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明史紀事本末pdf

明史紀事本末pdf

發布時間:2022-09-14 17:51:54

⑴ 《明史紀事本末》中虛文指什麼

《明史紀事本末》中虛文指空洞的文字;空話,毫無意義的禮節。虛文,漢語詞語,意思為不切實際的無用文字。《明史紀事本末》是紀事本末體史書,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⑵ 《明史紀事本末》記述了哪些內容

全書八十卷,沿用紀事本末體記述明代歷史,始於元至正十二年(公元一三五二年)朱元璋起兵,終於明崇禎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明朝滅亡。

《明史紀事本末》以簡明的文筆,概括了有明一代的史實,是一部自成一家的明朝斷代史。八十卷,一卷一個專題,提綱挈領,較完整地記述了明代從開國到滅亡的重大歷史事件。關於農民起義的記載,書中有十五個專題之多,從前朝山東唐賽兒、浙閩礦工、鄖陽流民,中期河北、蜀中、江西,以至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都有專篇作比較集中的記載,提供了有價值的歷史資料。而明代宦官專權,皇室內部手足相殘,以及統治階級內部激烈的黨爭等,書中也都有專題反映。書中所記,既包括明代政治、軍事、典章制度的基本內容,也涉及到漕地運、河工、礦監、稅使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問題。至於明朝末年滿洲貴族在東北的興起及其與明王朝的對抗等有關史實,書中均略而不載。缺載晚明史事,是由於當時的政治高壓環境造成的,不是寫史者的疏略。

⑶ 明史紀事本末的基本信息

谷應泰字賡虞﹐號霖蒼﹐直隸豐潤(今河北豐潤)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學政﹐公餘延攬名士﹐藉張岱《石匱藏書》與談遷《國榷》﹐又廣稽博採﹐至十五年年末成書。因該書成於《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屬私人著述﹐頗為當時人所重視。該書仿《通鑒紀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跡﹐凡八十卷﹐每卷為一目。紀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朱由檢自殺。選錄其中八十個歷史事件或專題﹐按時間順序編排﹐記述始末﹐首尾一貫﹐簡明扼要。卷末附有作者的史論。該書詳於政治﹐略於經濟和典章制度﹐且選錄的歷史事件也不夠全面﹐但因成書較早﹐又綜合多種明代史料編纂而成﹐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書中極力迴避明滿關系﹐有的內容依據野史傳聞﹐間有失實之處。其最早版本為順治十五年的築益堂本。此後又有《四庫全書》文津閣本﹑廣雅書局本﹑畿輔叢書本﹑崇德堂本等。1977年中華書局點﹑校注鉛印。以築益堂本為底本﹐參考其他版本﹐加以標點﹑校注﹐並補充抄本《補遺》六卷﹐而《明史紀事本末補遺》是一本六卷的手抄本,無作者,成書年代不明。又以彭孫貽所撰《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卷附後﹐可補原書所缺明清之際史實之不足。在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明史紀事本末》的時候把《補遺》和《補編》作為附錄附後,補編寫明作者為彭孫貽,補遺作者空缺。

⑷ 明史紀事本末的目錄

01太祖起兵
02平定東南
03太祖平漢
04太祖平吳
05方國珍降
06太祖平閩
07平定兩廣吳
08北伐中原
09略定秦晉
10故元遺兵
11太祖平夏
12太祖平滇
13胡藍之獄
14開國規模
15削奪諸藩
16燕王起兵
17建文遜國
18壬午殉難
19開設貴州
20設立三衛
21親征漠北
22安南叛服
23平山東盜
24河漕轉運
25治水江南
26太子監國
27高煦之叛(釋趙王高燧附 )
28仁宣致治
29王振用事
30麓川之役
31平浙閩盜
32土木之變
33景帝登極守御
34河決之患
35南宮復辟(易儲附)
36曹石之變
37汪直用事
38平鄖陽盜
39平藤峽盜
40興復哈密
41平固原盜
42弘治君臣
43劉瑾用事
44釒番之叛
45平河北盜
46平蜀盜
47宸濠之叛
48平南贛盜
49江彬奸佞(錢寧附)
50大禮議
51更定祀典
52世宗崇道教
53誅岑猛
54嚴嵩用事
55沿海倭亂
56李福達之獄
57大同叛卒
58議復河套
59庚戌之變
60俺答封貢
61江陵柄政
62援朝鮮
63平?孛拜
64平楊應龍
65礦稅之弊
66東林黨議
67爭國本
68三案
69平奢安
70平徐鴻儒(附王好賢、於弘志)
71魏忠賢亂政
72崇禎治亂
73修明歷法
74宦侍誤國
75中原群盜
76鄭芝龍受撫
77張獻忠之亂
78李自成之亂
79甲申之變
80甲申殉難

⑸ 求文檔: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四《開國規模》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四 開國規模 (太長了,刪了一部分,請看下面的鏈接)
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一三六四)春正月,李善長、徐達等率群臣奉太祖即吳王位。以李善長為中書右相國,徐達為中書左相國。太祖退朝,語善長等曰:「建國之初,先正綱紀,綱紀先禮。元氏主荒臣專,今宜鑒之。」

三月,置起居給事中,日侍左右記言動。諭中書省臣,許山林士伍上書效用。民間俊秀,年二十五以上有學識者,辟赴中書。夏四月甲午,太祖退朝,語侍臣孔克仁曰:「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漢高起布衣,寬大善駕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極,豪傑蠭起,皆不修法度以明軍政。」因感嘆久之。五月,太祖御白虎殿閱《漢書》,問宋濂、孔克仁:「漢治何不三代也?」克仁曰:「王霸之道雜。」太祖曰:「咎將誰始?」對曰:「在高祖。」太祖曰:「然。高祖創業,未遑禮樂。孝文時當製作復三代之舊,乃逡巡未遑,使漢家終於如是。三代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耳,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

二十六年(丙午,一三六六)夏六月,命有司訪求古今書籍,藏之秘府,以資覽閱。因謂侍臣詹同等曰:「三王、五帝之書不盡傳於世,故後世鮮知其行事。漢武帝購求遺書,《六經》始出,唐、虞、三代之治,可得而見。武帝雄才大略,後世罕及,至表章《六經》,闡明聖賢之學,尤有功於後世。吾每於宮中無事,輒取孔子之言觀之,如『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真治國良規。孔子之言,誠萬世師也。」

十二月,太祖以國之所重,莫先宗廟郊社,遂定議以明年為吳元年,命有司建圜丘於鍾山之陽,以冬至祀昊天上帝,建方丘於鍾山之陰,以夏至祀皇土地祗,及建廟社,立宮室。己巳,典營繕者以宮室圖進,太祖見雕琢奇麗者,命去之,謂中書省臣曰:「千古之上,茅茨而聖,雕峻而亡。吾節儉是寶,民力其母殫乎。」

禁箋文頌美,諭中書省臣曰:「古人祝頌其君,皆寓警戒。適觀群下所進箋文,多譽少規,殊非君臣相成之道,其一切禁止。」太祖吳元年春正月戊戌,諭中書省臣曰:「吾昔在軍中,嘗空腹出戰,得粗糲甚甘,今未嘗忘之。太平、應天、宣城諸郡,吾渡江開創地,供億尤勞。其免太平租稅六年,應天、宣城諸郡一年。」

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先是,令有司每歲舉賢才及武勇謀略、通曉天文之士,其有兼通書律,吏亦得薦舉。得賢者賞,濫舉及蔽賢者罰。至是,乃下令設文武二科。其應文舉者,察之言行以觀其德,考之經術以觀其業,試之書算以觀其能,策之經史、時務以觀其政事。應武舉者,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俱求實效,不尚虛文。三年一開舉。

夏五月,下令曰:「予本布衣,因亂撫定江左,十有三年。中原之民,流離顛頓,尚無所歸,吾乃積粟控弦,其徐、宿、濠、泗、壽、邳、襄陽、安陸,免傜賦三年。」

六月,諭憲臣曰:「任官不當,則庶事不理,用刑不當,則無辜受害,故刑不可不慎也。夫置人於捶楚之下,何求不得。古人用刑,本求生人,非求殺人,故欽恤為用刑之本。」又諭中書省臣曰:「法有連坐之條,吾以為鞫獄當平恕,非大逆不道,則罪止其身。先王罪不及孥,罰勿及嗣,忠厚之至也。自今民有犯者,毋連坐。」參政楊憲對曰:「先王用刑,時輕時重。自元政姑息,民輕犯法,非重治之,則犯者益眾。」太祖曰:「民之為惡,如衣之積垢,加以澣濯,則可以復潔。污染之民,以善導之,則可以復新。夫威以刑戮而使不敢犯,其術淺矣。且求生於重典,是猶索魚於釜,故凡從輕典,雖不求其生,無死之道。」

秋七月乙亥,太祖御戟門閱雅樂,自擊石磬。學士朱升辨五音,悞宮為徵。起居注熊鼎曰:「八音,石聲最難和,故《書》曰:『於予擊石,百獸率舞。』」太祖曰:「樂以人聲為主,人聲和,即八音諧矣。」鼎曰:「樂不外求,在於君心。君心和,則天地之氣亦和。天地之氣和,則樂無不和。」太祖深然之。

除郡縣官,定賜予道里之費,以養廉也。

九月甲戌朔,太廟成。癸卯,新內三殿成,曰奉天、華蓋、謹身。左、右樓曰文樓、武樓。殿之後為宮,前曰乾清,後曰坤寧。六宮以次序列,皆樸素不為飾。命博士熊鼎類編古人行事可為鑒戒者,書於壁間,又命侍臣書《大學衍義》於兩廡壁間。太祖曰:「前代宮室,多施繪畫,予用此備朝夕觀覽,豈不愈於丹青乎!」是日,有言瑞州出文石,可甃地,太祖曰:「敦崇儉朴,猶恐習於奢華。爾不能以節儉之道事予,乃導予侈麗。」言者慚而退。

冬十月丙午,命百官禮儀俱上左。先是,承元制尚右,至是改之。以右相國李善長為左相國。敕禮官建元右丞余闕、江州總管李黼、御史大夫福壽祠,歲時祀之。

甲寅,命中書省定律令。太祖以唐、宋皆有成律斷獄,惟元不仿古制,取一時所行之事為條格,胥吏易上下滋弊。至是,台察已立,按察司將巡歷郡縣,乃命李善長、楊憲、傅瓛、劉基、陶安等詳定。諭之曰:「立法貴在簡當,使人易曉。若條緒繁多,或一事而兩端,可輕可重,使貪吏得藉手為奸,則所以禁殘暴者,適以賊良善,非良法也。夫網密則水無大魚,法密則國無全民。卿等宜盡心參究,凡刑名條目,吾與卿面議斟酌之,庶可為久遠之法。」已而,律令成,太祖親閱視,去煩減重,命頒行之。

十一月甲午,圜丘成,太祖出視,世子從行。太祖因命左右導之,遍歷農家,觀其居處飲食器用。還,謂之曰:「汝知農之勞乎?夫農身不離畎畝,手不釋耒耜,終歲勤動,不得休息,其所居不過茅茨草戶,所服不過練裳布衣,所飲食不過菜羹糲飯,而國家經費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凡居處食用,必念農之勞,取之有制,用之有節,使之不苦於飢寒。若復加之橫斂,則民不堪命矣。」

十二月丁未,以先聖孔子五十六世孫希學襲封衍聖公。

癸丑,中書省左相國李善長率文武群臣勸進,太祖辭。固請,不許。明日復請,許之。

辛酉,善長率群臣以即位禮儀進。甲子,太祖御新宮,以群臣推戴之意,祭告上帝神只。

太祖洪武元年(戊申,一三六八)春正月壬申朔,四月乙亥,上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遂詣太廟,追尊四代祖考。

丁丑,大宴群臣於奉天殿,上曰:「吾觀史傳所載歷代君臣,或君上樂聞忠讜,而臣下循默不言,或臣下抗言直諫,而君上飾非拒諫。比來朕每發言,百官唯訥而已,其間豈無是非得失可以直言者。自今宜盡忠讜,以匡朕不逮。」

辛丑,命廷臣兼東宮官。先是,中書及都督府議仿元舊制,設中書令,欲奏以太子為之。上曰:「元人事不師古,設官不以任賢,惟類是與,豈可取法。且吾子年齒未長,更事未多,所宜尊禮師傅,博通今古。他日軍國重務,皆令啟聞,何必效彼作中書令乎?」禮部尚書陶凱請選人專任東宮官屬,上曰:「朕以廷臣有德望者兼東宮官,非無謂也。嘗慮廷臣與東宮屬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江充之事,可為明鑒。朕今立法,令台省等官兼東宮官,贊輔之,父子一體,君臣一心。」於是以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兼詹事,馮勝兼副詹事,楊憲、傅瓛兼府丞,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鄧愈、湯和兼太子諭德,章溢兼太子贊善大夫,劉基兼太子率更令。上諭善長等曰:「朕於東宮不別設府僚,而以卿等兼之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留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卿等必謂府僚導之,嫌疑由是而生。朕所以特置賓客、諭德等官,以輔成太子德性,且選名儒為之賓友。昔周公教成王,告以『克詰戎兵』;召公教康王,告以『張皇六師』。此居安慮危,不忘武備。蓋繼世之君,生長富貴,狃於安逸,軍旅之事,多忽而不務,一有緩急,罔知所措。二公之言,不可忘也。」

上欲官外戚,後曰:「國家官爵,當用賢能。妾家親屬,未必有可用之才。且聞前世外戚家,多驕淫不守法度,每致覆敗。陛下加恩妾族,厚其賜予,使得保守足矣。若非才而官之,恃寵致敗,非妾所願也。」上遂止。

上朝罷,從容謂劉基、章溢曰:「朕起淮右,以有天下。戰陣之際,橫罹鋒鏑者多,常惻然於懷。夫喪亂之民思治安,猶飢渴之望飲食。若更驅以法令,譬以葯療疾,而加之以鴆,民何賴焉!」溢頓首曰:「陛下深知民隱,天下蒼生之福也。」

上與儒臣論學術,陶安對曰:「正道之不明,邪說害之也。」上曰:「邪說之害道,猶美味之悅口,美色之眩目。戰國之時,縱橫押闔之徒,肆其邪說。諸侯急於利者多從之,往往事未就而國隨以亡,此誠何益。夫邪說不去,則正道不興,天下焉得而治!」安對曰:「陛下所言,深探其本。」上曰:「仁義,治天下之本也。賈生論秦之亡,不行仁義之道。夫秦襲戰國之弊,又安得知此!」

天下府州縣官來朝,陛辭上諭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贍養生息之而已。惟廉者能約己而利人,貪者必朘人而厚已。有才敏者或尼於私,善柔者或昧於欲,此皆不廉致之也。爾等當深戒之!」

甲申,詔遣周鑄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實田畝,諭中書省臣曰:「兵革之餘,郡縣版籍多亡,今欲經理以清其源,無使過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於養民,養民在於寬賦。其遣周鑄等往諸府縣核實田畝,以定賦稅,此外無令有所妄擾。」

上謂劉基曰:「曩者群雄角逐,生民塗炭。今天下次第已平,思所以生息之道,何如?」基對曰:「生民之道,在於寬仁。」上曰:「不施實惠,而概言寬仁,亦無益耳。以朕觀之,寬民必當阜民之財,息民之力。不節用則民財竭,不省役則民力困,不明教化則民不知禮義,不禁貪暴則無以遂其生。」基頓首曰:「此所謂以仁心行仁政也。」

二月,敕中書省臣定郊社宗廟禮以聞。於是李善長、傅瓛、陶安等引古酌今,擬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大明、夜明星、太歲從。夏至祀方丘,以五嶽、五鎮、四海、四瀆從。四代各一廟,廟皆南向,以四時孟月祭,及歲除,則合祭於高廟。社稷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從之。

定衛、所官軍及將帥將兵之法。自京師及郡縣皆立衛、所,大率以五千六百人為一衛,一千一百二十人為一所,一百一十二人為百戶所。每百戶所設總旗二名,小旗十名,官領鈐束,通以指揮使等官領之。大小相連,以成隊伍。有事征伐,則詔總兵官佩將印領之。既旋,則上所佩將印於朝,官軍各回本衛,大將軍身還第。權皆出於朝廷,不敢有專擅。自是征伐,率以為常。

丁未,詔以太牢祀孔子於國學,仍遣使詣曲阜致祭。詔衣冠悉如唐制。

乙丑,命中書議役法。上以立國之初,經營興作,恐役及貧民,乃命中書省驗田出夫。於是省臣奏議,田一頃,出丁夫一人,不及頃者,以別田足之,名曰「均工夫」。遇有興作,農隙用之。庚午,命選國子監生侍太子讀書。

三月丁未,命翰林儒臣修《女誡》。上謂學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為本,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於夫婦。後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以預政事。至於嬪嬙,不過備職事,侍巾櫛,若寵之太過,則上下失序。觀歷代宮閫,政由內出,鮮有不為禍亂者也。內嬖惑人,甚於鴆毒,惟賢明之主能察之於未然,其他未有不為所惑者。卿等纂修《女誡》及賢妃之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知所持守。」

甲申,徐達奏上所獲山東土地、甲兵數。時近臣因進言山東有銀場可興舉者,上曰:「銀場之弊,利於官者少,損於民者多。今凋瘵之餘,豈可以此重勞民力。昔人有拔茶種桑,民獲其利者,汝豈不知!」言者慚而退。

乙酉,蘄州進竹簟,命卻之。諭中書省臣曰:「古者方物之貢,惟服食器用,無玩好之飾。今蘄州進竹簟,未有命而來獻,天下聞風爭進奇巧,則勞民傷財,自此始矣。其勿受。仍令四方,非朝廷所需,毋得妄獻。」

夏四月丁未,命圖古孝行及身所經歷艱難起家戰伐之事,以示子孫。上謂侍臣曰:「朕本農家,祖父皆長者。積善余慶,以及於朕。今圖此者,後世子孫富貴易驕,使觀之,知王業艱難也。」

丙辰,禁宦官預政典兵。上謂侍臣曰:「吾見史傳所書,漢、唐末世,皆為宦官敗蠹,未嘗不為之惋嘆。《易》稱:『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其在宮禁,止可使之供灑,掃給使令而已,豈宜預政典兵。漢、唐之禍雖宦官之罪,亦人主寵愛之使然。向使宦官不得典兵預政,雖欲為亂,其可得乎?」

秋七月,帶刀舍人周宗上疏,請府州縣開設學校,上嘉納之。庚寅,賑恤中原貧民。中書省臣慮財匱,上曰:「周窮乏者,不患無余財,患無其心。果心注之,何憂不贍。」

閏七月丁未,徵天下賢才至京,授以守令。上語中書省臣曰:「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先養其廉恥,然後責其成功。《洪範》曰:『既富方谷。』此古人之良法美意也。」乃厚賜而遣之。

免吳江、廣德、太平、寧國、和、滁水旱災租。

八月,漳州府通判王禕上言:「人君修德之要有二:忠厚以為心,寬大以為政。昔者周家忠厚,故垂八百年之基;漢室寬大,故開四百年之業。蓋上天生物為心,春夏長養,秋冬收藏,其間雷電霜雪,有時而搏擊肅殺焉,然皆暫而不常。向使雷電霜雪無時不有,上天生物之心息矣。臣願陛下之法天道也。浙西既平,租賦既廣,科斂之當減。猶可議者,臣願陛下之順人心也。」上嘉納之。時反元政,尚嚴厲,故禕以為言。

上謂宋濂等曰:「秦始皇、漢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長生,卒無所得。使移此以圖治天下,安有不理。以朕觀之,人君能清心寡慾,使民安田裡,足衣食,熙熙皥皥而不自知,即神仙也。」

始置六部官。先是,中書省惟設四部,掌錢谷、禮儀、刑名、營造。至是,乃定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庶務。

御史中丞劉基致仕。先是,上北巡,命基同李善長留守京師。基言於上曰:「宋、元以來,寬縱日久,當使紀綱振肅,而後惠政可施也。」上然之。基素剛嚴,凡僚吏有犯,即捕治之;宦者監工匠不肅,啟皇太子捕置法;宿衛舍人奕棋於直舍,按治之;人皆側足立。中書都事李彬骩法事覺。彬素附善長,善長托基緩其獄。基不允,遣人馳奏,請誅彬,上可其奏。時大旱,善長等方議禱雨,而誅彬之報適至,善長曰:「今欲禱雨,可殺人乎?」基怒曰:「殺李彬,天必雨。」遂斬彬,善長銜之。上還,怨基者多訴於上前。善長亦言基專恣,語頗切。會基有喪,告歸,許之。

上幸北京,放元宮人。命學士詹同等十人分行十道,旁求隱逸之士。有司奏造乘輿服御諸物應用金者,特命以銅為之。有司言費小不足惜,上曰:「朕富有四海,豈吝於此。然所謂儉約者,非身先之,何以率下。且奢侈之原,未有不由小至大者也。」冬十月甲午,司天監進元所置水晶刻漏,備極機巧。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上覽之,謂侍臣曰:「廢萬機之務,用心於此,所謂作無益害有益也。」命左右碎之。

十一月辛丑,建大本堂,命取古今圖籍充其中,延儒臣教授太子、諸王,以起居注魏觀侍太子說書。上問太子:「近儒臣講說經史何事?」對曰:「昨講《漢書》七國叛漢事。」遂問:「此曲直孰在?」對曰:「曲在七國。」上曰:「此講官偏說耳。景帝為太子時,常投博局殺吳王世子。及為帝,又聽晁錯之說,黜削諸侯。七國之變,實由於此。若為諸子講此,則當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撫百姓,為國家藩輔,以無撓天下公法。如此,則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親親之恩,為諸子者知夾輔王室,盡君臣之義。」

甲辰,以孔希學襲封衍聖公,孔希大為曲阜知縣,皆世襲。立孔、顏、孟三氏教授,司尼山、洙泗二書院。命博士孔克仁等授諸子經,功臣子弟亦令入學。

十二月己巳,上退朝還宮,太子、諸王侍。上指宮中隙地謂之曰:「此非不可起亭台館榭,為游觀之所,誠不忍重傷民力耳。昔商紂瓊宮瑤室,天下怨之。漢文帝欲作露台,惜百金之費,當時國富民安。爾等常存儆戒。」

辛未,詔中書省令禮官定官民喪服之制。時人民仍元俗,喪葬作樂娛屍,御史高原侃奏禁之。

二年(己酉,一三六九)春正月庚子,上御奉天門,召元舊臣,問其政事得失。馬翼對曰:「元有天下,寬以得之,亦寬以失之。」上曰:「以寬得之,則聞之矣;以寬失之,未之聞也。夫步急則躓,弦急則絕,民急則亂,居上之道,正當用寬。元季君臣,耽於逸樂,循至淪亡,其失在縱弛,非寬也。大抵聖王之道,寬而有制,不以廢棄為寬;簡而有節,不以慢易為簡;施之適中,則無弊矣。」

免中原田租,詔曰:「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亂,率眾渡江,十有四年。命將北征,兵渡大河。齊、魯之民,歡然饋迎。近平燕都,下晉、冀,民久被兵,困徵斂。其北平、山東、山西,免今年稅糧。河南諸郡,西抵潼關,北界大河,南至唐、鄧、光、息,亦行蠲免。秦、隴新附之民,俱如一體,以稱朕意。」

免江南田租,詔曰:「朕渡江之始,駐兵太平,繼克鎮江,下宣城,西征北伐,罔不底定。朕念創業之初,諸郡供億繁重,嘗深憫之。今天下十定其九,太平、應天、鎮江免糧稅一年,寧國、廣德、無為、滁、和亦如之。」

二月丙寅,詔修《元史》。上謂廷臣曰:「近克元都,得元十三朝實錄。元雖亡,史所以勸懲,不可廢。」乃詔左丞相李善長、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禕總裁,征山林遺逸之士汪克寬等十六人同纂修,取元《經世大典》諸書資參考。又遣儒士歐陽佑等往北平,采訪元統、至正事跡。

壬午,上躬耕籍田於南郊。既又命皇後率內外命婦蠶於北郊,以為祭祀衣服。

三月戊申,上與詹同論文章,上曰:「古人為文章,以明道德,通世務。典謨之言,皆明白易知。至如諸葛孔明《出師表》,亦何嘗雕刻為文,而誠意溢出,至今誦之,使人忠義感激。近世文士,立辭雖艱深,而意實淺近,即使相如、揚雄,何裨實用。自今翰林為文,但取通道理,明世務者,無事浮藻。」

夏四月癸巳,淮安、寧國、鎮江、揚州、台州各獻瑞麥,一莖五穗、三穗者甚眾。群臣賀,上曰:「朕為生民主,惟思修德致和,使三光平,寒暑時,為國家之瑞,不以物為瑞也。漢武帝獲一角獸,產九莖芝,好功生事,卒使海內空虛。其後神爵、甘露之侈,至山崩地震,而漢德於是乎衰。由此觀之,嘉祥無征而災異有驗,可不戒哉!」已而禮部尚書崔亮奏:「祥瑞,國家休徵。按《唐六典》四瑞,有大瑞、上瑞、中瑞、下瑞。大瑞:景星、慶雲、麟、鳳、龜、龍之類;上瑞:白狼、赤兔之類;中瑞:蒼鳥、朱雁之類;下瑞:岐麥、嘉禾、芝草、連理枝之類。今擬祥瑞,合大瑞者,所司表奏,余瑞驗實圖進。」上曰:「卿等所議,但及祥瑞而不及災異。不知災異乃上天示戒,所系尤重。今後四方或有災異,無論大小,皆令所司實時飛奏。」

上與侍臣論待大臣之體。劉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密室自裁,未嘗鄙辱之。」詹同因取《大戴禮》、《賈誼疏》以進。六月丁卯,諭國子學官教養人才,國子生習騎射。

秋八月己巳,命吏部定內侍諸司官制。上曰:「朕觀《周禮》,閹寺未及百人。後世至逾數千,卒為大患。今雖未能復古,亦當為防微之計。古時此輩所治,止於酒漿醯醢,司服守祧。今朕亦不過以備使令,可斟酌其宜,毋令過多。」又顧侍臣曰:「求善良於中涓,百無一二。用為耳目,即耳目蔽;用為腹心,即腹心病。馭之之道,但當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則驕恣,畏法則檢束。」

監察御史睢稼請命府州縣長吏月朔會民讀法。詔儒臣纂修《禮書》。

九月,上詔問群臣建都之地。或言關中天府之國,或言洛陽天地之中,汴梁亦宋舊京,或言北平宮室完備。上以平定之初,民未休息,供給力役,悉資江南。建業長江天塹,足以立國。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詔以為中都。

冬十月辛巳,詔天下郡縣皆立學。上諭中書省臣曰:「學校之設,名存實亡。兵革以來,人習戰斗。朕謂治國之要,教化為先。教化之道,學校為本。今京師雖有大學,而天下學校未興,宜令郡縣皆立學。」於是詔府設教授一、訓導四、生員四十人。州設學正一、訓導三、生員三十人。縣設教諭一、訓導二、生員二十人。學者專治一經,以禮、樂、射、御、書、數設科分教。務求實才,頑不率者黜之。

三年春二月壬戌,上行後苑,見鵲巢卵翼之勞,喟然而嘆,令群臣親老者,許歸養。召浙西、蘇州富民至京師,面諭:「毋凌弱,毋貪貧,毋虐小,毋飲老。孝敬父母,和睦親族,周恤貧乏。」各賜酒食而遣之。戊子,詔天下有司推訪賢才。

三月庚寅,免應天、徽州等十三府州,河南、山東、北平稅糧。

丁酉,鄭州知州蘇琦上言三事:「一、關輔、平涼、北平、遼右餘孽未平,調兵轉粟,事難卒辦。請議屯田積粟,以示久長。一、選重臣才兼文武,練達邊務者,分鎮要害,懷之以德。其沙漠非要害處,當毀其城郭,徙人民於內地。一、墾田以實中原。自辛卯河南兵起,天下騷然。十年之間,耕桑之地變為草莽。宜責之守令,召誘流徙未入籍之民,官給牛種,及時耕耨。其守令能增戶開田,從巡歷御史按察司申舉。」書奏,命中書省採行之。

夏四月,以危素為翰林侍讀學士,已,謫素居和州。素居弘文館,一日,上御東閣,聞履聲橐橐,上問為誰,對曰:「老臣危素。」上曰:「是爾耶!朕將謂文天祥耳。」素惶懼頓首。上曰:「素元朝老臣,何不赴和州看守余闕廟去!」遂有是謫。素逾年卒。

夏五月甲午,置司農司。上以中原兵興以來,田多荒蕪,命省臣議計民授田,設官以領之。於是設司,開治所於河南。

乙未,嚴宮閫之政,著為令,俾世守之。上以元末宮嬪女謁,私通外臣,或番僧入宮,攝持受戒,而大臣命婦亦往來禁掖,淫瀆褻亂。遂深戒前代之失,著為典:皇後止得治宮中嬪婦事,宮門之外,不得與焉。宮費奏自尚宮,內使監覆之,始支部。違者死,私書出外者罪如之。宮人疾,言其狀,征葯。群臣命婦,節慶朔望朝見中宮,無故不得入。人君無見外命婦禮。天子親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子女,進者勿受。

己亥,詔設科取士,定科舉格。初場,各經義一道,《四書》義一道。二場,論一道,詔、誥、表、箋內科一道。三場,策一道。中式者,後十日以騎、射、書、策、律五事試之。詔曰:「成周之際,取才於貢士,賢者在職,民有士君子之行。漢、唐、宋科舉,但貴詞章,不求德藝。前元設科取士,權家勢要,結納奔競,賢者恥與並進,甘隱山林。自今八月為始,特設科舉,務在經明行修,博古通今。其中選者,朕將親策於廷,觀其學識,第其高下而任之。非由科舉者,毋得為官。許高麗、安南、占城諸國,以鄉貢赴試於京師。」

丁未,詔行大射禮。令太學生及天下郡縣學生員皆習射。

辛亥,詔定服色。禮部奏:「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漢尚赤,唐服飾尚黃,旗幟尚赤。國家取法周、漢、唐、宋以為治,尚赤為宜。」上從之。

六月癸亥,詔岳鎮海瀆,並去前代所封名號,以山水本名稱其神,禁淫祠。免蘇州逋糧。詔蘇、松、嘉、湖、杭五郡,民無田產者往臨濠耕種,以所種田為世業,官給牛種,舟糧資遣,三年不徵稅。時徙者四千餘戶。

秋九月,《大明集禮》書成,詔刊行之。其書以吉、凶、軍、賓、嘉、冠服、車輅、儀仗、鹵簿、字學、樂為綱。所該之目,吉禮十四:曰祀天,曰祀地,曰宗廟,曰社稷,曰朝日,曰夕月,曰先農,曰太歲,風、雷、雲、雨師,曰岳鎮海瀆,天下山川,城隍,曰旗纛,曰馬祖、先牧、社馬步,曰祭厲,曰祀典神只,曰三皇、孔子。嘉禮五:曰朝會,曰冊拜,曰禮冠,曰婚,曰鄉飲酒禮。賓禮二、曰朝貢,曰遣使。軍禮三:曰親征,曰遣將,曰大射。凶禮二:曰吊賻,曰喪儀。又冠服、車輅、儀仗、鹵簿、字學各一。樂三:曰鍾律,曰雅樂。曰俗樂。凡升降儀節、制度名數皆備具,通五十卷。

冬十月丙辰,御史袁凱言保全功臣之道,從之。敕省台延聘儒士於午門,與諸將說書。

四年(辛亥,一三七一)春二月,免太平、鎮江、寧國田租。命工部遣官往廣東買耕牛,給中原屯種之民。

三月,策試進士於奉天殿,始令進士釋褐,行釋菜禮。遣使祭歷代帝王陵寢,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陳州祀伏羲、殷高宗,孟津祀漢光武,洛陽祀漢明帝、章帝,鄭州祀周世宗,鞏縣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榮河祀商湯。在山東者二:東平祀唐堯,曲阜祀少昊。在北平者三:內黃祀殷中宗,滑縣祀顓頊、高辛。在湖廣者二:酃縣祀神農,寧遠祀虞舜。在浙江者二:會稽祀夏禹、宋孝宗。在陝西者十五:中部祀黃帝,咸陽祀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漢高帝、文帝、景帝,興平祀漢武帝,長安祀漢宣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唐憲宗,涇陽祀唐宣宗。

⑹ 誰有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的電子書

http://wenku..com/view/f66aed6527d3240c8447ef25.html

⑺ 明史紀事本末的作者簡介

谷應泰(1620年-1690年),字賡虞,別號霖蒼,明末清初直隸豐潤(今河北豐潤縣)人。
博聞強記,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順治十三年(1656年)提督浙江學政僉事。出任學政期間仿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之例,開始編寫《明史紀事本末》,共八十卷,分列八十個專題。《明史紀事本末》大約告成於順治十五年(1658年),較後來的《明史》早了八十多年出版。順治十七年(1660年),谷應泰遭到御史黃文驥彈劾,指斥書中有違礙之處。經朝廷查閱,書中尚無不妥之處,後選入《四庫全書》。另著有《築益堂集》。

⑻ 明史紀事本末by谷應泰電子書txt全集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spc_CsRqjJM1LCuq2N3KPQ

提取碼:bdde

該書記載明代重要史事的紀事本末體史書。又以彭孫貽所撰《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卷附後﹐可補原書所缺明清之際史實之不足。

⑼ 明史紀事本末

我整么給你?

⑽ 《明史紀事本末(全四冊)》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明史紀事本末(全四冊)》((清)谷應泰)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eW00uFzTx-Eh5ww-24ZfOQ

提取碼:xzks

書名:明史紀事本末(全四冊)

作者:(清)谷應泰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1977

頁數:1618

內容簡介:

記載明代重要史事的紀事本末體史書。

清谷應泰(1620~1690)撰。應泰字賡虞﹐號霖蒼﹐直隸豐潤(今河北豐潤)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學政﹐公餘延攬名士﹐藉張岱《石匱藏書》與談遷《國榷》﹐又廣稽博採﹐至十五年年末成書。

因該書成於《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屬私人著述﹐頗為當時人所重視。該書仿《通鑒紀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跡﹐凡八十卷﹐每卷為一目。

閱讀全文

與明史紀事本末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rf源碼解析 瀏覽:851
伺服器軟體開發是什麼意思 瀏覽:939
刪除彩信android 瀏覽:862
元宵節猜燈謎h5源碼 瀏覽:69
樂培生app怎麼綁定 瀏覽:762
視頻壓縮不清楚怎麼說 瀏覽:525
加好友伺服器繁忙是怎麼回事 瀏覽:381
怎麼解綁app的支付寶賬號 瀏覽:911
ip地址伺服器不可用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183
為什麼軟體需要伺服器 瀏覽:63
redis操作命令大全 瀏覽:597
python字元串重復索引 瀏覽:961
為什麼香信新版本連接不上伺服器 瀏覽:50
元旦程序員打羽毛球 瀏覽:614
otc焊接機器人離線編程教學 瀏覽:412
51單片機的ea引腳有何用途 瀏覽:207
centos查看用戶命令 瀏覽:840
程序員臉胖 瀏覽:744
hdfs在主目錄下創建文件夾 瀏覽:800
股票選股器源碼公式如何弄 瀏覽:31