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找到一本古籍的各種版本
目前最好最全的工具書是《中國古籍總目》
⑵ 類書有哪些學術價值,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重要類書
類書,是我國古代一種大型的資料性書籍。輯錄各種書中的材料,按門類、字韻等編排以備查檢,例如《太平御覽》《古今圖書集成》。
從信息時代的視角,類書是古代的「資料庫」,甚至叢書等即類書的演變,揭示了文獻的傳承關系。
功能
一、保存資料
類書在編纂過程中,大多直接采錄原始文獻。由於兵火水災等因素,一些圖書因此失傳。由於類書中保存了有關資料,通過輯錄佚文,往往能再現圖書內容。
如《太平廣記》中引用古書達500多種,多數已失傳,許多珍貴資料正是由於《太平廣記》的引用而得以保存。由於在流傳和翻刻中容易形成訛誤,利用類書中保留的原始文獻,也有助於校勘異文。如魯迅曾用《藝文類聚》、《初學記》等類書校勘《嵇康集》。
二、查考資料
類書按類編排,非常方便查考有關資料。如《太平廣記》、《文苑英華》等類書中收錄了歷代的小說、詩文作品,有助於查找文學方面的資料。
《古今圖書集成》等綜合性類書匯集各專題方面的資料,類似於網路辭典,從中可查找到事物起源、詩文典故、詩詞文句、名物制度等資料。解放後新編的一些類書,匯集古今書籍中資料,同樣方便讀者查找。
著名類書:
我國古代類書之祖,當首推魏時之《皇覽》。、唐代官修類書有三部,即歐陽洵等奉敕撰《藝文類聚》,許敬宗等奉敕撰《文館詞林》,徐堅奉敕撰《初學記》。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書抄》和白居易撰《白孔六帖》。
唐代官修類書有三部,即歐陽洵等奉敕撰《藝文類聚》,許敬宗等奉敕撰《文館詞林》,徐堅奉敕撰《初學記》。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書抄》和白居易撰《白孔六帖》。
明清兩代官修和私輯的類書更是汗牛充棟。這里只介紹兩部最富代表性的類書──《永樂大典》和《古今圖書集成》。
歷史
三國魏文帝時編纂《皇覽》40餘部,專供皇帝閱覽。其後歷代相繼沿襲仿效,依據皇家藏書纂修巨型類書。宋代王應麟稱「皇覽」為類書的始祖。
南北朝時期類書非常繁榮。有劉杳的《壽光書苑》200卷,劉峻的《類苑》120卷,徐勉的《華林遍略》620卷,祖珽的《修文殿御覽》360卷等。
現存最早而較完整的類書之一,是隋唐虞世南所編的《北堂書鈔》,原為173卷。唐代類書相當發達,現存世有四種:《北堂書鈔》、唐高祖令歐陽詢主編的《藝文類聚》(100卷)、徐堅《初學記》和《白氏六帖》。
宋朝有李昉等奉宋太宗之命而主編的《太平廣記》500卷和《太平御覽》1000卷,王欽若等編的《冊府元龜》1000卷。1267年南宋王應麟編《玉海》,共240卷。
明成祖永樂年間,解縉、姚廣孝編《永樂大典》22877卷,卷冊最具規模,惜毀於戰火,缺佚甚多,今約僅及原書三十分之一。明代類書的數量有明顯增加。明代嘉靖年間更出現類書體文言小說集編刊的繁盛期。
這類書籍可以王圻《稗史匯編》、葉向高《說類》、董斯張《廣博物志》等為代表。透過類書體例編纂文言小說集,方便讀者檢索,促進明代小說的傳播。明代萬曆年間盛行通俗日用類書,主要提供下層民眾日常實用、道德教育,及文化娛樂之需要。
如《事林廣記》、《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及《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就屬於綜合性日用類書。有用於人際交往的信件書寫的日用類書,如《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全書》、《新編事文類要啟札青錢》、《鼎鍥燕台校正天下通行書柬活套》等。
萬曆年間余文台刊行《萬用正宗不求人》日用類書有「書啟門類」一門,收錄《干書謁貴》、《幹人薦舉》、《干求囑托》等用於攀附權貴的書札套路。馮夢龍編輯《燕居筆記》一書,收錄有《大友與小官問安書》、《小官奉契友書》、《結契書》、《小官答書》等同性戀情書大全。
黃虞稷在《千頃堂書目》著錄明代類書有128種。《明史·藝文志》則是依據《千頃堂書目》刪削而成。《中國古籍總目》著錄明代類書有439種。
清代陳夢雷、蔣廷錫編《古今圖書集成》1萬卷,分6編、32典、6109部,成為目前中國存在之最大類書。清朝嘉慶年間,監考官姚元之發現考生經常夾帶一些《類典》、《文海題備》、《四書人物類典串珠》等應考的類書進場作弊,於是在1815年向嘉慶帝奏請查禁此類類書。
嘉慶帝亦認為抄錄類書不是真才實學,諭令查禁類書。自此,類書的發展走入了末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類書
⑶ 先秦古籍總目
《詩經》《楚辭》《山海經》《論語》 《孟子》 《呂氏春秋》 《尚書《左傳》《國語》《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禮》《樂》《書》《詩》《周易》《春秋》這些成書均是在秦朝之前,都屬於先秦古籍
分類的話:
經傳類:
詩經
尚書
儀禮
禮記
大戴禮記
周禮
周易(包括《易傳》
春秋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小學類:爾雅
(二)史書類
逸周書
國語
戰國策
穆天子傳
竹書紀年
世本
子書類:
儒家:
論語
曾子
子思子
孝經
孟子
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莊子 、文子、列子、鶚冠子
法家:
慎子
申子
商君書
韓非子
名家:
鄧析子
尹文子
公孫龍子
縱橫家: 鬼穀子
雜家:
屍子
呂氏春秋
其他:
鬻子
管子
晏子春秋
(四)詩賦類
楚辭
(五)兵書類
司馬法
六韜
孫子
吳子
尉繚子
(六)術數類
甘石星經
連山
歸藏
山海經(郭璞注)
(七)方技類
黃帝內經太素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靈樞
黃帝八十一難經
黃帝甲乙經
樓主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本《漢書·藝文志》看看,裡面有記載。
⑷ 中國最早現存的古籍有哪些
我不知道對不對,如果不對樓主各位知友多擔代。
(1)《周易》
(2)《尚書》
(3)《孫子》
(4)《黃帝內經》
(5)《難經》
(5)《山海 經》
(6)《史記》
(7)《老子》
(8)《詩經》
(9)《離騷》
(10)《爾雅》
(11)《說文解字》
再往下就不知道了。
⑸ 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特點
《中國古籍總目》作為反映中國古籍流傳與存藏狀況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其編纂特點如下:一、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調查與著錄,第一次將中國古籍書目著錄為約二十萬種。歷來稱譽中國古籍「浩如姻海」、「汗牛充棟」,但「海」和「棟」究竟有多大?八萬種、十萬種、十五萬種,眾說紛紜。十九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社會轉型及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歷代流傳的典籍,漸次由私人收藏轉為公共收藏。二十世紀中葉以後,絕大部分的存世中國古籍,已成為國家及各地公共圖書館、高校及科研機構等圖書館的館藏。參與《中國古籍總目》編纂的國內各大圖書館,所收藏古籍已涵蓋現存古籍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種,編纂中又吸收圖書館歷年編纂的叢書、方誌、家譜等聯合目錄成果,所錄古籍收藏機構已逾幹家,可以說參與「總目」編纂工作的同行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對現存中國古籍,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調查與著錄,今天可以給出約二十萬種的統計數字,這是這次編纂工作的最大貢獻。二、著錄了港澳台地區及日本、韓國、北美、西歐等地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古籍稀見品種。現存中國古籍的總目錄,理應反映全球收藏的中國古籍信息,限於人力物力,此項工作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中國古籍總目》已利用知見的港澳台地區及日本、韓國、北美、西歐等地圖書館古籍收藏目錄,采錄大陸圖書館未見著錄的古籍品種,並為稀見品種增補了海外收藏機構名稱。三、著錄了現存中國古籍的主要版本。中國古代典籍的撰著與流傳,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宋元以來,歷代典籍屢經寫抄刊刻、匯編選輯,版本極為復雜,人稱書囊無底,難以窮盡。《中國古籍總目》的版本著錄,不僅包括歷代公私寫抄、刻印、排印、影印之本,又綜錄佛道二藏,旁搜秘本僻書,兼及批校題跋,囊括所有版本類型。至如叢刻單刻、匯印選印、增刊補版、抄配補本等版本特徵,形式多樣,著錄歧異,整合歸並,多費斟酌。《中國古籍總目》對於所著錄古籍的版本描述,已具初步清理之功。四、依據傳統的四部分類法並有所突破。《中國古籍總目》沿用四部分類法類分古籍,並參酌《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增損類目,部居類分,有條不紊。如照應現代圖書館編目及庋藏實際,將「匯編叢書」單列為「叢書部」,與經史子集四部並列,形成五部分類,《中國叢書綜錄》收錄的「類編叢書」,則分歸四部之首。又如明清以來方誌、家族譜編纂興盛,清季新學流行,相關譯著及著述繁多,遂因書設類,特於史部增設「方誌類」、「譜牒類」,子部增設「新學類」,匯錄相關書籍,以便讀者即目求書。五、在編纂過程中注重人才培養。文獻整理與研究中,書目指導的重要作用,久已成為共識。古籍編目似易實難,人才培養須經多年歷練。近代以來,圖書館界曾涌現大量古籍編目專家,為歷次全國性古籍聯合目錄編纂做出重大貢獻。《中國古籍總目》編纂持續多年,參與其事者多經磨練,造就了一批古籍編目骨幹。然而,面對全國數千家古籍收藏機構所藏的數千萬冊古籍,古籍編目力量仍嫌薄弱。而古籍書目編纂是一項逐步積累、不斷完善的事業,書目收羅的完備與著錄信息的精準,前修未密,後出轉精,校核修訂,迄無止境。《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完成,不僅為古籍整理與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書目工具,在編纂過程中,又為古籍編目隊伍培養了後繼人材,其中所積累的經驗,有深遠的意義。六、吸收了古代文獻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國古籍總目》初稿完成,編委會即分邀各學科專家學者參與審稿。參與審稿的數十位專家學者,來自文學、史學、哲學、宗教、軍事、地理、醫學、科技、藝術、出版等領域,遴選及於台灣及海外。各科專家學有專長,熟精文獻,認真審閱,悉心校核,拾遺補缺,多所匡正,及時反映了古代文獻研究的新成果,由此提高了《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質量,促進了學術界與圖書館界之間的交流。
⑹ 請問《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與《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開始出版「經部」的《中國古藉善本書目》,是集錄了全國各省、市、縣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管會、文獻館、高等院校、中國科學院及所屑各研究所,其他科研單位等781個單位所藏古籍善本13萬部,是我國目前收錄善本書最為齊全的一部書目。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叢五部分。各書著錄了書名、卷數、編著注釋者、版本、批校題跋者等。從本書目還可查知有關善本書的收藏單位。
《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出版。本書是北京圖書館編制的第六部館藏善本書目,在一九五九年由趙萬里、冀淑英先生主持編制、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選入善本的古籍一千餘種,使總數達到12 000千種以上。這本書目繼承了前五部書目在收錄標准、版本考訂、款目著錄、編目體例、分類原則等方面的優良傳統,糾正了一些以往著錄的失誤,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叢書類歸於子部下,每種書著錄書名、卷數、著者、板本、稽核、附註等項,於版本註明刻本活字本的行格字數,以供考訂各書板本。北京圖書館是國家圖書館,它所收藏的善本書在全國最為宏富,因此該書目對於我們了解古代文化遺產、整理利用古籍以及圖書館古籍、編目都有重要作用。本書後附書名和著者的四角號碼索引,便於檢索使用。
這兩本書說不上誰好誰不好。他們都是我國珍貴的古籍善本書目錄,只不過前者的范圍要寬一點。
參考資料:讀秀詞條: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中國文學答問總匯》
⑺ 我國第一部公開出版的中醫古籍館藏目錄是
《中國中醫古籍總目》。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主持,薛清錄教授主編,並有數十名專業人員共同參加編撰的有史以來我國第一部大型中醫古籍聯合目錄《中國中醫古籍總目》,在2022年3月公開出版,受到醫學界的一致好評。
⑻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的用途
總目其實就是一個現存古籍的家底,其用途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學術研究,另一個是可作為市場流通參考。做學問講究佔有資料,特別是做中國傳統學問,需要了解這個領域的相關古籍,比如說某種古籍是否存世,存在何處,可以按目錄找到。在考證上可以查看某種古籍的版本情況,存佚情況。一種古籍如果總目上未著錄,說明它極有價值,或者極無價值(不著錄往往可能是後人偽造)。
⑼ 中國古籍總目怎麼查詢,就是使用方法
古籍書目查詢,包括四部叢刊、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未收書輯刊、四庫存目叢書、四庫禁毀書、古本小說集成、古本小說叢刊、石刻史料新編1-4輯、中華大藏經、中華道藏、六十種曲、筆記小說大觀、叢書集成初編、叢書集成新編等。可查約55萬種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