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葉准教詠春pdf

葉准教詠春pdf

發布時間:2022-08-08 15:37:20

❶ 你找到詠春拳的是教學資料了沒啊

網上有很多
我給你一些視頻和資料吧
這都是本人精心選擇的!!

基本套路相片教學與文字簡介: (葉准門下高足)
http://www.wingchun-kuen.com/forms_siulimtau.htm

小念頭試演影片: (已故名師黃淳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xNzcxOTY4.html

尋橋試演影片:(已故名師黃淳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xNDc3OTI=.html

標指試演影片:(已故名師黃淳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3OTQ5NzI=.html

詠春散手對拆試演:(已故名師黃淳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4NDYwNTgw.html

小念頭 尋橋試演和重點解說: (已故名師黃淳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OTg5NjUy.html

黐手對拆:(名師溫鑒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c3MjMyNjA=.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3ODk0Mjgw.html

基本上都有這些
其實網上教學資料還有很多,不過要小心選擇
小心誤導
所以還是看一些有名有實力的名師試演比較好

❷ 求視頻:詠春拳木人樁手法 慢動作

其實這個視頻沒有最准確的,我學的是葉氏詠春。詠春拳木人樁法起先要的不是你的速度,功夫含義打出來,爆發力寸勁打出來,步行走出來要靈活不要變型,隨著你的熟練度上升你的速度逐漸加快,如果先求速度那你的詠春木人樁就沒有用了。想學要麼去拜師,要麼去網路有啊上找網蟲小Y買一本《詠春木人樁法》上有葉問親身演練並附贈光碟講解,光碟里是葉問宗師長子葉准大師的演練視頻。想學詠春拳先學會3個套路小念頭,尋橋,標指。
小念頭不正,終不正。想學好詠春拳先練好小念頭。同時手腕的靈活度也是很重要的,你不妨去網蟲小y那買個不銹鋼藤圈,內附光碟講解,聯系詠春藤環手。如果不想花錢,你可以去網路上搜索下葉准大師的演練教程。
拳法在於神韻,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靈,靈能養靜,靜能悟神。葉問宗師,葉准大師和葉正大師的詠春拳小念頭打的都是大同小異,學拳還是靠自己的悟性。習武並非一日之功,你若只是興趣也罷,若想深入,得須下些苦功夫了。
這些內容純屬手打不容易,可憐下給點分也成。

❸ 誰給介紹一下詠春拳

詠春拳據傳起源於滿清中期年代,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術大師五枚師太所創立的
五枚師太
主條目:少林五老
主條目:南拳
屬傳說人物,沒有佐證。
由嚴二及嚴詠春父女起,詠春授與其夫梁慱儔。慱儔傳與梁蘭桂,慱儔因記念其妻,故命名「詠春拳」。蘭桂在佛山紅船(廣東大戲班)傳於當時之武生黃華寶及船工梁二娣。
其父嚴二,清乾隆(1735-1795)時期人士,廣東人,善南拳,因事為清官員追捕,逃亡至四川大涼山腳,以賣豆腐為生。嚴二學得德昂族之「五枚竹樁拳法」(未有佐證)。並將其改良,授予嚴詠春先祖。廣東商人梁博儔先生在雲貴收集茶葉,路經大涼山腳時,認識了賣豆腐的嚴二。嚴將女兒詠春許配與博儔。並授與拳術。
可查歷史
始武生黃華寶及船工梁二娣開始,時值太平天國及洪兵起義反清期間,當時(1854年)紅船中人李文茂(?-1858)率眾反清,導致粵劇全面被禁達15年之久。華寶,二娣從此公開授武。二娣曾習欽州洪兵拳術 (蛇形洪拳、瓊花會館被焚毀後,改稱少林拳),孰練六點半棍法,二公傳與跌打兼中醫師梁贊、梁贊整理後傳出。
有兩種說法其一是
詠春拳是中國拳術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於廣東、福建各地。此拳初傳於福建永春縣,為該縣嚴三娘所創,以地名為拳名,故明「詠春拳」,亦有以嚴氏名詠春,稱之為「詠春拳」者。 這現代最流行的中國武術門派,在歐洲得到快速發展。詠春拳術以身體結構、關節活動及流體力學開始研究改進,完全脫離了傳統八股的五行八卦及像形神意等玄學虛幻、非科學邏輯性的近似哲學解釋。
此拳主要手型為鳳眼拳、柳葉掌,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3套拳及木人樁。基本手法以三傍手為主,還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橋、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三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它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一身的拳術。它立足於實戰,具有招式多變、運用靈活、出拳彈性,短橋窄馬,擅發寸勁為主要特點,以大閃側,小俯仰,耕攔攤膀,摸盪捋,審勢記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標、膀、腕指、黏、摸、熨盪、偷、漏和「二字鉗陽馬」的身形步法為標志。憑藉手橋肌膚靈敏的感覺,發揮寸勁力量的內家拳法。
其二是
據《詠春白鶴拳譜》記載,白鶴拳是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福建福寧州(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舉師方種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
方七娘—日在白練(蓮)寺內織布時,見一隻白鶴飛落在梁間,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銜毛,做伸頸覓食之狀,後又纏膀歇息,姿態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避過;又以緯尺擊之,復被白鶴展翼彈出。俄而白鶴展翅凌空,沖人霄漢。於是七娘感悟之餘,精研不輟,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
後永春等地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范鬧最廣,影響最大,使白鶴拳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為這些人的籍貫都在永春,故將此拳稱為「永春白鶴拳」。近來在中國福建南安又有以永春白鶴拳,詠春拳與截拳道為基礎發展成為自成體系的[鶴拳道]。
詠春拳宗於白鶴拳,而方七娘的白鶴拳經過三代人才傳到五枚師太,故嚴詠春沒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間,也與古勞詠春派流傳的說法不一致。
據葉問宗師撰寫的《詠春拳源流》所述,五枚師太是永春白鶴高手。自從火燒少林寺後,南少林派五老亦各奔東西。至善禪師傳說逃到廣州,因此成為廣東永春派武術(非詠春派)之祖師遁跡於紅船內為「煲頭」,遂傳說出一段與其愛徒梁二娣「以拳換棍」的故事。因此,近代廣東歷史完全證實,詠春拳及絕大部分「南少林」武術,如「南少林」武術之代表洪拳、蔡李佛拳、劉家、莫家等拳術,其真正發祥地在於廣東佛山。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龍曾跟隨葉問宗師系統地學習過詠春拳,可以說,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與詠春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葉問的弟子分別是周光耀(葉問的兒子葉准稱,葉問原先是不收徒弟的,原因是「怕麻煩」。抗戰期間,葉問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於是在周清泉的紗廠內首次開班授徒,周清泉的兒子周光耀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葉問的大弟子。)、粱相、張學健、何金鉻、招允、盧文錦、黃淳梁、王喬、倫佳、梁挺、李小龍、徐尚田。現分布於世界各地。
[編輯本段]詠春拳與截拳道的關系
截拳道源於詠春拳 (詠春拳來自永春白鶴拳)永春白鶴拳,
詠春拳源流:
據《詠春白鶴拳譜》記載,白鶴拳是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福建福寧州(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舉師方鍾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
方七娘—日在白練(蓮)寺內織布時,見一隻白鶴飛落在梁間,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銜毛,做伸頸覓食之狀,後又纏膀歇息,姿態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避過;又以緯尺擊之,復被白鶴展翼彈出。俄而白鶴展翅凌空,沖人霄漢。於是七娘感悟之餘,精研不輟,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
後永春等地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范鬧最廣,影響最大,使白鶴拳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為這些人的籍貫都在永春,故將此拳稱為「永春白鶴拳」。
詠春拳宗於白鶴拳,而方七娘的白鶴拳經過三代人才傳到五枚師太,故嚴詠春沒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間,也與古勞詠春派流傳的說法不一致。
據葉問宗師撰寫的《詠春拳源流》所述,五枚師太是福建少林白鶴拳高手。自從火燒少林寺後,南少林派五老亦各奔東西。至善禪帥逃到廣州,遁跡於紅船內為「煲頭」,遂引出一段「以拳換棍」的故事。
[編輯本段]詠春拳流源宗譜
[1]關於詠春拳之起源未可考證,據葉問述梁博儔先生在雲貴邊界娶妻嚴詠春,得詠春拳。後傳拳與族侄梁蘭桂。蘭桂後傳拳與紅船黃華寶。自黃華寶開始有文字記載可考證。
五枚 -> 嚴詠春 -> 梁博儔 -> 梁蘭桂 -> 黃華寶(開始有文字記載) -> 梁二娣 -> 梁贊 -> 陳華順 -> 葉問 -> 香港傳人及 佛山傳人
[編輯本段]詠春拳拳譜:
大閃側,小俯仰,小閃側,大俯仰,審勢牢記(審勢指眼法來講,它是克敵制勝的前提。審勢有兩個含義,對自己來說是蓄勢,對對方來說是乘勢。)二橋上勢,里簾必爭。明動靜,知有無,知進退。一拳一掌,一馬一步,步要穩;(打擊有三停,一停於肩窩,二停於肘拐,三停於掌根指尖,必須常練「小念頭」並要持之以恆,便可水到渠成,氣隨意發。)腰胯動,橋不動,橋動腰胯不動。
步法----鉤、針、彈、踢。
腳法--寸、拐、撩、殺、踩。
[編輯本段]詠春拳起源的多種說法
葉問和李小龍師徒合照
詠春拳,少林嫡傳武技之一,關於詠春拳的起源,大致有這樣幾種說法:(我們在這里需要額外說明的是:下文中及本欄目中所列的「泳春」『詠春拳「「永春拳」,都為同一拳派的不同稱呼。
為不使讀者誤解,本文統一用「詠」。
第一種說法是始創於福建永春縣,為該縣嚴三娘所創白鶴拳轉化而成,此地名為拳名。故名「永春拳」。亦有以嚴氏名詠春,稱之為「泳春拳」者。此拳傳至廣州,稱為詠春拳。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詠春拳創始於五枚師太,見到蛇鶴相爭而有所悟的是五枚而非嚴詠春。五枚師太是清初的少林派弟子,有說她還是少林白鶴拳高手。由於福建南少林被清政府所焚,她為了避禍,隱居於川滇邊界的大涼山,因見蛇鶴相爭而創出詠春拳,後來便傳於嚴詠春。
第三種說法是,五枚創詠春拳後,並非直接傳給了嚴詠春,而是傳給了少林弟子苗順,苗順傳少林俗家弟子嚴二,嚴二再傳女詠春及婿梁傅儔。這個嚴二就是前面據說的嚴四。
第四種說法是:詠春拳的創編與五枚師太或嚴詠拳均無關系,更沒有什麼蛇鶴相爭,而詠春拳的前身應為詠春拳,是清初反清組織「天地會」的一種斗爭的武技,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塵庵主所創。他(或「她」)首先傳給汀昆戲班的武生張五(人稱攤手五,據說有「一隻攤手獨步武林」之譽),張五後來落難來粵,落腳於南海縣佛山鎮大基尾的「瓊花會館」,便將詠春拳傳於粵劇界諸弟子。後咸豐年間李文茂起義,諸弟子為避禍而將「詠春拳」的「泳」字改為「永」、「詠」。紅船中人黃寶華、梁二娣、大花面錦等人學得此拳,又再傳給在佛山筷子路開中葯店兼行醫的梁贊,此後梁贊將詠春拳發揚光大。
第五種說法,又說詠春拳應為永春拳,得名於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當年進殿者所習的南派內拳法,全稱是少林永春,總教習是少林弟子至善禪師。南少林被婪,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於粵劇紅船中當伙夫。後因在東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戲班中人便紛紛拜他為師。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蘇三娘,為戲班中花旦,所學尤精,被人譽為「永春三娘」。後三娘將武功傳於紅船中人黃華寶、梁二娣等人,黃、梁又傳佛山樑贊,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發揚光大。
第六種說法(最正確說法)是:詠春拳源於福建泉州少林寺(於現在的蒲田, 以前屬於泉州府)的鶴拳。鶴拳是南少林嫡傳武技之一。嚴三娘的父親乃南少林俗家第子。嚴三娘從學於父親, 得一身南少林鶴拳真傳。後嚴三娘下嫁廣東並授拳於當地。因三娘來自福建永春縣,固稱呼其為嚴永春,稱其拳為永春拳。永春和詠春其實是閩南話和廣東話的混淆與及書寫的錯誤引起的。詠春拳和現在福建流傳甚廣的鶴拳同出一宗,一看便知。當然詠春拳也經過各代拳師的豐富和修改。鶴拳在南少林寺中也非一人所創,而是經過各代少林寺僧的豐富與改進。

❹ 請問有沒有葉准師傅的詠春拳教學!最好是書譜的!光碟和書的也可以!

有啊,每天早晨體育台的運動廣場節目都有葉問大師的兒子葉准教詠春。網上也有啊,網路搜葉準的視頻就有很多。

❺ 詠春拳 小念頭

詠春分很多系 姚系 葉系 張保系等等~~~每一個系別都各有所長,我是學姚系的,建議你練姚系小念頭,姚系小念頭對功力發展很有用,其他的都不錯,練好的都是一樣的,詠春一家沒有好壞。

❻ 詠春拳小念頭

詠春拳是中國拳術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於廣東、福建各地。此拳初傳於福建詠春縣,為該縣嚴三娘所創,以地名為拳名,故名「詠春拳」,亦有以嚴氏名詠春,稱之為「詠春拳」者。此拳主要手型為鳳眼拳、柳葉掌,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3套拳及木人樁。基本手法以三傍手為主,還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橋、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二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它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一身的拳術。它立足於實戰,具有招式多變、運用靈活、出拳彈性,短橋窄馬,擅發寸勁為主要特點,以大閃側,小俯仰,耕攔攤膀,摸盪捋,審勢記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標、膀、腕指、黏、摸、熨盪、偷、漏和「二字鉗陽馬」的身形步法為標志。憑藉手橋肌膚靈敏的感覺,發揮寸勁力量的內家拳法。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龍曾跟隨葉問系統地學習過詠春拳,可以說,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與詠春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葉問的十大弟子分別是張學健、何金鉻、招允、盧文錦、黃淳梁、王喬、倫佳、梁挺、李小龍、徐尚田。現分布於世界各地。 圖片四 圖片三詠春拳拳譜圖片三詠春拳拳譜 1.預備式雙腳靠合立正,兩手垂於兩腿側,眼向前望,舌頂上顎。 2. 立正抱拳依循上式,兩手從雙腿側提起至胸側,兩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雙臂稍微用力向後拉。 3. 正身二字拑羊馬依循上式,兩膝微曲,雙腳掌向左右分開(以45度先分開兩腳尖,後分開兩腳跟,腳掌貼著地面,不可離地),挺胸收腹,收起臀部,臀部不可向後突出。 4. 下交叉耕手依循上式,雙拳變掌向前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 5. 上交叉攤手依循上式,上臂不動,曲肘將兩前臂提起,並保持交叉之勢,左手在內,右手在外,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內。 6. 收拳依循上式,雙掌握拳,一起收回胸側,兩臂微用力向後拉,拳心向上,拳背向下。 7. 左日字沖拳依循上式,將左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向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沖出,至手臂伸盡時,左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天,左掌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胸側。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8. 右日字沖拳依循上式,將右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向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沖出,至手臂伸盡時,右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天,右掌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右拳收回胸側。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9. 左攤手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掌心向天,放鬆手腕,貼著胸側,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線向前伸出,伸至肘部與胸口距離一個拳頭位時稍停,左掌以腕為軸作一內圈手成護手(指尖向天,掌心向右),將左護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 (護手與胸口須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 10. 左三伏手依循上式,放鬆左護手手腕成伏手,手背向外,掌指向右,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線向前推出,至肘部與胸口距離一個拳頭位時稍停,左伏手以腕為軸作一內圈手成護手,將左護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上述動作做三次。 11. 左橫掌依循上式,將胸前左護手橫推向右與肩齊,再收回胸前 12. 左正掌依循上式,左掌依中線向前推出, 13. 標指、圈手、收拳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重覆 9─13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 14. 正身左按掌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沿身側下按,掌心向地。 15. 正身右按掌依循上式,右拳變掌沿身側下按,掌心向地。 16. 正身後雙按掌依循上式,將雙手提起至腰後,掌背貼腰,雙掌往後撐,掌心斜向地。 17. 正身前雙按掌依循上式,將雙手提起至身前腹部,掌心斜向地,雙掌往前斜向下撐,掌心斜向地。 18. 正身雙攔手依循上式,雙掌向內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向地,左掌在右肘上,右掌置於左肘下。 19. 左右分掌依循上式,雙掌向左右同時打橫分開,掌心向地。分開後兩臂與身體成一直線,雙掌隨即向內回收成雙攔手,右掌置於左肘上,左掌停於右肘下,掌心向地。 20. 正身雙抌手依循上式,雙掌由上往下切,掌心互對,雙手置於胸部中線位置。 21. 正身雙窒手依循上式,雙掌向內翻,掌背向天,翻掌時用肘底力將雙手微向後收,手肘與胸部須保持一拳。 22. 正身雙標指依循上式,雙掌向前標出直插喉部,掌心向地。 23. 正身雙按掌依循上式,雙掌向下按,與腹部齊,掌心斜向地。 24. 正身雙頂手依循上式,曲腕以手腕背向上頂,高及喉部,掌指向地。 25. 收拳依循上式,雙掌變拳隨即收回胸側。 26. 左橫掌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橫推向右與肩齊,掌心向右。 27. 左鐮手依循上式,左掌曲腕,掌指向地,手背向外,以弧形經胸前向左方掃去,停於左胸側,掌指向左,掌心向右。 28. 左鏟頸手依循上式,左掌向前方直撐出,高及喉部,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前。 29. 標指、圈手、收拳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高及喉部,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重覆 26─29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 30. 左攤手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掌心向地,放鬆手腕,貼著胸側,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線向前伸出,伸至肘部與胸口距離一個拳頭位時,將左掌向外翻成攤手,掌心向天。 31. 左耕手依循上式,左掌以斜線往左下方下格成左耕手,手背向外,再將左掌由內而外向上轉成攤手,掌心向天及取中線。 32. 左圈打依循上式,左攤手手掌向內圈至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外,左掌繼續向前撐打,高及喉部。 33. 標指、圈手、收拳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重覆 30─33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完成後再重復 30─33 動作,先做左手後做右手,即先後練習。 34. 左膀手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向前上提以弧形拋出,掌心向外,拋出後,上臂與前臂微曲成60度,左手腕在中線位。 35. 左攤手依循上式,左肘向內回捲成攤手,掌心向天,放鬆手腕及取中線。 36. 左底掌依循上式,左掌向外曲腕,掌心向外,掌指向地,再將左臂向前往上托出,高及喉部。 37. 標指、圈手、收拳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重覆 34─37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 38. 左脫手依循上式,左掌往中線下方下格成耕手,手背向外,下格時左掌以斜線向中線下方標出,同時將右拳變掌,掌心向天,輕貼於左肘上,再將右掌反轉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時,左掌隨即反轉成掌心向外,然後將左臂往後收,再將左掌輕貼於右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39. 右脫手依循上式,將左掌反轉成掌背向天沿右前臂往下削,左掌下削至右手腕時,右掌隨即反轉成掌心向外,然後將右臂往後收,再將右掌輕貼於左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停。 40. 左脫手依循上式,將右掌反轉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時,左掌隨即反轉成掌心向外,然後將左臂往後收,再將左掌輕貼於右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41. 左日字沖拳依循上式,將左掌變拳依中線向前直線沖出,尾指向下,右掌亦同時變拳回收於胸前中線,靠左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42. 右日字沖拳依循上式,右拳沿左前臂橋面向前直線沖出,尾指向下,左拳亦同時回收於胸前中線,靠右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43. 左日字沖拳依循上式,左拳沿右前臂橋面向前直線沖出,尾指向下,右拳亦同時回收於右胸側,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44. 立正收式依循上式,將左拳收回胸側,雙腳靠合立正收式。

❼ 葉準的詠春和他爸爸的差不多吧除了葉准還有哪位厲害的師父

葉准沒實力,他主要是靠他父親的名聲火起來的。真正有實力的是屬於他的關門弟子梁挺還有他的師兄們。葉問只收葉正為徒弟,從來沒教過葉准

❽ 關於詠春拳的幾個問題

詠春木人樁有三套!如果你真是打著解悶的話,那就只需要學的像就行了,至於裡面的理論和技術你也可以涉及下,有好處的!網上有學習詠春木人樁的視頻,選葉準的或者郭福兒子郭湛偉的!河南是北方,武館學習詠春的好想沒有,至於民間的,那的靠機緣吶,很難! 你是學太極的,去太極之鄉 焦作 啊,那裡高手有很多,可以去請教下! 純手打,給分、給分!

❾ 葉問詠春的介紹

葉問從未在公眾場合說他教的詠春拳為「葉問詠春」,「葉問詠春」旗號皆是後人打著他的旗號蹭飯吃。學武的宗旨是自強身心, 不為打鬥逞強為目的。 尤以學習詠春拳, 除能增強自信、捍衛自尊、自我防衛及鋤強扶弱外, 往往還可從其博大精深的基礎理論上對其他事物有所參悟。 「詠春拳」是我中華民族一些有著大智大慧的祖先所遺留的瑰寶, 是一門藝術絕技,現有待我們一代代把這些寶貴文化發揚光大。為發揚詠春拳「葉問師父」派系的精神, 經由「佛山市武術協會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於2009年准許成立「詠春葉准培訓中心(佛武成字[20097008號])」, 全稱為「佛山市武術協會詠春葉准培訓中心」, 現正招納有意發揚此武術派系人仕。 中心院長兼創辦人為「葉准師父」及 「梁紹鴻師父」, 分別是「葉問師父」的長子及其得意弟子, 兩人均盡得葉問師父真傳, 名聲早已聞名遐邇; 培訓中心主任為「霍主任」; 教練為「添有力」 均為資深詠春拳教練。

閱讀全文

與葉准教詠春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程序員的轉行方法 瀏覽:879
東風啟辰車聯網安裝文件夾 瀏覽:520
華為怎麼設置app時間鎖 瀏覽:660
後宮app視頻怎麼下載 瀏覽:525
如何把圖片轉換從PDF格式 瀏覽:259
重寫和重載的區別java 瀏覽:233
expressvpnandroid 瀏覽:84
儲存卡被加密怎麼解除 瀏覽:169
地球怎麼壓縮直徑 瀏覽:780
金鏟鏟之戰伺服器爆滿怎麼進 瀏覽:160
同仁堂pdf 瀏覽:935
如何編譯原理課程教材 瀏覽:730
單片機控制顯示器 瀏覽:776
頂好花app下載怎麼找不到 瀏覽:989
手機命令大全 瀏覽:808
怎麼下郵政銀行app 瀏覽:250
不背單詞app單詞怎麼學習 瀏覽:481
程序員日常操作搞笑 瀏覽:382
android檢查是否安裝 瀏覽:375
蘋果手機編輯pdf文件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