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家庭私有制和pdf

家庭私有制和pdf

發布時間:2022-09-08 02:10:34

㈠ 求 家庭 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中文版本的下載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iTNfsu03uoiqsKLFhgAXOA

提取碼: bhvr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德國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作的社會學著作,於1884年首次出版。

㈡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讀後感是什麼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讀後感:

讀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本書。恩格斯從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角度探析了人類歷史的起源,專業性較強,文字稍顯枯燥,嘗試很多次都讀不下來,今天耐著性子讀下來,在閱讀中始終從唯物史觀視角進行理解,有了許多新的認識。

人類發展至今,文字可考的不過五千年。關於史前史的著作越來越多,但能從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角度分析史前史,恩格斯這本小冊子當屬經典。

唯物主義總是能自覺地從當時的生產力、生活資料、生產工具等方面來判斷、審視人類生存史上每一寸艱難的前進,讀後感《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讀後感》。因此,唯物主義者,如作者恩格斯,在文中隨處可以發現其對於史前發展的客觀評價與崇敬之情。

是的,從最初的語言(蒙昧時代低級階段主要成就),到以魚類為食物及火的使用(蒙昧時代中極階段標志)、再到弓箭的發明(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的標志,從制陶術的開始(野蠻時代低級階段的標志)、到動物的馴養和植物的種植(野蠻時代中級階段的開始,且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東西兩個大陸發展進程開始分化)、再到鐵礦石的冶煉、拼音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野蠻時代的.高級階段,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過渡,僅限於東半球),恩格斯在此根據摩爾根的著作(《古代社會》)中描繪了這幅人類經過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達到文明時代的開端的發展圖景。

而其中蘊含著的最重要的訊息是:它們(以上所有劃時代的進步)都是直接從生產中得來的。不是從天而降,也不是神造,也不僅僅是傳說,它們都是先人經歷漫長的生存探索和難以想像的艱辛實踐才創造出來的。

對,我想強調的是,這是創造,一如我們今天任何一項驚天動地的發明和變革。甚至,它們對於彼時的史前人類的意義超過了今天多數偉大創新對於我們當代人的意義。

歷史沒有捷徑,生存從來不易,人類從始至終都在做一個命題: To be or not to be.尊重歷史,尊重每一位曾經為了生存而奮斗不息的先人,尊重每一次歷史的重大突破、人類的小小進步。

本月還嘗試讀了兩本哲學書,一本康德的小冊子——《道德形而上學原理》,未讀下來;一本托馬斯。阿奎那的《亞里士多德十講》,正在閱讀。另外,聽了一場不錯的儒學講座《儒學的價值系統與當代挑戰》。

以上這些讀或未讀下來的,都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東西方之間思想、文化、價值觀以及行為選擇的差異,更清晰地感受到人類的發生、發展、走向獨特、包容與融合。總得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

十一月,除了閱讀哲學專業書外,我計劃閱讀一本與和君第六次大課以及本月跬步閱讀小組主題相關的書籍,根據預習書單,暫定《一本書讀通金融史》。閱讀時間至少每日抽出一小時,安排在一天閑時盡早的時候,並花半小時回顧、思考、寫讀書筆記。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樸素小記,紀念在跬步讀書小組十月的成長。

㈢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什麼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恩格斯寫作的一部關於古代社會發展規律和國家起源的著作。

在這部著作中,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研究國家,科學地闡明了家庭、私有制、階級的起源與國家產生的關系,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說。

《起源》包括1884年第一版序言、1891年第四版序言,以及正文九章。在正文中,第一、二章主要根據摩爾根的研究成果,探討了人類發展的三個階段及與之相對應的家庭婚姻形態。

第三至八章分別以易洛魁人、希臘人、羅馬人和德意志民族為個案,追溯了氏族組織的特徵,以及從氏族向國家演進的歷史,由此說明了國家的特徵、歷史類型、形成方式。第九章是總結部分,系統論述了一系列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

作品影響

1、《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依據大量史料,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家庭、私有制、國家等重要社會因素和社會發展進程進行了科學的考察,揭示了人類社會的一般發展規律,蘊含深刻的社會發展思想。該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文字出版。

2、恩格斯的研究指向人類發展的史前史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關於該發展階段研究的空白。對人類史前的研究,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歷史理論。

㈣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主要觀點

國家決不是從外部強加於社會的一種力量。國家也不像黑格爾所斷言的是「倫理觀念的現實」,「理性的形象和現實」。 確切說,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承認: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 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於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
由於國家是從控制階級對立的需要中產生的,由於它同時又 是在這些階級的沖突中產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這個階級藉助於國家而在政治上也 成為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得了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 手段。
在歷史上的大多數國家中,公民的權利是按照財產狀況 分級規定的,這直接地宣告國家是有產階級用來防禦無產階級的 組織。在按照財產狀況劃分階級的雅典和羅馬,就已經是這樣。在中世紀的封建國家中,也是這樣,在那裡,政治的權力地位是按照地產來排列的。現代的代議制的國家的選舉資格,也是這樣。但是, 對財產差別的這種政治上的承認,決不是本質的東西。相反地,它標志著國家發展的低級階段。國家的最高形式,民主共和國,在我 們現代的社會條件下正日益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它是無 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最後決定性斗爭只能在其中進行到底的國家形式,—— 這種民主共和國已經不再正式講什麼財產差別了。 在這種國家中,財富是間接地但也是更可靠地運用它的權力的。其 形式一方面是直接收買官吏(美國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另一方 面是政府和交易所結成聯盟,而公債越增長,股份公司越是不僅把 運輸業而且把生產本身集中在自己手中,越是把交易所變成自己 的中心,這一聯盟就越容易實現。最後,有產階級是直接通過普選制 來統治的。只要被壓迫階級—— 在我們這里就是無產階級—— 還 沒有成熟到能夠自己解放自己,這個階級的大多數人就仍將承認 現存的社會秩序是唯一可行的秩序,而在政治上成為資本家階級 的尾巴,構成它的極左翼。但是,隨著被壓迫階級成熟到能夠自己 解放自己,它就作為獨立的黨派結合起來,選舉自己的代表,而不 是選舉資本家的代表了。因此,普選制是測量工人階級成熟性的標尺。在現今的國家裡,普選制不能而且永遠不會提供更多的東西; 不過,這也就足夠了。在普選制的溫度計標示出工人的沸點的那一 天,他們以及資本家同樣都知道該怎麼辦了。
所以,國家並不是從來就有的。曾經有過不需要國家、而且根 本不知國家和國家權力為何物的社會。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 必然使社會分裂為階級時,國家就由於這種分裂而成為必要了。現 在我們正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這樣的生產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 上,這些階級的存在不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產的真正障礙。階 級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們從前不可避免地產生一樣。隨著階 級的消失,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產者自由平等的聯合體 的基礎上按新方式來組織生產的社會,將把全部國家機器放到它 應該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陳列館去,同紡車和青銅斧陳列在一 起。 產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西方第二波女權運動的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接受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但也向傳統馬克思主義提出了挑戰,對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部被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婦女理論經典作品的觀點作出修正和補充。
恩格斯在《起源》中表述了人類物質條件的變化如何影響了他們的家庭關系組織。按照恩格斯的觀點,早期的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的社會是財產公有制和群婚制的社會,在家庭之前存在過一種「毫無限制的性交關系」的原始狀態,隨著部落中女子的逐漸稀少,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共同生活的對偶家庭開始存在。恩格斯認為此時婦女不僅居於自由的地位,而且居於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因為婦女勞動對於部落生存是至關重要的,她們生產了絕大多數物品,如衣物、家用物品及工具等。
母系血統制度和母權制是早期對偶社會的特徵,婦女擁有政治、社會和經濟權力。婦女的統治地位來源於家庭——原始的生產中心;假如生產的場所改變,她就將失去她的統治地位。在「新的、社會的動力發生作用」下,「家畜的馴養和畜群的繁 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的來源,並產生了全新的社會關系。」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群,能「供給非常充裕的乳肉食物。」在男子勞動領域內出現了剩餘產品,形成財富的積累,這就加強了他們在群體中的地位。」而當世系還是按母權制來確定之時,「固定的財富差不多隻限於住房、衣服、粗糙的裝飾品以及獲得食物和製作食物的工具:小船、武器、最簡單的家庭用具。」
隨著家庭外生產勝過家庭內生產,兩性間的分工呈現出新的社會意義。男子勞動和生產變得重要起來,婦女勞動和生產及社會地位隨之下降。「隨著財富的增加,它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居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產生了利用這個增強了的地位來改變傳統的繼承製度使之有利於子女的意圖。」「因此,必須廢除母權制,而它也就被廢除了。」這樣一夫一妻就產生了。
恩格斯認為這個轉變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母權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淫慾的奴隸,變成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丈夫憑借經濟權力來支配新的家庭秩序,恩格斯稱「在家庭中,丈夫是資產者,妻子則相當於無產階級。」男性統治根源於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財產的事實。婦女壓迫將伴隨私有制的解體而終止。
在恩格斯看來,婦女的服從地位、私有制的出現和向父系社會的轉變與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的產生緊密相聯。一夫一妻制家庭產生的唯一目的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的社會延續。男性統治,首先以父系然後以父權制的形式,僅僅是在有財產的男子與無財產的婦女間階級分裂的結果。恩格斯指出:「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條件為基礎,而以經濟條件為基礎。」「它決不是個人性愛的結果,」它「仍然是權衡利害的婚姻。」只有婦女對男子經濟依賴的消失,才會允許兩性關系建立在平等和「真正的」愛情基礎之上。
因此,恩格斯提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以使婦女經濟上不再依賴於男子;婦女解放的第二個先決條件是必須「依靠現代大工業」,只有在高度發達的工業化社會里,才可以想像婦女能夠真正得到解放;第三個先決條件是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即「把私人的家務勞動溶化在公共的事業中。」因為在前階級社會,家務勞動有一種「公共的性質」,而一夫一妻制家庭產生後,「家務的料理…不再涉及社會了。它變成了一種私人的事務;妻子成為主要的家庭女僕,被排斥在社會生產之外。」最終,婦女解放的根本條件是消滅私有制,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恩格斯的上述觀點受到了眾多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的批判。凱琳·薩克斯在她《重新解讀恩格斯——婦女、生產組織和私有制》一文中,修正了恩格斯《起源》的結論。她根據最新的民族志發現,認為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不一定是性別壓迫的根本條件。她提出「社會性成人」這一新概念,也就是說,婦女參加社會勞動,成為社會性成人是婦女解放的根本條件。凱琳·薩克斯的觀點反映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對婦女壓迫根源問題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凱琳·薩克斯關於「社會性成人」問題在恩格斯《起源》中已經作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被充分論述過。事實上,凱琳·薩克斯沒有沖破資產階級女權主義者的思想局限。
首先,凱琳·薩克斯沒看到恩格斯的《起源》僅以非常籠統的方式簡稱「婦女」。恩格斯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他的分析主要適用於資產階級婦女。對工人階級婦女來說,情況有著很大不同:「自從大工業迫使婦女走出家庭,進入勞動市場和工廠,而且往往把她 們變為家庭的供養者以後,在無產者家庭中,除了自一夫一妻制出現以來就紮下了根的對妻子的虐待也許還遺留一些以外,男子的統治的最後殘余也已失去了任何基礎。」也就是說,資產階級婦女比工人階級婦女遭受更多的壓迫。因為進入勞動市場的工人階級婦女在某種程度上不再依賴於工人階級男性,而資產階級婦女沒有獨立於資產階級男性。因此,工人階級婦女不但沒受到本階級男性壓迫,反而與其在推翻資本主義方面享有共同利益,資產階級女權主義思想很少能吸引她們。資產階級婦女更有可能成為女權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階級婦女的階級地位給了她們較強的洞察社會現實的能力,使她們看到大多數女權主義的觀點是統治階級思想的描述。女權主義者大都假定一切階級的婦女在消除男性特權上享有共同利益;由於混淆了階級差別,她們實為統治階級服務。因此,女權主義者必須看到婦女與工人階級的天然聯系。為了共同、長遠的利益,婦女應該聯合工人階級男性進行推翻資本主義的斗爭,而不是集中抨擊所有男性的表面特權。
其次,凱琳·薩克斯沒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提供克服所有壓迫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社會中,不再有一個為了自己利益而使壓迫永久化的資產階級存在。社會主義革命將使工人階級掌握國家機器,工人階級在組織生產、生產什麼、生產過程及產品如何分配上起主要作用。恩格斯看到,婦女在負擔家務勞動的同時又要充分參與公共生產是十分困難的,她們不得不在完成家務工作和參加社會生產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使家務勞動社會化。家庭是人們生兒育女,滿足食物、住房、休養等直接需要的場所。如果這些職責總體上由社會來承擔,家庭內的關系將發生轉變,家庭內男性統治的基礎將會消失,而婦女將成為這場轉變中的主要受益者。婦女不再被迫因經濟原因而結婚或維持一個不滿意的婚姻。社會主義為配偶雙方真正自由、平等關系的建立提供一個物質基礎。
正如恩格斯所說:「結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系,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消除以後,才能普遍實現。到那時候,除了互相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
與凱琳·薩克斯不同,大多數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都承認恩格斯《起源》對論述家庭和財產關系的貢獻,但是她們也認為其有不充分之處,這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首先,恩格斯《起源》沒從人類自身的再生產的角度去分析婦女解放。在《起源》一開始,恩格斯指出:「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內的人們生活於其下的社會制度,受著兩種生產的制約:一方面受勞動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展階段的制約。」但是恩格斯後來沒有對這個觀點作進一步闡發。關於再生產方式的討論常見於一些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的著作中。
1966年朱麗葉·米切爾(Juliet mitchell )發表了《婦女:最漫長的革命》一文,首次從理論上批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婦女理論。她指出,在《起源》中,「對於婦女地位的討論與對於家庭的討論是相互脫離的,或者,前者只是後者的補充,而家庭則僅僅被視作私有制的前提。」至七十年代,蓋爾·盧賓(Gayle Rubin)在她的《女人交易》中指出:「在恩格斯的書里,『物質生活的第二個方面』的概念總是趨向於消失在幕後,或是被合並在慣常的『物質生活』概念里。」簡·弗拉克斯(Jane Flax 1981)也持有類似觀點,認為恩格斯一開始強調了生活的再生產,然而他很快地改變了方向去分析生活的生產,並把它作為理解階級斗爭和歷史發展的主要方法。 著名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阿莉森·傑格爾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集中在生產上,它確定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務勞動是存在於生產之外的。而家務勞動又是再生產即人類勞動力的再生產。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認為, 恩格斯的矛盾在於他既承認人類自身的再生產的重要性,卻又徹底地把它納入生產及與生產有關的范疇的分析之下。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主張,研究婦女壓迫,必須同時涉及性的和物質經濟的條件,如果人們要理解壓迫而不是僅理解經濟剝削,因為壓迫並不等於剝削。其次,恩格斯《起源》從未討論過性別分工的起源問題。簡·弗拉克斯認為,比恩格斯輕視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因素更今人沮喪的是恩格斯相信有一種最初的性別分工。恩格斯沒有解釋它產生的原因,而聲稱早期人類社會也存在性別分工,婦女照顧孩子並操持家務,而男子打獵成為主要食物的提供者,並負責生產性勞動。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指出,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假定性別分工起源於「性行為方面的分工」,它是「自發地」或「自然地」產生的分工。 然而,阿莉森 ·傑格爾說:「如果我們嚴肅地對待以上觀點,它暗示出,無論社會如何消滅分工,只要性行為的分工繼續存在,分工總是可能重新出現。」
阿莉森·傑格爾進一步具體分析:事實的、邏輯的漏洞,未經證實的假設等。比如,當代人類學最新資料質疑恩格斯的關於以母權制為特徵的早期人類社會的假設;質疑恩格斯的性別分工存在於人類社會早期並且在整個人類歷史中幾乎沒有變化的假設。如果這些假設成立,恩格斯就需要解釋:為什麼婦女最終沒有統治男人?畢竟財富的積累為婦女提供了與男子同樣獲取生活資料的可能性。如果財產由氏族佔有而氏族是母權制的,為什麼在向階級社會轉變時,男子成為了牲畜和奴隸的擁有者?如果婦女是族長,為什麼她們沒有佔有新的生產資料?為什麼是婦女要負責某些工作而男子又負責另外的工作?
所有這些問題都削弱了恩格斯的觀點。不過可以說,婦女在前階級社會沒有被有組織地剝削和奴役,這一剝削和壓迫是隨著階級社會的出現而形成;在此意義上,傑格爾認為恩格斯的闡述是正確的。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的具體論點已被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所懷疑。但是,他的一般的思想傾向性對研究婦女地位的人們具有啟發意義。因為馬克思本人沒有著手對資本主義社會婦女地位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因此,恩格斯的《起源》被傳統社會主義者當作分析婦女壓迫現象的經典理論而接受下來。

㈤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誰寫的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的一部關於古代社會發展規律與國家起源的著作,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代表作之一。

在卡爾·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在整理馬克思的手稿時,發現馬克思對路易斯·亨利·摩爾根的著作《古代社會》所做的摘要與批語,恩格斯研究後認為有必要進行補充來寫一部專門的著作論述唯物主義的歷史觀。

恩格斯以唯物史觀闡釋摩爾根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由於勞動生產率的發展,產生了私有財產,因此形成了階級與階級對立;由於各階級的沖突導致以血親家族為基礎的舊社會的炸毀以及被組成國家的新社會所取代;家庭制度受所有制支配。恩格斯根據摩爾根對美洲印第安人社會的研究,補充了恩格斯本人對古代羅馬、希臘以及日耳曼人社會的研究材料,論述了人類早期原始社會階段與奴隸社會早期國家形成的歷史。

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階段和家庭的起源、演變以及發展,重點論述了人類史前各階段文化的特徵、早期的婚姻與從原始狀態中發展出來的幾種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產生同最後勝利就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恩格斯根據大量史料,闡述了原始社會的基本特徵。分析了原始社會解體的過程以及私有制、階級的產生,揭示了國家的起源、階級本質以及發展與消亡的規律。指出國家與階級、私有制一樣,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產生的。國家就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是凌駕於社會之上而且日益和社會脫離的特殊公共權力,它的作用是協調各階級的矛盾。國家隨階級的產生而產生,也會隨階級的消亡而消亡。該書是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研究國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學地闡明了家庭、私有制、階級的起源和國家產生的關系,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說。

㈥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恩格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d11Jtbpc7D1HRZUEcQs9sw


提取碼:5mrv

書名: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作者名:恩格斯
豆瓣評分:9.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2
頁數:263
內容介紹:
書影代用民國四十三年(1954)10月人民出版社版「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封面書影。原書號1001.188,有民國四十六年(1957)2月北平6印本。


㈦ 家庭,私有制,階級和國家是怎麼產生的

原始社會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原始社會是一個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到了原始社會後期,社會生產力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剩餘產品,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逐漸被以個體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所代替,生產資料就相應地由公有轉變為私有,私有制也就產生了。私有制的產生,使氏族首領佔有大量的生產資料,迫切需要有人來為他們勞動,這就使人剝削人成為客觀的必然。在這種條件下,戰俘不再被殺死,而被迫為氏族首領勞動,成為最初的奴隸,氏族首領則成為最初的奴隸主。同時,隨著奴隸勞動日益普遍,整個社會逐漸形成兩大對立的階級,一個是奴隸主階級,一個是奴隸階級。奴隸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激起奴隸階級的反抗斗爭,他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奴隸主階級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就建立了軍隊等暴力機構,作為統治奴隸階級的工具,這樣,原來為整個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的氏族機構逐漸瓦解了,代替它的是奴隸主階級統治的工具——奴隸制國家出現了。

㈧ 家庭 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什麼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德國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作的社會學著作,於1884年首次出版。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分析了人類早期的歷史,揭示了原始社會制度解體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形成的過程,闡明了階級社會的一般特徵;弄清了各個不同社會形態中家庭關系發展的特點;剖析了國家的起源和實質,證明了國家由階級產生,隨著階級的消失,國家也必將消亡。

該書是一部關於古代社會發展規律和國家起源的著作,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代表作之一,被翻譯為多種語言文字出版。

作品思想

1、兩種生產理論

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產,即繁衍。

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會早期,決定人類社會制度的主要因素是血緣關系,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復雜化,社會制度越來越多地受勞動的發展階段和所有制的支配。

2、家庭起源和演變

恩格斯採用摩爾根的歷史分期方法,將人類歷史劃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前兩個時代又各分為低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

恩格斯考察了各個歷史時代及其不同發展階段家庭形式的歷史變遷,指出家庭作為經濟細胞和社會生活的組織形式之一,不是從來就有的,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受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的制約。

人類社會的家庭形式隨著習俗和生產的發展依次經歷了四種形式: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制家庭、專偶制家庭。

3、私有制和階級的起源

恩格斯從三次社會大分工的發生和發展中,解析了私有制和階級產生的原因及其過程。他強調,勞動分工是私有制產生的社會前提,剩餘產品的增加是私有制產生的物質前提,勞動個體化的趨勢是決定性因素,交換的發展促進了私有制的普遍化。

私有制的發展使得社會分裂為階級。私有制和階級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社會生產發展到定階段的產物,是一種歷史范疇。因此,它們的滅亡也是歷史的必然。

4、國家的起源和實質

國家是在私有制和階級發生與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國家不是從外部強加於社會的一種力量,也不是倫理觀念的現實,而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是社會分工和私有制演進、階級和階級斗爭發展的結果。

國家本質上是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用來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工具,盡管國家表現這種本質的形式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所不同,但是,國家作為階級統洽和奴役工具的屬性卻具有歷史一貫性。他強調,國家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將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消滅而消亡。

閱讀全文

與家庭私有制和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hpurl中文亂碼問題 瀏覽:889
程序員那麼可愛大結局陸漓產子 瀏覽:534
java如何從雲伺服器讀取本地文件 瀏覽:915
壓縮空氣軟管製作方法 瀏覽:907
天河三號演算法 瀏覽:924
php隊列教程 瀏覽:632
洪水命令 瀏覽:529
安卓怎麼弄成蘋果在線 瀏覽:435
谷歌web伺服器地址 瀏覽:898
安卓鎖屏圖片如何刪除 瀏覽:719
python3多進程編程 瀏覽:714
證明代碼是程序員寫的 瀏覽:397
演算法錯誤發現辦法 瀏覽:410
河南省醫院掛號是哪個app 瀏覽:629
冬日戀歌哪個APP能看 瀏覽:673
委內瑞拉加密貨 瀏覽:10
程序員寫日記哪個軟體好 瀏覽:108
加密機操作手冊 瀏覽:860
dos命令自動關閉 瀏覽:328
心田花開app在哪裡評價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