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雜錄pdf

雜錄pdf

發布時間:2022-08-11 14:03:58

㈠ 書籍推薦:想要對清朝歷史進行深入了解, 不是研究,只是個人興趣,但還是希望詳細的好

如果是初讀清朝的書,建議看的中華書局和百家講壇出的正說系列。十二帝——十二王——後妃這三個。至少可以建立一個總體體系,和重要人物的一個初步認識。然後就是你這個清朝大歷史,它應該是一本進階的書,大多針對的是政治,而不是某人某事。坦白地說有點枯燥。當然最為枯燥的還是清史稿、實錄。這是終極書,必須腦袋裡有一個完整體系,看這個才好一點。 另外推薦一部《嘯亭雜錄》是皇親國戚的禮親王昭槤所寫,大多為內部消息,所以真實性非常高,是文言文。

㈡ 求《明代筆記小說大觀》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明代筆記小說大觀》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MDaYAzV9q1pY3L2ND9OiqQ

?pwd=rlsp 提取碼:rlsp
簡介:「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滿目,真是萬象包羅。

㈢ 《野草》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野草》(魯迅)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PON_Z3CEP78v7RTDUp23-Q

提取碼:j0c5

書名:野草

作者:魯迅

豆瓣評分:9.4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73-3

頁數:62

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散文詩23篇〔包括一首打油詩和一出詩劇〕,最初都曾陸續發表於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語絲》周刊上,《題辭》最初也曾發表於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語絲》第138期,發表時署名均為魯迅。

本書於於年1927年4月由作者親自編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初版印行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此後印行的版本,除個別字和標點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題辭》在本書最初的幾次印刷都曾印入;後來被國民黨政府書報檢查機關抽去〔魯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傳經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魯迅三十年集》時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畫系孫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題字署「魯迅先生」,後按魯迅意思改為「魯迅著」,魯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謙信中曾提及此事。

魯迅寫作《野草》時,適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選集〉自序》〔《南腔北調集》〕中所說:「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編成本書的時候,如《題辭》篇末所記,正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清黨的稍後。

關於本書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為本書的英譯本寫過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說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蕭軍信中,魯迅談到《野草》時說:「我的那本《野草》,技術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後寫出來的」。在《華蓋集續編·海上通信》中說:「至於《野草》,此後做不做很難說,大約是不見得再做了,省得人來謬托知己,舐皮論骨,什麼是『入於心』的。」

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一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最早的一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於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後半部分載於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1906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未果,轉而在《河南》雜志發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1年用文言寫了第一篇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都與後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3年間陸續在《新青年》發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50餘篇,並參與《新青年》編務。1920年8月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科講師。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連載。1923年,第-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說,魯迅還寫了很多具有獨特風格的雜文,以《隨感錄》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發表。1925年出版雜文集《熱風》。此後幾乎每年都有雜感集問世。

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從此定居上海,專事寫作。1928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

1936年因積勞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終年55歲。

著作書目: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期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惶》(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翟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㈣ 《明代筆記小說大觀》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明代筆記小說大觀》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MDaYAzV9q1pY3L2ND9OiqQ

?pwd=rlsp 提取碼:rlsp
簡介:「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滿目,真是萬象包羅。

㈤ 《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獻給自由精靈的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人性的,太人性的》([德國] 弗里德里希·尼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bzut

書名:人性的,太人性的

作者:[德國] 弗里德里希·尼采

譯者:楊恆達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8

頁數:621

內容簡介:

《人性的,太人性的》是尼采為紀念伏爾泰逝世100周年而寫,同時也出自作者對早年崇拜的音樂家瓦格納的失望情緒。全書用格言體寫成,分兩卷。第一卷共九章,從各方面探討了世界與人生的基本問題。第二卷的兩個部分《見解與箴言雜錄》和《漫遊者和他的影子》,繼續作者在第一卷中開始的對西方形而上學傳統及其影響下的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作者一方面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潛力,使人類變得更優秀;另一方面又對人性的弱點和缺點,尤其對西方文化傳統下形成的這種弱點和缺點,進行了尖刻的諷刺和挖苦。作者寄希望於「自由精靈」,也就是能超越傳統思維方式、傳統道德觀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19世紀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生命哲學主要代表之一,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早年在波恩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不到25歲就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文學副教授,並在一年以後成為正教授。一生著述頗豐,如《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強力意志》等,對20世紀的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1889年初,在義大利的都靈街頭摔倒,就此精神錯亂,於11年後在德國的魏瑪去世。

㈥ 享做筆記的超鏈接找不到目標

可能是界面小齒輪那打開了閱讀模式。
在pdf紙外書寫時,在pdf內設置超鏈接。
筆記依其所載內容,大體可分作:鬼神仙怪、歷史瑣聞和考據辨證等類別。鬼神仙怪類筆記在魏晉時期就十分盛行,是當時筆記的主流,著稱者有張華《博物志》和干寶《搜神記》。歷史掌故類筆記主要記錄掌故遺事、民情風俗、人物軼聞和山川景物等,如唐代《隋唐嘉話》、宋代《涑水記聞》等。考據辨證類筆記唐代始獨樹一幟,並有所發展。清代乾隆、嘉慶間,考據之學大盛,此類筆記更加增多。如宋代《夢溪筆談》、清代《日知錄》等。筆記所載,雖多是些瑣碎片斷,但因有聞即記,較官修史籍往往生動真切,其中不少資料還為正史所不載。筆記也記錄了一些傳聞不確、考訂不嚴的東西。另外如互相抄襲,津津樂道於荒誕無稽的奇事軼聞,著力宣揚封建迷信等等,也隨處可見。正式把筆記用於書名的始於北宋的宋祁,著有《筆記》三卷。其起源頗早,早期的筆記常被納歸「小說」一類,班固作《漢書》,在《藝文志》中列小說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凡「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均稱小說。明人胡應麟又將其分為「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辨訂」、「箴規」等六類。班胡二氏所稱小說,很大部分均屬筆記范疇。筆記作為一種專門體裁的書籍,起始於魏晉,經過唐宋時期的充實發展,到了明清兩代,更加風靡興盛。鬼神仙怪類筆記在魏晉時期就十分盛行,是當時筆記的主流。著稱者有張華《博物志》和干寶《搜神記》。以後如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宋代徐鉉《稽神錄》、洪邁《夷堅志》,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等,均屬此類。

㈦ 《中國民間宗教史(上下)》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民間宗教史》(馬西沙)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cmTxK8DGss_NXtwGFybIsg

提取碼:g49w

書名:中國民間宗教史

作者:馬西沙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2年12月

頁數:1453

作者簡介:

馬西沙:

北京人,1943年11月生。中學就讀於北京四中。1964年至196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遼寧、河北農村高中及北京語言學院任教。1979年至198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讀研究生,獲歷史學碩士。1982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任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哲學片研究員資格格評審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道家與道教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主要著作:《清代八卦教》、《民間宗教志》、《中國民間宗教史》(兩人合著)、《中國道教史》(具體組織並參與寫作),並著論文若干篇。1992年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韓秉方:

北京人,1937年4月生。中學就讀於北京二中和北京四中,1958年至196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1979年以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中國民間宗教及道教研究。1994年被評定為研究員。撰有專著《道教與民俗》、《中國民間宗教史》(兩人合著)、《中國道教史》(合著)以及學術論文若干篇。

㈧ 唔,我想問一下音韻學看哪些書比較好嘞~

啊,你好~音韻學入門是有點難度,不要著急,耐著性子慢慢來就好。
教材方面,除了唐作藩先生的書,還可以參看胡安順先生的《音韻學通論》,董同龢先生的《漢語音韻學》以及丁聲樹、李榮先生的《漢語音韻講義》。另外還推薦一本稍微深一點的麥耘先生的《音韻學概論》。這些書不必每一本都從頭到尾看過,因為很多內容大家都是一樣的。互相參考,相互補充地去看。《中國音韻學研究》當然可以讀,不過不必這么早。而且非常建議在讀這本書之前先學一點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知識。當然了,其實學音韻學本來也就應該學學歷史語言學,比較推薦的書是徐通鏘先生的《歷史語言學》,吳安其先生也有一本《歷史語言學》可以一同參考。
音韻學跟韻圖分不開,所以還是要學一學等韻學。李新魁先生有一本《漢語等韻學》,應該是必須要看的。學等韻學當然要對照著韻圖,所以李新魁先生的另一本書《韻鏡校證》也是很有必要備著的。
音韻學難學,最難的地方是材料的陌生,書上講某聲某韻某等,搞得人一頭霧水;而如果咱們一上來就跑去看韻書韻圖,卻又不知道該看什麼,該怎麼看。所以自己去做系聯,做韻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樣一來就等於是在一個比較科學而且完備的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有系統地去熟悉材料。只有經過了這個步驟,我們看書上講的東西才不會覺得是天書。
上面說的這些書,都有電子版的,瀟雪已經上傳到了自己的網路網盤了~還有其他問題請補充~

上古音的東西還是要建立在中古音的基礎上,才能比較容易接受。而且現在上古音的研究眾說紛紜,換一本書說法就可能不同。這些概念又都是清代人就提出來了的,一直以來都不斷有學者豐富擴展,所以搞得很亂。
其實撇開這些七七八八的概念,直接去理解王力先生的二十九或者三十部,並不是非常難。格局王力先生都已經配好了,就那張表,能不能轉就看在表上的位置是不是接近。旁轉就是同一列相鄰的上下兩行之間轉,對轉就是同一行左右轉,旁對轉就是先上下再左右。對著王力先生那張圖一看,一開始之部到幽部的入聲和陽聲都是收舌根的,然後微部到歌部的韻尾都是收舌尖的,最後收雙唇。所以要旁對轉,自然韻尾就是同部位的了。
聲母方面那些東西就更沒什麼意義了。說實在的瀟雪也記不清,但總的原則就是看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發音部位相同的,除了鼻音要注意,其他基本都能互諧。發音方法相同的,發音部位如果相近,也基本能互諧。這是放得比較寬的標准,因為聲母的爭議一直都很大,個人覺得還是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的那幾條原則比較好,可以參考。不過個人不大推薦在這個時候就去接觸太多的上古音,因為爭議太大,簡直讓人無所適從。一個復輔音大腦就直接要崩潰死機。呃,本來想說這些概念可以去查曹述敬先生的《音韻學辭典》的,結果瀟雪自己查了下沒查到……
好吧,偶然發現梧桐君也是北師的,古漢的教材應該是用王寧老師的那本《古代漢語》吧~講到各種雙聲的時候,書上雖然用了王力先生的擬音,但是並沒有說用的是王力先生在某本書裡面的歸類。《漢語史稿》雖然是把見組和影曉匣放在一起叫做喉音了,但這只是一個歸類,他在《漢語語音史》裡面也還是分了開來。王力先生這個歸類和咱們教材上的歸類並不一樣。而王力先生的這個做法也正可以看出牙喉音的緊密聯系。准雙聲、准旁紐大概是為了照顧到照二歸精,照三歸知的現象。不過說真的瀟雪也不明白為什麼又會跑出一個「照組」,太詭異了。當初看書的時候就沒仔細看這一段,真心覺得這些名目沒什麼意思。只要知道舌音與齒音之間關系密切,問題也就不大了。因為這些東西還得結合具體的材料去理解體會。瀟雪自己也是積累很少,所以沒法說清楚,也舉不出例證,慚愧~書上講黃侃的照二歸精照三歸知那一段,還是有一些例證可以參考的。《漢語語音史》講先秦聲母的部分也有一些介紹可以參考。
電子書不知道為什麼都沒審核通過……要不梧桐君留個郵箱什麼吧~歷史語言學看英文原著自然是很好,能看懂當然更值得高興。只不過考慮到我們是為了學音韻學嘛~所以看中國人寫的,對音韻學更有啟發,這樣~

㈨ 如何讀《山海經》其精髓在哪裡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庄》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版本復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對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 ,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㈩ 哪位有完整的《四庫全書》電子版(pdf)和《永樂大典》電子版(pdf)的下載地址

這大龐大的東西。電子版基本收集不齊。原書都會不齊。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了。

閱讀全文

與雜錄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代碼合適嗎 瀏覽:280
復利計演算法律保護 瀏覽:737
代號f2伺服器連接失敗怎麼搞 瀏覽:956
旋律雲我的世界伺服器靠譜嗎 瀏覽:63
pdf降低大小 瀏覽:231
魔獸世界中文如何外服伺服器 瀏覽:924
kindle轉pdf格式 瀏覽:61
單片機自動控制 瀏覽:673
需要很多文件夾怎麼快速的新建啊 瀏覽:68
演算法申請著作權 瀏覽:214
以前手機號換了要怎麼登錄農行app 瀏覽:192
線切割編程系統怎麼繪畫 瀏覽:255
如何搭建雲伺服器異地容災 瀏覽:925
黃金拐點指標源碼 瀏覽:97
演算法導論第九章 瀏覽:282
鴿子為什麼生成伺服器沒反應 瀏覽:495
freebsdnginxphp 瀏覽:223
雜訊消除演算法 瀏覽:611
vue類似電腦文件夾展示 瀏覽:118
後備伺服器有什麼功效 瀏覽: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