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隸書有哪些字帖
曹全碑,禮器碑,右三公山碑,相景君碑,石門頌,孔君殘碑。。。建議找一本漢碑大觀,1984中國書店出版的,就全有了。
『貳』 《春曉》隸書的字帖
《春曉》隸書
『叄』 求隸書字帖的電子書,最近無事,想練隸書
練書法最好用字帖,不要用電子書,一來不方便,二來有很多細節看不出來,建議買一本好一些的字帖臨摹。如《曹全碑》、《乙瑛碑》等。
『肆』 尋求隸書字帖
《書法自學叢帖》篆隸(上冊)目錄:
篆隸書法簡論;篆書的用筆和結字;隸書的用筆和結字
殷甲骨文
兩周秦漢金文
周牆盤
周毛公鼎
周散氏盤
周虢季子白盤
楚王盦恙鼎
秦公簋
秦詔版
漢金文
新莽嘉量
簡牘書跡
戰國侯馬盟書
溫縣東周盟書
戰國青川簡
睡虎地秦簡
漢帛書
漢簡
漢武威銘旌
先秦石鼓文
先秦石鼓文
秦泰山刻石
秦琅邪台刻石
秦嶧山刻石
漢袁安碑
漢祀三公山碑
漢嵩山少室石闕銘
漢石門頌《書法自學叢帖》篆隸(中冊)目錄:
漢乙瑛碑
漢禮器碑並陰側
漢封龍山頌
漢史晨前後碑
漢張景碑
漢曹全碑
漢張遷碑《書法自學叢帖》篆隸(下冊)目錄:
漢魏殘石小品
漢五鳳刻石
漢萊子侯刻石
延光殘石
漢熹平石經殘石
漢華山碑額
漢韓仁銘額
漢君子等字殘石
漢子游等字殘石
魏曹真殘碑
魏三體石經
吳天發神讖
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碑(節選)
北齊隴東王感考頌(節選)
唐般若台銘
唐城隍廟記
唐葉慧明碑(節選)
唐石台孝經(節選)
『伍』 請推薦隸書字帖
學習隸書,我認為還是從張遷碑臨起。《張遷碑》是我國漢代著名刻石之一。刻於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 2月,立於山東東平。正文15行, 其中第13行後空一行, 再接第14行。每行42字。碑刻兩面, 碑陽額篆書 "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 12字。出土於明代, 原石今藏三東泰安岱廟內。在眾多的漢碑中,《張遷碑》以其方勁朴茂, 雅拙沉著著稱於世, 深受歷代書家喜愛,也是書家主要推崇的漢碑入門之一。
《張遷碑》用筆方整, 寧朴不華。其點畫多收縮少放縱, 顯得骨力雄健, 結體緊密。雖然鐫刻風格前後不甚一致, 但通篇仍以方取勝, 它給人以穩重沉著, 天趣橫生的感受。所以, 此碑 "方勁朴茂, 雅拙沉著" 的藝術風格和特點, 是我們臨習此碑時所應領會和掌握的, 只有這樣才能學其風貌, 得其神韻。 是初學隸書最好的範本之一。
我認為,你從此碑帖開始臨摹,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陸』 隸書字帖欣賞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1、曹全碑
《曹全碑》的結構特點主要表現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橫勢,間有長、方結體,橫向開張流暢,縱向含蓄穩健,從而使結構顯得雍容大度、飄逸多姿。《曹全碑》結體之舒展、用筆之放縱、意態之醇美,體現了書家於動盪中求穩定,於自由中見奔放的藝術匠心和創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氣。該碑飄逸風格的獨特個性與具體內涵,遠非其他漢隸所能比擬。
2、張遷碑
《張遷碑》是東漢晚期作品。通篇為方筆,方整勁挺,稜角分明,結構謹嚴,筆法凝練。書風端正朴茂,方勁雄渾。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著有力,古妙異常。運筆多采「方筆」,用筆稜角分明,具有齊、直、方、平的特點。筆道粗細介於二分筆與三分筆之間。波畫的提按過渡不甚明顯,有別於孔廟三碑的大撇重捺。「於方直中寓圓巧,筆畫粗細相間,生動自然」。
字形偏於古拙一路,碑中字體大量滲入篆體結構,字型方正,雖字跡多漫漶,然端整雅練,剝落之痕亦復天然,結字運筆已開魏晉風氣。結構組合,端正中見揖讓錯綜,靈活變化,殊多生趣,而又沉著方勁。碑陽之字朴雅秀雋,碑陰之字稍見縱肆,皆高潔明朗。學漢隸者,都以此碑為最後范則。然而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蓋其含蓄內蘊得之不易也。深望智者能得其兼。
3、禮器碑
《禮器碑》書法瘦勁寬綽,筆畫剛健,用筆力注筆端,如干將莫邪,鋒利無比。其結體寓欹側於平正中,含疏秀二嚴密內,歷來被奉為隸書極則。
《禮器碑》的筆畫瘦硬剛健,收筆轉折多處方折,筆畫較細而刀法及捺粗壯,構成強烈的視覺對比,而且多少帶有一些和居延漢簡書法相似的地方。但是它瘦不露骨,不傷於靡弱,顯得很有力度。尤其是碑陽書法,更是精美絕倫。而碑側和碑陰,因為記載捐助者的姓名和捐助錢數,顯得要隨意得多,大小疏密皆不經意,但反而有一種變化之美。
和其他著名漢碑相比,它不同於《乙瑛碑》的俊美、《史晨碑》的古樸、《孔廟碑》的縱逸、《華山碑》的奇古、《衡方碑》的靈秀、《張遷碑》的方正、《曹全碑》的秀麗。《禮器碑》自有自己的風格在,這也正是它的成功之處。學習隸書,最宜以此碑入手。
4、乙瑛碑
《乙瑛碑》是漢隸中有數的逸品,字勢開展,古樸渾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別是後半段,採取筆桿倒向左側的逆向行筆,使每一點畫入木三分,扣的很緊,尤為高妙。《乙瑛碑》的結字看似規正,實則巧麗,字勢向左右拓展。書風謹嚴素樸,為學漢隸的範本之一。----《古代碑帖鑒賞》費聲騫
5、石門頌
《石門頌》全稱《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又名《司隸校尉楊孟文頌》,摩崖石刻。在陝西省褒城縣北褒斜谷石門崖壁,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刻。字跡放浪形骸,天真自然。楊守敬稱其:「野鶴閑鷗,飄飄欲仙。」向有隸書中的草書之說。翁方綱《兩漢金石記》雲:「命字垂筆長過一二字者,因石理剝裂不中接書而垂下耳,非可以律隸法也。」此說不一定確切,因除「命」字之外,「升」、「誦」的末一個垂筆都相當長,其實這是漢代竹簡帛書的作風。試看漢磚、漢瓦中的刻字,這樣的筆姿都極多。體現了漢人結字大膽放縱,具飄逸新奇的風韻。《石門頌》字多用一分筆,提按粗細變化的幅度也不大,只是初學者筆力不夠,容易流於纖細油滑,失卻漢隸凝重渾厚的風采。----《古代碑帖鑒賞》費聲騫
此摩崖書法古拙自然,富於變化。每筆起處以毫端逆鋒,含蓄蘊籍;中間運行遒緩,肅穆敦厚;收筆復以回鋒,圓勁流暢。通篇字勢揮灑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隸中草書」之稱。楊守敬《平碑記》說:「其行筆真如野鶴閑鷗,飄飄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從此出」。
『柒』 誰有司馬彥鋼筆隸書字帖pdf,分享鏈接發給我。
個人覺得龐中華的是不錯,建議練練,比較方正又又個性。田英章的是比較標準的草書,像毛筆字那樣寫出來的感覺,很不錯。
練好鋼筆字要有恆心,尤其你現在已經是成年了,字體在你的心裡已經成型(「小學生字」),並且也已經控制了你的手,即心手合一,所以大人練字是很費腦筋的。
上面說的方法都可以,臨摹鋼筆字帖,及別人的字。
只有臨摹長了,才能更改你心中固有的字體,進而指揮手寫。
1、我建議你先讀一些有關習字規律的書,和字體結構規律的書。大書法家啟功先生曾說,字重要的是結構,結構是骨,如骨不正則字歪。臨摹一個人的字,只有真正掌握了他這種字的結構才算完事。
2、 臨摹的字帖有很多種,當代名家的字帖,如龐中華、陸放鳴等,並且每年都有個硬筆書法大賽,裡面新人層出不斷。也可以從古人寫的毛筆字的作品中臨摹,如王羲之的蘭亭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董其昌等。
3、臨摹的形式也有許多種,有描紅,即白紙伏於上,照字畫字,有看著字帖自己寫的,後一種偏難但是尤好,因為後一種更有利於你去將別人的帖子記住,即背帖,臨摹的教高形式便是背別人的字的結構,自己能夠寫出來。
龐中華的字帖比較好.
龐中華,重慶市人,硬筆書法教育家、當代中國硬筆書法事業的主要開拓者。現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曾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自1980年以來,有100多種字帖和專著出版發行,其中代表作有:《談談學寫鋼筆字》、《龐中華鋼筆字帖》、《龐中華現代硬筆字帖》、《龐中華書法集》、《龐中華詩抄》、《龐中華散文集》、《龐中華電視講座》、《龐中華人生感悟》、《硬筆書法簡論》等,主編了多部書法教材,包括《硬筆書法普及班教材》、《硬筆書法高級班教材》、《中老年人硬筆書法教材》,以及適合中小學生課堂使用的《寫字課本》、《寫字字帖》、《書法藝術》、《龐中華快樂練字》等,其圖書總印數已突破億冊。他還應邀多次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開辦了《硬筆書法講座》、《龐中華硬筆書法藝術講座》等,聽眾數以千萬計。他創辦的龐中華硬筆書法中心及學院, 迄今已培養學員120餘萬人,被譽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