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比特幣在加密市場的份額降至43%,比特幣是否失去幣圈主導地位
近日,一則“比特幣在加密市場的份額降至43%”的消息,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那麼比特幣是否已經失去了幣圈的主導地位呢?我認為並沒有失去,第一,比特幣的價格呢,雖然並不是最高的,但是仍然是位居前列。第二,比特幣的成交額雖然也不是每時每刻都是最高的,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數一數二的。第三,比特幣的影響力,比特幣的影響力在幣圈是最高的,他一大跌,其他的基本會跟跌。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比特幣的價格首先,比特幣的價格,比特幣的價格呢,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最高的呢,但是呢,他仍然是榜上有名的,仍然那是出於一個位居前列的狀態。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② 聲稱擁有98萬枚比特幣,這位總資產超過100億美元中本聰究竟是誰
中本聰是誰?為什麼人們對他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呢?這個自稱中本聰的人,說他把自己的比特幣丟了,不是一兩個哦,是很多。98萬個比特幣意味著什麼呢?
所以對於比特幣,我們要持冷靜的態度來對待。
至今為止這位中本聰君,沒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甚至就連他所持有的,所謂98萬個比特幣,還持有懷疑態度。
因為,一般真正富有的人是不屑於炫耀自己的財富。
③ 比特幣到底是不是加密貨幣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由開源的P2P軟體產生的電子貨幣,數字貨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比特幣也被意譯為「比特金」。簡寫:BTC。
④ 比特幣勢如破竹,為什麼說它是一個巨大的泡沫
在價格方面,比特幣和各種「山寨幣」(所有比特幣體系之外的加密貨幣)都處於泡沫之中。但從價值上看,比特幣就不是如此了。戴維斯稱,雖然比特幣屬投機性交易,但比特幣還是有價值的。
戴維斯稱,如果你押注比特幣,你就押注於互聯網所提供的價值交換。互聯網通過各種協議交換信息,就如同人們用比特幣來購買一件商品或換取自己想要的服務一樣。因此,如果使用比特幣的人數在增加的話,那麼互聯網的價值將會繼續增長。
比特幣的價格本周繼續維持漲勢。根據CoinDesk的數據顯示,北京時間周三(12月6日)上午,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已經有史以來首次突破1.2萬美元。由於比特幣的漲幅很大,因此一些大型銀行的高管將比特幣稱為「泡沫」。自年初以來,比特幣的漲幅已超過1000%。
戴維斯的公司目前允許人們用「電子黃金」的方式支付,而不是用比特幣的方式支付。用戶可以將萬事達卡借記卡鏈接到Glint的應用程序上,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購買自己所需的商品和服務,就連進行轉賬都行。這位高管說,比特幣是一種由互聯網提供的價值交換的,但它不能像黃金那樣被當作是一種支付的手段。
⑤ 比特幣是怎麼會事怎樣產生的有什麼作用
下面的內容是來自:http://bitcoin.org/zh_CN/about
歷史背景
比特幣是第一批實現「加密貨幣」概念的貨幣之一。1998年,Wei Dai在cypherpunks郵件列表中首次闡述了「加密貨幣」這個概念。構建於貨幣的基本概念之上——在給定的國家或經濟體內通行的,用於支付商品、服務和償還債務的物品或任何形式的記錄,比特幣更是一種新的貨幣形態,其設計初衷融入了不依賴於中央權威機構,採用加密學原理控制貨幣發行和交易等思想。
2009年,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化名)在cryptography郵件列表中發表了第一個比特幣規范及其概念證明。2010年年底,中本聰聲稱他已經轉到其他事務上去了,離開了這個項目。這位比特幣的締造者從未透露過他的真實身份,只是將他的發明留給了這個世界。時至今日,比特幣發明的源起和動機仍然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
2010年以來,眾多開發者致力於這個項目,比特幣社區很快成長起來。2011年6月至7月之間,比特幣突然得到了媒體的關注,從而導致大規模的買入。由此產生的泡沫導致整個2011年下半年比特幣的價格持續下跌。之後,比特幣的價格又逐漸緩緩地回升到2011年的高度。
為了規范、保護和促進比特幣的發展,比特幣基金會於2012年9月27日創建。如今,伴隨著日漸增多的比特幣用戶,比特幣經濟正在快速發展。
技術特徵
任何像比特幣一樣的網路都具有以下幾點基本特徵:
比特幣可以在網路的任意節點之間轉移。
交易具有不可逆轉性。
塊鏈的使用,避免了雙重消費的發生。
交易在幾秒鍾內就會傳播出去, 並在10到60分鍾內通過驗證。
交易的處理和貨幣的發行都是通過挖礦來統一執行的。
無論是否在線都能隨時接收比特幣。
經濟規則
整個比特幣網路共同執行以下規則:
比特幣發行總量約為2100萬。
一個比特幣可以拆分到小數點後8位,總共約為 21×1014 個貨幣單位。
交易成本非常低,大多數都是免費的。
統計數據
比特幣網路已經連續無間斷運行超過48個月。在過去的一年裡,比特幣的安全特性引人注目,發展顯著。截止到2013年4月:
最長的塊鏈擁有超過 232,000 個塊。
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式計算網路之一,擁有超過65萬億次散列每秒的運算能力。
每天有50,000筆交易成交,交易總額高達幾百萬美元。
流通中的比特幣總值超過13億美元。
在協議中僅有一次重大的安全事件,已於2010年8月解決。
其它資料可參考:
網路:http://ke..com/view/5784548.htm
比特幣官網:http://bitcoin.org/zh_CN/
⑥ 比特幣起源
1 上個世紀80年代,一群天才程序員在密碼郵件組探討這一難題。1982年,大衛·喬姆(David Chaum)提出不可追蹤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8年後,他將此想法擴展為密碼學匿名現金系統,即Ecash.
2 1998年,戴偉(Wei Dai)的論文闡述了一種匿名的、分布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money。與此同時,尼克·薩博(Nick Szabo)發明了Bitgold,提出工作量證明機制,用戶通過競爭性地解決數學難題,然後將解答的結果用加密演算法串聯在一起公開發布,構建出一個產權認證系統。哈爾·芬尼(Hal Finney)則把該機制完善為一種「可重復利用的工作量證明」。
3 在前人的工作基礎之上,2008年,名不見經傳的「中本聰」在metzdowd.com的密碼學郵件組列表中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現金支付系統》。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網路誕生,中本聰本人發布了開源的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
從此,人類的貨幣史,翻開鳥新的一頁。
⑦ 世界上有這么多加密貨幣 為什麼只有比特幣市值能佔6成
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少種加密貨幣?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超過1350種加密的虛擬貨幣在流通。截至到目前為止,從市場價格而給出的總估值來看,有23種虛擬貨幣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97種價值超過1億美元,573種市值超過100萬美元。總而言之,虛擬貨幣的全部市值已經超過了5萬億美元,其中,發明最早的比特幣佔了一半以上。玩家們普遍承認,比特幣不是最有效的加密貨幣,也不是最隱蔽匿名的,但就是吃了「頭啖湯」,是首個出現的,所以最為人所知,也就是最受歡迎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世界是否需要1350多種加密貨幣呢?
即使是虛擬幣的玩家,都會對這一點深表懷疑的。這個世界哪怕再奇怪,也不可能如此多的虛擬貨幣。事實上,近年來所持續出現的新ICO虛擬貨幣如此之多,跟比特幣在這一年的「瘋狂」表現是相輔相成。這1300多種虛擬貨幣,絕大部分都是無法被大家承認的,從ICO開始就會有很多漏洞沒有人去補,當虛擬幣的市場出現重大調整的時候,其中很多就會自動消失,意思是從此再也沒有人去挖礦了。
由此也引申出一個問題,當其中某幾種加密貨幣出現問題的時候,整個虛擬貨幣的產業鏈和市場,就有可能像多米諾骨牌那樣受到牽連,即使是現在最堅挺的比特幣,也會牽連其中,因為加密貨幣說到底,目前就是依靠玩家的「信仰」兩個字在支撐。
為什麼比特幣相對於其他加密貨幣值錢更多?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比特幣的總值約為2700多億美元,而分支出來的比特幣現金總值約為317億美元,比特幣黃金的市場總值為51.7億美元。由於比特幣現金和比特幣黃金是從比特幣中分出的,從廣義的角度來看,應該算作比特幣總價值的一部分(當然你從技術上來反駁我也沒有辦法,這里只是為了粗略說明一下而已)。一旦我們將比特幣所有分支全部加起來,我們可以算出約3100多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因此,比特幣的總值大約佔了市場上所有加密虛擬貨幣的60%左右。
正如我這幾天反復所說的那樣,比特幣不是最有效的加密貨幣,也不是最先進的,也不是最匿名的,甚至不是最穩定的加密貨幣。那麼,為什麼與其他虛擬貨幣相比,比特幣就這么值錢呢?
很簡單,因為比特幣有一個催化因素,這就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以及商品交易所,開始把它作為「大宗商品」來交易期貨。然後,大家自然會想到,既然得到了期貨交易所的承認,那麼,它會不會在下一步得到美國政府的進一步承認。而其他的虛擬貨幣,目前依然在苦苦奮斗之中。
但是我們也一直強調,從比特幣被當作「商品」交易的那天開始,它就像黃金那樣,真正的貨幣屬性作用,已經在現實中存在感很弱了,而是作為對賭的其中一種產品。這意味著大家都是把比特幣作為投機行為來做,而不是真正的使用。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一有「官方可能會扶持」的消息就暴漲的虛擬貨幣,已經不止比特幣了,像一種主打物聯網原理概念的虛擬貨幣埃歐塔(IOTA),上兩周傳來跟微軟合作的消息,馬上暴升到300多美元,隨後,微軟出來說沒有這回事啊,埃歐塔馬上就回落了。可見,在未來,只要虛擬貨幣一旦有被某某某大公司或者某某組織認可的消息出籠,就會像比特幣那樣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