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覺,非從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這二百六十個字,已經夠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難徹了。這個經,最主要是說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說的空,那是斷滅空,他們誤解佛法是消極自了的。
(1)波羅蜜多心經pdf擴展閱讀
《般若經》共有九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波羅蜜多」, 梵文為Paramita,意為"度", "到彼岸"。 亦即意在說明"度生死苦海, 到涅盤彼岸"。 所謂"彼岸"是對於"此岸"而言的。 生死便喻"此岸"。 它指三界內的眾生由於妄念邪心而造業, 因而不得不輪回於生生死死當中, 永住於煩惱苦海中。 只有修行才能擺脫輪回, 永超生死地。
B. 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C. 般若波羅蜜心經,白話文解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
觀世音菩薩,以甚深的智慧之光,照見受,想,行,識,意這五蘊都是一些虛渺的幻象,到達了那不生不滅的彼岸,脫離了一切苦難。舍利子啊,(你可知道,)精神和物質並沒有不一樣的地方,因為所謂精神,所謂物質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我們的感覺,思想,行為,認識,也不能分成精神,物質什麼的。
舍利子啊,(你可知道,)什麼精神啊,物質啊,受,想,行,識啊,這所有的一切,其本質都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這是什麼意思呢?你可知道,我們世界的本質,乃至生命的本質,是永恆的,是無限的,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沒有形,也沒有相,更不存在什麼空間。所以你也不能讓其多點什麼,少點什麼,不能讓其變大,也不能讓其縮小。)所以這世界的本質,乃至生命的本質,是精神的,既不存在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個體,更沒有什麼感覺啊,思想啊,行為啊,看法認識啊等等。
我們眼睛看到的形象,鼻子嗅到的氣味,舌頭嘗到的味道,身體接觸到的觸覺,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什麼東西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等等等的概念,都是一些虛假的幻像,必須堅決加以屏棄。到那時。你就不會在我和非我之間感覺到一個界限,你也不會意識到我和非我之間有一個界限。到那時,你那一切愚昧的都沒有了,你那一切不愚昧的也沒有了。
你將跳出生死輪回,不存在生與死的概念。什麼苦、集、滅、道啊,智慧啊,佛法啊,只是過去的一個過程。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了至高無上的佛法。(因為這世界上並不存在著什麼至高無上的佛法,你只不過是遵循佛的教誨,通過修煉,回到了自己本來的面目而已)。菩薩就是這樣通過到達不生不滅彼岸的智慧,排除了心中的一切疑慮,(對於肉體生命的消亡),不會再有恐怖,離開這個本末倒置的夢幻世界,最後達到寂滅的境界。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諸佛,不就是依靠這到達彼岸的智慧,最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嗎?所以這個關於到達彼岸的智慧的咒語,是具有無上神力的咒語,是掃除黑暗和愚昧的咒語,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咒語,能給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咒語)能除去一切苦難,不存在任何虛妄。所以,我們這個到達彼岸的智慧的咒語是這么說:揭締,揭締,波羅揭締,波羅僧揭締,菩提薩婆呵。
(3)波羅蜜多心經pdf擴展閱讀:
《般若波羅蜜心經》原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陀,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締,揭締,波羅揭締,波羅僧揭締,菩提薩婆呵。
D.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解釋
解釋如下:
觀自在菩薩,修行深般若法門,當其功行圓滿之時,心中如明鏡照亮,明白地照見五蘊皆空,身心無我,本然清凈。於是自覺而覺地,度化眾生脫離苦海,同登覺悟之岸。
舍利子:色之表象離不開空之本質,而這本質離不開表象,它們不是兩件對立的事物。色本來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來面目。感受、動機、判斷的精神現象與空相同,這與物質現象之色與空的等同是一樣的道理。
舍利子:世間一切事物本來的性質,皆同一不二,平常無差別,既沒有產生,也沒有滅失,即無所謂污染,也便無所謂清凈,既不會增長,也不會消減。
所以觀自在菩薩以般若智慧觀照到的這個五蘊皆空的境界中,沒有物質色身,也沒有感覺、知覺、意志、判斷,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覺思維器官,也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相應的感覺除去煩惱。沒有"六根","六境","六識",沒有煩惱,也沒有除去煩惱的菩提,乃至沒有生老死的十二因緣系列,也沒有涅槃沒有世間一切皆苦的念頭,沒有世間苦及其原因的說法,沒有苦因可除的希望,沒有修行而脫離苦痛的方法。總之,沒有般若智慧,以此求般若便什麼也不會得到。
修行般若法門由本來"無所得"的緣故,因而無所不得。諸菩薩依靠般若智慧到達彼岸,證得內心無牽無掛光明坦盪的境界;由於內心無牽無掛光明坦盪的境界便沒有生死恐懼的心理不安,便沒有世俗之人顛倒的夢想和痴迷的慾望。
因此而最終達到涅槃。十方三世的諸佛,也依靠般若智慧而達彼岸,證得無上的脫苦之師,是最高圓滿的一切智慧,是無與倫比的總持法門。它能解救一切苦厄,是真法實相而不是虛假的幻相。
所以,於是宣說般若法門的總持咒,咒說:揭締,揭締,波羅揭締,波羅僧揭締,菩提薩婆呵。
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香聲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薩低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