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敦煌的歷史和文化》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敦煌的歷史和文化》(寧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VFBMC_mRBB1bxpoYONd89g
提取碼: bhde
書名:敦煌的歷史和文化
作者:寧可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3-12
頁數:164
作者簡介:
寧司,男,1928年出生,湖南瀏陽人。中共黨員。北京大學史學系畢業。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現為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學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文史雜志》顧問。從事中國古代經濟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學、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論著有:《寧可史學論集》、《史學理論研討講義》、《敦煌社邑文書輯校》(合作)、《敦煌歷史與文化》(合作),主編和參加主編《中國經濟發展史》、《隋唐五代經濟史》、《中華五千年紀事本末》、《中華文化通志》、《敦煌學大辭典》、《英藏敦煌文獻(漢文非佛經部分)》等,在《歷史研究》、《紅旗》、《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
郝春文,北京通州人,1955年生,歷史學博士、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現任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主編。承擔或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多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多項:曾十多次應邀到英、法、美、日、俄等國講學、研究或參加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出版《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1至7卷)、《中古時期社邑研究》等著作10多種:發表《從沖突到兼容——中古時期傳統社邑與佛教的關系》等論文和書評100多篇。
![](//www.craffts.com/images/loading.jpg)
Ⅱ 敦煌的藏經洞里,都藏了些什麼漢文文獻
漢文的文獻太多,漢佛的經文數量較多一些,比較如來佛經文,菩薩經文等等,都是有歷史價值的。
敦煌藏經洞約有90%以上屬於珍貴的漢佛經文獻。長久以來,我們對敦煌文獻的利用大多集中在數量不足10%的非佛教文獻,並通過解讀文獻,補充傳世史書的記載空白。其實,對「遺漏」歷史的重視也恰恰成為敦煌學轉型的推手,當非佛教文獻的補史價值被「榨取」殆盡時,「新材料」也就變成了「舊材料」,這些非常珍貴而有價值的歷史文獻更應受到更多傳承和保護。
![](//www.craffts.com/images/loading.jpg)
敦煌佛教各類珍貴文獻在深化佛教史研究,以及拓展書籍史等領域具有的重要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仍有待於各界學者持續關注和挖掘。
Ⅲ 敦煌文獻的內容與價值
敦煌文獻是中國歷史脈絡的再現 漢簡(漢代)敦煌(南北朝直至元代)文書和明清檔案(明清)成為中國考古三大發現 它們正好連起了中國歷史的脈絡 而敦煌文書包涵廣闊其內容包括 佛教 美術 歷史 世俗文書 等多個部分 彌足珍貴 舉世罕見
鄙視抄襲 根據自己的知識回答你
Ⅳ 敦煌石窟文獻如何還原古老「消暑指南」
7月7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預示著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即將來臨。敦煌研究院當日梳理解讀了敦煌石窟中古代中國關於「解暑」的妙招,包括飲用清涼井水、穿著清新吊帶裝、佛系青年抄經避暑等。
![](//www.craffts.com/images/loading.jpg)
敦煌文獻S.6537卷記載,「六月三休(伏)日,昔賈誼避三伏,以其盛夏,六月三庚日,南方有鳩鳥至,以助太陽,銷鑠萬物,故損害於人,是以避忌之此日也。」說是避伏,實則是賈誼當時正謫居長沙。敦煌研究院認為,古代人比現代人或許更懂得張弛有度,春種秋收時爭分奪秒不馬虎,暑氣蒸人時務務虛也未嘗不可。這是他們關於忙碌與休憩的交響,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生存哲學。來源:中國新聞網
Ⅳ 《敦煌》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敦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MpLaw_KV_9TS0qa7u4iZ9Q
?pwd=z9wf 提取碼:z9wf
《敦煌》
導演: 周兵、李果、汪哲、潘懿、楊濤洲、陳利華、薄曉琳、曲晨曦、周瀾、張海燕、林璟、趙曦、陳麗、范得良
編劇: 郭長虹、周兵、騰藝震
主演: 孫悅斌
類型: 紀錄片、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0-02-14(中國大陸)
集數: 10
片長: 45分鍾
又名: The Art of Dun Huang
紀錄片《敦煌》是中央電視台繼《故宮》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旨在記錄敦煌地區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深入揭示敦煌兩千多年來的文化內涵。攝像機對准敦煌和在這塊土地上曾經生活過的人們,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將那些被遺忘了的文明一一重新呈現在觀眾的視野中。主創人員力求奉獻一部全方位反映敦煌歷史與文化的文獻紀錄片,全面紀錄敦煌地區16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和散落其中的故事;全方位展現100年來敦煌學的學者對這個沙漠寶庫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成果。
第一集:「探險者」來了
1900年,一把芨芨草,捅開了一個沉睡近千年的藏經洞……文物的流失讓國人痛心疾首,學者的奮力拯救讓人心生感慨,而這些故事似乎都昭示著一個帝國的國勢衰微……本集將為觀眾展現一部中國近代的傷心史。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第一集里的王道士應如何評價?
《敦煌》第一集講述的是那個傷心的故事,遺憾的是我們本來想對王道士進行一次分析,鑒於各種原因未能如願,一直以來傳統的觀點認為王道士是一個歷史的罪人、賣國賊,我們這一集的導演李果不這樣認為,或許他心中的王道士很復雜,關於對他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我很同意他的想法。我想他是可憐、可悲、可嘆的人。先不去管它了,還是來看看我們這部紀錄片吧,我們還是很用心的花了5年的時間做出來的,歡迎大家拍磚。
第二集:千年的營造
莫高窟首先是一個佛教的聖地,是一個表達宗教感情的所在。公元366年,三危山的萬丈金光感動了一個叫樂尊的和尚,他開始在這里開鑿石窟,這是莫高窟的肇始。本集講述的是供養人李大賓、李明振開窟的故事。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敦煌莫高窟的歷史跨越1600年,這1600年裡從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元,中國歷史中的每一個時代都留給莫高窟不同的印記和風格。莫高窟被譽為世界藝術寶庫的地方是怎樣從一個荒蕪的沙漠中的山丘成為一個宗教藝術的聖地?它是怎樣一步步走過來的,又經歷了怎樣的滄桑變化?這其中它又歷經了戰亂、陰謀和殺戮,經歷了一代又一代人用信仰的力量構建的一個接一個美麗而多彩的洞窟。在長長的歷史中,絕大多數竟奇跡般的保留了下來。今天我們再去觀看這些藝術珍品時,它已經不再是歷史的顏料,很多壁畫的色彩和線條在慢慢的消退,它曾經的功能和價值也許被很多的人遺忘和誤解。
第三集:藏經洞之謎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是黑汗王朝入侵的馬蹄讓僧侶們心生恐懼,進而將佛教典籍保存在藏經洞中?還是寺廟將無用、殘破的經卷集中的儲藏在這里?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在這一集里,我們將講述藏經洞一千多年前可能形成的原因,之所以說它可能,是因為直到今天沒有一個公認的絕對說法。持避難說的學者們認為,是因為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敦煌的歷史,也造就了一千多年後一次偉大的發現。參與這個事件的主角有很多個,甚至其中包括一次謀殺的發生,曾經一位日本導演把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但最新的一種說法,認為避難說是錯誤的,他們研究出藏經洞的形成有可能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將廢棄的文獻、經文和藝術品存放起來而形成的。當然他們有很多的證據拿出來證明他們觀點的正確。
第四集:無名的大師
史小玉是元代敦煌地區的畫匠。他完成了莫高窟第3窟壁畫的繪制,第3窟中的壁畫繪畫手法上乘,藝術欣賞價值極高。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今天學習繪畫的人們把它視為藝術的聖殿,要去頂禮膜拜。我們在這部紀錄片里推測出生活在元代的一位畫家——史小玉。他可能的生活經歷和創作生涯。今天也有學者認為他不是一位畫家,他可能是一位曾到過敦煌的遊客。他似乎是極少數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一幅繪畫上的人。在敦煌莫高窟神秘的第三窟,從來不對世人開放,在那裡有一副據說是史小玉創作的千手觀音,那是一副舉世之作,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在片中我們將向你呈現這幅堪稱偉大的畫作和史小玉的故事。
第五集:敦煌彩塑
對於最經典的彩塑進行展示將是本集的主要內容,首先將對敦煌彩塑的類型進行整體概述,展示不同類型的代表作;其次將對不同時期的彩塑進行對比,說明各階段的特點,同時體現歷史傳承;最後將對彩塑的細節進行展示,比如菩薩的手、服飾等,展現敦煌彩塑的美倫美幻,從而體現中國文化的璀璨。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正如希臘人賦予了印度佛陀那屬於希臘審美的形象一樣,敦煌的塑匠們,也將自己的審美理想和本土文化悄悄的滲入了這西域遠道而來的佛陀形象之中。於是,這些遠道而來的佛陀菩薩們,悄然換上了中原特徵的薄衣薄帶。還有那佛陀臉上的神情,安詳、坦然、超逸,你從他的眼縫、臉頰、嘴角乃至身姿上能清晰的讀到,這是東方人特有的含而不露.有一種不言而喻的藝術效果。
第六集:家住敦煌
阿龍,是敦煌城中一個小康家庭的少婦。丈夫和兒子的突然辭世,改變了阿龍安寧的生活。一個吐谷渾人強佔了阿龍的土地和水源,阿龍的生活從此不得不與這場土地官司糾纏在了一起。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阿龍是個寡婦,一千多年前,要回了曾經屬於她丈夫的土地,我們的片子圍繞著這場官司的進展,將向你展示一千多年前敦煌老百姓的生活,他們的喜怒悲哀和他們的信仰等等。在今天敦煌的鄉村裡,你或許還能看的見一千多年前人們生活的樣貌,看到傳統的耕作方式,他們一樣喜歡吃麵食,比如面片子、漿水面及大餅,唐宋時期的餐桌上一樣是這些食物。當然不一樣的是氣候變化,那個時期的敦煌,比現在要濕潤得多,水草豐美的地方也比現在要多。當然,在我們這個故事裡說的最多的還是阿龍的這場官司和她一生中最難忘的幾件事,包括她的婚姻及她的丈夫和兒子不幸的遭遇,也包括生活里的甜蜜回憶,幸福寧靜的時刻。千年過去,生活在變與不變之間延續著。
第七集:天涯商旅
本集講述的正是沙拉等幾個粟特人怎樣踏上絲路商貿之旅,經過一路坎坷之後,卻因安史之亂而終生未能到達長安,最後終老敦煌的故事。通過勾勒沙拉這個個體曲折的命運,展現歷史行程的衍進,反映賦予絲綢之路以活力的粟特人群體與敦煌的商貿氣質。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我們通過幾個來自中亞粟特商人的故事向你講述一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是如何進行貿易,如何旅行,如何遭遇強盜,又如何因為戰爭而妻離子散的故事。您將會了解到曾經風行於絲綢之路上的很多風情和生活方式,你也會了解到一個在當今已經消亡殆盡的民族粟特人的點滴故事。這部片子試圖通過短短四十多分鍾挖掘出一些封存已久的歷史信息,以及那些久遠但在今天觸摸起來依然會讓我們心動的絲路商旅的故事。
第八集:舞夢敦煌
這是一種流傳了千年的舞蹈,舞動的琵琶,飄逸的身姿,靈動的眼神,無不展現出它來源於宗教華麗唯美和神性的氣息。這是敦煌壁畫中最為人所知的一種舞蹈——反彈琵琶舞。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敦煌壁畫中的舞蹈是如何被整理挖掘出來的,他們如何將繪畫的線條變成靈動的舞蹈,跨越一千多年依然在今天保留著神秘。我們將在這一集中向您詳細的講述。而程佛兒的故事,也是我們從浩瀚的歷史中捕捉了很多真實的史料拼接而成,她的身世和經歷因在歷史中和很多宮廷舞女相似而真實。我們把故事一直講到了今天,這種美的氣息在今天我們依然能享受和傳承。
第九集:敦煌的召喚
風沙、地震都是洞窟的宿敵,而水氣、蟲害等微小的元素都可能給壁畫帶來致命的損壞。敦煌研究院要做的工作,大者維護整個莫高窟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小者細心呵護每一寸壁畫......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這段歷史離我們還是很近的,不到一百年。我們講述了幾個人在二十世紀最動盪的歲月中的一段故事,常書鴻、張大千、王子雲等。由於他們的努力,敦煌開始被更多的中國人知道。莫高窟的保護和研究也因為他們開始進入更多人的學術和藝術的領域,張大千在敦煌做了很多的事,臨摹壁畫,給洞窟編畫,當然他的一些做法也引起後人的爭議。常書鴻離開美麗和浪漫的巴黎,來到荒涼的敦煌,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情感變化,依然在敦煌堅守著,被後人稱為敦煌守護神。在一個明月高懸的夜晚,於右任和張大千在敦煌莫高窟前的小院里進行了一場影響深遠的談話,我們的紀錄片將詳細的解讀。這一集的敦煌是想這些先輩們致敬,並懷念他們。
第十集:守望敦煌
本集以20世紀初葉至80年代這一時間跨度為背景,表現一組為敦煌奔走呼籲,致力於敦煌拯救、守護、研究的人物群像,並突出反映常書鴻這一人物在敦煌50年中的動人故事。
總導演周兵推薦本集看點:敦煌的保護一直是受人關注的一個話題。六十年來在嚴酷的自然界環境惡化中,敦煌莫高窟留存到今天實屬不易。我們將講述這六十年來敦煌的保護、學術的研究和國際化的合作等許多話題。這一集的故事講得有點嚴肅,也許並不是那麼有趣,但必須要講,這關繫到很多人一生的傾情付出。我們把鏡頭同時對准了散落在英國和法國珍貴敦煌文獻以及他們今天的故事。
![](//www.craffts.com/images/loading.jpg)
Ⅵ 敦煌文獻涉及了哪些內容
敦煌文獻的內容,涉及到天文、歷法、醫葯、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宗教、社會、民俗、民族、哲學、邏輯、經學、諸子、文學、曲藝、戲劇、音韻、語言、文字、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翻譯、王朝律令、地方法規、均田文書、爭訟、婚姻、結契、農業、水利、畜牧、獸醫、印刷、裝幀、商業、貨幣、會計、旅遊、紡織、冶鑄、建築、石油、檔案、交通、通訊、占卜、相術、榜示、轉帖、印章、模拓、拓印、花押等等,范圍之廣,幾乎無所不包。
尤其難得的是有大量失傳的古佚文書,價值之大,無與倫比,被譽為「古代學術的海洋」。
Ⅶ 敦煌文獻中具有珍貴史料價值是什麼
敦煌藏族窯洞出土文獻6萬多件,其中佛教文獻佔90%以上。長期以來,我們對敦煌文獻的利用主要集中在非佛教文獻上,數量不到10%。事實上,對歷史「不作為」的重視正是沙丘學轉型的原因。當非佛教文獻的附加歷史價值被「移除」時,「新材料」就變成了「舊材料」,佛教文獻中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如此之多,如此之多,如此之多,值得更多的關注。
![](//www.craffts.com/images/loading.jpg)
而是「抄本」充分重視其對復制者和用戶的價值。例如,梵蒂岡第102條的文本與演講沒有實質性的不同,但它包含了許多抄襲者零食的痕跡。在敦煌的經文中,有許多「經」只取了一部經文的一部分,如羽毛555「涅盤經」,實際上是用來方便僧人學習的。經文使他們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以經濟有效的方式掌握事物。因此,如果我們把這些文獻還原到它們在當時生活中的原始地位,或者在敦煌地區歷史的大局中進行重構。敦煌文獻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是其產生的主要原因。
Ⅷ 《敦煌學十八講》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敦煌學十八講》(榮新江)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bgB_C6pjM2T0lMX61d7olQ
提取碼: b8zi
書名:敦煌學十八講
作者:榮新江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8-1
頁數:332
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八講,內容涉及敦煌的歷史及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藏金洞的發現及流散、各國敦煌學研究的回顧與發展,各類敦煌文獻及其對政治史、社會史、宗教史、考古與藝術、語言文學、中外關系史研究的影響及貢獻,以及敦煌學研究的方法論。
作者簡介:
榮新江 男,河北人,1960年生於天津。1978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1985年研究生畢業。曾走訪英、法、俄、日等海內外敦煌收藏單位,著作《於闐史叢考》、《歸義軍史研究》、《漲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鳴沙集》等。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研究會理事、副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唐研究》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編委、《中國學術》學術委員會委員。
![](//www.craffts.com/images/loadin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