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pdf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pdf

發布時間:2022-08-31 09:58:41

① 求姜振宇《微表情》《微反應 》高清完整PDF和 保羅·艾克曼 識破謊言,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密碼

② 尋求心理學家的面相術PDF格式電子書

你點網路文庫-專業文獻-心理學 多的是,可以下載

③ 求保羅.埃克曼的《說謊》 《情緒的解析》《心理學家的面相術》PDF

文庫裡面找

④ 心理學書籍(分析、測試類)

如果您不是只是一時興趣的話,最好能系統的學習一下,不要只看那些面向應用的。。

推薦先看一下心理學幾大門類的經典教材 按照您的興趣:
《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還有 榮格 大神的著作也應該看看

另外按照您的偏好, 關於讀人與測謊一類的,保羅*艾克曼 無疑是現在最火的 事實上我前兩天做TOEFL閱讀還讀到了一片關於他的,我還做錯了。。

艾克曼教授的:
《識破謊言》《心理學家的面相術》《情緒的解析》 應該都和你胃口
認真研習的話定會很有收獲

關於識人判物這方面,東方人的傳統智慧有時更有道理:
曾國藩的《冰鑒》 日本某人(我記不住日本人名。。)的《冷讀術》 也不錯

我手上有《心理學家的面相術》和《冷讀術》和《冰鑒》的電子版
需要的話可以留郵箱 我發給你 其它的你自己去找了 最好還是去當當買本實體書了 特別是《人格心理學》 常備枕邊 慢慢看。。

⑤ 求保羅·艾克曼的《情緒的解析》、《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說謊》完整版PDF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

第一章 跨越文化的情緒

這本書涵蓋我過去四十年對情緒的研究,我相信有助於改善人的情感生活。我寫的內容大部分根據自己的科學實驗,或是其他研究情緒的科學家。我自己的研究專長是發展專門技術,以解讀和測量情緒的臉部表情,在這個前提下,我能看見陌生人、朋友和家人臉上細微到幾乎每一個人都會忽略的差別,藉此我學到許多事情,因為個人時間有限,有些還沒有得到實驗的證明。當我所寫的內容只是根據自己的觀察時,會加入下述之類的話,「我觀察到」、「我相信」、「我覺得似乎是…」。如果我寫的內容是根據科學實驗,則會在書末的附錄具體註明相關的研究。
本書的內容大部分和我對跨文化臉部表情的研究有關,我對心理學的整體看法(特別是關於情緒的部分),因為出現新證據而徹底改變。這些發現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美國、日本、巴西、阿根廷、印尼和前蘇聯,我因此發展出自己對情緒本質的看法。
我在一九五○年代末期開始做研究時,對臉部表情並沒有興趣,當時引起我興趣的是手部動作。我為手部動作分類的方法,可以分辨憂郁的病人屬於精神官能症還是精神病,並顯示病人接受治療後進步的情形1。到一九六○年代初期,還沒有發展出任何工具,可以直接精確地測量憂郁的病人復雜而快速變化的臉部動作。我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所以沒有做這方面的研究。二十五年後,我發展出一種測量臉部動作的工具,於是重新觀看那些病人的記錄影片,找出重要的發現,我會在第五章討論。

機緣下,發現新大陸
若非兩次幸運的機緣,我不會在一九六五年把研究焦點轉到臉部表情和情緒。先是國防部研究計劃推展局出乎意料之外撥給我一筆經費,用來研究跨文化的非口語行為。我並沒有主動申請這筆經費,而是因為一樁丑聞(一項研究計劃被用來掩飾鎮暴活動),使得一項重要的研究被取消,而該項計劃的預算必須在那個會計年度用於某個沒有爭議的海外研究,而我恰好走進必須消化這筆預算的人的辦公室,他的妻子是泰國人,對彼此非口語溝通的差異感到驚訝,希望我找出非口語溝通中,什麼是普世皆然的,而什麼又是有文化差異的。我起初很不情願,卻又不想迴避這個挑戰。
計劃之初,我相信表情和姿勢都是從社交學來的,具有文化差異。我一開始徵詢意見的人,也都抱持相同的看法,包括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葛瑞格利.貝特森(Gregory Bateson)、艾德華.霍爾(Edward Hall)、雷.博懷斯特爾(Ray Birdwhistell)和查理斯.歐斯古德(Charles Osgood)。達爾文(Charles Darwin)曾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我深信他是錯的,沒有詳細閱讀他的著作。
第二件幸運的機緣是見到席爾旺.湯金斯,他剛寫完兩本關於情緒的書,主張臉部表情是與生俱來的,不同種族有共通性,可是缺少支持的證據。如果不是因為我們同時把非語言行為的文章交給同一本期刊(他的文章是關於臉部的研究,我的文章是身體動作的研究)2,我恐怕不會閱讀他的書,也不會認識他。
我對席爾旺想法的深度和廣度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我認為他的想法可能是錯的,就像達爾文一樣。我很高興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論據,不是只有一百年前的達爾文才反對米德、貝特森、博懷斯特爾和霍爾,表示這個議題還有討論的空間。在著名科學家和前輩政治家之間有不同的說法,年方三十的我竟然有機會又有經費嘗試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表情是普世共通的嗎?還是像語言一樣,在各個文化中有獨特的表現?我難以抵抗這個誘惑!雖然我不在意誰對誰錯,但心裡並不認為席爾旺是正確的。【原注1】(【原注1】研究結果和我的預期剛好相反,這樣很好,行為科學的研究結果如果違反科學家的預期,反而更加可靠。大部分科學領域的情形剛好相反,如果結果和事前的預期相同的話,比較受人相信,因為偏見或錯誤的可能性會一再受到科學家重覆實驗的傳統所檢證,以確定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結果。不幸的是,這個傳統並不存在行為科學界,實驗很少被自己或別的科學家重覆檢證。少了這種屏障,行為科學家比較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結果。)
我在第一個研究中,向五種不同文化的人(智利、阿根廷、巴西、日本和美國)展示照片,請他們判斷各個臉部表情所顯示的情緒,不同文化的人對大部分情緒都有共識,表示臉部表情可能是普世共通的3。另一位曾向席爾旺請益的心理學家卡羅.以撒德(Carrol Izard),對不同文化的人進行相同的實驗,並得到相同的結果4。席爾旺並沒有讓我們知道對方的存在,當我們知道並不是只有自己在做這項工作時,原本心懷不滿,但就科學而言,有兩組獨立的研究者得到相同的結果,是比較好的。看來達爾文是正確的。
但有一個問題:雖然發現不同文化的人對臉部表情流露的情緒有共識,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聰明的人抱持相反的看法呢?並不是只有旅遊者才認為日本、中國或其他文化中人的表情,具有非常不同的意義。瑪格麗特.米德的門生博懷斯特爾是倍受尊重的人類學家,專精於表情和姿勢的研究,在著作中談到許多文化中的人會在不高興時微笑,所以不接受達爾文的看法5。博懷斯特爾的主張符合文化人類學和大部分心理學的主流觀點:任何在社交上重要的事,比如情緒的表達,都必然是學習的產物,所以在各個文化中是不同的。
我提出「表露的規則」【譯注】(【譯注】display rules,在動物學中譯為「展示的規則」,但譯者認為在本文譯為「表露的規則」較貼切),以解釋我的研究發現和博懷斯特爾的觀察之間有何差異。我認為表露的規則是在社交中學來的,常常有文化差異,這些與表情有關的規則,會說明某人可以向什麼人、在什麼時候表現某種情緒,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公開的運動競賽中,輸家不會表現心裡的難過和失望。表露的規則具體呈現於父母的告誡:「不要得意忘形」。這些規則會支配真實感受的情緒表達,或是減輕,或是誇大,或是完全隱藏,或是加以掩飾。6
我用一系列研究檢驗這個構想,結果顯示日本人和美國人在獨處時,看見手術和意外事件的影片時,會表現相同的臉部表情,可是當科學家和他們一起觀看影片時,日本人比美國人更會以微笑來掩飾負面的表情。在獨處時會表現與生俱來的表情,在公開的場合則會控製表情7。由於人類學家和大部分旅遊者都是觀察公開的行為,所以得到與我不同的結果。相反地,具有象徵意義的姿勢,比如點頭稱是、搖頭拒絕、一切順利的姿勢,其實是有文化特性的8。就這一點而言,博懷斯特爾、米德和大部分其他行為科學家都是正確的,可是他們對情緒的臉部表情的看法,卻是錯誤的。
我當時沒有看出這種觀點有一個漏洞,想盡辦法反駁我研究結果的人也沒有發現(比如博懷斯特爾和米德)。這個漏洞就是我們研究的對象可能從電影和電視中的卓別林與約翰.韋恩學得西方世界臉部表情的意義;來自媒體的學習,或是接觸其他文化的人,可以解釋為什麼不同文化的人對我展示的白種人圖片的情緒有相同的看法。我需要未受視覺干擾的文化,生活其中的人沒有看過電影、電視、雜志,很少見過外來者,甚至不曾看過。如果他們對我展示的圖片所代表的情緒,和前述受試者有相同看法的話,我才能證明自己的論點。

表情可有地域之別
帶我進入石器時代文化的人是神經學家卡列頓.葛吉謝克(Carleton Gajsek),他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與世隔絕的高地工作了十幾年,試圖找出一種名為「庫魯病」(kuru)的原因,這種病殺死了新幾內亞某個文化中半數的人,當地人相信是巫術造成的。我抵達時,葛吉謝克已經知道這種病是一種慢性病毒造成的,這種病毒會在出現症狀前,在人體內蟄伏多年(愛滋病毒也是這類病毒),但還不知道這種病毒如何傳染。(後來知道是經由食人的習俗傳染,當地人並不吃敵人,死於戰斗的敵人其實比較健康。他們只吃死亡的朋友,而這些人多半死於庫魯病。他們沒有經過烹煮就食用,使疾病很容易散布。幾年後,葛吉謝克因為發現慢性病毒,獲得諾貝爾獎。)
幸運的是,葛吉謝克知道石器時代的文明不久就會消失,所以錄下十幾萬尺的影片,記錄兩種文化的日常生活。他自己不曾看過這些影片,因為光是看一次就要花費大約六周的時間。
他很高興有人基於科學的理由想檢視影片,樂於借我。我和同事衛理.弗瑞生(Wally Friesen)花了六個月仔細檢視影片。影片包括兩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據,可以說明情緒的臉部表情具有共通性。首先,完全找不到我們所不熟悉的表情,如果臉部表情是學習而得的,與世隔絕的人就應該表現出新奇的表情,可是影片中沒有我們不曾見過的表情。
但我們熟悉的表情也可能表示截然不同的情緒,雖然影片並沒有顯示每一個表情的前因後果,可是當看得出前因後果時,都能證實我們的解釋。如果同樣的表情在各個文化代表不同的情緒,不熟悉此文化的外來者就無法正確解讀他們的表情。
我試著想像博懷斯特爾和米德會怎麼反駁我的主張,他們可能說:「沒有新的表情並沒有關系,你看見的表情其實有不同的意義。你猜對意思是因為當地社會背景向你透露出跡象,你並未看見一個沒有前因後果和當時背景的表情,如果有的話,你一定猜不到那個表情的意義。」為了解決這個漏洞,我們把席爾旺從東岸請來我的實驗室,和我們共度一周。
在他抵達之前,我們先剪接影片,使他只能看見臉部特寫鏡頭下的表情,卻不知道當時的社交背景。席爾旺的解讀完全無誤,他雖然沒有看見社交背景,但對表情都提出正確的解釋,他甚至能精確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出判斷。衛理和我雖然能了解每一個表情所傳遞的情緒訊息,卻只是根據直覺來判斷,除了微笑以外,通常無法具體精確地說出臉部傳遞的訊息。席爾旺卻能走到螢幕前,准確指出哪一個特定的肌肉動作代表該種情緒。
我們還請他對兩種文化提出整體的印象,他說其種一個似乎非常友善,另一個則容易爆發憤怒,如果沒有達到偏執程度的話,也非常多疑,而且有同性戀的情形。他所說的是安加文化(Anga),他的描述符合葛吉謝克的說法,這個文化會不斷攻擊試圖建立官方機構的澳洲官員,鄰族都知道他們極度多疑,男性在婚前都過著同性戀的生活。幾年後,生態學家伊瑞納斯.艾伯-亞貝費特(Irenaus Eibl-Eibesfeldt)試圖與他們共處,結果卻不得不逃走以保住性命。
之後,我決定投入臉部表情的研究,去新幾內亞找出證據,支持我已知道是正確的事:至少某些臉部表情的情緒是有共通性的。我要找出測量臉部動作的客觀方法,讓每一個科學家都能客觀認識席爾旺敏銳看出的臉部動作。

看相片說故事
一九六七年,我前往東南高地研究福爾人,他們住在海拔兩千多公尺的小村莊。我不會說當地方言,但靠著幾位在傳教士辦的學校學過簡單英語的小男孩幫忙,可以把英語譯成福爾語,再把福爾語譯成英語。我帶著幾幅臉部表情的照片,大部分是原先研究已開發文化時,席爾旺給我的照片(第九頁的附圖是其中三張)。因為擔心他們無法判讀白種人的表情,我還帶了幾張從記錄片選出的福爾人照片。我甚至擔心他們可能因為以前沒見過照片,而完全無法了解照片是什麼東西。曾有幾位人類學家宣稱,沒有見過照片的人,必須經過學習才能看懂照片。不過福爾人沒有這種問題,也不認為福爾人和美國人的照片有什麼不同。問題在於我該怎麼要求他們回應。
福爾人沒有文字,所以無法要他們從清單中選出符合照片情緒的字。如果我念出關於情緒的字,又擔心他們記不住,念出來的順序也可能影響他們的選擇。於是我請他們把每一種臉部表情編成一個故事:「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照片中的人顯現這種表情之前發生了什麼事,之後又發生什麼事。」可是沒有用,我不知道問題出在翻譯的過程,還是他們根本不懂我想要聽什麼,也可能是他們不了解我為什麼要他們這么做,也說不定福爾人只是不願意向陌生人說故事。
我花了很多時間才得到我要的故事,但每次會談都弄得我和他們筋疲力竭。我猜我的要求對他們並不容易,可是仍不缺自願者,他們有強烈的動機來看照片:我給每一位幫助我的人一塊肥皂或一包香菸。他們沒有肥皂,所以肥皂很重要;他們自己會種菸草,用煙斗來吸,可是比較喜歡我帶來的香煙。
他們的故事大多符合照片中的情緒,例如,看到一張已開發文化會判斷為哀傷的照片,他們大多會說這個人的小孩死了。棘手的是,在說故事的過程中,要證明不同的故事都符合一個特別的情緒,並不容易。我知道應該以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還錄下許多自發的表情,例如鄰村的人見到朋友時愉快的樣子。我會安排一些情境來誘發情緒。我錄下兩個男人玩樂器的聲音,拍到他們第一次從錄音機聽到自己的聲音和音樂時的驚訝和喜悅。我還用橡皮刀戳一位小男孩,拍下他和朋友的反應,他們覺得我在開玩笑。(我還算聰明,沒有拿這個把戲用在成年男子身上。)這些片段的影片不足以成為我的證據,因為抱持相反看法的人,可以辯稱我只是選擇出現共通表情的少數場合。
幾個月後,我離開新幾內亞,心中並沒有不舍,因為我渴望與人談話,在那裡沒有人可以和我聊天,我也渴望吃點不一樣的東西,我先前誤以為自己會喜歡當地的食物,結果不然,我對芋頭和蘆荀已經感到厭煩。那是我一生最刺激的一次冒險,可是我仍擔心自己並沒有找出確切的證據。我知道福爾文化不久就會受到外界影響,而世上其他像福爾文化一樣孤立的文化已經不多了。
返鄉後,我偶然發現心理學家約翰.戴胥爾(John Dashiel)在一九三○年代用來研究小小孩如何解讀臉部表情的方法,太小的孩子還不會閱讀,無法從許多字中做選擇,戴胥爾並沒有要他們編故事(像我在新幾內亞所用的方法),他的方法比較好,向小孩讀一個故事,然後請小孩從許多照片中選出一張符合故事的照片,我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我重溫新幾內亞人編的故事,選出最常用來代表各種情緒的故事,這些故事很簡單:「他的朋友來訪,他很快樂;他很生氣,快要吵起來了;他的小孩死了,非常傷心;他看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或是看到很難聞的東西;他看見新奇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東西。」
但最常用來描述害怕的故事有個問題,原來的故事是一隻野豬造成的危險,為了避免有人想成驚訝或生氣,我必須修改成:「他獨自坐在家中,村莊空無一人,家裡沒有刀子、斧頭或弓箭,一隻野豬突然站在門口,他非常害怕地看著野豬,野豬在門口站了幾分鍾,不肯離開,他害怕野豬會來咬他。」
我安排幾組照片,每組三張(下圖為其中一例),請他們聽完故事後從一組照片中選出一張,只需要指出照片即可。我做了好幾組照片,以避免重復出現同一張照片時,他們會用消去法來選擇:「喔,這張照片是小孩死掉時的照片,那張是准備吵架時的照片,答案當然是剩下的那一張。」
一九六八年底,我帶著故事和照片回到新幾內亞,還多了一組同仁幫忙收集資料9,以及許多罐頭食品。我們的再度來臨引起轟動,因為除了葛吉謝克和他的攝影師理查.蘇連生(Richard Sorenson)(他在前一年幫了我很多忙),很少有外地人來訪,更少有人會重遊此地。我們去了幾個村莊,當他們知道這次的要求很簡單,各地的人就自動前來,他們喜歡這個工作,也很高興能拿到肥皂和香煙。
我非常小心,確定團隊里的人不會在無意中透露出正確的照片是哪一張,照片裱貼在紙上,背後有編號,只有從後面才看得見號碼。展示照片的人不知道配合各個表情的照片編號是幾號,負責記下答案的人也不知道前面的照片是什麼。讀完故事後,受試者指出照片,由一位工作人員寫下那張照片的編號【原注2】。(【原注2】雖然我們非常謹慎,可是有一位堅持表情是學習而來、不是天生的人,卻在十五年後說我們可能以某種方式暗示受試者應該選哪一張照片,他沒有指出我們怎麼透露答案,只是認定我們一定有透露,只因堅持表情必然有文化差異,就認定我們泄露答案。)
不出幾個星期,我們已測試三百多人,佔了該文化百分之三的人口,足夠進行統計分析。快樂、生氣、嫌惡和哀傷的結果都非常明確,害怕和驚訝則無法區分,很多人聽了害怕的故事後,會把驚訝的相片當成害怕的表情,同樣地,聽了驚訝的故事後,常常選出害怕的相片。可是,害怕和驚訝都不會與生氣、嫌惡、傷心和快樂混淆。直到今天,我還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無法區分害怕和驚訝,問題可能出在故事,或是這兩種情緒在這些人的生活中常常交織在一起,無法區分。在已開發的文化中,害怕和驚訝是可分辨的。10
在所有受試者中,除了二十三個人,其餘都沒有看過電影、電視或相片,也不會說英語,不曾住過任何西方殖民地或城鎮,更沒有為白種人工作過。這二十三個例外的人都看過電影、會說英語,曾就讀傳教士辦的學校一年以上。大部分沒有接觸過外界的受試者,和這些少數例外的人,在判斷情緒時,並沒有差別,男性和女性之間也沒有差別。
我們又做了一個受試者覺得很難的實驗,由當地會說英語的人讀一個故事,請受試者假設自己是故事的主角,然後表現出故事中人可能有的表情。我錄下九個人的反應,他們都沒有參與前述實驗,然後把未經剪接的錄影帶放給美國大學生看,如果表情有文化差異,這些大學生就無法正確解讀他們的表情,可是不然,他們能正確區分各個情緒,只是無法分辨害怕和驚訝,就像新幾內亞人一樣。在此列出新幾內亞人擺出四種情緒的照片。.

⑥ 求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電子書

[email protected] 同求

⑦ 求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下載地址要能存進手機里看的有的請發到我郵箱,[email protected]

第一篇 一眼看人之外貌特徵
人與人之間的效,外貌長相是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一個人的外貌長相伴隨著人的終身,也不是受自己控制的,它不但能夠傳遞出人內心的某種情感和情緒,而且還可以通過一些外部特徵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氣質內涵

一、面部是人心的表徵
與人初步接觸,通常最為直觀也最為基本的第一步,便是觀看對方的臉形,中國有兩句成語,叫做「相隨心改」和「相由心生」,就已經點出了一個人的面貌代表著該人的心念。臉形是反映人的內外和諧統一的徵象,觀察人的臉形,有助於了解和判斷一個人的品行和特長。
面部是人心的表徵。一個讀書人和一個運動員的臉形、體形、手形等都一定有所不同,前者看起來斯文,後者看起來粗獷。所以臉形特徵是能看出來一個人的個性與心性的,通常可以用下面的臉形特徵方法來粗略看出對方的個性。
1 .三角形臉
三角形臉特徵是前額發達寬闊,下巴尖削瘦弱。這種臉形通常身材都較瘦削修長,體力較差,屬智慧型,頭腦好,氣質好,又稱心因質、神靈質。
如果由神經系統分類,額頭發達是因腦的前葉發達,屬於感覺神經系統之人。其神經分布於皮質,表彰於顏面上部,就是額部,因此額頭高廣。
這種臉形的人可把未來目標置於運用智力的工作上,比較具有藝術氣息,適合動腦的職業,如學者、作家、藝術家、教師等,不適合做體力勞動的工作。
有的人面形呈額頭高廣,但下頗略小的倒三角形,這樣的人沒有富貴之相,如果平日再不修邊幅,鬍子連鬢,很容易給人以窮困潦倒之感。但是,這樣的人也給人以人格清高的好印象,被視為可交人交心的朋友。
三角形臉最忌諱的搭配,就是面部到處都尖小,特別是下頰尖薄,尖嘴猴腮。這樣的搭配無疑不太好看。
2 .方形臉
方形臉的特徵是方頭方額方下巴,給人一種四角擴張的感
一眼把人看透的本領
覺。這種臉形的人,體力腦力都不錯,因此不管是讀書或運動,只要努力一下,就能發揮實力,有好的表現。既是勞動形又是筋骨質,又稱人間質。
如果由神經系統分類,因其腦之顱葉之上部較發達,可歸類為運動神經所屬之人。其神經分布於肌肉,表彰於顏面之中部,因此臉形方長,骨肉發達。
這種臉形的人好勝心強,喜歡挑戰性的工作,軍人、運動員大都有此種臉形,缺點是頑固及性情急躁。
3 .圓形臉
圓形臉的特徵是給人豐滿圓潤的感覺,具活力、肥滿型、營養形,屬動物質。如果由神經系統分類,因其腦髓後顱葉、小腦之下部較發達,歸類為交感神經系統之人。其神經分布於血管,表彰於顏面之下部,因此下巴呈豐滿形。
這種臉形的人性格磊落大方,且心地溫厚,討人喜歡,人緣佳。做事可以毫不遲疑的去進行,而且付諸行動便能成功。不過,欠缺嚴謹處理事務的能力,所以需要一位取長補短的朋友。又不喜與人爭執,是相當敬業樂群的人,適合服務大眾的工作。
4 .綜合形臉
具以上二、三種面形的混合形,因此個性也兼具該形特性。大多數的人都略具綜合形臉。
第一篇仁外一眼看人之外貌特徵
二、人的眼睛會「說話」

眼睛的語言,是人臉部的主要表情之一。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透過一個人的眼睛,可以看出此刻他在想什麼。常見有人懷疑對方說謊話時,對他說:「看著我的眼睛!」此時,若對方沒說假話,就會迎著挑釁者的目光看過去,反之就會目光躲閃,或乾脆眼觀別處,不予回答。
因為一個人的眼睛不能掩蓋心裡的邪惡念頭,心胸純正,眼神就清澈、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有邪光。可見,從一個人的眼睛,可以清清楚楚地分辨一個人的品質高下,心術正邪。
眼睛與一個人的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關系。觀察一個人的善惡,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為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丑惡。心正,眼睛則明亮;不正,則昏暗。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很多時候會通過他的眼神表現出來,所以,通過觀察一個人豐富的眼睛語言,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認識。
當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產生了好感,他沒有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多會用一種帶有幸福、欣慰、欣賞等感情交織在一起的眼光不住地打量對方。
當一個人表示對另外一個人的拒絕時,他會用一種不情願,甚至是憤怒的眼神,輕蔑地進行嘲諷。
當一個人看另外一個人時,用眼光從上到下或是從下到上不住地打量時,表示了對對方的輕蔑和審視。而且這個人有較強的自我優越感,有些清高自傲,喜歡支配差遣人。在談話的時候,如果有一方眼光不斷地轉移到別處,這說明他對所談的話題並不是十分感興趣,另一方意識到這種情況以後,應該想辦法改變這種局面。
在談話中,如果一方的眼神由灰暗或是比較平常的狀態,突然變得明亮起來,表示所談的話題是切合他心意的,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這是使談話順利進行的最好條件和保證。在兩個人的談話中,一個人在說話時,既不抬頭,也不看另外一個人,只顧說自己的,這很大程度上表示了對另外一個人的輕視。
當一個人用兩隻眼睛長時間地盯著另外一個人時,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期待著對方給予自己一個想要的答復。這個答復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一項計劃的起草,可能是一份感情的承諾,不一而定。
當一個人用非常友好而且坦誠的眼神看另外一個人,間或還會眨眨眼睛,說明他對這個人的印象比較好,他很喜歡這個人,即使他犯了一些小錯誤,也可以給予寬容和諒解。當一個人用非常銳利的目光、冷峻的表情審視另一個人的時候,有一種警告的意思。
平常所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質好壞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狀態。這里談及的「眼神」與「精神」一詞不完全一樣,它發自於人的心性品質,集中體現在面部,尤其是兩隻眼睛裡。聽一個人說話時,注意觀察對方的眼睛,經常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對方的心理:
1 .對方眼睛閃閃發光,通常表明對方精神煥發,是個有精力的人,對會談很感興趣,同時也意味著他是很難應付的人。2 ,對方月光呆滯黯淡,通常說明他是個沒有鬥志而索然無味的人。
3 .對方目光飄忽不定,通常表示這是個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緊張不安的人。
4 .對方目光忽明忽暗,有可能說明他是工於心計的人,他很難接受語言的誘惑。
5 .對方目光炯炯有神,一般看來他是個有膽識的正直之
第一篇以、。,一眼看人之外貌特徵
人。
6 .主動與人交換視線的人,說明他的心地坦率。不敢正視或總是迴避別人的視線,表明此人內心緊張不安或言不由衷,有所隱藏。
7 ,在人們發怒或激動的時候,眨眼的頻率就會加快。有時頻繁而又急速的反應總是和內疚或恐懼的情感有關,眨眼也常被作為一種掩飾的手段。
8 .兩眼安詳沉穩,表明內心沉穩有主見。兩目敏銳犀利,生機勃勃是有朝氣;目光清明沉靜,但殺機內藏,鋒芒外露,是有膽識之人,如射擊者瞄準目標,一發中的。
9 .兩眼似睡非睡,似醒非醒,這是一種老謀深算的神情;目光總是像驚鹿一樣惶惶不安,是深謀圖巧又怕別人窺見他的內。白世界。
~一眼把人看透的本領
三、眉毛傳遞內心秘密
一個人的眉毛從外觀上大致可分為眉頭與眉尾,也就是前半段與後半段兩部分。眉毛清秀彎如新月,顯示聰明智慧,端莊博雅。眉毛豎立的人,往往神剛氣暴,性急勇猛。兩眉毛又黑又濃密,頭發又厚,多是思想不太敏銳的人。眉毛上長有螺旋狀毛的人,剛健勇猛。
人的眉毛可分為有代表性的幾種類型:
1 .敢愛敢恨型
濃且聚合有力,眉頭與眉尾的濃密程度均勻,眉毛往同一方向平順排列,顯示很有主見,對事情的看法有獨到的見解,是個主觀判斷意識相對強的人。許多新時代女性的眉毛都有這種特徵,有主張的女性大都屬於這類眉型。
2 .火爆浪子型
眉頭的眉毛特別往上翹,像炸彈開花般往上散開,不論左右眉都一個樣子,表示個性沖動,尤其是青少年時期雖然乳臭未乾,但叛逆心強,在行為和言詞上態度強硬。
3 .朝令夕改型
眉尾的眉毛形狀是否良好,是杏排列平順,與眉頭眉毛的濃淡程度是否一致等很重要。眉尾部分不宜疏鬆,如果眉毛看起來總有兒根眉毛散散地分開,處事容易虎頭蛇尾,難以堅持到最後一分鍾。
4 .情緒激動型
眉頭與眉尾濃度均勻、聚合有力且排列平順,表示這種人處理事情不會只有三分鍾熱度。另外有一些人眉頭較濃而眉尾稀薄,前半段很黑,後半段卻什麼也沒有,這類眉型的人,很容易意氣用事,凡事先斬後奏,不計一切後果,哪怕是陷阱,也會先跳下去再說。如果眉毛前後濃密一致的人,情感與理智就會並重,做事穩扎穩打,決不以「險招」取勝。
眉毛的主要功用是保護眼睛,但它還能傳遞人內心的秘密。人們的心情變化了,眉毛的形狀也會跟著改變。從眉毛也可識人,眉毛的動作大致有五種表現:
1 .揚眉
當眉毛揚起時,會略向外分開,造成眉間皮膚的伸展,使短而垂直的皺紋拉平,同時整個前額的皮膚擠緊向上,造成水平方向的長條皺紋。揚眉這個動作,能擴大視野。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一個眉毛高挑的人,正是想逃離庸俗世事的人,通常會認為這是自炫高深的傲慢表現,而稱為「高眉毛」。當一個人雙眉上揚時,表示非常欣喜或極度驚訝,單眉上揚時,表示對別人所說的話、做的事不理解或有疑間。當我們面臨某種恐懼的事件時,可以用皺眉來保護眼睛,也可以用揚眉來擴大視野,兩者都對我們有利,但我們只能選擇其一。一般的反應是:面臨威脅時,犧牲擴大視野的好處,皺眉以保護眼睛;危機減弱時,則會犧牲對眼睛的保護,揚眉以看清周圍的環境。
2 .皺眉
皺眉的情形包括防護性和侵略性兩種。防護性的皺眉只是保護眼睛免受外來的傷害。但是光皺眉還不行,還需將眼睛下面的面頰往上擠,眼睛仍睜開注意外界動靜。這種上下擠壓的形式,是面臨外界攻擊、突遇強光照射、強烈情緒反應時典型的退避反應。
至於侵略性的皺眉,其基點仍是出於防禦,是擔心自己侵略性的情緒會激起對方的反擊,與自衛有關。真正侵略性眼光應該是瞪眼直視、毫不皺眉的。最常見的皺眉,往往被理解為厭煩、反感、不同意等情形。
3 .聳眉
聳眉指眉毛先揚起,停留片刻.然後再下降。聳眉與眉毛閃動的區別就在那片刻的停留。聳眉還經常伴隨著嘴角迅速而短暫地往下一撇,臉的其他部位沒有任何動作。
聳眉所牽動的嘴形是憂傷的,有時它表示的是一種不愉快的驚奇,有時它表示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樣子,此外,人們在熱烈地談話時,會做一些小動作來強調他所說的話,當他講到重要處時,也會不斷地聳眉。
4 .斜挑
斜挑是兩條眉毛中的一條向下降低,一條向上揚起,這種無聲語言,較多在成年男子臉上看到。眉毛斜挑所傳達的信息介於揚眉與皺眉之間,半邊臉顯得激越,半邊臉顯得恐懼。揚起的那條眉毛就像提出了一個問號,反映了眉毛斜挑者那種懷疑的心理。
5 .閃動
眉毛閃動,是指眉毛先上揚,然後在瞬間再下降,像流星劃過天際,動作敏捷。眉毛閃動的動作,是全世界人類通用的表示歡迎的信號,是一種友善的行為。
當兩位久別重逢的老朋友相見的一剎那,往往會出現這種動作,而且常會伴隨著揚頭和微笑。但是在握手、親吻和擁抱等密切接觸的時候很少出現。
眉毛閃動除了作為歡迎的信號外,如果出現在對話里,則表示加強語氣。每當說話者要強調某一個詞語時,眉毛就會很自然地揚起並瞬即落下。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篇》 沙一眼看人之外貌特徵
四、
豐富的嘴部動作
11
嘴巴對於人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過它可以把食物送到腸胃裡,以維持生存的必需,也是通過它,進行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
人嘴部的動作是相當豐富的,這些豐富的嘴部動作,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徵和心理態度。人們常用吐字清晰、口齒伶俐來形容一個人的嘴上功夫,說他日才好,能言善辯,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凡是嘴上功夫好的人,不論是知識水平高的或是低的,一般來說,思維都相當敏捷,而且人很機靈,一點也不顯呆板和笨拙。在人際關系方面,對於這一類型的人要分兩種不同的情況來討論。一種是人際關系處得不好的,這是因為他們倚仗自己的口齒伶俐,總是處處搶先,出風頭,而對他人持不屑一顧的態度,自己不在理上,也要爭個天昏地暗,在理上更不饒人。這種為人態度當然不會受人歡迎,人際關系處不好也是很正常的。而另外一種則完全不同,他們希望自己和所有人都處好關系,並努力朝著這一方面做。這種人多比較圓滑,他們能夠依靠自己的口齒伶俐和能言善辯來化解各種矛盾,促使個人的人際關系和諧。
一個人的下嘴唇往前吸的時候,表明他對接受到的外界信息,持不相信的懷疑態度,並且希望能夠得到肯定的回答。一個人的嘴唇往前嗽的時候,表明此人的心理可能正處在某種防禦狀態。
在與人交談中,如果其中有人嘴唇的兩端稍稍有些向後,表明他正在集中注意力聽其他人的談話。
嘴角稍稍有些向上,這種人看起來很機靈或是活潑,而實際上他們的性格大多也是比較外向的,心胸比較寬闊,比較豁達,與人能夠很好地相處,不固執。
與人交談時,用上牙齒咬住下嘴唇,或是用下牙齒咬住上嘴唇以及雙唇緊閉,這多表示一個人正用心地聽另外一個人的講話,他可能是在心裡仔細地分析對方所說的話,也可能是在認真地反省自己。
口齒不清,說話比較遲鈍的人,可以分不同的情況來討論:一種人是不僅在說話方面表現得不夠出色,在其他各個方面的表現也都是相當平庸的,這樣的人若想獲得很大的成就,可謂不易。
還有一種人,他們的語言表達不精彩,而且也不太經常表達自己,但一旦表達,肯定會有不凡的見解,這說明這個人具有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比較出眾的才能。
說話時用手掩嘴,說明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和保守,經常害羞,不會將自己輕易地或過多地呈現在他人面前。用手掩嘴這個動作另外一個意思,還表明可能是自己做錯了某一件事情,而進行自我掩飾,張嘴伸舌頭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同時也還表示後悔。
在關鍵時刻,將嘴抿成「一」字形的人,其性格多比較堅強,有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韌性。這樣的人對某一件事情,一旦自己決定要做,不管要付出多少艱辛,大多都會非常出色和圓滿地完成。
第一篇~一眼看人之外貌特徵
五、鼻子的特殊表情
鼻子的動作雖然輕微,但也能反映人的心理變化,鼻子也有它特殊的「表情」。
在談話中對方的鼻子稍微脹大時,多半表示得意或不滿,或情感有所抑制。
鼻頭冒出汗珠時,表示對方心理焦躁或緊張;如果對方是重要的交易對手時,必然是急於達成協議。
鼻子的顏色整個泛白,顯示對方的心情一定很矛盾,搖擺不定。
鼻子堅挺的人性格堅強,決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摸著鼻子沉思,說明對方正在思考辦法,希望有個權宜之計解決眼前的問題。
一位研究身體語言的學者得出結論:人的鼻子是會動的。因此,鼻子是有無聲語言的器官。根據他的觀察,在有異味和香味刺激時,鼻孔有明顯的伸縮動作,嚴重時,整個鼻體會微微地顫動,接下來往往就出現「打噴嚏」現象。這些「動作」, 都是在發射信息。此外,據他觀察,梵谷鼻樑的人,多少都有某種優越感,表現出「挺著鼻樑」的傲慢態度。關於這一點,有些影視界的女明星表現得最為明顯。在旅途中,與這類「挺著鼻樑」的人打交道,比跟低鼻樑的人打交道要難一些。在一本小說中,有一段關於鼻子動作的描寫。書中的男主角看到一位漂亮的小姐,為了顯示他的與眾不同的吸煙法,他向空中吐著煙圈,然後煙圈飄向那位小姐。小姐沒說什麼,只是伸手捂了一下鼻子。男主角便問道:「你討厭煙味嗎?」那位小姐沒有應答他,只是繼續捂著鼻子。其實,用手捂鼻子的身體語言已經表達出了她的討厭情緒。
有人主張把用手捏鼻子的動作歸為鼻子的身體語言,而不是手的身體語言。若某人仰著臉,用鼻孔而不是用眼睛「看」人,這跟用手捂捏著鼻子一樣,是在表達反感的情緒。在旅途中,碰到有這些姿勢的人,應盡量少打交道。譬如:請他人幫助做某件事情之時,倘對方做出用手摸鼻子的樣子,或是用鼻孔對著你「看」,這應該視為他接受請求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說是拒絕的表示。
跟討厭的人迫不得已而交談時,如果想盡快結束無謂的話題,不妨用手接二連三地摸鼻子。
第一篇一眼看人之外貌特徵
. ,一,、、
六、耳是童年的縮影圖
耳朵作為人的面部的五官之一,其長勢與形狀,以及與面部其他各器官的搭配是否恰切和諧,對人的容貌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中國人比較喜歡耳朵長成輪廓分明,像重城厚堡的樣子,耳孔要闊而深,耳朵上部要高過眉毛。即所謂「耳色潤鮮,高聳於眉,輪廓完整,貼肉敦厚,風門寬大」。這樣的耳型給人以為人厚道可靠的印象。
耳朵被稱為「童年縮影圖」,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與生長環境,不會對耳朵有多大影響,耳型與耳貌與生俱來,一生中不會有什麼變化。而人的其他器官則不同,例如眼睛,有的人過於優愁或操心,可能會在眼睛周圍過早地出現皺紋;再例如鼻子,可能會由於有愛抽動鼻子的不良習慣,而使鼻子的皮膚鬆弛出皺。但是這種種情況,在耳朵上都不會出現,因此,一個人若是長上一對美觀敦厚的耳朵,會終生受用。1 .有耳垂與無耳垂
耳朵大致可分為有耳垂與沒耳垂兩種形狀。有耳垂的人,像彌勒佛一樣,古人認為是較有福氣,個性溫和,處理事情井然有序,不會太急,在人際關系方面也較圓滑。
沒有耳垂或者耳垂小的人,再加上內耳部分突出,古人稱為「輪飛廓反」,這種人通常叛逆心重。你說向東他偏要向西,經常唱反調,奇怪得很,傷腦筋哦!沒有耳垂的人,個性沖動,缺乏奉獻的精神,較不肯吃虧,但反應機靈敏銳。想占這種人的便宜,是非常困難的。
2 .耳朵的形狀
耳朵形狀不好且無耳垂,內耳往外突出者,叛逆性重,不服輸,也不喜歡接納他人的意見;例如聽到某消息時總是愛說:「哦!是這樣嗎?」或「我看不見得吧。」
如果整個耳朵的形狀規則化,一看就覺得圓滑豐滿,這種人的人際關系相對會好些。耳型不整齊,有銳角,呈三角形或不規則形狀,可能因為脾氣過沖,以致人際關系差些。若到了畸型不整的程度,在行為上會有某些不利干發展的缺陷性格。3 .耳朵的位置
耳朵的部位若高於眉毛,即古人所指的耳高於眉者,容易顯名。上耳部分顯示一個人的行為能力。一個人對事情的執行是否有始有終、身體力行,從耳朵的上半部可以看出來。上耳部分除了要圓滑,耳朵的輸廓、外耳與內耳的配合、凹凸情形也關系重大。
耳朵上半部長得好且有力,高度接近或超過眉毛,能顯示貫徹事情的意志力強弱。下耳部分則顯示一個人的思考是否周密,有耳垂的人較圓滑、不易沖動。耳垂往後者,個性內向被動,欠缺熱心,不夠積極。
4 .耳朵的肌肉
耳朵的肌肉厚重有力者,反應個人持續力和童年的順利程度;耳朵薄,表示貫徹事情的意志薄弱,耳垂的肌肉圓滿豐厚往前翹者,進取心強,個性外向好動,為人固執而積極,具有領導統率的才能。
5 .招風耳
耳朵的形狀向前張開成」招風耳」,會像雷達網一樣的接收訊息。古書上說,招風耳會敗掉祖宗留下的資產,不過這個說法並非絕對,像很多的企業家都是招風耳。
招風耳表示此人像情報員般,對於消息的搜集非常靈敏快速,判斷事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甚至喜歡從事帶有冒險性的工作。此外有投機、吹毛求疵、疑心病重等特性。
6 .耳朵對稱
以耳型判斷,左右耳對稱、耳型好的人,較有容人長處的
第一篇一眼看人之外貌特徵
寬大心胸;左右不對稱、耳型差的人,則較倔強、嫉妒心強心中不易平衡,不喜歡他人一帆風順,有憤世嫉俗之心。耳朵往後貼,正面看不到耳朵全貌的人,較能吃苦耐勞且守口如瓶。耳朵長度超過嘴巴,富有群眾魅力和領導才能。
七、下巴:左右他人的印象
對於第一次見面的人,如果你想對他有所了解,比如看穿他當時的心思,只要觀察一下他的下巴就可知道個大概了。下巴的動作雖然極為細膩,但卻能左右他人的印象。站在鏡子前,將下巴抬高或縮起,會產生不同的判別印象,下巴抬高時,胸部及腹部都會突出,有驕恃、自大的樣子;反之將下巴縮起,稍似駝背,個性上顯得很懦弱和氣餒,若此時觀察對方,將會發現其眼球向上翻滾,彷彿懷疑心重。
下巴抬高,此人十分驕傲,優越感、自尊心強。他們常常會否定別人,對別人所取得的成績持不屑一顧的態度。下巴縮起,此人小心謹慎,能夠很好地完成某一件事,但這種人疑心很重,容易封閉自己,不易相信他人。
其實,人的個性和心理,往往反映在他們的下巴上。下面,我們將進一步討論有關下巴的功能和語言學上的問題。提及下顆的動作,我們最容易注意到的,即是「突出」、「收縮」的動作。處於極度疲乏的狀態,一般人便會做出「伸長下顆」的動作;除了此種由於肉體上的要求而表現出來的姿態以外,「突出下額」的動作,一般而言,不論男女,均屬具有略帶攻擊性的行為。下額的突出亦復相同,乃是用來作為自我主張的工具。
因此,突出的程度越大,則其自我主張的程度也就越高。比如「頤指氣使」之類的表現,採取此種動作,也是自認對方屬晚輩或自己很明顯地處於優勢,且很有把握自我主張必然完全推行時,所表現出來的身體語言。
外國人在發怒時,經常將下領伸向前方,這也可以視為想將其憤怒情感扔向對方的一種攻擊欲求的表現。
外國人憤怒時,往往做出將下巴前伸的動作,但東方人恰恰與之相反,而以縮下巴者居多,此或許是由於國情不同所致,較之西方人的表露攻擊欲,東方人往往深藏不露,以待敵之不備。
除了這種下顎本身的動作之處,尚有利用手之類接觸下顎的動作。「撫弄下顎」的行為,因應各種狀況而有種種不同的意義。根據身體學的觀點,此屬於自我親密性的表現。亦即,喪失自信、不安、孤獨、話不投機的尷尬等場面,借接觸自己的肉體,用以掩飾心底的不安,或安慰自己。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家的面相術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訪問阿里伺服器地址 瀏覽:678
程序員可以干什麼 瀏覽:70
績效考核權重分配演算法 瀏覽:524
android應用logo 瀏覽:898
光遇安卓服墓土商店什麼時候開 瀏覽:566
月收益翻倍的源碼 瀏覽:638
asop源碼放在哪裡 瀏覽:989
電腦伺服器密碼怎麼找 瀏覽:574
jdp轉換pdf 瀏覽:749
把pdf導入iphone 瀏覽:508
米哈游租賃的雲伺服器是哪個 瀏覽:524
android直接打電話 瀏覽:1016
ubuntu停止命令 瀏覽:285
cnc攻絲編程 瀏覽:869
換個手機號碼app怎麼注冊 瀏覽:320
怎麼下載小猴口算app 瀏覽:116
輕鏈app的貨怎麼樣 瀏覽:625
電腦里的u盤如何加密 瀏覽:372
我的世界全部版本伺服器下載地址 瀏覽:50
交換原理pdf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