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框架結構中構造柱的加密范圍柱上多少柱下多少
不是,你那說的不對,沒有那一說,樓主說的是二次結構的構造柱,不是KZ有61、31那一說,應該是柱上下端一個搭接區域,且不小於50公分。
⑵ 構造柱箍筋加密規定
構造柱箍筋加密區通常是在搭建部位或是搭建柱子
的上下500毫米以內范圍,加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加構造柱的搭接整體性。但框架結構的構造柱是不需要加密的,而磚混結構的構造柱則是需要進行加密的,這是為了增加柱子的穩定性。
箍筋加密區是對於抗震結構來說的。根據抗震等級的不同,箍筋加密區設置的規定也不同。一般來說,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柱子的端部和每層梁的兩端都要進行加密。
(2)二次構造柱加密嗎擴展閱讀:
各構件的箍筋加密區范圍:
1、柱箍筋加密范圍是:
底層柱(底層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頂面或無地下室情況的基礎頂面)的柱根加密區長度應取不小於該層柱凈高的1/3,以後的加密區范圍是按柱長邊尺寸(圓柱的直徑)、樓層柱凈高的1/6,及500mm三者數值中的最大者為加密范圍。
2、梁箍筋加密范圍:
加密范圍從柱邊開始,一級抗震等級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長度為2倍的梁高,二、三、四級抗震等級的框架梁箍筋加密長度為1.5倍的梁高,而且加密區間總長均要滿足大於500mm,如果不滿足大於500mm,按500mm長度進行加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箍筋加密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構造柱
⑶ 構造柱與梁交叉地方,箍筋是否加密
構造柱一般不用加密。個人認為構造柱主要抗剪,梁的作用力在KZ上。
⑷ 二次結構構造柱是否加密
摘要 需要加密:理由如下
⑸ 框架結構中的構造柱要箍筋加密嗎
框架結構的構造柱箍筋需要加密。
構造柱的構造要求有:
一、構造柱最小截面為240mm×180mm,縱向鋼筋宜采可4φ12,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50mm,且在與圈樑相交的節點處宜適當加密,加密范圍在圈樑上下均不應小於1/6層高或450mm,箍筋間距不宜大於100mm。房屋四角的構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二、7度時超過6層、8度時超過5層和9度區的構造柱縱向鋼筋宜採用1φ14,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00mm;
三、構造柱與牆體的連接處宜砌成馬牙槎,並沿牆高每500mm設2φ6拉結鋼筋,每邊伸入牆內不宜小於1m;
四、構造柱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15;
五、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圖5.0.3-2),或錨入淺於500mm的基礎圈樑內。
⑹ 框架結構中構造柱縱筋搭接處箍筋要加密嗎
按規矩呢是要做的,但是在平時做的時候一般都沒有加密,接頭最好還是錯開,這個是很好做的,加密就涉及到成本了,該省就要省,接頭的地方按你設計的間距,非加密的地方可以比你設計的大就行了撒。
不要被檢查到了,祝你好運!
⑺ 二次構造柱是否屬於非抗震 箍筋加密區范圍一般為多少
箍筋加密區,是抗震框架結構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僅適用於抗震框架柱和框架梁,其它構件沒有這個措施,也就是沒有箍筋加密。但是,不等於說其它構件就不要抗震的別的措施。對於構造柱,參照抗震的砌體結構的構造柱『宜適當加密』的要求,柱頂柱腳各為500高。
⑻ 構造柱箍筋需要加密嗎
構造柱不需加密箍筋。可以認為: 構造柱並非承重構件,震害分析和試驗表明,在牆體中適當部位設置鋼筋砼構造柱,並與圈樑、腰梁、牆體壓頂梁等連接使之共同工作,可以增加牆體的延性,提高構件抗側力能力,防止或延緩牆體在地震作用下發生突然倒塌,或減輕牆體損壞程度.它是為增加牆體延性的構造措施. 柱子加密箍筋目的是提高柱子延性,柱子影響延性的主要因素是軸壓比大小及考慮強柱弱梁原則,才考慮柱子有箍筋加密區或全柱箍筋加密,構造柱不存在軸壓比問題, 因此構造柱不需加密箍筋。
⑼ 地下室構造柱圖紙未註明加密部位是否加密
混凝土結構里的構造柱不是框架柱,沒有抗震構造措施的箍筋加密區要求,不過,在混凝土結構里,一般是允許構造柱作為二次結構後澆的,縱筋都有搭接接頭,縱筋綁扎搭接處的箍筋規定必須加密,這樣一來,柱頂、柱腳箍筋就自然形成加密區。而砌體結構的構造柱,則是重要的抗震構造措施,規定柱頂、柱腳應加密,高度為500mm。
⑽ 構造柱是否需加密
為了防止和控制牆體斜裂縫的產生和開展,構造柱箍筋在樓層上下500mm的范圍內應加密,直徑6mm的箍筋間距為100mm。抗震構造要求箍筋在樓層上下(400-500)mm的范圍內應適當加密,沒規定具體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