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連接:互聯網、數字媒體和技術-社會生活》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超連接》(瑪麗·吉科)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1a5Ia2HAboZbQM1u9vC10Q
書名:超連接
作者:瑪麗·吉科
譯者:黃雅蘭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1-1
內容簡介:
《超連接:互聯網、數字媒體和技術-社會生活(第2版)》主要關注技術「超連接」的特性,通過分析數字的、社交的和移動的媒體對個體造成的影響來重新審視媒介、人和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作者審視以往有關該領域的研究論文和社會討論,結合自己在傳播學和心理學領域25年的研究心得,關注互聯網中的身份認同、連接構成、社群組織等現象,以及這些特殊的傳播現象對人的社會生活造成的影響。
《超連接:互聯網、數字媒體和技術-社會生活(第2版)》面向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社科方向本科以上學歷的人群,特別是對網路傳播、新媒體研究等領域的學生和學者有較大的啟發,還適用於技術專家、研究者和科技批評家。
作者簡介:
瑪麗·吉科(Mary Chayko),美國羅格斯大學傳播學教授,傳播與信息學院本科生學科交叉項目主任。吉科博士致力於研究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對社區、社會和自我的影響,著有《攜帶型社區:在線連接和移動連接的社會動態》(Portable Communities: The Social Dynamics of Online and Mobile Connectedness)《連接:互聯網時代我們如何形成社會聯系和社區》(Connecting: How We Form Social Bond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Internet Age)等,她還與科里·多爾岡共同主編了論文集《公共社會學的先行者:<人文與社會>三十年》(Pioneers in Public Sociology: Thirty Years of Humanity and Society)。
2. 求!格雷姆·伯頓的《媒體與社會——批判的視角》電子版,史安斌主譯的。
這本可以製作PDF版本
3. 《媒介、社會與世界》電子書
you《媒介、社會與世界 社會理論與數字媒介實踐》的PDF版
4. 《權力與媒介近代中國的政治與傳播》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權力與媒介》(馬建標)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Qgs3RziwGylXb6RfZZ93Xw
書名:權力與媒介
作者:馬建標
豆瓣評分:6.0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0
頁數:300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歷史的視角來審視近代中國媒介與權力關系的變遷,並通過此種變遷來審視國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及信仰的變化,以及此種變化的觀念如何影響政治權力的運作。本書認為,近代中國社會與文明發生巨大變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為大家所熟知的國家外患和政治變革等顯著的「歷史事件」外,尚有隱現在這些「事件」的歷史深處,引發中國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結構變革的媒介。
作者簡介:
馬建標,1979年生,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UCSD分校)訪問學者,先後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學術月刊》《復旦學報》等刊物上發表30餘篇論文。主持的課題有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課題,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等。曾出版專著《沖破舊秩序:中國對帝國主義國際體系的反應》,譯著《中國與大戰:尋求新的國家認同與國際化》《誤讀異邦:20世紀的美國人與中國、俄國的關系》等。
5. 急!媒介的社會地位
媒介的社會地位
羅伯特·佩斯(R·Pacs, 1969)曾對環境構成作過令人信服的研究。受其啟發,我們將媒介環境的構成因素分為:媒介威望,社會意識,團隊精神,行為規范,求實精神。(1)媒介威望,指的是媒介的知名度、美譽度、社會地位、社會聲望和媒介的覆蓋范圍、傳播成就、獲獎情況等;(2)社會意識,指的是媒介人員,特別是職業傳播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關心程度,對各種社會政治問題的重視程度,對自己在傳播活動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認識程度;(3)團隊精神,包括媒介在與對手競爭中團體形象的展示和整體能量的釋放情況,媒介內部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關心集體的風貌,傳播活動中各負其責,密切配合、有序操作的狀況;(4)行為規范,它關繫到媒介員工尊重傳統文化、習慣和恪守新聞或傳播職業道德、遵紀守法等風氣;(5)求實精神,表示一種具有強調專業理想、職業興趣、強烈的事業心、認真的工作態度的特徵,也表示對信息(新聞)的真實、客觀、公正的堅持程度。
通常,媒介環境五大因素的指標愈向正級發展,媒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愈好,而媒介人員的成就感和積極性亦會隨之提升。反之,就差,就下降。但是,要讓這五大因素都以整齊劃一的步伐向正極的頂點逼近,是難以做到的,而且也沒有必要。這是由於媒介的地位、歷史、資源、優勢不同和媒介所強調的重點各不相同,從而導致上述因素在大多數媒介環境中總是以非均衡狀態呈現。有的媒介趨向於強調媒介威望、社會意識和行為規范,有的媒介更多的看重團隊精神和求實精神,但又都不忽視其他因素,結果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反,一些試圖平均使用力量,均衡各種因素比重的媒介,其結果往往是顧此失彼、手忙腳亂,失去自身的優勢和特色,效益平平。可見,設計和優化媒介環境,不要對多種環境因素均等用力,而應該根據本媒介的特點和優勢,抓特色因素,促普通因素,抓重點因素,促一般因素。這樣就可以使本媒介以較快的速度躋身於優秀的媒介行列。
6.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加拿大] 馬歇爾·麥克盧漢)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exJ6jPJf4j3DCmW0-0PA6A
書名: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作者:[加拿大] 馬歇爾·麥克盧漢
譯者:何道寬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4
頁數:595
內容簡介:
從印刷術到互聯網,媒介作為人器官與意識的延伸,長久以來與人類互相塑造,共同進化。我們如何獲取知識、協同工作、連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響。
今天,麥克盧漢的理論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被反復證實。未來,技術的發展又將帶來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會被拓展至何方?在這本書中,麥克盧漢本質上探討的是技術、人類與社會的命題。理解媒介,終究是為了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生態,在震盪與革新中找尋自身的生存之道。
作者簡介:
馬歇爾·麥克盧漢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傳播學奠基人,比肩牛頓、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的劃時代思想家。《理解媒介》是他的代表作,「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熱媒介」、「媒介即訊息」等觀點影響了無數研究者和創業家。麥克盧漢成功預言了互聯網的誕生,《連線》雜志在創刊號上尊其為「先知」。其他主要著作有《機器新娘》、《谷登堡星漢》、《媒介定律》等。
譯者何道寬,傳播學家與翻譯家,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從事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研究三十餘年,尤其致力於譯介和傳播麥克盧漢的著作,1988年首次將《理解媒介》譯入國內。譯作超過四十種,銷量逾百萬冊,主要包括《理解媒介》、《麥克盧漢精粹》、《麥克盧漢書簡》、《帝國與傳播》、《裸猿》三部曲、《中世紀的秋天》等。
7. 《社會性別視野下的媒介研究》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社會性別視野下的媒介研究》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OQsq1CHtI8vxnabCZsoCSg
8.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55周年增訂本》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加拿大] 馬歇爾·麥克盧漢)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Ff5tef2LVt2WbF20KOxjzg
書名: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作者:[加拿大] 馬歇爾·麥克盧漢
譯者:何道寬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4
頁數:595
內容簡介:
從印刷術到互聯網,媒介作為人器官與意識的延伸,長久以來與人類互相塑造,共同進化。我們如何獲取知識、協同工作、連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響。
今天,麥克盧漢的理論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被反復證實。未來,技術的發展又將帶來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會被拓展至何方?在這本書中,麥克盧漢本質上探討的是技術、人類與社會的命題。理解媒介,終究是為了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生態,在震盪與革新中找尋自身的生存之道。
作者簡介:
馬歇爾·麥克盧漢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傳播學奠基人,比肩牛頓、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的劃時代思想家。《理解媒介》是他的代表作,「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熱媒介」、「媒介即訊息」等觀點影響了無數研究者和創業家。麥克盧漢成功預言了互聯網的誕生,《連線》雜志在創刊號上尊其為「先知」。其他主要著作有《機器新娘》、《谷登堡星漢》、《媒介定律》等。
譯者何道寬,傳播學家與翻譯家,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從事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研究三十餘年,尤其致力於譯介和傳播麥克盧漢的著作,1988年首次將《理解媒介》譯入國內。譯作超過四十種,銷量逾百萬冊,主要包括《理解媒介》、《麥克盧漢精粹》、《麥克盧漢書簡》、《帝國與傳播》、《裸猿》三部曲、《中世紀的秋天》等。
9. 中國新聞傳播史:傳媒社會學的視角.第2版 陳昌鳳著 pdf 跪求
推薦你看看北鼎教育的資源,專做北外專業課輔導的,資源估計比較豐富。 陳昌鳳,中國新聞傳播史:傳媒社會學的視角,清華大學出版社。方漢奇,中國
10. 《社交媒體簡史從莎草紙到互聯網》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社交媒體簡史》([英]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4TQLl_tciGj0u5QYUwtqXA
書名:社交媒體簡史
作者:[英]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
譯者:林華
豆瓣評分:7.5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出版年份:2019-3
頁數:320
內容簡介:【內容簡介】
社交媒體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從西塞羅和其他古羅馬政治家用來交換信息的莎草紙信,到宗教改革、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期間印製的宣傳小冊子,過去人類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影響著現代社會。在報紙、廣播和電視主導了信息的散播幾十年後,互聯網的出現使社交媒體重新變成人們與朋友分享信息的有力工具,並推動公共討論走向一個新的模式。
湯姆•斯丹迪奇在書中提醒我們,歷史上的社交網路其實跟現代社會的社交媒體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天主教會在回應馬丁·路德的攻擊上的兩難境地很像今天那些大企業回應網路上的批評時的狀況;17世紀人們對於咖啡館會分散人們工作、學習注意力的指責也很像今天對社交媒體負面作用的擔心。藉助對托馬斯·潘恩和「互聯網之父」文頓·瑟夫等人的討論,作者還探索了一些人們一直爭論的話題:從言論自由和審查之間的張力到社交媒體在啟迪創新和激發社會變革上的作用。
見識城邦簡史系列還包括:《人類簡史》《世界簡史》《生命簡史》《葯物簡史》《時間哲學簡史》《納粹德國簡史》《以眼還眼:犯罪與懲罰簡史》《婚姻簡史》《隱私簡史》等。
【編輯推薦】
★ 社交媒體不是什麼新發明!其特質、利弊、發展趨勢,都能在它的演變史中找到答案。了解歷史,才能掌握「新媒體」時代的未來!
★ 莎草紙信→小冊子→咖啡館→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展示社交媒介的演化如何影響宗教改革、美國革命等歷史事件,進而改變人類的互動方式和文明進程
★ 社交媒體促進自由和開放,還是讓管控無處不在?社交媒體提高信息溝通效率,還是讓人無法專注於有益工作?社交媒體讓公共討論更加活躍,還是讓公共空間變得瑣碎和粗鄙?讓作者在數據與趣聞中幫你解答這些疑問。
★ 《金融時報》《經濟學人》年度選書,各大媒體、書評人一致好評。
【評論】
發人深省,信息豐富,線索組織得清晰且引人入勝。
——《紐約時報書評》
斯丹迪奇在敘述社交媒體歷史的過程中,准確地抓住了人類對交流的需求這一核心,非常精彩。
——《出版人周刊》
湯姆•斯丹迪奇又一次展示了他將歷史與現實的爭論聯系起來,並激盪出新知的天賦。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論證也很具說服力。
——史蒂文•約翰遜(Steven Johnso,美國科普作家、媒體理論家)
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今天的互聯網,其實是一個肇始於古羅馬的社交媒體傳統的延續。這就讓我們能更清醒地感知人類現在是如何在轉推歷史並同時創造未來的。
——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craigslist創始人)
作者簡介: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畢業於牛津大學,學習工程和電腦科技,目前是《經濟學人》雜志的數字編輯,掌管雜志的網站及其移動端版本,此前還在《經濟學人》擔任過商業編輯、科技編輯和科學記者。他同時還是專欄作家、BBC時事評論員,也為《衛報》《每日電訊報》《紐約時報》等媒體撰稿。其歷史著作還包括《人類食物的歷史》《六個杯子中的世界史》,以及暢銷書《維多利亞時代的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