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用圖表看懂世界經濟》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用圖表看懂世界經濟》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0nODeV_8fRUaWWqtMpXiIg
B. 《布阿吉爾貝爾選集》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布阿吉爾貝爾選集》([法國]布阿吉爾貝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布阿吉爾貝爾選集
作者:[法國]布阿吉爾貝爾
譯者:伍純武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17-8
C. 《認識經濟》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認識經濟》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tES9lQi8ow68EYBH0v65Pw
D. 經濟應用數學(第二版) 馮翠蓮 電子書
模糊數學及其應用(作者:)
諾貝爾經濟學獎與數學(作者:史樹中)
數學揚威(作者:愛火鍋)
vcdatabase應用(作者:不祥)
經濟思維(作者:董志強 (當代))
數學108(作者:佚名)
Android 應用(作者:Daniel A. Begun)
經濟表(作者:弗朗斯瓦·魁奈(法))
經濟學(作者:薩繆爾森)
金融數學(作者:斯塔夫里)
經濟怪象(作者:徐宗強)
經濟教父(作者:大理工作室)
經濟法(作者:經濟法)
經濟韜略(作者:經濟韜略)
2012年考研數學三(經濟類):數學復習全書(作者:李永樂 等)
經濟黑幫(作者:[美]菲斯曼)
幸福經濟(作者:羅伯特-清崎)
經濟解釋(作者:)
模糊數學原理及應用.pdf(作者:楊綸標)
數學概觀(作者:(瑞典)Lars Garding)
經濟眼(作者:阿寬888)
出版經濟(作者:雜志《出版經濟》電子版下載)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數學基礎(作者:朱弘毅主編
沒有呀 只搜到這些書籍 呀 親 合適么? 我愛讀電子書 網 希望能幫到你 一點
E. 《經濟指標解讀第三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經濟指標解讀第三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gjMDwvmfcV43371NtPimvw
F.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內容預覽一: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第一篇:引言
第1章經濟模型1.1復習筆記
1.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經濟模型
(1)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經濟模型的含義
經濟模型是一種分析方法,它極其簡單地描述現實世界的情況。現實世界的情況是由各種主要變數和次要變數構成的,錯綜復雜,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則就不可能進行嚴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復雜得無法進行。通過作出某些假設,可以排除許多次要的因素,從而建立起模型,便於進行分析。
(2)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經濟模型的三個共同因素
①「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
②經濟決策者尋求某項最優化的假設;
③准確地區分「實證性和「規范性」問題。
(3)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檢驗經濟模型的方法
用於驗證經濟模型的一般方法有兩種:①直接法,即檢驗作為模型基礎的基本假設是否成立;②間接法,即看所抽象出的模型對現實預測的有效性。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內容預覽二: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第一部分考研真題精選二、非計算題
二、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非計算題
①對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和宏觀經濟學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較,並說明二者的異同。
(武漢大學2019研)答:(1)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和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的相同點
①兩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相似之處。
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主要說明單個商品的價格和數量的決定。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主要說明總體經濟的價格水平和國民收入的決定。
②兩者在圖形上有一定相似之處。
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和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在圖形上都用兩條曲線表示,在價格為縱坐標,數量(產出)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向右下方傾斜的為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延伸的為供給曲線。
③兩者都採用靜態分析和比較靜態分析方法。
靜態分析,就是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以及有關的經濟變數達到均衡狀態所具備的條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時間因素和具體的變化過程,是一種靜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種經濟事物的方法。對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和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的均衡狀態的分析都屬於靜態分比較靜態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條件發生變化以後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相應變化,以及有關的經濟變數在達到均衡狀態時的相應變化,即對經濟現象有關變數一次變動(而不是連續變動)的前後進行比較。對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和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由於已知條件變化而變化的兩種均衡狀態的分析都屬於比較靜態分析。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內容預覽三:
(2)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和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的不同點
①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研究對象是單個商品的價格和數量,研究目的是單個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研究對象是價格水平和國民收入,研究目的是國民收入的決定。
②研究領域和研究用途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研究領域是微觀經濟領域,只能解釋微觀市場上的一些現象和結果,只能用於指導政府的微觀經濟決策;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研究領域是宏觀經濟領域,可以解釋宏觀經濟的波動現象,可以說明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干預經濟的結果,可以用於指導政府的宏觀經濟決策。
③理論基礎不同
微觀經濟學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線的理論基礎是消費者行為理論,而供給曲線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成本理論和市場理論,它們均屬於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的理論基礎主要是產品市場均衡理論和貨幣市場均衡理論,而總供給曲線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勞動市場理論和總量生產函數,它們均屬於宏觀經濟學的內容。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內容預覽四: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用囚徒困境解釋滯脹現象。(清華大學2011研)答:(1)滯脹全稱是停滯性通貨膨脹,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與高通貨膨脹、失業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曾經出現在20世紀70代的大多數西方國家。
(2)20世紀70代的滯脹從表面現象上看是石油危機導致的,但是從深層次看是凱恩斯主義政策所決定的。由於各資本主義國家奉行凱恩斯主義政策,強調國家干預在經濟發展中的作
用,都想用「斟酌使用的」或「微調」的辦法來抑制通貨膨脹而同時又不想使經濟陷入衰退,其結果是,西方經濟滯脹現象開始出現。出現經濟滯脹歸根結底是資本主義國家無法避免的矛盾,但也是各國政策博弈陷入囚徒困境的必然結果,即各國政府在無法期望與其他國家聯合反通脹、增加供給的情況下,必然都採用刺激本國需求的方法來防止本國經濟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即增發貨幣使本幣貶值從而增加出口),這將導致通脹反復上升,於是各國政府和財政當局陷入了一個博弈論中標準的「囚徒困境」之中,如表1所示。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內容預覽五: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判斷正誤:
(1)無論人們的風險偏好如何,都會參加某些賭博,而不願參加另一些賭博。
(2)投資於風險資產(如股票)的人都是風險愛好者。
答:(1)正確。理由如下:
風險厭惡者偏好財富的期望值而非賭博本身,因此只參加有利的賭博;風險偏好者偏好於賭博本身而非財富的期望值,因此即使不利的賭博也參加;風險中性者只計較隨機報酬的大小,而對隨機的風險程度並不關注,賭博的預期收益的效用等於賭博的預期效用,可能參加公平的賭博肯定參加有利的賭博。因此,無論人們的風險偏好如何,都會遇到不確定性和風險,都會參加某些賭博,而不願參加另一些賭博。
(2)錯誤。風險厭惡者指的是那些進行風險投資時願意得到與期望報酬等同的確定報酬的人。風險中性者指的是那些對取得同樣期望報酬的風險投資與非風險投資不加區分的人們。風險愛好者指在同樣期望報酬的投資中寧願選擇風險程度更大的投資的人。因此,不論是風險厭惡者、風險中性者還是風險愛好者都可能投資於一定的風險資產。所以,投資於風險資產的人不一定都是風險偏好者。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內容預覽六: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規模報酬遞增和邊際報酬遞減是否可以同時存在?為什麼?
答:規模報酬遞增和邊際報酬遞減可以同時存在。
分析如下:邊際報酬遞減是一個短期的概念,而規模報酬分析屬於長期生產理論問題,即研究的是長期。規模報酬問題討論的是一座工廠本身規模發生變化時產量的變化,而單個要素報酬問題涉及的則是廠房規模已經固定下來,增加可變要素時相應的產量變化。事實上,當廠商處於規模報酬遞增時,隨著可變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後,繼續增加可變要素,總產量的增加同樣將會出現遞減現象。所以,規模報酬遞增的廠商也可能面臨單個生產要素的邊際報酬遞減現象。
舉例如下:對於生產函數Q=f(L,K)=AKLP(其中,0<a<1,0<β<1)而言,當a+
β>1時,該生產函數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徵。但是,由於0<a<1和0<β<1,勞動L和資本K都呈現邊際報酬遞減,即有MPL"<0,MPx"<0。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是有可能同時存在單個生產要素的邊際報酬遞減和規模報酬遞增這兩種情況的。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內容預覽七:
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第10章成本函數
1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pdf全套之為什麼短期平均成本和長期平均成本都呈U型?
答:雖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都呈U型,但是兩者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
(1)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先降後升的U型,這是由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造成的。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作用下,邊際產量曲線呈倒U型,先遞增再遞減。短期邊際產量與邊際成本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MC=w/MPL。邊際產量曲線呈倒U型,所以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先降後升的U型。
(2)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先降後升的U形,這是由長期生產中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決定的。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這稱為規模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稱為規模不經濟。或者說,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經濟;相反,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不經濟。一般來說,在企業的生產規模由小到大的擴張過程中,會先後出現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正是由於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的作用,決定了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表現出先下降後上升的U型特徵。
G. 什麼是宏觀經濟現象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一詞,最早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來的。經濟學中對宏觀經濟現象的研究與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學派。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的《經濟表》,就是經濟學文獻對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經濟學家和後來的許多庸俗經濟學家的著作中,對宏觀經濟現象和微觀經濟現象的分析都並存在一起,並未分清。特別是自所謂「邊際主義革命」以來,經濟學家大多抹煞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無視國民經濟總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只注重於微觀經濟分析,以致宏觀經濟問題的分析在一般經濟學著作中幾乎被淹沒了。
但隨著傳統庸俗經濟學在 二十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襲擊下破產,隨著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出版,宏觀經濟分析才在凱恩斯的收入和就業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當代經濟學中的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一個中心問題是:國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決定的?宏觀經濟學認為,國民收入的水平,反映著整個社會生產與就業的水平。
宏觀經濟學在解釋經濟周期時,很強調投資的變動的關鍵作用,認為投資的變動往往比消費的變動來得大,指出投資在相當程度上既是收入變動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它在「解釋」投資的變動與國民收入的變動之間的關系時,提出了「加速數」和「乘數」相互作用的學說。
「加速原理」與「乘數論」所要說明的問題各不相同。「乘數論」是要說明投資的輕微變動何以會導致收入發生巨大的變動,而「加速原理」則要說明收入的輕微變動何以也會導致投資發生巨大變動。但二者所說明的經濟運動又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
宏觀經濟學正是利用所謂「加速數」和「乘數」的相互作用,來「解釋」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據說,在經濟危機的條件下,生產和銷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得投資急劇下降,而乘數的作用又使得生產和銷售進一步急劇降減,後者再通過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得投資成為負數(或負投資)。
加速數和乘數的相互作用,加劇了生產萎縮的累積過程。一旦企業的資本設備逐漸被調整到與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適應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負投資停止下來,投資狀況的稍許改善也會導致收入重新增長,於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開始。收入的重新增長,又通過加速數的作用,導致新的「引致投資」;後者又通過乘數的作用,促使收入進一步急劇增長,這便開展了經濟擴張的累積過程。這個累積過程會把國民經濟推到「充分就業」的最高限,並從那裡彈回來而轉入衰退。
宏觀經濟學討論的價格問題,是一般價格水平,而不是個別產品的價格問題。按照前面講的「國民收入決定」論,一般價格水平主要取決於總需求水平。然而,總需求水平的變動一方面影響著貨幣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貨幣供求變動的巨大影響。所以,貨幣分析在宏觀經濟學中具有重要 的地位。
宏觀經濟學重視對貨幣供求的分析,不僅在於可通過對貨幣供給、利息率的調節去影響總需求,而且在於貨幣供給的變動與總的物價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關於貨幣供給量與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寵觀經濟學著作大多承襲傳統的「貨幣數量說」,只是略加修綴。
許多宏觀經濟學著作者認為傳統「貨幣數量說」過於粗糙,他們把貨幣數量說的基本觀點跟「收入決定」論的基本觀點聯系起來,認為在經濟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以前,貨幣供給的增加,其主要影響將表現在擴大「有效需求」、增加生產(或收入)上對價格水平的影響很小;只有當經濟達到「充分就業」水平之後,這時閑置設備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貨幣供給,已不能再促使產量增加,而只會產生過度需求,形成通貨膨脹缺口,導致物價水平不斷上升,釀成真正的「通貨膨脹」。
這種分析,就是所謂貨幣分析與收入分析相結合的一個重要表現。這種分析表明,不僅政府開支和稅收的變動,而且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都會對總需求水平(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產生影響。這就為政府主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活動進行干預,提供了理論依據。
宏觀經濟學認為政府應該,而且也能夠通過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手段,對總需求進行調節, 平抑周期性經濟波動,既克服經濟衰退,又避免通貨膨脹,以實現「充分就業均衡」或「沒有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等不同時期或條件下,二者將採取擴張性或緊縮性的不同對策。
在蕭條時期,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減稅和擴大政府的開支。減稅可以使公司和個人的納稅後收入增加,從而刺激企業擴大投資和個人增加消費;而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擴張將導致總需求增長,以克服經濟蕭條。
擴大政府開支,主要是擴大政府的購買或訂貨,增加公共工程經費和擴大「轉移性支付」,目的是通過擴大公私消費,以刺激投資。這種擴張性財政政策勢必導致財政赤字。根據凱恩斯的「有效需求學說」,資本主義經濟的常態是一種「小於充分就業均衡」。因而擴張性的赤字預算,也就成了戰後西方國家政府的常備政策工具。
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擴大貨幣供給量和降低利息率。這些措施包括:在公開市場上購進政府債券,把更多的准備金注入商業銀行。商業銀行 的准備金增加後,就可擴大對企業和個人的貸款,從而擴大貨幣供給量,降低貼現率,刺激投資,從而增加總需求。
通貨膨脹時期,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依然運用上面所介紹的那些政策工具,只是朝著和上述相反的方向,即按著緊縮性方式而不是按擴張性方式來加以運用。
現在西方經濟學界開始企圖用供給分析來補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觀經濟分析中探討微觀經濟基礎,出現了一種供給分析與需求分析相綜合、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相結合的新動向。
H. 微觀經濟學簡介
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 ——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微觀經濟學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進行的供給和收入分配。
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 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價格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價格理論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