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軾詞全集》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蘇軾詞全集》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6wS-RiNb7PYmZMykmXkXgg
2. 蘇軾詩集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凄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太白山下早行至橫渠鎮書崇壽院壁】
馬上續殘夢,不知朝日開。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奔走煩郵吏,安閑愧老僧。再游應眷眷,聊亦記吾曾
【石鼻城】
平時戰國今無在,陌上征夫自不閑。北客初來試新險,蜀人従此送殘山。獨穿暗月朦朧里,愁渡奔河蒼茫間。漸入西南風景變,道邊修竹水潺潺
太多了,自己看喜歡哪個吧
http://www.lingshi.com/gushi/sushi1.htm
蘇軾全集(1)
http://www.lingshi.com/gushi/sushi3.htm
蘇軾全集(2)
3. 蘇軾詞編年校注的內容簡介
清以前有很多人注蘇詩,但卻很少有人注蘇詞,只有一部宋人《注坡詞》在小范圍內以手抄本流傳。本世紀卻相繼出現了朱祖謀《東坡樂府編年》、龍榆生的《東坡詞編年箋注》,最近30多年更是箋注蘇詞成風,曹樹銘、鄭向恆、唐玲玲、薛瑞生多家皆有蘇詞全集注。我認為對蘇詞舊注的整理應以劉尚榮《注坡詞》校證成就最高,而最近幾十年的蘇詞新注本,則應以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所取得的成就為最高。讀了中華書局最近出版的鄒同慶、王宗堂合著的《蘇軾詞編年校注》,我很想將對薛氏《箋注》的評論移贈鄒、王《校注》。
鄒、王《校注》始於20年前,10年前已交稿,直至2002年年底才出書,用作者的話來說,叫做「早成而晚出」(《校改後記》)。
鄒、王《校注》之所以比薛氏《箋注》更令人滿意,認為主要在去偽存真上。宋元版本的蘇詞一般只有二百六、七十首,即使本加上拾遺也不過317首,而明清各本逐漸增多,到唐圭璋先生輯《全宋詞》時,東坡詞已多達360首。蘇軾聲名太大,從蘇軾生前起託名蘇軾之作者就很多,南宋尤甚,在蘇軾詩文詞中,蘇詞尤甚。對明清新冒出來的「蘇詞」,不敢說都是偽托之作,但至少不可輕信。曹樹銘「寧嚴毋濫」的意見是對的,他只為270首蘇詞編了年,加上未編年詞也只有319首,其他40首都收入互見詞、誤入詞,既保留了各種版本所收的蘇詞,又提醒讀者其中一些蘇詞未必可靠,尚需研究。但曹氏對這些誤入詞往往未作深究,而以「意境不類」、「風格不類」一筆帶過,而意境、風格的類不類,見仁見智,很難說清楚,故也很難令人信服。
鄒、王《校注》之可貴就在於把53首「蘇詞」和9則殘句列入了誤入詞,而且都提出了比較可信的根據。如《江城子》(「南來飛燕北歸鴻」,第931頁),首先從蘇詞版本斷為誤收:「此詞見吳本、明刊全集、二妙集。傅本、元本、毛本、朱本、龍本、曹本皆不載。」毛本還講了不收的理由:「秦淮海詞,刪。」接著列舉十多種秦詞版本證明確屬秦詞,並加以斷語:「吳訥《東坡詞拾遺》作蘇詞,蓋誤收也。明刊全集、二妙集均承吳本之誤。」對《虞美人》(「落花已作風前舞」,第933頁)的考證也是比較可信的:「此詞系葉夢得作。今傳諸本《石林詞》均收,毛本《石林詞》系據宋本勘刻,較為可信。且宋人曾<忄造>、黃{曰升}詞選亦作葉詞。曾<忄造>《樂府雅詞》成書於紹興丙寅(1146)年間,時葉夢得尚未過世,其作葉詞,當不謬。而《東坡詞》宋元諸本均未收,自明萬曆茅維刻《東坡全集》時始補入。茅刻《全集》,世人有『竄亂者甚多』之評,殆不可信。」
鄒、王《校注》不僅多從版本下手確定蘇詞的真偽,而且也很重視同時代人的記載。如雖然傅本、元本、吳本均收了《鷓鴣天》(「西塞山邊白鷺飛」,第929頁),但根據曾<忄造>《樂府雅詞》卷中所載徐師川跋語,斷為黃庭堅詞。鄒、王《校注》在引徐跋後說:「為補足元真子《漁父詞》,坡、谷各作《浣溪沙》一首,而山谷晚年悔前作(指黃庭堅《浣溪沙》「新婦磯邊眉黛愁」詞)之未工,因另制此首《鷓鴣天》。徐師川乃山谷外甥,所言較為可信。」
鄒、王《校注》對蘇詞真偽的處理還是比較謹慎的,凡是把握不大的,就入互見詞或存疑詞。如《菩薩蠻》(「娟娟侵鬢妝痕淺」,第887頁),有作蘇詞者,如宋曾<忄造>《東坡詞拾遺》,此書「系據張賓老所編本並載於蜀本者收錄,張編本成書於大觀三年(1109)以前。故知此詞於北宋後期已傳為蘇軾作」。有作謝絳者:「始於黃{曰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該書始刻於南宋淳<礻右>九年(1249),較曾<忄造>本《東坡詞拾遺》晚出近百年,其可靠性當不及曾<忄造>《拾遺》。」但作者並未完全按成書時間就斷為蘇詞,因為他們還考慮了曹樹銘的意見:「曹本注謂『謝絳詞無非側艷之作,此詞意境,與謝詞相合,故斷定非東坡詞。今移列誤入詞。』」但他們對曹的意見並不同意:「僅以意境定是非,顯證不足,難以置信。」最後採納了《全宋詞》的慎謹處理方法:「《全宋詞》作互見詞收錄,實為審慎。屬蘇屬謝,尚待詳考。」對曹注僅以意境、風格斷為非蘇詞者,鄒、王《校注》一般改入存疑詞,這也是比曹謹慎的表現。如《虞美人》(「冰肌自是生來瘦」,第918頁),曹本校注雲:「按此詞系女流口吻,意境與東坡詞不類,斷非東坡所作。今移列誤入詞。」鄒、王《校注》雲:「此詞宋元諸本東坡詞未收,始見於明刊全集,未詳所本。曹本以意境不類東坡詞而斷為偽作,缺乏顯證,尚待詳考。今列存疑詞類。」古代以「女流口吻」作詩詞者很多,以此斷定非蘇軾作,確屬「缺乏顯證」,很難令人信服。再如《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有「湘川風靜吐寒花」句,還有「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句,蘇軾一生從未涉足湘水,即使到過湘水,「夢到故園」也應西望,而不應「南望」。今存最早的蘇詞版本傅本、元本都未收此詞,今存宋人所作的多種蘇軾年譜(何掄、施宿、王宗稷、傅藻)也未提及此詞,對蘇軾此詞的可靠性更應持謹慎態度。曹本就把此詞編入誤入詞。薛本《箋注》卻把它作為開卷之作,認定此詞作於嘉<礻右>五年「庚子正月發荊州出陸北行時」,以此證明「東坡詞與蘇軾詩文同步說」。鄒、王《校注》另立新說,認為「此詞非蘇軾作,應是他的友人張舜民詞」。所舉理由我認為是可信的,但作者卻「不敢自是,為穩妥計,暫不作誤入詞而列入可疑詞類,俟諸來者辨析」。這是十分謹慎的,這比把它作誤入詞或編年詞處理穩妥得多。編年詞、未編年詞都是明確肯定其為蘇詞,誤入詞則是明確肯定其為非蘇詞,都宜慎重,凡無顯證者暫入存疑詞,不失為比較謹慎的作法。
4. 《蘇軾詞集》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蘇軾詞集》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Xk1rmU3aWIKKVfQeaolWYw
5. 對蘇軾詩詞分析比較有權威的作家及作品是什麼
三蘇作品整理出版。全集、選集的點校、箋注、注釋、賞析等多達上百種,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蘇軾文集》,曾棗庄等主編的《三蘇全書》,張志烈等主編的《蘇軾全集校注》,薛瑞生《蘇軾詞編年箋證》,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劉乃昌《蘇軾選集》,王水照《蘇軾選集》,張志烈的《蘇軾選集》等。
三蘇研究成果專著。會員專著約百種:王水照的《蘇軾論稿》、劉乃昌的《蘇軾文學論集》、曾棗庄的《蘇軾研究史》、朱靖華的《蘇軾新論》等。
三蘇生平傳記出版。曾棗庄、王水照、顏中其、熊朝東、劉小川等的影響較大。
除此莫立峰、葉嘉瑩等大師也很有研究。
6. 蘇軾詞編年校注的圖書目錄
上冊
凡例
蘇軾詞編年校注正編
一、蘇軾編年詞二九二首
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一○六四年)
華清引(平時十月幸蓮湯)
宋神宗熙寧二年己酉(一○六九年)
一斛珠(洛城春晚)
熙寧四年辛亥(一○七一年》
南歌子(紺綰雙蟠髻)
又(琥珀裝腰佩)
熙寧五年壬子(一○七二年》
浪淘沙(昨日出束城)
浣溪沙(徐邈能中酒聖賢)
雙荷葉(雙溪月)
荷花媚(霞苞露荷碧)
熙寧六年癸丑(一○七三年)
行香子(一葉舟輕)
祝英台近(掛輕帆)
瑞鷓鴣(城頭月落尚啼烏)
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
菩薩蠻(綉簾高卷傾城出)
瑞鷓鴣(碧山影裹小紅旗)
臨江仙(四大從來都遍滿)
江城子(玉人家在鳳凰山)
熙寧七年甲寅(一○七四年)
行香子(攜手江村)
減字木蘭花(曉來風細)
昭君怨(誰作桓伊三弄)
卜運算元(蜀客到江南)
蝶戀花(雨過春容清更麗)
占春芳(紅杏了)
醉落魄(輕雲微月)
少年游(去年相送)
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
鵲橋仙(緱山仙子)
虞美人(湖山信是東南美)
訴衷情(錢塘風景古來奇)
菩薩蠻(玉童西迓浮丘伯)
減字木蘭花(雲鬟傾倒)
菩薩蠻(娟娟缺月西南落)
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
菩薩蠻(秋風湖上蕭蕭雨)
清平樂(清淮濁汴)
南鄉子(回首亂山橫)
勸金船(無情流水多情客)
南鄉子(東武望餘杭)
浣溪沙(縹緲危樓紫翠間)
又(白雪清詞出坐間)
南鄉子(裙帶石榴紅)
又(旌旆滿江湖)
定風波(千古風流阮步兵)
減字木蘭花(惟熊佳夢)
南鄉子(不到謝公台)
菩薩蠻(天憐豪俊腰金晚)
阮郎歸(一年三度過蘇台)
醉落魄(蒼顏華發)
菩薩蠻(玉笙不受朱唇暖)
採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減字木蘭花(銀箏旋品)
醉落魄(分攜如昨)
訴衷情(小蓮初上琵琶弦)
更漏子(水涵空)
浣溪沙(長記嗚琴子賤堂)
永遇樂(長憶別時)
沁園春(孤館燈青)
南鄉子(寒雀滿疏籬)
熙寧八年乙卯(一○七五年)
蝶戀花(燈火錢塘三五夜)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雨中花慢(今歲花時深院)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減字木蘭花(賢哉令尹)
又(春光亭下)
熙寧九年丙辰(一○七六年)
一叢花(今年春淺臘侵年)
蝶戀花(簾外東風交雨霰)
滿江紅(天豈無情)
滯人嬌(別駕來時)
望江南(春未老)
又(春已老)
滿江紅(東武城南)
臨江仙(九十日春都過了)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河滿子(見說岷峨凄愴)
畫堂春(柳花飛處麥搖波)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又(相逢不覺又初寒)
熙寧十年丁巳(一○七七年)
陽關曲(濟南春好雪初晴)
浣溪沙(四面垂楊十里荷)
又(傅粉郎君又粉奴)
滯人嬌(滿院桃花)
洞仙歌(江南臘盡)
滿庭芳(香璦雕盤)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浣溪沙(一別姑蘇已四年)
菩薩蠻(城隅靜女何人見)
臨江仙(忘卻成都來十載)
元豐元年戊午(一○七八年)
臨江仙(自古相從休務日)
蝶戀花(簌簌無風花自嚲)
浣溪沙(慚愧今年二麥豐)
又(照日深紅暖見魚)
其二(旋抹紅妝看使君)
其三(麻葉層層榮葉光)
其四(簌簌衣巾落棗花)
其五(軟草平莎過雨新)
蝶戀花(別酒勸君君一醉)
南鄉子(涼簟碧紗廚)
千秋歲(淺霜侵綠)
永遇樂(明月如霜)
陽關曲(受降城下紫髯郎)
浣溪沙(惟見眉間一點黃)
元豐二年己未(一○七九年)
南鄉子(綉鞅玉鑷游)
……
中冊
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