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馬克思在手稿中論述了勞動實踐對於人類文明和歷史進步的偉大意義。他指出,人正是通過勞動這種有意識的生命活動創造了社會的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因此,「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
這一科學論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正如恩格斯所說,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正是在「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鑰匙」。
馬克思從這個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前提出發,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歷程進行了全面考察,強調這種理論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的現實經濟關系演變的反映。他一方面肯定了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在理論領域的積極成果,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他們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立場,批判了他們的唯心主義觀點和形而上學研究方法。
馬克思批判地改造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異化概念,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並以此為核心展開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哲學批判。
馬克思具體闡明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勞動的四個基本特徵:
一是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
由於社會的生產資料掌握在資本家手中,工人生產的產品不但不為工人所擁有,反而成為支配工人的異己的敵對的力量。工人生產的產品越豐富,他就越貧窮。工人提供的商品越多,他自己就越是變成廉價的商品。
二是工人同自己的生產活動相異化。
勞動本來是人的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生命活動的表現。然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對工人來說具有外在的強制性質。工人在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愉悅,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忍受肉體的摧殘和精神的折磨。
三是認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
人是類存在物,自由自覺的活動即勞動是人的類本質。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既失去了自由和自覺的勞動,又失去了賴以實現和確證其生命活動的對象世界,殘酷的剝削和奴役使勞動變成了僅僅勉強維持勞動者肉體生存的手段。
四是人同人相異化。
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同自己的生產活動和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勞動、同他人的勞動產品相異化,由此產生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的階級關系,產生了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對抗和斗爭。
(1)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pdf擴展閱讀:
馬克思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剖析,揭示了資產階級社會中資本與勞動的不可調和的對立,指出私有財產的存在必然造成異化勞動,因而必然給工人階級和整個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強調只有揚棄私有財產才能消除異化勞動,而要使社會從私有財產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必須通過工人解放這種政治形式。共產主義是自我揚棄的運動,在現實中將經歷一個及其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這部手稿還對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對費爾巴哈哲學和黑格爾辯證法進行了深入分析。馬克思高度評價了費爾巴哈對唯心主義所作的批判,充分肯定費爾巴哈對唯物主義的貢獻,同時也指出了費爾巴哈哲學的局限性;在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闡發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積極成果,提出了吸收和改造這種辯證法思想的任務。
『貳』 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pGDWO87qjWmwq__LzhdECg
『叄』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馬恩著作第幾卷
1、中文有兩個《全集》版本,即《全集》第1版第42卷的版本和《全集》第2版第3卷的版本。
2、單行本共有三個,即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劉丕坤譯本,1985年人民出版社根據《全集》第1版第42卷譯文排印的版本,以及2000年人民出版社根據《全集》第2版第3卷譯文排印的版本
1、《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第一次試圖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性考察,並初步闡述自己的新的經濟學、哲學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筆記本I 是馬克思在研讀了讓·巴·薩伊的《論政治經濟學》和亞·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兩部著作並寫了摘要之後,斯密把資產階級社會中工人階級、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形式即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視為他的價值理論的核心因素,稱它們是收入、交換價值的原因和自然價格的組成部分。
2、馬克思把斯密學說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這三個經濟范疇加以比較分析,揭示了斯密學說的矛盾。各欄分別加上標題《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馬克思在闡述和分析時按標題分三欄或兩欄書寫,後來甚至不分標題分欄書寫。馬克思揭露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雖然認識到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卻不考察工人同生產的直接關系,他詳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的異化勞動。對馬克思的這一長篇論述,編者冠以標題《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
3、在寫筆記本II以前,馬克思對約·拉·麥克庫洛赫《論政治經濟學的起源、發展特殊對象和重要性》(法譯本)及該書譯者吉·普雷沃寫的《譯者對李嘉圖體系的思考》作了摘要。馬克思還寫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筆記本II只保存下來第XL頁至XLII頁。編者對這幾頁筆記加上標題:的觀點同斯密、薩伊的觀點相對照,看到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內部的差別。筆記本III的內容不是一篇完整的、合乎邏輯構思的論文,而是馬克思把自己的思考立即記述下來的筆記。寫在筆記本III第XXXIX頁和XL頁上的一篇《序言》草稿,標題是馬克思加的,現作為獨立的部分編 在《手稿》的開頭。現在的標題都是編者按內容分別加上的。
4、筆記本III開頭部分是對筆記本II未保存下來的第XXXVI頁的補充:是對筆記本II未保存下來的第XXXIX頁的若干補充。補充一《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先就有產和無產的對立向資本和勞動的對立發展作了簡短補充,然後以比較長篇幅論述通過揚棄私有財產來拋棄人的自然異化。馬克思試圖對取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新社會的本質特徵,即對共產主義進行理論論證。編者按其內容編入補充之二和補充之三。補充之二是《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開關部分是馬克思在論述共產主義這一題目中所寫的第六點;即對黑格爾辯證法的分析,馬克思轉而批判分析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這又是對關於揚棄人的自我異化的進一步補充,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體系,馬克思並沒有從內容和邏輯上把批判分析進行下去
『肆』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歷史還原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約寫於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在馬克思生前沒有發表。1927年,蘇聯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3卷附錄將這部手稿中的《第三手稿》(即筆記本III)的大部分以俄譯文發表,但誤認為它是《<神聖家族>的准備材料》。1932年,蘇聯出版的《馬克思全集歷史考證版》第1部分第3卷以德文原文發表了全部手稿,並冠以標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982年新出版的《馬克思全集歷史考證版》在發表《手稿》時採用了兩種方式編排。第一種按《手稿》的寫作時間、階段的順序編排。第二種按《手稿》的邏輯結構和思想內容編排,並由編者加了標題。這里發表的《手稿》中文版是根據邏輯結構編排的《手稿》校訂的。
『伍』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作者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19世紀40年代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馬克思。該書主要講述了馬克思總結自己的思想與思考經濟與哲學等有關問題的手稿
『陸』 《1844哲學與經濟學手稿》最新txt全集下載
1844哲學與經濟學手稿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柒』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講述了什麼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系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第一個成果,雖然這部著作尚有未成熟的地方,然而在馬克思的思想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在《手稿》中,馬克思對唯物史觀的某些命題作了非常重要的論述,如通過對人的勞動分析進而說明人們的社會關系。
馬克思是從黑格爾對人的勞動分析人手的。馬克思指出,黑格爾站在現代經濟學家的立場上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看作自我確證的本質,但是黑格爾並沒有看到勞動的消極方面,即沒有看到勞動所受到的來自客體的制約;更為重要的是,黑格爾從整體上輕視人類的物質生產勞動。他「唯一知道並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的勞動」。馬克思認為,人的勞動的積極方面表現為人對自然的改造,其消極方面則表現為人從屬於自然,人如不改造自然,就無法維持生命的延續。人正是通過不斷改造自然的活動才培養了人的本質特徵和人的本質力量。在馬克思看來,作為人的勞動是自覺的、有意識的並能夠從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是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統一。馬克思還改造和吸收了費爾巴哈的「類」的概念,認為只有勞動才使人形成為「類」。這就為唯物史觀的創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因為人的「類生活本身即社會」,而「國家是由人們組成的」,也是一種類生活,人把自己看作是社會存在物。這一系列的新觀點,都指明要探尋歷史的奧秘,必須從人出發,從人的勞動出發。人的勞動才是蘊含著歷史之謎的關鍵范疇。這樣,馬克思就抓住了理解人類歷史的最終的決定力量即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在馬克思看來,歷史的發展使勞動產生了異化,通過勞動異化的分析,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所以有必要對異化的原因進行分析來探尋歷史發展的規律。異化勞動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表現在勞動者的勞動與勞動產品的異化上。
這就是說,勞動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作為一種異化的存在物和勞動者相對立的。這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活動的某種概括:工人生產的產品越多,他就越貧困。這種異化勞動為工人帶來的是災難。勞動建造了宮殿,但工人卻住進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但工人卻變成了畸形。
第二,勞動自身的異化。
這就是說,勞動對勞動者而言是否定的、外在的。工人在勞動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摧殘,精神受到折磨。這種勞動不是自願的而是強制的,不是屬於自己的,而是屬於別人的。
第三,異化勞動表現為勞動者與人的類本質的異化。
這種表現是上面的異化合乎邏輯的結果。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奪去了勞動產品,從外部強加給勞動者,也就從人那裡奪走了他作為人的類生活。人類自己的本質變成了僅僅是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這樣人的類本質也就和人自身相異化了。
第四,人與人相異化。
這是馬克思關於異化勞動的分析最為重要的結論。如果一個人的勞動都不是屬於他自身的,那麼他的產品、他的活動屬於誰?這樣,異化勞動的根源就找到人與人的關繫上來,必然通過生產關系和財產關系來加以說明。這正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的觀點之所在。馬克思指出:「通過異化的、外在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跟勞動格格不入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同這個勞動的關系。工人同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僱主起個別的什麼名字)同這個勞動的關系。」
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只是在人類社會的一定發展階段上出現的現象,它的發展必定會導致自身的否定,從而消滅異化,恢復正常的勞動樂趣。他甚至把共產主義理解為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
我們知道,馬克思在《手稿》中是使用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用過的「異化」的概念來批判私有財產的。這種批判雖然包含著深刻的思想,但還不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聯系出發的。馬克思所由以出發的感性具體是這樣的客觀經濟事實:工人創造的財富越多,他越貧困;工人勞動的產品彷彿是一種外在的東西和權力與他對立著。不僅如此,就連勞動自身也成為一種外在於他的東西和他對立著,不屬於他,而屬於另一個人。勞動的異化使他對自己的族類也異化了。這種異化的實質在於從事生產勞動的人創造了不屬於他的產品,同時也就創造了非生產者佔有生產資料和產品的權力。可以說,這是對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和勞動對抗的較為抽象的概括。這個結論已經撇開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許多關於自由、平等的虛假表象,而抽取了所有對抗現象的某種共同的東西。但是這種抽象仍然沒有涉及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層結構。這正好反映了這樣的狀況,唯物史觀仍在開創之中。《手稿》提出的只是唯物史觀的一個初步的輪廓,許多細節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的進一步研究。
『捌』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全文在哪可以找到
共三稿。
第一手稿
工資
資本的利潤
資本
資本對勞動的統治和資本家的動機
資本的積累和資本家之間的競爭
地租
教化與勞動
等
等
傳送門: http://www.doc88.com/p-205939540028.html
『玖』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pGDWO87qjWmwq__LzhdE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