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論語集注pdf

論語集注pdf

發布時間:2022-07-25 08:23:59

① 求,張志偉《西方哲學十五講》電子版,百度雲也可以,謝謝。

《西方哲學十五講》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bVFS2DZr8jgWh_xmupR4Sg

pdf" data_size="21.53M" data_filelogo="https://gss0.bdstatic.com//yun-file-logo/file-logo-6.png" data_number="1" data_sharelink="https://pan..com/s/1bVFS2DZr8jgWh_xmupR4Sg" data_code="e47x">

提取碼: e47x

有兩種事物,征服了整個精神的歷史,我們愈是思索,就愈難以抑制贊嘆和敬畏頭上的星空和心靈的法則,從很早以前,到很久以後,這種愛將牢固地支配著一類智慧,就是哲學。本書系的內容設計充分照顧到社會上一般青年讀者的閱讀選擇,適合自學;同時又能滿足大學通識課教學的需要。每一種書都有一定的知識系統,有相對獨立的學科範圍和專業性,但又不同於專業教科書,不是專業課的壓縮或簡化。

② 論語哪個版本的好

如果你是高校里學文史專業的童鞋,或是專門搞《論語》研究的朋友,請您忽略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僅僅為那些喜歡《論語》、希望讀懂《論語》的社會各界朋友提供一些簡單易上手的輔助書目。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孔子之言行,孔子之思想,孔子之人格氣象,皆在《論語》一書中有極具體、極生動、極真切的展現。它的文字並不艱深,三言兩語,溫文爾雅,含蓄有致,真心值得向大家推薦!如果您覺得閱讀《論語》原文比較費勁,那麼,希望下面這些書可以幫助到你:朱熹《論語集注》(商務印書館)
一、朱熹《論語集注》(商務印書館)關於這本書,您也可以找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古代有許多《論語》的經典注本,如《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正義》《論語通釋》……對於初學者來說,恐怕難度較大,故不作推薦。這里推薦的《論語集注》,是宋儒朱熹的經典著作。它採用淺近的文言文,匯集了古人的一些精彩言論,只言片語,便剖析出孔子的思想精髓。當然,這本書適合有一點文言文基礎的讀者朋友。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二、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應是公認的《論語》入門較好的注本了。楊伯峻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是黃侃先生的弟子。他的這本《論語譯注》,最不簡單之處在於——楊伯峻先生將自己極高的文字學功底,融化到許多平實的語言中。這本書的解字解詞力求簡單易懂,不做過多的引申,讓人讀起來非常親切。當然,這本書有些內容也解說得比較簡略。因出版較早,有些論說觀點也比較陳舊了。錢穆《論語新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三、錢穆《論語新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應是今人著作中比較「正規」的注本了。錢穆先生是近現代偉大的歷史學家,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他總是抱著濃濃的溫情與敬意。他本人也是一個典型的「儒家」代表。這本《論語新解》,說是「新解」,其實不「新」。錢穆先生參考了歷代注本華,用他自己一個「儒者」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說,這本書的背後,有一個儒家的靈魂。趙松元、張中之《論語講讀》(天津人民出版社)四、趙松元、張中之《論語講讀》(天津人民出版社)趙松元、張中之兩位先生編著的《論語講讀》,其實是一本大學課堂的講義,此書只能在「孔夫子」上買到。書比較厚,但文字通暢易讀。這本書前面有一篇深入淺出的導言,將孔子與《論語》的相關內容講得很清楚,後面更是逐字逐句分解《論語》各篇章。它不僅遵循傳統訓詁,不胡亂解,而且還挖掘了許多具有現代性的、有意思的內容,值得當代年輕人一讀!李澤厚《論語今讀》(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五、李澤厚《論語今讀》(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李澤厚先生是當代著名的哲學家,相信許多人都知道他的《美的歷程》,也能從他的文字中讀到一種沉甸甸的人文關懷。確切地說,這本《論語今讀》不算一本入門讀物。它更像是李先生的讀書心得,是自己讀《論語》時寫下的札記、論說,它們長短不一,品類不齊,書頁間時常閃現出智慧的火光。閱讀這本書,就像在昏燈下與一位智者在交談。當然,前提是您讀過了《論語》。關於「大師」也許有些朋友會問:「咦,為什麼沒有推薦南懷瑾大師的《論語別裁》?」是的,真心不推薦!南懷瑾大師很擅長發揮語言的魅力,《論語別裁》中,確實有一些精彩的言語和奇妙的見解,但是,它在對《論語》的訓詁解析上,顯得很不專業,甚至漏洞百出。如果您是初次接觸《論語》,我會嚴肅地勸告您,暫且放下南大師的這本專著吧!路邊的麻辣燙,偶爾嘗嘗也就算了,千萬別多吃。

③ 金屬塑性加工原理 彭大暑

愛 國
1.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志
13.朝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 強
39.天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71.見善則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81.不貴於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厚 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87.仁者壽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論語"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卷九十六 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貴 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敦 親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118.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2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列傳》
重 義
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12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131.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尚 勇
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136.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0.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141.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好 學
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1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5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並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 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54.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1.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聖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 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16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審 勢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17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174.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180.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准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82.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預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85.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驕傲不可滋長,慾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志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18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8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1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蜀書"先住傳》 19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191.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求 新
19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19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 ——《宋史"王安石列傳》 197.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198.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99.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200.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201.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20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0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④ 求《論語集注 》PDF格式百度雲

論語集注

鏈接:https://pan..com/s/1ydsOJmKxFQvk1YjuAGnWVg

提取碼:UOGU

⑤ 哪個版本的詩經比較好

《詩經》我推薦中華書局的《詩經注析》,內面有字音,音韻辨析,分章斷句,運用現代的新型思想進行賞析,大膽拋掉了古代大多數簡單的「美刺」等倫理教化似的觀點,這是十分好的,所以詩經版本尤其注意,因為古代很多版本對詩經的分析十分牽強,例如《關雎》硬是被毛氏(古代最權威的詩經解本)說成是「美後妃之德」,這樣的觀點你能接受么?例外《詩經注析》也能合理吸收古代詩經賞析的經典觀點,每篇開頭有一個主題的介紹,使讀者對詩經篇目大致有個總體的把握,還有一些故事或是背景的介紹,但排版是繁體右排本的。共兩本,價格有些貴,大概60左右吧。
例外上海古籍出版社本是中華書局的一個分支,後來分立出來的,它的詩經基本是參照中華書局的,卻大肆刪減,採用現代白話體,適合只想隨便看看的。
萬卷出版社的《詩經》注音很好,比較麻煩的字都直接在字上面注音,字體很突出,版本質量居中,價格很經濟。18元
其他版本我也翻過一些,覺得論質量上乘皆不如中華書局的《詩經注析》,論經濟實用價值又不如萬卷出版社的《詩經》。

⑥ 《論語今讀》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論語今讀》(李澤厚)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GZrzVP3s1fux11pe3VtfLQ

提取碼: yev3

書名:論語今讀

作者:李澤厚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份:2004-3

頁數:538

內容簡介:

《論語今讀》完成於1989―1994年期間,為李澤厚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先後對二十篇《論語》逐一讀解。其書的體例分為譯、注、記。譯章盡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採用直譯,對於專有詞彙如「君子」、「小人」則一律不譯,而重要的詞彙如「仁」「禮」「義」則有專章說明;注則參考朱熹的《論語集注》、劉寶楠的《論語正義》、陳樹德的《論語集釋》等多家注,力求精簡全面;記是作者的評論、札記和解說。或講本文,或談哲學、或發議論,無一定之規,明白透徹,文體活潑。

⑦ 《論語》什麼版本的好

注音全譯論語

《注音全譯論語》這本書不錯哦,給大家推薦一下,非常適合初學者,原文+譯文+拼音+注釋。原文在左邊,譯文在右面。左右對照。新華出版社出的,非常好哦。這書還是精裝的,做得很用心。都是干貨,一點兒也不啰嗦。

⑧ 《論語集注》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論語集注》(朱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l9b0

書名:論語集注

作者:朱熹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齊魯書社

出版年份:1992-4

頁數:201

內容簡介:

《論語集注》主要內容:孔子和孟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由他們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傳世的《論語》、《孟子》二書,系孔子、孟子的言論輯錄,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到了宋代,儒學大師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篇獨立出來,與《論語》、《孟子》合稱《四書》。而由他著述的《四書章句集注》,備受推崇,數百年中被定為科舉考試的必備教材,成為對所世有深遠影響的儒家經典。

⑨ 《論語講記(套裝共9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論語講記(套裝共9冊)》(鍾茂森)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pwlWQbwoTwv8bEQuQ8q2zA

提取碼:be4z

書名:論語講記(套裝共9冊)

作者:鍾茂森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

頁數:328

內容簡介:

《論語講記(套裝全9冊)》內容簡介:《論語》一書,乃孔夫子與弟子講學之語錄,著筆始於春秋末期,編輯成書在戰國初期。輯錄者有孔子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也是研究孔子學說最重要的文獻。細講《論語》是鍾茂森博士研習儒釋道三家經典的又一心得報告。本次細講,前後歷時三年,累計二百八十二小時,博士「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把歷代古聖先賢對《論語》的記述、開解,撮取精要呈獻給今人,把自己的心得、感悟報告給大家。

在本次講習中,訓詁方面的參考,主要依朱熹的《論語集注》,義理闡發方面,主要依李炳南老先生的《論語講要》、蕅益大師的《論語點睛》以及江謙先生的《補注》。在沒有說得很詳盡之處,也兼采眾家之長。宋代大儒程子曰:「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又曰:「學者須將論語中諸弟子問處便作自己問,聖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意在強調讀書重在變化氣質,虛心涵泳,內化成自己的人格,才有讀《論語》的真實受用。

《論語講記》整理成書共計九冊。

⑩ 《論語集注》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論語集注》(朱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rLVeVqiLAvpRoDnQv4TNbg

密碼:9isu

書名:論語集注

作者:朱熹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齊魯書社

出版年份:1992-4

頁數:201

內容簡介:

《論語集注》主要內容:孔子和孟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由他們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傳世的《論語》、《孟子》二書,系孔子、孟子的言論輯錄,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到了宋代,儒學大師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篇獨立出來,與《論語》、《孟子》合稱《四書》。而由他著述的《四書章句集注》,備受推崇,數百年中被定為科舉考試的必備教材,成為對所世有深遠影響的儒家經典。

閱讀全文

與論語集注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測試流媒體伺服器的並發能力 瀏覽:159
溯源碼有分國家認證的嗎 瀏覽:218
如何通過app查詢產檢報告 瀏覽:944
拉結爾安卓手機怎麼用 瀏覽:695
驅動級進程代理源碼 瀏覽:782
androidshape畫線 瀏覽:510
程序員想辭職被拒絕 瀏覽:101
java面試邏輯 瀏覽:749
如何下載全英文app 瀏覽:724
js函數式編程指南 瀏覽:380
為什麼安卓手機相機啟動會卡 瀏覽:341
python中t是什麼意思 瀏覽:765
移動硬碟內存加密 瀏覽:407
單片機測角度 瀏覽:864
URL伺服器地址怎麼填 瀏覽:438
壓縮餅干會導致血糖高嗎 瀏覽:569
cad中xc命令怎麼用 瀏覽:424
戴爾伺服器怎麼看網卡介面 瀏覽:823
鹽鐵論pdf 瀏覽:424
最短路徑的生成演算法可用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