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中國外交史pdf

中國外交史pdf

發布時間:2022-07-24 14:51:33

❶ 求《外交學概論》;外事禮儀:《中國近現代外交史》三本書的TXT版下載!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主幹學科:政治學
主要課程:外交學、國際關系理論、當代中國外交、國際政治導論、國際關系史、當代國際政治與多邊外交、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外國政治制度、宗教與國際政治、談判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實習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我覺得關於研究生課程更有利於你吧,
1.外交學理論
2.中國外交
3.國外外交

三、學習年限與學分
本專業碩士生實行學年學分制和中期分流制。
1.學習年限為三年(在職碩士生可延長一年)。
2.總學分為34—38學分。
3.中期分流考核在修完學分進入學位論文工作之前,即第四學期進行。

四、課程設置
(一)學位課程(包括本專業各方向碩士生公共必修課,計24學分)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任課教師
0001 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54 3 1 徐 勇等
0002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54 3 1 俞思念等
0003 第一外國語 240 6 1. 2
0004 政治學(一級學科)研究方法 54 3 1 項繼權等
外交學 54 3 2 程又中
中國外交 54 3 2 胡宗山
大國外交 54 3 2 韋紅

(二)指定選修課程(按專業方向設置)
研究方向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任課教師
外交學 國際關系與外交史 36 2 3 宋秀琚
國際政治、外交學名著導讀 36 2 3 程又中等
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專題研究 36 2 3 胡宗山
外交學專題研究 36 2 4 程又中
中國外交
國際關系與外交史 36 2 3 宋秀琚
國際政治、外交學名著導讀 36 2 3 程又中等
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專題研究 36 2 3 胡宗山
中國外交專題研究 36 2 4 程又中
國外外交 國際關系與外交史 36 2 3 宋秀琚
國際政治、外交學名著導讀 36 2 3 程又中等
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專題研究 36 2 3 胡宗山
大國外交專題研究 36 2 4 韋紅

(三)任意選修課程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任課教師
資本主義與全球化問題研究 36 2 4 俞思念
美國外交政策專題研究 36 2 4 胡宗山
中國國家安全研究 36 2 4 程又中
日本、歐盟與俄羅斯外交專題研究 36 2 3 韋紅
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外關系 36 2 4 崔啟明

五、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是碩士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本專業碩士生必須參加教學實踐。教學實踐的對象是本、專科生;教學實踐的形式可以是講授本專科生課程若干章節或某個專題,協助主講教師輔導與答疑,主持課堂討論,指導社會調查,指導論文寫作等。教學實踐的時間一般安排在第二學年進行,時間為四周左右,至少完成8學時的講授工作或相當於此量的其他工作,計2學分。

六、調查研究
碩士生進行兩周調查工作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其形式可以是實地考察、收集資料、咨詢服務、參加學術會議等。調研工作由指導教師根據實際需要和條件安排,一般應定在第四、五學期,調研時間為四周左右。調研工作前,導師應指導碩士生制定調研計劃。調研工作結束,碩士生應寫出調研報告,由導師評定成績。

七、科學研究及學位論文要求
1.本專業碩士生在校期間應至少發表4篇課程論文,2篇學年論文。其中應至少有2篇論文在省級或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
2.本專業碩士生至遲應在第四學期末確定學位論文題目,通過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並定出學位論文工作計劃。
3.本專業碩士生學位論文選題及學術水平的要求是:
(1)論文選題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並體現本專業所屬方向的特點。
(2)結構合理,文筆流暢,中外文資料翔實,注意規范。
(3)觀點正確,論證充分,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據。
(4)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上有所創新。
(5)論文在總體上應體現作者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基礎知識,以及較強的科研能力。

八、培養方式和方法
本專業碩士生的培養,實行導師指導與專業教師指導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採取系統的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課堂講授與自學討論相結合,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指導教師要注重教書育人,充分調動碩士生學習、科研的積極性,教學相長。加強研究生的理論基礎,著力培養其教學、科研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鼓勵他們積極進取,努力創新。

九、其他
1、凡以同等學歷或跨學科錄取的碩士生,均需補修本學科大學本科主幹課程至少3門。並且考試須與本科生同堂同卷,成績合格,不計學分。
2、本專業碩士生必須閱讀「本專業碩士生必讀書目」所規定的書籍,並作好筆記;導師必須定期檢查,並根據其筆記評定成績。
3、本專業碩士生在校期間,必須至少參加2次學術活動(學術講座、學術報告會、學術會議等),並將有關情況記入《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登記表》。學業結束前,由導師對其進行考評。
4、凡本培養方案規定的學習項目均必須進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績評定標准以及有關要求,按《華中師范大學關於研究生考核及成績管理的暫行規定》執行。
5、每位碩士生須根據本專業培養方案,在導師的指導下,結合本人實際,在入學後三個月內,制定出個人培養(學習)計劃,經導師和專業指導組組長審定後,報院、系、所和研究生處備案。
6、本專業碩士生培養方案和本人培養計劃完成與否,是審定本專業碩士生能否畢業和授予學位的基本依據。

本專業碩士生必讀書目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出版單位和出版時間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 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列寧選集》(1—4卷) 列寧,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毛澤東著作選讀》(上、下冊) 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 《毛澤東外交文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5 《周恩來外交文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6 《鄧小平文選》(第一、二、三卷) 鄧小平,人民出版社,1994年、1993年版
7 《外交學概論》 魯毅,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
8 《戰後國際關系史》(上、下冊) 方連慶、劉金質、王炳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9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 王紹士等,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版
10 《二十世紀中國對外關系史》 張歷歷,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 《當代中國外交史》 謝益顯,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12 《當代中國外交概論》 李寶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3 《現代外交學概論》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4 《當代中國外交》 韓念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15 《國外外交學》 周啟朋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16 《外國著名外交家列傳》 張立平,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年版
17 《西方外交思想史》 陳樂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18 《薩道義外交實踐指南》 戈爾?布思,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19 《外交手冊》 費爾薩姆,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年版
20 《外交官》 馬丁?梅耶,世界知識出版社1988年版
21 《世界政治》 布魯斯?拉希特,華夏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2 《國家間政治》 漢斯?J?摩根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
23 《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 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24 《當代國際政治析論》 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5 《國際政治學理論》 梁守德、洪銀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6 《大外交》 亨利?基辛格,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27 《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 羅伯特?吉爾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28 《國際關系理論基礎》 程毅、楊宏禹,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
29 《國際戰略學概論》 高金鈿、顧德欣,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30 《國際關系理論比較研究》 金應忠、倪世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31 《全球沖突:國際危機的國際根源》 伯頓,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1年
32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 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3 《國際政治理論》 肯尼思?沃爾茲,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34 《權力與相互依賴》 羅伯特?基歐漢,小約瑟夫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5 《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 亞歷山大?溫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6 《爭論中的國際關系理論》 詹姆斯?多爾蒂等,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
37 《新現實主義及其批判》 羅伯特?基歐漢,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8 《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 倪世雄等,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9 《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 伊?拉卡托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版
40 《政治學的視野與方法》 阿蘭?艾薩克,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外交學專業碩士生學位課程及部分核心課程簡介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馬列經典著作選讀(政治學)
總學時:54 學分:3 開課學期:1
開課單位:科社所 任課教師:徐勇等
內容概要:1、原著的歷史背景
2、原著的基本觀點
3、原著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共產黨宣言》、《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國家與革命》、《毛澤東外交文選》、《周恩來外交文選》、《鄧小平文選》(1—3卷)
教學方式:授課、自學與討論相結合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總學時:54 學分:3 開課學期:1
開課單位:科社所 任課教師:俞思念等
內容概要:1、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
2、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3、20世紀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及21世紀社會主義展望。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高原主編《科學社會主義》,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楊宏禹主編《社會主義理論、實踐、歷史命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李會濱主編《20世紀:社會主義回顧與前瞻》,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教學方式:專題講座與研討相結合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政治學研究方法
總學時:54 學分: 3 開課學期: 1
開課單位 : 科社所 任課教師:項繼權等
內容概要:介紹政治學最新研究方法, 探尋新的交叉、邊緣學科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系統分析、結構功能主義、政治勾通理論、政治決策分析、政治精英分析、集團政治分析、官僚主義理論、新制度主義等等。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1)《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網路全書》,戴維、米勤、韋農?波丹諾編;(2)《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論》,俞可平;(3)《政治學研究方法舉隅》,貝蒂?齊斯克。
教學方式:講授與討論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外交學
總學時:54 學分:3 開課學期:2
開課單位:科社所 任課教師:程又中
內容概要:外交的基本概念、本質、發展階段、研究對象、范圍與方法;外交的制約因素、外交制度、外交戰略與外交策略、外交政策與外交決策;外交途徑、外交禮儀、外交部門與外交人員;國內外外交理論。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魯毅著《外交學概論》,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現代外交學概論》,金正昆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外交手冊》,費爾薩姆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年版;《薩道義外交實踐指南》,戈爾?布思著,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教學方式:講授、自學與討論相結合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中國外交
總學時:54 學分:3 開課學期:2
開課單位:科社所 任課教師:胡宗山
內容概要:當代中國外交的界定、發展與研究對象、方法;中國外交的歷史沿革(晚清、民國、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外交家、外交理論和外交藝術);中國的外交機構與人員;中國外交的制度與決策機制;當代中國外交的規律與原則;影響當代中國外交的國內條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影響當代中國外交的國際環境(國際格局、全球化、新安全觀、新主權觀);當代中國外交的戰略選擇與未來趨勢。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魯毅著《外交學概論》,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現代外交學概論》,金正昆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外交手冊》,費爾薩姆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年版;《當代中國外交》,韓念龍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當代中國外交概論》,李寶俊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中國近現代外交史》王紹士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版;《當代中國外交史》,謝益顯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教學方式:講授、自學與討論相結合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大國外交
總學時:54 學分:3 開課學期:2
開課單位:科社所 任課教師:韋紅
內容概要:大國外交的源起、特點與發展階段;大國外交的研究對象、范圍與方法;西方外交基本理論概述;西方著名外交家概述;西方外交著名案例分析; 西方、蘇聯、中國外交政策比較;大國外交最新發展趨勢(全球化、新主權觀、新安全觀、新帝國主義論等的影響);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魯毅著《外交學概論》,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現代外交學概論》,金正昆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外交手冊》,費爾薩姆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年版;《西方外交思想史》,陳樂民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國外外交學》,周啟朋等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外國著名外交家列傳》,張立平著,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年版;《外交官》,馬丁?梅耶著,世界知識出版社1988年版。
教學方式:講授、自學與討論相結合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國際關系與外交史
總學時:36 學分:2 開課學期:3
開課單位:科社所 任課教師:宋秀琚
內容概要: 1、1648年以來至二戰結束時的國際關系與外交歷史
2、20世紀下半葉國際關系格局的新變化和新特徵。
3、20世紀下半葉國際關系和外交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對國際關系變化的影響。
4、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與變化。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方連慶等主編《戰後國際關系史》(上、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方連慶主編《國際關系史資料選輯》(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陳樂民著,《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出版社1995年。
教學方式:講授、自學與研討相結合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國際政治、外交學名著導讀
總學時:36 學分:2 開課學期:3
開課單位:科社所 任課教師:程又中等
內容概要:系統介紹西方國際政治和外交學方面的名著,內容包括著作的作者情況、主要內容、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學術價值和地位等,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國家間政治》、《國際政治理論》、《大外交》、《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權力與相互依賴》、《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新現實主義及其批判》等。
教學方式:講授、自學與討論相結合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外關系
總學時:36 學分:2 開課學期:4
開課單位:科社所 任課教師:崔啟明
內容概要:1、研究20世紀末至今中國的國際環境、國際地位和國際戰略,以及中國發展對外關系的機遇、挑戰和對策
2、研究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與美國、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大國之間的外交關系。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謝益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1949—197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楊福建主編《跨世紀的中國外交》,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0年》,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吳東之《中國外交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教學方式:授課、自學與討論相結合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當代資本主義與全球化研究
總學時:36 學分:2 開課學期:4
開課單位:科社所 任課教師:俞思念
內容概要:1、當代資本主義研究發展的歷史進程。
2、當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系。
3、怎樣認識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與全球化的新發展。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許征帆:《怎樣認識當代資本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丹尼爾?貝爾:《工業社會的來臨》,新華出版社,1995年。
教學方式:授課、自學與研討結合

❷ 中國外交史(1949-今)

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截至2007年12月28日,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如下(按洲際、建交時間排列):
「亞洲」
1949.10.06 朝鮮
1949.10.16 蒙古
1950.01.18 越南
1950.04.01 印度
1950.04.13 印度尼西亞
1950.06.08 緬甸
1951.05.21 巴基斯坦
1955.01.20 阿富汗
1955.08.01 尼泊爾
1956.08.01 敘利亞
1956.09.24 葉門
1957.02.07 斯里蘭卡
1958.07.19 柬埔寨
1958.08.25 伊拉克
1961.04.25 寮國
1971.03.22 科威特
1971.08.04 土耳其
1971.08.16 伊朗
1971.11.09 黎巴嫩
1971.12.14 塞普勒斯
1972.09.29 日本
1972.10.14 馬爾地夫
1974.05.31 馬來西亞
1975.06.09 菲律賓
1975.07.01 泰國
1975.10.04 孟加拉國
1977.04.07 約旦
1978.05.25 阿曼
1984.11.01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988.07.09 卡達
1988.11.20 巴勒斯坦
1989.04.18 巴林
1990.07.21 沙烏地阿拉伯
1990.10.03 新加坡
1991.09.30 汶萊
1992.01.02 烏茲別克
1992.01.03 哈薩克
1992.01.04 塔吉克
1992.01.05 吉爾吉斯斯坦
1992.01.06 土庫曼
1992.01.24 以色列
1992.04.02 亞塞拜然
1992.04.06 亞美尼亞
1992.06.09 喬治亞
1992.08.24 韓國
2002.05.20 東帝汶

「非洲」
1956.05.30 埃及
1958.11.01 摩洛哥
1958.12.20 阿爾及利亞
1959.02.04 蘇丹
1959.10.04 幾內亞
1960.07.05 迦納
1960.10.25 馬里
1960.12.14 索馬里
1961.02.20 剛果(金)
1962.10.18 烏干達
1963.12.14 肯亞
1963.12.21 蒲隆地
1964.01.10 突尼西亞
1964.02.22 剛果(布)
1964.04.26 坦尚尼亞
1964.09.29 中非
1964.10.29 尚比亞
1964.11.12 貝南
1965.07.19 茅利塔尼亞
1970.10.15 赤道幾內亞
1970.11.24 衣索比亞
1971.02.10 奈及利亞
1971.03.26 喀麥隆
1971.07.29 獅子山
1971.11.12 盧安達
1971.12.07 塞內加爾
1972.04.15 模里西斯
1972.09.19 多哥
1972.11.06 馬達加斯加
1972.11.28 查德
1974.03.15 幾內亞比索
1974.04.20 加彭
1974.07.20 尼日
1975.01.06 波札那
1975.06.25 莫三比克
1975.11.13 葛摩
1976.04.25 維德角
1976.06.30 塞席爾
1977.02.17 賴比瑞亞
1978.08.09 利比亞
1979.01.08 吉布地
1980.04.18 辛巴威
1983.01.12 安哥拉
1983.03.02 象牙海岸
1983.04.30 賴索托
1993.05.24 厄利垂亞
1990.03.22 納米比亞
1998.01.01 南非
2007.12.28 馬拉維

「歐洲」
1949.10.02 前蘇聯
1949.10.04 保加利亞
1949.10.05 羅馬尼亞
1949.10.06 捷克
1949.10.06 斯洛伐克
1949.10.06 匈牙利
1949.10.07 波蘭
1949.11.23 阿爾巴尼亞
1950.05.09 瑞典
1950.05.11 丹麥
1950.09.14 列支敦斯登
1950.09.14 瑞士
1950.10.28 芬蘭
1954.10.05 挪威
1955.01.02 塞爾維亞①
1964.01.27 法國
1970.11.06 義大利
1971.05.06 聖馬利諾
1971.05.28 奧地利
1971.10.25 比利時
1971.12.08 冰島
1972.01.31 馬爾他
1972.03.13 英國
1972.05.18 荷蘭
1972.06.05 希臘
1972.10.11 德國
1972.11.16 盧森堡
1973.03.09 西班牙
1979.02.08 葡萄牙
1979.06.22 愛爾蘭
1991.09.11 愛沙尼亞
1991.09.12 拉脫維亞
1991.09.14 立陶宛
1991.12.27 俄羅斯
1992.01.04 烏克蘭
1992.01.20 白俄羅斯
1992.01.30 摩爾多瓦
1992.05.12 斯洛維尼亞
1992.05.13 克羅埃西亞
1993.10.12 馬其頓
1994.06.29 安道爾
1995.01.16 摩納哥
1995.04.03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2006.07.06 黑山

「美洲」
1960.09.28 古巴
1970.10.13 加拿大
1970.12.15 智利
1971.11.02 秘魯
1972.02.14 墨西哥
1972.02.19 阿根廷
1972.06.27 蓋亞那
1972.11.21 牙買加
1974.06.20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74.06.28 委內瑞拉
1974.08.15 巴西
1976.05.28 蘇利南
1977.05.30 巴貝多
1979.01.01 美國
1980.01.02 厄瓜多
1980.02.07 哥倫比亞
1983.01.01 安地卡及巴布達
1985.07.09 玻利維亞
1985.10.01 格瑞那達
1988.02.03 烏拉圭
1997.05.23 巴哈馬
2004.03.23 多米尼克
2007.06.01 哥斯大黎加

「大洋洲及太平洋島嶼」
1972.12.21 澳大利亞
1972.12.22 紐西蘭
1975.11.05 斐濟
1975.11.06 薩摩亞
1976.10.12 巴布亞紐幾內亞
1982.03.26 萬那杜
1989.09.11 密克羅尼西亞
1997.07.25 庫克群島
1998.11.02 湯加
2007.12.12 紐埃
註:①.1955年01月02日,我國與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後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建交。1992年04月27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宣布成立。2003年02月0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06月03日,黑山共和國宣布獨立。2006年06月05日,塞爾維亞共和國宣布繼承塞黑的國際法主體地位。.

❸ 《中國外交六十年》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外交六十年》(王逸舟譚秀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IM8e0RlLEbf-bMOeqf8GAw

提取碼:skyt

書名:中國外交六十年

作者: 王逸舟/譚秀英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9-9
頁數:280

內容簡介

《中國外交六十年(1949-2009)》內容簡介:由於種種原因,波瀾壯闊、有聲有色的當代中國外交,迄今為止並沒有獲得全面深入的學術探究;在若干領域,中國學者的工作甚至落在某些外國同行的後面。在筆者看來,如果說中國學界既往的努力有一些重要成效和特色的話,它們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中國外交的基本指導思想、領袖外交方略和重大外交事件的分析;二是對中國外交的國際背景及大國博弈過程的討論。理論研究是與實際進程一致的。過去的外交基本上局限在「高政治」領域,多半是圍繞戰爭與和平、重要國家的關系調整和主要領導人的「大手筆」推動。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啟動和推進,中國外交在保持傳統優勢和目標的前提下,公眾有了更多了解和參與,國家與社會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外交工作有了更多的使命、動力和目標,呈現多元、多樣的「樹狀」形態,在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政治與經濟、軍事安全、社會文化、體育及貿易往來、地方與中央關系、民族區域特色等——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誇張地講,新中國建國六十年來中國外交史卷的壯觀與多彩,不只在中國自身歷史上少有,即便從世界史范圍觀察也不多見。從最簡單的意義上說,本叢書是一種「彌補空白」的嘗試,是中國學者自己而非外人對「自家事務」的理論述說。

作者簡介
王逸舟,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系主任、《世界經濟與政治》雜志主編等職。主要著作有:《匈牙利道路》(1987)、《波蘭危機》(1988)、《當代國際政治析論》(1995)、《西方國際政治學》(1998)、《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2003)、《中國外交新高地》(2008)。譯著包括:《經濟體制》(1987)、《政治與市場》(1992)、《政治學概論》(1993)、《權力精英》(1994)。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先後到過四十多個國家訪學、研究和參會;其中,1996年到1997年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做訪問學者。

❹ 新中國外交史

1、建國後迎來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
建國一周年,中國已同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另有英國、荷蘭等8個國家承認了新中國。
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蘇建交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促進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打破了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鞏固了中蘇人民的團結。)
2、提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目的:積極發展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國家友好關系)
②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原則
③意義
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國處理國家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
它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成為世界上解決國家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
3、 日內瓦會議 (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
1954年,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
4、萬隆會議(亞非會議)
1955年,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同的方針,為會議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❺ 新中國的外交史的詳細內容

新中國外交史總結

1、建國以前的外交政策:
A、七屆二中全會:首次提出革命勝利後的外交政策(同時注意首次提出工業化)
B、《共同綱領》:擁護世界和平與合作,反對侵略和戰爭(首次以憲法形式提出)
C、建國當天:毛澤東宣告:願與平等待我之國家建交。
2、建國初期的外交
A、國際關系的特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立;美國對華「三政策」。
B、外交政策:
「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政府舊的屈辱外交關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使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再考慮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為鞏固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了基礎。
「一邊倒」(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與兩大陣營對立的形勢有關)
團結世界各國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53年為解決中印、中緬關系而提出,標志外交政策成熟)。
C、外交成就:
建國第一年與17個國家建交(第一個國家是蘇聯)
日內瓦會議(1954,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
亞非會議(1955,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
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A、外交環境的惡化:中美繼續敵對;中蘇關系惡化。
B、外交政策:「一大片」(發展與亞非拉國家的友好關系)。
4、7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大發展
A、中美關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成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聞。
1972年尼克松訪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
B、中國加入聯合國:1971年加入,並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因國際地位提高)。
C、中日關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兩國關系正常化。
D、同中國建交熱潮:打破了美國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打開了我國外交的新局面。
E、外交政策:毛澤東劃分「三個世界」,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
5、新時期的外交政策
A、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
B、不結盟政策(是獨立自主原則的具體表現)。
C、重視和第三世界發展關系(建國以來一直延續著重視亞非拉國家的傳統政策)。
D、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E、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經濟政策)。

❻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剪切黨就不勞駕了)

最佳答案兩次鴉片戰爭是列強為獲取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由於中國的落後和清政府的腐敗,戰爭均以中國戰敗而結束。戰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定,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客觀上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本文從以下幾方面略做分析.

1、政治方面

(1)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戰後,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大量割地、賠款,使中國人民認清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逐漸對它喪失了希望;為支付大量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階級矛盾更加激化,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

(2)中國由「閉關鎖國」到對外開放,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自明朝中後期起推行的「閉關鎖國」政策,阻斷了中西方正常的科技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國落後。鴉片戰爭後,國門被迫打開,雖不是清政府的意願,但客觀上刺激了中國向西方學習,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2、經濟方面

(1)促使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兩次鴉片戰爭後,都被迫開放了大批通商口岸,列強通過「合法」手段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中國逐漸被捲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隨著農業、手工業的分離,加之外商在華企業和洋務派民用工業豐厚利潤的刺激,中國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機器,投資創辦近代企業,中國的民族工業誕生了。

(2)開啟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歷程。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洋務派深感西方科技的先進,要「剿發捻,勤遠略」,就要學習西方。於是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軍事、民用工業,由此開啟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歷程。

3、思想文化方面

(1)促使一批愛國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注目世界,學習西方。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迫於時代的局限,二人的主張未能實施,但邁開了中國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深感「中國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強敵,中國遇到了千年未有之變革」,掀起了一場名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將林、魏二人的「師夷長技」主張付諸實踐。

(2)先進的中國人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洪仁玕的《資政新篇》,雖迫於客觀環境和階級局限性未能實施,但它是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3)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洋務派認識到西方科學技術的先進,更認識到要有「制器之器」需要「制器之人」,先後創辦了30多所新式學堂,培養軍事、翻譯、科技等人才;為進一步了解西方,避免洋人「挾技居奇」,洋務派還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創辦新式學堂和派遣留學生開啟了中國教育近代化歷程。

4、軍事方面

促進了中國國防建設的現代化。為鎮壓人民起義、抵禦列強侵略,洋務派先後創建了一批軍工企業,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開啟了國防建設現代化的歷程。

總之,列強的侵略客觀上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客觀上對中國社會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正象馬克思在《不列顛的印度統治未來結果》一文中所說的那樣「……(殖民主義)要完成雙重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❼ 中國外交史的介紹

作者黃安余,男,1963年12月生,安徽全椒人。1994年7月,在華東師范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1998年6月,在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華東政法學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勞動就業和勞工問題研究。曾在《經濟科學》、《江淮論壇》、《民國檔案》、《江海學刊》、《台灣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多篇。獨立撰寫並出版著作兩部。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外交史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溯源碼有分國家認證的嗎 瀏覽:218
如何通過app查詢產檢報告 瀏覽:944
拉結爾安卓手機怎麼用 瀏覽:695
驅動級進程代理源碼 瀏覽:782
androidshape畫線 瀏覽:510
程序員想辭職被拒絕 瀏覽:101
java面試邏輯 瀏覽:749
如何下載全英文app 瀏覽:724
js函數式編程指南 瀏覽:380
為什麼安卓手機相機啟動會卡 瀏覽:341
python中t是什麼意思 瀏覽:765
移動硬碟內存加密 瀏覽:407
單片機測角度 瀏覽:864
URL伺服器地址怎麼填 瀏覽:438
壓縮餅干會導致血糖高嗎 瀏覽:569
cad中xc命令怎麼用 瀏覽:424
戴爾伺服器怎麼看網卡介面 瀏覽:823
鹽鐵論pdf 瀏覽:424
最短路徑的生成演算法可用 瀏覽:457
蘋果備忘錄怎麼不能加密了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