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周振鶴的《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沒有秦漢卷
譚其驤主編的《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
周振鶴 《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葛劍雄《葛劍雄談地域文化》《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
Ⅱ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的提要
本卷旨在通過對傳世文獻與文物考古資料的精細考證、系統分析,並充分吸取學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對三國兩晉南朝之疆域變遷與政區制度進行全面討論,對三國兩晉南朝之政區建置,包括政區沿革、領屬關系、治所變遷、境域盈縮以及置廢並析諸般情形,作盡可能詳盡的復原。本卷所涉及的相關概念、學術回顧、文獻資料、基本思路、核心理論、關鍵原則等問題,置於「緒言」中加以說明;「結語」則從宏觀的視角,統合政區制度與政區建置二者,歸納現象、指陳規律、思考利弊得失,並就相關的政治地理問題,進行典型案例分析,以為「魏晉南北朝政治地理研究」開題。本卷的主體撰述,分為十編。第一編概述三國兩晉南朝之疆域變遷與政區制度。疆域與政區為政治地理的一體兩面,政區與區劃又為地方行政的一體兩面。本編先就三國、兩晉、南朝各別政權的疆域變遷作出梳理與分析,再就這些政權的政區制度,分為一般制度如府州郡縣鄉里制度,特殊制度如尉部、遙領、虛封、僑置、雙頭以及寧蠻府、左郡左縣、俚郡僚郡,加以說明與考證;所梳理與分析的疆域變遷,所說明與考證的政區制度,既為接續的九編張目,也以接續的九編之具體考述為基礎。第二編輯考三國兩晉南朝都督區。都督區從臨時設置到相對穩定,從單一的大軍區設置到分層分級設置,逐步形成基於州、郡、縣而又凌駕其上的另一套行政區劃系列。本編即從實證的角度,全面展現了這一多頭並進的歷史進程。第三編、第四編分別考述三國、西晉諸州郡縣沿革,第五編至第九編分別考述東晉與南朝宋、齊、梁、陳之實州郡縣沿革;又與各編之考述文字對應,分別選擇斷代年份,排出其時行政區劃,並配以對應的政區地圖,展現各別政權相對穩定的政區狀況。對於相應時段內其他獨立的地方政權或政治勢力,如漢末公孫氏、梁陳間之後梁與王琳的政區沿革考證,則附於相關政權之後。第十編略依《晉書·地理志》所列州郡順序,以考表的形式,通過原州郡縣與僑州郡縣的對照、州郡縣僑置經過的敘述、附註與備考的說明,集中處理東晉南朝尤為復雜繁瑣的僑州郡縣,既力求呈現其沿革之全貌,亦與東晉、宋、齊、梁、陳實州郡縣各編中的相關內容彼此呼應。本卷之「附錄」,除了梁、陳兩朝難以繪制外,製作了三國、西晉州郡沿革表與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實州郡沿革表。由此沿革表,可以全面直觀地從時間維度考察相關各朝政區變遷的諸多細節。本卷可與《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兩晉南朝部分相互參照,也可供高等院校歷史、地理專業師生及相關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李曉傑,1965年12月生於河北省唐山市。198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保管部工作,任助理館員。199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2年度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3年至2004年度任大阪大學文學部COE研究員。現為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歷史政治地理、《水經注》、中國古代史及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著有《東漢政區地理》(1999)、《體國經野——歷代行政區劃》(2004)、《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先秦卷》(2009)、《疆域與政區》(2011)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Ⅲ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的簡介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學術意義上的行政區劃變遷通史。在掌握傳世與出土歷史文獻的基礎上,本書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歷史真實。全書以重建政區變遷序列、復原政區變遷面貌為主要內容,而由於歷史時期中國行政區劃的變化很大,在正式政區以外又有準政區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區層級、幅員及邊界在不同時期的變遷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獨立成書,其考證過程和編寫結構有各自的側重點。
Ⅳ 《士大夫的理想時代宋》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士大夫的理想時代》(余蔚)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wxrodQfqW3laeJXkQ6ewuQ
書名:士大夫的理想時代
作者:余蔚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6
頁數:328
內容簡介:
文強武弱的宋代堪稱全面開放的時代,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活躍的程度與連續發展的時期可以說*,又被認為是知識分子的理想時代。本書作者精研宋史多年,長於宋代政治制度,又不為過去史學界一些「主流」觀點所束縛,具有廣闊、新穎的視野。本書描繪了宋代的政治變遷、制度設計、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而以政治史為主,將宋代歷史分成興起、守成、爭執、突變、中興、僵持和沉淪七個時期。書中對宋代歷史上的許多重要問題,重新回到歷史情境中進行同情之理解,從宋代的歷史和當時實際的效果中予以評析,可以為普通讀者提供新的看待歷史的方式。
作者簡介:
余蔚,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宋遼金政治史,著有《中國行政區劃通史•遼金卷》,在各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Ⅳ 永樂年間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是中國歷史上貴州首次成為省級區劃,為何要給貴州建省
宋代的時候,現在貴州這塊地方是分屬很多路分(相當於省級)行政單位的,主要處在潼川路、夔州路南部的偏遠地區。換句話說,宋人不覺得這是塊要緊地方。重要的是把四川盆地分割開來,防止形成割據,至於再往南的山區……就這樣吧。元代西南的行政比較復雜, 土司制度有了進一步發展。但總體上,貴州也沒有獨立成為一個行政單位。
還有,我們知道很多省的名字是把兩個州合起來的,福州和建州就是福建,甘肅來源於甘州和肅州,等等。總之是選兩個名氣響的州。明代貴州一帶可能挑不出兩個有名望的大州,那就貴州了吧。
Ⅵ 有什麼介紹新中國行政區劃歷史的書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五代十國卷)》研究自先秦至民國時期的中國行政區劃變遷史。這一研究不僅是傳統的關於歷時政區沿革的考證(縱向),而且對同一年代各政區並存的面貌作出復原(橫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相關的復原以詳細至逐年為尺度。全書在總論外,分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漢卷、三國兩晉南朝卷、十六國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國卷、宋西夏卷、遼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華民國卷。
Ⅶ 武則天的大周朝疆域是多大
武則天的大周的國土面積最巔峰時為1241萬平方公里(695年)。
武周開國初期,僅有600-700平方公里。但是她卻在5年之內收復所有失地並持續對外擴張,把疆域擴大到了1241萬平方公里。
682年唐高宗政策失誤突厥全體叛唐,攻陷漠北,建立後突厥政權,唐朝疆域大量縮水。
688年,安西四鎮第4次被吐蕃攻佔(唐高宗時已被佔領過3次)。
————武周(690年-705年)————
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武周開國。
692年,收復安西四鎮、吞並吐蕃東部。
694年,攻佔吐蕃泥熟沒斯城、西南永昌蠻歸附。
695年,征服後突厥,疆域達到前所未有的1241萬平方公里,較開國初期擴大了2倍左右,並超越了唐朝疆域最大值,成為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漢人王朝。
Ⅷ 在哪兒買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淘寶當當。
Ⅸ 求《中國行政區劃通史》pdf全套
這套只有實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