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樑柱節點箍筋加密
框架結構樑柱節點區域柱子的箍筋應當做加密處理,加密區域為:
1、底層柱自嵌固部位Hn/3(Hn為凈高)。
2、其餘部位為Hn/6、hc(hc為柱子截面長邊尺寸或圓柱直徑)、500mm中的最大值。
見圖1:
圖1
但由於樑柱節點區域鋼筋密集,且由於施工順序問題,往往造成柱子加密區箍筋缺失的現象。針對樑柱節點鋼筋密集造成節點核心區加密區箍筋少放或漏放的現象,可考慮三種解決方法:
1、U形箍焊接法
在梁主筋放置後,未綁扎前,先把節點內柱箍筋按位置(梁下、梁內、樑上)和數量放置好,待梁鋼筋綁扎完畢,再勻開預先放置的柱箍筋,按設計要求進行綁扎;若因節點鋼筋過密,預先放置箍筋確實困難,不得已可少放幾道,不足的在梁鋼筋綁扎完畢,用兩個開口箍筋(U形箍筋)焊接,為滿足抗震要求,可用相應規格焊條單面焊接一段(不小於10d)。
1/2頁
2、導筋——箍筋籠沉梁法
此方法是將核心區箍筋焊接成箍筋籠,其步驟是先配備所需節點核心區外圍箍筋,在外圍箍筋四邊外皮焊接導筋,按間距焊接成鋼筋籠,鋼筋籠套入柱縱向鋼筋內,然後鋼筋籠與梁鋼筋同時綁扎,最後綁紮好後梁鋼筋和鋼筋籠一起落入樑柱模板內,如果箍筋為復合箍,可以全部採用拉筋,拉筋須同時鉤住縱向鋼筋和外圍箍筋。見圖2。
圖2 箍筋籠示意圖
3、模板後封法
此方法側重細分工藝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順序,要求木工和鋼筋工緊密配合,保證節點區域箍筋綁扎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做法是將柱的箍筋分段綁扎:首先木工鋪設梁底模,盡早給鋼筋工提供施工面,但不鋪設梁側模板和樓板模板,鋼筋工先將柱箍綁至梁底下;其次再穿好框架梁底筋後綁扎節點區箍筋;最後在鋼筋工綁完框架梁鋼筋和柱箍筋後,木工再鋪梁側模板、樓板底板以及柱側模板。這樣的安排可能要增加綁扎框架梁鋼筋使用的操作架,這時可以用工具式腳手架來解決。如果樓板底模是用鋼管做頂撐,也可以先搭頂撐架,利用它來做綁扎梁鋼筋的操作架。
❷ 高層住宅樓,柱鋼筋圖紙未標注加密區,該怎麼施工
向設計院反應一下。
或者直接按圖施工,反正責任不在你。
抗震框架柱沒有加密區是強規啊。
❸ 柱子集中標注沒有標明的箍筋加密按圖還是圖集
柱子的箍筋加密區長度規定是不分抗震等級的;箍筋加密的間距,圖紙必須註明,若有遺漏應及時置疑設計人。
圖集上不可能有。
❹ 柱子箍筋8a100/200(160)(未註明)表示什麼意思
這個表示是8號的箍筋,間距20厘米,最低下6個和最上面6個是加密10厘米的,
❺ 關於柱箍筋加密的問題
柱子箍筋加密有這樣幾個規定
1、核心區(樑柱交接處,以最大梁計算)通長加密
2、正負0以下柱子,通長加密
3、一層和頂層,按柱子凈高的1/4加密,且不少於5根
4、中間層是按柱子凈高的1/6加密,且不少於5根
❻ 樑柱節點核心區內的箍筋應當怎樣設置
1、框架結構的節點核心區受力狀態很復雜,為使梁、柱縱向受力鋼筋有可靠的錨固條件,框架樑柱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約束,節點核心區應配置水平箍筋。
在抗震設計的框架節點時,我們通用理念是需要保證「強柱弱梁,節點更強」的設計理念。因此,我國相關標准對節點核心區的配箍特徵值、柱端箍筋加密區體積配箍率以及箍筋的直徑、間距都有明確的要求;除此之外,還要求對一、二、三級框架的節點核心區進行抗震驗算。
2、抗震設計的框架節點核心區中水平箍筋,應按施工圖設計文件中的要求配置,不得隨意減少。
按16G101-1圖集編制的平法施工圖,無特殊註明時框架節點核心區箍筋等同於柱端箍筋加密區范圍內箍筋。當框架節點核心區內箍筋與柱端箍筋設置不同時,設計人員應在括弧中註明核心區箍筋直徑及間距。
如:φ10100/200(φ120@100),括弧內數值表示框架節點核心區箍筋直徑12mm,間距100mm,不同於柱端箍筋。
3、在施工中當節點核心區的復合箍筋肢數較多時,經設計確認後,可採用除最外側矩形箍筋、菱形或多邊形箍筋必須為封閉箍筋外,中間部分箍筋用符合抗震構造要求的拉筋或封閉箍筋加拉筋的復合箍替代的做法。
❼ 框架結構樑柱核心區箍筋必須加密為什麼
箍筋加密區是對於抗震結構來說的。《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根據抗震等級的不同,箍筋加密區設置的規定也不同。一般來說,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柱子的端部和每層梁的兩端都要進行加密。
詳見國家建築標准設計圖集《16G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