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十書》的歷史意義
《建築十書》的作者維特魯威是公元1世紀初一位羅馬工程師的姓氏,全名為馬可·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 維特魯威出身富有家庭,受過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臘語,能直接閱讀有關文獻。他的學識淵博,通曉建築、市政、機械和軍工等項技術,也鑽研過幾何學、物理學、天文學、哲學、歷史、美學、音樂等方面的知識。他先後為兩代統治者愷撒和奧古斯都服務過,任建築師和工程師,因建築著作而受到嘉獎
歷史意義:
1.簡介
《建築十書》由古羅馬建築師和工程師維特魯威所著,全書分為十卷,是現存最古老且最有影響的建築學專著。內容涉及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建築構圖原理、西方古典建築型制、建築環境控制、建築材料、市政設施、建築師的培養等等。
本書以高履泰先生的中譯本為依據,將哈佛大學M.H.摩爾根教授譯本中的插圖熟數收入,使用全書內容豐富,資料更全面。適合建築設計人員,建築理論、建築史研究人員以及高等院校建築學會專業、城市規劃專業師生學習和借鑒。
2.概述
《建築十書》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惟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築典籍。於公元前27年由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著,約於公元前14年出版。全書分十卷,內容包括建築教育、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原理、建築材料、建築構造作法、施工工藝、施工機械和設備等。書中記載了大量建築實踐經驗,闡述了建築科學的基本理論。在文藝復興時期頗有影響,對18、19世紀中的古典復興主義亦有所啟發,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參考價值的建築科學全書。
3.祥解
《建築十書》的體系相當完備,分為十卷:第一卷,建築師的教育,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築材料;第三、四卷、廟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築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內裝修及壁畫;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學,日晷和水鍾;第十卷,機械學和各種機械。
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主張一切建築物都應當恰如其分地考慮「堅固、方便、美觀」。他認為建築構圖原理主要是柱式及其組合法則(見古典柱式),建築物「勻稱」的關鍵在於它的局部、整體都以一個必要的構件作為度量單位。
維特魯威關於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築構圖原理的論述總結古希臘建築的經驗,參照了希臘化時期小亞細亞建築師的著作。因此,《建築十書》也是了解希臘化時期建築的重要史料。但這一部分行文晦澀,頗多牴牾,而且對柱式的規定過於苛細。書中關於建築材料和結構、施工技術以及施工機械的論述,則是當時羅馬建築經驗的總結,態度嚴謹求實,內容全面深入,行文也比較流暢。維特魯威推崇希臘建築,但是不恰當地貶低羅馬建築,因而忽視了重要的拱券技術。這大約是因為那時羅馬建築剛剛進入盛期,還沒有獲得重大的成就,也可能是為了迎合奧古斯都皇帝推行的復古政策。
《建築十書》在古羅馬時期就有影響,中世紀時也並未完全失傳。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於1414年發現這本書的一個抄本,受到極大關注。1486年在羅馬印行了拉丁文本;1511年在威尼斯出版了插圖本;1521年出版了義大利文的譯本,有插圖和注釋。以後多次印行,並且很快譯成歐洲多種文字,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學的金科玉律。L.B.阿爾伯蒂的《論建築》基本上沿襲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理論家S.塞里奧說:「我認為,違反維特魯威的教導就是錯誤。」直到20世紀初,《建築十書》還被建築界奉為圭臬。
4.建築十書的成就
第一個成就:它奠定了歐洲建築科學的基本體系。
第二個成就:它十分系統的總結了希臘和早期羅馬建築的實踐經驗。
第三個成就:維特魯威相當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以及各類建築物的設計原理
第四個成就:維特魯威按照古希臘的傳統,把理性原則和直觀感受結合起來,把理性化的美和現實生活中的美結合起來,論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築藝術原理。
他對建築美的研究,始終聯系著建築物的性質,位置,環境,大小,觀賞條件以及實用,經濟等等,注意根據各種情況而修正規則,並不教條式的死守規則。
5.建築十書的缺點
除了科學本身發展水平的歷史局限之外,主要是:
第一,為迎合奧古斯都皇帝的復古政策,有意忽視共和末期以來券拱技術和天然火山混凝土的重大成就,貶低他們的質量。
第二;對柱式和一般的比例原則,做了過於苛細的量的規定。
第三:文字有點晦澀,有些地方語焉不詳,以致後來有些人隨意加以解釋。
『貳』 建築構圖中主從與重點具體是指什麼內容
建築構圖中主從與重點規則屬於建築構圖原理的基本范疇。
建築構圖原理的基本范疇有;
主從與重點
對比與呼應;
均衡與穩定;
節奏與韻律;
和比例與尺度。
建築構圖裡面的話肯定是主題建築的一些東西就比較重要啊。
『叄』 建築構圖中主從與重點具體指什麼內容
建築構圖中主從與重點規則屬於建築構圖原理的基本范疇。
建築構圖原理的基本范疇有;
主從與重點
對比與呼應;
均衡與穩定;
節奏與韻律;
和比例與尺度。
建築構圖裡面的話肯定是主體建築的一些東西就比較重要。
建築構圖法則是指導建築造型設計的原則,又是檢驗建築造型美觀與否的標准。在建築設計中,除了滿足功能要求、技術經濟條件以及總體規劃和基地環境等因素外,還要符合一些美學法則。
(3)建築構圖原理pdf擴展閱讀:
多樣統一,既是建築藝術形式的普遍法則,同樣也是建築創作中的重要原則。達到多樣統一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如對比、主從、韻律、重點等形式美的規律。
另外,建築物是由各種不同用途的空間組成的,它們的形狀、大小、色彩、質感等各不相同,這些客觀存在著的千差萬別的因素,是構成建築形式美多樣變化的物質基礎。
然而,它們之間又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諸如結構、設備的系統性與功能、美觀要求的一致性等。這些又是建築藝術形式能夠達到統一的內在依據。
所以,建築藝術形式的構圖任務,要求在建築空間組合中,結合一定的創作意境,巧妙地運用這些內在因素的差別性和一致性,加以有規律、有節奏的處理,使建築的藝術形式達到多樣統一的效果。
『肆』 建築十書
《建築十書》提出建築學的基本內涵和基本理論,建立了建築學的基本體系;主張一切建築物都應考慮"實用、堅固、美觀",提出建築物的"均衡"的關鍵在於它的局部。此外,在建築師的教育方法修養方面,特別強調建築師不僅要重視才更要重視德。這些論點直到今天還有指導意義。本書撰於公元前32-22年間,分十卷,是現存最古老且最有影響的建築學專著。書中關於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築構圖原理的論述總結了古希臘建築經驗和當時羅馬建築的經驗。
《建築十書》的作者維特魯威是公元前1世紀後期的一位羅馬工程師的姓氏,全名為馬可·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 維特魯威出身富有家庭,受過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教育,早年先後在愷撒和屋大維麾下從軍,在直屬軍事工程單位中工作,受到屋大維的眷顧和支持,並因建築著作而受到嘉獎。他是一位「希臘學」的學者,熟悉希臘語,能直接閱讀有關文獻。他的學識淵博,通曉建築、市政、機械和軍工等項技術,也鑽研過幾何學、物理學、天文學、哲學、歷史、美學、音樂等方面的知識。
《建築十書》的體系相當完備,分為十卷:第一卷,建築師的教育,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築材料;第三、四卷、廟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築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內裝修及壁畫;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學,日晷和水鍾;第十卷,機械學和各種機械。
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主張一切建築物都應當恰如其分地考慮「堅固、方便、美觀」。他認為建築構圖原理主要是柱式及其組合法則(見古典柱式),建築物「勻稱」的關鍵在於它的局部、整體都以一個必要的構件作為度量單位。
維特魯威關於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築構圖原理的論述總結古希臘建築的經驗,參照了希臘化時期小亞細亞建築師的著作。因此,《建築十書》也是了解希臘化時期建築的重要史料。但這一部分行文晦澀,頗多牴牾,而且對柱式的規定過於苛細。書中關於建築材料和結構、施工技術以及施工機械的論述,則是當時羅馬建築經驗的總結,態度嚴謹求實,內容全面深入,行文也比較流暢。維特魯威推崇希臘建築,但是不恰當地貶低羅馬建築,因而忽視了重要的拱券技術。這大約是因為那時羅馬建築剛剛進入盛期,還沒有獲得重大的成就,也可能是為了迎合奧古斯都皇帝推行的復古政策。
《建築十書》在古羅馬時期就有影響,中世紀時也並未完全失傳。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於1414年發現這本書的一個抄本,受到極大關注。1486年在羅馬印行了拉丁文本;1511年在威尼斯出版了插圖本;1521年出版了義大利文的譯本,有插圖和注釋。以後多次印行,並且很快譯成歐洲多種文字,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學的金科玉律。L.B.阿爾伯蒂的《論建築》基本上沿襲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理論家S.塞里奧說:「我認為,違反維特魯威的教導就是錯誤。」直到20世紀初,《建築十書》還被建築界奉為圭臬。
『伍』 我有一定的素描基礎,怎麼快速轉入建築的一些結構素描
不知道你的素描到了什麼樣子的程度。如果素描基礎很好,其實不太用擔心的哦。本來繪畫之間就是相通的。
首先,有專門的建築結構類型的書籍,一般選擇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比如建築結構[平裝]~何益斌(編者),或者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1世紀建築學及相關專業教材:建築結構(第5版)[平裝]~熊丹安(編者),程志勇(編者)來進行參考。平時,最好多看看建築類的網站,主要是熟悉建築類的繪畫方式。
其次,建築類對於透視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對於透視的一定要學的扎實。建築設計師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嚴謹且精細。
同時,也可以有針對性的請老師來教授。在這里回答,比較抽象,不容易知道你的問題所在,如果已經有選定的大學或者專業,不妨請教了解的教授給你提出建議。這樣比較有針對性。
推薦2本書,是我們建築系的參考書目,一個是建築十書,(《建築十書》由古羅馬建築師和工程師維特魯威著,撰於公元前32—22年間,分為十卷,譯見目錄,是現存最古老且最有影響的建築學專著。書中關於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築構圖原理的論述總結了古希臘建築經驗和當時羅馬建築的經驗。
《建築十書》的特點是:提出建築學的基本內涵和基本理論,建立了建築學的基本體系;主張一切建築物都應考慮「實用、堅固、美觀」,提出建築物整體以一個必要的構件作為基本模數的概念;建築物的「均衡」的關鍵在於它的局部。此外,在建築師的教育方法和修養方面,特別強調建築師不僅要重視才更要重視德。這些論點直到今天還有指導意義。
《建築十書》對後世的建築著作和建築創作有深遠的影響。在中世紀《建築十書》並未失傳,經過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直到20世紀初期,建築界都以《建築十書》作為規范,而且各國還流行抄本、譯本。譯者鑒於我國也應有此譯本,精心譯成此書,於1956年送審至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後經文化革命,荏苒30年後始得出版。原中譯本採用日譯本附圖,現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覓得哈佛大學M·N·摩爾根教授的譯本,將其中插圖與中譯本附圖並列,以期譯文更能詮釋,方便讀者閱讀)。另一本是建築空間組合論(《建築空間組合論(第3版)》從空間組合的角度系統地闡述了建築構圖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書的第一章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了建築形式與內容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第二、三章著重闡述功能、結構對於空間組合的規定性與制約性;第四章從美學的高度論證了形式美的客觀規律,並分別闡述了與形式美有關的建築構圖基本法則;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實例分別就內部空間、外部體形及群體組合處理等方面分析說明形式美規律在建築設計中的運用。)都算是擴展知識的,非常經典的書目。
同時上傳一本書籍,希望對你有幫助。提問者下載書籍不需要財富值。
滿意請採納我的回答。
『陸』 建築十書的編者推薦
《建築十書》的體系相當完備,分為十卷:第一卷,建築師的教育,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築材料;第三、四卷、廟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築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內裝修及壁畫;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學,日晷和水鍾;第十卷,機械學和各種機械。
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主張一切建築物都應當恰如其分地考慮「堅固、方便、美觀」。他認為建築構圖原理主要是柱式及其組合法則(見古典柱式),建築物「勻稱」的關鍵在於它的局部、整體都以一個必要的構件作為度量單位。
維特魯威關於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築構圖原理的論述總結古希臘建築的經驗,參照了希臘化時期小亞細亞建築師的著作。因此,《建築十書》也是了解希臘化時期建築的重要史料。但這一部分行文晦澀,頗多牴牾,而且對柱式的規定過於苛細。書中關於建築材料和結構、施工技術以及施工機械的論述,則是當時羅馬建築經驗的總結,態度嚴謹求實,內容全面深入,行文也比較流暢。維特魯威推崇希臘建築,但是不恰當地貶低羅馬建築,因而忽視了重要的拱券技術。這大約是因為那時羅馬建築剛剛進入盛期,還沒有獲得重大的成就,也可能是為了迎合奧古斯都皇帝推行的復古政策。
《建築十書》在古羅馬時期就有影響,中世紀時也並未完全失傳。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於1414年發現這本書的一個抄本,受到極大關注。1486年在羅馬印行了拉丁文本;1511年在威尼斯出版了插圖本;1521年出版了義大利文的譯本,有插圖和注釋。以後多次印行,並且很快譯成歐洲多種文字,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學的金科玉律。L.B.阿爾伯蒂的《論建築》基本上沿襲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理論家S.塞里奧說:「我認為,違反維特魯威的教導就是錯誤。」直到20世紀初,《建築十書》還被建築界奉為圭臬。
『柒』 公共建築設計原理的幾個問題
. 公共建築通常以交通、使用、輔助三種空間組成
2. 美國著名建築師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來』
3. 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採用的是「自由靈活的空間組合」開創了流動空間的新概念
4. 美國紐約賴特設計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展廳空間布置採用形式是串聯式
5. 賴特的古根汗姆美術館和貝律銘的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是運用幾何形構圖
6. 功能與流線分析是現代建築設計最常用的手段
7. 垂直方向高的建築需要考慮透視變形的矯正
8. 同樣大小冷色調較暖色調給人的感覺要大
9. 同樣距離,暖色較冷色給人以靠近感。
10.欲使過高的天花板感覺低矮一點,該天花板宜選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來比較粗,其飾面材料應採用淺顏色和暖色。
12.為保持室內空間穩定感,房間的低處宜採用低明度色彩。
13.醫院手術室內裝飾宜選用灰綠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體的三元色為紅、黃、藍;光的三原色為紅、綠、藍。
15.光源與人眼處於0~30°時眩光最強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築物整體或局部給人的視角印象大小和其實際大小的關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確的體現材料的力學特徵
18.人民大會堂頂棚採用層層退暈的劃分,加上滿天星的燈光效果,主要為了解決頂棚下墜問題。利用採光與燈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調整空間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獨特的比例形式
20.西方古典建築高度與開間的比例,愈高大愈狹長,愈低矮愈寬闊
21.『穩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與下之間的相對輕重關系的處理
22.總圖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築物與周圍環境之間關系緊湊,節約因地;適當處理個體與群體,空間與體形,綠化和小品的關系;合理解決採光、通風、朝向、交通與人流的組織
23.要使一座建築顯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動,在構圖中應採用對比的手法對比的手法有軸線對比、體量對比、方向對比、虛實對比、色彩對比
24.要使柱子看起來顯得細一些,可以採用暗色和冷色
25.巴西國會大廈在體型組合中採用了對比與協調的手法
26.展覽建築應使用穿套式的空間組合形式
27.影劇院建築空間組合的核心問題是觀眾廳、舞台、休息廳、門廳之間的關系
28.博物館設計一般要解決好三線問題——流線、視線、光線。
29.公共建築對稱的門廳,常採用軸線的方法表示空間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間的構成,主要依賴於建築和建築群體組合
31.在義大利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的布局中,強調了各種空間之間的對比
32.中國古代木結構大致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乾式三種
33.建築構圖原理的基本范疇有主從與重點、對比與呼應、均衡與穩定、節奏與韻律和比例與尺度
34.建築構圖的基本規律是多樣統一
35.超過8層的建築中,電梯就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36.建築的模數分為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和分模數,基本模數為100 mm。
37.一般平屋面的最小坡度為1:50。瓦屋面無望板坡度1:2、有望板1:2.5。石棉瓦坡度為1:3。波型金屬瓦坡度為1:4。壓型鋼板為1:7
38.通風屋面只能隔離太陽輻射不能保溫,適宜於南方
39.當坡地坡度較緩時,應採用平行等高線布置
40.加大開窗面積的方法來解決採光和通風問題較易辦到
41.建築樓梯梯段的最佳坡度為26°34′。最大坡度不宜超過38°。樓梯段部位凈高≮2.20m,樓梯平台部位凈高≮2.00m。
42.板式高層建築與塔式高層相比,具有體形系數小,冬季耗熱量少並且夏季通風散熱好,節能好。
43.白天熱島效應弱,晚間熱島效應強。地形條件會影響熱島現象。
44.太陽能採暖建築一般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被動式太陽能建築(passive solar building)指利用建築構件本身吸收太陽能,而不用設備。
45.建築自動化系統(BAS)不包括寬頻網系統。
46.生態建築的三大宗旨:(1)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環境保護。 (2)以人為本,滿足人類要求。(3)與周圍生態環境相融和。
47.大型醫院建築常以群體的形式出現原因是:根據不同功能特點分散布置,有利於組織不同的流線、爭取較好的通風和朝向、防止交叉感染。
48.中國首先提倡「體形環境設計」教學思想的是梁思成。
49.1992年巴西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簽署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里約宣言》、《21世紀議程》。
50.馬來西亞的楊經文是近年來蜚聲國際的生態建築師。
51.環境心理學一詞是由美國人普洛尚斯基和伊特爾森提出的。Kevin Lynch在他的《城市的意想》中,提出城市認知地圖的五個基本要素:路徑、標志、節點、區域、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