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世界建築史pdf

世界建築史pdf

發布時間:2022-09-06 10:37:31

A. 介紹幾本世界建築史的書籍

《世界現代建築史》 《世界風格建築史》 《外國建築史》《屋頂設計與文化》《拜占庭建築》 《西洋建築史》《華彩樂章》《偉大的建築革命》《東方之光》《文明起源的紀念碑》《建築手記》《世界建築藝術之旅》……

B. 同濟大學校內建築的資料

和平摟

和平摟建造於1953年,建築面積約2600m ,由馮紀患設計,是一幢2屢磚木結構的內廊式教學、辦公用建築。該建築立面採用白牆灰瓦和木窗,體型簡潔形象質朴;平面呈L型,布局自由又不失嚴整整個建築功能、流線明確.盡度親切宜人,平潑中顯露出精細。該時期同類型和同風格的校園建築還有毗鄰的「工程實驗館」和「理化館」。從這組建築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設計者對江南民居建築的偏愛及運用現代建築設計方法的嫻熟,並將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

文遠樓

這是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成立之初的精緻夢想,現已成為永恆的經典。文遠樓於1953年建成,由黃毓麟、哈雄文設計。整座建築布局合理、體型豐富、外貌簡潔。二戰前後,現代主義風格深入影響中國,五十年代初誕生了一批非常優秀的本土現代建築,文遠樓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國最早的典型的包豪斯風格的建築。但由於後來全國上下的復古主義建築思潮影響,包豪斯現代建築思想受到冷遇和批判,現代主義建築沒能在中國得到發展,直至改革開放後建築界才開始重新認識到文遠樓所隱含的重要歷史價值。20世紀90年代末,文遠樓被載入《世界建築史》,全國僅有37座建築獲此殊榮。

明成樓

位於文遠樓北側的明成樓承載著新一代同濟城規人最真切的回憶與生活。我們親切的叫她紅樓,我們戲謔地說自己做著迷幻的紅樓夢。
1987年8月,紅樓一期工程建成。1997年5月,二期工程建成。今年,又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裝修。她最初的設計者是黃仁,但時至今日,它包容了太多紅樓人對盡善盡美的追求。
紅樓以進廳為主核心。進廳正對內庭院,使人一進館便看到開敞的室外空間。東面是三層教師行政用房,圍繞著一個經常進行各種集會、演講、陳列、展覽、聯歡及交流談話的次核心——多功能廳布置辦公用房;西面是兩體段四層教室及教學輔助用房,教室設計成1到5年級合用的大統間,有利於高低年級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兩體段之間為由二層向三層逐步升起的六個大台階,既便於二層和三層的到中庭,又便於中庭的人交流。中庭頂蓋用V形截面球節點鋼管空間桁架,屋面用U形夾絲玻璃,整個頂部輕盈通透、豁亮開敞,室內外成為一體。建築物外界面是利用廢鐵屑與陶土燒制出的暗赭紅色面磚,價格很低又使建築物能有別於其它建築,體現一種雄健陽剛之氣。今年學院重新裝修後,擁有了面積1000平米、目前全國建築院校中最大的圖書館;可儲存學生二十年的作業的大型圖檔館。
紅樓幾經改建,但它始終遵從最初的設計理念:注重交流空間,與自然結合,古今中外文化交融,低造價高品味。

C樓

C樓的主設計者是原同濟城規學院青年教師張斌。C樓位於學校西側,緊鄰學院大樓,因無道路進入,一直是校園中「隱匿」的角落。這座總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的新樓嘗試對它特殊和潛力進行「揭示」,重新建立它與校園整體的關系。
新樓的設計理念是一個充分鼓勵使用者交往的建築,一個在理性秩序中激發「隱匿」的率性激情與創作直覺的身心活動場所。在這里,建築空間被理解成一種流動的連續體,不同功能使用空間表現為不同類型的相對穩定的空間結構,而交通,休閑,景觀等非功能空間是活動的流動空間,它們包裹住功能空間,是交際活動的容器;在這里,設計者試圖突破服務空間與被服務空間的靜態關系,交往空間成為空間構成的主幹,而功能空間與它之間呈現一種動態的「即插式」關系——IT時代的非物質化圖景。
張斌介紹說,新樓的核心是居中貫穿的連廊系統,其中包含了一部貫穿所有工作樓面的直跑樓梯,以及一系列上下貫穿的光景,充足的天光和連續的空間使它成為所有師生的交往場所——一個充滿不連續情節的隨機空間,它容納了所有的可能。連廊北側是三個異質單元穿插的復雜系統:導師工作單元、機動工作單元、服務單元「接插」在不同高度上,之間被兩個流通的虛空間所包裹,一個是通高的室內休閑中庭,一個是室外的屋頂景觀花園,他們擁有一面共同的透明玻璃外皮,二層外皮與三個實體單元的不同穿插關系更增加了整個系統的流動性。半地下室提供了一個固定展廳,一個開放展廳,一個自助吧(兩層高)和一些設備用房。大樓上層部分玻璃樓面為固定展廳提供了間接的漫射天光。南側架空部分引入疊水及階梯式花圃,為地下室提供了一個生機盎然的休閑場所。另外,用一個兩層高的連廊將新樓的核心空間與老樓的辦公區中庭聯系起來,其下被一條下沉式車道穿過。為了達成從不透明到透明的不同變化,建築支撐部分主要為塗料牆面,而各單元的外皮分別使用了透明玻璃,半透明U型玻璃板、半透明鋼板網及拋光瓦楞鋁板等工業材料。
每一座樓都凝聚著同濟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精神。同濟城規學院完整的承襲了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原系主任馮紀忠老先生曾經帶著10個包豪斯風格的設計方案去北京參評,被統統痛斥為資產階級的設計。回同濟後,老先生忿忿地說,我這輩子再也不去北京了。然而,城規人沒有放棄,始終堅持,堅持決不允許密集的「大屋頂」或「平屋頂」在校園的存在,於是就有了城規學院三幢性格鮮明的建築。性格鮮明中有一脈相承,那就是創新精神。

其他的這里有一個要付錢買的文章,實在要就去花點錢買來讀吧:
http://engine.cqvip.com/content/tu/94827x/1999/000/004/gc19_tu1_3424923.pdf

C. 在世界建築史上,有哪些風格代表建築有哪些

現代建築的源泉來自於1900年代的現代建築運動,現今幾乎所有的流派都源自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得羅和F.L.賴特四位現代建築大師。此後無論是繼承他們衣缽的繼續發展還是與其絕然對立的反動,所有的建築痕跡都保持著現代建築運動留下的痕跡。
1.對現代建築運動的繼承和發展:
美國白色派大師理查德.邁耶受勒.柯布西耶影響頗深,他的建築以現代建築簡練的方盒子建築出發,謹慎地使用曲線和外廊作為活躍元素。但他對材料的領悟和對細部及比例的精益求精使他的建築成為經典之作。光線、市民空間、白色、變換空間關系成為大師所關心的主要問題。
與其流派近似的還有日本的安藤忠雄,他的建築充滿禪意,用最簡潔的元素表達出日本人特有的寧靜、樸素的世界觀。
另一個要提到的建築師是斯蒂文.霍爾。霍爾是現代建築史上最善於利用自然光線的大師之一。在空間上他的建築並不難懂,外觀上有著難能可貴的單純與內斂。霍爾對空間大局劈斧般大氣不拘、對局部獨特經驗的微觀細致美感關注能力。他的建築遠觀時有著草書般揮灑不拘小節的大氣自信,但在細部上,則令人驚奇的展露出對手工精緻、藝術原創性與真實感的敏銳詩意感性。他的西雅圖聖.伊格那修教堂成為現代建築的典範。
2.對現代建築技術性的追求和痴迷:
英國建築師羅傑斯和皮亞諾從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出發開始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歷險。羅傑斯將金屬製品和設備管道的組合變成了優美的技術藝術;而皮亞諾走的更遠,他將高技派的特色和印度洋海島土著的建築風格完美的統一起來。
這種從密斯繼承來的對材料,尤其是對鋼和玻璃的技術痴迷,使高技派風格風靡了整個世界。
高技派在日本的發展趨向了多元化,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築師是伊東豐雄。伊東豐雄師從於老一輩建築師菊竹青訓,菊竹是現代建築風格的大師, 伊東豐雄的風格並非來自於已開始對材料的痴迷。恰恰相反,伊東豐雄風格的轉變源自於他獨特的建築觀:機器與風,建築的暫時性。這種建築哲學的確立,使伊東豐雄找到了白色的鋼管和無色的玻璃,以及各種可以用來表達風和流動的各種片狀或是管狀結構。他的風之塔和仙台媒體中心為其贏得了國際聲譽。
3.對直線和重力的完全顛覆
這類建築師往往不太受包豪斯傳統建築教育思想的影響。其外部形態扭曲或是散亂,深受現代藝術影響而顯得喧鬧、雜亂或是神秘。但在線條上卻有著自然界生物流暢的曲線。
美國建築師弗蘭格.蓋里是表現最突出的一個。他用詩意夢幻的塗鴉構想來設計草圖,然後用軟體來進行三維設計,最後用最原始的施工辦法:堆土堆的辦法堆出真實體量,再在上面澆灌鋼筋混凝土。而這實施的過程,都需要傑出的結構工程師精心的配合。
這種顛覆傳統的設計思想並未妨礙蓋里設計出搖滾樂博物館、拉維萊特傢具博物館以及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這樣的不朽傑作。
另一位傑出的代表是扎哈.哈迪德。這位伊拉克裔的女建築師認為建築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學實驗,你必須拋棄現有的語言,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一個問題。同時她認為「過去我認定有無重力的物體存在,現在我確信建築就是無重力的,是可以漂浮的。」
這種前衛的設計哲學使這位建成建築最少的建築師成為當代建築前沿的領軍人物。她的作品嚴格意義上說並不象建築,但卻有著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也許哈迪德的維特拉消防站、辛辛那提當代藝術中心以及香港之峰俱樂部恰恰指出了未來建築的方向。
4.用非建築的哲學思想和方法進行設計
當建築的語言日趨乏味,建築師們開始借鑒別的專業的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雷姆.庫哈斯這位建築學界的哲學家先用一系列帶有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對現有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批判。隨之而來的是他的建築:使用原始、粗質、非上流權貴、世人熟見的材料,空間具有流動、扭曲、直接、不虛矯特質,並蘊含曖昧的多元重疊個性。
他對現存社會深刻尖銳的批判之下,以毫不猶豫且無所畏懼的態度坦然接受這一切。例如蛇狀盤行的高速公路、棄置的火車站、都市的灰暗邊緣空間,都是他在注視都市時首先躍入視野並扮演塑造他都市設計與建築風格的決定性力量所在。
他是一位不可以用風格界定的建築師。他對時代大環境以宏觀的角度提出看法,他對人類共同情境的寬廣思考意圖都用非常獨特的手法融進了建築設計。

D. 世界現代建築史第二版有電子版么

這是pdf格式的``到時你打開pdf全部復制到文本文檔即可成txt格式``

E. 《世界現代設計史(第二版)》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世界現代設計史(第二版)》([美國] 王受之)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FHAUiNFvzo8FxoczbW2F1A

提取碼: hw2v

書名:世界現代設計史(第二版)

作者:[美國] 王受之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3

頁數:492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通俗易讀的世界現代設計史

內容提要

《世界現代設計史》自出**版以來,在國內關於世界設計史的教學和研究中,一直是被普遍採用的重要參考書。 本書是修訂版。本書*初的撰寫目的是給大眾看的,給喜歡設計的人看的,給青年學生看的,主要是為學習設計的學生而寫。因而,在修訂過程中,仍然保持了**版的通俗寫法,注重可讀性。本書撰寫重點不在於詳細介紹具體設計范疇的發展,而在於把影響設計發展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和設計發展本身聯系起來討論,給讀者建立一個對於現代設計發展脈絡的宏觀認識。

作者簡介:

王受之,具有國際背景的設計史論研究家,從1982年開始從事設計史論研究、教學工作。主要著作有《世界現代建築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世界平面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等。研究范圍主要是與藝術和設計相關的學科,包括城市、建築、工業產品、時尚品牌、動漫、平面設計、娛樂設計、文創策劃等。 曾擔任中國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專業教授,美國洛杉磯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教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Valencia)、南加州建築學院(Souther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LA)等擔任課程教學。 現任中國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並在中央美術學院擔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在魯迅美術學院擔任史論研究生班的導師。

F. 《中國古代建築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古代建築史》(劉敦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u5lijmsNFeXIgyQQtnjQIA

提取碼: ixqu

書名:中國古代建築史

作者:劉敦楨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8-1

頁數:423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歷史的理論著作,簡要而系統地敘述了我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和成就,並引證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物記錄。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建築遺產。中國古建築在世界上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體系,在世界古代建築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本書簡要而系統地敘述了我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和成就,引證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物記錄,文字簡要,敘事詳明,資料圖片豐富,附圖質量較好,有不少資料是過去未曾發表的,在目前同類書和資料中是較好的一部,對建築歷史研究工作和建築教學工作都具有參考價值。

G. 求世界現代建築史 作者:王受之 pdf格式的

我有,怎麼給?

H. 《外國近現代建築史》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JLzMD0pf5MVkDk7xnZZBgA

?pwd=9scr 提取碼:9scr
簡介:《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學科專業"十五"規劃教材•高校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第2版)》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學科「十五」規劃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學科專業"十五"規劃教材•高校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第2版)》對1982年第一版進行了全面地修訂和重新編寫,

大大地補充和增加了新的內容,並盡可能地反映了國外自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至今兩百餘年來的建築文化發展概況,以適應新暑期的教學需要。具體內容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下半葉歐洲與歐洲與美國的建築;二、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對新建築的探求;三、新建築運動的高潮—現代建築派及其代表人物;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城市建設與建築活動;五、戰後40~70年代的建築思想—現代建築派的普及與發展;六、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思潮等。

I. 以下上海著名建築中錄入《世界建築史》 A上海體育館 B上海游泳館 C上海美術館 D上海圖書館 E上海博物館

不確定《世界建築史》的具體版本等細節

但答案應該是上海美術館

該建築建成於1933年,原為舊上海跑馬場,是30年代英式風格的樓宇

遠比其他建築更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更經典的建築特色

上海市南京西路325號

J. 誰知道西方建築史

古代埃及建築

一、歷史分期及其代表性建築類型

古王國時期(前27~前22世紀)

本時期的代表性建築是陵墓。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瑪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長方形檯子。

多層金字塔以在薩卡拉的昭塞爾(Zoser)為代表。

方錐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庫夫(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烏拉(Menkaura)為代表,金字塔主要由臨河的下廟、神道、上廟(祭祀廳堂)及方錐形塔墓組成。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獅身人面像。

中王國時期(前21~前18世紀)

首都遷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峽谷的峭壁上開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新王國時期(前17~前11世紀)

形成適應專制制度的宗教,太陽神廟代替陵墓成為主要建築類型。

著名的太陽神廟,如:卡拉克——盧克索的阿蒙(Amon)神廟。

廟宇的兩個藝術特點:其一是牌樓門及其門前的神道及廣場,是群眾性宗教儀式處,力求富麗堂皇而隆重以適應戲劇性的宗教儀式;其二是多柱廳神殿內少數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嚴以適應儀典的神秘性。

神廟的藝術重點已從外部形象轉到了內部空間,從雄偉闊大而概括的紀念性轉到內部空間的神秘性與壓抑感。

二、風格特點:

高超的石材加工製作技術創造出巨大體量,簡潔幾何形體,縱深空間布局;追求雄偉、庄嚴、神秘、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古代西亞建築

一、范圍及時期

約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紀。包括早期的阿卡德——蘇馬連文化,以後依次建立的奴隸制國家為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9~公元前16世紀)、亞述帝國(公元前8~公元前7世紀)、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9年)和波斯帝國(公元前6~公元前4世紀)。

二、建築技術成就:

兩河流域缺石少木,故從夯土牆開始,至土坯磚、燒磚的築牆技術,並以瀝青、陶釘石板貼面及琉璃磚保護牆面,使材料、結構、構造與造型有機結合,創造以土作為基本材料的結構體系和牆體飾面裝飾辦法。

代表性建築

(一)、山嶽台,又譯為觀象台、廟塔。古代西亞人崇拜山嶽、天體、觀測星象而建的多層塔式建築。如在烏爾的山嶽台高約21米。

(二)、亞述帝國的薩艮王宮,由210個房間圍繞30個院落組成,防禦性強。由四座碉樓夾著三個拱門的宮城門為兩河下游的典型形式。門洞處人首翼牛雕刻有特色。

(三)、後巴比倫王國的新巴比倫城及其城北的伊什達城門,用彩色琉璃裝飾。採用在大面積牆面上均勻排列、重復動物圖像的裝飾構圖。王宮內建有「空中花園」。

(四)、波斯帝國的帕賽玻里斯王宮,兩個儀典大廳、後宮、財庫之間以「三門廳」為聯系。儀典大廳石柱長細比很大,石柱雕刻精細。藝術水平很高,但有損構造邏輯。

古代希臘建築

一、古代愛琴海地區建築:

公元前3世紀出現於愛琴海島嶼、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地區,以克里特島和希臘半島的邁西尼為中心,又稱克里特——邁西尼文化。

克里特、克里特島的建築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諾索斯的米諾王宮。空間高低錯落。依山而建,規模很大;建築風格精巧纖麗、房屋開敞、色彩豐富。宮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劇場。

邁西尼。其文化略晚於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衛城。邁西尼衛城及泰侖衛城。風格粗獷,防禦性強。邁西尼衛城的城門因其雕刻得名為「獅子門」。

二、古代希臘建築:

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古希臘建築是歐洲建築的先河,范圍包括巴爾干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嶼、小亞細亞西海岸,以及東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廣大地區。

歷史分期

古風時期: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紀念性建築形成。

古典時期: 公元前5世紀,紀念性建築成熟,古希臘本土建築繁榮昌盛期。

希臘化時期:公元前4~公元前1世紀,希臘文化傳播到西亞、北非,並同當地傳統相結合。
石樑柱結構體系的演進及神廟制型

早期的建築是木構架結構,以後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從木構過渡到石樑柱結構。型制脫胎於貴族宮殿的正廳以狹面為正面並形成三角形山牆。為保護牆面而形成柱廊。

廟宇只有一間聖廳、平面為長方形,以其窄端為正面。布局制型有端牆列柱式、端柱式、圍柱式(包括雙重圍柱式、假圍柱式)等。

古希臘柱式

古希臘的廟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額枋、檐部的藝術處理基本上確定了廟宇的外貌。希臘建築在長期的推敲改進中穩定了一整套做法後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

盛期的兩大柱式,各有自己強烈的特色。

多立克(Doric)柱式

起源於義大利、西西里一帶,後在希臘各地廟宇中使用。特點是其比例較粗壯,開間較小,柱頭為簡潔的倒圓錐台,柱身有尖稜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殺較明顯,沒有柱礎,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較厚重,線腳較少,多為直面。總體上,力求剛勁、質朴有力、和諧,具有男性性格。

愛奧尼(Ionic)柱式

產生於小亞細亞地區,特點是比例較細長,開間較寬,柱頭有精巧如圓形渦卷、柱身帶有小圓面的凹槽,柱礎為復雜組合而有彈性,柱身收分不明顯,檐部較薄,使用多種復合線腳。總體上風格秀美、華麗,具有女性的體態與性格。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

柱頭由毛茛葉組成,宛如一個花籃,其柱身、柱礎與整體比例與愛奧尼柱式相似。

美學思想與風格特徵

反應出貧民的人文主義世界觀。認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組成的」,而人體的美也是由和諧的數的原則統轄著,故人體是最美的。當客體的和諧同人體的和諧相契合時,客體就是美的。

建築風格特徵為莊重、典雅、精緻、有性格、有活力。「表現明朗和愉快的情緒……如燦爛的、陽光照耀的白晝,……」。

古典實例

古典盛期的代表,雅典衛城及其主要建築。山門、勝利神廟、帕提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以及雅典娜雕像。群體布局體現了對立統一的構圖原則,根據祭祀活動的路線,布局自由活潑,建築物安排順應地勢,照顧山上、山下觀賞,綜合應用多立克和愛奧尼兩種柱式。

會堂與半圓形露天劇場。如麥迦洛波里斯劇場與會堂。

希臘晚期出現集中式紀念性建築物。如雅典的獎杯亭和哈利克納蘇的莫索列姆陵墓。出現了集中式向上發展的多層構圖新手法。

祭壇發展為獨立的建築物,如帕格瑪衛城上的宙斯祭壇。

廣場普遍設敞廊。

古代羅馬建築

一、建築成就:

古羅馬建築直接繼承並大大推進了古希臘建築成就,開拓了新的建築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在建築型制、藝術和技術方面的廣泛成就,達到了奴隸制時代建築的最高峰。

二、建築技術:

建築材料除磚、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並發明了相應的支模、混凝土澆灌及大理石飾面技術。

結構方面在伊特魯里亞和希臘的基礎上發展了樑柱與拱券結構技術。拱券結構是羅馬最大成就之一。種類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創造出一整套復雜的拱頂體系。羅馬建築的布局方式、空間組合、藝術形式都與拱券結構技術、復雜的拱頂體系密不可分。

三、建築藝術:

(一)繼承古希臘柱式並發展為五種柱式:塔司干柱式、羅馬多立克柱式、羅馬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二)解決了拱券結構的笨重牆墩與柱式藝術風格的矛盾,創造了券柱式。

(三)解決了柱式與多層建築的矛盾,發展了疊柱式,創造了水平立面劃分構圖形式。

(四)適應高大建築體量構圖,創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構圖形式。

(五)創造了拱券與柱列的組合,將券腳立在柱式檐部上的連續券。

(六)解決了柱式線腳與巨大建築體積的矛盾,用一組線腳或復合線腳代替簡單的線腳。

四、建築空間創造

利用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和拱券平衡技術,創造出拱券覆蓋的單一空間,單向縱深空間,序列式組合空間等多種建築形式。

閱讀全文

與世界建築史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里雲伺服器能復制數據嗎 瀏覽:554
python拼音轉換文字 瀏覽:562
動畫遺傳演算法 瀏覽:63
php如何解析xml文件 瀏覽:702
如何改變appstore的語言 瀏覽:462
javahtmlxml 瀏覽:34
單片機啟動文件 瀏覽:811
橙app如何開啟聊天 瀏覽:899
訪問伺服器公網地址 瀏覽:666
pdf列印底色去掉 瀏覽:463
java快遞介面 瀏覽:397
哪個app可以教新爸爸 瀏覽:210
如何查看伺服器系統版本信息 瀏覽:524
成都市土地出讓金演算法 瀏覽:704
鋼筋加密標記 瀏覽:578
ps中擴展功能在文件夾的什麼位置 瀏覽:905
雙極壓縮機為什麼要先高壓 瀏覽:529
蘋果手機伺服器填什麼 瀏覽:833
android移動動畫效果 瀏覽:693
電子和伺服器是什麼意思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