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巴菲特》(沃倫.巴菲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aBz6hugvUeG6-YxKwoIr0Q
書名:巴菲特
作者:沃倫.巴菲特
譯者:陳鑫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中國財經出版社
頁數:305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沃倫.巴菲特親自撰寫,美國著名法學教授坎寧安協助整理,講述了巴菲特創造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奇跡的一本書。其中不僅僅是他從平民成長為巨富的傳奇經歷,更重要的是其從100元到160億成功的投資理念。
❷ 趙丹陽和巴菲特進餐時拿的書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❸ 股市書籍
想炒股這些書是必看的 :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
《資本撬動成長——企業與VC/PE有效溝通的密碼》
期權市場運作
期權與期貨市場基本原理(原書第6版)
期貨與期權市場導論
【漫步華爾街】.pdf - 12.84 MB
【股票作手回憶錄】.pdf - 40.27 MB
【投資學】.pdf - 97.51 MB
: 【金融市場技術分析】.pdf - 20.95 MB
: 【世紀炒股贏家】.pdf - 7.87 MB
: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pdf - 4.01 MB
: 【逆向思考的藝術】.pdf - 3.40 MB
: 【散戶至上】.pdf - 8.12 MB
: 【偉大的博弈】.pdf - 39.15 MB
: : 【聰明的投資者】.pdf - 5.74 MB
: 【金融煉金術】.pdf - 8.22 MB
: 【克羅談投資策略】.pdf - 2.25 MB
【艾略特波浪理論】.pdf - 6.86 MB
: 【怎樣選擇成長股】.pdf - 5.54 MB
: 【金融學】.pdf - 11.76 MB
: 【華爾街四十五年】.rar - 3.98 MB
: 【投資藝術】.pdf - 7.60 MB
: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目錄】.pdf - 1.96 MB
: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pdf - 40.57 MB
: 【笑傲股市】.pdf - 8.20 MB
: 【資本市場的混沌與秩序】.pdf - 4.51 MB
: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pdf - 11.15 MB
【戰勝華爾街】.pdf - 6.12 MB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pdf - 11.15 MB
: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pdf - 6.65 MB
: 【交易冠軍】.txt - 429.8 kB
: 【羅傑斯環球投資旅行】.pdf - 15.39 MB
: 【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pdf - 11.70 MB
: 【泥鴿靶】.pdf - 4.16 MB
: 【賊巢】.pdf - 1.59 MB
: 【非理性的繁榮】.pdf - 6.58 MB
《資本市場運作案例》
❹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巴菲特》(沃倫.巴菲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6cYcqvHb0MM-j95fqTFedg
書名:巴菲特
作者:沃倫.巴菲特
譯者:陳鑫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中國財經出版社
頁數:305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沃倫.巴菲特親自撰寫,美國著名法學教授坎寧安協助整理,講述了巴菲特創造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奇跡的一本書。其中不僅僅是他從平民成長為巨富的傳奇經歷,更重要的是其從100元到160億成功的投資理念。
❺ 請問基金投資入門可以看哪些書
以下是推薦的一些投資經典,再結合實際操作,可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金融大師。由於篇幅有限,所有書籍的pdf版都沒上傳,要是感興趣,可以單獨問我要。
1.30部必讀的投資學經典(更新版)
投資是經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的人生中極復雜又多變化的一環。聰明的投資人總是能夠人投資大師所撰寫的著作中,汲取寶貴的投資智慧。這些經典之作,將一些新的思想介紹給我們,警告我們應該避開哪些陷阱,讓我們從別人的錯誤中汲取經驗,成為投資領域中的贏家。
2. 第1部《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美國1894—1976)
別名:《格雷厄姆投資指南》,據說這就是那本曾被巴菲特翻爛的書。這本書的目的是以適當的形式給外行提供投資策略的指導。該理論不鼓勵投資者短期的投機行為,而更注重企業內在價值的發現,並強調「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本書初版於1949,以後不斷修訂,一版再版,至今仍對全球金融業產生著深遠的影響,並為證券市場造就了一批億萬富翁,包括格雷厄姆的學生、著名的世界證券業首富、被稱為「股神」的沃倫·巴菲特。被譽為:投資界的金科玉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格雷厄姆的「投資指南」是每一位華爾街人士的「聖經」,它對全球金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是「證券分析」理論創立者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代表作。
3. 第2部《金融煉金術》喬治·索羅斯(美國1930—)
他曾經放空英鎊而賺進數十億美元,甚至有人說他拯救了英國人脫離經濟衰退。Soros不僅是金融家,也是思想家。在《金融煉金術》一書中這位傑出人士透露了使他受封為「基金經理超級巨星」的投資策略。
此外,Soros更以索羅斯基金會(The soros Foundation)的機構大力支持慈善活動,該基金在全球二十二個國家運作,每年捐贈數十億美元。
4. 第3部《漫步華爾街》伯頓·馬爾基爾(美國1933—)
被譽為:
70年代至今世界股票投資界最暢銷的好書
亞馬遜評為2001年度的最佳暢銷書籍
美國MBA學生的必讀教學參考書籍
《漫步華爾街》一書自1973年出版以來,至今已經過8次修訂,熱銷30餘年仍經久不衰。事實證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漫步華爾街》是世界證券投資界最暢銷的著述。繼 本書格雷厄姆的經典之作《聰明的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之後,最暢銷的股票書籍,被視為30年來最經典的金融投資入門讀物。
作為暢銷書,在時隔近30年之後,《漫步華爾街》依然被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評為2001年度的最佳暢銷書籍 Best Seller ;作為「復習課程」,該書亦被列為美國MBA學生的必讀教學參考書籍。
5. 第4部《克羅淡投資策略》斯坦利·克羅(美國1928—)
《克羅談投資策略》是作者的第六本專著。斯坦利·克羅先生可謂期貨市場上的一位傳奇式人物,1960年斯坦利先生進入了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他在華爾街的33年之中,一直在期貨市場上從事商品期貨交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斯坦利先生潛心研究經濟理論及金融、投資理論,並先後出版了五本專著。期貨、股票行業目前在我國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與具有上百年期貨、股票市場歷史的美國比起來,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期貨、股票投資策略問題,對廣大投資人員來講還處於朦朧狀態。
6. 第5部《艾略特波浪理論》小羅伯特·R·普萊切特(美國1949—)
美國證券分析家拉爾夫·納爾遜·艾略特(R.N.Elliott)利用道瓊斯工業指數平均作為研究工具,發現不斷變化的股價結構性形態反映了自然和諧之美。根據這一發現他提出了一套相關的市場分析理論,精煉出市場的13種型態(Pattern)或波浪(Waves),在市場上這些型態重復出現,但是出現的時間間隔及幅度大小並不一定具有再現性。爾後他又發現了這些呈結構性型態之圖形可以連接起來形成同樣型態的更大圖形。這樣提出了一系列權威性的演繹法則用來解釋市場的行為,並特別強調波動原理的預測價值,這就是久負盛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論,又稱波浪理論。
7. 第6部《怎樣選擇成長股》菲利普·A·費雪(美國1908—2004)
8. 第7部《投資學精要》茲維·博迪(美國1943—)
9. 第8部《金融學》羅伯特·C·莫頓(美國1944—)
10. 第9部《投資藝術》查爾斯·艾里斯(美國1941—)
這是一本證券投資者的必讀書,它源於一個關鍵性的命題一名投資散戶,如何在大多數人投資失敗的局勢下仍然獲利
11. 第10部《華爾街45年》威廉·戴爾伯特·江恩(美國1878—1955)
談起任何證券投資的分析方法,如果不說說威廉·德爾伯特·江恩(William Delbert Gann)的理論就不能稱其為完整。這位傳奇式證券交易巨匠,用自己創造的獨特理論,在45年職業證券交易生涯中,總共賺取了5000多萬美元,這大約相當於現在的5億多美元。
在本書中,江恩詳解了他關於股票市場的時間周期規則。
12. 第11部《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約翰·邁占(美國1912—1987)
13. 第12部《笑傲股市》威廉·歐奈爾(美國1933—)
14. 第13部《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約翰·墨菲(美國1934—)
技術分析經典教材之二
15. 第14部《資本市場的混沌與秩序》埃德加·E·彼得斯(美國1952—)
16. 第15部《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詹姆斯·P·奧肖內西(美國1931—)
17. 第16部《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美國1944—)
本書精選了21個選股經典案例,涉及零售業、房地產業、服務業、蕭條行業、金融業、周期性行業等。這不僅是林奇選股的具體操作,更是分行業選股的要點指南。本書還歸納總結出25條投資黃金法則,作者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凝結出來的投資真諦,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於心,從而在股市迷宮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本書既是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的選股回憶錄,又是一本難得的選股實踐教程和案例集錦。
作者簡介
彼得·林奇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他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一樣,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將選股變成了一門藝術。
彼得·林奇生於1944年,15歲開始小試投資,賺取學費,1968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
1969年,林奇進入富達公司。1977~1990年間,他一直擔任富達公司旗下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在這13年間,他使麥哲倫基金的管理資產從20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高達29%,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麥哲倫基金也由此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資績效名列第一。
1990年,彼得·林奇退休,開始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陸續寫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等著作,轟動華爾街。
8. 第17部《專業投機原理》維克多·斯波朗迪(美國1952—)
關於這本書,有這樣的一句書評:「買一本維克多的書,反復讀它!你就不會賠錢了。」 本書結合技術分析,不僅要預測出市場的發展趨向,分析出未來市場將要發生什麼,更重要的是確定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在短期市場趨勢和長期市場趨勢之間作出投資決策。
19. 第18部《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沃倫·巴菲特(美國1930—)
巴菲特的這本書出版兩年以來,受到了美國讀者及其他國家英語讀者的廣泛好評。毫不奇怪,大多數讀者都是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畢竟,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的股票在1964年的賬面面值僅為每股19.46美元。而到1999年底,每股交易價格達到了51000美元。1998年6月,其每股價格更達到歷史記錄的
80900美元。盡管目前有所下跌,能讓一隻股票在35年內上漲2500倍決非一般技藝。沃倫·巴菲特仍然當之無愧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家之一。
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伯克希爾·哈薩維由於一些較大投資的表現平平,而在1999年一年內損失了三分之一多的價值,這些投資包括可口可樂公司和通用再保險公司。巴菲特還錯過了1999年技術股的狂漲。有些人認為巴菲特在大趨勢中已經找不到感覺了。1999年對巴菲特來說肯定是不如意的一年。但是在這本書中讀者會發現,巴菲特認為錯過了一個剛剛開始的趨勢並不重要。他的時間尺度遠遠超過一年。他對投資活動中的追趕潮流不產為然。他追求的是經得起考驗的投資價值,在真正了解一項事物之前他是不會去投資的。重要的是他是作為所有者去投資的。所產他進行長線投資,密切跟蹤所投資公司的經理人員的表現。簡言之,他相信龜兔賽跑中獲勝的將是烏龜而不是兔子。這個理念正是所謂巴菲特投資方法的真諦。
現在的這本書中萃取了巴菲特在運用這種投資方法時所積累的經驗之精華。這種投資方法事實上是由他的導師,曾經寫出《證券分析》這本經典之作的本·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開創的。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這兩本書都已經出了中文譯本,這樣包含在這些卷帙中的思想就能夠為更多的讀者所分享。這些書中所體現的思想是沒有時限的,它們可產幫助任何一位投資者在今天波濤洶涌的市場中確定航向。特別是巴菲特關於他自己投資歷程的反思可產為我國提供重要的經驗和教訓。
20. 第19部《交易冠軍》馬丁·舒華茲(美國1945—)
「《交易冠軍》是《股市作手回憶錄》(Remini 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這本由愛德溫•李費佛(Edwin Lefevrel)所著有關金融操作經典之作的現代版,讓我們能夠透視這位當代偉大操作者的傳奇一生。任何對金融操作有興趣的人,都能津津有味地從閱讀此書中深解義趣。」
——傑克•史瓦格(Jack D?Schwager),《金融專家》(Market Wizards)及《新金融專家》(The New Market Wizards)兩書的作者。
「這是一本內容令人發噱而又耳目一新的書。《交易冠軍》中說明了華爾街生活的真實面貌,並且告訴你如何在那裡賺到錢。」
——馬丁•崔格(Martin Zweig),崔格公司總裁以及《馬丁•崔格的華爾街致勝之道》(Martin Zweigs Winning on Wall Street)的作者。
「這是自從《騙徒的撲克牌戲》(Liars Poker)之後,最能以娛樂性和洞察力的眼光透視華爾街的一本書。」
21. 第20部《股票作手回憶錄》愛德溫·李費佛(美國1877—1940)
本書為記述本世紀初期最偉大的股票和期貨投機人Jesse Livermore生平事跡的經典作品。數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金融專業人士和交易員都閱讀過這本書,從中學習金融操作所應秉持的態度、反應及感受。
作者以拉利·李文斯頓的假名,描寫Livermore操作生涯的成敗起落,以及他如何在金融市場上進行壟斷、軋空和面對市場崩盤及繁榮的經驗。
建議所有股票投資人詳讀這本歷史傳記,您會發現,您從事金融商品操作多年的經驗,可能不如一窺本書所獲為甚。
——《福布斯雜志》
22. 第21部《羅傑斯環球投資旅行》吉姆·羅傑斯(美國1942—)
吉姆·羅傑斯是美國著名的投資家,曾與金融大鱷索羅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但在1980年兩人分道揚鑣,因為羅傑斯要「以自己的方式投資「,他的方式就是駕車做投資旅行。他先後做過兩次環球投資旅行,第一次旅行之後,他出版了《羅傑斯環球投資旅行》一書,有50萬冊的銷量佳績。本書是他在與女友(後來在旅途中成了他的妻子)進行第二次環球投資旅行後所寫的。
1999年1月到2002年1月,他們開車從冰島出發,游歷了116個國家,包括那些旅行者不太會去冒險旅行的國家和地區,如安哥拉、剛果、蘇丹、東帝汶等。這次跨世紀的旅行也可能創下了歷時最長的持續汽車旅行的吉尼斯世界記錄。當然,吸引我們的並不只是這次旅行所創造的吉尼斯記錄,更多的是因為羅傑斯這個不同尋常的旅行者,他不僅僅只是一個旅行者,他更是一個投資者。在旅途中,他憑著自己對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獨到見解,記錄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糾正了人們頭腦中的一些陳見,並對各地的投資前景進行了預測。比如他認為:在安哥拉將有很多創造財富的機會;波利維亞在數十年的動盪之後可能會成為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歐洲註定是要失敗的……在他的旅程中,中國是重要的一站。從書後的旅程表來看,中國是羅傑斯逗留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這不僅是因為古老的中國對於西方人有很強的吸引力,還因為在羅傑斯看來,中國將是一塊投資的熱土。羅傑斯甚至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戶,購買B股股票,並對中國的B股市場進行了預測。
羅傑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以其豐富的親身經歷,為讀者展現了巨大的投資前景。羅傑斯是一個探索者,在所到之處,他總能發現當地的投資價值。就像西方的書評界所說,跟隨羅傑斯就能發現未來投資的金礦。跟著羅傑斯周遊世界,跟著羅傑斯投資全球,本書帶給讀者的就是羅傑斯新千年的投資之旅。
23. 第22部《世紀炒股贏家》羅伊·紐伯格(美國1903—1999)
本書以自述體形式講述了羅伊·紐伯格的整個人生歷程和追求事業的生涯。Neuberge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他生於20世紀初,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幾個月之前進入華爾街的Halle&Stieglitz公司開始交易生涯。本書詳盡描述了他如何在別人束手無策時使自己的資產免受重大損失,以及Neuberge&Berman公司創辦細節,首批無附加費的合股投資公司「保護人」的發展歷程,以及他在1987年股市大崩潰中非凡的成功經營。本書還講述了他對藝術的熱愛,他創立的Neuberge博物館以及在94歲時仍舊進行交易的傳奇經歷。
24. 第23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德國1906—1999)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德國 1906-1999),被譽為歐洲的巴菲特。20世紀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安德烈•科斯托蘭尼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遭受兩次徹底的破產,這使他領悟到**和投機、投資永遠脫不了干係。在每一次谷底沖擊之後,科斯托蘭尼都做到了彈跳得更高,終於成為一個大開大闔、以眼光和決斷為工具的偉大投機者。他熟悉金融商品和證券市場的一切,自稱「證券交易所流動傳教士」,德國兩代股票族則尊稱他為「證券交易所教父」。他在德國投資界的地位,有如沃倫•巴菲特之於美國,被譽為「20世紀股市見證人」。
科斯托蘭尼不僅是近百年來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也是投資著作界的權威作家之一,他的著作深受讀者歡迎。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斯托蘭尼30年筆耕不輟,有關論著達13種之多,全球共銷300萬冊。此外他也是德國經濟評論雜志《資本》的長期作者,供稿時間長達25年。他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風行全世界。該書見證了一位「以賺錢為職業」的投機者一生堅持「投機」各種證券、貨幣、原料、現金與期貨,可以說,哪裡有投資生財的渠道,安德烈•科斯托蘭尼這位靠資金遊走全世界的世界公民,他就會勇敢地投資。敢於公然承認自己是「一個投機者」的科斯托蘭尼,在這本書里還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有錢不等於富裕,真正的富裕是懂得用錢創造豐富的心靈。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融會作者數十年的投資經驗,驗證其「逆向思維」的投資原則,不啻投資場上的錦囊。該書見證了百年金融發展,是科斯托蘭尼所有著作中最受讀者喜愛的一本。《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是科斯托蘭尼生前最後一本書,也是他一生智慧的結晶。
25. 第24部《逆向思考的藝術》漢弗菜·B·尼爾(美國1904—1978)
「當所有人想得都一樣時,可能每個人都錯了。」 根據漢弗萊·B·尼爾的思想,上面引用的這段話揭示了一項重要因素,正是這項因素潛在地驅動著經濟繁榮和蕭條的更替,困擾著我們的文明。密西西比的地產泡沫、荷蘭令人難以置信的鬱金香球莖狂潮;1929年紐約股市的崩潰,都是災難性的歷史教訓,這些災難的發生無不經由眾心理的作用而擴大、加速。也有正好相反的例子,在緊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幾年中,到處流行經濟即將進入衰退的預言,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真正到來的是商業的繁榮,而不是衰退。不管誰,只要熟知逆向思考方法——尼爾相反意見理論的具體應用,對於上述事件發生的原委就不會感到困惑了。
26. 第25部《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范·K·撒普(美國1945—)
「大多數投資者都相信有一個通向市場的魔術般的規則。他們還相信肯定有一小部分人知道這個規則,就是那些從市場上獲得了大筆財富的人。因此,這些人一直努力想解開這個秘密,從而變得同樣富有。但是只有少數人知道去哪裡尋找,因為答案在他們最不可能想到的地方……」
——范 K 撒普(國際上公認的交易心理學方面的大師)
27. 第26部《泥鴿靶》弗蘭克·帕特諾伊(美國1967—)
這是一本股票經紀和基金經理不希望你看到的書,卻是一本你不能不看的書。《泥鴿靶》是一個「內部人」的成長記錄,是一本關於20世紀90年代弱肉強食的高等金融活動的令人嘆為觀止的教科書,它記錄了一個初出茅廬的摩根士丹利經紀人學習游戲規則的歷程。從紐約到東京,從南美到亞洲,這個復雜而殘酷的網路創造著,交易著那些匪夷所思而又深不可測的證券品種——幾乎沒有人真正理解這些證券品種,特別是那些毫無心機又不精於此道的買家。數十億美元的財富就此損失殆盡,其中可能包括你的一部分,不論你是否知情。弗蘭克·帕特諾伊的經歷多少帶有漫畫色彩,文中不乏不可思議的人物。但是他揭露的黑幕應當引起所有投資者的恐懼和警覺——不論你持有的是股票,投資基金,甚至保險產品、金融衍生產品的世界充滿了狂野的「火箭科學家」,他們游說毫無防備的受害者購買衍生產品(其價值與其他證券相關或「衍生」於其他證券),這些經紀人經常笑稱他們的創造發明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此言非虛,現實中也確實經常有客戶被「轟上西天」或是被」「撕掉臉」的事發生,現實生活中的衍生產品文難涉及了奧蘭治縣,霸菱銀行,寶潔以及更多的公司。帕特諾伊在書中還首次披露了華爾街歷史上傭金最高的代號叫」MX」的交易。
【編輯推薦】
為了磨煉殺手的本能,摩根士丹利的經紀們組織一年一度的射擊比賽——泥鴿靶射擊賽。在這些久經訓練的衍生產品經紀面前,普通投資者全身而退的機會並不比泥鴿靶高。
⊙除了戰爭,這是最刺激的事了
⊙這是關於金融投資業秘密的大起底,也是金融投資從業者的必讀物
⊙這是一本被金融巨頭圍追堵截的書,但它卻一點點在全世界蔓延開來
⊙槍炮,酒精,嗜血成性,以及高等金融的全部真相
⊙它和每一個人都有關系
28. 第27部《賊巢》詹姆斯·B·斯圖爾特(美國1951—)
《福布斯》影響世界商業最深遠的二十本書籍之一
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金融犯罪猖獗,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讓少數人迅速成為巨富,卻使大量無辜的公司和個人投資者破產。全美第一暢銷書――《賊巢》栩栩如生地描寫了華爾街上的四大「金剛」――邁克爾·米爾肯、伊凡·布斯基、馬丁·西格爾和丹尼斯·利文,如何建立起了金融史上最大的內幕交易網,如何差點捲走數十億美元的贓款,以及備受打壓的政府執法人員是如何戰勝重重困難,從而使這「四大惡人」受到法律制裁的。本書 與《傑克·韋爾奇自傳》、《基業長青》同被《福布斯》評為影響世界商業最深遠的二十本書籍之一。不少人因為看了這本書而把證券業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一選擇,或者堅決放棄了投資任何股票,遠離證券圈。
賊巢主要描述了四個關鍵角色,以及他們之間通過利益關系建立起來的關系網。這個關系網利用內幕交易(互通信息和對敲)、投資銀行發行債券、參與公司並購的便利條件和資金的流動,從金融市場上捲走了數十億美金。並且,由於他們的敗露造成公眾對股市的不信任,直接導致了1987年的股市崩盤。
29. 第28部《非理性繁榮》羅伯特·希勒(美國1946—)
在《非理性繁榮》(第二版)中,羅伯特•希勒教授對2000年第一版的內容進行了適時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闡述了市場波動這一給他帶來國際聲譽的主題。希勒在第二版中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他以一種更加清晰和徹底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那些可能動搖經濟運行和嚴重影響人們生活的市場泡沫的產生和破滅。
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預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書中,他將研究擴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熱的房地產市場,用了一章的篇幅來論述美國國內和國際房價的歷史走勢。
在本書中,希勒通過大量的證據來說明,如果20世紀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中隱含著大量的泡沫,並且最終房價可能在未來的幾年中開始下跌。他認為,2000年股市泡沫破滅之後,許多投資者將資金投向房地產市場,這使得美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產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因此,非理性繁榮非沒有消失,只是在另一個市場中再次出現。
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場波動的心理根源,並且著力列舉和論述了自由市場經濟中,資本市場所固有的不穩定性。比如,艾倫•格林斯潘著名的「非理性繁榮」演說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他認為,最終擺脫這種困境的途徑在於社會制度的改進,比如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加保險品種以保障人們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資選擇。就像該書的第一版一樣,《非理性繁榮》的第二版一定會吸引更多的人閱讀和討論。
30. 第29部《偉大的博弈》約翰·斯蒂爾·戈登(美國1944—)
這是一本關於華爾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關於美國金融史和經濟史的書。
在過去的200多年中,華爾街推動了美國從一個原始而單一的經濟體成長為一個強大而復雜的經濟體。在美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華爾街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而華爾街本身也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而成長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美國經濟的成功是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協同發展很好的例證。
本書講述的華爾街歷史就是一部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活教材。在這本書中,讀者將會讀到華爾街充滿魅力和睿智的歷史故事。華爾街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出現過形形色色的人物,也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曲折。它提醒今天的資本市場的建設者他們所必然要面臨的現實和困境,也能為今天的投資者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警示。
《偉大的博弈》或許可以向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國提供一個歷史的參照。對於那些希望從華爾街的歷史中獲得借鑒的中國讀者來說,本書是一本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書。
《偉大的博弈》或許可以為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國提供一個歷史的參照。在過去的200多年中,美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成功地超越了歐洲列強,而華爾街在這一過程中的核心作用,無疑是這段歷史風雲向世人昭示的最重要的啟示之一。在近幾十年裡,全球高科技產業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而這些高科技產業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華爾街的發現和推動。因此,對於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華爾街的歷史是一個永遠研究不盡的題目,而對於正在發展和轉型中的中國,它更具有非常現實的借鑒意義。
31. 第30部《散戶至上》阿瑟·萊維特(美國1931—)
價值投資之父巴菲特指定必讀!《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聯合推薦!
在經過了8年與華爾街巨鱷的貓鼠游戲之後,美國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阿瑟·萊維特,以一本驚世駭俗的《散戶至上》,揭露了這個紙醉金迷的名利場無處不在的陷阱。作者以自己的親歷實感,告訴投資者怎麼樣才能把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投資者該如何正確解讀公司財務報告?
分析師的建議暗藏何種陷阱?
員工股票分紅究竟對股東有什麼影響?
會計師怎樣幫企業做假賬?
公司治理與惡劣的企業文化有何關系?
……
在本書中,萊維特寫出了投資者必須了解的所有事。豐富的舉例和生動的經驗描述,讓此書一出版即登上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它也必將成為中國讀者開啟投資智慧的寶典、投資避險的防身利器!
32. 外匯交易技術分析基礎大全(於永泉同學推薦)
33. 胡立陽股票投資100招(宋琳教授推薦)
亓曉(辦公用戶實名) 2010-04-12 12:16:25
胡立陽股票投資100招》講述了:他曾經在口袋只剩27美元的時候,進入美國證券界,才短短三年時間便成為華爾街叱吒風雲的人物。
他曾經在台灣股市發展初期,教育投資大眾並推廣股票投資,為台灣股市帶來一股空前的投資熱潮,被媒體尊稱為「股市之父」。
他目前在中國大陸的演講場場爆滿,盛況空前,總是以幽默風趣的演講方式,傳授股票投資的正確知識,深受投資朋友們的喜愛。
這個人是誰?他就是——胡立陽!一個「來自華爾街的華人傳奇」!
❻ 巴菲特的相關書籍
個人感覺看投資類的書不求多而求精,以下是搜集的一部分書,像巴菲特本人著作《從100到160億》還是買一本回家慢慢體味吧。
經典名作推薦《巴菲特原則》,《巴菲特經典投資案例》,《巴菲特怎樣選擇成長股》,《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連載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8215/30241/)。
一個資料很全的投資論壇,注冊下,你會發現投資天地如此寬廣,世界如此大同:http://bbs.macd.cn/
英國人里奧·高夫寫的《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吉林人民出版社),裡面有幾本書值得推薦給大家。里奧·高夫推薦的第一本書是《金錢游戲》(亞當·史密斯)。這本書在中國大陸沒有譯本,很奇怪,因為裡面的一些故事情節還是蠻有意思的。比如身為投機客的作者為了賭贏可可的上漲期貨合約,派了一名「間諜」馬文去非洲迦納,考察那裡的蟲害是否嚴重。不幸的是,馬文在叢林中被水蛭叮滿了全身,又被村子的居民扔進了一個熱油鍋里。史密斯最後當然是損失慘重,但馬文並沒死,那些熱油是給他治傷的。
第二本書是《像大亨般思考》,我不敢恭維。這種勵志書與傳銷一樣,有著很大的市場,可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同樣,我也多次拿起羅伯特·清崎寫的《富爸爸窮爸爸》之類的書,可讀了幾行字,便覺得像個膚淺的騙子的巧舌如簧。當然我佩服這個美籍日本人通過《富爸爸》系列發財致富的本領,但他向人灌輸的「智慧」實在小兒科。
《漫步華爾街》(伯頓·麥基爾)。這本書很棒,它是我的啟蒙書籍之一。我1991年進入上海證券交易所後,坊間還沒有什麼合適和有趣的證券書籍,只有台灣地區過來的一些圖書在充數。而《漫步華爾街》就是大陸最早翻譯的一批投資經典之一(2002年的上海財大版是近年最新的譯本)。盡管十幾年過去了,我仍然對麥基爾從猩猩擲飛鏢得來的投資組合可以大勝基金經理人的例子記憶猶新,而且我贊同里奧·高夫的評論,《漫步華爾街》是對「股市不同的理論提出最詳盡、清楚解說的投資經典」。2004年麥基爾應博時基金公司的邀請,來到中國講演,似乎沒有引起像其他投資大師來華般的轟動,但我看了記者對他的訪談錄,還是倍感平實、親切。如果一個初入市的投資者想真正入門「華爾街」的話,或不想被充斥著騙子的股評家蒙蔽,不妨先讀一下《漫步華爾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麥基爾與中國大陸在美國的學者梅建平合著的《全球獵商機》,卻遜色不少。
《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巴菲特:美國資本家的特質》(羅傑·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的書名譯為《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這似乎更加貼切些。這本書是巴菲特傳記進入大陸最早也是最好的一本。當然後來出版的大量有關巴菲特的書籍也不錯,如《福布斯》評出的「全球最具響應力的二十部商業書」中的《沃倫·巴菲特之路》(小羅伯特·G·海格士多姆)。除了《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外,《投資聖經》(安迪·基爾帕特里克)和《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頗值得一讀,前者未必精彩,但很細微很全面,簡直就是有關巴菲特的網路全書,可以當辭典翻查。後者由巴菲特寫的公司年報文章摘編而成,天底下可能沒有第二家公司的年報,會受到如伯克希爾公司年報那般的熱烈歡迎。這當然有著狂熱崇拜的成份,但巴菲特親筆寫的東西也確實引人入勝。而且,我以為比起各種巴菲特的傳聞軼事,年報是最偉大的投資教科書。遺憾的是,《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未收錄近幾年的巴菲特年報摘錄,也沒作過修訂。
《戰勝華爾街》
《征服股海》(彼得·林奇)這本書在上海財大版上譯成了《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是共同基金經理的傑出代表,為了基金營銷,有些基金公司會花功夫包裝「明星經理」,彼得·林奇也是由富達基金公司推出的明星。不過,大多數明星基金經理都隨風消逝,像彼得·林奇那般有自己的投資哲學並至今被人認可的經理可謂鳳毛麟角。彼得·林奇有一個投資觀點我一直很受用,那就是你不必千里迢迢或費盡心思去調研自己不熟悉的上市公司,好股票就在你身邊,比如你夫人愛穿的服裝自己孩子愛喝的飲料。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有一點是共通的,不買自己搞不懂的產品和公司股票,比如一些「神秘」的高科技產品。我最近又細讀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覺得林奇真是個很平實通達的人物,不偏不倚,高人啊。一般來說,基金經理都不會倡導散戶自己投資,否則他們收誰的管理費呢。林奇卻不然,他談到散戶投資有很多優勢,沒有必要去買基金。另外,一般基金經理也喜歡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專家」,至少要「專業」,讓傻傻的客戶肅然起敬,而林奇強調「我將繼續盡可能地像一個業余投資者那樣思考投資上的問題」。大多數投資股票的人還有一個偏見,就是對買房興趣不大,可是林奇勸大家投資股票前先買房,他認為,同樣是買股票和房產,後者大多時候不會像投資股票那般讓你後悔不已。
彼得·林奇有些直覺很深刻。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為Tandon的熱門軟體公司去,見到一位投資者關系辦公室的人員,他來公司的時間不長,卻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權的市值達2000萬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員因公司變得如此富有,讓林奇頓生警覺。Tandon股價已上漲了8倍,市盈率極高,若再漲一倍,他的資產不是變成了4000萬美元?林奇果斷地拒絕了購買Tandon的建議。後來,Tandon從35多美元跌到1美元多。
《金融煉金術》
《開放社會》
投資大師都挺有風格的,索羅斯和林奇迥然不同。林奇評論索羅斯「是通過製造讓人難解的頭寸,如賣出黃金,買進看跌期權,對澳大利亞證券進行套期保值,賺了一大筆錢」。而且林奇坦承,他也搞不懂索羅斯的把戲。相對而言,林奇和巴菲特卻是很美國化的投資大師,林奇評論巴菲特「是所有人中最為出色的投資者,他所尋找的機會類型跟我的幾乎一樣,惟一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旦他找到了這樣的機會,就會把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買下來。」
比起美國式的實用主義文化,索羅斯顯得很玄,他是典型的「老歐洲產物」。除了《超越指數》外,坊間有不少關於索羅斯的傳記和「如是說」,可我覺得可以盡量讀投資大師自己的著作,尤其是像索羅斯這種很難用「他人」語言概括的人。
正如林奇所言,索羅斯的許多市場舉動令人費解難懂,人們便抓住他狙擊英鎊等故事,大肆渲染,這就把他下降到一個狡詐的對沖基金經理的層面上了。我很幸運,因為索羅斯的著作言必稱波普爾,而後者是我大學時代花過功夫研究的科學哲學大師。
由於本文不是專門討論索羅斯更不是波普爾思想介紹,我長話短說,索羅斯對波普爾的「證偽理論」和開放哲學大為贊賞,決心將它們用到金融市場上去。索羅斯認為自己不僅沒擁有絕對真理,而且也沒必要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念是不是真理,他的行動哲學就是要不斷被「證偽」,也就是說隨時准備出錯,然後修正之,因為這對一個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上的投機客太重要了。
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確實不好懂,不過,我曾把這本書作為陪我遊走世界各地的「休閑書」,且讀得津津有味!商務印書館出了他的另兩本專著《開放社會》和《索羅斯論全球化》,要好讀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拿來一讀。
如果讀者想對波普爾有研究,坊間有許多他的譯著,但我建議讀讀《維特根斯坦的拔火根》(長春出版社),裡面的兩個主人公之一就是波普爾。這書寫得非常有趣,可以看出發現開放理論的人未必是開放的人物。
《國際九大投資基金經理訪談錄》
這是里奧·高夫推薦的三本書,我覺得沒什麼大意思。《專業投機原理》(維克多·斯波朗迪)是本暢銷書,大陸由宇航出版社出版,書名起得很吸引人,但放在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的副標題上才合適。因為《專業投機原理》是本大雜燴,拿出許多東西來唬弄人,類似的投資理財書極多,只不過該作者更會包裝而已。《股市大亨》/《新股市大亨》(約翰·崔恩)也是暢銷書,收集了許多投資大師的故事。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讀這些投資大師的原作,原因是故事並不能反映投資智慧和理念。《金融怪傑》(傑克·史瓦傑)描述的是交易員的故事,這類書有不少,隨便翻翻而已。
里奧·高夫在選擇《股市大亨》時,曾談到它曾對海外有過較大的影響,但在中國大陸卻沒有。在九十年代初期,倒是在《上海證券報》的專題版上連載過《國際九大投資基金經理訪談錄》(史振邦編譯),當時這類書籍在大陸根本沒有,所以引起不小的轟動,後來由我們將它編成書籍,很是暢銷。到了九十年代後期,我們又將《上海證券報》上的「實戰經典」專版上的文章匯成《國際投資基金經理談股論道》(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但影響力已經明顯不如前書。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的第十本書是《論凱恩斯》(羅伯特·史卡斯基著)。里奧·高夫認為凱恩斯是投資大師,非常正確。經濟學家一般在投資方面是屢戰屢敗,像大經濟學家費雪在1929年大崩潰前夕仍樂觀過頭,已成為經典案例。而1998年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直接操盤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覆滅,使人們對經濟學家的實踐能力的懷疑更是雪上加霜。但凱恩斯是個例外。這倒不是說凱恩斯曾從事期貨、股票、外匯等多種投資,而且成績似乎不錯(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但有人也認為凱恩斯最終的投資結果並不成功),而是因為凱恩斯在他的著作中時時顯露了對投資市場復雜性的深刻理解,如「選美女理論」、「搶座位」,已深入到行為金融學和心理學層面。坊間有凱恩斯文集,其中一本就是《投資的藝術》(江蘇人民出版社),不過真正的精華還是那本經典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股票作手回憶錄》
接下來的《股票作手回憶錄》(愛德溫·李費佛)盡管作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卻經久不衰,它確實像一部經典的西部片般魅力長存。後來很多書有意無意地模仿《股市作手回憶錄》,偏偏就是缺了那種感覺和深入人心的激烈。這本書描寫的是美國早年的市場環境,充滿了欺詐和操縱,但許多教訓和經驗值得後人借鑒。按高夫的說法,最讓人感慨的是書中的原型交易員大敗於1929年的股市崩盤,一蹶不振,在1940年飲彈自盡,真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啊(在許多方面,出色的交易員與紅顏不乏相似之處)。在中國大陸,《股票作手回憶錄》從來沒有暢銷過,卻是一本常銷書。
《證券分析》
《聰明的投資者》
《價值再發現:走近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更多地被譯成《聰明的投資者》,它是巴菲特向崇拜者推薦的必讀書。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派的開山力作,當然經典,不過我卻幾番猶豫是否要列入55本書目中去,因為我自己也沒讀完!在我籌劃期間,就定下一個標准,那就是無趣的或硬啃的書都不列入進去,如威廉·夏普的《投資組合理論與資本市場》也許很重要,可是我只是選了一部分閱讀而已。我雖然讀過許多大部頭的金融投資教科書,卻總覺得不少論述華而不實。
《證券分析》太晦澀,《聰明的投資者》好讀點,但我還建議大家讀一本叫《價值再發現:走近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機械工業出版社),這本書精選了格雷厄姆的一些文章、演講及訪談,如在1932年《福布斯》雜志上發表的《美國企業是否值得活下去?》,當時紐交所掛牌的公司中,超過30%的公司股票的價值低於其解散並清算出售的價值,格雷厄姆向大家發出信號,現在該是安全地回到股票中去的時候了。還有一篇是1955年3月格雷厄姆在美國參議會銀行貨幣委員會上的證詞,主要是討論影響股票買賣的因素是哪些,它的轟動性當然不能和老摩根在去世前不久的國會證詞相比,但非常有趣,值得一讀。《價值再發現》還發表了格雷厄姆在紐約金融學院的演講稿,共有十講,也是清晰了解這位證券分析之父思路的好辦法。
格雷厄姆的著作在大陸翻譯得較全,如《儲備與穩定》和《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解讀》都有中譯本。
《怎樣選擇成長股》
《非常潛力股》(費利普·費舍),海南出版社的譯名是《怎樣選擇成長股》。眾所周知,巴菲特將自己成功的理論基礎歸於兩個人,一個是恩師格雷厄姆,另一個就是費舍。通俗地說,格雷厄姆教巴菲特如何拾起還能吸上幾口的煙蒂,而費舍教他如何發現味道極佳的好煙。價廉物美的股票固然好,可不易找,尤其是在大牛市中,而費舍認為,價貴物美的股票也可以買,因為隨著企業的成長,價貴會變得相對便宜。格雷厄姆與巴菲特面臨的市場環境迥然不同,一個是二次大戰前且遭遇大蕭條的熊多牛少的市場(格雷厄姆在1929年的大崩盤後喪失了35%的價值),另一個是戰後美國走向全球經濟獨霸的階段,投資策略和方法當然會改變。關於費舍的成長股理論,我曾在幾年前的《財經》雜志上長文介紹過,以新聞報道為價值取向的主編胡舒立對我不厭其煩的一期又一期的文章失去了耐心,終於一次在我的文章最後加上「本文完」的字樣,強行停止長篇大論,有趣得緊啊。
從閱讀效果看,熊市裡讀格雷厄姆、牛市裡讀費舍比較合適。
《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
高夫下面推薦的兩本書是有關技術分析的——《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江恩)和《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羅伯特·愛德華和約翰·邁吉)。對這兩本書,高夫與其說是將信將疑,還不如說是基本否定,勉強推薦只是因為它們對不少投資者有影響力。好笑的是,高夫竟把《股市趨勢技術分析》比作希特勒的《我的奮斗》,原因是它們都有歷史價值!
絕大多數投資大師對技術分析派不屑一顧,乃至於認為他們在行江湖騙術,我過去也如是想。在十多年的中國股市中,股價波動主要是由政策、人為操縱和偶然的公司盈利因素決定,技術分析如何有用武之地?我曾有一個觀點,讀懂技術圖形只對想和莊家一賭的人有用,這與如何辨識地下錢庄的地址一樣。莊家在每天股價的行走上做足功夫,劃出技術分析經典圖型,讓參與者一起入局賭一把。
至少從中國股市的經驗看,技術分析派中出的騙子最多,像寫《短線是銀》的唐能通之流數不勝數,對散戶的傷害也最深,但接受所謂技術分析的土壤很肥沃,因為不勞而獲賺快錢是人的慾望。
我現在仍沒有改變上述看法,但試圖對技術分析做點研究,因為它是金融心理學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不了解它,做不好投資。技術分析的重點是研究趨勢,雖然它未必能清晰地指出趨勢。但絕不能和趨勢作對,是一條重要的控制風險原則,很多人知道卻經常做不到這點,如果利用技術分析的「教條」督促一下自己,未必是件不妙的事情。又如,技術圖型有種「自我實現」效應,很多人拋售股票的原因僅僅是別人在拋,反之亦然。
《江恩:華爾街四十五年》中最好的章節可能是「歷史上的大炒家」,江恩舉了不少大炒家的故事,其中一個就是上述股票作手利文摩爾。江恩稱利文摩爾是個有信用的人,他雖然屢屢破產,但只要恢復元氣,一定還債(包括欠江恩的錢)。高夫曾提到利文摩爾在1929年便徹底失敗,而江恩說他在1934年再次破產後又賺了錢,當然最後確實在破產狀態下自殺。《金融心理學》的作者拉斯·特維德還提到過利文摩爾是如何逃過1929年大崩盤的,當時他僱傭40名「統計員」作為助手,在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對下跌和上漲的股票家數進行計算。在他們廣泛選取的1002隻股票中,有614隻同一時期下跌,只有338隻上漲,所以盡管工業指數成份股漲勢喜人,利文摩爾感到大勢不妙,趕緊走人。
江恩對這位大炒家的總結是:「利文摩爾的弱點之一是他除了學習如何賺錢之外,什麼都不學。他從不學習保存資金的方法。他貪心,有權力欲,所以當他賺了一大筆錢以後,就不再穩妥地進行交易。他試圖讓市場跟著他的意願走,而不是等待市場自然地轉勢」。這也是所有最終失敗的大炒家的通病,當他們賺到大錢後,就忘卻了遇事小心謹慎的成功之道,變得過度交易,沒考慮意外的出現,忘乎所以,最後市場經常只有他一個買家,其他都是賣家。
江恩的下面一段話已超出了技術分析的范疇:「任何投資者都應在交易的時候記住,他可能是錯的。那麼他怎樣才能糾正錯誤呢?答案是設置止蝕單,這樣可以減少損失。除非一個人知道他要冒多大的風險,以及在一筆交易中他的資金要冒多大的風險,否則他就不應該開始投機。因為如果不知道這些基本的規則,那麼他遲早會因為意外的出現而爆倉」。
要掌握技術分析勢必要了解心理學,《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的作者之一約翰·瑪吉還有一本《戰勝華爾街》的書也由機械工業出版社譯出。坊間有無數的「戰勝華爾街」,這本敘述的是「成功投資的心理學與哲學」,有點意思。比如書中講了很多有關地圖的故事,不失為一種理解技術圖形的哲學涵義的方法。
《與天為敵》
里奧·高夫推薦的第十六本書是彼得·伯恩斯坦的《與天為敵》。伯恩斯坦是《投資組合管理期刊》的創辦者(1974年),更是一位將復雜的投資理論和觀念注釋成風格清新的故事的高手。我每每讀伯恩斯坦的書,就覺得是在讀歷史小說,極有快感。《與天為敵》的副標題是「風險探索傳奇」,從希臘、文藝復興一直聊到現代,主要涉及不少概率問題,但寫得極人性化。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投資革命》(上海遠東出版社)講的是馬克維茨、默頓、薩謬爾森、米勒、莫迪格里亞尼等經濟學家是如同把高深莫測的理論用於華爾街的實踐上的,讀者看完之後,就不會被所謂的「火箭科學」之流的金融工程蒙得暈頭轉向了。伯恩斯坦的另一本書《黃金的魔力》沒有中譯簡體字本,寫的是黃金的歷史,大家之作。
《投資組合管理期刊》對伯恩斯坦的助益很大,他坦承:「是這份雜志使我更年輕了,而非別的什麼東西,因為學習的過程是很緊張的,當你必須要讀所有那些材料——是你細讀,而不是瀏覽,並且好的壞的都讀——你就不能不從中學到東西」。
伯恩斯坦近年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過一篇《投資的核心》的短文,描述不確定性始終圍繞著我們,其中不乏警句般的風格:
「在投資者頭腦比較冷靜的時候,投資者知道他們沒有能力預知未來。然而,在處於極端恐慌或狂想的心理狀態下時,他們對其預測變得非常大膽:他們的行為使人感覺好像不確定性已經消失了,結果是毫無疑問的一樣。現實突然轉變成了那個假象的未來,其中結果是已知的。這種情況是很少發生的,但他們也是難以讓人忘記的:市場的大起大落就是由投資者的心裡從懷疑到確定的轉變形成的」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有關市場行為的教訓,盡管如此,以延伸不可重復的過去的長期因素適用范圍方式來預計長期期望收益是非常危險的。盡管沒有人會懷疑老摩根的推測,即資本市場永遠是在波動的,但是並沒有事先確定的市場必定會恢復到的均值。在20年或者30年中收益率即使只有1—2個百分點的差異,也會造成最終財富的巨大差別」
「投資不像許多其他的領域:因為不確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數的勝利都會屬於烏龜,而不屬於兔子」。
《24天:安然垮台真相》
《瑪莎的公司》
我不明白高夫接下來為什麼推薦《戰勝道瓊斯》(麥克·歐希金斯/約翰·道恩士),因為它的內容很普通,沒看出什麼成功之道來。而下面的《放空巧術》(凱薩琳·史丹利)和《統計會說謊》(達倫·霍夫)被上海財大出版社譯成《賣空的藝術》和《統計陷阱》。《統計陷阱》是本很有趣的小冊子,由一位有統計背景的新聞記者所寫,但它首先最適合的是廣大的新聞工作者,因為他們稍有統計常識,不會犯很多低級錯誤。《賣空的藝術》也不錯,有許多個案,可是缺乏具體的情境。我建議大家讀兩本有助賣空的書,一本是《24天:安然垮台真相》(上海遠東出版社),另一本是《瑪莎的公司》(中信出版社)。
安然公司欺詐案早已真相大白,似乎沒什麼可深挖的地方。我當時見到《24天:安然垮台真相》,也是這個意思。但有位朋友建議我一讀,我看後才發現安然公司垮台有相當的偶然性,它肇始於公司的CEO斯基林的辭職,《華爾街日報》的兩位記者覺得有點奇怪,便想寫點東西,後來他們又很偶然地發現了公司年報中的「相關合作交易」的欄目,這些東西早被許多分析人員和基金經理讀過,記者們卻找到了公司財務總監法斯托在關聯公司兼職的情況,本想抓些「小辮子」,沒想越攪越渾,事情一發不可收拾。當然,在書中也介紹了一些放空者竭力幫助記者的故事,他們是揭穿黑幕不可缺少的一環。
放空的真正藝術在於不僅能夠看空一家公司或一個市場,還得在合適的時機放空,這確實需要「一葉知秋」的本領,乃至運氣使然。對於喜歡人文歷史思索的朋友,還可以看看林達寫的《總統是靠不住的》(三聯書店),「水門事件」直接導致了尼克松下台,而人們是如何放空政府的,可以看其中的詳細敘述,看後也許會和我有同樣的感慨:現實遠比故事要離奇,有許多事情非我們人力所及。
《瑪莎的公司》反映的是另一個故事。女主人公瑪莎是美國家居時尚的代言人,她的瑪莎·斯圖爾特多媒體公司於1999年10月18日開盤交易,發行價是18美元/股,當天開盤價為37美元/股,上漲了107%,但在隨後的6個月里,股價下跌了48%。事情並沒完,她又因內幕消息,拋售了一家生物制葯公司的股票,而被法院審判。整個過程也是離奇、精彩,讓人深思。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與其是主動賣空,不如說是要防天有不測風雲。
里奧·高夫最後推薦的六本書都很有價值。《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盤》經常被人提及,自是一本經典之作。作者加爾布雷思並不為主流經濟學所接受,可是對社會大眾有影響力,文筆也很淺顯易懂,這本書即將由上海財大出版社譯出,我們靜候佳音。
《混亂中的困惑》(喬瑟夫·迪加維加)收入海南出版社的《投機與騙局》中。這本書在1688年已出版,用的是對話形式來解釋當時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場的運作,但書中所描述的種種現象似乎也發生在今天的市場中——混亂、瘋狂,充斥著人性弱點的暴露。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麥里斯·麥基)不單是本投資經典,也是一本人類愚行的總記錄,如十字軍東征、「女巫」、占卜術、催眠術、聖物崇拜、決斗等歷史故事。《投機與騙局》只收錄南海公司、鬱金香和密西西比計劃的幾個大泡沫,相比之下,視野狹小了些。在中國九十年代初的上市狂潮和九十年代末的世界科網泡沫中,我們都會看到南海泡沫的影子。當時的「股份公司申請」中有:馬匹保險公司、頭發貿易公司、為所有男女主人因為僕人造成的損失而保險的公司以及「經營和承攬巨大好處,但是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公司」。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股票市場顯相實錄》(費雷德·施維德)明顯沒有《客戶的遊艇在哪裡》的譯名那般直奔主題和生動,也就是說港灣里到處是經紀人的遊艇,卻不見客戶的遊艇。這書事實上講的是金融中介機構的盈利之道及隨時可能出現的忽視客戶利益的腐敗,比如基金可以虧得一塌糊塗,但基金經理照樣收取管理費等。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聰明的人不應該「買股票」,而是要麼「賣股票」,要麼做「交易中介」。也就是說,自己搞家公司上市或者為別人包裝上市,這樣就避免了投資風險。中國的絕大多數券商的死亡之旅是與自營有關,他們自己充當了交易主體,把自己的風險全部暴露卻無法防範。如果這些券商僅經營經紀業務,即使沒有賺大錢的投行業務,生存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說謊者的撲克牌》
《營救華爾街》
《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內幕故事》
《悲觀博士考夫曼論貨幣價值》
《說謊者的撲克牌》的作者邁克爾·劉易斯是個極機智的寫手。他曾是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債券交易員,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敘述出來,有黑色幽默風格,讓人忍俊不禁。所羅門公司是80年代華爾街極富個性的公司,它出了很多人才,後來又演繹了許多故事。例如,已超過路透社的財經信息商彭博創始人、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就出自所羅門公司,當時年已不惑的他被炒魷魚,不得不自創事業。《說謊者的撲克牌》寫到1988年、1991年所羅門公司因操縱政府債券丑聞而差點倒閉,後被巴菲特解救,故事情節可見《華爾街黑幕》(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馬丁·邁耶,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很多著作。邁耶的文風應屬通俗財經類,可總透露一股陳腐味,讓人難以卒讀。如果把他的著作與伯恩斯坦比較,高下立見。
債券丑聞的主角之一是梅利韋瑟,他是所羅門公司的董事和王牌債券交易員,《說謊者的撲克牌》就是以他登場亮相為開頭的。巴菲特接手所羅門後,對公司的交易文化頗為感冒,梅利韋瑟不得不離開,創辦了後來轟動一時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於是又成為《營救華爾街》一書的主角。當公司面臨破產,很想出資營救的巴菲特最終沒有動手,可能是與他對梅利韋瑟的交易文化不以為然有關。《營救華爾街》和《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的作者同是羅傑·洛文斯坦,他將復雜晦澀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前因後果寫得如此扣人心弦,真是有本事。坊間還有一本英國作者尼古拉斯·鄧巴的《創造金錢》(上海人民
❼ 摩根大通銀行推薦給百萬富翁十本必讀書之一,都哪十本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
《巴菲特之道: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家的投資戰略》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聰明的投資者》
暫時知道這么多了,其他的我也在找,找到會補上的!
❽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和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兩個有什麼區別
我不知道你想問啥,巴菲特每年都要給股東寫信,這是他的習慣,至於你說的這個什麼100到160億,沒聽說過。
可能又是啥勵志故事吧,但是需要告訴你的是,巴菲特父親是國會議員,他的成功有自身的努力,但是我認為最大的原因還是他有雄厚的資本做後盾,就如你買一隻股,你看好他的前景,你就可以不斷抄底,因為你有錢,可以不斷攤低成本,而且你的錢又不是借的,並不會擔心還錢的事兒,甚至你自身就有很強的運作團隊,能夠給上市公司很好的經營建議,甚至直接插手上市公司的經營,這樣的人,你想不成功都很難。
❾ 高手推薦幾本股票書籍
都說不管你再怎麼努力,如果你選錯了方向也是白搭,此話就股市而言也並無兩樣,如果你最初學習的方式就是不對的,那麼往後想獲得收益就有點異想天開了。
玩股票以來,我觀看了蠻多的書,理論和相聯系,賺了些錢,也算頗有心得,這10本書我建議大家可以去讀一讀,不論是小白還是老股民,都有益可圖,請細細品讀。
別著急,學姐為大家准備了個小驚喜,整理好了今年各行業的龍頭股名單,千萬不要錯過:2021年最全
一、股票書籍推薦前十名
1、埃德溫-勒菲弗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大多數投資界的人都推薦這本書,可以說這屬於價值投資中國版的最好解讀。
國內價投實戰派的代表人物,其中就有邱果鷺,能夠幫助朋友們理清投資的道理,讓朋友們能夠走上正確的投資方向,不會被那些不好的誘惑給帶偏,也不會被追漲殺跌、高拋低吸的誘惑所吸引。
排在後八名的書本,受到篇幅的限制,點擊這里查閱,會把這10本書打包發給你:10本股票入門必看書籍(在線閱讀)
二、股票分析工具推薦
有句老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人除卻要熟讀相關的書籍,追求准確的投資看法外,還要會使用一些股票分析工具去分析股票。
熟練地掌握了一個好用的股票分析工具,在它的幫助下,你能夠迅速進行股票估值,發現最新的發展情況,讓你錦上添花。
學姐為大家准備了9大炒股神器,這些都是我親自用過後感覺可以推廣給大家的,更加專業、精簡、數據豐富,讓你了解股市的最新發展情況,相當不錯:超實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