不著撰人》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2.玉管照神局-[舊題南唐]宋齊丘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3.太清神鑒-[舊題後周]王朴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4.人倫大統賦-[金]張行簡撰[元]薛延年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5.太乙金鏡式經-[唐]王希明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6.遁甲演義-[明]程道生撰》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8.御定星歷考原-[清]李光地等奉敕編》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49.欽定協紀辨方書-[清]李光地等奉敕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