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自私基因pdf

自私基因pdf

發布時間:2022-09-10 11:36:00

Ⅰ 自私基因理論內容

自私的基因(selfish gene)是指基因在生物進化中的絕對自私性,是對動物行為功能的基本解釋。自私的基因理論是英國牛津大學行為生態學家道金斯(R.Dawkins)1976年在他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基因的天職是復制,而動物只是它們的生存機器、運載體。每個運載體——動物個體的壽命是有限的,而基因的壽命卻不因個體的死亡而終結,個體完成職責後就被拋棄在一旁。有機體只是DNA製造出更多DNA的工具,即雞只是雞蛋為了再生雞蛋的一種途徑。基因的另一個天然特徵就是自私。如果它不自私,而是利他主義者,把生存機會讓與其他基因,自己就被消滅了,所以生存下來的必定是自私的基因,而非利他的基因。因此,基因是自私行為的基本單位,也是發生在生命運動各層次上的自私行為的原因。

雖然基因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但有時也會導致個體的利他主義行為。達爾文在其進化論中把自然選擇的對象視為物種的個體,按其「適者生存」的觀點,則無法徹底解釋動物的利他行為。而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物種,也不是種群或群體,甚至不是個體和染色體,而是作為遺傳物質基本單位——基因。在基因的層次上,則很容易解釋動物的利他行為。

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徵。生物的大部分行為和性狀,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適合度,或者說是提高某個控制這種性狀基因的適合度。連生物的利他行為,其出發點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即:幫助別人是為了別人能幫助我。

這就是生命,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一切為了自己。而造成這一切的,是DNA這種自私的分子。生命不過是DNA復制自己的一種工具罷了。其實,我們都被自己的基因利用了!

沒有誰能擺脫自私基因的控制,沒有誰能做到大公無私。自私,生物的天性。

Ⅱ 求分享《The Selfish Gene 》免費電子書的百度雲鏈接

《The Selfish Gene 》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KpWgAWc_truac_mL7_shDA

提取碼:dxsc

不論由意識這件是引起什麼樣的哲學問題,在這里它都可以視為演化趨勢的極致,它使求生機器成為執行者,而脫離了他的主人——基因。它們也有能力計劃未來並據以產生行為,它們甚至有力量反抗基因的指令。

Ⅲ 自私的基因有哪些主要內容

《自私的基因》內容簡介:基因的存在最早是由孟德爾在19世紀推斷出來的,並不是觀察的結果。在達爾文發表進化論後不久,他試圖通過對豌豆進行試驗來解釋該理論。但是直到19世紀末他的研究才被人們所重視。現代遺傳學家認為,基因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總稱,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於染色體上,並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不僅可以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還可以使遺傳信息得到表達。不同人種之間頭發、膚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異所致。

盡管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學說是研究社會行為的關鍵所系,但卻一直為許多人所忽視。甚至在生物學領域中,忽視和濫用達爾文學說的情況一直令人詫異。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把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介紹給世人,這可以說是首開先例的。道金斯認為某一物種比另一物種高尚是毫無客觀依據的。不論是黑猩猩和人類,還是蜥蜴和真菌都是經過長達約30億年之久的所謂自然選擇這一過程進化而來的。每一物種之內,某些個體比另一些個體留下更多的生存後代,因此,這些得以繁殖的幸運者的基因,在其下一代中的數量就變得更加可觀。基因的非隨機性的區分繁殖就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造就了我們,因此,要想了解我們的自身特性,就必須懂得自然選擇。

在本書中道金斯將社會學說中的主要論題逐一做了介紹:如利他和利己行為的概念、遺傳學上的自私的定義、親族學說(包括親子關系和群居昆蟲的進化)、性比率學說、相互利他主義、欺騙行為和性差別的自然選擇等。道金斯以生物學研究上的進展及自己的理解為基礎,將生物進化的單元或層次確定於基因,並通過倫理學語言的運用,說明基因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私」。道金斯認為基因為達到生存的目的會不擇手段。如動物照料它的後代,從生物個體的角度來看,這也許是一種利他行為。但是正是因為基因控制著這種行為,它才能通過動物照料後代的這種利他行為完成自身的復制,使其自身得以生存。所有在生物個體角度看來明顯是利他行為的例子,均是基因自私的結果。基因惟一感興趣的就是不斷重復地拷貝自身,並在進化過程中爭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擴張。由於基因掌握著生物的「遺傳密碼」,因此,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進化的關鍵最終都歸結於基因的「自私」。

基因是如何面對生存競爭的呢?作者在書中舉出了大量的動物行為,生動地描述了基因如何通過博弈,不斷建立更為完善的生存策略。博弈的前提是所有的競爭者都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所謂自私,不過就是爭取自身的生存。為了自身的生存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只是把對手吃掉一種。道金斯非常內行地介紹了多種生存策略。比如,「如果你比對手小,就逃走;如果你比對手大,就進攻」,恃強凌弱,這就是我們人類非常熟悉的一種生存策略,誰膽敢打破這一切,必定頭破血流。

道金斯認為:「我們都是生存機器——為一種被稱為基因的自私分子而被隱蔽地輸入了程序的機器人載體。」相對於自私的基因,他創造了一個相對應的詞——謎米(meme),一個用來傳達「文化傳播單位」的概念。與基因類似,謎米也能復制、變異、遺傳等。如音樂旋律、政治口號、牛頓定律、設計圖紙、科學著作、小說、詩歌等等,都是由各種謎米構成的,都能通過謎米不斷復制、世代傳播。人的肉體終有一死,但人創造的「謎米」,卻可以相對永生。柏拉圖、老子的思想謎米,並不因為柏拉圖和老子的離世而失傳,它以圖書的形式保留,更以觀念的形式駐留在世代思想家和大眾的大腦之中。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作者用前10章講第一種復制器,基因復制器,在第11章論述了第二種復制器,謎米復制器。作者聲明,對於後者,其作用還無法判定,他說:「如果讀者帶著DNA並不是形成達爾文進化論基礎的惟一實體的認識,合上這本書的話,那麼第11章就是成功的。我的目的只是減少基因的分量,而不是去刻畫人類文化的最主要的理論。」

由於道金斯在生物學方面的造詣頗深,他能夠使讀者領略生物學文獻中的豐富多彩和引人入勝之處。作為新達爾文主義的代表性著作,《自私的基因》一經出版,便以其少見的優美、清新、幽默、含蓄的風格,引起美國讀書界和評論界的巨大反響和熱烈歡呼,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之後,隨著各種語言譯本的出現,道金斯與他的這本科普經典走入越來越多的讀者視線,在全世界范圍內獲得廣泛的影響。

Ⅳ 《自私的基因》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自私的基因》([英] 理查德·道金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6NLp1Bg6JHDCqiyzF53jTw

提取碼: 6w6e

書名:自私的基因

作者:[英] 理查德·道金斯

譯者:盧允中;張岱雲;陳復加;羅小舟;葉盛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年份:2018-11

頁數:496

內容簡介:

《自私的基因》於1976年首次出版之後便暢銷全球,是20世紀百大經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僅在基因領域更在社會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典作品。

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識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滿想像力的敘述回答了這些重要命題。道金斯在本書中提出大膽創見:我們生來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復制、變異和淘汰。

作者簡介: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首席西蒙尼「公眾理解科學教授」,進化論生物學家。他是英國著名科學作家,幾乎每本書都是暢銷書,並經常在各大媒體引起轟動。

2005年,英國《前景》雜志會同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評選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道金斯赫然在列。


Ⅳ 1.10 自私的基因:犧牲與傳承

介紹一下自私的基因理論。

有一種蜘蛛(Stegodyphus lineatusis, semelparous)具有非常極端的育兒行為。小蜘蛛在出生之後會吸食母蜘蛛的體液,而母蜘蛛竟然也一動不動地讓小蜘蛛吸食。小蜘蛛把母蜘蛛的體液吸干,母蜘蛛也就死了。

母蜘蛛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被吃掉呢?我們可不可以有一個比「母愛」更充分的,看起來比較科學的理由?

原因是自私的基因。母蜘蛛的行為是受基因控制的。如果母蜘蛛的基因命令母蜘蛛犧牲自己給小蜘蛛吃,那麼小蜘蛛就會獲得更多的營養,更容易生存下去。小蜘蛛攜帶有母蜘蛛的基因,所以如果小蜘蛛能更好地存活,那麼這個基因也就能更好地存活。而母蜘蛛的死活卻是不需要考慮的,因為母蜘蛛反正也不會再次繁殖了,它即使繼續活下去也不能生出更多的後代。

基因通過繁殖來在代與代之間傳遞。不管一個基因是讓動物變得更雄壯,更弱小,更機靈,更麻木,更自私,還是更無私,只要這個基因能讓動物產生出更多的可育後代,那麼這個基因就可以被復製成好多個,它就可以流傳下去。相反,如果一個基因會讓動物產生出更少的可育後代,那麼這個基因的復制本就越來越少,最後會消失。

動物如果不繁衍後代,那麼它們的壽命大多會變長,它們的生活也不需要如此勞累。但是如果一種動物的基因不驅使它繁衍後代,那麼這個基因就無法獲得更多的復制本,它就會消失,不會被我們觀察到了。即使一個基因以很極端的方式壓榨動物,讓它把一切都奉獻給後代,只要這樣做可以讓動物產生更多的後代,只要讓這個基因能獲得更多的復制本,那麼這個基因就會流傳下去。這不是對或者錯的問題,這是在自然演化中會實際發生的事情。

雄性動物有的時候也會做出犧牲之舉。雄性螳螂與雌性螳螂交配的時候,雌性螳螂有時會把雄性螳螂吃掉。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被吃掉一半的雄性螳螂仍然可以完成交配,讓雌性螳螂產下自己的後代。如果有什麼東西會導致雄性螳螂的死亡(比如天敵蜘蛛和鳥類),那麼螳螂一定會避之唯恐不及。但是雌螳螂卻會吸引雄螳螂。因為即使雄螳螂被吃掉了,它的基因也會活下去。它的死亡不會影響基因的傳播。

如此看來,生物就像基因的載體。在生物繁殖之前,基因會竭力保證生物的生存,因為如果生物死掉基因也就跟著消失了。但是在生物繁殖之後,如果生物繼續生存下去不會給基因復制帶來更多的好處,那麼基因就不關心生物的死活了。在進化中,基因就像一個自私鬼。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能讓自己被更多地復制,這個基因就會被復制,就會流傳下去;任何與基因的復制率無關的東西,都會被基因無情地拋棄。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文中描述了這一原理。

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全自己的後代對於基因來說是可行的策略,犧牲別人後代的生命來成全自己的後代更是可行的策略。有的時候,如果雄性蜘蛛碰到一個已經產卵了的雌性蜘蛛,那麼它有的時候會吃掉卵,這樣的話雌性蜘蛛就會不得不與它交配,為經生育後代。

有一篇叫作《子宮里的戰爭》(《War in the womb》)的文章。作者描述了人類的胎兒與母親在進化中的各種斗爭。對於母親而言,她最好可以連續生育許多個胎兒,這樣她才可以把自己的基因復制盡可能多份;對於胎兒而言,它只需要讓自己生存下去就可以保留自己的基因,所以它最好盡可能地吸收營養以讓自己長大,不必管母親的死活。而母親需要盡可能地控制胎兒得到的營養,讓胎兒只獲得足夠自己生存的營養,以免自己蒙受太大的損失。胎兒會向母體內輸出腎上腺素以增高母親的血壓,輸出胰高血糖素以增加母親的血糖,並且分泌大量的血管生成素以增大供血量。母親的子宮則警惕地監視胎兒的動向,一旦發現胎兒不健康或者索取太多,就阻止胎兒獲得更多的資源,甚至停止供養胎兒,將其排出體外。胎兒為了防止母親將自己排出,就把血管扎得非常深,以至於母親如果想要放棄胎兒就要冒著大出血而死的風險。母親為了保留排出胎兒的權力,寧可每月一次地讓子宮內膜整個脫落掉,這樣不管胎兒的血管扎得多麼深,都不可能賴著不走……母親與胎兒的「遺傳利益」已經非常靠近了,但是它們「遺傳利益」的微小差異已經可以導致這樣慘烈的斗爭。

並不是所有生物的母子之間都存在這樣激烈的斗爭。人類母子之間的斗爭比其他生物都強,一部分是因為人類胎兒的腦太大,給母親造成了過大的壓力。胎兒索取越多,對自己就越有利。所以母親不得不限制胎兒無止境的索取。其它動物的胎兒不必索取這么多,所以與母親的矛盾也就沒有那麼顯著。

理查德·道金斯同時把自私的基因原理引申到了兩個方面:

一方面,被傳播的文化(模因)與基因一樣,都是自己令自己復制的信息。模因也會像基因驅使動物那樣驅使人。所以,有些時候,我們的行為受到文化的約束,其實是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模因傳播。比如謠言和群體無意識等等。在這一方面,他的學生蘇珊·布萊克摩爾寫了一本書《謎米機器》作了更詳細的論述。

另一方面,他在著作《延伸的表現型》中指出,基因作用的范圍不只是個體。螞蟻受基因的驅使建起了蟻巢,河狸受基因的驅使建立起了堤壩,蟻巢和堤壩也應該是基因產物的一部分。基因的作用范圍甚至可能包括其它物種的個體。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有一種真菌會感染螞蟻。在感染的末期,螞蟻會自己爬到樹的高處,把自己掛在樹上,這樣在螞蟻體內的真菌就可以更好地散播孢子,去感染其他螞蟻了。這些「僵屍螞蟻」的行為很顯然是受真菌基因的控制,而不是受自己基因的控制。對於這種真菌的基因來說,它作用的范圍不只是自己的身體,還包括螞蟻的身體。延伸的表現型理論很顯然是對自私的基因理論更深入的闡發。基因不管在多大的范圍內活動,只要活動的結果是有利於自己繁殖的,那麼基因就可以復制和傳播。

「自私」與「無私」都是人類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給行為打上的標簽。對於自然界來說,一種行為是自私的還是無私的,都不重要。只要調控這種行為的基因可以被傳播下去,它就會一直傳播下去。所有現象都是在根據自己的功能與效果在這世上生存。

【1】Infanticide by males in a spider with suicidal maternal care, Stegodyphus lineatus (Eresidae)

http://ac.els-cdn.com/S0003347296904546/1-s2.0-S0003347296904546-main.pdf?_tid=16033f8e-2b1e-11e7-b657-00000aacb35d&acdnat=1493279567_

自殺式育兒的蜘蛛

【2】自私的基因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777630/

【3】延伸的表現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01140/

【4】meme machine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01381/

【5】Behavioral mechanisms and morphological symptoms of zombie ants dying from fungal infection

https://bmcec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472-6785-11-13

僵屍螞蟻。

【6】子宮里的戰爭

https://aeon.co/essays/why-pregnancy-is-a-biological-war-between-mother-and-baby

Ⅵ 哪位大神有《自私的基因》pdf書籍百度雲盤資源

《自私的基因》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PeX4T8WaxjIdeGDCbBO11A

提取碼: h5vi

自私的基因.6寸版.pdf

Ⅶ 自私的基因: 第十三章  基因的延伸(1)

自私基因理論核心中有個矛盾很令人不安,這個矛盾存在於基因與生命的載體——生命體之間。一方面,我們已經得到一個漂亮的故事:獨立的DNA復制因子如羚羊般靈活,它們自由奔放地隨世代相傳,在一次性的生物容器中臨時組合,而不朽的雙螺旋則不停改組演替,在形成終將腐朽的肉體時磨煉,最終走向各自的永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只觀察生命個體本身,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台自成一體的儀器,它完美無缺,復雜精密,卻又統一結合,組織緊密。生命體並非只是一個鬆散臨時的基因組合所構成的產品。在精子與卵子即將開啟一個新的基因混雜過程時,這些天人交戰的基因載體們並非剛剛認識彼此。生命體以其專注一心的大腦,協調著肢體與感覺器官進行合作,以完成各種生物目的。作為載體,它的工作已臻極致。

在本書的一些章節里,我們已經考慮過將個體生物看做一個載體,這個載體的任務是努力擴大傳遞基因的成功率。我們想像個體動物進行著復雜的考慮,計算著各種行為的基因優勢。但在另一些章節里,這些基礎的理性思維則是從基因角度出發考慮的。如果失去了基因的角度,生命體便失去「關照」其繁衍成功率與親屬的理由,而會轉而考慮其他因素,比如它自身的壽命。

這兩種對於生命的思考方式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我曾經在《延伸的表現型》一書中嘗試回答這個問題。這本書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高的成就,是我的驕傲與樂趣。本章節是該書幾個主題的簡要概括,但我更希望你們合上現在手中這本書,打開《延伸的表現型》開始閱讀。

達爾文主義的自然選擇一般不直接作用於基因本身。DNA隱藏於蛋白質中,包裹於細胞膜里,與世隔絕,不為自然選擇所見。即使自然選擇試圖直接選擇DNA分子,它也找不到任何選擇規則。所有基因看似相同,就像所有磁帶在外表上看來都無甚區別一樣。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在胚胎發育過程時發揮的作用,還有進而對生物體的不同外表與行為的作用。成功的基因對胚胎有良性影響,即使環境中還有許多其他基因也同時作用於同一個胚胎。這里的良性影響指的是它們讓胚胎有可能成功發育為健康的成人,而此成人則有可能製造後代,將相同的基因傳遞給子孫。有一個專業詞彙「表現型」,專用於基因的生物表徵,也就是一個基因相對於其等位基因在發育中對生物體的作用。舉個例子,一些基因的表現型為綠顏色的眼珠。不過事實上,大部分基因都有超過一個以上的表現型:比如綠眼睛和卷發。自然選擇會偏愛某一些基因而擯棄另一些基因,這取決於基因的作用結果——表現型,而不是基因本身。

達爾文主義者通常只選擇那些表現型有助於或有害於生物體生存或繁殖的基因予以討論。他們傾向於不考慮基因本身的利害。部分原因是這個理論核心的矛盾。比如,某個基因也許有助於提高捕食者的奔跑速度。捕食者的身體——包括所有基因——都會因其較快的奔跑速度而獲得成功,它的速度有助於其生存、繁衍後代,更多地傳遞自身基因,包括那個加快奔跑速度的基因。理論的矛盾迎刃而解,於基因有利者亦有利於整個生命體。

但如果這個基因的表現型只對其有利,卻對整個身體的其他基因有害呢? 這個問題並非異想天開。有一個意味深長的現象便是既存實例:減數分裂驅動。你也許還記得,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的細胞分裂,染色體的數目減半,產生精細胞和卵細胞。正常的減數分裂是一個絕對公平的抽獎項目。在每一對等位基因中,只有幸運的那個可以進入給定的精子或卵子。但它分配的概率相當平均。如果拿許多精子(或卵子)取平均數以計算一對等位基因的不同數目,你將發現,其中的一半將得到一個等位基因,另一半則得到另一個等位基因,如同擲硬幣一般公正。事實上,擲硬幣看似隨機,也有許多物理因素疊加式地影響著這個過程,比如環境中的風速、擲硬幣的力度等等。減數分裂也是一個物理過程,受基因影響。如果有一個基因的存在,並不作用於那些類似於眼睛顏色或頭發形狀之類顯然的形狀,而作用於減數分裂本身呢?比如說,這個基因可以促使自身在減數分裂中進入卵子。事實上,這種基因確實存在,名為分離變相因子。它們的工作原理簡單而無情:在減數分裂時,分離變相因子廣泛取代其等位基因以進入精子(卵子)。這種過程便是減數分裂驅動。甚至在該基因將對整個身體的形狀,也就是全部基因產生致命的效果時,減數分裂驅動也可能發生。

在本書中我們已知道,生物可以用巧妙的方式「欺騙」他的社交同伴。而現在,我們則討論單個基因欺騙與它們共享同一身體的其他基因。基因學家詹姆斯·克羅(James Crow)稱他們為「破壞系統的基因」。有一個著名的分離變相因子為老鼠的t基因。當老鼠有一對t基因時,它們便會幼年夭折,或者胎死腹中。因此t基因在純合子狀態時,對生物體是致命的。如果一隻雄性鼠只有一個t基因,可以正常健康地生活。然而,如果你檢驗一下這只雄鼠的精子,你將發現它有近95%的精子含有t基因,只有5%為正常的等位基因。這比我們正常想像的50%比率要高出許多。如果在野生群體中,一個t基因由變異而產生,它將立即星火燎原般地遍布整個種群。既然這個減數分裂的分配如此不公,t 基因又怎能不佔盡天機?由於它傳播迅速,種群中的大量老鼠會從父母處遺傳得一對t基因,使得整個族群很快趨向滅絕。已有證據表明,t基因傳染病式的瘋狂傳播曾使野鼠徹底滅絕。

並非所有分離變相因子都如t基因一般具有極強的毀滅性。大部分只會導致一些不良的後果(幾乎所有基因的副作用都是不良結果,一些新變異只會在優不敵劣時才會傳播。如果良性作用與不良作用同時發生於生物體中,其結果依然有助於整個身體。但如果對身體只有不良作用,而基因則獨享好處,其結果對於生物體則是災難)。除去這些有害的副作用外,如果變異產生了分離變相因子,它則一定傾向於在種群中傳播。自然選擇(最終畢竟還是發生於基因層面)偏愛分離變相因子,即使這對於生物體本身可能是滅頂之災。

雖然分離變相因子存在於世間,它們並不常見。但我們要追問:它們為何不常見?這其實也相當於問:為什麼減數分裂通常如擲骰子般公平分配?只有我們理解為什麼生物存在時,這個答案才會水落石出。

許多生物學家認為生物的存在理所當然,這可能是因為它的構成部件完整無缺,渾然一體。生命的問題通常集中在生物層面。生物學家不停問:為什麼生物這么做?為什麼生物那麼做?他們會問:為什麼生物聚集成社會群體?卻不問(雖然他們更應該問):為什麼有生命的物質們最初組成了生物?為什麼海洋不能如原始狀態一般,自由漂浮著獨立的復制因子?為什麼古老的復制因子要聚集定居於肉體里?為什麼這些肉體——正如你我般的個體生物——如此龐大,又如此復雜?

許多生物學家甚至很難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問題,因為他們自然而然地在個體生物層面提出問題。一些生物學家走進微觀,將DNA看做生物體用以復制自身的工具,就像眼睛是生物體觀察世界的工具一樣。這本書的讀者們就會發現這種錯誤的荒謬,認識非凡的真相。他們也將會認識到另一種態度:自私基因角度的生命層面也有許多問題。這個問題——幾乎與前者完全相反——則是:為什麼生物體會存在於世間,如此天然龐大,渾然一體,目的明確,迷惑了生物學家,使他們完全把問題搞錯了次序?為了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需要從清除大腦中的舊思想開始,不再把生物作為理所當然的事物。這種用以改變思想的工具,我把它稱為「延伸的表現型」。在這里,我開始作出改變。

在傳統的定義里,基因的表現型可見諸其對身體的作用。但我們將看到,基因的表現型需要從其對整個世界的作用這一角度去思考。一個基因也許只能局限於其代代相傳的生物體內。但這只是部分事實,不是我們的定義。要記住,基因的表現型是用以在下一代中撬動自身的工具。我還要補充,這個工具也許不只限於此生物個體。這是什麼意思?生物製造的工具便是一個例子,比如海狸的河壩、鳥巢與石蠶蛾的房子。

石蠶蛾是一種其貌不揚的棕色昆蟲,當它們笨拙地在河面上飛舞時,一般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力。在化蛹前,它們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幼蟲期,在河底閑庭信步。而石蠶蛾的幼蟲與成蟲期截然不同,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生物之一。它們在河床上收集各種材料,利用自身製造的黏合劑,技藝精湛地為自己建造了一座管狀房屋。這個房屋是可移動的,隨著石蠶蛾一同行走。與蝸牛殼和寄居蟹房子不同的是,石蠶蛾的房子是自己親手建造的,而不是靠天資生長或覓得的。石蠶蛾會用樹枝、枯葉的殘片、小蝸牛殼等作為建築材料。最神奇的要數那些建於石頭上的房子。石蠶蛾仔細挑選石頭,拋棄那些相較牆縫過大或過小的石頭。它甚至會旋轉石頭,以尋求最合適的拼接。

為什麼石蠶蛾的行為讓我們如此驚訝?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會更欣賞石蠶蛾的眼睛或肘關節的結構,而不是它相對簡單的石頭房子。無論如何,眼睛和肘關節要比房子更復雜,更有「設計」感。然而,因為石蠶蛾與我們一樣,眼睛與肘關節都是在娘胎中發育而成的。事實上,雖然聽似不合邏輯,但我們對這些房子印象更加深刻。

Ⅷ 求《自私的基因》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自私的基因》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3DQIO0sN0CXbCMsO7FG3Gw

?pwd=jtva 提取碼: jtva
簡介:自私的基因pdf下載是由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查德·道金斯所著,作者在書中纖細的介紹了生物學基因的理論,生物不斷的進化發展,正是源自於基因的「自私」。

閱讀全文

與自私基因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操作系統代碼編譯 瀏覽:481
程序員東北大學 瀏覽:426
編譯忽略空字元 瀏覽:117
多店鋪阿里雲伺服器教程 瀏覽:378
單片機求初值 瀏覽:420
安卓機如何在電腦備份圖片 瀏覽:925
ca證書加密機價格 瀏覽:798
天乾地支年份演算法 瀏覽:796
程序員打造的視頻 瀏覽:7
java和php通信 瀏覽:680
為什麼黑程序員 瀏覽:163
程序員男生 瀏覽:456
戴爾文件夾內文件怎麼置頂 瀏覽:582
雲伺服器6m網速 瀏覽:722
vivo手機中國聯通伺服器地址 瀏覽:862
工程總控編譯失敗 瀏覽:707
燕趙紅楓app如何下載 瀏覽:867
php查殺軟體 瀏覽:878
教育管理學pdf 瀏覽:547
伺服器均衡怎麼使用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