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子的重要注本有哪些
《老子》的重要注本有:西漢河上公《道德經注》、三國魏王弼《老子注》、《老子指略》、明清之際王夫之《老子衍》、清魏源《老子本義》。
B. 求《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Iejtc3LBx4ILSoF2tWZ7JQ
C. 《老子疏解》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老子疏解》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doxq_jQoijp2GcAyxKJQDw
D. 王弼注老子《道德經》中「有」和「無」是什麼關系
《道德經》中的有和無的概念一般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存在和不存在;另一個方面的意思是表象和規律。其中,後一種意思在《道德經》中體現的比較多,比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即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脫胎或脫生於某種存在,但是這種存在卻是從沒有中誕生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老子所謂的「無」不是絕對的無,而是充滿了「道」的作用,即規律的作用。可是,你可以看到規律嗎?顯然是不能的。這也就是「無」了,也是對「道」的高度概括。比如「無形」、「無聲」、「無息」、「無色」、「無味」、「無名」等等。
「無」最終生出「有」,即事物的顯像,也就是我們能夠比較真切的感受的事物。所以可以認為,「有」和「無」是現象和本質的關系,也可以概括為枝乾和根系的關系。當然,這種概括在「道可道,非常道」的面前,也是經不起認真的推敲的。這與佛家所雲的「不可說」也真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E. 《老子講讀》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老子講讀》(許結)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UXNYWReOevGe1mev_1nFpQ
書名:老子講讀
作者:許結
出版年份:2008-11
頁數:198
內容簡介:
《老子講讀》以王弼注本為底本,參照眾家加以考訂、注釋,在文化史拓展欄目對道家與道教的關系等作了精到的論述,在文學史鏈接欄目對後世引用《老子》典故的作品作了廣泛的介紹,在問題分析欄目對為何說「道可道,非常道」等問題作了獨到的分析,有助於讀者對《老子》的全面理解與領悟。
《老子》一書凡上下兩卷,八十一章,五千言,傳世著名版本有馬王堆帛書本、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等,近現代有特色的注本尤多。
F.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Iejtc3LBx4ILSoF2tWZ7JQ
G. 《老子》的初始版本是怎樣的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重要哲學著作。又稱《老子》,共81章,5000餘言,分上下篇。 相傳老子修道德,著書上下篇。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現在通行本《老子》,多數學者認為在孔子、墨翟之後,可能成書於戰國中前期。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甲、乙本,則上篇為「德篇」,下篇為「道篇」。在上下篇中分章次第,以及《道德經》的題名都是後人所加。 . 現存《老子》的版本,以帛書甲、乙本為最早。甲本文字,不避漢高祖劉邦諱,可證它是劉邦稱帝以前抄寫的。乙本避劉邦諱,但不避惠帝劉盈、文帝劉恆諱,可知它是劉邦稱帝以後,劉盈、劉恆為帝以前抄寫的。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標出《德》3041字,《道》2426字,合計5467字。甲本尾題殘缺不明。兩本都不分章次。 . 東漢時成書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分81章,上篇道經37章,下篇德經44章,河上本復於每章章次之首冠以「章題」二字。魏王弼《老子注》,只分81章,並無章題名稱。唐初傅奕校定《道德經古本篇》,據宋代謝守灝《混元聖紀》記載:傅奕考核眾本,勘數其字。項羽妾本,齊武平五年,彭城人開項羽妾冢得之:安丘望本,魏太和中,道士寇謙之得之;河上丈人本,齊處士仇岳得之。其中項羽妾本迄今仍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另尚有題為西漢末嚴遵撰的《道德真經指歸》,章句頗與諸本不同,今存殘本,但有人認為是後人偽托。 . 現存《老子》的版本,除漢初帛書本外,還有許多版本流傳。約略統計,石刻14種,其中以唐太宋時虞世南校寫的石刻《老子》為最古。其次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唐寫本《老子》殘卷,散見於各地保存的敦煌經卷中,為數頗多。今見木刻諸本中,以宋刊《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為較古,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有影印本。明正統《道藏》搜集《道德經》本文及漢、 魏、 唐、宋、金、元、明眾注本,總計有41種之多。 . 歷代學者研討和考釋《老子》的著作不下千百家,但存者少佚者多。其中主要有:戰國末年,喜黃老刑名之學的韓非,最早著《解老》、《喻老》,西漢《老子鄰氏經傳》、《老子傅氏經說》、《老子徐氏經說》以及《劉向說老子》等,均已散失。東漢時,道教成立,河上公《老子章句》宣揚練氣可以久壽長存;《老子想爾注》強調學道練形,能致長生。魏晉時期,何晏作《老子道德經》,王弼撰《老子注》,闡發以虛為主、以無為本的玄學觀念。南北朝時,佛學和道教並盛,佛門亦耽玄理,釋氏註解《老子》的很多。據《隋書�6�1經籍志》著錄:劉宋時,釋惠琳、釋惠嚴各注《老子道德經》2卷,釋慧觀撰《老子義疏》1卷。《舊唐書�6�1經籍志》著錄:姚秦鳩摩羅什撰《老子注》2卷。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法,誓為佛門弟子,亦著《老子講疏》6卷。 . 唐代,因皇帝與老子同姓李氏,故大力提倡道教,設置崇玄學,令生徒論習《道德經》,道俗學人,先後注《老子》的名家有孫思邈、傅奕、尹知章、成玄英、唐明皇、李榮、強思齊、杜光庭等。強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20卷,以唐明皇御注並疏為主,集河上公、嚴君平、李榮注,成玄英和強思齊疏,彌補了成玄英《老子疏》已亡之缺。 . 宋代註解《老子》亦多名著,道士陳景元撰《道德真經藏室纂微》10卷,范應元撰《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2卷,有《續古逸叢書》影印宋刊本,明《道藏》未收,元明以來亦少引用,是書搜羅古本舊注頗多,亦足珍貴。司馬光著《道德真經論》,第一章無名、有名、無欲、有欲,皆於「無」與「有」字下斷句,與先儒不同。王安石喜讀《老子》,作《老子注》,第一章句讀與司馬光相同,但王安石闡釋「道」時,認為「道有體有用,體者,元氣之不動;用者,沖氣運行於天地之間」,以氣一元論解釋「道」。司馬光則認為「道生一」,道是虛無,即自無入有。王安石子王雱、同黨呂惠卿、陸佃、劉仲平皆有《老子注》。彭耜撰《道德真經集注》18卷,所引注本,或存或亡。其臚列解老者諸姓名,亦為珍貴的史料。到了元代,吳澄作《老子注》,更定為68章,獨成一家言。他在第一章,以無名、有名、常無欲、常有欲斷句,與王安石、司馬光不同;在第三十五章注「道生一」一節時說:「道自無中生出沖虛之一氣,沖虛一氣生陽生陰,分而為二,陰陽二氣,合沖一氣為三,故曰生三」。在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時又說:「萬物以氣聚而有形,形生於氣,氣生於道,氣形有而道則無。」這些解釋大抵合於《老子》本義。明代焦竑撰《老子翼》,採集韓非以後解《老子》者64家,並附以焦氏《筆乘》,共成65家,各取精語,於諸家注中推為博贍而有理致。並附《考異》,識其異同。清代畢沅撰《老子道德經考異》,以唐傅奕授定本為底本,參校河上公、王弼、顧歡、陸德明、彭耜、《永樂大典》、焦竑《考異》等,間有不合於古者,則折衷眾說,以定所是。但畢沅《考異》,詳於宋元諸本,忽於唐本。近人羅振玉針對畢沅這個缺陷,撰《道德經考異》,他根據景龍本、開元御注本、廣明本、景福本等4個唐石刻本以及六朝和唐寫本殘卷10種撰成。他說,上下二經81章中,未見唐抄者才4章耳。唐以後諸本,不復闌入,期與畢書相輔而行。這是該書的特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老子》的版本和文字考據方面,可謂成就斐然。中華書局除刊印王弼注本外,屬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就有:馬敘倫《老子校詁》,高亨《老子正詁》,朱謙之《老子校釋》。此外,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輯本》、蔣錫冒《老子校詁》、張舜微《老子疏證》等,也都是這方面的力作。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兩種帛書《老子》寫本。一種寫本的字體介於篆、隸之間,稱甲本。另一寫本用隸書抄寫,稱乙本。是目前能見到的最完整的古老版本(1976年3月,文物出版社予以刊行)。1993年10月,湖北荊門市沙洋區四方鄉郭店村楚墓出土了804枚竹簡,共約一萬三千字,包含15篇文獻古籍的內容,而兩千餘字的《老子》,引人注目。根據竹簡的長度、形狀、編線槽數、編線間距等,考古學家把楚簡《老子》分為甲、乙、丙三組。
H. 《王弼老子注研究》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王弼老子注研究》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Ru7U5LNb1rSH3gU7T4Fe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