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脈診!!!最近學脈診,不知道怎麼能學好
古代著名醫學家王叔和著有<脈經>,他在上面說"在心易了,指下難明".就是說中醫的脈學就是不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底,還要有臨床經驗.不好學啊.而且中醫的脈學的脈學的缺點就是主觀成分比較多.可能來了一個患者.2個醫生同時診脈,得出的結論可能就不一樣.中醫也好西醫也好,醫學本來就是經驗科學.中醫的脈學真的很難啊!
B. 《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全文》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全文》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aZJSL6nsbI4O_mP7YjXs9A
C. 中醫脈診如何學習
詞目:脈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釋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醫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
詳細解釋
中醫學名詞。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為中醫辨證的依據之一。一般分為浮、沉、遲、數四
大類。 晉 王叔和 《脈經》細分為二十四脈, 明 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 明 李
中梓 《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
基本簡介
脈動應指 (指頭)的形象,包括頻率、節律、形態、充盈度、顯現部位、通暢的情況、動
勢的和緩、波動的幅度等方面。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心主血脈,心臟搏動把血液
排入血管而形成脈搏。心臟的搏動和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均由宗氣所推動。血液循行於脈管之
中,除了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即是循行於全身的血脈
均匯於肺 ,且肺主氣 ,通過肺氣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統
血,血液的循行有賴於脾氣的統攝;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調節血量的作用;腎藏精,精化氣,
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各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質基礎之一。
故脈象的形成與五臟功能活動有關,而且五臟與六腑相表裡,脈象的變化也可反映六腑的變化。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
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相關記載
晉•王叔和《脈經》將脈象總結為二十四種;元•滑壽《診家樞要》發展為三十種脈象;
明•李時珍《瀕湖脈學》定為二十七脈;明•李士材《診家正眼》再增入疾脈,合二十八種脈
象。後世多沿用二十八脈。
關分類
浮脈
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
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
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
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
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
遲脈遲脈
遲脈
脈搏緩慢,(每分鍾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
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
證。
數脈
脈搏急促,(每分鍾脈搏在90次以上)。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
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
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
故按之空虛。
實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
動有力。
滑脈
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
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
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
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
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
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
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
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1]
正常脈象
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常脈為三部有脈,一息四至(每分鍾脈搏早70-80次),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確為善。
伏脈:沉之深,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症痞結,脈喪瀉之不出頭。
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輕尋無板重采知,元氣耗損精血虛,少年可慮白頭矣。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汗多中。
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和弦長,勞傷微疾真精損,氣喘腹疝,七情傷。
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象診真似按鼓皮,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血虛或「夢遺」。
遲脈:尋肉內至來三,來往極慢微遲脈,浮遲表寒是表證,沉遲里冷必定見。緩、結、代、
澀居遲類,不究詳細莫輕談。
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楊柳裊自然,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間,緩遲氣血皆
傷損,和緩從容為氣安。
結脈:緩一指復又來,結脈肢體記在懷,悲慮積中成郁結,五芤交攻為痞災。(五芤:氣、
血、痰、飲、食)
代脈:緩之不能隨手知,良久方來是代脈,代是氣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機存。
澀脈:脈道澀難疏通,細遲短散何成形,來往濕滯似刮竹,病蠶食葉慢又難,思虛交愁里
積久,不但損血又傷精。
數脈:來往速數脈形,一息六至仔細憑,數脈屬陽熱可知,只把虛實火來醫,實要涼瀉虛
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急、緊、弦、滑、動、促都從數脈安排定。
疾脈:快過數者脈名疾,載陽又可陽凶升。
弦脈:舉迎手按不轉,弦長端直若絲弦,受病輕重如何認,指在弦上軟硬看。
滑脈:滑脈如珠滾滾來,往來流利卻還前,停食痰氣胸中瘀,婦女滑緩定是胎。[2]
脈象辨識
脈象辨識病脈時,還要注意下述幾個問題:
(1)象多兼見:脈診時單一脈象較少見,多為幾種脈象如「浮數」、「沉遲」、「沉細
弦」,「沉細遲澀」等混合並見。這些兼見脈象,必須結合其它診察資料,才能對病證的表裡、
寒熱、虛實以及病勢的盛衰作出判斷。
(2)有關脈與證的取捨問題:當脈象與證候不相符合時,可考慮「舍脈從證」(即捨去
脈的假象而以真實的證候為診斷依據)或「舍證從脈」(即捨去證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實的脈
象作為診斷依據)。例如,心腹急痛,脈見沉伏(見於疼痛性休克時),當舍脈從證;胃腹脹
滿,脈象微弱(因脾不健運而有虛脹),當舍證從脈。一般情況下,應是脈證相符;在特殊情
況下,則須全面考慮,去偽存真。
(3)四診合參:診斷不能單靠切脈,而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切不可不問病
情,單憑切脈就主觀臆斷。
(4)不能機械地、一成不變地對待兩手寸、關、尺(共六部)分主臟腑的規定,而應全
面地從脈象主病出發,參考其它三診,對病證作出正確的診斷。
D. 陳予糧古中醫脈診絕學視頻教學教程大全集 百度雲網盤資源下載
你好,我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
鏈接:
E. 《現代中醫脈診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現代中醫脈診學》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EocseG6729yGiKw6UpP04w
F. 有關介紹中醫把脈的書
看《脈經》吧!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多背些經典的條款。這就能做到「大概學一下」。在沒有老師指導的境況下很難做到 「能把脈」。
G. 求《現代中醫脈診學》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現代中醫脈診學》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EocseG6729yGiKw6UpP0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