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差錯控制數據加密

差錯控制數據加密

發布時間:2022-08-03 21:37:36

① 簡述OSI模型中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和傳輸層分別是怎樣進行差錯控制的

OSI - 介紹 OSI模型 OSI 國際標准組織(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了OSI模型。這個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1至4層被認為是低層,這些層與數據移動密切相關。5至7層是高層,包含應用程序級的數據。每一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然後把數據傳送到下一層。物理層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媒體和互連設備物理層的媒體包括架空明線、平衡電纜、光纖、無線信道等。通信用的互連設備指DTE和DCE間的互連設備。DTE既數據終端設備,又稱物理設備,如計算機、終端等都包括在內。而DCE則是數據通信設備或電路連接設備,如數據機等。數據傳輸通常是經過DTE──DCE,再經過DCE──DTE的路徑。互連設備指將DTE、DCE連接起來的裝置,如各種插頭、插座。LAN中的各種粗、細同軸電纜、T型接、插頭,接收器,發送器,中繼器等都屬物理層的媒體和連接器。

物理層的一些重要標准
物理層的一些標准和協議早在OSI/TC97/C16 分技術委員會成立之前就已制定並在應用了,OSI也制定了一些標准並採用了一些已有的成果。ISO2110:稱為「數據通信----25芯DTE/DCE介面連接器和插針分配」。它與EIA(美國電子工業協會)的「RS-232-C」基本兼容。ISO2593:稱為「數據通信----34芯DTE/DCE----介面連接器和插針分配」。ISO4092:稱為「數據通信----37芯DTE/DEC----介面連接器和插針分配」。與EIARS-449兼容。CCITT V.24:稱為「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電路終接設備之間的介面電路定義表」。其功能與EIARS-232-C及RS-449兼容於100序列線上。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可以粗略地理解為數據通道。物理層要為終端設備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其連接。媒體是長期的,連接是有生存期的。在連接生存期內,收發兩端可以進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數據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經過建立通信聯絡和拆除通信聯絡兩過程,這種建立起來的數據收發關。

系就叫作數據鏈路。而在物理媒體上傳輸的數據難免受到各種不可靠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差錯,為了彌補物理層上的不足,為上層提供無差錯的數據傳輸,就要能對數據進行檢錯和糾錯。數據鏈路的建立,拆除,對數據的檢錯,糾錯是數據鏈路層的基本任務。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
數據鏈路層協議是為發對等實體間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為了順利完成對網路層的服務。主要協議如下:ISO1745--1975:「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型控制規程」。這是一種面向字元的標准,利用10個控制字元完成鏈路的建立,拆除及數據交換。對幀的收發情況及差錯恢復也是靠這些字元來完成。ISO1155、ISO1177、ISO2626、 ISO2629等標準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種鏈路控制和數據傳輸方式。ISO3309--1984:稱為「HDLC 幀結構」。ISO4335--1984:稱為「HDLC 規程要素 」。ISO7809--1984:稱為「HDLC 規程類型匯編」。這3個標准都是為面向比特的數據傳輸控制而制定的。有人習慣上把這3個標准組合稱為高級鏈路控制規程。ISO7776:稱為「DTE數據鏈路層規程」。與CCITT X.25LAB「平衡型鏈路訪問規程」相兼容。

鏈路層產品
獨立的鏈路產品中最常見的當屬網卡,網橋也是鏈路產品。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認為屬於鏈路層,對些還有爭議。數據鏈路層將本質上不可靠的傳輸媒體變成可靠的傳輸通路提供給網路層。在IEEE802.3情況下,數據鏈路層分成了兩個子層,一個是邏輯鏈路控制,另一個是媒體訪問控制。網路層

網路層的產生也是網路發展的結果。在聯機系統和線路交換的環境中,網路層的功能沒有太大意義。當數據終端增多時。它們之間有中繼設備相連。此時會出現一台終端要求不只是與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終端通信的情況,這就是產生了把任意兩台數據終端設備的數據鏈接起來的問題,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尋徑。另外,當一條物理信道建立之後,被一對用戶使用,往往有許多空閑時間被浪費掉。人們自然會希望讓多對用戶共用一條鏈路,為解決這一問題就出現了邏輯信道技術和虛擬電路技術。

網路層標准簡介

網路層的一些主要標准如下:
ISO.DIS8208:稱為「DTE用的X.25分組級協議」
ISO.DIS8348:稱為「CO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連接)
ISO.DIS8349:稱為「CL 網路服務定義」(面向無連接)
ISO.DIS8473:稱為「CL 網路協議」
ISO.DIS8348:稱為「網路層定址」

除上述標准外,還有許多標准。這些標准都只是解決網路層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網路層中同時使用幾個標准才能完成整個網路層的功能。由於面對的網路不同,網路層將會採用不同的標准組合。 在具有開放特性的網路中的數據終端設備,都要配置網路層的功能。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網路硬設備主要有網關和路由器。

傳輸層傳輸層

傳輸層是兩台計算機經過網路進行數據通信時,第一個端到端的層次,具有緩沖作用。當網路層服務質量不能滿足要求時,它將服務加以提高,以滿足高層的要求;當網路層服務質量較好時,它只用很少的工作。傳輸層還可進行復用,即在一個網路連接上創建多個邏輯連接。傳輸層也稱為運輸層,傳輸層只存在於端開放系統中,是介於低3層通信子網系統和高3層之間的一層,但是很重要的一層。因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對數據傳送進行控制從低到高的最後一層。

有一個既存事實,即世界上各種通信子網在性能上存在著很大差異。例如電話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公用數據交換網,區域網等通信子網都可互連,但它們提供的吞吐量、傳輸速率,數據延遲通信費用各不相同。對於會話層來說,卻要求有一性能恆定的界面。傳輸層就承擔了這一功能.它採用分流/合流,復用/介復用技術來調節上述通信子網的差異,使會話層感受不到。

此外傳輸層還要具備差錯恢復,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對會話層屏蔽通信子網在這些方面的細節與差異。傳輸層面對的數據對象已不是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而是和會話層的界面埠。上述功能的最終目的是為會話提供可靠的、無誤的數據傳輸。傳輸層的服務一般要經歷傳輸連接建立階段,數據傳送階段,傳輸連接釋放階段3個階段才算完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過程。而在數據傳送階段又分為一般數據傳送和加速數據傳送兩種。傳輸層服務分成5種類型。基本可以滿足對傳送質量、傳送速度、傳送費用的各種不同需要。傳輸層的協議標准有以下幾種:
ISO8072:稱為「面向連接的傳輸服務定義」
ISO8072:稱為「面向連接的傳輸協議規范」

會話層

會話層提供的服務可使應用建立和維持會話,並能使會話獲得同步。會話層使用校驗點可使通信會話在通信失效時從校驗點繼續恢復通信。這種能力對於傳送大的文件極為重要。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構成開放系統的高3層,面對應用進程提供分布處理,對話管理,信息表示,恢復最後的差錯等。會話層同樣要擔負應用進程服務要求,而運輸層不能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給運輸層功能差距以彌補。主要的功能是對話管理,數據流同步和重新同步。要完成這些功能,需要由大量的服務單元功能組合,已經制定的功能單元已有幾十種。現將會話層主要功能介紹如下。

為會話實體間建立連接。為給兩個對等會話服務用戶建立一個會話連接,應該做如下幾項工作:
將會話地址映射為運輸地址
選擇需要的運輸服務質量參數(QOS)
對會話參數進行協商
識別各個會話連接
傳送有限的透明用戶數據
數據傳輸階段

這個階段是在兩個會話用戶之間實現有組織的,同步的數據傳輸。用戶數據單元為SSDU,而協議數據單元為SPDU。會話用戶之間的數據傳送過程是將SSDU轉變成SPDU進行的。

表示層組件 連接釋放是通過「有序釋放」、「廢棄」、「有限量透明用戶數據傳送」等功能單元來釋放會話連接的、會話層標准為了使會話連接建立階段能進行功能協商,也為了便於其它國際標准參考和引用。定義了12種功能單元、各個系統可根據自身情況和需要,以核心功能服務單元為基礎。選配其他功能單元組成合理的會話服務子集、會話層的主要標准有「DIS8236:會話服務定義」和「DIS8237:會話協議規范」。

表示層

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第7層是「一切」。第7層也稱作「應用層」,是專門用於應用程序的。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需要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應用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如果你的程序需要一種具體格式的數據,你可以發明一些你希望能夠把數據發送到目的地的格式,並且創建一個第7層協議。SMTP、DNS和FTP都是7層協議。 OSI - 各層功能 OSI物理層的主要功能
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數據通路可以是一個物理媒體,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數據傳輸、包括激活物理連接、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接。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數據終端設備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通路。 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實體,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帶寬是指每秒鍾內能通過的比特(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傳輸數據的方式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非同步傳輸的需要。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數據傳送服務的,這種服務要依靠本層具備的功能來實現。鏈路層應具備如下功能:
鏈路連接的建立,拆除,分離。
幀定界和幀同步。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傳輸單元是幀,協議不同,幀的長短和界面也有差別,但無論如何必須對幀進行定界。
順序控制,指對幀的收發順序的控制。
差錯檢測和恢復。還有鏈路標識,流量控制等等。差錯檢測多用方陣碼校驗和循環碼校驗來檢測信道上數據的誤碼,而幀丟失等用序號檢測。各種錯誤的恢復則常靠反饋重發技術來完成。網路層主要功能
網路層為建立網路連接和為上層提供服務,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路由選擇和中繼;激活、終止網路連接;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分時復用技術;差錯檢測與恢復;排序、流量控制;服務選擇;網路管理;運輸層主要功能此層表示處理數據交付問題的較低層和與應用層軟體協同工作的較高層之間的過渡點。運輸層負責應用進程之間的 端到端通信,而它部分地通過進程級定址和復用或分解來實現的。運輸層協議負責將應用層數據分段成要發送的塊,可以是面向連接的或者是無連接的。此層的協議也常提供數據交付管理服務如可靠性和流量控制。(處理及定址;多路復用/分解;連接;分段和重組;確認和重傳;流量控制)OSI - 實際代表意思 IP協議假如你是一個網路上的操作系統。在1層和2層工作的網卡將通知你什麼時候有數據到達。驅動程序處理2層幀的出口,通過它你可以得到一個發亮和閃光的3層數據包(希望是如此)。作為操作系統,你將調用一些常用的應用程序處理3層數據。如果這個數據是從下面發上來的,你知道那是發給你的數據包,或者那是一個廣播數據包(除非你同時也是一個路由器,不過,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如果你決定保留這個數據包,你將打開它,並且取出4層數據包。如果它是TCP協議,這個TCP子系統將被調用並打開這個數據包,然後把這個7層數據發送給在目標埠等待的應用程序。這個過程就結束了。

當要對網路上的其它計算機做出回應的時候,每一件事情都以相反的順序發生。7層應用程序將把數據發送給TCP協議的執行者。然後,TCP協議在這些數據中加入額外的文件頭。在這個方向上,數據每前進一步體積都要大一些。TCP協議在IP協議中加入一個合法的TCP欄位。然後,IP協議把這個數據包交給乙太網。乙太網再把這個數據作為一個乙太網幀發送給驅動程序。然後,這個數據通過了這個網路。這條線路中的路由器將部分地分解這個數據包以獲得3層文件頭,以便確定這個數據包應該發送到哪裡。如果這個數據包的目的地是本地乙太網子網,這個操作系統將代替路由器為計算機進行地址解析,並且把數據直接發送給主機。

② 差錯控制的兩種基本方法是什麼

數據鏈路層自動重發法(ARQ法):實用的差錯控制方法,應該既要傳輸可靠性高,又要信道利用率高

③ 在數據傳輸系統中差錯控制的方法有哪四種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2

④ 數據通信中,差錯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什麼

⑤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實現資源共享,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提高可靠性,提供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能力,集中管理以及綜合信息服務。

⑥ 微信 返回的數據加密是什麼加密

⑴物理層這是整個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其任務是提供網路的物理連接,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位流傳輸。該層的主要任務是在通信線路上傳輸數據比特的電信號。物理層協議主要規定了計算機或終端和通信設備之間的介面標准,包含介面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四個方面的特性。主要包括電纜、物理埠和附屬設備,如雙絞線、同軸電纜、接線設備(如網卡等)、串口和並口等在網路中都是工作在這個層次的。物理層傳送的基本單位是比特。典型的物理層協議如RS-232系列等。⑵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的功能是實現無差錯的傳輸服務。物理層僅提供了傳輸能力,但信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畸變和受到干擾,造成傳輸錯誤。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有建立和拆除數據鏈路;將信息按一定格式組裝成幀,以便無差錯地傳送。此外還具有處理應答、差錯控制、順序和流量控制等功能。數據鏈路層傳送的基本單位是幀。其常見的協議有兩類:一類是面向字元的傳輸控制協議,如BSC(二進制同步通信協議);另一類是面向比特的傳輸控制協議,如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⑶網路層網路層屬於OSI中的中間層次,從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解決的是網路與網路之間,即網際的通信問題。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路由,即選擇到達目標主機的最佳路徑,並沿該路徑傳送數據包。此外,網路層還要能夠消除網路擁擠,具有流量控制和擁擠控制的能力。網路層傳送的基本單位是分組(或包),X.25就是網路層的協議。⑷傳輸層傳輸層解決的是數據在網路之間的傳輸質量問題,用於提高網路層服務質量,如消除通信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數據傳輸,常說的網路服務質量QoS就是這一層的主要服務。傳輸層傳送的基本單位是報文。⑸會話層用戶或進程間的一次連接稱為一次會話,如一個用戶通過網路登錄到一台主機,或一個正在用於傳輸文件的連接等都是會話。會話層利用傳輸層來提供會話服務,負責提供建立、維護和拆除兩個進程間的會話連接。當連接建立後,管理何時哪方進行操作,對雙方的會話活動進行管理。⑹表示層表示層負責管理數據的編碼方法,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壓縮和恢復。並不是每個計算機都使用相同的數據編碼方案,表示層提供不兼容數據編碼格式之間的轉換,如轉換美國標准信息交換代碼(ASCII)和擴展二進制交換碼(EBCDIC)。⑺應用層這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負責網路中應用程序與網路操作系統之間的聯系,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如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等。

⑦ 差錯控制一些問題

1.什麼是差錯控制(定義)?
2.目前糾錯編碼包含哪幾種?(要細分出來)
3.衡量糾錯碼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如何測量?

由於通信線路上總有雜訊存在,雜訊和有用信息中的結果,就會出現差錯。
� 雜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熱雜訊,另一類是沖擊雜訊,熱雜訊引起的差錯是一種隨機差錯, 亦即某個碼元的出錯具有獨立性,與前後碼元無關。
� 沖擊雜訊是由短暫原因造成的,例如電機的啟動、停止,電器設備的放弧等,沖擊雜訊引起 的差錯是成群的,其差錯持續時間稱為突發錯的長度。
� 衡量信道傳輸性能的指標之一是誤碼率PO。
� PO=錯誤接收的碼元數/接收的總碼元數
� 目前普通電話線路中,當傳輸速率在600~2400bit/s時,PO在 之間,對於大多數通信系統,PO在之間,而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輸則要求誤碼率低於。
1.2 差錯控制的基本方式
� 差錯控制方式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稱為「反饋糾錯」,另一類稱為「前向糾錯」。在這 兩類基礎上又派生出一種稱為「混合糾錯」。
� (1)反饋糾錯
� 這種方式在是發信端採用某種能發現一定程度傳輸差錯的簡單編碼方法對所傳信息進行編碼 ,加入少量監督碼元,在接收端則根據編碼規則收到的編碼信號進行檢查,一量檢測出(發 現)有錯碼時,即向發信端發出詢問的信號,要求重發。發信端收到詢問信號時,立即重發 已發生傳輸差錯的那部分發信息,直到正確收到為止。所謂發現差錯是指在若干接收碼元中 知道有一個或一些是錯的,但不一定知道錯誤的准確位置。圖6-1給出了「差錯控制」的 示意方框圖。��
� (2)前向糾錯
� 這種方式是發信端採用某種在解碼時能糾正一定程度傳輸差錯的較復雜的編碼方法,使接收 端在收到信碼中不僅能發現錯碼,還能夠糾正錯碼。在圖6-1中,除去虛線所框部分就是前 向糾錯的方框示意圖。採用前向糾錯方式時,不需要反饋信道,也無需反復重發而延誤傳輸 時間,對實時傳輸有利,但是糾錯設備比較復雜。
� (3)混合糾錯
� 混合糾錯的方式是:少量糾錯在接收端自動糾正,差錯較嚴重,超出自行糾正能力時,就向 發信端發出詢問信號,要求重發。因此,「混合糾錯」是「前向糾錯」及「反饋糾錯」兩種 方式的混合。
� 對於不同類型的信道,應採用不同的差錯控制技術,否則就將事倍功半。
� 反饋糾錯可用於雙向數據通信,前向糾錯則用於單向數字信號的傳輸,例如廣播數字電視系統,因為這種系統沒有反饋通道。

隨著中央電視台這月6套數字電視的開播,和中國數字電視國家標準的最後正式確定,人們期望能看到如電影般清晰的電視節目將成為現實。各地商家紛紛打出"全數字電視"、"數碼電視"降價促銷的廣告,不少消費者誤認為,買了這樣的"數字電視"機就能看上數字電視節目了。其實不然,專家提醒消費者,此"數字"非彼"數字",購買所謂的"數字電視"機並非就能收看數字電視。
實際上,目前彩電市場上炒作的"數字電視"是一種數字化的終端顯示器,其實只是在電視機的部分電路採用了數字化處理技術,如數字畫中畫技術等,從而使得電視畫面更加清晰,其中部分電視機可以接收數字電視信號中保留的原模擬電視的節目,但絕不能接收到新添加的數字電視節目。
那麼何為數字電視呢?數字電視則是相對於模擬電視而言的,是指從拍攝、編輯、製作、播出、傳輸等電視信號播放和接收的全過程都使用數字技術的電視系統。它能夠提供個性化、互動性等服務,並提供六倍於模擬電視的節目量。不論是現在普及的模擬電視機,還是所謂的"數字電視機",要看上數字電視節目就必須配上一個特定的機頂盒。同時,由於各省對數字電視信號採用了不同的加密系統,所以機頂盒的功能不可能做到電視機里去。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出台的數字電視國家標准確定採用16:9信號源。因此,圖象水平和垂直清晰度大於720線、屏幕寬高比為16:9的彩電將是今後的主導產品,而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產品4:3屏幕彩電將被淘汰。因為它圖象達不到滿屏,畫面也會有所失真。
二、數字電視及其關鍵技術
數字電視是電視數字化和網路化後的產物。相對於傳統的模擬電視,它可以同時傳輸和接收多路視頻信號和其他數字化信息,同時令信息數字化存儲以便觀眾隨時調用。其圖像質量可以達到電視演播室的質量水平,水平清晰度達到1200線以上,聲音質量也非常高。 "模擬電視看不到的數字電視看得到,模擬電視做不到的數字電視做得到",這就是數字電視的獨特之處。
真正的數字電視必須使用下面三項關鍵技術:
(1)對電視圖像及伴音進行壓縮編碼的技術。將模擬電視信號數字化後其數碼率很高,例如,對圖像亮度信號與色差信號分別用13.5MHz及6.75MHz取樣頻率進行取樣,用10位二進制數進行量化,其數碼率達270Mb/s。而一個頻帶寬為8MHz模擬電視信道若只使用二進制調制方法只能傳送小於16Mb/s的二進制數據流。因此必須想法去除圖像信號中的多餘信息,將數碼率從270Mb/s壓縮到能在一個信道中傳送。這可採用圖像與伴音的壓縮編碼方法實現。國際組織已經制定了許多壓縮編碼的國際標准,對圖像進行壓縮編碼的標准有JPEG(靜態圖像壓縮編碼標准)、MPEG-2(運動圖像壓縮編碼標准)等。對伴音進行壓縮編碼標准有MPEG伴音壓縮編碼標准、AC-3等。
(2)糾錯編碼等信道編碼技術。為了提高數字電視傳輸的可靠性,必須對數據碼流進行糾錯編碼。糾錯編碼的方法很多,如里德-索羅門碼、卷積碼、交織、格狀編碼調制等。
(3)多進制數字調制技術。為了提高傳輸的頻帶利用率,可以採用多進制調制方法。如QPSK(四相相移鍵控)、QAM(正交幅度調制)、VSB(殘留邊帶調制)等。
三、數字電視制式
數字電視制式是指數字電視採用的視音頻采樣、壓縮格式、傳輸方式和服務信息格式鵲墓娑āD殼爸饕�嬖?種比較成熟的制式,即美國的ATSC(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制式,歐洲的DVB(數字視頻廣播)制式和日本的ISDB(綜合服務數字廣播)制式。對其中的每一種制式,又可以分為衛星傳輸、電纜傳輸和地面傳輸3種不同的方式。無論哪一種制式,它們的視頻壓縮技術都採用了MPEG-2標准,但是由於美國和歐洲等在模擬電視的制式的差別,為了兼容性,它們的視頻采樣格式也存在差別,主要體現在行和列的解析度及場頻等。在數字電視信號的傳輸中,衛星傳輸一般採用QPSK調制技術,電纜傳輸一般採用QAM調制技術,但地面傳輸採用的技術則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別,如美國的ATSC採用的是VSB調制技術,而歐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則使用OFDM調制技術。服務信息是指在數字電視中開展增值服務所用的數據,美國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歐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別規定了各自數字電視中的服務信息格式。我國目前也在積極制訂自己的數字電視制式。
四、數字電視與模擬電視比較的優點
採用上面諸多先進技術後的真正的數字電視比以三大制式為代表的模擬彩色電視有著突出的優點。主要的優點是:
(1)在一個8MHz帶寬的模擬頻道內原來只能傳送一個普通的模擬電視節目,採用數字電視後在原來一個模擬頻道內可傳送DVD(數字視頻光碟)質量的節目5至6個,每一個節目的質量要比模擬電視節目的質量高。或可以傳送高清晰度電視(HDTV)質量的節目1個或2個。電視頻道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我國電視頻道共68個(不計增補頻道),原來只能傳68個電視節目,採用數字電視後就可傳輸DVD質量的節目340至408個。
(2)電視節目傳輸的可靠性及電視節目質量均大為提高。在電視覆蓋范圍(如半徑40公里范圍)內,接收到的圖像質量與演播室圖像質量相當。
(3)在同樣的覆蓋范圍內,數字電視的發射功率要比模擬電視的發射功率小一個數量級。
(4)可以實現移動接收、便攜接收及各種數據增值業務,實現視頻點播等各種互動電視業務,可以方便地實現加密和解密,從而實現通信的隱秘性及收費業務,可實現與計算機網路及互聯網等的互通互連。

4.AWGN信道是什麼?如何進行模擬?
.信道(information channels,通信專業術語)是信號的傳輸媒質,可分為有線信道和無線信道兩類。有線信道包括明線、對稱電纜、同軸電纜及光纜等。無線信道有地波傳播、短波電離層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視距中繼、人造衛星中繼以及各種散射信道等。如果我們把信道的范圍擴大,它還可以包括有關的變換裝置,比如:發送設備、接收設備、饋線與天線、調制器、解調器等,我們稱這種擴大的信道為廣義信道,而稱前者為狹義信道。

2.信息傳輸的媒質或渠道。在電信或光通信(光也是一種電磁波)場合,信道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電磁波的空間傳播渠道,如短波信道、超短波信道、微波信道、光波信道等;另一類是電磁波的導引傳播渠道。如明線信道、電纜信道、波導信道、光纖信道等。前一類信道是具有各種傳播特性的自由空間,所以習慣上稱為無線信道;後一類信道是具有各種傳輸能力的導引體,習慣上就稱為有線信道。信道的作用是把攜有信息的信號(電的或光的)從它的輸入端傳遞到輸出端,因此,它的最重要特徵參數是信息傳遞能力(也叫信息通過能力)。在典型的情況(即所謂高斯信道)下,信道的信息通過能力與信道的通過頻帶寬度、信道的工作時間、信道的雜訊功率密度(或信道中的信號功率與雜訊功率之比)有關:頻帶越寬,工作時間越長,信號與雜訊功率比越大,則信道的通過能力越強。——大唐網

⑧ 誰能通俗的解釋下ISO模型的各層功能等

OSI七層模型介紹OSI是一個開放性的通行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他是一個定義的非常好的協議規范。OSI模型有7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有幾個子層。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這7層及其功能。OSI的7層從上到下分別是7 應用層6 表示層5 會話層4 傳輸層3 網路層2 數據鏈路層1 物理層其中高層,既7、6、5、4層定義了應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層,既3、2、1層主要面向通過網路的端到端的數據流。
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主要涉及在數據鏈路上幀的傳輸問題。該層協議的內容包括:真幀的格式、幀的類型、比特填充技術、數據鏈路的建立和終止信息流量控制、差錯控制等。該層協議的目的是保障在相鄰的站與節點或節點與節點之間正確的傳輸數據幀。會話層:會話層是指用戶與用戶的鏈接,他通過在兩台計算機間建立、管理和終止通信來完成對話。 再給你補充點,看我對你多好啊嘿嘿!!!物理層:設備之間比特流的傳輸,物理介面,電氣特性等。數據鏈路層:同上。網路層:提供邏輯地址選路。傳輸層:他負責建立並維護兩台計算機之間端對端的通信,傳輸層提供接受後的確認,通信量控制和數據的順序控制,他還處理數據包的重新傳輸任務。會話層:同上表示層:數據的表現形式,特定功能的實現,如-加密應用層:用戶介面。

閱讀全文

與差錯控制數據加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設置異地伺服器 瀏覽:882
為什麼安卓手機藍牙耳機不會彈窗 瀏覽:546
linuxf77編譯器安裝教程 瀏覽:949
android本地錄音許可權 瀏覽:446
加密u盤內容怎麼拷貝 瀏覽:283
安卓手機為什麼看不到iso文件 瀏覽:582
用圖片做文件夾圖標 瀏覽:693
java正則表達式語法 瀏覽:865
美圖秀在線壓縮圖片 瀏覽:184
蘋果自帶控制app是什麼 瀏覽:907
孩子學編程怎麼樣 瀏覽:589
網路編程經典書籍 瀏覽:612
曲靖創建網站java程序員 瀏覽:690
256位加密中是什麼意思 瀏覽:97
php多維數組去重 瀏覽:308
做程序員這一行儲備人才怎麼看 瀏覽:461
參加密逃文 瀏覽:329
蘋果編程語言ios 瀏覽:764
求解病態系統常用的演算法 瀏覽:994
駕校用的app叫什麼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