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莊子哲學(第二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莊子哲學( 第二版)》(王博)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莊子哲學( 第二版)
作者:王博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17
頁數:292
內容簡介:
《莊子哲學》是當代中國著名學者王博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國內研究先秦諸子,尤其是老子和莊子哲學的著名學者。
一方面,作品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主要研究公認出於莊子之手的內七篇,在這部書中,作者嘗試了一種新的解釋莊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種新的學術專著寫作的範式。作者在對原文精準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莊子哲學的內在精神,描述了莊子與世道那種微妙的張力。在這種精細的探尋中勾勒出了莊子獨特的人格氣質和非凡的精神魅力。可以說這是一部滲透了個人體驗和感悟的學術作品。這就避免了某些假國學、偽國學作者望文生義、胡亂發揮的弊病。
另一方面,作品有極強的親和力。該書最初是由全校公開課講稿整理成,所以語言上通俗易懂,充滿了作者多年來研究莊子的心得,以及對生活的感悟。該書從04年第一版以來,在廣大的大學生群體中一直膾炙人口,先後重印了八次,生命力之長遠超過時下濫觴的國學跟風之作。
作者簡介:
王博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北大曾經最年輕的文科副教授,馮友蘭、張岱年、朱伯昆等國學大師親傳弟子。主要著作有《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簡帛思想文獻論集》、《易傳通論》等。
B. 喪家狗我讀《論語》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喪家狗》(李零)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EHPHuEdkm0aIwXnYaWXUVg
書名:喪家狗
作者:李零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5
頁數:390
內容簡介:
孔子不是聖,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真君子)為立身標準的人;一個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於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游說,替統治者操心,拚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復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犧惶,也很無奈,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狗。讀他的書,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講,他是個堂吉訶德。
《論語》有個優點,就是沒有後人的那種虛偽勁兒。書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罵,毫不遮掩。誰說偉大導師就得高大全,聖門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們師生在一塊兒,學生頂老師,老師罵學生,都被記下來。真我讀《論語》,是讀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麼,要看原書。我的一切結論,是用孔子本人的話來講話——不跟知識分子起鬨,也不給人民群眾拍馬屁。
作者簡介:
李零,1948年6月12日,祖籍山西武鄉縣,北京大學教授,著有:《中國方術正考》《中國方術續考》《十三篇綜合研究》《兵以詐立》《簡帛古考與學術源流》《入山與出塞》《鑠古鑄今》《放虎歸山》《花間一壺酒》《李零自選集》等。
C. 《中國文化二十四品(精裝套裝全24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文化二十四品(饒宗頤、葉嘉瑩顧問 套裝全24冊)》(陳洪 、 徐興無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中國文化二十四品(饒宗頤、葉嘉瑩顧問 套裝全24冊)
作者:陳洪 、 徐興無等
出版年份:2019-1
內容簡介:1、龍鳳呈祥
龍是華夏祖先的化身,鳳是民族飛翔的理想,龍和鳳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鳳呈祥,象徵著我們民族多元一統的摶成歷程,凝聚著中國文化剛柔相濟的力量和陰陽和諧的情韻,象徵著太平盛世的到來。中國文化龍飛鳳舞,自強不息。其特徵沉潛而升騰,悠久而日新;其結構簡易而精緻,平衡而變通;其精神雄渾而典雅,中庸而剛健。談龍說鳳,走進中國文化的美麗殿堂。
2、書同文字
漢字古老悠遠,是一條蜿蜒無垠的歷史長河;漢字構形奇妙,是先人偉大智慧的結晶;漢字靈動飄逸,展現了中華民族非凡的藝術創造。「文」是花紋,是萬事萬物的象形符號;「字」是生育,是文與文相親相愛繁衍出的子子孫孫,中國文化的基因和血脈由漢字組成。漢字的理想是「書同文字」,統一的字形與書寫,鍛造了中國文化的堅強骨骼。漢字以整齊的身姿站立著,砌成中華文明的長城。
3、載之書冊
《尚書》有雲:「惟殷先人,有典有冊。」古代中國曾是世界上書籍多的國度,在書寫、形制、印刷、流播、收藏、分類等方面形成了完備的體系與制度,珍存了豐富的歷史經驗與智慧。典冊從契刻發展到書寫,以甲骨、簡帛、金石等形態而存在,而紙的發明帶來了書寫與傳播的便利,進而製作出紙墨飄香、書法雋美的印刷書籍。經典於是乎產生,傳統於是乎繼承,學術於是乎發明。
4、仁義禮智
仁、義、禮、智,是中華倫理的「四維」,支撐起中國人的核心價值。它們根源於人類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蘊育於上古禮樂文化,由孔子創發,孟子闡明,在漢代形成了牢固的思想體系,成為傳統文化中安身立命、維系人倫、高揚人道的道德標准。它們既是個人修身養性、努力向善的行為規范;也是社會和諧、民族凝聚、人類和平的道德理想。
5、君子之學
在世界文明古國中,唯有中國的文化悠久而綿延、源遠而流長、古老而常新,重視教育是其內在的文化動力。古代中國創造了自成系統的官學、私學以及書院等教育機構和制度;確立了被譽為「世界第五大發明」的科舉制;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從孔子開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大多是教育家,有教無類,誨人不倦,體現了自覺而覺人,己欲立而立人的仁愛精神。教育既是成人之道,更是治民之道,富之而後教之,使之成為君子。
6、王霸之道
「天下為公」「天下大同」,中國的文化理想就是政治理想,政治是中國歷史車輪的軸心。歷代政治家、思想家對國體設計、德刑關系有著精緻的設計與闡述。從周公制禮,到商鞅變法,中國古代社會由宗法封建王國發展為統一郡縣帝國,其政治和文化制度在禮法並存、王霸雜用的張力之中不斷地變革、更張。興亡成敗,載舟覆舟,為後世留下有益的經驗和沉痛的教訓,塑造了中國人情理兼顧、改革變通的政治性格。
7、四海之內
中華民族起源於中國大地上不同的地域文明,五十六個民族來自歷史上諸多的古老群體,他們都為中國文化貢獻了聰明才智,正如孟子所說:舜為東夷人,文王為西夷人,皆能「得志行乎中國」。古代各民族共生共存,既有和親、會盟、互市、通貢的和平友好,又有對抗、沖突、割據、兼並的利益斗爭。歷經時間長河的洗禮,他們形成了一個文化共同體,升華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高尚情懷,蘊育出強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這正是中國不斷復興並走向強盛的關鍵。
8、赤縣神州
中國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名曰「赤縣神州」。大禹治水,又將中國劃分為九州。這是戰國時代思想家的奇思妙想,是中國地理文化的神話傳說,它消解了封建國家的政治主體,呼喚著宏大的政治空間,「九州」象徵著中國統一的文化地理觀念。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生存方式,每一個「州」都具備獨特色彩的土壤、獨特品質的人性與物產、獨特的自然風景和文化名勝。讓我們打開古老的《山海經》,游覽天下名山大川,領略中國的地理文化。
9、風土人情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華大地縱橫萬里,百族共生,風土人情,五彩繽紛:合兩性之好的婚規、舌尖百味的飲食、繼祖正體的姓名、和睦人群的禮儀、祈福求吉的信仰、普天同慶的節日,描繪出中華民族數千年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卷。推開歷史的窗口,用長鏡頭聚焦源流,管窺先民的生生息息;用近鏡頭紀錄寫真,剪裁中國的衣食住行,去發現「人情似故鄉」的中國。
10、九流十家
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淵藪與源泉。春秋戰國時代,社會劇烈變動,知識普及,思想自由而活躍,諸子們以「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游說救世,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九流十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他們一方面激烈辯論,水火不容;一方面百慮一致,殊途同歸,都是入世或經世之術。相互之間可以論衡而融合,可以並行而不悖。中國思想綜合創新的基調和走向由此確立。
11、內聖外王
它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雖屢經坎坷,甚至瀕臨滅頂之災,但至今仍然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在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規范與社會心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塑造中華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源起於洙泗之間,由孔子開宗立說,將西周禮樂文明的精神創發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倫理價值,經過歷代仁人志士的闡釋與履踐,如大江大河,澤潤了中國和東亞,並匯入世界文明的海洋。這就是儒學,是「內聖外王」之道,是成人立德之教。
12、蓮花凈土
從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佛教,與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儒、道兩家,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主要的三個精神傳統,共同關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身心的文化取向,因此,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了解佛教在其中的形成、綿延和影響。凈土開出的蓮花,根源於古老的印度文化,延展出中國、東亞和世界的繁茂枝葉,開放出多姿多彩的信仰與藝術之花,結出了外來文化和中國文化融合的碩果。
13、抱朴歸真
道教是中國古代巫術與道家思想凝聚而成的本土宗教,在宗教、哲學、美學、文學、科技等諸多方面對中國人的思想與生活產生了浪漫而深刻的影響。它探索宇宙的奧秘,尋找長生的秘訣,故而煉丹、畫符、運氣、行醫;它並不禁慾,但擯棄名利,故而仙樂飄緲,男女神交;它並不玄想,故而飲酒服葯,羽化登仙。它熱愛生命,崇尚自然,抱朴歸真。
14、文苑英華
中國古代文學是禮樂文明開出的奇葩,禮是社會規范,發為文章;樂是心志情懷,發為詩歌。詩言志而緣情,文明道以立言,它們是中國文學的正統,是中國書寫的範式。詩意和文采是中國任何一種藝術的靈魂。在藝術上,它們或溫柔敦厚,或綺靡朗麗,或平淡自然,或空明寧靜,或豪邁飄逸,或沉鬱頓挫;沉思翰藻,煉字度句;比興寄託,境界高遠;文苑英華,美不勝收。
15、今古傳奇
說部之體,淵源於史傳;志怪志人,濫觴於六朝。唐傳奇、宋話本,各擅其勝,文言白話,自此始分,小說之義,漸與今同。章回長篇,明清為盛,四大奇書,雅俗共賞,《紅樓》一夢,是為*。而話本短篇,「三言」「二拍」,坊間刊刻,流播市井。諷時罵世,談鬼說神,演說痴情,了斷公案,演繹歷史,表彰忠義,盡在今古傳奇之中。
16、花雅爭勝
百戲雜劇、南戲傳奇、海鹽弋陽、花雅爭勝,中國戲曲早形成於民間社會,隨著歷史的推移,文人雅士參與創作,產生了許多精湛的經典之作,由民間文化上升為高雅文化,進入中國文化的大傳統中。悲壯的《竇娥冤》、凄涼的《梧桐雨》、華美的《牡丹亭》、幻滅的《桃花扇》,舞台春秋,人生寫照;生旦凈丑,粉墨登場;一折一出,顧盼生姿;感天動地,曲盡悲歡。
17、藝舟雙楫
毛筆是中國造型藝術獨步於世界的工具,書寫勾勒,氣韻生動,濃墨淡彩,隨類賦形。書畫同生於錐穎,如江河同源於昆侖,流為山水花鳥的畫卷,流為篆隸真草的碑帖。在墨香紙韻的支持下,毛筆抒發了中國人對自然的胸襟意氣和對人生的心靈感懷:「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18、金聲玉振
音樂是維持道德教化和抒發個人情志的工具,中國古代音樂在制度、機構、樂器、樂理等方面均有獨造,《詩經》皆是樂曲,《楚辭》亦為歌詩。窈窕淑女,鍾鼓樂之;制禮作樂,金聲玉振;五聲六律,調和律呂;祭唱歌贊,和諧天人。漢武樂府,廣采「趙、代之謳」「秦、楚之風」;隋唐燕樂,融匯胡漢中外之音。而音樂高妙,知音難覓,令人悵惘。所謂高山流水,大音希聲。古人詩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19、採菊東籬
山水、園林、飲饌、游藝,表達了中國人高雅的生活姿態和詩意的棲居方式。山水本是自然之物,古人卻賦予它生命肌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寄託了人生的志向與抱負。古典園林,壺天自春,以小見大,融自然、藝術、意境之美為一體。飲食茶酒,調和鼎鼐,烹煮蒸炒而特重滋味。圍棋、蹴鞠、投壺、酒令,游於藝而娛身心,雖為小道而見妙理,蘊含著智慧和樂趣。
20、紅粉閨秀
紅粉與閨秀,是中國古代兩大女性群體。在家庭倫理和男權社會的制約下,她們的社會生活空間受到制約,但是她們創造了別具一格的女性文化,贏得了尊嚴與地位,母教淑儀、賢媛才女,層出不窮,尤其在文學藝術方面成就突出,因為她們的感情細膩而豐富,或溫婉地抒發了閨怨之情,或率性地吟唱著艷歌情曲。山間竹喧歸浣女,潯陽江頭聽琵琶。感傷如夢青春,珍惜花樣年華。
21、天工開物
被科學視為巫術的中國古代數術文化,積累了中國人與大自然交往的經驗和手段,恰恰是古代科技的萌芽。中國人用陰陽五行分析物質關系,催生了發達的物質文明。被全世界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皆發明於漢唐這兩個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中醫、陶瓷、制茶、絲綢及其它傳統手工藝至今仍是獨到的科技。中國的科技思想充滿了倫理因素,主張道技結合,天工開物,啟發我們反思現代科技面臨的倫理和生態困境,是珍貴的思想遺產。
22、懸壺濟世
中國古代醫學辨五味以養形,節情慾以養神,和天氣以養精。從調養五臟,到調治性情,再到察占節氣,使自然賦予身體的元氣精神得以保持,形體血氣得以長養,包涵於其中的道德心靈得以培育,人民安康而臻於王道。故醫道即人道,治病即治國,懸壺濟世,救民水火,古人雲:「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又曰:「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傳統中醫學蘊含著濃厚的人文情懷,積極探索天人之道和倫理精神。
23、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公元8世紀日本聖德太子的話,呼喚起唐代高僧鑒真和尚東渡傳法的信心。從漢至唐,東亞各國分享中國的文化成果,並各自奉獻出智慧,共同建構了以中國文化為軸心的古代東亞文明。儒學和佛教摶成了整個東亞文明圈的制度與信仰,而漢字成為東亞文明的通用文字,中國的詩文典範和書寫體式被廣泛應用於文學創作和精英的書寫,創造了精神文明的高級成果。正如唐代詩人溫庭筠的詩句所雲:「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24、變法圖強
文化因傳承而不息,因變通而不衰。明清以來,中國因專制自大而固步自封,漸失活力,國勢不振,弊政叢生。至近代列強紛至,國門洞開,民族危難日益深重。於是窮則思變,仁人志士借鑒西方文化,探尋救國之道,企求革故鼎新,變法圖強,雖屢遭挫折,仍前赴後繼,譜寫了爭取民族和文化復興的壯麗樂章。
D. 《學術訓練與學術規范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學術訓練與學術規范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榮新江)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YDk7FZnCraBtCTRYEMFNPA
書名:學術訓練與學術規范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
豆瓣評分:8.9
作者:榮新江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
出版年:2011-4-1
頁數:261
內容簡介
對於渴望進入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的學子來說,本書幾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門的途徑。舉凡古籍、石刻、簡帛、文書、圖像以及今人論著、刊物都有它們的翻檢之道,而對版本與校勘的把握、考古新發現的追蹤,則有利於學識的積累和更新。更進一步的學術論文寫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規,容不得半點虛假和取巧。學術素養就是在這樣持之以恆的訓練中養成的。
作者簡介
榮新江,1960年生,河北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現為北大歷史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隋唐史、西域史、中外關系史、敦煌學研究,著有《歸義軍史研究》、《敦煌學十八講》、《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中國中古史研究十論》、《於闐史叢考(增訂本)》(合著)、《隋唐長安:性別、記憶及其他》、《辨偽與存真——敦煌學論集》及有關敦煌吐魯番學、中外關系史、西域史、隋唐史論文多篇;主編《唐研究》(1-16卷)、《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中外關系史:新史料與新問題》(合編)、《從撒馬爾干到長安——粟特人在中國的文化遺跡》(合編)、《粟特人在中國——歷史、考古、語言的新探索》(合編)、《吐魯番文書總目(歐美收藏卷)》、《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向達先生敦煌遺墨》等。
E. 《放虎歸山書趣文叢(四)》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放虎歸山》(李零)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C-JBl8LkKa6PitDroF3mUA
書名:放虎歸山
作者:李零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08
頁數:217
內容簡介:
為寫作特別是為了做學問而寫作,去讀書或不如說查書,當然是很嚴肅、很艱苦,因而也很悲壯的事情。因為夢想有一天能擺脫學術,自由自在地讀書,東拉西扯地聊天,所以常常會想起一個詞――放虎歸山。
作者簡介:
生於1948年,祖籍山西武鄉縣,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與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師徒張政烺先作周銅器研究。1982年華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2年至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澧西隊徒事考古發掘。1983年至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上地制度史的研究。一九八五年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李零教授長期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著有《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放虎歸山》、《中國方術(正)考》、《中國方術績考》、《(孫子)古本研究》、《吳孫子發微》、《郭店札簡校讀記》、《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簡帛文獻興學的術源流》、《花間一壺酒》等。
F. 《中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套裝共2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套裝共2冊)》(卜憲群)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LYMgq4y0MGQv1PYBebZKNQ
書名:中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套裝共2冊)
作者:卜憲群
豆瓣評分:7.5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3-1
頁數:822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套裝共2冊)》是一部對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問題進行全面研究的論著。與以往的反貪史和廉政制度史的相關論著不同,也與以往把腐敗簡單地歸納為剝削階級的屬性不同,本書將腐敗與反腐敗作為古代國家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相伴隨的一種政治現象,探討其產生的根源、政府的對策,以及歷代思想家對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的深刻思考。全書各篇分別從時代特點、腐敗表現形式、監察與法律制度、反腐敗思想等幾個方面對每個朝代的相關問題作了深入研究。因此,本書對於我們今天借鑒歷史上的反腐敗經驗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作者簡介:
卜憲群,安徽南陵人,1962年11月出生。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所專業資格評審委員會主任,院歷史學部專業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等。
G. 兵以詐立我讀《孫子》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兵以詐立我讀《孫子》》李零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2ENxeycqeGd7HQ4GG6b0FA
書名:兵以詐立我讀《孫子》
作者名:李零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1-12-23
頁數:406
內容介紹:
本書是北京大學教授李零先生講授《孫子兵法》課程的講義。作者在書中以生動活潑的語言、豐富具體的資料,向讀者展現這部中國古代最偉大兵法著作的內涵,介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兵學知識,並對軍事學、思想史、古代哲學等相關內容進行比較研究,使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重新全面深入地了解《孫子兵法》,獲得更真切的兵學知識。全書分十五講,約27萬字,配圖近百幅。本書為該書之精裝本。
作者介紹:
李零 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鄉。北京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
主要著作:《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郭店楚簡校讀記》《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兵以詐立——我讀<孫子>》《喪家狗——我讀<論語>》《中國方術正考》《中國方術續考》《入山與出塞》《鑠古鑄今》《李零自選集》《放虎歸山》《花間一壺酒》
H.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李零)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GXFu7DUtGXbHpM6xPidLoQ
書名: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作者:李零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份:2013-1-1
頁數:420
內容簡介:
《周易》是群經之首,也是最難讀懂的古書之一。本書依據新出土文本,對傳世的《周易》正文加以全新的整理和疏解,破解了許多疑點,並用簡要的語言貫通大義、白話譯注。在此基礎上,《周易》經傳中蘊含的陰陽對立、五行循環的自然哲學,書中也有獨到的闡述。
《周易》是北京大學教授李零在《論語》、《老子》、《孫子》之後,詳細解讀的第四部最重要的傳世典籍。以上四部書,合稱為「我們的經典」。
作者簡介:
李 零 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鄉。北京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
主要著作:
《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
《郭店楚簡校讀記》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
《〈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
《兵以詐立——我讀〈孫子〉》
《喪家狗——我讀〈論語〉》
《蘭台萬卷——讀〈漢書•藝文志〉》
《中國方術正考》
《中國方術續考》
《入山與出塞》
《鑠古鑄今》
《李零自選集》
《放虎歸山》
《花間一壺酒》
《何枝可依——待兔軒讀書記》
I. 楚竹簡與漢帛書《周易》校注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丁四新)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
作者:丁四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4
頁數:559
內容簡介:《楚竹書與漢帛書 校注》主要內容簡介:帛書《周易》和楚竹書《周易》的發現,是易學史上的重大事件,為澄清千百年來易學研究上的諸多疑案提供了可能。其中帛書《周易》的校注、注譯,目前已有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校讀》和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等多種,然均未以楚簡本、阜陽漢簡本等作校勘。而對於楚竹書《周易》,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的釋讀和特殊符號的討論上,文章眾多;而相關校注,學界尚未見成果面市。
《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作者丁四新長期從事簡帛文獻的相關研究,先後出版了《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和《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等,其中《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曾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作者簡介:丁四新(DING Sixin,1969年11月—),[1]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簡帛研究中心、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中西比較哲學研究中心成員,哲學學院哲學系系主任兼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簡帛》、《儒家文化研究》、《哲學評論》等集刊編委。廈門大學哲學系1989—1993年本科生,武漢大學哲學系1993—1999年研究生,1999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師從蕭萐父、唐明邦、李德永、蕭漢明、郭齊勇等先生。學位論文被評為2001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全國首篇中國哲學專業百優博士論文)。
2002—2003年度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2010年5月)等。曾赴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美國及港台地區參加學術會議或做學術演講、訪問研究。
出版專著及個人文集《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2000年)、《玄圃畜艾——丁四新學術論文選集》(中華書局2009年)、《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楚竹簡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四部,發表學術論文及評論等70餘篇。此外,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等論文集多部。近年代表性論文有《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易傳〉類帛書札記十六則》、《〈墨子·墨語〉成篇時代考證及其墨家後學的鬼神觀》、《「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王安石性命論思想研究》等。
【研究領域】古代中國哲學、出土簡帛和易學(《周易》與易學史)研究。
J. 我有本電子書要賣,怎樣防止買家轉賣
無法不被轉賣,你再有辦法,既然你都可以通過網路賣給別人..那麼得到的人,一定有辦法能破解你的限制的..可以不通過網路,在現實碰面給他借閱權,然後簽合同,假如有泄漏,可以追究法律責任.關鍵是,你要有這份PDF的所有權,才能簽署這個合同.如果你的來路本來就不正當,簽合同也是無效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