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張猛龍碑pdf

張猛龍碑pdf

發布時間:2022-08-19 23:49:44

A. 怎樣寫張猛龍碑麻煩告訴我

當代書家啟功先生稱:『《張猛龍碑》在北朝諸碑中,允為冠冕。龍門諸記,豪氣有餘,而未免於粗獷逼人;邙山諸志,精美不乏,而未免於千篇一律。惟此碑骨骼清奇,富於變化,今之形,古之韻,備於其間,非他刻所能比擬。』(《論書絕句》)《張猛龍碑》,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成碑於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五二二)正月。碑高八尺四寸,寬三尺七寸。全碑分碑額、碑陽、碑陰三個部分。碑額正書,三行,十二字。碑陽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陰十二列,第一列七行在陰額,第二列二十行,第三列十一行,第四列二十一行,第五列十四行,第六、七列各二十一行,第八列十行,第九列二行,第十列三行,第十一列四行,第十二列二十二行。此碑傳為崔浩所書,浩北魏清河東城人,官至司徒,書享盛名。現存於山東曲阜孔廟。世之舊拓本第十行『夏溫涼』字未泐,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商務印書館王罐藏本為最。此碑碑主張猛龍,字神祗,南陽白水人。北魏孝明帝熙平年間(五二六——五一七),任魏魯郡太守。他在任內,『治民以禮,移風以樂』,對人民,
『如傷之痛,無怠於夙霄,若於之愛,有懷於心目,是使學校克修,比屋清業,農桑勸課……』不久,『學建禮修,風教反正』,境內大治。人民樂業安居,百姓由此而感恩戴德,故為張猛龍立此頌德之碑。又因其興學有功,此碑得以躋身於儒家聖地——孔廟。
《張猛龍碑》的碑額,題為『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十二個大字,其字幾乎全用方筆,出鋒布勢,戈戟森然,緩澀峻馳,沉著瀟灑,結字險絕雄勁,體勢飛揚。大小伸縮,揖讓避就,處理極為精當。跌宕起伏,肅穆之氣,逸於字里行間。從碑額題文整體賞析,不難看出,其並不只是單單著眼於一個字,而是把上下
左右,以及通篇氣勢,融為一體。如,魏』,左邊筆畫稍輕,右邊略重,兼有一豎彎勾向右,而『魯』,即加重和放長『刀』部的左撇,中間一方筆長橫,起筆盡量靠左,這樣,不僅『魯』字更覺肅峻,同時,求得了與『魏』字上下左右的呼應平衡。值此,又將『魯』字下邊的『日』收得極緊且小,以為『郡』字的長撇大豎蓄勢,『郡』中部亦繼續緊放,『蓄之既久,其發必速』,『君』部的撇畫,
『匠』旁的豎畫一瀉千里,峻整迭盪,舒展秀逸之氣頓起。又如『府』字,將左長撇作一短豎勾,全字緊收,筆用方而體勢圓,更顯雄奇。同時,為『君』字的長撇蓄勢,使『君』字險峻更為突出。而『君』,又以一方厚凝重之長畫,橫貫其左右,隨之,長撇戛然而出。放長擊遠,豪氣直透筆底。這樣,『府』和『君』形成了強烈對比,既避免了『府』字左長撇與『君』字左長撇的雷同,更顯『君』之肅穆整嚴,險峻秀逸,使人有儼然不可進犯之感。
碑額題文,從結體上打破常規,密處更密,疏處更疏,以致於有更多的空間,表現更多的稜角和方勢。如『太』、『張』、『清』等字。如此,碑額之險絕之勢更熾。難怪碑學先賢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贊嘆道:『字在一二寸間而方筆者,以何碑為美?《張猛龍碑額》、《楊暈碑額》字皆二寸,最為豐整有勢,可學者也。』細細品玩,碑額的特殊用筆,正顯示了碑主張猛龍『從善如歸,惟德是蹈,惟仁是依』,『恩深在民』剛直方正的美德;同時也表現了人民對碑主的崇敬。
《張猛龍碑》碑陽之碑文書法,其文概為正書字體。筆法方圓兼備,以方為主。藏露起伏,抑揚頓挫,以及提按使轉,無所不備。貌似平庸,卻內含雷霆萬鈞。其用筆力度,在筆鋒二一分之間,沉著痛快,如斷金切玉,尤具龍跳虎卧之氣,矯健勁拔。其藏鋒起筆和轉折處干凈利落,中鋒運筆澀進,富有立體之感,雖瘦勁而不力怯。橫畫有逆入平出,亦多回鋒護尾。有方起方收,也有方起圓收,如『丁』、『是』之橫畫。豎畫勁直,以懸針垂露並用,大多橫、豎畫在落筆時,上端取斜尖勢,如『中』,『恃』等字。點處方圓互變,有重如泰山之『三角點』、有秀逸瀟灑之『圓點』,也有輕捷圓潤的『長豎點』等等,隸意中含,豐富多姿,如『志』、『庶』、『泫』。撇捺多取平勢,伸長放開,左右舒展,曲度不大,但出鋒含蓄飽滿,力至筆端,沉勁縱斂有致,氣勢磅礴,如『春』、『金』等。豎勾角度較大(大於直角),同時各具情趣,有博大雄強之感,這種筆意,是《張猛龍碑》的一大魅力所在,如『子』、『乃』。彎勾欲放即收,含蓄深沉,意趣別致,如『也』『光』等。其筆意古樸巧拙,遒勁沉雄,內含篆、隸遺韻如『祖』之『且』,圓轉似篆;『後』之『彳』隸韻尚存;其高雅渾厚,不見一點塵俗氣。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張猛龍》以其為隸楷之極則之。』又說:『精能則有若《張猛龍》。』
其碑陽之碑文書法結構,更見精到絕俗。在《張猛龍碑》中的許多結字方法,亦是後世總結為結構准則的結字方法。如『蓋』地載,『軍』天覆,『郎』讓左,『涼』讓右,『平』讓直,『七』讓勒等等……
在很多字的具體結構處理上,匠心獨具,奇趣無比,韻味深長。如『庶』字,結體雖不見奇特,但五個點的用筆,卻各具姿態,無一雷同,打破了『庶』字三橫平行,兩豎因緊守中宮而等分間距所形成的板滯。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字的筆畫呈水平狀態或平行狀態,是對字形整齊美的要求。而<張猛龍碑,卻又另有變化之妙。橫畫一般都斜向右上方,但在一字中有幾筆橫畫時,卻往往使其中一些橫呈水平狀,與其他橫不平行。由於處理極為巧妙,於矛盾的不和諧中,充滿著統一與和諧美的意趣。如『平』,第一橫畫斜向右上方而昂起,下邊橫畫基本呈水平狀,豎畫卻緊靠右行筆。不僅不見偏頗、反覺加強了字勢的安定,於靜態中頓起險意。『王』字卻又不同。上橫中間下凹,兩端上翹;中橫平正,略短;下橫兩端微下垂,中間呈上凸。三橫畫之體態,各具情趣之妙意。三點三豎並列,極難書寫『州』字,在《張猛龍碑》卻又顯得獨具豐姿。三豎畫均作豎勾變化,前畫豎勾下端向左彎出,中畫下端微向右,末畫呈右下斜出之勢。三豎畫同時又依次加大長度,前勾鈍而上端平,後兩勾的下角角度依次減小,角上端也越來越向左上方斜出,三點姿態也各不相同。再仔細觀察,當會發現,三豎和三點各自所分割的間距,也是向右依次加大。如此『州』則秀麗寬廣。
『禽』字之結體,更富有詩情畫意。左撇右捺,盡力向外開拓擴展,況其撇異常長大陡疾而粗健,出鋒微上翹;捺略短,較平,出鋒遒勁。兩畫曲縱交融,筆力飽滿,十分靈動。『禹』部之第一橫畫右下斜,且極精勁。所餘三橫畫,呈右上方斜勢緊密排列,並使平行,下邊左豎懸針,短小似點。中豎畫下邊向右輕輕一提,哈顯筆未至而意先到之勢。右豎勾較粗壯長大,以求平衡。整個『禹』部緊收,位置上提,於撇捺,更覺暢懷舒展,峻拔宏強。細細品味,有如慈母,敞開博大之襟懷,以衛護小雛。以似雄鷹,勢欲展翅翱翔。全字振振欲飛,立體動感極強。此可謂《張猛龍》書法結構風格之一神采矣。
左右距離拉開,遙相呼應,體疏意密如『比』和『以』字,兩『匕』筆畫方向、粗細、長短、意態,乃至筆畫方圓,毫無一點相同之處。但卻渾然一體,峻美非常。
通過精巧的特殊立意造形,和奇特的用筆技巧,把特定的點畫,寫得異常粗壯強健,突出主要筆畫,使之成為影響全局的主要部分,在抽象的線條和樸素的結構中,透出雄強朴茂,以此表現獨特的變化和深湛的韻味,也是《張猛龍碑》的一大特點,如『小』、『未』的左點,『其』、『也』的橫畫,『身』、『金』的撇畫等等。
以縱取勢,中宮緊收,四周筆畫伸展開大,把應是中心線的筆畫以及左右偏旁,通過特殊處理,使之各具情態,再將位置作上下左右巧妙移動,打破靜止的調和狀態,形成疏密有致,自然天成,合理而險絕的結構變化,以動態打破板滯,表現出對立統一的動態美,去求得全局平衡。這也是《張猛龍碑》書寫技巧的獨特和可貴之處,如『葵』、『下』、『民』、『蘅』、『當』、『震』、『慕』等字。
再者,《張猛龍碑》雖結體峻險,變化無窮盡,於字的整體,卻是『向心形』之筆勢環抱,以突出博厚寬廣和豐腴的結字意境,如『覆』、『恃』、『成』。向勢、背勢,因字隨形,兩種寫法同時運用。在向勢中,有背勢之舒暢、緊張感,在背勢中,又兼備向勢的飽滿、豐厚意,更顯出古質蒼朴,如『月』、『周』、『耳』、『白』等。《張猛龍碑》,在整體的結體布局上,更有一精絕處,於書學當為不朽之功。若將每行字,設一中軸線,慢慢品析,不難發現,此碑之單字,幾乎很少四平八穩。字之重心不左傾,即右偏。將線把字之重心連接,將會看到,由左右欹側而結構精巧的漢字所構成的一幅氣勢連貫,錯落有致,節奏感極強的,波浪形動態弧線圖。似此,不僅毫無傾側之感,更覺跌宕起伏,平衡穩定,心怡氣爽,妙趣橫生。康有為說:『《張猛龍碑》結構為書家之至,而短長俯仰,各隨其體。』『於行書取《蘭亭》,於正書取《張猛龍》,各極其變化也』。又說《張猛龍》『結構精絕,變化無端』。康氏之譽,並不為過。

B. 魏碑字帖

魏碑字帖:

魏碑:是北魏埋藏(386-534)的碑誌,摩崖、造像等刻石文字,在我國書法藝術中具有獨特的風格。魏碑在漢字由隸書向楷書的演變過程中,上承鍾王,下啟隋唐,表現了藝術上的大膽的革新精神。康有為認為「北碑莫盛於魏,莫備於魏」,「其筆氣渾厚,意態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勢;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變化於整齊之中,藏奇崛於方平之內,皆極精采。」(《廣藝舟雙楫·備魏第十》)至清代,經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的鼓吹,學習「魏體」之風大熾,形成碑學。

字帖:是供學習書法的人臨摹的範本,多為名家墨跡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古代著名的書法都被刻在石碑上,後人為了臨摹他們的書法就把石碑上的字用紙拓下來,然後臨摹書寫。

C. 張猛龍碑的碑文

君諱猛龍,字神冏(jiong)。南陽白水人也。其氏族分興。源流所出。故已備詳世錄。不復具載。????盛。蓊 (weng) 郁(yu)於帝皇之始。德星??。曜(yao)像於朱鳥之間。淵玄萬壑之中。巉(chan)岩千峰之上。奕(yi)葉清高。煥(huan)乎篇牘()矣。周宣時。??張仲。詩人詠(yong)其孝友。光緝姬(ji)?。中興是賴。晉大夫張老(?)。春秋嘉其聲績。漢初趙景王張耳。浮沉秦漢之間。終跨列士之賞。才幹世著。君其後也。魏明帝初中。西中郎將使持節平西將軍涼州刺史瑍(huan,煥?)之十世孫。八世祖軌。帝永興中。使持節安西將軍護羌校尉涼州刺史西平公。七世祖素。軌之第三子。晉明帝太寧中。臨羌(qiang)都尉平西將軍西海晉昌金城武威四郡太守。遂家武威。高祖鍾信。涼州武宣王大沮(ju)渠時。建威將軍武威太守。曾祖章。偽涼(liang)舉秀才。本州治中從事史西海樂都二郡太守。還朝尚書祠(ci)部郎羽林監。祖興宗。偽涼(liang)都營護軍建節將軍饒(rao)河黃河二郡太守。父生樂。?????????????歸國。青衿(jin,意同襟)之志。白首方堅。君體稟(bing)河靈。神資岳(甚?)秀。桂質蘭儀。點弱露以懷芳。松心?節。??????。???成。自??朗若新蘅(heng)之當春。初荷之出水。入孝出第。邦閭(lv)有名。雖黃金未應。無慚郭氏。友朋??。交遊??。??超遙。蒙箏人表。年廿(nian)七。遭父憂。寢食過禮。泣血情深。假使曾柴更世。寧異今德。既傾乾覆。唯恃(shi)坤(kun)慈。冬溫夏清。曉夕承奉。家貧致養。不辭采運之勤(同「勤」)。年卅(sa)九。丁母艱。勺(shao)飲不入。偷魂七朝。磬(qing)力盡思備之生死。脫時當宣尼無愧。深嘆每事過人。孤風獨超。令譽日新。聲馳天紫。以延昌中出身。除奉朝請。優游文省。朋儕(chai)慕其雅尚。朝廷以君陰望如此。德?宣暢。以熙(xi)平之年。除魯郡太守。治民以禮。移風以樂。如傷之痛無怠(dai).於夙宵。若子之愛。有懷於心目。是使學校克修比屋清業農棄(桑?)勸課?織以登入璄(jing,境?)觀朝。莫不禮讓。化?無心。草石如變。恩及泉水。禽魚自安。勝殘不待賒(she)年。有成期月而已。遂令講習之音。再聲於闕里。來蘇之歌。復詠於洙(誅?)中。京兆五守。無以克(kei克?)加。河南二尹。裁可若茲。雖名位未一。風???。且易俗之?。黃侯不足比功。宵魚之感。密子寧獨稱德。至乃辭金退玉之貞耿。撥葵去織之信義。方之我君。今猶古也。詩雲。愷(kai)悌(ti)君子。民之父母。實恐韶(shao)曦(xi)遷影。東風改吹。盡地民庶。逆深泫(xuan)慕是以刊石題詠。以旌(jing)盛美。誠?能式。闡(chan)鴻?。庶揚 烈?。其辭曰。氏煥(huan)天文。體承帝胤(yin)。神秀春方。靈源在震。積石千尋。長松萬刃軒冕周漢。冠蓋魏晉。河靈岳秀。月起景飛。窮神開照。式誕英徽。高山仰止。從善如歸。唯德是蹈。唯仁是依。棲(qi)遲下庭。素心若雪。鶴響難留。清音遐發。天心乃眷(juan)。觀光玉闕(que)。浣(huan)紱(fu)紫?。承華煙月。妙簡唯?。剖符儒鄉。分金沂(yi)道。裂錦鄒方。春明好養。溫而?霜。乃如之人。實國之良。禮之恤(xu)。小大以情。洗。濯(zhuo)此群冥。雲褰(qian)天凈。千里開明。學建禮修。風教反正。野畔讓耕。林洗濯(zhuo)中衣可改。留我明聖。何以勿剪恩深在民。何以鳧(fu) 憘(xi是否同喜?字典查不到)風化移新。飲河止滿。度海迷津。勒石圖。永。盪寇將軍魯郡丞北平。義主參軍事廣平宋撫(fu)民。義主 驤(xiang)府騎兵參軍驤威府長史征魯府治城軍主?軍?。義主本郡二政主簿。義主顏路。義主離狐令宋承憘。汾陽縣義主南城令嚴孝武。義主?賢文。陽平縣義主州主簿王盆生。造頌四年。正光三年正月廿三日訖(qi,記?)。

D. 張猛龍碑是什麼字體

張猛龍碑是楷書字體。

《張猛龍碑》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此碑立於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碑上無撰書人姓名。書體為楷書。現藏於山東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之內。

《張猛龍碑》碑高280厘米,寬123厘米,其中碑身高153厘米,寬87厘米,碑額高44厘米,寬40厘米。碑額三行12字。碑陽26行,滿行46字,末四行為題名年月,主要贊頌魯郡太守張猛龍興辦學校等功績德行;碑陰12列題名,每列2行至22行不等,共156行,記立碑關系諸人的官名姓氏等。《張猛龍碑》的書法藝術風格,即險絕竣逸,又渾穆雍容;既奇趣靈動,又古樸典雅。通於齊整中求庄和,庄和中求變化,自然流暢,逸氣橫生。該碑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譽的作品,為精嚴雅正書風的代表。

E. 張猛龍碑的介紹

《張猛龍碑》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無書寫者姓名,碑陽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陰刻立碑官吏名計十列。額正書「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評價其書「正法虯已開歐虞之門戶」,向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為正宗北碑書體。碑石在山東曲阜孔廟。書法勁健雄俊。清楊守敬評其:「書法瀟灑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評:「此碑風力危峭,奄有鍾梁勝景,而終幅不染一分筆,與北碑他刻縱意抒寫者不同。」康有為謂:「結構精絕,變化無端」、「為正體變態之宗」。該碑已開初唐楷書法則的規模。----《古代碑帖鑒賞》 費聲騫

F. 張猛龍碑簡介

張猛龍碑

《張猛龍清頌碑》立於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現在山東曲阜孔廟中,有額有陰,碑文記頌魏魯郡太守張猛龍興辦學校功績,碑陰為題名,古人評價其書「正法虯已開歐虞之門戶」,向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楷書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後期佳作之一。碑文書法用筆方圓並用,結字長方,筆畫雖屬橫平豎直,但不乏變化,自然合度,妍麗多姿。碑文中的「冬溫夏清」四字被認為是鑒別有關張猛龍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據。據說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後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點或留下某種印記,使後人之拓永遠不能與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說偽造作假了,可見古人用心之良苦。

匯品:
清 包世臣:正書《張猛龍》足繼大令,《龍藏寺》足繼右軍。(《藝舟雙楫》)
清 楊守敬:書法瀟麗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平碑記》)
清 康有為:後世稱碑之盛者,莫若有唐,名家傑出,諸體並立。然自吾觀之,未若魏世也。唐人最講結構,然向背往來伸縮之法,唐世之碑,孰能比《楊翚》、《賈思伯》、《張猛龍》也!其筆氣渾厚,意態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體;分期分批行布白,自妙其致;寓變化於整齊之中,藏奇崛於方平之內,皆極精采。作字工夫,斯為第一,可謂人巧極而天工錯矣。(《廣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張猛龍》為正體變態之宗。如周公制禮,事事皆美善。(《廣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張猛龍碑》結構為書家之至,而短長俯仰,各隨其體。吾於正書取《張猛龍》,各極其變化也。(《廣藝舟雙楫》)

閱讀全文

與張猛龍碑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nfc全加密門禁卡 瀏覽:636
身份信息被加密 瀏覽:482
我的鹽城app怎麼添加不了家庭成員 瀏覽:493
php商城並發 瀏覽:348
熊貓繪畫app怎麼做出大佬的筆刷 瀏覽:603
雲存儲伺服器知識 瀏覽:461
伺服器cpu是什麼指令集 瀏覽:590
糖貓t10怎麼安裝app 瀏覽:992
電腦加密u盤怎麼使用 瀏覽:517
linux如何升級php版本升級 瀏覽:841
二級程序員c語言難度 瀏覽:352
批處理編譯qt 瀏覽:66
鐵友app怎麼查詢機票訂單 瀏覽:197
myeclipselinux破解版 瀏覽:417
批處理命令語法不正確 瀏覽:889
pdf合並成一個pdf在線 瀏覽:383
柱加密區構造要求 瀏覽:515
地板木龍骨標准跟加密區別 瀏覽:151
解壓放鬆的好地方河南 瀏覽:965
搜狗怎麼移動到文件夾 瀏覽: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