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劇基本常識
京劇在清朝乾隆年間徽調開始進入北京,它吸收了崑腔、秦腔的等部分內容和表演方式,演變而成,距今為止已經有近二百年歷史了。京劇是一種戲劇,也是一種藝術,在欣賞或理解它的時候,要把當成故事來看,用心感受唱曲者當時的心境和情緒,然後盡量把自己代入進去。京劇很博大精深,很難能理解,所以普通人只要盡量去欣賞就好。
京劇在2006年被納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戲班也被稱「梨園」。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是:唱、念、做、打,樣樣兒都得做到精通,才能把京劇唱好。京劇角色的行當有:生、旦、凈、丑四大行,生是指除了花臉和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旦是指女性角色,凈也就是花臉,丑是戲劇角色。
京劇變臉是一大表演形式,臉譜是一大京劇特色:紅臉是褒義,代表著忠勇;藍臉和綠臉是中性,代表著草莽英雄;黑臉是中性,代表猛智;黃臉和白臉是為貶義,代表凶詐,金臉和銀臉代表神妖。
其實京劇的形成也很戲劇,當時清代乾隆五十五年,為了給乾隆祝賀,原先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來到京城演唱,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又融合了崑曲、秦腔等,演變而成。所以由此可得,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說不定不同文化之間能碰撞出什麼火花。
Ⅱ 《瑜老闆三分鍾京劇小灶》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瑜老闆三分鍾京劇小灶》(瑜音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Jg4e2NXVJZUgfUEm7VWU5Q
書名:瑜老闆三分鍾京劇小灶
作者:瑜音社
豆瓣評分:7.3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9-1
頁數:320
內容簡介:
《瑜老闆三分鍾京劇小灶》是一套老少咸宜的輕漫畫讀本。該書首次採用傳統京劇與現代漫畫的跨界演繹,用幽默詼諧的方式介紹了十六部京劇戲迷必看劇目,精彩還原經典唱段,帶讀者領略京劇之美。同時,圖書還科普了京劇的歷史、服飾、專有名詞等一系列看劇必備常識。讀者看完後,立馬從「京劇小白」化身為「京劇小達人」。相信這套兼具專業性和趣味性的書,能讓讀者獲得「行家帶你看戲」的閱讀體驗,發現國粹也可以如此有趣。
作者簡介:
瑜音社作為上海瑜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品牌成立於2015年,創始人是著名京劇演員王佩瑜,依託王佩瑜數十年在京劇專業領域的踏實傳承、積極探索,匯集優質資源,致力於京劇藝術當代化的傳播。瑜音社持續探索用更多專業豐富的內容,通過符合當代年輕人習慣和喜好的創新方式,全方位、多渠道進行京劇藝術和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普及,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美好的選擇。
王佩瑜,著名京劇演員,余派老生。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第三屆京劇演員研究生班 。師從王思及、朱秉謙、譚元壽、李錫祥、張學津等名師,演唱古樸雋永,扮相俊秀儒雅,唱念做表皆具大家風范。是京劇新生代的領軍人物,梨園人稱「瑜老闆」。
Ⅲ 小學生必知京劇常識有哪些
京劇可分為生、旦、凈、丑四個行當。生行為男性人物,其中又可細分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紅生等。旦行為女性人物,其中又可細分為青衣、正旦、花旦、刀馬旦、老旦等。
凈行為威重、粗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其中又可細分為花臉(銅錘、黑頭)、架子花臉、武花臉等。醜行為反派人物或詼諧、滑稽的人物,其中也可細分為文丑、武丑等。
廣義地說,五四運動之後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現實生活的京劇,都可視為現代京劇。如梅蘭芳的《孽海波瀾》,《抗金兵》,程硯秋的《荒山淚》、《青霜淚》等。
狹義地說,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在「雙百方針」指導下,通過戲曲改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創作的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新京劇。如:《海瑞罷官》、《紅燈記》、《沙家浜》等。
Ⅳ 京劇常識知識點
一、知識介紹
(一)京劇的形成
京劇是在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交融,並借鑒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的。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為給乾隆祝壽,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揭開了2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京劇史的序幕。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其他四種分別為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京劇、豫劇、越劇)「榜首」。
(二)京劇小知識
1.京劇行當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彩旦(揺旦)。
凈就是花臉,又分正凈(銅錘花臉),副凈(架子花臉),武凈,毛凈。
丑就是丑角,俗稱「三花臉」,又分文丑,武丑,鐵丑。
末就是指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前四大須生是指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後四大須生是指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2.臉譜
臉譜是運用色彩和線條構成各種圖案,以象徵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基本可分為六類:紅、白、黑、黃、藍和綠、金和銀。
紅:表示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里的關羽。
白:表示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凶詐,如:「三國戲」里的曹操。
黑:表示性格嚴肅,不苟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戲」里的包拯。
黃:表示兇猛陰險,如典韋。
藍和綠:表示中性,草莽英雄。
金和銀: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類。如美猴王和白骨精。
Ⅳ 京劇基本常識有哪些
如下:
1、世界上有三種古老的戲劇: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和中國戲劇。前兩種在時光的流逝中漸次銷聲匿跡,唯獨中國戲劇世代相傳,且日臻完美。而在三百多種華夏戲劇中,京劇是舉世公認的最璀璨的明珠。
2、京劇舞台上的角色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藝術的誇張,劃分成為生、旦、凈、丑四種類型,也稱作「行當」。
3、旦角化妝:京劇中最美的妝容要數旦角,他們的化妝步驟包括上妝、吊眉、貼片子、梳大頭、戴頭面。
4、生行造型:生行的化妝步驟和旦角差不多,有特點的地方在於上妝這個步驟,要在演員兩眉中心畫上紅色,象徵人的生命力,叫做「頂膛紅」。
5、臉譜:京劇中的每一個花臉角色都有其獨特的臉譜圖案,而同一個人物的臉譜圖案又會根據流派不同而有所區別,形成各個流派自己的風格。京劇臉譜多達上千種,儼然已是中國京劇的最佳代言符號。
Ⅵ 京劇常識的介紹
《京劇常識》是一本專門為京劇愛好者編撰的京劇知識普及讀本,尤其適合學生及音樂教師。內容包括兩大部分。
Ⅶ 小學生必知京劇常識有哪些
一、京劇形成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為給乾隆祝壽,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揭開了2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京劇史的序幕。
它是在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交融,並借鑒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的。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二、京劇基本知識
京劇的行當——主要分生、旦、凈、丑四種行當。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彩旦(揺旦)。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
凈就是花臉,又分正凈(銅錘花臉),副凈(架子花臉),武凈,毛凈。丑就是丑角,俗稱「三花臉」,又分文丑,武丑,鐵丑。末指的是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
音樂常識
1、音階:五音是中國古代五個音階的總稱,即宮、商、角、徵、羽,常以「五音不全」形容某人不善唱歌。五音理論在春秋戰國時已經形成。後來在角徵、羽宮之間各出一個偏音,排成七個音階為宮、商、角、清角、徵、羽、閏。
2、樂器:中國古代的樂器分為吹、拉、彈、打四大類,分別由金、石、土、木、匏、革、絲、竹八種材料製成,史稱「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