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注塑模具設計33例精解的圖書目錄
第1章 殼體類塑件注射模設計
1.1 工具盒塑件注射模設計
1.1.1 塑件工藝性分析
1.1.2 工具盒塑件注射模設計
1.2 殼形塑件注射模設計
1.2.1 塑件工藝性分析
1.2.2 殼形塑件注射模設計
1.3 筆筒塑件注射模設計
1.3.1 塑件材料的工藝性分析
1.3.2 塑件結構工藝性分析
1.3.3 模具方案的論證
1.3.4 澆注系統的設計
1.3.5 脫模力的計算
1.3.6 冷卻系統的設計
1.3.7 模具經濟性分析
1.4 固定蓋塑件注射模設計
1.4.1 塑件的結構工藝性分析
1.4.2 模具方案的論證
1.4.3 型腔數目的確定
1.5 盒形塑件注射模設計
1.5.1 盒形塑件工藝性分析
1.5.2 盒形塑件注射模設計
1.6 裝飾罩塑件注射模設計
1.6.1 塑件工藝性分析
1.6.2 裝飾罩塑件注射模設計
1.7 軸承圓筒塑件注射模設計
1.7.1 塑件注射模設計要點分析
1.7.2 軸承圓筒塑件注射模結構
1.8 燈罩塑件注射模設計
1.8.1 塑件工藝性分析
1.8.2 燈罩塑件注射模設計
1.9 保險盒塑件注射模設計
1.9.1 塑件工藝性分析
1.9.2 保險盒塑件注射模設計
1.10 按鈕盒件注射模設計
1.10.1 塑件工藝性分析
1.10.2 按鈕盒件注射模結構設計
1.11 濾清器外殼注射模設計
1.11.1 塑件工藝性分析
1.11.2 塑件注射模設計
1.12 沐浴露瓶蓋注射模設計
1.12.1 塑件工藝性分析
1.12.2 塑件注射模設計
1.13 電筒蓋塑件注射模設計
1.13.1 塑件工藝性分析
1.13.2 盒形塑件注射模設計
第2章 支架類塑件注射模設計
2.1 丁字形安裝架塑件注射模設計
2.1.1 塑件工藝性分析
2.1.2 分型面的選擇
2.1.3 模具結構的確定
2.1.4 注射機的選擇與校核
2.1.5 模具主要機構的設計
2.2 支架塑件注射模設計
2.2.1 塑件工藝性分析
2.2.2 分型面的選擇
2.2.3 成型方案分析與選擇
2.2.4 成型零件設計
2.2.5 側抽芯機構設計與計算
2.2.6 澆口設計
2.2.7 推桿的布置位置
2.2.8 模具總體結構設計
2.3 饋圓夾塑件注射模設計
2.3.1 塑件工藝性分析
2.3.2 饋圓夾塑件注射模設計
2.4 醫用鑷子注射模設計
2.4.1 塑件工藝性分析
2.4.2 成型模具的設計
2.5 斜管支架注射模設計
2.5.1 塑料製品的結構工藝性分析
2.5.2 成型方案的確定
2.5.3 澆口的設計
2.5.4 成型零件剛度和強度校核
2.5.5 工作尺寸的計算
2.5.6 脫模機構設計
2.5.7 斜導柱分型與抽芯機構
2.6 支腳塑件注射模設計
2.6.1 塑件工藝性分析
2.6.2 支腳塑件注射模設計
2.7 滾針軸承保持架塑件注射模設計
2.7.1 塑件工藝性分析
2.7.2 滾針軸承保持架塑件注射模設計
2.8 卡扣塑件注射模設計
2.8.1 塑件工藝性分析
2.8.2 卡扣塑件注射模設計
第3章 座體類塑件注射模設計
3.1 底座塑件注塑模設計
3.1.1 塑件成型工藝性分析
3.1.2 分型面位置的確定
3.1.3 模具結構形式的確定
3.1.4 成型零部件設計
3.1.5 抽芯機構設計
3.1.6 脫模力的計算
3.1.7 注射機校核
3.2 外體塑件注射模設計
3.2.1 製品的工藝性分析
3.2.2 分型面的確定
3.2.3 成型零部件的設計
3.3 管座塑件注射模設計
3.3.1 塑料製件的工藝分析
3.3.2 成型方案的選擇及確定
3.3.3 成型零件設計
3.3.4 頂出方式的確定
3.3.5 優先復位機構設計
3.3.6 側向抽芯機構設計
3.4 安裝座體注射模設計
3.4.1 塑料製件的工藝分析
3.4.2 塑料材料的成型特性與分析
3.4.3 方案論證
3.4.4 注射機的選擇
3.4.5 澆注系統的設計
3.4.6 成型零部件設計
3.4.7 脫模機構設計
3.4.8 復位機構的設計
3.4.9 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設計
3.5 閥體塑件注射模設計
3.5.1 澆注系統設計
3.5.2 成型型腔工作尺寸計算
3.5.3 側抽芯尺寸計算
3.6 連接塊注射模設計
3.6.1 塑料件的成型工藝分析
3.6.2 設計方案的擬定
3.6.3 脫模機構設計
3.6.4 模具的安裝與定位
第4章 其他類塑件注射模設計
4.1 三通塑件注射模設計
4.1.1 製品工藝性分析
4.1.2 模具分型面方案論證
4.1.3 澆口種類的選擇
4.1.4 脫模機構的選擇
4.1.5 冷料穴的設計
4.1.6 型腔壁厚的強度與剛度計算
4.1.7 側向抽芯機構
4.2 安裝頭塑件注射模設計
4.2.1 塑件工藝性分析
4.2.2 安裝頭塑件注射模設計
4.3 手柄塑件注射模設計
4.3.1 塑件工藝性分析
4.3.2 手柄塑件注射模設計
4.4 直通塑件注射模設計
4.4.1 塑件工藝性分析
4.4.2 直通塑件注射模設計
4.5 尾翼塑件注射模設計
4.5.1 塑件工藝性分析
4.5.2 尾翼塑件注射模設計
4.6 法蘭彎頭注射模設計
4.6.1 零件成型工藝分析
4.6.2 設計方案的確定
4.6.3 主流道的設計
4.6.4 分流道的設計
4.6.5 澆口的設計
4.6.6 冷料井及拉料桿的設計
4.6.7 成型零件設計
4.6.8 滑塊的設計
② 注塑模具設計的前言
前言隨著我國製造業的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模具工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模具的需求量也成倍增加,其生產周期愈來愈短。而模具生產是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乃至單件生產。其特點為:品種多樣化;生產過程多樣化;生產能力復雜化。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普及CAD 技術,利用現代的CAD/CAM/CAE 技術,才是經濟、快捷的模具開發設計製造手段,也是其今後的發展方向。CATIA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CAD系統軟體之一,它已在不同的領域被普及,被眾多的用戶所青睞。CATIA是法國Dassault System公司的CAD/CAE/CAM一體化軟體,居世界CAD/CAE/CAM領域的領導地位,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電子/電器、消費品行業,它的集成解決方案覆蓋所有的產品設計與製造領域,其特有的DMU電子樣機模塊功能及混合建模技術更是推動著企業競爭力和生產力的提高。CATIA在塑料模具設計和分析階段充分應用了參數化特徵造型技術和資料庫技術以及自由形式特徵技術,為模具設計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塑料模具中的標准件,如標准模具架、頂出機構、澆注系統、冷卻系統等都採用基於資料庫管理的參數化特徵造型設計方法進行設計或建立標准件庫以實現數據共享,同時滿足用戶對設計的隨時修改,使模具的設計分析快速、准確、高效。參數化特徵造型不僅可以完整地描述產品的幾何圖形信息,而且可以獲得產品的精度、材料及裝配等信息,其所建立的產品模型是一種易於處理、能反映設計意圖和加工特徵的模型。CATIA模具設計模塊的主要功能是注塑模具設計,其工作流程為:
① 建立塑料製品的三維模型;
② 根據所設計產品進行拔模分析與分型面設計;
③ 建立工程、載入產品、創建調用模架;④ 設計導向系統、澆注系統、頂出機構、流道與冷卻等輔助部分。
工作流程中涉及的模塊介紹如下。
① Part Design、Generative Shape Design:這兩個模塊主要用於完成三維模型的建立,其中Part Design是零件設計模塊,Generative Shape Design是創成式外形設計模塊。
② Core & Cavity Design:該模塊用於構建分型面、型腔表面、型芯表面以及定義主開模方向和滑塊方向,即型芯型腔設計模塊。
③ Mold Tooling Design:該模塊用於調用模架,設計導向系統、澆注系統、頂出機構、流道與冷卻等輔助部分,即模具設計模塊本書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型芯型腔設計、分型面設計、模具架設計、組件設計、注塑模具實體建模到三維圖形至二維圖形的轉換,通過詳細的實例講解了各種功能,可以使初學者在短時間內就能夠進行注塑模具的三維設計。為便於讀者學習和掌握各種功能,各章節中均採用了具體的操作實例,對難度較大的操作詳細介紹了操作步驟和操作技巧,將使讀者使用CATIA時更加得心應手。
本書由張學文(前言、第3、4、5、6、7、8章)、鄭午(第1、2章)編著,全書由鄭午審核、修訂,趙艷玲校對。
參加編寫、校對工作的人員還有:江旭東、史耀軍、吳乃群、盧傑、宋維清、張忠偉、王占宇、都雪靜、王桂田、張玉峰、范久臣、孫雪梅、裴永存、陳雪、楊秋曉、金鑫、羅春陽等。
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得到了高桂天、朱喜林同志以及很多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並參閱了CATIA在線幫助的相關資料,在此一並致謝。由於時間倉促,書中紕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2006年11月
③ 跪求《注塑模具設計33例精解》PDF電子書。發的補發200分。郵箱[email protected]
你到X韌客與彈性體論壇看看,很多模具設計方面的資料。
X韌客 橡塑與彈性體論壇 › 論壇 › 〓橡塑配套產業〓› 模具設計&製造
④ 注塑模具設計介紹
(1) 塑件分析
1. 明確塑件設計要求
仔細閱讀塑件製品零件圖,從製品的塑料品種,塑件形狀,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各方面考慮注塑成型工藝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必要時,要與產品設計者探討塑件的材料種類與結構修改的可能性。
2. 明確塑件的生產批量
小批量生產時,為降低成本,模具盡可能簡單;在大批量生產時,應保證塑件質量前提條件下,盡量採用一模多腔或高速自動化生產,以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率,因此對模具的推出機構,塑件和流道凝料的自動脫模機構提出嚴格要求。
3. 計算塑件的體積和質量
計算塑件的體積和質量是為了選用注塑機,提高設備利用率,確定模具型腔數。
(2) 注塑機選用
根據塑件的體積或重量大致確定模具的結構,初步確定注塑機型號,了解所使用的注塑機與設計模具有關的技術參數,如:注塑機定位圈的直徑,噴嘴前端孔徑及球面半徑,注塑機最大注塑量,鎖模力,注塑壓力,固定模板和移動模板面積大小及安裝螺孔位置,注塑機拉桿的間距,閉合厚度,開模行程,頂出行程等。
(3) 模具設計的有關計算
1. 凹,凸模零件工作尺寸的計算;
2. 型腔壁厚,底板厚度的確定;
3. 模具加熱,冷卻系統的確定。
(4) 模具結構設計
1. 塑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選擇;
2. 模具型腔數的確定,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以及澆口位置設置;
3. 模具工作零件的結構設計;
4. 側分型與抽芯機構的設計;
5. 頂出機構設計;
6. 拉料桿的形式選擇;
7. 排氣方式設計。
(5) 模具總體尺寸的確定,選購模架
模架已逐漸標准化,根據生產廠家提供的模架圖冊,選定模架,在以上模具零部件設計基礎上初步繪出模具的完整結構圖。
(6) 注塑機參數的校核
1. 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2. 注塑壓力的校核;
3. 鎖模力的校核;
4. 模具與注塑機安裝部分相關尺寸校核,包括閉合高度,開模行程,模座安裝尺寸等幾方面的相關尺寸校核。
(7) 模具結構總裝圖和零件工作圖的繪制
模具總圖繪制必須符合機械制圖國家標准,其畫法與一般機械圖畫法原則上沒有區別,只是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模具中成型製品的形狀,澆口位置的設置,在模具總圖的俯視圖上,可將定模拿掉,而只畫動模部分的俯視圖。
模具總裝圖應該包括必要尺寸,如模具閉合尺寸,外形尺寸,特徵尺寸(與注塑機配合的定位環尺寸),裝配尺寸,極限尺寸(活動零件移動起止點)及技術條件,編寫零件明細表等
⑤ 玩具飛機注塑模具設計
如果你懂三維軟體就更好了。如UG,我們汽車行業都用CATIA設計的,如果你不懂這些,那也可以先用相關材料進行實樣製作,然後用三維測繪出電子版的來,再讓有關人員給你做模具的設計方案。投入加工就是。
⑥ 注塑模具設計的步驟
產品結構評審
確定模具分型面
確定大致模具尺寸用於備料
完善成型部位結構
設計頂出、水路
模具結構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